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1912年清朝覆灭,溥仪1924年才被逼迫迁出紫禁城,城内竟还有嫔妃太监,为什么

时间: 2023-04-02 11:01:1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1912年清朝覆灭,溥仪1924年才被逼迫迁出紫禁城,城内竟还有嫔妃太监,为什么

末代皇帝溥仪是怎样被撵出紫禁城的

鹿钟麟把皇帝赶出宫
1924年11月5日上午9时,鹿钟麟与摄政总理黄郛、北京警察总监张璧、社会名流李石曾一行四人,由北京警卫司令部乘汽车出发,带四十军警,直趋神武门。守卫故宫的清皇室警察,见到突如其来的国民军,惊慌失措,还没有回过神即被全部缴械,听候改编。自神武门一路前行,进入故宫后直入隆宗门原军机处旧址。不久,内务府大臣绍英和荣源来见,鹿钟麟出示了大总统指令和修正清室优待条件,限绍英两小时内促使溥仪接受指令,废去帝号,迁出故宫,移交各项公私物品。两小时之后,绍英依然拖延,鹿钟麟以炮轰紫禁城相威胁。绍英请求再宽限二十分钟,作出最后决定。这一次,溥仪接受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决定即日迁出故宫。16时10分,溥仪及其后、妃和亲属等离开了故宫。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军。10月23日,冯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宣布成立“国民军”。
政变后,冯玉祥授意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帝号,清室迁出紫禁城,驱逐溥仪出宫。
冯玉祥一贯痛恨封建帝制,北京政变后,决心以全力,行其素志,把溥仪逐出宫去。摄政内阁作出修正优待清室条件,永远废除皇帝专号,将故宫一律开放,备充国立图书馆、博物馆之用。冯玉祥当天就令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和警察总监张璧执行,将宫内太监470余人、宫女百余人分别给资遣散,又用汽车5辆,送溥仪及清室“后妃”移居什刹海“醇王府”。
溥仪偕同郑孝胥、陈宝琛两人,由“醇王府”逃往日本公使馆,不久,又从日本公使馆逃往天津日租界。

冯玉祥为什么把溥仪赶出故宫?到底是对是错?

1924年,在吴佩孚率领军队和张作霖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原本归属于吴佩孚阵营的冯玉祥突然发动政变,在北京把吴佩孚的老大曹锟赶下了台,直接导致了吴佩孚战争的失败。

在冯玉祥发动了政变之后,他还做了一件影响非常大的事情,那就是把居住于紫禁城中的溥仪以及那些太监、宫女们通通给赶出紫禁城,并宣布废除了袁世凯时期和清朝皇室签订的皇室优待条约。

从契约的角度来说,冯玉祥这件事情做得非常不地道。

毕竟那是北洋之祖袁世凯和清朝皇室签订的协议,冯玉祥当时作为北洋政府的一名军阀,只要他还寄托于北洋政府的体系中,就应该遵守这方面的协议。

仅从这点来说,冯玉祥的行为非常说不过去。

当然了,不守契对冯玉祥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在他的人生中,他还有着更多比不守前人契约还要令人深恶痛绝的事情。

在历史中,冯玉祥被人们称之为倒戈将军,经常会做出一些背信弃义的事情,除了1924年倒戈吴佩孚之外,他的人生中还倒过七次戈,倒戈次数之多,就连吕布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对于这样的他来说,不守一次契约,又算得上是什么大事?

节省了资金

但是如果从其他方面来说,我觉得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紫禁城是一次正确的选择。

首先,按照北洋政府和溥仪签订的条约,北洋政府每年得给溥仪提供400万块大洋的生活费,让他来维持紫禁城运转的花销以及他日常的花费(虽然经常没给够,但每年补贴的额度也非常恐怖)。

说到这里,大家可不要小瞧了这笔资金,当时的大洋价值非常高,像贵州等贫穷省份的年总税收也才几百万块大洋左右,由此,大家应该就可以判断出这400万块大洋在民国时期有着多大的价值了。

溥仪在历史中什么贡献都没做过,每年却能享受到如此巨大的财政补贴,大家觉得这可合适?

