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在19世纪是否可能出现多元体制的德意志帝国而非史实上的第二帝国

时间: 2023-04-14 18:00:1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6次

在19世纪是否可能出现多元体制的德意志帝国而非史实上的第二帝国

1871-1945 德国历史

1871-1945年德国的历史。不要太多,一般就行,主要是简介。重分!
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镜厅(Spiegelsaal zu Versailles)宣告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诞生,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史称俾斯麦成立的帝国为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18)。德国的统一不是“由下而上”地通过革命,而是“自上而下”地通过王朝战争和侯爵条约实现的。
统一后的德国经济犹如脱缰之马迅速发展。同时德国工人运动也日益壮大。1863年在莱比锡成立了以费迪南德•拉萨尔(Ferdinand Lassalle)为主席的“全德工人联合会”(der Allgemeine Deutsche Arbeiterverein ADAV)。1869年,奥古斯持•倍倍尔(August Bebel)和威廉•李卜克内西(Wilhelm Liebknecht)在埃森纳赫成立了社会民主工党。1875年,拉萨尔派和埃森纳赫派在哥达合并组成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1890年,该党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 SPD)。社会民主党在反对俾斯麦的“非常法”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1903年成为国会中的第二大党。
俾斯麦的国内政策,诸如“文化斗争”(Kulturkampf)、“非常法”(Ausnahmegesetz)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失败。但他力求团结所有邻国、孤立法国确保帝国安全和欧洲均势的外交政策取得了一定成就。特别是他推行的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政策,使他成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1914-1945年)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
由于从法国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和洛林的铁矿,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起统一的国内市场,德国在20世纪初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先进的工业国之一。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工业强国德国在欧洲列强中最富有侵略性。为了争夺市场、重新瓜分世界,逐渐形成了两个敌对的帝国主义集团,即由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Entente-Mächte)和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Mittelmächte)。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太子(Thronfolger)弗朗茨•费迪南德(Franz Ferdinand)在萨拉热窝(Sarajevo)遇刺身亡。这一事件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4年8月1日,德国向法、俄宣战,战争正式开始。战争初期,德国采用了施利芬(Schlieffen)将军制订的闪电战计划,在西线取得了胜利,但很快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1917年,美国参战对加速战争的进程起了决定性作用。同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Oktoberrevolution),新生的苏维埃国家退出战争,东线停战。1918年11月,德国被迫向协约国投降。战后,战胜国在凡尔赛举行会议,重组欧洲政治新格局,并于1919年6月签订了“凡尔赛和约”(Friedenvertrag von Versailles)。德国失去了原有领土的1/8(6.7万平方公里)和原有居民的1/10,并且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德国还必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和限制军备。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特别对德国的苛刻条文给战后危机埋下了祸根。

2.十一月革命和魏玛共和国
20世纪初,德国社会民主党分裂成左、中、右三派。以罗沙•卢森堡(Losa Luxemburg)和卡尔•李卜克内西(Karl Liebknecht)为首的左派坚决反对战争,并组成“斯巴达克团”(Spartakusbund)。1918年12月底,“斯巴达克团”改组成立德国共产党(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 KPD)。战争快结束时,基尔港水兵于1918年11月初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很快蔓延到全国各地。柏林、汉堡、不来梅、慕尼黑等地起义者组成工人、士兵苏维埃,夺取了政权。1918年11月革命(Novemberrevolution)是德国历史上第二次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德国千年帝制,建立了共和国。紧接着在德国前途问题上两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左派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下的苏维埃共和国,而以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n)为首的右派,即多数派,主张建立议会民主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绝大多数德国人赞同议会民主制,右派和其他资产阶级政党在l 919年1月的国民议会选举中取得了胜利,并于同年8月通过了魏玛宪法(Weimarer Verfassung)。德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魏玛共和国(Weimarer Republik:1919—1933)正式诞生。
德国帝国主义并不甘心失败,它利用美、英、法和苏联之间的矛盾以及西方国家内部争斗从中渔利,很快克服了战后(1919—1923)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自1924年起,德国的经济重振旗鼓,迅速发展,再次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位。在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德国逐渐恢复了它在欧洲的强国地位。为了与西方强国改善关系,德国于1925年10月在瑞士签署了“洛迦诺条约”(Vertrag von Locarno)。与此同时,它与苏联签订“拉巴洛条约”(Rapallovertrag)和“柏林条约”(Berlinvertrag),并于1926年加人国际联盟(Völkerbund)。1924至1929年,德国在内政和外交上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对此作出重要贡献的是魏玛共和国第一届总统艾伯特和外交部长古斯塔夫•施特莱泽曼(Gustav Stresemann)。
1871年 普法战争结束,德国击败法国,同时兼并了南德诸邦,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以普鲁士国王为皇帝。

