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战争年代,双方战场上战亡的尸体由谁来负责收拾

时间: 2023-03-29 02:01:4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战争年代,双方战场上战亡的尸体由谁来负责收拾

二战时战场上的尸体是如何处理的??

一、二战时战场上的尸体处理方法:

1、战场处理尸体最为普遍就是埋。而且挖坑的大多是战败方的俘虏,挖个超大的深坑,把所有的尸体全部扔进去,然后拿土一盖。这个办法最多人用,而且从全国各地出土的各种坑、万人坑就可以了解到。最出名的就是长平之战遗址(现山西高平市),河南义马的白骨坑。

2、自然就是火化,这个方法至今都还在用。火化能够很好的避免尸体腐烂变质带来的瘟疫。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火葬,但当时的火葬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耻辱和刑罚,战后用火焚烧的也大多是敌人的尸体,以示对敌人的一种侮辱。

3、就是筑京观了,它还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叫“骷髅台”。就是把战败的敌军尸体堆积在道路的两边,再用土盖住,筑成巨大的金字塔形的土堆,以表军功。

4、战败的尸体就只能弃之荒野,任由野兽分食。杜甫的《兵车行》就是这样描述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的需求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坦克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西方国家一般是找个牧师,祷告个半天,然后挖个坑埋掉,然后插个十字架,写上名字。如果打赢了,稍后回来,把尸体挪个好点儿的地方,算是烈士陵园吧,如果打输了,那就只能扔这儿了。小日本就是全部堆一起,一把火烧掉,火化了,然后拿骨灰盒,一人装一盒,拿白布裹好,然后交个阵亡的士兵同乡或者朋友,由他们回国的时候带回去;小日本一般把这个都看得特别重,誓死保护的,当然稍后自己也挂了,那就没戏了。我们一般是由军工或者民工负责把尸体运下去,这点来说我们做的算是最好的,无论输赢,一般我们都不会把尸体丢下,都会想办法集中掩埋,搞个小墓地。这点上,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是一样的。

曾经战争中阵地前的尸体都去哪了?又是怎么处理的?

这又是一个让人伤心难过的问题,我来回答!

战场从来就是生死之所,自古代有战争以来,我们脚下的土地就不知埋葬了多少的英灵,他们大多战死他乡,就像一个尘土一样落下,他们的存在也并没有引起过任何的波澜。或许知晓他们存在过的,也仅有家中给亲人以及并肩战斗过的同伴。

在古代,乃至现在,人们都讲究的是“死者为大”,在人们去世以后,必定给予最高等的待遇。战场上对于处理尸体非常重视,不光是对死者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作战环境的需要。战场上的吃喝和周边环境融合性非常大,就拿喝水来说,就是就地取材,河沟里的水,甚至是雨水,如果被腐蚀感染是非常危险的。汉武帝的大将霍去病就是喝了被腐蚀感染了病毒的水而得病身亡的。

一般一场战争结束,双方都会很有默契的让敌对方来收拾他们的尸体!其实将遗体处理权交给对方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因为处理遗体也要考虑到人力物力的,当然还有在战斗过程中,一边猛烈进攻,一边收拾遗体的,这个方法自然是进攻方用的,对于失败者而言,在站着结束后,胜利方会让失败方前来处理遗体!当然也有败的那一方会一去不回头,那打扫战场的事情就由胜利方和红十字会来负责了。

尤其是在夏天还有春雨季,因为这两个季节是最容易导致尸体腐烂的情况发生的,那瘟疫也会随之流行,加之恶臭,这比一场毒气战及细菌战的杀伤力都大,那导致的后果会更严重。所以,出于这种考虑,战后敌、我方尸体的收容问题是第一要务。

比如武汉会战中,以桂84军为主的国军,与日军在以一个小山为中心的周边,血战九天九夜,由于田家镇的失守,中国军队被迫撒离,丢下三千多具阵亡将士的遗体。而作为战胜方的日军,不许当地老百姓收敛这些遗体,以向中国军队示威。直至抗战胜利,这些遗体早已成了一堆堆白骨,才得以由当地老百姓收葬于一个大冢,并在上建塔,名“白骨塔”予以纪念。就不知该塔现在尚存否。

一般双方都会组织人员前来收拾自己一方的人员的尸体,这些尸体一般会就地掩埋。
阵地前面的尸体是通过大致几种方式,一是有胜利的一方帮助败方就低掩埋尸体,二是胜方自己带走而后败方部队来收尸。
战场上的尸体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级别稍微高点的,会运回去然后安葬,第二种就是价格低的,会让士兵打扫战场,就地掩埋。

战争结束后是赢的一方打扫战场吗,双方战死的人是怎么处理的?