另外,这笔钱溥仪也并不是能完成拿到手的,在北洋政府每年掏出了相应的资金后,这些钱就会有一大半落入到内务府手中,被里面的贪腐人员们以各种名义给吞下。

如果1924年的时候冯玉祥没有赶走溥仪、没有废除以往的优待条约,那么内务府里面的人就会一直贪下去,直至最终被那些庞大金钱给喂得肥油满面,这些现象,可又是大家乐于看见的?

避免了文物流失、给予了普通民众参观故宫的资格

还有,以溥仪当时造成的大量文物流失,要是让他继续在故宫里待下去,那么故宫中不知还会遗失多少珍宝。

在溥仪成年之后,他开始变得非常大手大脚,这就导致北洋政府给他的那些零花钱有些不够用了起来。

接下来,他为了获取足够自己挥霍的钱财,他就和他弟弟瞒着北洋政府的守卫,偷偷把紫禁城中的大量珍宝卖给了外国人。

如果一直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那接下来的结局我们是很容易想象得出来的,结果必然是溥仪会把紫禁城中的文物、珍宝通通掏光。

要是发生了这种状况,我们现在能不能在北京和台北的故宫中看到那么多文物、珍宝就是一个问题了。

另外,溥仪和他的后人要是能一直保持特殊身份居住在紫禁城中,结局也必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因为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为了保护溥仪和他的后代,故宫很有可能就会在历史上一直保持着禁区的身份,这时候,大家能不能进入故宫中参观,就同样是一个未知的问题。

最重要的问题是,紫禁城也并不是溥仪的先祖们建造的,紫禁城的最初建造者是朱棣,溥仪的先祖们能把朱棣的后代给赶出紫禁城,为什么冯玉祥就不能把溥仪给赶出紫禁城呢?

冯玉祥是想彻底破坏那些复辟清朝人的梦想,彻底终结皇帝的地位,我认为这件事做得很对。
冯玉祥也只能这样做了哎。。。你清政府都基本不用干什么,还要养着你们,,,而且还要当祖宗养着,。。而且你们的人都不老实,。。这契约又不是我给你们写的,老袁写的。。。至于后面东北老家被鬼子占领了那个就,就是突发事件了。。。国家做的已经够意思的了,你还想在皇宫里面养老??
对的,首先他每年有使用大量资金来运转,再有就是他太败财,为了使得文物不会全被败光,最后就是故宫本来也就不是他所建
现在看来冯玉祥将溥仪赶出故宫是非常正确的事情。
一来当时的溥仪虽然是一个被废黜的皇帝,但中国毕竟已经受到了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影响,老百姓们心中仍旧有一个“统治着他们的皇帝”,因此当时溥仪虽小,但影响力还是很高 。如果不将溥仪赶出故宫,民间很有可能会掀起一股复辟风,不利于局势的稳定。
二来给溥仪安置到一个固定的居所,能够有效避免他和一些妄图复辟的人勾结在一起挑起祸患。

末代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时,为何皇宫内哭泣声一片?

1924年,中国再次爆发了内战,这场冲突从华中地区开始,逐渐升级成了中国南北之战,这一年也波及到了逊清皇室。

溥仪的英语老师庄士敦在他的《紫禁城的黄昏》里记录了溥仪离开紫禁城的前夕宫中的变化,皇宫对9.10月份发生的内战并没有做出太大的反应,宫里人认为只要冯玉祥还处于吴佩孚的控制中,就不会对皇室有真正的威胁。


然而一切的变化都出人意料,冯玉祥在并没有按吴佩孚的指示去古北口,而是在10月23日凌晨到了北京,在孙岳、胡景翼的内应下,占领了火车战和电报局,切断了电话通讯,包围总统府,并最终占领了北京。

