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二十四史没有西夏史

时间: 2023-04-22 12:00:3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为什么二十四史没有西夏史

为什么《二十四史》中,没有《十六国史》《西夏史》和《清史》?

二十四史大部分是官方修订的史书,而且一般情况是改朝换代以后根据前朝的各种官方史书重新修订成册。

西夏
按照上述规律西夏史应该由灭掉他的元朝来修,然而元朝的修史计划本来就很大,要同时修辽宋金三朝历史,元又是个不到一百年的短命王朝,所以这件事一直没有提上日程。元朝灭亡,这事儿也就耽搁了。

十六国
跟五代不同,十六国的时候衣冠南渡,北方的王朝多为五胡建立且大多短命,对他们的记载都掺进了宋齐梁陈和东晋的史书里。恰恰十六国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隋朝,隋朝跟元朝一样很短命,而且修订史书的工程量也很大,所以就不了了之了。据说北魏的时候有人写过十六国春秋,但是这本好像后来也失传了。。。

清史稿
根据规律,清灭亡后,民国开始组织人修订清史,然而民国跟上面两个一样样的也是短暂,三十多年战乱不断从来没统一过,所以清史的资料大多是前清的遗老遗少提供的,零散而驳杂,并没有系统到真正成书,这些未定的稿件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清史稿了。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要考虑到改善国家羸弱的局面,所以修史这件事直到02年才提上日程,2002年12月12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成立,终于是开始修书了。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
清史因成书时间所以没有
西夏因地域而没有
十六国因分裂而没有
《二十四史》是下一个朝代给前一个朝代写的,清朝被灭后,一些文档有丢失

《二十四史》中,为什么没有“西夏史”,到底什么原因?

在阅读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的《二十四史》时,有的朋友会发现其中有《宋史》、《辽史》和《金史》,但却没有和他们并列长达二百余年的西夏国的西夏史。

除了在《二十四史》中没有它外,在中国历史上甚至连一本官方主持编撰的关于西夏的史书都没有,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上图_ 西夏绘画

蒙古人对于西夏的仇恨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主力南下攻打西夏,打算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灭背信弃义的西夏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久经沙场的蒙古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西夏首都中兴府下,将中兴府团团包围了起来。

面对蒙古人的进攻,西夏人困守中兴府长达半年的时间,仍坚持抵抗到底,誓死不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内渐渐粮尽援绝,百姓甚至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大量军民患病,破城的愁云整日笼罩在中兴府这一座孤岛上空。“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虽然中兴府的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但无奈天不遂人愿。


上图_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即 成吉思汗

公元1227年六月间,中兴府发生强烈的大地震,中兴府内无数房屋倒塌,大量无辜百姓死亡,军民死伤惨重。更为可怕的是,由于围攻还未停止,震后城内爆发了可怕的大瘟疫,中兴府内人心惶惶。

地震和瘟疫的爆发,沉重地打击了笃信佛教的西夏军民,他们认为这是老天要灭亡西夏,至此城内军民彻底放弃了抵抗的决心,走投无路之下,

西夏末代皇帝李睍只得派人向成吉思汗请降。

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途中由于围猎的时候坐骑受惊跌落马下摔成重伤,不久之后便病情恶化高烧不起,但仍坚持指挥围攻中兴府。在接到中兴府内投降的请求后,成吉思汗虽然表示同意,但是自知不久于人间的成吉思汗还是向儿子和心腹大臣传达了命令。


上图_ 西夏铁鹞子重骑兵形象

由于西夏历代国主性格反复无常,成吉思汗害怕西夏人知道他去世的消息后会反悔拒不投降,因此他交代在他死后秘不发丧,等夏主前来投降之时将其杀掉,并且将中兴府内的军民也全部杀掉。交代完不久后成吉思汗便撒手西去了。

在蒙古人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凡是主动投降的城镇成吉思汗都会保证城中军民的生命安全,但是面对中兴府的投降成吉思汗仍然坚持屠城,由此可见成吉思汗对西夏人的仇恨。

大汗死在了征讨敌国的战争中,因此蒙古人认为成吉思汗的死是西夏人造成的,再加上远征期间西夏对蒙古人的激烈抵抗,所以在投降之后蒙古人不仅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甚至连西夏王陵也被洗劫一空,由此可见蒙古人对西夏人的仇恨之深。

