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珠链从玻璃杯中拉出的过程中有哪些物理原理作用

时间: 2023-04-23 15:02:0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珠链从玻璃杯中拉出的过程中有哪些物理原理作用

高中物理牛人进

快要高考了,我也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但是最近几次考试中,物理成绩总是非常不理想,只有60几分(满分120),找了下原因,发现都是最后两个大题做的很差,38分连10分都拿不到. rnrn而这两个大题一般都是和机械能、动量、动能这些东西有关系的综合性题,我错的原因也是很致命,整个系统或某个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不清楚,尤其是一个物块在小车上运动这类题.我做了蛮多这种题,简单的一下就做出来了,难的还是不会. rnrn我问过我一个物理超牛的同学(几乎次次满分),他说分析这些过程首先要充分理解题意,然后靠想象想这些过程.可我不得要领. rnrn请各位物理牛人把你们做这类题的经验啊技巧啊告诉我,鄙人在下感激不尽!最好不要复制的,复制的千篇一律,没什么好处.
我精选了两篇文章,希望对你有用。祝你高考物理考出好成绩!

相信自己,你能行的!!!!!!

八类物理学习方法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3、要重视实验。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六、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比较法返回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辩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七、类比法
类比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并对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由已知物理现象的规律去推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物理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类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识系统内部进行,还可以将许多物理知识与其他知识如数学知识、化学知识、哲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类比,常能起到点化疑难、开拓思路的作用。
八、假设推理法
假设推理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研究对象,根据物理过程,灵活运用规律,大胆假设,突破思维方法上的局限性,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主要有下面几方面内容:
1、物理过程假设
2、物理线路假设
3、推理过程假设
4、临界状态假设
5、矢量方向假设。

状元谈物理学习

一、物理的学习是模块化的,共分四个模块:
1.对概念的理解,不能单纯地去背诵。面对一个新的物理量,重要的是要了解它在实际解题中作用。
2.概念的应用:理解概念之后,对它的应用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解题是,要抓住,每道题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在给你条件,只要将条件与物理量相对应,然后代到相应的公式中,就可以解出答案了。
3.衍生
4.综合:物理的各个章节中,除了光学相对独立之外,其它都是联系很紧密的,必须注意将他们之间前呼后应起来。
二、如何做习题:
做习题特别是理科习题时,必须把握量与质的关系。主要抓做题的质量。“我”在高中期间从未买过习题,主要是做完书上以及老师给出的题后,总结出每道题的解题思路。解题的过程分为:
1. 分析物理进程:把过程抽象为物理量
2. 利用数学将题解出来
三、学习习惯:
1)上课应该认真听讲,至于学习方法,应该是让学习方法适应自己,而不是让自己去适应别人用起来好的方法。
2)做题的时候要多思考,多提问题。“我”做题的速度一向很慢的,但是每次做完题后,都看看是怎样得出的,看看对以后有什么可借鉴的,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做完后就置之脑后。这样,“我”考试的时候就快了,不象别人,到了考试的时候又去忙着推导。
3)要即错即问,多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不要害羞。
4)复习要一遍一遍地反复复习。
5)对于参考书,成绩不是太好的同学,买的时候要找那些有解析、总结归纳比较好的书,而非是那种单纯给出答案的书。

