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姓名文化 | 王羲之家族为什么喜欢用“之”取名呢

时间: 2023-04-20 07:59:5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姓名文化 | 王羲之家族为什么喜欢用“之”取名呢

古人的姓名、字号之由来

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大多只有一姓一名。但在古代,人们的姓名远没有这么简单。在通常的情况下,除了姓和名以外,还有字(表字)、号等。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飞”是名,“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对此,《周礼》解释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108将个个都有别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正如清人凌杨藻在《蠡勺编》一书中记载的那样,其时“闾市村垄,嵬人琐夫,不识字者莫不有号,兼之庸鄙狂怪,松兰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则必‘水’,伯‘松’则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闻妇人亦有之,向见人称‘冰壶老拙’,乃嫠媪也”。甚至一些落草为寇的盗贼也有别号。如上述书中举了一个县官审案的例子,就十分能说明问题。这一例子说,一位县官在审理一桩窃案时,责难犯人为自己开脱罪责,犯人突然说道:“守愚不敢。”县官不解其意,一问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称别号。

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来看,有2字号,也有3字、4字号,甚至还有10余字、20余字的别号。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至于宗教界的一位叫释成果的法师,别号的字竟达28个之多,即“万里行脚僧小佛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一个人的别号竟然用了近30个字,真可谓古今一大奇观。

因为古人取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不必加以避讳,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饱受文字狱和避讳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们在名字之外更取别号来表现自己。当时的大多数人都取一个别号,但有些人的别号也有好几个。如清初画家石涛法名弘济,别号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达4个之多。

综上可知,我国古人的称谓远比现代人复杂,他们有姓名又有字、号。这种姓名字号的并存,既适应了当事人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的需要,也为中国的姓名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易经之家圣钟:姓名文化与生肖属相起名

生肖(十二属相)文化出现以后,一直盛行于民间并延续至今。十二属相是用于纪年的一套符号,也是古代天文历法的一部分,后来成为被人们认同的生肖历法、成为民间民俗信仰的文化。十二属相中每人只能占有其中的一个、以代表出生的年份,便于记忆。

因为属相的不同,也就是出生的年限不同,所占有的四维时空以及环境空间也不相同,不同年龄的人,属相的不同,命运的轨迹也会有不同的运势,为了便于了解生肖文化以及人生运程和名姓方面的关系、我们将为大家分析姓名在人生事业方面的影响。

人生事业的顺逆与成败是人生运程综合性的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不可独立。比如:一个人的属相对人生事业有多大的影响、一个人的姓氏对人生事业有多大的影响、一个人的名字对人生事业有多大的影响等等;都不能整体的、综合的判断一个人的一生成败,只有从多方面、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判断一个人的综合信息,才有可能全面的了解他。不过,对于姓名来讲,确与人生事业的顺逆与成败有关,而且影响人际交往,从而影响事业、工作及人生运程。

中建堪舆研究院院长圣钟总结出十二生肖与四季、年、月、日、时的关系,在多年的实践应用中又研究了《十二属相与姓名文化》。希望姓名文化能为您的生活指引方向、指点迷津,为您的日常工作提供帮助方便,给您带来吉祥和平安!

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姓名伴随我们终生,不知不觉中姓名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我们可以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区别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透过姓名文化的发展来分析我国文化发展的内涵及外延。总之,姓名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历史发展历程中的一项瑰宝,伴随在我们的生活中。

生肖也做为中国特有的一项文化,像姓名文化一样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常说西方有十二星座,而我们中国有十二生肖,生肖做为中国特有的文化,为我国文化增色不少。那么姓名文化与生肖属相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关系呢?其实是有的。这一期我们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姓名文化与生肖属相的关系。

古圣先贤们选出十二种动物做为生肖;有一鼠、二牛、三虎、四兔、五龙、六蛇、七马、八羊、九猴、十鸡、十一狗、十二猪;若以地支来论(配合地支),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戍属狗,亥属猪。

所谓生肖,就是一个人在出生那年的干支(以地支为准),姓名与生肖属性的关系就是以生肖之属性为主体,以姓名「形、意、音」为客体,由主体来对照客体,看出客体可以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及力量,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或是雪上加霜;是生合、相生相助、正冲、犯刑还是五行相克等等。