1914年 德国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 战败,帝国崩溃,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1919-1933年 「威玛共和国」。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后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国」,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然袭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波茨坦协定,德国由美、英、法、苏联分占,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
公元1871年 巴黎公社成立

公元1871年 5月23日杜勒丽宫和皇家宫殿遭焚毁

公元1882年 杜勒丽宫被夷为平地

第二帝国
1852—1870:拿破仑三世(Napoléon III)统治下的第二帝国非常短暂。
第一次世界大战
从1914年到1918年,在巴尔干战争爆发后,世界各地冲突不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两大阵营为:同盟国(法国、葡萄牙、英国、英联邦、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南斯拉夫、希腊、苏联、美国、中国和一些拉丁美洲的国家)和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斯洛伐克等)。
第五共和国
在1958年当选总统的戴高乐将军(général de Gaulle )的提议下,第五共和国通过了一部新宪法。德布雷(Debré)担任总理。在黑非洲,殖民地纷纷独立。

奥地利主导的大德意志方案——德国历史的另一可能

德意志曾经是个统一国家,自奥托一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后,皇帝威望与全国各邦凝聚力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黄金期。但是,随着皇帝与贵族与教会的斗争,以及数次试图征服意大利的失败,皇帝的威望与中央集权力量不断降低。自13世纪霍亨施陶芬王朝结束对神圣罗马帝国王位的垄断之后,帝国进入了20余年的王位空位时期。 奥托一世 1273年,哈布斯堡王朝获得王位,大空位时期结束,但是,在这段混乱之中,神圣罗马帝国几乎永久的陷入了分裂之中。建国初期皇帝的光辉威望不复存在,皇帝很难继续通过正常手段控制诸侯,他不过是相当于一个大一点的诸侯而已。各邦诸侯控制了皇帝的选举,整个帝国体制仿佛被颠倒了一样,因为皇帝难以控制诸侯,但诸侯却左右着皇帝的命运。各邦诸侯通过他们在帝国中的优势地位,获得了大量 *** ,虽然他们仍属于帝国一员,但在实质上,他们已经变成了 *** 国家了。 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他们主导了皇帝的选举 但是,在进入近代以来,德意志的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帝国之中,哈布斯堡王朝长期垄断王位,帝国的威望与集权能力有所回升。哈布斯堡也通过联姻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在16世纪,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甚至继承了西班牙领土,两个欧洲大国实现了短暂的合并。哈布斯堡王朝也积极与皇权的老对手——教皇进行合作,因此在意识形态上占据了优势。虽然德意志仍然没有形成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但是在帝国内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奥地利很明显已经成为一个可能作为统一者的强大邦国了。 哈布斯堡王朝在查理五世时期到达了鼎盛,同时统治西班牙与奥地利 18世纪,另一个邦国——普鲁士在数代明君的统治之下,也迅速崛起。普鲁士实行先军政策,军事贵族容克地主在国内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是普鲁士的重要国策,其军队以规模庞大、训练严格著称。腓特烈大帝统治时期(18世纪中叶),普鲁士不但获得了西里西亚,而且进行了一系列工商业与教育改革,国力大大增强。毫无疑问,在18世纪末,普鲁士在帝国之内,已经成为一个可以与奥地利相抗衡的强大邦国。 腓特烈大帝时期,普鲁士成为欧陆上不可忽视的地缘政治棋手 进入19世纪后,随着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废除,德意志各邦陷入了政治上的真空。虽然长期以来神圣罗马帝国处于分裂状态,但是毕竟各国也有900多年在同一个帝国中生活、在同一个帝国会议中商议问题的经历,更何况各邦之间相互进行经济交流对大家都有好处,而且在拿破仑战争后,德意志的民族主义也不断兴起。