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与复习
尹鹏(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系学生,河北省高考理科状元)
走过一年高三,对物理的学习和复习有不少体会,在这里想谈两点:一是如何读书,一是如何做题,希望能对高三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在高三复习中,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读书,一定要读透,不要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翻一遍;也不要对知识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明确各个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涵及外延;对一组相互关连的概念,分清主次,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一组定律、公式,搞清其相互联系和前因后果……一方面要深入把握各个知识点、知识块;同时还应站在高处;把握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从整体上和相互联系上来掌握知识。整个物理体系,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内部有和谐、完美的结构,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归纳和总结的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议高三的同学能有一个总结本,用于知识的归纳和整理,相信这对大家的学习不无裨益。
一方面要立足课本,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进一步的提高,为了锻炼自己的物理思维,也为了提高应试能力,适量的习题是不可缺的。做题,要把握住两个字:一个“精”,一是“思”。“精”,主要对题目的选择而言,现在出版的物理习题、复习书数不胜数,这样多的书,必然是良莠混杂,高下不齐的。如果选了一本不好的习题书,埋头做下去,如同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汗水洒了许多,收获却甚为廖廖,选择习题时,最好是请教一下老师或往届的学生,参考他们的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做题要注意“思”,“思”是贯穿解题的全过程的,在这里特别要谈一下很重要而又常被忽略的“题后思”,每道题都对应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解题方法,解完题后要想一想,如果这些知识点或解题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么在这个题上做一个记号,同时把这个知识点或方法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如果这道题自己没能解出来,看过答案之后,自己最好再独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领会和掌握这种方法。选题要 “精”,做题要“思”,若能把握住这两点,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信大家如果既能立足课本,打牢基础,又能巧妙做题,稳步提高,那么你们付出的努力必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蔡明(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
我从中学就对物理很感兴趣,高考以物理成绩满分考入北大物理系,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物理的学习方法和体会。其中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要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认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包括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做题。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几个环节。
首先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可以抓住本节的难点,从而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通过预习,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学物理不仅在于学习物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的这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并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就完了,而是应当认真阅读课本,反复琢磨每一句话,仔细推敲各个物理定律,直到弄懂为止。实在不懂的,应当做好标记,这正是你上课听讲的重点。因此通过有目的地预习,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为牢固掌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听课是学习的最关键环节。
听课时,一是要注意教师强调的重点,这往往是各类考试的主要目标;其次要注意预习时标记的不懂之处。当教师讲到该处时,一定要仔细听,积极思考,一般来说是会明白的。如果实在还不懂,则不要思考过多而耽误听课,可以等课后再向教师请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除了认真听讲外,还要记好笔记。因为笔记往往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下来的重点和难点的条理化、具体化,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此外,记好笔记,也便于复习时抓住重点。
听完课后,大脑中的知识点就像一个个漂亮的珍珠散落在地,必须通过“复习”这根线,把它们连成一串美丽的项链。复习时应当对照笔记上的重点,预习时的难点来仔细咀嚼课本,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应牢记在心。复习时就不能像预习时那样只局限于本节,因为物理学中有许多规律是相似的,许多概念、定律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物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平方反比性,波动和振动的联系与区别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前后联系与沟通,从而更好地掌握它们的性质。
复习完后,并不是大功告成,你现在只是知道了物理定律,但它在具体情况下如何运用,运用时有何技巧,还有任何一个物理定律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超过这个范围,该定律可能就不成立了,就要用更精确的理论来代替它。这些你可能并不知道或不熟悉,这就得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在做题中积累经验,熟才能生巧。我并不主张搞题海战术,而是应当少而精,多做几种不同类型的题。每次做题前要先认真审题,分清题型,从而找到适合于某类题型的通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除了课本之外,还应当看一些课外参考书,它们对加深对物理定律的理解熟练运用是大有裨益的。在参考书的选择上,不应当选择那些习题集、习题选、题库之类,因为它们只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既没有思路分析,又没有定律运用,做对了答案也是食而不知其物,做错了更是不知道为什么。因此,要选择学习辅导,解题指导一类的书,它们往往有详细的解题思路分析和具体的解题步聚。因为同一道物理题,由于思考问题出发点不同,采用的物理定律不同,运用的数学手段不同,往往会导致解题过程繁简程度大相径庭,当你做完题后再看参考书的解法时,往往会发现一种更巧妙的思路、更灵活运用的物理定律、更有效的数学手段、更新颖的解题方法。这样每做一道题就会有很大收获。而且久而久之,总是接触新颖变通、灵活的思路,会使你思维开阔、脑筋更灵活。此外,最好把做题时遇到有关定律应用的类型及技巧和注意事项都补充到笔记上的相应章节,这样会使你在以后的复习中把它们都系统地纳入你的知识网中。
总之,预习是做一个准备,听课是获取知识点,复习则是将知识点联成线,做题是进一步把线复连成网,从而使知识融汇贯通。只有把握好学习的四个环节,才能在学习中得心应手,取得优异的成绩。
马经国(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生)
我们学任何一门课程,既要靠老师“扶着走”,也要主动学会“自己走”。特别对于物理,自学更不可少。我们通常所说的预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自学。也许有人认为自己不具备自学能力,这不要紧,只要你有了对学习的兴趣,自学自然就有了动力,也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一个人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后天养成的。实际上,我们可以由自学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自学,可以自己精读课本,也可以广泛涉猎课外书籍,扩充知识面。这样,自学既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又带来了兴趣。兴趣可以进一步促进学习,学习又为自学提供了基础,自学与学习可以互为补充,共同前进。
自学除了平时挤一点时间外,寒暑假是自学的好时机。一般来说,对比较集中的时间,要注意支配,充分利用;而零散的时间,主要用于搭配日常课程。自学的方法很多。总的来说,首先得要有一个自学计划,这是自学起步的关键。制定计划要讲究科学性:早期要着重于打好基础。注重自学课本;中期重于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后期注意教材与参考书的结合,全面发展。一旦制定时间表后,不宜轻易更改,一定要实践一段时间,才能作出改动决策。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自学计划要有可行性,不要好高骛远,妄想一蹴而就。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注意循序渐进。要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精神。
面对众多的刊物,一定选几本内容精彩的加以精读,如《中学生数理化》等,力争吃透它,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像那些有关物理学史的书,也可以浏览一下,对于培养兴趣还是有益的。
自学笔记在自学过程中也特别重要,最好物理科的笔记集中在一起,制成卡片,便于查阅、记诵。尤其对那些疑难点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记得一位物理学家说过:“遇到疑难既不要止步不前,也不要弃之不管,而应记录下来争取一条条解决。前边发现的问题,也许到后面就迎刃而解了,当大部分问题被你解决了之后,带给你的将是无穷的喜悦和信心。”对自学中发现不懂的东西要持乐观态度,学习上从没有平坦的大道,必要时可以向别人求助,脚踏实地地去解决每一个遇到的难题。
人生有涯,学海无边。只有自学才使我们真正懂得了学习的含义。自学与学习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它们是事物联系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在注重搞好学习的同时,也应看到自学的能动作用。
吕志鹏(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生):
有人曾说,优秀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数学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物理中有许多知识是需要严谨的数学来推理验证的。如果读者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功底,学起物理来一定很容易。
物理的学习依靠记忆和理解,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完全否定记忆是毫无理由的,也是学物理的弊端,当记忆牢固之后,必须要求理解,当对一个问题理解深刻后,今后遇到这类问题就会立即反应过来,不至于茫茫不知所措。
学好物理关键之一是画好示意图。文字总是比较抽象的,当解题者将对文字的理解转化为图表并体现出在整个物理环境中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作?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觉: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又比如小孩会说的东西,要让他写出来,就必须经过反复写的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作,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功夫的地方。功夫如何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分几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综上所术,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渐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

1,把书本的基础知识,大字部分全背熟记熟来,不管你基础好不好.
2,多多总结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看看自己是怎么错的,错在哪里,记熟这一类的题目.

还有,如果你想成为那种物理天才,我推荐你买N本物理的辅导书,然后做N多练习.不过这样做的前提必须是你的基础要非常牢固.这个方法我是看我们班上理科最好的那个同学的方法的.
物理学不仅以其概念、原理和规律揭示了自然界基本运动形式的诸多真理,而且以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升华和发展了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推动科学的继续进步,与此同时,它的知识和思想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奏响人类思想和观念进步的伟大旋律。

这就是说,物理学本身就是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科学文化的统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培养目标,乃是物理学本质特征在物理教育中的反映。

科学知识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但是什么知识更重要呢?例如在牛顿定律的教学中,以“双基论”的课程培养目标去看,许多人认为牛顿第二定律最重要,有人甚至认为牛顿第一定律只不过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然而,从三维培养目标来看,第一定律却包含着最富成果的科学概念,如力、惯性、参考系等;正是第一定律摧毁了亚里土多德观念的基础,引导牛顿以新的视角看待引力,从而确立了引力定律。所以,它是一个超越哥白尼日心说的科学革命。因此,新教材突出了第一定律是牛顿物理学基石的认识,并以此引导学生去思考科学究竟是什么!