首先明确的是,属相与姓名之间没有太多的刑冲克害,两者之间基本没有太大的影响。在起名或者预测占断中,特别是在四柱八字预测中注重的是出生的年月日时,对于属相只占有八字中的其中一个字,在起名应用中基本上没有作用,只做以参考,因为属相本身只占有人生运程的八分之一,只是以属相来起名选名,其准确性不高,没有科学依据,这种方式是对人群进行划分后的大概预测方法。仅仅是根据十二生肖分析预测起名具有一定代表性,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具体详细的分析预测人生,必须要用一种非常严格的方式,要根据一个人出生时的时空信息,如年、月、日、时辰、出生地等,综合运用多种预测学来进行分析判断,这样才能和姓名联系在一起。

姓名只是一个人的符号,这是现代人的一种共识。尽管它只是一符号,但是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上,中国人的姓名其实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我们可先从“姓名”两字来看其中的文化内涵。

姓是“女”与“生”的结合。据说古形字的姓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自秦国刻石的《诅楚文》出现姓字后,就由汉代人许慎定形为由“女”而“生”的“姓”,这不但从字形字意上更准确地表达出人类繁延的基本状态,也更加准确地刻画出母系氏族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形态。

凡人必有姓与名,姓与名既是人的一种符号的代表,同时又是人的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姓与名十分重视。我国的姓与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别号,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义不同。 何谓“命名”? 一般字词典上的解释是“给以名称”,意思就是给人和事物取名字。我国孔圣人也说:“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 这里的“顺”也应该是指命运的顺利畅通而言。

姓名文化是一个系统的学问,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现在人们通常取名改名只注重姓名的文字意义和读音。其实,姓名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及内容并非如此,那么一个好的名字在姓名学中要兼顾哪几个方面的要素呢?

人的出生时间,是人类遗传基因的体现,八字中阴阳五行的配合关系。因地球的运转,天体变化,受天体引力的作用,也就产生了因出生地不同,出生时间不同而气质、性格不同,因而命运也各不相同。

根据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人出生时的天干地支,即生辰八字是与宇宙运转相合的。五行,也是宇宙运行的一种规律,又是宇宙结构的一种平衡。一个人不仅要阴阳平衡,还要五行平衡,如果不平衡,生理、心理的健康,甚至命运都会有不良影响。那么取名应注意那些要素呢?

1、要选择字义、形、音律吉庆的字,字形宜于书写,字音悦耳,音韵和谐、阴阳平衡,富于节奏感、字形美观,字义吉祥。

2、要附合数理五行气场循环相生之理。宇宙万事万物由三部分组成,即气、数、象。文字也不例外,字代阴阳,号显五行,笔画数理,形体结构等均包括有一定的信息能量,字与字的配置均含有数理五行生克制化之理。

3、要结合个性、志向、愿望选择有发展寓义的名号,伴随你一生的名号,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符号。它含有一定的意义,有时可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取名者的思想和愿望,让人一目了然,有时又隐寓一定的内涵,引导你去完成大业。

4、要结合出生时间、季节、时空环境命名,一个人出生在一特定的时间空间,受其时空环境五行气场的影响较重,看日主旺衰喜忌,旺则克泄,衰则生扶,使其达到以后天补先天遗传基因之不足,使其阴阳平衡,五行气场循环有序化,达到外在与内在的信息有机结合,使其刚柔相济,阴阳调合。

5、要有创意、有独特性、艺术性,一个好的名字,包括内在和外在的整体形象设计。依据先天遗传基因、性格趋向、魅力、美学特征以及体态、举止、愿望、民俗等综合条件进行创意,符合自身的需求,符合自身创意的佳名雅号能给你增添信息和能量,又是一个人形象,素质,品位的标志。名号的好坏,决定着别人对你的印象和感觉,高雅独特有文化内涵的名字,确实有先声夺人,名如其人的好效果。

另外;语言本身有摄取能力,思维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意识是物质。当自己使用时,千万人称呼时,不断把你与自然界的五行之气:或金、或木、或土、或水、或火联系在一起。故名字中含有金、木、水、火、土,也能增加你的五行含量、以补先天五行不足。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姓名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五行学说贯穿其中,而生肖属相又与五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姓名文化与生肖属相也是有关联的,我们可以通过姓名与属相,姓名与五行之间的关系,通过字形字义取一个更好的名字,让我们的生活因姓名而美丽!