在这两种仇恨的交织之下,我们也很容易就理解在元朝立国后为什么不给西夏人修史。


上图_ 文殊山石窟西夏《水月观音图》

中原王朝正统观念之争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当一个王朝灭亡后,新兴的王朝便会主动承担为前朝修史的重任。这就是所谓的“易代修史”,即“兴朝而修胜国史”。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表明自己作为新王朝沿袭的正统地位和合法性。

元朝史官在修史时,出于正统性的考虑,该把并存的宋、金、辽谁归为正统而意见不一。

一派主张“以宋为世纪,辽、金为载记”,另一派则坚持“以辽、金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后为南宋史”。

双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就这样修史问题一拖再拖,结果从元世祖忽必烈时代一直拖到了元朝最后一任皇帝元顺帝时期。

最后还是在宰相脱脱的建议下,元顺帝下令给宋、辽、金各修一史,这一争论才告完结,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对于王朝正统性的重视。


上图_ 辽 北宋 西夏形势图

元朝史官在宋、金、辽三国谁是正统的地位上争了七八十年,但是对西夏的态度确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西夏肯定不是正统王朝,因此在是否单独立史的问题上连考虑都不考虑。

虽然西夏国君在国内自称皇帝并和宋、金、辽死磕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但是大部分的时间西夏不是接受宋朝岁赐约为兄弟之国就是接受辽金招抚纳金称臣,夹在宋辽和宋金之间苦苦生存。对于深受儒家影响、讲究气节和骨气的史官来说,西夏完全一个墙头草,也难怪元朝史官不把他当回事。

尽管不给西夏单独立史,但是西夏作为一个盘踞中国西北近200年的王朝,它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影响终归还是不能抹杀的,因此史官在编撰宋、金、辽三史时都给西夏单独列传,把他归入了和吐蕃、大理、高丽等国一类的外国列传当中。


上图_ 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

西夏相关史料的缺乏

在西夏立国之初,为了彻底断绝和汉文化的联系,加强党项民族内部的团结,好为自己称帝做准备,李元昊不仅要求国内民众剃发易服,还和自己的心腹大臣野利任荣创设了天书般的西夏文字。“始尝以己意造蕃书,令谟宁野利任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形方整,体类八分,而画颇重复,教国人用以纪事。”

在创设了西夏文字后,李元昊便下令“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在国内全面推行西夏文字以代替汉字。西夏统治者不仅将来自宋朝、吐蕃和回鹘等地获得的书籍全部翻译成西夏文,连西夏本国编撰的国史大多也都是以西夏文字记载。


上图_ 西夏文佛经

由于西夏文字字体繁冗复杂,因此在百姓中间很难真正普及,只有受过专门教育的官员和读书人才能掌握。

文字是文明的载体,由于国史大多由西夏文字记载,因此在百姓中间关于西夏国的历史很少能够很好传承下去。

西夏末年在与蒙古人连年的战争中,西夏文明遭到了空前的灭顶之灾。特别是蒙古军队攻入西夏首都中兴府后,为了给成吉思汗报仇雪恨,蒙古军队对中兴府进行了残酷的报复性屠杀。不仅为数不多的认识党项文字的贵族官员遭到了屠杀,而且许多西夏典籍也在大火中被付之一炬,很多关于西夏历史的记载也都随之烟消云散,留存下来的文字根本不足以对西夏单独立史。


上图_ 西夏陵区出土的西夏文印章

在修撰一部史书时,史官需要大量的一手史料来旁征博引。

西夏灭亡后,经过蒙古大军的洗劫和破坏,后人不仅没有够的一手史料去认真探寻这个王朝失落的足迹,就连西夏遗民口述传承的历史也有些许神话色彩。

因此编纂一本像辽、宋、金一样记叙详细且真实的西夏历史是不可能的事情。

《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史,是由多种历史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虽然元朝不给西夏修史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些许遗憾,但是却给了当代的我们更多的机会去主动探索和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和这个失落的文明。

为什么西夏没有单独的西夏史呢?

