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4-05 11:02:2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8次
我知道吴三桂,其实是从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里面。我从中知道的,吴三桂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想要自己当皇帝,但是最终并没有成功。他在古代汉奸中的名头不亚于秦桧。他最开始的时候一怒冲冠为红颜引清军入关,但是后来又背叛清军,想要自己当皇帝,但是最终确实是被康熙戳破阴谋没有成功。我不得不说,这个人是比较有能力的武功很厉害。
吴三桂出生于一个职业军人家庭,他的父亲名叫吴襄是辽东的一个军官,而他的舅舅就更厉害了,是大名鼎鼎的祖大寿。虽然说吴三桂的家乡在江南是一个典型的南方人,但是他出生在辽东,所以说他是借南方和北方各种特点为一体的人。受到家庭的影响和熏陶吴三桂,从小便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功。这样的人,如果在今天来说就是一个典型的功夫巨星。也因为家庭的因素和从小习武的原因,所以说它也成为了一个军官,并且是战争时期,奋战在前线的军官。由此看来吴三桂是一个具有过硬武功又有充分的战争经验的一个军官。据说他曾经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并且剥下它的皮来作为自己的坐垫。就是非常骇人听闻的一件事,喂猛虎,我们都知道他是异常凶猛的野兽,尤其是在古时候野生动物都是茹毛饮血的,而作为一个人吴三桂居然能够打死一头老虎,实在是足够厉害的。
在明朝那个时候正处于战乱时期,而吴三桂过硬的武功和出身军人家庭的背景,让他很快成为了明朝一位将领。但是保家卫国的是军人,治理国家的却是文臣。当时的明朝廷已经快要走向尽头了,即使军人们在外面再抛头颅,洒热血也无法挽救这个日渐衰老的国家。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吴三桂最终选择了引清军入关。但是又因为他个人的野心,想要推翻小皇帝统治的朝廷自己来当皇帝。不过因为一直以来他擅长的都是武功,在计谋和策略等方面都没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就。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皇帝遂乘势作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而后,又对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准。在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也假惺惺地上书朝廷,请求撤藩,实则希冀朝廷慰留他。对于吴三桂的真实意图,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他认为,吴三桂和朝廷对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于是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允其撤藩,还派专使至滇,雷厉风行地经理撤藩事宜。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起兵造反。[19]
由于吴三桂专制滇中十四年,在反叛之初,叛军乘锐连下贵州全省、湖南的衡州。福建靖南王、广东平南王二藩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如四川之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之罗森、孙延龄,陕西之王辅臣,河北之蔡禄等也先后揭起叛旗,纷纷响应。一时之间,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称为“周王”元年。其将吴应麒陷岳州,岳州之战爆发。[22] 康熙十五年(1676年),是双方军事形势发生重要转折的一年。由于兵兴三年,吴三桂深感兵力、财力严重不足,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也纷纷离心离德,各有图谋。[23]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六月初,吴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阳市)亲点大将马宝,并授计率5万大军南下,攻击兵家必争之地永兴,两战两胜,大创清军,一战击毙都统宜里布、护军统领哈克三,夺据清军河外营地(永兴依耒水而立,此水上接衡州,下通广东);一战大败前锋统领硕岱、副都统托岱、宜思孝所率援军,营垒被冲垮,河南岸失陷,清军被迫退回广东,给清军和康熙以严重的军事打击。六月中旬,张皇后驾崩,吴三桂精神受挫。七月,吴三桂亲自部署对广东、广西的大规模进攻。在衡州派出大将胡国柱、夏国相率十万大军,突入两广,几度得手,尤其在广西取得了更大的进展,除了梧州,全部都被吴军收回。北部岳州战事由吴三桂侄儿吴应期主持,御清军于湖湘门外,清军几次渡江,均未成功。
首先他不可能成功,他的这么多年经历,他的性格,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清朝已经稳定了全国,明朝都灭了几十年了,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决定了他的失败。啥,他要是成功了,那就像如果太平天国灭了清朝,如果鸦片战争中国赢了英国赔款签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赢了日本割地赔款签条约。你说,这有可能吗?如果吴三桂赢了,那他就不是历史上的吴三桂了,他就不会那么煞笔的追杀明朝人到底了,他早就割据了,奉天子以令诸侯,打着明朝的大旗团结天下反清势力。而不是追杀李自成,追杀张献忠,追杀南明皇帝,你说他表现的比满人还要恨汉人,最后还打出反清复明的大旗,此人还要脸不。他等着清朝差不多平定天下了,他才造反,他有可能成功吗?
首先要纠正你所说的“三家性奴”应为“三姓家奴”,而从事实上来说吴三桂只事从于明清应为“二姓家奴”。
当明朝被起义军灭亡时,吴三桂面对李自成的起义军和关外的清军着实有点像丧家之犬无所适从,起初想投降起义军,但起义军在京城对明朝群臣变向勒索等恶行实在让人难以放心,后来听说其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掳去更是心生痛恨而作罢,但两边又谁也敌不过,只好投向清军。
有时候人迫于形势很多选择都可能会身不由己,当局者清而旁观者迷也是常有的现象,单论这段遭遇也的确有可怜的一面,但也谈不上最可怜!被他诛杀的明朝永历帝不是比他更可怜!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