中建堪舆环境研究院 院长圣钟

姓名字号文化常识是什么?

1、氏

姓本来是族号,是整个氏族的称号,氏是后起的族号。到了秦汉以后,姓与氏合而为一,从汉代起就通称为姓了。

2、氏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姓别婚姻,氏别贵贱。”上古贵族有姓氏,平民无姓亦无氏。

3、名

古人“三月剃发取名”。命名之道,各代不同。商朝常用天干地支取名,如盘庚。春秋战国时,或以动物为名,如触龙、项燕、西门豹;或以贱以丑为名;或以职业为名,如庖丁、师旷、轮扁、优孟。魏晋时好用“之”,如王羲之、王献之。

4、字

古人除了有名外,还要有字,名是声下来时或不久以后就取的,而字则是举行冠礼取的。名与字在意思上经常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所以字又叫“表字”。

例如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明的意思,基本与“亮”同意;苏轼字子瞻,取“凭轼而瞻”的意思;辛弃疾字幼安,“弃疾”(抛弃疾病)与“幼安”(幼年安康)也有一定的联系。

5、号

许多古人还有号,号就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号有自取的,也有别人给取的。如苏轼号“东坡”,李白号“青莲居士”。有的人还有多个别号,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又号“醉翁”;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朋友又给他赠好“靖节先生”。

“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 (不过三国乱世,思想反叛,冠而取字并不是一定遵循,曹冲、孙亮都是未冠死去而皆有字),而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

名,在夏朝之前已经有,而取字据说始于商朝,如推翻夏桀的商汤,原名履,又名天乙,字汤。还有,名与字是有区别的,古人常自称己名以表示谦称,称人之字以表示对人尊称,另姓与字连称亦是对人尊称。

从历史的习俗沿革来看,名有乳名、本名、学名、曾用名、笔名、艺名等之分。

1、乳名

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个人在孩童时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宝贝、宝宝……,长大以后一般不用,除非长辈对晚辈偶尔呼之。

2、笔名

笔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据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别名。

3、艺名

艺名,即艺人演出时用的别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双名李桂珍,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其艺术风格,被称为“白派”。从以上“名”的各色特异的表现形式来看,既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称谓,又象征着一个人的职业、地位和身份。

4、学名

学名,就是一个人开始求学时使用的名字。

5、字

“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称呼先祖的名,这样就产生了字。因此,“字”实际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论英汉姓名的语言文化内涵及其翻译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的不同,决定了它们所表达的相同事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然而,由于语言之间的相通性、相融性,也决定了不同语言的相同事物之间又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必然的共同性。英、汉姓名的异同就是其差异性与共同性的具体体现之一,而在其中所蕴涵的深远的文化底蕴是值得我们回味与咀嚼的。本文就英汉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方法进行粗浅探讨。

  一、英汉姓名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络

  姓名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体现了一定的血缘关系。人的姓名不只是符号,还负载了一定的文化资讯。各民族之间的姓名结构及意义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姓名与其社会文化关系密切,它们所处的社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命名方式,从而使姓名能够传达超出自身意义的特殊涵义。姓名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中,包括人们不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这种现象常出现在中国和一些西方英语国家中。

  1.英汉姓名中文化观念的差异性

  中国人和英美人有着非常不同的文化观念,即“重姓轻名”和“重名轻姓”。这两种不同文化观念的特点,可以通过分析汉语姓名和英语姓名的命名编排来证实。

  中国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代表姓氏的字往往被放在辈份名和名字前,如在全名“孔令辉”中,单姓“孔”字被写在最前面,然而,辈份名“令”和名“辉”被写在表示姓氏“孔”字的后面。同样,这种命名编排可以从另外一个含有双姓的全名中看出来。如:“司徒建华”,“司徒”两字代表双姓,并由“司”和“徒”两个字组成,这一双姓被放在表示辈份名的“建”字和表示名的“华”字之前。汉语的这种命名方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络。