在民国期间,兵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当皇宫和景山都站满了武装士兵后,一切就不一样了,守卫紫禁城的不再是皇家卫队,而是荷枪实弹的士兵。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的部队勒令溥仪搬出紫禁城,并修改了优待清室的条例,其中第一条就是:”大清宣统皇帝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一切同等之权力。

这意味着,溥仪从这天起,再也不是能享受原来的待遇了,也不能再住在皇宫中了,民国优待清室的一切条件都被取消了。

溥仪只得按照修改后的“优待条件”选择出宫,这一切的废除都是了野蛮武力的强迫之下得以实现的。

这一天溥仪带着随身的侍从和婉容、文秀离开了皇宫,搬进了父亲载沣的住处。

最后的太监、宫女,哭天抢地的声音让紫禁城的黄昏变得更加忧伤

对于溥仪来讲,离开紫禁城他依旧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因为还仍然有许多军阀想利用他来控制全国,但是对于那些从小进宫依靠皇帝为生的宫女、太监就完全不一样了。

对于太监、宫女而言,他们从小进宫并没有外面实际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技能,离开了皇宫要如何生活呢?

以前朝代更替,会有新的皇帝上位,还是会需要太监们的伺候,但是新的民国不再需要太监。对于一些入宫比较久的太监还可以凭借积蓄能够存活,而一些后入宫的太监,根本没有什么积蓄的,又要如何活呢?

当鹿钟麟的炮口对准紫禁城的时候,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溥仪将“传国玉玺”交给了鹿钟麟的消息传到婉容耳朵里时:

婉容小声地对他说:“你可甭为了咱们这点东西丧了命啊!要是有军队的大兵来要这些个东西,你就告诉他们,这是我们‘主儿’的,非要不可的话,索性痛痛快快地递出去,就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能保住人怎么都行……”

这一天,紫禁城中所有的人都在这个黄昏离开了,溥仪和皇后、淑妃以及身旁的三十多个太监、宫女,默默地走向了御花园后门——“顺贞门”

顺贞门外没有宫女、太监们都跪着哭成了一片,都在为自己未来的生存而担忧着。 一些年轻的太监、宫女出宫后,直接走了极端,跳河自尽了,有的到大户人家为奴。一些年轻貌美的宫女嫁人,有的甚至流落到八大胡同做妓为生。

溥仪由于不满自己父亲的胆小怯懦,同时又担心被冯玉祥所加害,在载沣的住处没有住多久,就逃进了日本公使馆,当时的日本对落难的溥仪十分热心,不仅慷慨的为他提供了舒服的栖身之地,还利用《顺天时报》发表了对皇帝的“无限同情”,同时对内阁和国民军无限的“激愤”。让溥仪对日本产生了无限的好感,从此走上了亲日的复国之路,成了伪满州国的傀儡。

参考资料:《紫禁城的黄昏》、《末代太监孙耀庭传》

溥仪离开紫禁城时,并不是伤感皇帝的遭遇,而是那些太监、宫女,对他们自己往后的生活感到担忧和害怕,所以才有哭泣声。
皇宫里没有了皇帝,太监和奴婢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他们是在为自己哭泣。
溥仪离开紫禁城,说明清朝就灭亡了,这些太监宫女就要离开紫禁城,而他们并没有什么社会经验,所以为自己发愁,哭声一片。
因为溥仪离开紫禁城代表清朝灭亡了,皇宫内的人也要跟着离开,他们对前路感到很恐慌和迷茫。

溥仪得到特赦后,穷的响叮当。为何能为妻子留下一大笔遗产?