在以上多重因素的作用之下,各邦开始寻找新的结合形式。 神圣罗马帝国最后一任皇帝弗朗茨二世,他虽然被拿破仑逼迫退位,但同时也加冕了奥地利的帝位 1848年,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在很多邦国国君都没有作出明确支持的情况下,自发在1848年于法兰克福召开了德意志国民会议。此国会代表了资产阶级与自由主义者的观点,与德意志邦国的君主与贵族利益相冲突,因为国会成员由民主选举产生,这在专制主义根深蒂固的德意志,自然会让统治者们感到不舒服;而且,国会主张建立统一的国家,这必然会削弱各邦君主的力量。在1849年,由于国会损害君主的利益,这次国民会议被强制解散,但是,其中讨论的重要问题成为长期受到德意志人讨论的议题。 1848国民议会 在国会内,代表们最热衷的话题之一便是德国统一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代表们分为两派:一派支持统一由普鲁士主导,对北德各个国家进行统一,同时不排斥与奥地利商议国事,称「 ”小德意志方案”,另一派支持以奥地利为主导,包括、奥地利等所有德意志邦国,称「 ”大德意志方案”。但是随着奥地利皇帝对于大德意志方案的拒绝、普鲁士实力的不断扩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趋势:民族主义思潮的不断传播,大德意志方案渐渐被德国人所放弃,德国最终按照小德意志方案统一。 虽然大德意志方案在历史上失败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历史假设,来畅想一下,如果这个在历史上没有实现的统一方案真的实现了,那么德意志帝国将是什么样子。 如果大德意志帝国真的出现,那么它与真实的德意志帝国最明显的差异必然是大德意志帝国是个文化多元化的帝国,而真实的德意志帝国则是德意志的民族国家。奥地利的核心民族是德意志人,核心领土也在德意志境内,但是,其人口数量与国土面积的大多数则在德意志之外。除了德意志地区,奥地利皇帝还统治着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一部分波兰等大量异族地区与人口。实际上,在真实历史上,奥地利确实因为民族过于多元化而遇到了很多问题。 奥匈帝国包含了很多非德意志领土 如果大德意志方案实现了,那么德意志人首先要面对的状况便是有很多非德意志人与自己一样,都是德意志帝国的国民。他们有与自己不同的语言、生活习俗、历史记忆甚至议会。这种文化多样性在真实的德意志帝国中从未出现。这一点都是大德意志方案不受国会中民族主义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外交上,大德意志帝国面对的困境可能更大。在19世纪后半叶,德法矛盾、奥俄矛盾分别因为普法战争与巴尔干问题加剧,德、奥两国都需要面对一个注定无法和平相处的敌人。如果大德意志方案形成,这个庞大的国家便需要同时面对法、俄两国分别从西、东方向的夹击。 这种受到夹击的局面正是俾斯麦极力避免的,在俾斯麦担当首相时,他极力促成俄国与德国的防御性同盟与外交中立,其目的便是让沙俄帝国保证德法发生战争时,不与法国联合夹击。俾斯麦确实在任期上很好的保持了这个目的。但是,如果大德意志方案完成,另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奥地利与俄罗斯对巴尔干地区的争夺便会成为一个严重的干扰项。俄罗斯很可能因此对这个新生的大帝国有一种不可消弭的敌视,比真实历史更早的与法国结缔同盟,共同夹击大德意志帝国。于是,大德意志帝国面对的外交压力要远远高于真实的德意志帝国。 俾斯麦 虽然历史假设看起来不那么正规,但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我们对历史加深理解的优秀方式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假设情况与真实情况的对比,来发现真实发生的历史有什么我们没注意到的特点。从大德意志与真实德意志帝国的对比之中,我们更能体会到德意志帝国作为一个统一文化、统一民族的民族国家这一面,而不仅仅将其视作一个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与军事力量增长的必然产物。 在这个国家的形成之中,不仅仅只有强大的普鲁士军队、要求经济一体化的大资产阶级以及征服欲极强的容克贵族起到了推进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教科书中忽略的那些「 ”小人物们”:那些对于民族统一以及单一民族国家有着强烈期待的民族主义者们、那些要求专制的德意志邦国们接受民主选举的国民议会的自由主义者们。与达官贵人相比,这些人看似微不足道,但是,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人的选择与奋斗,修正了高高在上的邦君与贵族们的想法,才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本头条号长期更新关于世界历史的文章,喜欢的话就点个赞或加个关注吧!