科学过程是科学家们从事科学活动的智力劳动过程。把科学过程和思维方法引入物理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能领略前辈大师的研究方法、物理思想、科学精神,得其精髓,有所借鉴。例如,新教材专辟一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地展示了伽利略的批判意识、逻辑推理能力、猜想与假说的魄力和实验验证的科学作风,使学生认识到“伽利略之前的科学动踯躅于泥途荒滩,因而千年徘徊。从伽利略开始,大师辈出,经典如云,近代科学的大门从此打开。”

在把科学过程引入物理教学时,新教材绝不把前辈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异化为一种“知识条条”,让学生死记硬背。正如温伯格所说:“我们不应该指望有一个科学的科学,关于科学家如何工作或应该如何工作的科学,那样的法则是确立不起来的;我们只能希望把在历史上曾经带来科学进步的那些活动写下来——那就是科学的艺术。”

对待科学的情感和态度以及对科学价值的认识,离开科学知识的获取以及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感悟,是建立不起来的。但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过程与方法的讲解也不会奏效。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在新教材中,这种唤醒并不花费过多笔墨,但却常有“点睛之笔”。例如,在讲授开普勒定律时,引用他临终前自撰的墓志铭“我曾测量天空,现在测量幽冥。灵魂飞向天国,肉体安息土中”的诗句,弘扬这位家境贫苦、身残志坚的科学家对科学的挚爱以及对献身科学事业的满足;在讲述了人类航天事业的伟大壮举之后,教材中写道:“尽管人类已经跨入太空,登上月球,但是,相对于宇宙之宏大,地球和月亮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两粒尘埃;相对于宇宙之久长,人类历史不过是宇宙年轮上一道小小的刻痕……,宇宙留给人们的思考和疑问深邃而广阔:宇宙有没有边界?有没有起始和终结?地外文明在哪里?……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你想加入破解它的行列吗?

在介绍伽利略的科学生涯时,教材写道:“教会对科学的干涉和对伽利略的迫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无法挽回的。以前一直是人才辈出的意大利,在伽利略之后,它的科学活动很快衰落下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再产生重要的科学家。没有学术的民主和思想的自由,科学就不能繁荣。”

科学及其发展历程是科学文化的一个“多棱镜”,物理教材应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多方面的教益。

2.倡导自主学习,重视科学探究,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是师生、生生、师生与包括教材在内的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大力促进学生与多种教学资源的直接联系,丰富和发展学习的内容。为此,教材中编写了许多“科学足迹”“科学漫步”“STS”的栏目,在每个模块之后都列出了“课外读物”及内容概要,促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正如费思曼所说:我们的责任是给学生一副没有束缚的自由的双手。

当前,学生阅读面的狭窄,阅读层次的浅薄,造成“情感和价值”的教育功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弱化,是一个痛苦的事实,新教材企望补救于万一。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迫在眉睫。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可以采用的一种。例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引力定律与航天”等内容均可这样处理。更为重要的是,为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改变学生一味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和途径的状况,新教材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科学探究和课题研究,它们既是“过程与方法”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与科学研究工作相近或相似的过程,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其中的乐趣和曲折,感悟科学思想,培育科学精神,是养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与结果相比,更重过程的提法就在于强调科学探究是在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那种认为“科学探究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批评是没有根据的,学会耕耘是更为重要的一种收获。

从根本上说,科学探究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对话”,迫使自然做出回答,从而有所发现和收获。提倡科学探究并不否定接受式学习,而是要找回“格物致知”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寻找多种教学方式的内在联系对于教材编者也还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课题。

3.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和生活现象开始,探索和认识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并以此联系实际、观察社会,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从常识走向科学。教材引用了费思曼讲过的一个笑话:一位妇女因驾车超速被拦,警察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每小时60英里!”妇女反驳说:“先生,这是不可能的,我刚才只开了7分钟。这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开车还没有一个小时,怎么可能每小时走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您继续像现在这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您将开过60英里”,警察解释说。这位妇女不屑一顾地说:“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60英里的路程。”

显然,这位妇女设有瞬时速度甚至速度的概念,但是她一定会有快慢的概念。快慢是常识,速度才是科学。试问:没有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还会有物理学吗!

物理教学在把常识之中的模糊不清之处提升到科学层次的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教材在得出重力势能表达式时,着重的是从势能的一般概念到重力做功与势能特点的比较,再到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和势能的确切含义的相互契合,进而得到重力势能的表达式的思维过程,而不只是这个结果。须知,科学知识与科学思维方法互为刀和刃。没有刀,何来刃?没有刃的刀又何用之有?