溥仪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皇帝。他三度成为皇帝,三度被罢免。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没有真正的皇帝拥有如此丰富的经验。他是光绪元年的亲戚,他是长子国王的摄政王,本来可以过王子的生活,但三岁时被强行推向上帝,并成为上个清朝皇帝。

1912年1月,溥仪宣布退位,大清灭亡。但是,他仍然住在故宫,得到了中华民国政府的支持。他继续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个平静稳定的时期一直持续到1925年,冯玉祥进入北平,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当时,尽管溥仪匆匆逃离,但她也带走了许多稀有珍品。因此,无论是在天津的住所中还是长春的满洲帝国的皇帝中,周围的财富仍然是可观的。然而,当日本投降时,觉得大事不好的溥仪宣布放弃了自己的退位。当他想逃往日本时,被苏联红军俘虏。

然后日本人与他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实际上是强制性的。在日军的胁迫下,他成为伪满洲皇帝,希望有一天他能重返皇帝。但是日本并没有多久后就被中国就击败了,他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他还被带回中国并在监狱中度过。从监狱释放后,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并为自己写了自传。人们已经对满族皇室的生活充满了好奇,最后一位皇帝亲自写了一本书,因为他的一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因此他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发行,这使他获得了很多财富。

国家之后并为他促成一桩婚事,两人成婚之后,他对自己的妻子一直很好,两人的生活也十分安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因为自己身体的缘故无法生育,所以没有留下孩子。在他去世之后,担心妻子一人受苦,就为她留下了巨额的遗产。

有人问,溥仪得到特赦后,穷的叮当响,为什么能为妻子留下了一大笔遗产?溥仪,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他前后当了三次皇帝,一生非常坎坷,他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1906年溥仪降生在北京醇亲王府,如果没有什么变故,溥仪很可能会继承他父亲的醇亲王。

不幸的是,1908年慈禧太后降旨醇亲王府,要把溥仪抱到宫中抚养,这已经表明了溥仪将继承皇位。溥仪的奶奶听到这个消息当场晕厥过去,他母亲也默默流泪,这场景与电视剧中的情况截然相反,电视剧中,如果听到自己的孩子将继承皇位,一家人会高兴得昏过去。太监去抱溥仪,溥仪放声大哭,并打太监,不愿离开自己的家。

最后,只好让溥仪乳母王焦氏带他入宫,溥仪最听他乳母的话了,在乳母的安慰下,溥仪随内监们进宫。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慈禧太后让溥仪一人祧两房,同时过继给同治帝和光绪帝,继承大清的皇位。12月2日,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此时的他才三岁,什么都不懂,却被人架上了一个即将覆灭的大王朝的皇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出山重掌清廷大权,袁世凯玩起了太极,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当然决定权是隆裕太后,他此时仍然是一个孩子。溥仪退位后仍然居住在紫禁城,并开始读书学习。1917年,北洋政府产生了府院之争,张勋以调解矛盾的理由,带着四千武定军进京。

溥仪一生跌宕起伏,特赦后一穷二白,何故为妻子留下大笔遗产

我国古代有很多命好的皇帝,他们享尽人间富贵,纵乐一生,普通世人均无法比拟。但论起命苦的皇帝也有不少,其中令大家印象很深的估计是晚晴的末代皇帝——溥仪。溥仪身为中国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制度帝王,其大半生狼狈不堪,虽然出生在帝王家族成为九五至尊,奈何时代变迁太快,他这份“荣耀”然而他带来很多苦难,甚至还惨到身陷囹圄。后来,革命春风吹遍大地,溥仪因此被特赦出来,他接着过上了身无分文的普通人,但是为什么在临时能留给妻子一笔巨额遗产呢?