分别说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二战后德国经济政治发展特点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界从初,老将俾斯麦隐退,告示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信任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继位,昭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第二帝国对内政策:政治上采取变相独裁政策,宰相由皇帝任命,国家行政机关有宰相领导,内阁成员由宰相提名,可见整个国家机器就是封建制度的翻版。国家另设国会,国会可由三级议会自由选举产生,但是国会除对预算拨款等经济问题有决定权外,对国家一切事物都只有讨论权,皇帝可以任意否决。帝国采取联邦制,每个邦国都有自己的议会国王政府机关,但是因为整个帝国是以普鲁士为主体,所以整个国家就是普鲁士的扩大版,也即军事领导一切。经济上,国家鼓励大资产阶级垄断企业,蒂森,克虏伯,法本,西门子等等工业巨头在德国土地上崛起,进而一个又一个辛迪加,康采恩集团等政治经济力量成立,主导里帝国发展方向,在新兴的工业方面,例如化工,钢铁,交通,电子,军事工业等等方面,德国已开始领先于其他主要欧洲国家,由于垄断组织对工人阶级的超级剥削,使得整个资产阶级垄断利润空前增长,另外威廉二世也采取怀柔政策,例如退休制度,工伤保险制度来安抚劳动阶级。另外帝国对教育的重视而产生的效果也在世纪末显现,国民文盲率大大降低,工业生产率大幅提高,使得德国经济在一战前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法等,可以说,在德国统一到一战之前,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德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封建帝国向一个资产阶级垄断帝国主义国家的成功转变。

第二帝国对外政策,为了适应帝国经济的转变,无论从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还是移民过剩人口等等角度来讲,都必须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整个帝国的生存空间,威廉二世一改俾斯麦的低调外交政策,由不参与世界殖民地瓜分,到积极参与对全世界的掠夺,从非洲到亚洲,再到太平洋的小岛,年轻的帝国,跃跃欲试,在对非洲的瓜分中,德国占领了莫桑比克和科麦隆,并且在北非跟法国进行较量,另外又在东非地区和英国较量,在远东,容克军团在山东登陆,取得了远东军事基地,并且在太平洋地区和日本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在中东地区,奥斯曼土耳其这一老大帝国被纳入帝国势力范围,帝国还曾计划向墨西哥进行大规模贷款,以帮助其夺回被美国吞并的四个省,寻求帝国在美洲的立足点。

帝国外交政策,大胆挑战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东欧,由于容克地主的要求,德国宣布禁止进口俄国牲畜,而俄罗斯也宣布停止进口德国工业品,这就造成了两国经济的破裂,最终造成政治上的破裂,另外德国对奥匈帝国和土耳其的支持,使得俄国在东南方向的扩张受到抑制,使得沙皇对德国的不信任加剧。最终造成两国从同盟到敌对的转变。德国占有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视法国为第一假想敌,而英国又占有世界第一的殖民地面积,也是德国梦想打败的目标。所以德国的、通过一个又一个军事法案,在海洋上,大势建造巨型战舰,在陆军方面,大力发展野战部队。并制定出进攻计划,从比利时绕道入侵法国,史称史蒂芬计划。