塔山阻击战爆发之初,蒋军东进兵团司令侯镜如还没有到达岗位,战场各部由第54军军长阙汉骞统一指挥,这是位曾经在滇西强渡怒江的远征军悍将,他冒着炮火登上塔山村对面的鸡笼山亲自观测督战。战地督察组长罗奇,则召集独立95师排以上军官开会,以每人500万金圆券的价码组织“奋勇队”,其攻击的凶狠程度,是蒋军在整个东北解放战争中都未曾出现过的。


然而在英勇的东野四纵、十一纵的顽强阻击下,所谓的东进兵团一直到锦州被完全攻克,仍然未能越过塔山防线一步,且在战场上弃尸累累,总计多达7000余具。侯镜如所部在战斗的之前几日,还能够掩埋一些尸体,但是在惊闻锦州已被攻克后,担心东野主力掉头杀来,所以撤退的非常匆忙,许多尸体仍然被留在了战场上。


战斗结束后,塔山村的老百姓回到村子里,看见村西南黄呼呼的一大片全是“死倒”(东北人早年对尸体的称谓),村子西南有条小河,宽约30米左右(前两年笔者实地考察过,已经很窄了,因为缺水),据说明末关外战争时,满清的睿亲王多尔衮曾经在此扎营,遂名“饮马河”。结果在六昼夜的反复拉锯战中,饮马河已经被尸体填满了,可见战事之惨烈。


此时东北野战军主力已经挥师北上,去歼击辽西地区的廖耀湘兵团,主力部队既然离开了塔山,于是东野政治部门就组织地方政府,号召百姓帮忙清理战场和掩埋尸体。反正军装不一样很容易辨认出来,我军烈士要由部队代表逐一辨别和确认身份,然后洗净下葬,解放以后这些遗骸都被迁至锦州的“辽沈战役烈士陵园”,园内有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字墙。


受条件所限,蒋军阵亡官兵的尸体处理就比较简单了,附近村庄的百姓们一起出动,就地掩埋了其中的大部分,由于天寒地冻,挖坑都很困难,只好利用现成的工事和战壕,放入尸体后填土盖好,即便如此,也仍然未能彻底掩埋干净。而第二年开春,不用政府号召庄稼人就下地清理和继续掩埋了,没办法,天气转暖马上就要种地了。


在距离塔山不远处的锦州城内,则由地方武装负责收敛东野烈士遗体,而当地政府则动员大批市民清运蒋军官兵尸体,《林彪全传》里对此有专门的记录:锦州不惜人手,忙活了半个多月,把尸体装到车上,几十人一车,拉到城外掩埋。一个老市民耿辅思回忆说:“那些日子,出出进进的马车、 汽车 全是干这个的,开头挺害怕,后来也就没什么了,不用挖坑,城外有的是工事,挺方便”。


在锦州战役中,范汉杰的部队阵亡总数为24000余人,但并非全部死在锦州城内,在外围的义县县城、白老虎屯、配水池等地也有大量死伤,因此估算城内尸体约在20000具左右,也就是说,百姓们每天要清运出2000具左右的尸体,心理压力可想而知。饶是如此,前些年搞基建时,仍然有尸体被挖出。


上述情况都是发生在东北我军取得决定性优势的时期,而在辽沈战役打响之前,东野每次歼灭战之后,会首先掩埋好我方烈士的遗体,然后就会组织当地百姓把蒋军官兵尸体送还,这也是人道主义精神和一种政治攻势。比如1948年1月初,东野全歼陈林达新编第五军之后,各纵队以团为单位,各派出一个连打扫战场和清理尸体,由于是数九寒天雪没脚脖,所以不会出现腐烂的情况。