据历史记载,溥仪皇帝当年一共娶过五任妻子,首先是文绣,两人感情不咋地,再到娶美丽的婉容,婉容可能较讨溥仪喜欢,于是被封为皇后,可惜在后来跟人出轨,气得溥仪直接就把她关进监牢,之后溥仪还娶了谭玉龄封为详贵人,娶李玉琴册封成福贵人,而这些妻子都是他当皇帝风光的时候所娶,直到最后一任溥仪才娶到了李淑贤。

当年溥仪因身体不行,得经常服用“河车丸”,可能这就直接造成婉容出轨的事情,因此我们所以推测溥仪可能跟这前四任妻子没什么深厚的感情,唯独李淑贤是在溥仪人生的后半段才出现,而且一直默默的陪着他,这使得溥仪深受感动,因此临死前无论如何都要给李淑贤留下一笔大遗产。

那么该遗产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说溥仪身为末代皇帝,怎么说也得自己私藏一些珍宝财物,只不过他都瞒过了众人,把珍宝藏在一个只有自己知道藏的位置罢了。据说1924年,军阀冯玉祥用武力强迫溥仪搬出紫禁城之后,当时溥仪就带走了大批金银珠宝,后来这些财物到底流去了哪里一直无从考证。如果真有藏宝一事,相信溥仪自然也是不会说出来,至于李淑贤一心只想跟他好,就算知情也不会乱告诉别人。所以当溥仪来到临终之际,就选择这些所藏珍宝留给妻子,使得李淑贤获得了一批可观的财富。

另外还有一个可能性,溥仪根本没留下什么珍宝,唯独在特赦出来后,他的空闲时间多了,于是就写了一本书叫《我的前半生》,该书尽是说一些关于溥仪当皇帝时的往事,于是引得广大读者追捧热读,而溥仪也因此书收获丰厚的版权费,听说高达一百多万元,在当时这笔数目可是一个天价财产,后来溥仪一死,这些财富跟版权自然就归李淑贤所继承。另外,贴心的溥仪在临死前,可能深知写文章能带来利益,于是还特意给李淑贤写了一篇长达10000字的遗书,该遗言文章如果出版或出售的话估计价值不菲。

不过,有人排除了上面的说法,认为按照当时的时代环境,溥仪不可能赚那么多钱,何况他因特殊身份,到处行为有所受限,更别说发什么大财,一旦有珍宝不给你上缴就不错了。所以更多的人认为溥仪的这笔的遗产并非物质上的遗产,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宝贵遗产。

毕竟溥仪因皇帝身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很多事情他比普通人看得透彻,对于物质财富对他来讲已经不重要,何况李淑贤是在溥仪最穷困潦倒的时候选择陪伴他渡过余生,所以也非一个贪财虚荣的女子。因此溥仪想最想留给妻子的可能就是一份精神遗产,正如他在《我的前半生》书籍中的感概,也许只是希望夫人能拥有他一样的精神思想而已。

溥仪被特赦后,可谓是沦落到了赤贫的程度,即便是有“叮当响”的打算,口袋里也依旧是空空如也,比自己的脸都干净。不过,坊间传闻,溥仪临终时,却给自己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留下了一大笔遗产。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这个传闻,还得从溥仪的个人经历说起。大家口中的“溥仪”,就是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的本名(爱新觉罗·溥仪)。由于清后期皇帝们的生育能力大大下降,以至于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窘境。

光绪虽有一后二妃,但却是个绝嗣的皇帝。当时,慈禧太后做主,选定了溥仪作为皇位继承人。尽管溥仪父母心有不甘,却拧不过“老佛爷”,只好眼看着自己的儿子成了个傀儡皇帝。

溥仪是个老实人,登基时也是懵懂之际,真正做主的是隆裕。从这一点来讲,宣统皇帝倒也没有怎么作恶。可是,由于帝制已经走到了尽头,宣统终究还是被拉下了皇位。

退位后的溥仪,也曾一度逍遥快活。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冯玉祥还是将这些满清的遗老遗少赶出了紫禁城。就这样,溥仪先后在京津“流浪”,后来又被日本人哄骗到了东北,成了伪满的傀儡。