由于整个国家在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取得的空前成就,外加帝国宣传武器的大势鼓动,使得整个国家的国民陶醉在民族自豪感到民族优越感的升级,反复强调历史对德意志民族的不公正,叫嚣着要打败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来获取国家新的生存空间。而老牌帝国主义英法俄等国,也大力维护自己多年来的既得利益,防范德国这样的新兴帝国,于是两大集团的的武力决斗不可避免,一战爆发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由于一战战败,经济方面德国由世界第二军事经济强国。沦为被掠夺和奴役的对象,海外殖民地全被剥夺,本土也割让很大的领土和人口,波兰、波希米亚,奥地利和匈牙利在废墟上复国,比利时退出德比关税同盟,阿尔萨斯洛林割让法国除此之外,撕裂了沙尔区和洛林的煤铁纽带,德国还要赔付胜利者1032亿马克的战争赔款。整个国家摇摇欲坠,在经济危机到来后处于深重的萧条。由于经济危机,德国武力支付赔款,而法国以此为借口,出兵沙尔区,造成整个国家经济崩溃。通货膨胀严重,各个阶级无论从垄断资本或退伍军人再到普通百姓,都感到国家衰落后的耻辱,内心中发誓要撕毁凡尔赛合约这一不平等的条约,使得整个德国成为法西斯崛起的肥沃土壤。希特勒上台后,大范围的整顿帝国经济,将传统的工业化国家,转变为军事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力量。并鼓励大集团大企业将小企业兼并,限制小规模企业发展,在二战爆发前,德国的军工产量已经超越英法总和

政治上,魏玛共和国建立,德国开始由独裁统治到自由民主国家的改造,在经济危机爆发前,基本形成了像英美国家一样的国家政治框架,共产国际运动被镇压,资产阶级左中右各派在政治活动中崭露头角,但是由于德国战败后,整个国家机器仍掌握在垄断资产阶级手中,所以垄断财阀一直希望德国能重新崛起,走向扩张的道路,在经济危机之后,希特勒走上历史舞台,代表了他们的利益,叫嚷着对外进行战争复仇,对内施行种族清洗,随着经济危机加深,纳粹党有了表演的舞台,最终由最初的一个南部小党,成为帝国议会第一大党,后来总统兴登堡逝世,希特勒自封元首,解散其他一切政党,开始独裁统治。

第三帝国文化采取灌输政策,强调雅利安人种优越论,大肆迫害犹太人,鼓动人民发动对西方国家的复仇战争,夺回战败的荣誉,并与苏联拉开距离,叫嚷要出兵俄国,‘解放’东欧人民。

帝国外交,由于德国是战败国,所以外交空间极其狭小,法国与东欧各主要国家都有针对德国的军事同盟,德国只能与边缘国家苏联采取军事和经济合作,苏联由于被美英法等帝国孤立,也只能寻求与德国的外交合作,所以德国的工业产品在俄国有了市场,被凡尔赛束缚的军事力量,也在俄国有了试验场。另外德国经济开始对东南欧渗透,最终使得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向德国靠拢。当时德国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希望与苏联中国印度这样的古老民族国家合作,共同领导世界,另一种是与日意建立法西斯同盟,在博弈中,后者占据上风,于是三国反共产主义协定签订,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世界大战的阴云再次飘浮于欧洲。

二战战败后,德国一分为二,政治受苏美两大冷战集团领导,经济西德发展较为迅速,后来成为战后欧洲经济的发动机,东德发展虽慢,但是平均水平已超苏联,也是东欧的发达国家。战后德国人民深刻反省,充分认识到民族的崛起不能依靠战争,得到世界人民谅解,最终在冷战结束后重新统一,并且作为欧洲普通一员,加入欧盟。当今德国,也仍然是世界一强,在国际问题仍有很高的发言权,经济也是迅速恢复,世界第四。
十九世纪末 德国统一后,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大力发展,形成了被人称为“容克资本主义”,德国的崛起严重影响了英法等过的利益,帝国主义之间已经出现了分歧,各国开始明争暗斗。