科学以及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多重性是当代社会普遍关注的课题,物理教学自不能回避。例如,教材中写道:“科学活动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现代技术已经与科学活动密不可分了……当人类合理而明智地利用技术时,它会给人类带来许多恩惠。但是,如果利用不当,甚至滥用,就会给人类带来诸如生态失衡质源枯竭等问题。”教材还引用了爱因斯坦对青年学生的讲话:“我可以唱一首赞美诗,来颂扬应用科学已经取得的进步;并且无疑的,在你们的一生中,你们将把它更加推向前进……但是……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奋斗的主要目标……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对于你的问题我感到非常理解,我是一名物理教师,我也曾经解答了不少的物理问题,我可以帮帮你
首先:高考就是为了得高分,为了得到高分你首先要做到会做的要尽量做对了
对于你说的最后的大题是力学的综合应用,此类问题也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在做此类问题的时候你头脑中应该有一个此类问题的模型和此问题中各个受力对象所处的环境。确保受力对象所受到的力都画出来,能在头脑中展现出一副身临其境的图画,这幅图画很重要,如果连场景都模拟不出来解决此类问题就很困难了。
第二:能用到的公式全部都写出来,考试评分标准都有公式的分数,这可以确保你的基本分数拿到手。
第三:熟悉每一个公式所应用的场合和特点。不能随便用公式。对于公式的应用还需要你熟悉每一个公式的导出过程。一定要理解,千万不可以硬背。
第四:力学综合题不能以你的主观感受来做。
第五:如果你喜欢加我好友,我的QQ:80395234,我尽量会给你解答疑难问题
我高考后的原创,希望对你有帮助~
理科综合学习方法

一. 物理

物理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学科。经过一代代物理大师的拓展,物理学的领域越快越开阔。到今天,国家的各大科研计划也多涉及物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将普及的科学领域之一纳米技术,就是物理学的分支。

作为北京大学物理学类的学生,我认为物理是一门讲求逻辑的科学。理科综合要在300分的试题中给物理120分的比例,说明了物理的思维鉴定力度。但是,要用120分检验高中所有的物理知识,是相当困难的。所以考生除了要应付物理本身讲求逻辑的特点,更要学会拆解综合题:也就是最大限度获取提干信息并迅速分清其考察项目,确定所需物理原理。

在物理新课过程当中,注意老师讲授原理的引入方法。每一个物理分支都有其奠基人的色彩。这也决定了不同的知识要用不同的方法。如原子物理,爱因斯坦作为其集大成者,这一部分内容是理论物理,大胆的想象,神奇的物理模型,抽象的思辩,正是爱因斯坦的天才背影。学习这一部分,要注重记忆,重物理学史和研究路线;而电磁学的大师如法拉第、麦克斯维,是实验物理学家。他们通过图的记录在大量实验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学习这部分,就要注意动手,多识图,理解其规律的发现方式与应用。

物理是研究物理量的科学,所以量化过程中,必须把概念背下来!我高考物理只错了一道题,便是对电阻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所致。物理概念确定了这个物理量的研究方法和描述特征。如磁感线是一个人假想的模型,客观并不存在,却准确的刻画了磁场封闭、方向性等所有特征;而加速度就是确实存在的力的效果,有精确的计量和单位。

高考前,必须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全部条理化,明确考察重点,明确物理原理。此后,在大量题目的帮助下掌握方法。理科综合中的物理题目必然是非常综合的考察。高三的训练中,就要努力培养阅读题目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取全部信息,对特征条件形成物理原理的反馈。所谓特征条件,就是对知识点不同形式考察的“形式”。在一个物理系统中,量与量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这就是解题思路的来源。根据不同物理原理涉及的物理量正确利用提干信息,就是一类题的接题方法。

总之,清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找到解题的物理原理,就是物理高分的方法。

其次,必须补充物理是实验科学。物理实验的设计和理解都非常重要。高考物理的实验也很有分量。只要正确分析实验中个变量,明确实验原理,实验这一关是不难跨越的。

物理将几乎所有的自然运动和变化的过程都以极其精确的方式予以表达。小分子的运动轨迹与速度、宏观运动的规律与动力、天体的运行……这些神气的现象在物理量的表达下变的量化,有理可寻。就是这门科学让人类明白:“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杆和一个支点,我能撑起整个地球。”

二. 化学

高考化学可以说是最容易拿分的科目。规律性极强、原理突出,是实验科学的最典型代表。

化课本是最重要的复习资料,看似容易的化学课本其实波澜依旧。作为成熟的实验科学,教材上直接要求理解的内容较其他科目较多,但是不要放弃问为什么的权力。科学家研究、认识元素与化合物还有化学理论的方法,不仅是透彻理解化学应研究的部分,更是高考命题的出题思路的基础。一切题目都源于课本,却都高于课本,高的部分就是课本中渗透的深层次的研究思路和实验理由。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中的几个专题。鉴于化学杂的特点,我建议在学习时注意分项突破。因为每个专题都有比较成型的题型,所以尽量熟练的掌握其所用的细碎知识是提高化学成绩的重要方法。如化学平衡,许多人望而生畏,实际只要熟记那几个老师额外补充小规律就可以了,不用每次都去想。

实验、推断、计算是化学考试的大题。实验不仅重视化学原理的考察,还非常重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设计。真正的实验变量是很多的,需要细致的考虑。这就需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处理实验,首先关注核心反应,明确实验目的。随后,明确各个仪器和药品的性质、用法、作用。最后想象实验流程。推断要求对物质性质熟悉了解的程度比较深,考题设问方式虽然千差万别,无外乎从最单一、确定的提示入手,排除其他可能。化学计算疏于对计算能力的考察,对逻辑与条理的考察却相当充分。同物理的题目一样,一定要完全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利用。

新课学习时,注意老师的引入方式。元素化合物的内容一般以一个代表物质或元素入手,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再到应用。早些时候化学家发现新元素的契机,也通常是新的实验现象和不寻常的结论。物质、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贯穿化学始终,也毫无疑问是考试的重点。对实验得出的结论、实验现象也要格外关注记忆。

总之,化学是以一切物质结构为基础,以其性质、应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给予这个世界物质以细致的化学描述,从小到原子、垮克的微观世界;大到物质的宏观物体这些不同的角度,给出物体自身性质的描述和原因。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化学要求清晰的分辨,深密的逻辑和周密的思考。从本质去认识物质,透过现象发现内在运行规律,你会发现,其实每一道化学题目,都是亲切、简洁、深刻的。