  英文名字则名在前,姓在后。如Abraham Lincoln,Lincoln是姓,英语中称为family name、last name或者surname。Abraham则是名字,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英语称为first name、given name或者Christian name。还有些人的姓和名之间有个中间名字,如William Jafferson Clinton,姓名中间的Jafferson,英语称为middle name。在西方文化里,直呼其名则表示尊敬、平等和相互间没有隔阂。年轻人称呼老年人可以直呼其名,也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另外,英文名字常有暱称,常常用于关系比较亲密的家庭成员和朋友之间,如称Anderson为Andy,David为Dave,Diana为Anne等。

  2.英汉姓名中文化观念的共同性

  在中国和西方国家中,有两种共同的姓名文化观念,就是“妇随夫姓”和“择字取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一些西方国家,妇女曾经长时期受到社会的歧视。在旧中国,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很少出入社交场合,很少与别人来往。中国妇女在结婚前有自己的姓名,而结婚后则常被他人用这种方式称呼:她们的姓或是她们丈夫的名字+尊称,如:某阿姨、某夫人、某嫂等。如鲁迅小说《祝福》中,被称作“祥林嫂”的那位妇女,她的真实姓名并不是祥林嫂,而是在她丈夫的名字“祥林”后面加了一个“嫂”字。同样,在西方一些英语国家,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妇女结婚后一般都要使用丈夫的姓。如“Marie White”和“John Brown”结婚后,女方的姓名就改为“Marie Brown”。当然,有些妇女并不依从于这一传统文化,一些从事写作的妇女常在婚后仍使用她们的笔名而不是用丈夫的姓。在当今社会,姓氏使用上体现的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但随着妇女争取平等地位的努力,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得到提高。

  另一种共同的文化观念,是中国人和西方人在选字命名时,具有相同的文化心理。汉语人名和英语人名都分为男性和女性。男性名字型现的是威武阳刚之气和力量;相反,女性名字则蕴含着优雅秀丽之美。如汉语中的“志”、“巨集”、“强”、“国”、“民”、“海”、“盛”等字,常被用作男性名字;而“英”、“秀”、“丽”、“玉”、“珍”、“兰”、“娟”、“燕”、“淑”、“洁”、“梅”、“莉”、“春”等字,常被用作女性名字。在现实社会交际中,当这些寓意美好、涵义丰富、体现性别的字出现在姓名中时,人们很容易辨别出名字使用者的性别。西方国家同样存在这样的姓名文化,大多数英美人信仰基督教并深受古罗马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的薰陶和影响,因此,很多英美人的姓名与基督教有关,其中一些源于神话传说。下面分别是英语中一些常见的男性姓名和女性姓名:

  1常用男性姓名:Alexander亚历山大人类的慰藉、Charles查尔斯大丈夫、Andrew安德鲁刚强、Anthony安东尼无比可贵、Edwards爱德华财富守护着、Frank弗兰克自由、William威廉意志、George乔治耕作者、Walter沃尔特强有力的统治者。

  2常用女性姓名:Julia朱莉亚秀颜、Nancy南希高雅、Joan琼温柔、Jenny珍妮文静、Alice艾丽斯美丽、Catherine凯瑟琳纯洁、Jane简神之爱、Margeret玛格丽特珍珠、Allen艾伦阳光、Anne安妮高雅。

  可见,人名的选用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期望和憧憬。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社会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简而言之,姓名折射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并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姓名文化是语言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就姓名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这种联络来说,译者在翻译中英姓名前,必须要对中英姓名文化进行了解。

  二、英汉姓名的主要翻译方法

  1.姓名的一般翻译原则

  姓名的翻译要遵循两个原则:“名从主人原则”和“约定俗成原则”。“名从主人原则”是指在翻译姓名时,要以该姓名所在国语言的发音为准,而不管该姓名是直接从原文译出的,还是从其他文字转译的。换言之,就是译哪个国家的姓名就要以哪个国家的音为准。如Skolovski“斯克沃夫斯基”波兰语发音,而不译作“斯科路夫斯基”英语发音。“约定俗成原则”是指有些姓名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已经有了固定的译法,就应该继续使用下去,即使有的不够妥帖,甚至错了,但因多年来已为人们所公认和熟悉,这样的译名也该继续沿用,无须另定译名。如英国著名作家George Bernard Shaw正确的汉译名应是“乔治·伯纳·萧”,但过去该作家的名字一直被译作“萧伯纳”,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汉名,我们也只有错误地沿袭下去了。