事实上,在中国其他分裂政权中,西夏的存在相对较少。事实上,西夏在规模、位置和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上都是一个分离主义政权,而不是一个可以被接受为正统王朝的王朝(也就是说,它可以被单独列入24部历史)。

(西夏与宋辽相比,体积太小)

首先,西夏的面积只有77万平方公里左右,在《后金二十四史》中所列各朝代中最小的约92万平方公里。此外,它被包括在五代,没有自己的历史。因此,西夏在地域上显然不算好。至于网上有些朋友喜欢和西夏比较的辽代,没有可比性。你应该知道,辽朝的疆域曾经达到49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朝代之一。

西夏地区

除了疆域之大,西夏不太可能成为一部历史单列成24部的历史。因为西夏从未到过中原,甚至基本上没有进入中原。

那么我们应该简单地定义中原。广义的中原,基本可以相当于战国时期七大列强的领土,即中国第一次统一时的秦朝领土。由于这些地区的人在汉代时合并而成了汉族,成为汉族的祖籍地,因此可以广义上称之为中原地区。西夏顶多只踏上了中原的边缘,即秦国与秦朝的西北边界,因此没有独立的历史是正常的。

说到这里,我知道会有朋友来比较辽代。但这是信息不完整的结果。因为辽代掌管中原。夜路德光时期,辽朝曾南灭后金,占领汴梁。占领期间,辽朝将契丹改名为“大辽”。即使这段时间很短也不算,辽代的疆域早已包括汉人的祖籍地幽云十六国。幽云十六州是战国时期燕赵的核心地区,也是辽代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辽代真正进入中原王朝。

我认为是因为西夏国并没有修史的习惯,而且也不太重视对自己本国历史的传承,因此他们没有单独的西夏史。
在那个时代,西夏并不算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它仅仅是一个领土很小的国家,加上西夏一直都很重视物质需求,不重视文化传承。另外,西夏没有统一的文字和规则,自然就没有单独的西夏史了。
因为史书都是后面朝代所写,西夏传承时间很短,所以没有单独的西夏史,只作为宋史的一部分。
西夏本有国史,史载,斡札箦即为掌国史者,元人占领西夏后把西夏史藏了起来,元人修西夏史可以说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料优势,但元政府并未打算给西夏国修专史。

二十四史里,为什么没有《西夏史》

有专家考证说,党项人是鲜卑族的后裔,与蒙古族、女真族、契丹族均有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笔者不同意这个考证。党项人的祖先应该是初唐的拓跋赤,是大月氏人和汉人的混血儿,李元昊在上宋仁宗的表章中说:“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可见党项人与中国北方其他的少数民族毫无血缘联系。西夏强盛的时候,占领了河套地区和现在的蒙古、新疆的部分地区,使得蒙古各游牧部落备受欺凌。那个时候,蒙古人还处于最原始的部落社会,连弱小的女真人也不如。
   等到蒙古铁骑可以纵横天下的时候,所到之处,敌人无不望风披靡,女真人完全缴械,宋朝人彻底臣服,东起日本海西至多瑙河,几无敌手,偏偏打到西夏国都兴庆府(今银川市)的时候,遇到了党项人的顽强抵抗。成吉思汗先后发起六次猛烈的进攻,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均无功而返。1226年初秋,新一轮的打击又开始了,这一仗更加惨烈,连成吉思汗自己也被一支呼啸而来的羽箭射死。一直到第二年的初春,铁血残阳中的西夏城楼上才竖起了蒙古人的大纛。
   对这个可怕的强劲对手,蒙古人心中有着难以忘却的惨痛记忆和挥之不去的仇恨,“长生天”都不会原谅西夏国杀死一代天骄的“罪孽”,何谈为它修史?就让西夏王朝成为一个历史的背影,模模糊糊地留存在世人的记忆中吧。