三. 生物

我本身的生物成绩相当平庸,很难说有成功的学习经验。生物是正在发展的科学,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书本上的有些内容至今在科学界也无定论。就其自身特点而言,主要是围绕生物各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两部分介绍。复杂的生物世界是非常非常庞大、复杂的。经常复习课本是不错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像学习英语一样,力求每个知识点的精准。生物实验也需要多问为什么,而且对课本上的实验务必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高考的开放题目中DIY。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作?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觉: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又比如小孩会说的东西,要让他写出来,就必须经过反复写的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作,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功夫的地方。功夫如何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分几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综上所术,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渐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

物理密度问题……

给你一架天平(含砝码),细线,玻璃杯和水,如何测量一石块的密度。rn请写出步骤和密度的表达式。
1.使用天平测出大空的玻璃杯的重量,记为M1 ,用天平称出小石块的质量是m3
2.将盛满水的小玻璃杯放置在大玻璃杯中,再将小金属用细线系住缓慢放入小玻璃杯中。(细线的作用就是使金属放入缓慢,不至于引起过多的水溢出),此时水溢出至大玻璃杯中。
3.将金属拉出后小玻璃杯移出大玻璃杯。
4.测量此时大玻璃杯的重量,记为M2
5.v=(M2-M1)/p水,即为溢出水的体积,根据浮力公式,亦是小金属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是p=m3/v=m3/[(m2-m1)/p水]=[m3/(m2-m1)]*p水

这个就是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了

阿基米德原理的由来啊:阿基米德测皇冠的密度用同样的方法了

其实这个只是一个理论密度,是比较粗略的,还是在排除实验误差后的都是粗略的

以后上了大学会学到致密度、绝对密度等

致密度=绝对密度/理论密度
1.使用天平测出大空的玻璃杯的重量,记为M1 ,用天平称出小石块的质量是m3
2.将盛满水的小玻璃杯放置在大玻璃杯中,再将小金属用细线系住缓慢放入小玻璃杯中。(细线的作用就是使金属放入缓慢,不至于引起过多的水溢出),此时水溢出至大玻璃杯中。
3.将金属拉出后小玻璃杯移出大玻璃杯。
4.测量此时大玻璃杯的重量,记为M2
5.v=(M2-M1)/p水,即为溢出水的体积,根据浮力公式,亦是小金属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是p=m3/v=m3/[(m2-m1)/p水]=[m3/(m2-m1)]*p水
先用天平称出石头得质量m1
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称其质量m2
在把石头放入装满水得玻璃杯中(溢出水得质量不计),称其质量m3
石块的体积为(m3-m2)/(ρ石-ρ水)
所以ρ石=m1/[(m3-m2)/(ρ石-ρ水)]
解得ρ石=ρ水*m1/(m1-m3+m2)
先用天平称出石头质量,然后用绳子系住石头放入盛满水的玻璃杯内,因为玻璃杯有刻度,可以得出溢出水的体积,即石头体积,然后用公式p=m/v就行了 。
着是一道奥林皮客提 05年的 你去查远答案把
1.要求密度,要知道质量和体积.石块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为M1.
2.要求体积,因为没有量筒,可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pgV.g知道,为10N/Kg,再知道p和F浮,即可.

*有悬赏!帮忙出一张初二物理上海科技版第二章,第三章第一节物理的试卷,速度要!

*有悬赏!帮忙出一张初二物理上海科技版第二章,第三章第一节物理的试卷,速度要! 各位哥哥姐姐帮帮忙哦!
  2007年中考物理新题型--力学部分2
  1、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经常用到它. 工人师傅小波和小新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将同样的物体搬上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方法不可以省力,但能省功
  B.甲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C.乙方法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D.乙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1)小李同学在测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图a所示的装置,他将木块从斜面底部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到顶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请将在下面的表格中填上有关数据。

  木块重
  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2 0.2 0.5
  (2) 小李同学认为摩擦是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他用小车代替木块重做上面的实验,并采取其它措施减小摩擦力的影响,分别将小车沿不同长度的斜面拉上同一高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小车重
  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6 0.2 2.5 0.5 1.2 1.25 96%
  6 0.2 1.3 1 1.2 1.3 92%
  6 0.2 0.9 1.5 1.2 1.35 89%
  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得出:
  使用斜面时越省力就越要 移动距离。若忽略摩擦,小车重G、斜面高h、沿斜面方向的拉力F、斜面长s这几个量的关系是: 。
  答案:C
  (1)
  木块重
  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2 0.2 1 0.5 0.4 0.5 80%
  (2) 多 Fs=Gh

  2、课题:研究与力有关的现象
  ⑴.为了研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小组回顾了真空是否传声的探究: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使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发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进一步推断,当罩内完全没有空气时,声音将完全_______。
  ⑵ .小组类比声音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小李让成5N 的小车沿斜面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让它以相同的初速度v0 在不同的平面上向前运动,得到如下实验记录,其中有1处未完成,请你在表格中补充完整:
  表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摩擦力 最大 较大 最小
  小车运动距离 最近 较远 最远
  小车运动时间/s 4 6 8
  小车速度变化 速度从v0均变为0
  ①由此推断,当摩擦力为零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力为 ,将做 运动。
  ②小张还由此反向推断: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大。她的说法不正确,请你帮她将错误之处圈出来,并在其下方改正。

  ⑶. 小马用如图滑轮组抬高重5N 的小车.若不考虑摩擦和绳重,请你计算下列问题:
  ①若不计动滑轮重量,绳子自由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
  ②若考虑动滑轮重量,此时弹簧侧力计的示数是2.5N ,则该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③当动滑轮总重超过多少时,使用该滑轮组提该小车不再省力?