  2.姓名的主要翻译方法

  1中国姓名的英译

  中国姓名的英译,一般采用音译法。中国姓名可分成汉语姓名和少数民族语姓名。汉语姓名译成英文时,我国 *** 于1978年正式规定用汉语拼音法拼写。少数民族语姓名按照民族语拼写。汉语姓名的拼写如下: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开写,复姓连写,双名连写,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均大写。如单姓单名:陈毅Chen Yi;单姓双名: *** Deng Xiaoping;复姓单名:诸葛亮Zhuge Liang;复姓双名:司马相如Sima Xiangru。使用汉语拼音时应注意用隔音符号以防音节界限的误判。如吴承恩Wu Cheng’en,张祝安Zhang Zhu’an等。

  2英语姓名的汉译

  英语姓名的汉译,一般遵从“名从主人”的原则,翻译时“先名后姓”,姓与名中间使用间隔号,如英国剧作家、诗人William Shakespeare,译成威廉·莎士比亚,美国总统George Walker Bush,译成乔治·沃克·布什,翻译方法大多采取音译法,有时也采用形译。

  音译法:用音译法翻译姓名时,要以该人名所在国语言的发音为准,译成相应的汉字,这样才能符合“名从主人”的原则。运用音译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准音,防方音。要准音,就是要用准确音。即所译之音既符合人名所在国的发音标准,又要符合我国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这样才能确保不同的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同一人名时做到“殊途同归”,而不至于同一人名出现五花八门的译名。

  二是可省音,不增音。音译名不宜过长,以便记忆。因此,原文中不明显的音可不译出。如Engels恩格斯,不译作恩格尔斯;Rowland罗兰,不译作罗兰德。

  三是避生僻字,忌联想字。音译要采用译音表所规定的汉字,不要用那些生僻和容易引起联想的字。Rudolph鲁道夫不译为“蓼帱稃”;联合国前驻华代表Ku-lessa可译成“孔雷飒”,不能译成“裤里塞”。忌联想词,也包括不用贬义词。如Kennedy肯尼迪,不译“啃泥地”,Dulles杜勒斯,不译“杜勒死”。

  四是选配性别字,避用 *** 姓。英语人名跟我们的名字一样,在用字上一般都表示出性别。因此,我们在音译英语人名时,要注意用相应的汉字进行性别显现。如Emily译成埃米莉女子名,Edward译成爱德华男子名。

  形译法:近年来,一些媒体或译著常以形译法处理人名。由于各民族文化融合速度非常快,涌现了大量新的人名,没有“约定成俗”之名可遵循,用音译法又嫌难表其音。如计算机Pascal语言,Pascal这一人名在各计算机书本中,就没采用音译名“帕斯卡”,而直接形译。

  姓名的翻译绝非易事。世界语种繁多,而英语姓名又广泛来自各种语言。所以,我们在翻译非英语所在国的人名时需多方查证,决不能敷衍了事,哄骗读者。我国出版的《新英汉词典》附录里有常见英美姓名表,近年出版的《辞海》后面附有“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此外,有新华通讯社译名资料组编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译者可广泛查阅,以定译名,力求译名标准、统一。

  三、结语

  姓名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一人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代表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中,熟悉和掌握原语和译语两种语言的文化,比翻译本身更为重要。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重视不同文化的差异,以找到一种对汉语和英语姓名的文化理解的求同。英汉文化的共性,如图腾崇拜、寻根意识、特指性、心理暗示等,使英汉不同姓名的系统中出现一些类同的现象。英汉文化内涵的差异,如中国的宗教观念、崇儒思想、等级制度等文化因素都可以从中国人的姓名中反映出来。而英语民族的宗教信仰、个人取向、强调个性也在英语姓名中有所反映。因此,了解中西方姓名文化,并对中西方姓名的深层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对英汉姓名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标题: 姓名文化 | 王羲之家族为什么喜欢用“之”取名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8812.html
文章标签:王羲之  取名  姓名  家族  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