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中国是否有和《梨俱吠陀》同时期字数相当地位相当的文学典籍

时间: 2023-04-18 18:01:1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中国是否有和《梨俱吠陀》同时期字数相当地位相当的文学典籍

梨俱吠陀经都写了什么内容

《梨俱吠陀经》汉译名称为《歌咏明论》,是四大吠陀经之第一部。《梨俱吠陀》是印度现存最古老的文献,梨俱是作品中诗节的名称,全名《梨俱吠陀本集》,编订年代可能是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印度传统认为,《梨俱吠陀》是从上古口传下来,只有一派的传本,后有了写本,由一个名叫广博(音译毗耶娑)的修道士仙人加工整理而成,到19世纪才由欧洲人第一次刊印,现有数种语言全译或选译。
书中共有10552节诗,最短的诗只有3节,最长的有58节,一般都不超过12节。诗的创作年代又有先后,语言也比印度其他上古文献的用语更为古老。
《梨俱吠陀》中诗的内容比较复杂,有上古的神话传说,也有自然界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祭祀和巫术。这些诗歌反映了印度原始社会时期和阶级分化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思想、生活和习俗。神话中歌颂最多的神是众神之首的因陀罗。对于这些神话中的神,印度按照以后的宗教信仰加以解释。近代先以为它们是自然现象的化身,后以为是社会现象的体现,以后由于考古发掘的文物不断出现,对神话传说中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作品中有几首诗对神提出怀疑,显示了印度最早的哲学思想。《梨俱吠陀》作为上古历史文献资料,是人类宝贵的遗产。
作为文学作品,《梨俱吠陀》包含了人类早期的一些清新朴素的诗歌作品。有不少诗在艺术上已有相当水平,不是原始的简单歌唱。书中的诗已有15种格律,可见当时文学创作的发展。诗的格律是以每节诗中的音数整齐的句作单位的。4个8音句构成一节的格律广泛流行,就是一般所谓32音一节的。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内容贫乏、词句呆板的作品,例如一些赞美布施的诗。
《梨俱吠陀》靠口传,其他三卷吠陀经皆是梨俱吠陀的派生作品,相继成书于后,最晚集结完成的为阿闼婆吠陀。后三卷吠陀经中的神曲,不是部分梨俱吠陀神曲的复述,便是在它基础上的发展而来。
它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诗歌集,地位跟我国的《诗经》差不多,主要内容是一些神话传说、对古印度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内容

《梨俱吠陀》的影响

谁能告诉我 还有里面到底说了什么 详细点rn谢谢rn好的加20
  印度古代《吠陀》文献中的一部,它和《阿闼婆吠陀》同为上古诗歌的总集,是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诗集,也最有文学价值,全名《梨俱吠陀本集》。它在世界文学中放射着光辉,好像我国上古诗歌的总集《诗经》一样。
  “吠陀”的本义是知,即知识;“梨俱”是作品中诗节的名称。《梨俱吠陀》编订年代可能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只有一派的传本,收诗1028首,其中有11首被认为是附录。最短的诗只有3节,最长的有58节,一般都不超过12节。全书共有10552节诗。诗的创作年代又有先后。语言也比印度其他上古文献的用语更为古老。这部诗集的创作和编订的确切年代还没有定论。全书分为10卷或8卷。印度传统认为,书中诗歌是由上古的修道士仙人传授下来,由一个名叫广博(音译毗耶娑)的修道士仙人加工整理而成。
  《梨俱吠陀》中诗的内容比较复杂,有上古的神话传说,也有自然界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祭祀和巫术。这些诗歌反映了印度原始社会时期和阶级分化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思想、生活和习俗。还包括有强烈生活气息的对话体诗,分为对白和独白,可以在祭祀、巫术仪式或者节日集会上表演,有一定的戏剧性,有人认为是印度戏曲的起源。
  神话中歌颂最多的神是众神之首的因陀罗。对于这些神话中的神,印度按照以后的宗教信仰加以解释。近代西方学者先以为它们是自然现象的化身,后以为是社会现象的体现,以后由于考古发掘的文物不断出现,对神话传说中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作品中有几首诗对神提出怀疑,显示了印度最早的哲学思想。《梨俱吠陀》作为上古历史文献资料,是人类宝贵的遗产。
  作为文学作品,《梨俱吠陀》包含了人类早期的一些清新朴素的诗歌作品。有不少诗在艺术上已有相当水平,不是原始的简单歌唱。书中的诗已有15种格律,可见当时文学创作的发展。诗的格律是以每节诗中的音数整齐的句作单位的。4个8音句构成一节的格律广泛流行,就是一般所谓32音一节的颂体。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内容贫乏、词句呆板的作品,例如一些赞美布施的诗。
  《梨俱吠陀》长期靠口传,后有了写本,到19世纪才由欧洲人第一次刊印。现有数种语言全译或选译本。
  摘自:http://baike.baidu.com/view/84755.htm