  ⑷.某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 ,若想用它来称量重约为15N的重物,应怎样来称量?手边现有铅笔一支、铁钉一个、铁丝一段,请你说明称量方法及其物理原理。(不计器材自重和摩擦)

  答案:(1)消失 (2)①零;匀速直线运动 ②大;快(或相同时间内速度大)
  (3)1.25;50%;15N (4)略

  3、小明学过机械效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如图,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次数 斜面的
  倾斜程
  度 物体重
  G/N 物体上
  升高度
  h/m 沿斜面
  拉力
  F/N 物体移
  动距离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
  率
  1 较缓 5.0 0.1 1.6 0.5 0.5 0.8 63%
  2 较陡 5.0 0.15 2.2 0.5 0.75 1.1 68%
  3 最陡 5.0 0.25 3.1 0.5
  (1) 第3次实验添入表格中的数据:有用功为 J,
  (2)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 ;
  (3)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

  (4) 如果小明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

  答案:(1) 1.25 1.55, 81%或80.6%
  (2) 费力 或不省力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4)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某桥梁施工队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打捞沉在水底的工件。已知工件的体积是0.16m3,密度是3.5×103kg/m3,滑轮组向上匀速拉动浸没在水中的工件时,人在绳子的自由端施加的拉力F=1700N。(不考虑摩擦及水的阻力,g取10N/kg)求:
  (1)工件的质量是多少?工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滑轮组向上匀速拉动浸没在水中的工件时,机械效率是多大?
  (3)工件从水里升到水面上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m=ρV=3.5×103kg/m3×0.16m3=560kg
  F浮=ρ液gV排=1×103kg/m3×10N/kg×0.16m3=1600N
  (2)F=G-F浮=mg-F浮=560kg×10N/kg-1600N=5600N-1600N=4000N
  η=(W有用/W总)×100%=(F′×h)/(F×s)×100%=(F′×h)/(F×3h)×100%=(4000N/1700N×3)×100%=78.43%
  (3) η将变大
  η=W有用/(W有用+W额) ×100%,W有用增大,而W额不变,所以η变大

  5、超高压水切割又称“水刀”,它是将普通水经过多级增压后,通过一个极细的喷嘴喷出一道高速”水箭”,对切割表面产生108~109Pa的压强。工业上常用来切割大理石、钢板等坚硬物体。下表是某高压水切割机技术参数:
  型号 压强
  (MPa) 喷嘴横截面积(m)2 排量
  (L/min) 油泵电机功率
  (kw) 换向方式 电源
  (V)
  2230 300 5×10-8 2.7 22.5 电子 380
  表中“排量2.7L/min”表示每分钟从喷嘴中喷出水2.7升。1MPa=106Pa, 1L=1×10-3m3.求:
  (1)“水刀”有纯水切割和加磨料切割(磨料为密度大于水的石英砂、金刚砂)两种。高速水流能切割坚硬物体是因为高速水流具有较大的 ,加入磨料后切割能力大大提高了是因为 ,

  (2)若不考虑水从喷嘴喷出后横截面积的变化,高压水流对切割面的压力为多大?

  (3)高压水切割机的切割效率?
  答案(1) 动能; 速度一定时流体的质量增加从而动能增大
  (2)喷出水流横截面积S=5×10-8m2
  由p= 得:F=pS=300×106×5×10-8N=15N
  (3) 解法一: 排量Q=
  水喷射速度 υ=
  水刀有效功率P/ =Fυ=15×9×102W=1.35×104W=13.5 KW
  切割效率
  解法二:
  水刀有效功率 ……①
  而排量 ……②
  又 F=pS …③
  由①②③得:

  切割效率

  6、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
  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植物都具有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个水分的运输和散失的过程.蒸腾过程如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具有重要的意义:①降低植物的温度,②促进根吸收水分,③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一天中蒸腾作用的变化规律是:日出后,蒸腾作用随之增强,到午后三时左右达到最高峰,三时以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减少,气孔逐渐关闭,蒸腾作用随之下降,日落后蒸腾作用降到最低点.
  (1)你认为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的物理原理是
  ;
  (2)根据短文,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有: ;
  (3)设一棵树的树叶平均高度为5m,它一生中共蒸腾了200t水,请计算这棵树对这些水所做的功(g=10N/Kg).

  答案:(1)液体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2)光线强弱、温度高低等;
  (3)W =Gh=mgh=200×103kg×10N/kg×5m=107J.

  7、我们玩溜溜球时发现,如果不用力将球向下掷出,球就不能自动回到手中.同样在做如图所示的实验时,也会发现摆球每次上升的高度都比前一次要低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以下三步实验操作:
  步骤一:让铁球甲从斜面F点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B。
  步骤二:让铁球甲从斜面E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C。
  步骤三:换一铁球乙(m乙>m甲)从斜面上F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D
  分析步骤一、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步骤一、三,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析步骤一、二,得出的结论是:质量一定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或质量一定的物体,动能和速度有关)
  分析步骤一、三,得出的结论是: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或速度相同的物体,动能和质量有关)

  8、为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完成的三项重大科学发现,联合国把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在纪念活动中,小利同学将他近期发明的令人称奇的“关门装置”(如下图)展示给大家。

  (1)根据图中场景,请你从A.B.C.D.E、F、G中任选三个环节,指出各自涉及的物理知识。

  (2)要保证“关门装置”能顺利工作,各环节的设计应符合一定的要求。请你针对其中的两个环节,谈谈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本图中共有七个环节,在此以A为例做答案
  (1)在图中的A环节,小孩剪断线后,由于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气球将上升而碰撞转板一端,使其发生倾斜。
  各环节涉及的物理知识有:A.浮力 B.杠杆 C.减小摩擦 D.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E.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F.杠杆 G.机械能转移
  (2)在环节A中,氢气球对转板的作用力应足够大,才能使转板转动。

  9、驱车沿武汉绕城公路(简称外环)行进,会看到全长188km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两侧,各有100m宽号称“中华第一环”的武汉环城森林生态绿带。
  (1)专家测算,环城绿化带树苗长成浓荫后,绿化带常年涵养水源泉相当于一座容积为1.14×107m3的中型水库,由于水的比热容大,能使武汉城区夏季高温下降1℃以上,有效缓解日益严重的“热岛效应”。若这个“水库”水温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完全被质量相等的干泥土吸收,可使干泥土温度上升 ℃。〔C泥土=0.84×103J/(㎏•℃),C水=4.2×103J/(㎏•℃)〕
  (2)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 产生的,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分贝,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
  中降低噪声的。
  (3)“外环”全线贯通后,小刚全家利用星期日乘车沿“外环”观光,假如车中“速度计”的示数如下图所示,他们沿“外环”游玩一周所用的时间为 h。途中小刚用“傻瓜相机”在同一地点对同一景物拍下了两幅照片,如图所示,拍摄 照片时,镜头景物远一些。