二十世纪初 德国的实力已经与英法等国不相上下,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他国,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终于在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在希特勒的铁腕统治下,德国的经济快速复苏,而且极快的赶上了英法等国,最终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德国 德国几乎被摧毁,但是在美国的扶持之下,加上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又飞速发展,再次成为世界强国。
十九世纪末:19世纪末普鲁士利用王朝战争方式统一德意志后,在1871年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带有很强的军事封建色彩。工业革命后,祖国的统一及建立资本注意制度对于德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上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878年俾斯麦正式开始贸易保护政策。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之下,1880后,德国政府开始有意识的指导重工业的发展。人力、物力在国家的指导下被更加合理的利用。使得电气、化工、铁路、钢铁等产业迅速跃居世界前列。这是使德国迅速成为工业强国的最有效的一种手段。1889年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德国成为工业国家。英国用了将近100年完成的工业革命,在德国只用了不到一半的时间。
二十世纪三十19世纪末普鲁士利用王朝战争方式统一德意志后,在1871年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带有很强的军事封建色彩。工业革命后,祖国的统一及建立资本注意制度对于德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上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878年俾斯麦正式开始贸易保护政策。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之下,1880后,德国政府开始有意识的指导重工业的发展。人力、物力在国家的指导下被更加合理的利用。使得电气、化工、铁路、钢铁等产业迅速跃居世界前列。这是使德国迅速成为工业强国的最有效的一种手段。1889年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德国成为工业国家。英国用了将近100年完成的工业革命,在德国只用了不到一半的时间。 年代 :由于经济危机的缘故,德国的经济下降将近一半,希特勒当上了集总理和总统于一身的国家元首,在焚书事件和国会纵火案后,以纳粹党为首的法西斯势力猖獗,德国占领了匈牙利,在慕尼黑阴谋后,1939年9月1日,德国占领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以及德国由工业小国变成了工业大国.积极增加生产力.发展教育.发展高新技术等等新政治的推出.
我最佩服统一德国的首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因为在“原始社会”只有“铁”和“血”才能在“部落里”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敬”---------记得给分哦。我只是把“复杂问题”变的“简单化”了。~~~~~~
19世纪末德国完成了统一经济快速发展,但确只有很少的殖民地因而德国想向老牌的殖民国家英国法国挑战要从新瓜分世界因而倒至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30年代德国经济遭到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发展缓慢,希特勒等纳粹分子借机得到人民的信任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痛及危害。二战后德国在美国的扶持下以及本国人的辛勤努力下经济快速发展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越成为继美国后的第二大经济体。

德国为什么有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第三帝国的称呼?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德国1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历过三个帝国,这期间也有一个共和国。德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人们习惯上以公元911年作为东法兰克帝国向得意志帝国转变的开始,在这一年,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他算是第一位德意志国王。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这便是古德意志帝国,或称为第一帝国。1806年,帝国被拿破仑一世推翻。

第二帝国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它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起来的。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法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
第二帝国的寿命很短,仅存在了47年。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第二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由于共和国宪法是在魏玛城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一般称之为《魏玛宪法》,因此这个共和国又称为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30日,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上台执政,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

第三帝国是指1933-1945年的法西斯德国,希特勒自称第三帝国。于1939年9月1日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三帝国宣告完结。德国为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1949年5月,在美、英、法合并的西占区通过《基本法》,宣布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9月建立政府。同年1O月,苏联占领区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到了2O世纪8O年代中后期,在东西方关系逐渐缓和的氛围中,东西德国日益走向统一,1990年7月实行了货币统一,1990年10月3日实现了政治统一。
  第三帝国(Das dritte Reich)是以阿道夫·希特勒为国家元首的纳粹德国的非正式称呼。希特勒将自己认为是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和普法战争后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徳意志帝国(第二帝国)的继承人,故称他建立的“新德国”为第三帝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简称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 ,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2] ,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为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德国各邦建立德意志帝国,曾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意志第一,第二,第三帝国其实是希特勒划分的。
  德意志第一帝国是十二世纪到十三世纪的圣神罗马帝国。
  德意志第二帝国是一战期间的德意志帝国(普鲁士统一德意志)。
  德意志第三帝国是二战期间的希特勒统治的德国。
文章标题: 在19世纪是否可能出现多元体制的德意志帝国而非史实上的第二帝国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8367.html
文章标签:德意志帝国  帝国  史实  而非  可能出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