梵语的文献记载

在世界上所有古代语言中,梵语文献的数量仅次于汉语,远远超过希腊语和拉丁语,内容异常丰富,可以称为人类共有的瑰宝。广义的梵语文献包括四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包括大量的梵书、经书、奥义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图1)和《罗摩衍那》,以及大量古事记。此外,它还包括大量的语法书、寓言故事集,以及医学、自然科学、文艺理论等著作。用典型的古典梵语(也就是狭义的梵语)写成的印度古典文学作品,更是文采斐然,影响深远。许多著名的作家,如跋娑、首陀罗迦、迦梨陀娑、檀丁、波那、苏般度、薄婆菩提等等,在印度文学史上,灿如列星。佛教大乘的经典大部分也是用梵语写成的。有几部原始佛教的经典,原来用俗语写成,后来逐渐梵语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佛教梵语或混合梵语。
欧美的梵语研究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梵语文学作品引起了欧洲学者的注意,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梵语,从此开始。一方面产生了19世纪最重要的新兴学科之一:印欧语系比较语言学;另一方面又促成了德国学者称之为比较文学史的学科。由后者又衍变出现在几乎风靡世界的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的梵语研究  中国有1000多年的翻译佛经的历史,对梵语的语言特点当然非常注意,但是系统的研究却非常缺乏。既没有翻译梵语语法,也没有写出梵语语法。唐代出现了一批有关梵语的书籍,比如智广撰《悉昙字记》,义净撰《梵语千字文》(图2),全真集《唐梵文字》(图3),礼言集《梵语杂名》,僧怛多蘖多、波罗瞿那弥舍沙集《唐梵两语双对集》等等。这些书的撰写目的是为了翻译佛经。但是这些书中有的只研究字母,有的则是模仿中国流行的《千字文》一类的书籍,只列举梵汉两语的单词,而根本不讲语法。义净在《梵语千字文》的序言中说:并是当途要字,但学得此,则余语皆通,不同旧千字文。若兼悉昙章读梵本,一两年间即堪翻译矣。但是,这是难以做到的。其后还有一些书,如《翻梵语》、《翻译名义集》等,也只是单词对译一类的书。从《高僧传》中可以看出,唐代一些佛教寺庙教授梵语,至于用什么课本,怎样教,我们都不清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一些僧传和其他书籍中间或有一些论述梵语语法的记载,如《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但所记几乎只限于名词变化。

梨俱吠陀名词解释

《梨俱吠陀》,全名《梨俱吠陀本集》,是《吠陀》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诗歌集。它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内容,是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诗集,也最有文学价值。

《梨俱吠陀》,印度古代《吠陀》文献中的一部,它和《阿闼婆吠陀》同为上古诗歌的总集,是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诗集,也最有文学价值,全名《梨俱吠陀本集》。它在世界文学中放射着光辉,好像我国上古诗歌的总集《诗经》一样。

扩展资料

梨俱吠陀的诗篇多数都是赞颂诸多神灵的,但是也有少数讲到哲学问题。对梨俱吠陀最闻名的注解,是印度14世纪的赛衍那(sayana),他的梨俱吠陀梵文注解,是一部流传至今最闻名的注解。

赛衍那,生于南印度维阇耶那伽王国,生活在布卡一世(Bukka I )及其继承者哈里哈拉二世(Harihara  )时期。他师父是当时的至尊学者湿婆耆那(Sarvajna)与沙迦蓝那陀(Samkarananda)。他的注解非常精细,几乎对每个字都进行了注解并引经据典。

并且这位伟大的婆罗门几乎注解了所有吠陀,学问真是很恐怖!当然,他注解的梨俱吠陀,块头也非常大,西方学者在翻译梨俱吠陀的时候,很多时候都要参考他的注疏。

“梨俱”(Rig),意为赞颂的意思,吠陀(veda),是知识、明的意思。其中的诗篇,是印度古人在祭祀、祭神的时候唱诵的,早期都是口耳相传,到后来才慢慢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梨俱吠陀中记载的神非常多,但是其中的诗篇,有四分之一在赞颂天帝因陀罗。还有至少200首在赞颂阿耆尼火神(Agni)。因陀罗,在吠陀中是个很重要的神,但是到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不怎么敬拜这位。转而敬拜这三位大神:梵天、湿婆、毗湿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梨俱吠陀

《梨俱吠陀》,全名《梨俱吠陀本集》,是《吠陀》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诗歌集。它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内容,是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诗集,也最有文学价值。
希望能帮助到你
梨俱吠陀 是《吠陀》四部中最重要、最古老、最具文学价值的一部。
该文献反映的时代是早期吠陀,也叫梨俱吠陀时代。
梨俱吠陀约编纂于公元前12-千9世纪,用梵文写成,既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又是具有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它是一部诗歌总集,共有1028首诗歌,以颂神为主,也有世俗诗歌。在诸神颂歌中,以战神因陀罗的颂歌最多,约占1/4。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的战争生活,而且也反映了雅利安人社会其他方面的一些情况。
文章标题: 中国是否有和《梨俱吠陀》同时期字数相当地位相当的文学典籍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8684.html
文章标签:典籍  中国  字数  时期  地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