  答案:(1)5;(2)振动;传播过程;(3)3.76;乙。

  10、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气缸活塞面积为30cm2,一个冲程活塞在气缸中移动的距离是50mm,满负荷工作时做功冲程燃气的平均压强为9.0×lO5Pa,飞轮lmin转动1800周,当汽油机满负荷工作时(不计摩擦),求:
  (1)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2)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的功;
  (3)汽油机的功率.
  答案:(1)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F=Ps=9.O×105Pa×30×10-4m2=2.7×103N
  (2)燃气对活塞做的功:W=FS=2.7×103N×50×10-3 m=135J
  (3)1分钟内燃气对活塞做功的次数:n=1800/2=900
  汽油机的功率:P=W 总/t=135×900 J/60 s=2025W

  地区的平均风速是6m/s,已知空气的密度是1.2kg/m3.此地有一风车,它的车叶转动时可以形成面积约为1200m2的圆面,求:
  (1)平均1s时间内有多少质量的气流冲击风车车叶形成的圆面?
  (2)已知lkg空气以这样的速度运动时具有的动能为18J,假如这个风车能将流过此圆面
  内气流动能E动的10%转变为电能.则该风车平均每秒钟发出的电能E电是多少?

  答案(1)V =Sl = Svt = 1200m2×6m/s× 1s = 7200m3
  m = ρV = 1.2 kg/m3× 7200m3 = 8640 kg
  (2)E动=8640× 18J = 155520J)
  E电=ηE动= lO%×155520J = 15552J

  11、杨洋同学家原来是用液化石油气烧水的(每天至少用65℃的热水100kg),参加“探究性学习”活动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制作了一台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这台热水器6月份平均每天可将100kg水从15℃升高到65℃.
  (1)若液化石油气的热值为8.0×107J/kg,改用太阳能热水器后,6月份平均每天可节约液化石油气多少千克?[液化石油气燃烧放热的70%被水吸收、C水=4.2×103J/(kg•℃)]
  (2)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比使用燃料烧水,除了节约能源外,还有哪些优点?(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1)Q吸=Cm(t-t0) =4.2×103J/(kg•℃)×100kg×(65℃-15℃)=2.1×107J,由题意得

  =0.375kg
  (2)答:优点有:①无污染 ②安全 ③光能取之不尽
  12、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与 伟 大 同 行
  这是一个著名物理学家发现一个伟大定律的实验装置!仔细观察后回答:

  (1)装置中的两个配重的重量不等,释放后大配重下降,小配重上升;通过反复对调左右两个配重,会使动叶轮不停地转动,从而导致热量计中水的温度________(填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科学家某次测得了的数据如下:
  小配重重力G小=100N,
  大配重重量G大=520N
  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移动的距离h=1m,
  热量计中水的质量m=500g,
  升降次数与水温变化的关系:
  升降次数 1 2 3 4 5 6
  温度变化/℃ 0.2 0.39 0.59 0.78 0.98 1.18
  通过分析数据,科学家得出了结论:在上述现象中能量是守恒的!请你帮他补出计算、判断过程(只需分析一次实验):
  (3)本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
  (4)知道吗?那个著名物理学家叫焦耳!那个伟大的定律叫能量守恒!刚才你所经历的正是这个伟大工作的一个缩影。对此谈谈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温升高;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W=G•h=420N×1 m=420J;
  Q=C•m•(t0— t)
  = 4.2×103 J/ kg•℃×0.5×0.01=420J
  W=Q
  (3)克服摩擦做功消耗一部分能量; (4)略

  13、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WWW)
  (1)有人根据古埃及文明发展史推测,描绘了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时的一个场景(图a). 在这个场景中,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有:① ;
  ② .
  (2)如图b展示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设想,其大意是:
  上面水池中的水流下来,冲击叶轮转动;叶轮带动打磨轮和水泵的轴转动;人利用打磨轮打磨工件,同时,运转的水泵又把流到下面水池中的水抽到上面的水池中……,只要一开始在上面水池中注满水,就能通过水的上下循环,使机器不停地工作.
  ①你认为,上面水池中流下来的水,能否被水泵全部抽送到上面水池中?并说明理由:

  .
  ②这个设想曾得到不少人的赞许,并把这个装置誉为“永动机”.请运用你掌握的知识,说明这个装置是否真能“永动”:
  。
  (3)如图c是舞台幕帘. 幕帘有两片,其左右两边侧(c、d)两端固定,“帘门”滑环上的两根线(图中a和b)与上方水平牵线连结. 当控制电动机作顺时针旋转时,“帘门”向两侧分开,反之就向中间合拢. 请按上述要求,分别将a和b两个线头连接到上方水平牵线上.