西夏本有国史,史载,斡札箦即为掌国史者,有夏一代,斡氏世掌国史,其子弟中多知书者。仿唐设国史馆之制,西夏仁宗于天盛十三年(1161)春正月,立翰林学士院,以王佥、焦景颜等为学士,俾修《实录》。同年夏五月,仁孝命王佥等掌史事,纂修《李氏实录》。夏国文臣所作的国史及实录必是用蕃书即西夏文写就,到清末还有传本。据柯劭忞《西夏纪序》载,光绪七年(1881),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四川成都客居,他曾见到有人收藏数册西夏国史,王懿荣认为皆用梵字写就,柯劭忞指出非梵字,是西夏文,嘱咐王懿荣速去购买,但藏史人视之为鸿宝,不肯出售。此后该书的下落便成了不解之谜。西夏国亡,其图籍皆没于元,元人修西夏史可以说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料优势。
然而,元政府似乎并未打算给西夏国修专史,对于这个与自己一样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权,元政府在修史时未给以足够的重视。元朝建立不久,即着手组织编写宋、辽、金三史。但因三国同时存在,究竟应以谁为正统,采用怎样的体例编写,朝廷内部意见不一。一派主张“以宋为世纪,辽、金为载记”,一派则坚持“以辽、金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后为南宋史”。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从而影响修史工作的进行。元顺帝时,脱脱任中书左丞相,主张宋、辽、金各为一史,独自成书,各与正统,各与其年号,并钦定修史义例。至正三年(1343)三月,元顺帝采纳脱脱的建议,诏修宋、辽、金三史,令脱脱为都总裁,主持修史。至正五年(1345)十月,三史即告完成,皆署脱脱等修。西夏国的存在,毕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元朝史官在《宋史》、《辽史》和《金史》中分别有两卷《夏国传》、一卷《西夏外纪》和一卷《西夏传》,算是对西夏历史作了总结。在作这样的总结时,元人参考了一些西夏文献,其中以汉文西夏文献为主。修《宋史·夏国传》时,明确提到的汉文西夏文献是宋人孙巽编著的《夏国枢要》。《宋史》卷486《夏国传论》曰:“今史所载追尊谥号、庙号、陵号,兼采《夏国枢要》等书,其与旧史有所抵牾,则阙疑以俟知者焉。”修《辽史·西夏外纪》未言史料来源,清人黄任恒撰《补辽史·艺文志·史部·载记类》著录有《夏国史》,这很可能是一部汉文西夏史书,辽时此书尚存,元人修夏国传时不知是否参考。

修《金史·西夏传》时,提及了一部重要的西夏史书《西夏世次》。《金史·夏国传赞》曰:“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托跋氏。”《西夏世次》(又叫《西夏国谱》)是一部西夏人编修的西夏史籍,内容二十卷,以叙夏国帝王世次为主,很可能是一部汉文著作。《西夏书》卷3《罗世昌传》载:“罗世昌者,金承安二年、夏天庆四年(1197)八月官宣德郎,同武节大夫折移俊入贺天寿节。泰和八年,夏应天嘉定三年(1208)三月,以观文殿大学士同枢密使李元吉如金奏告。正大二年、夏乾定三年(1225)九月,金与夏国合议,定夏主称弟,各用本国年号。时世昌进官南院宣徽使,同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李仲谔、中书省左司郎中李绍膺聘于金。世昌尝述其国之谱叙世次,盖亦当时文臣也。”《西夏书事》卷42“宋正大二年、夏乾定三年冬十月”条载:“南院宣徽使罗世昌罢。世昌自奉使回,见金势日蹙,每言金援不足恃,劝德旺为自强计。及纳赤腊喝翔昆,力谏不从,遂乞休,三请方许之。世昌,世属银州乡里,已破,流寓龙州,知国且亡,谱《夏国世次》二十卷藏之。”《西夏世次》由于是夏人所编,其史料的可靠性要远胜他史,惜其不传于今。
元人修宋、辽、金三史夏国传,除参考当时官府所藏的汉文西夏史籍外,在袁桷的建议下,还发动所有编史人员访求散落民间的西夏史籍。袁桷,字伯长,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是宋、辽、金三史的重要编修人员之一。在其《清容居士集》卷41《修辽、金、宋史搜访遗书条例事状》中,袁桷开列了一个书单,书单中罗列了他访求到的九部书的书名,明确记载西夏事的书有两部,即《赵元昊西夏事实》和《西夏事宜》。这两部西夏书历代公私目录均未见著录,作为修史书的重要参考文献,两书的内容或许已散入到三史夏国传中了。

为什么没有《西夏史》?

西夏被元朝灭了族。以后就没有西夏人了。元朝痛恨西夏,灭了西夏。不许编制西夏史。我国汉人由于不了解西夏内部。所以资料缺乏。而西夏人早已灭绝。所以即使编制也会很不真实。
第一,西夏使用的是西夏文字,这种文字很少有人研究,所以中原人就算想写也无从下手。 第二,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主要记载封建正统王朝,金朝、辽朝的记载也很少。
第三,统治范围很小,在今宁夏、甘肃附近,这里多少数民族聚居。
被蒙古彻底摧毁,且没有为其写史,成吉思汗死于西夏
文章标题: 为什么二十四史没有西夏史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9013.html
文章标签:西夏  二十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