抗战胜利后,溥仪受到审判,又蹲了一段监狱。新政权建立后,溥仪获得特赦,恢复了自由。至此,溥仪的人生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回顾溥仪的前半生,可谓是历经坎坷,充满传奇。也正因如此,溥仪决定写下自述,这便是大家所熟知的《我的前半生》。

尽管溥仪曾经是清王朝的皇帝,退位后也在紫禁城耀武扬威,可在历经坎坷后,他还真就成了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可是,不少人指出,溥仪的这部自传获得了大卖,而版税的继承权被李淑贤所继承。这,便是溥仪遗产的传闻了。

大清朝亡国后,皇宫里的宫女和太监下落如何呢?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1912年的2月12日(农历腊月廿五),隆裕太后带着小皇帝溥仪在养心殿宣布清帝退位,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彻底结束,从此刻起,很多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封建王朝结束了,那么数以万计的宫女、太监们将何去何从?

当时的民国政府提出了优待清室皇族的优待八条件,虽然宣统皇帝溥仪已经退位,但清朝的灭亡,和以往的改朝换代不一样,满清皇族即没有被驱赶也没有被斩草除根,尽管失去了皇权,但他们仍旧可以每年享有400万两白银的供养,溥仪仍旧在宫中运营自己的小朝廷。不过,我们都知道紫禁城中除了侍卫就是太监、宫女、还有嫔妃,每年400万两白银怎么够这么多人吃喝拉撒。直到1924年,溥仪又被冯玉祥逐出了紫禁城。至此,溥仪身边几乎没有太监宫女了。

当时的民国政府提出了优待清室皇族的优待八条件,虽然宣统皇帝溥仪已经退位,但清朝的灭亡,和以往的改朝换代不一样,满清皇族即没有被驱赶也没有被斩草除根,尽管失去了皇权,但他们仍旧可以每年享有400万两白银的供养,溥仪仍旧在宫中运营自己的小朝廷。不过,我们都知道紫禁城中除了侍卫就是太监、宫女、还有嫔妃,每年400万两白银怎么够这么多人吃喝拉撒。直到1924年,溥仪又被冯玉祥逐出了紫禁城。至此,溥仪身边几乎没有太监宫女了。

那么,这些宫女、太监都去哪里了呢?我们先说说宫女吧,根据史料记载,宫女当时的出路有三种;

第一种:由于宫女在皇宫待久了,自身气质、礼仪和学识有一定基础,出去后容易被大户人家或军阀带回去当小妾;

第二种: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差、不想做脏活累活的就会选择当娼妓;

第三种:由于家庭条件及运气比较好的,会被安排婚嫁,找个好夫君过完余生。

至于太监,离开皇宫他们的出路大致也有三种:

第一种:聪明的太监将皇宫值钱文物偷出来拿到市场上贩卖,将贩卖文物得到钱拿去在京城置办家业,也会娶老婆、认领孤儿,让自己的晚年有人养老送终;

第二种:是比较没钱的,那可能就会留在京城,花点小钱进入太监养老义会,里面大家互相扶持,而当时的聚集地就是现在的中关村;

第三种:就是完全没钱的,连养老义会都进不去,最后就只能沦为乞丐了。不过也有少部分被拐卖,或是冻死街头,真的孤苦无依的还有可能自己了结生命。

但是大多数宫女们还是嫁做人妇,也有少数的太监活到新中国成立之时,并获得妥善安排照料,比较起来算是有了很好的晚年生活。

宫女都出宫找了个老实人嫁了,安静地度过一生,太监靠着伺候皇帝时候知道的皇家秘密,写书赚钱。
他们的下场是非常惨的,因为他们的权力来自于皇家。所以他们都流落民间。
我个人觉得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寻找自己的亲人了,由于他们没有一技之长,他们的生活非常的贫苦等等。
文章标题: 1912年清朝覆灭,溥仪1924年才被逼迫迁出紫禁城,城内竟还有嫔妃太监,为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7331.html
文章标签:紫禁城  嫔妃  迁出  覆灭  城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