  答案:(1)①杠杆原理(或“杠杆”、“省力杠杆”)
  ②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或“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滚动摩擦小”)
  (2)①不能 因为,高处水池中水的重力势能,只有部分转化为叶轮的动能;而叶轮的动能部分用来打磨物体及转动部分摩擦做功,不会全部提供给水泵用来提升水。或简答为“用于水泵提升水的能量只是从上面流下的水的动能的一部分”。
  ②不能 由于从上面流到下面水池中的水不能全部被抽送到上面的水池中(或“对外做功消耗能量”、“用来打磨物体消耗能量”、“克服装置的摩擦要消耗能量”),上面水池中的
  (判断正确得1分;说理正确,得1分)
  (3)图略,a接下面的牵线,b接上面的牵线。

  图没法打上去,多包含!
●基础性学力反馈

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30分)

1.人讲话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蝉的鸣叫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小提琴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笛子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

2.下列事例中,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声音的。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A.我们平时听到的讲话的声音;

B.在水中游动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

C.人的耳朵紧贴到火车铁轨上听到远处开动的火车的声音

3.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__________,同时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_。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

5.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图1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是噪声的波形。

6.在物理学里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等物理量,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相应的物理量:“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其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她在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她唱得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7.小强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

D.声具有能量

8.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的响度太大

B.声音的音调太低

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D.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

9.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10.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2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乐器商店的标志

D.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11.刀郎原唱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歌声优美。听到洗澡间里传出“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的歌声,门外的小生大叫“牛郎兄,你以为你是刀郎啊!”小生判断唱歌者为牛郎,而不是其他人,小生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12.利用回声不可以测定( )

A.海底深度

B.两山间的距离

C.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D.敌潜艇的位置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B.上课时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是因为教室太小,不会产生回声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必须用无线电交谈

14.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摇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15.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

B.在家中,音响播放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C.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D.从环保角度来看,不符合环保的声音都是噪声

16.以下例子中,不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C.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可以判断悬崖的距离

D.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三、实验题(6分)

17.,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决定的。

18.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也可用塑料尺代替),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

四、想一想(4分)

19,有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能听到室外的鸟的歌唱声。而她到另一间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内抽成真空)几乎听不到鸟的歌唱声。请运用所学的声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树上鸟儿的歌唱。

22.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编钟。这套编钟依大小次序分3层8组,悬挂在钟架上,你猜想编钟音调的高低和编钟的大小有没有关系?为什么这样猜想?

23.将自己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都录到录音带上,然后再放出来听,会发现录下的自己的声音与平时的声音不同。录音过程中能产生失真,这可以在听别人直接说话和录音说话的对比中发现,但录音中自己的声音与平时自己的声音的不同,显然不是这种失真造成的。试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

●创造性学力反馈

六、想象与创新(24题4分,25题6分,共10分)

24.两名宇航员在飞船外进行太空行走,近在咫尺,若按在地球上的习惯方式交谈,对方能否听到?为什么?如果地球上没有空气,从声音传播的角度考虑,会遇到什么问题?

25.在小小音乐会上,小明拿出装有不一样多的水瓶子,并从左向右敲打瓶子,瓶子发出“i,7,6,5,4,3,2,1”的声音,下面的小红看上去把嘴贴在瓶口吹气,瓶子发出的是“1,2,3,4,5,6,7,i”的声音。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两种情况?

答案:

●基础性学力反馈

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30分)

1.声带 鸣膜 弦 空气柱

2.空气 水 铁轨

3.噪声 能量

4.3000 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5.乙

6.音调 响度 音色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三、实验题(6分)

17.越大 越高 物体的振动的频率

18.大 大 振幅

四、想一想(4分)

19.答:因为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乙房间内双层玻璃内抽成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

●发展性学力反馈

五、探究与体验(20题4分、21题6分,22题4分,23题6分,共20分)

20.B

22.答:音调的高低与编钟的大小有关系。因为编钟大,厚,发声振动时就慢,频率低,音调就低;编钟小而薄,发声振动时就快,频率高,音调就高。(如男人的声带宽而厚,音调低,女人的声带窄而薄,音调就高)

23.答:这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造成的,平时听自己的声音,是通过自己的颌骨传入耳朵的,而听到的录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自己耳朵的,所以不一样。

●创造性学力反馈

六、想象与创新(24题4分,25题6分,共10分)

24.答:不能,因为太空中是真空,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如果地球上没有空气,人与人之间就会听不到对方的说话声。

25.答:小明从左向右敲打瓶子时,是瓶子中的水振动发声,水柱从左向右越来越长,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小红把嘴贴在瓶口吹气时是里面的空气振动发声,而里面的空气柱从左向右是越来越短,发声时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大,音调就越来越高。

(2)如图

 

展示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设想,其大意是:

  上面水池中的水流下来,冲击叶轮转动;叶轮带动打磨轮和水泵的轴转动;人利用打磨轮打磨工件,同时,运转的水泵又把流到下面水池中的水抽到上面的水池中……,只要一开始在上面水池中注满水,就能通过水的上下循环,使机器不停地工作.

  ①你认为,上面水池中流下来的水,能否被水泵全部抽送到上面水池中?并说明理由:

 

  .

  ②这个设想曾得到不少人的赞许,并把这个装置誉为“永动机”.请运用你掌握的知识,说明这个装置是否真能“永动”:

  。

  (3)如图c是舞台幕帘. 幕帘有两片,其左右两边侧(c、d)两端固定,“帘门”滑环上的两根线(图中a和b)与上方水平牵线连结. 当控制电动机作顺时针旋转时,“帘门”向两侧分开,反之就向中间合拢. 请按上述要求,分别将a和b两个线头连接到上方水平牵线上.

 

答  ;①用于水泵提升水的能量只是从上面流下的水的动能的一部分.

②由于从上面流到下面水池过程中,由于用来打磨物体消耗能量,故流下来的水不能全部被抽送到上面的水池中.即流下来的水要比抽上去的水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上面水池中的水越来越少,一定时间后便不再有水从上面流下来,所以这个装置不能够“永动”.

3)a接下面的牵线,b接上面的牵线。

初中物理实验有哪些

有以下几个:

1、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外电路断开时,用电压表测得的电压U为电动势EU=E

原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

(一个电流表及一个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①单一组数据计算,误差较大

②应该测出多组(u,1)值,最后算出平均值

③作图法处理数据,(u,)值列表,在u——1图中描点,最后由u——1图线求出较精确的E和r。

2、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步骤

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0—3A量程: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3、用电压表测电压

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量程;(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表的示数。

4、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5、测定小灯泡电功率 

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文章标题: 珠链从玻璃杯中拉出的过程中有哪些物理原理作用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9115.html
文章标签:拉出  杯中  过程中  原理  物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