战士们首先把尸体集中起来放好,然后在撤离之前让老百姓给沈阳送信,敌人再派车拉走。在其他战斗中,如果条件允许,还会组织百姓直接将敌军阵亡官兵的尸体送还,萧华将军曾经在一份给野司的电报中,就送还尸体和开展政治攻势汇报如下:


“送回死尸,尚未统计,各纵各团分别进行,在棺上帖祭文和挽联等,每日送七八人,并有吹鼓手,百姓回来说,敌军军官禁止士兵出来观看。收到死尸后,25D(师)回信挺客气,而14D(师)则骂,并有扣押抬送民众70多人之现象,影响甚大,据迅有全连放下饭碗流泪者”。


电文日期为1947年4月28日,很显然,这事件应为我南满军区在“四保临江”中的战斗插曲。

我军有人民的支持,做得很好。听爷爷讲,苏中七战七捷,其中宣堡一战离我家不远,民工负责后勤,送弹药粮草,运送伤员,阵亡将士集中掩埋,老家的烈士陵园掩埋了5~6百将士,最高级别是营长和教导员,他们二人用薄皮棺木厚葬,位置在上首,领头位置,战士5~6人一个坑,占地面积不大。掩埋不了的都有民工运送至十几公里远的另一处地方,我们从小清明节都有学校组织去祭扫先烈,前几年国家又重新进行了修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938年10月27日,侵华日军第15师团从武昌过江占领汉阳,标志着长达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结束。



起初为了遏制日军的进攻,实现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意图,中国国民党政府投入约100万武器装备低劣的军队,与装备飞机、大炮、坦克和毒气等大杀伤性武器的日军在酷热难耐的大别山麓和江汉平原殊死拼杀。但是因为后勤不足,再加上暑热期间疫病流行,官兵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根据参战日军第二军和第十一军的统计可知,两个军面前分别发现5.2万具和14.34万具国民党军的尸体。

从日军得出的结论可知,国民党军在转移时根本无法带走阵亡官兵的尸体。毕竟是军情如火,到了战役的最后阶段,如何全师而退确保军队受到损失最小才是关键。

日军方面能够得出如此精确的数据,很显然作为胜利一方打扫战场后得知。但是对待中国军民一贯凶狠残暴的日本人会去主动处理他们看见的这19万具中国军队的遗体吗?显然不会。要知道,日军投入武汉会战的总兵力约30万人,伤亡约9万人,再去处理分布在方圆上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近20万对方军队的尸体,日军还不得把部队全撒出去?且不说这样因为兵力分散会被中国军队突然袭击,单就在当时酷热难耐、疫病流行的情况下对日军也是个不小的威胁。

更何况,4个月的武汉会战也让日军元气大伤,而得到的仅仅是一座已经空无一物的城市。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战场上即使是胜利一方打扫,除了收缴有用的物资以外,基本不会去碰对方士兵的尸体,而是等着大自然或老百姓来处理,不过战场周边基本上不会有什么老百姓出现。

从古至今,战争之后打扫战场往往都是必做的一项工作,而打扫战场时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处理敌我双方战死者的尸体。那么,打扫战场的工作通常会由哪方去做?敌我双方的尸体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打扫战场:通常由战胜方处理,但也有例外情况

关于战场的打扫工作,毫无疑问通常是由战胜方来打扫的,毕竟战败方或溃散、或撤退,往往已经离开了交战区域,是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打扫战场。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有些特殊情况下,打扫战场的工作也会由其他人来完成。

1、援军负责 。如果战败一方撤退,而战胜一方又需要追击敌军,自然是来不及打扫战场的,这种情况下,战场便往往会交由战胜方的援军打扫,毕竟兵贵神速嘛,这种情况从古至今都不少见。

2、各自军队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双方对峙的情况下,即一场战役的结束并不足以彻底分出胜负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往往会由双方各自派出部分人前去打扫战场、收拢伤员和尸体。这种现象在近现代战争中尤其多见,负责收拢伤员和尸体的士兵往往带着红十字标记,交战双方均不得进行攻击,当然这些人也不允许携带武器。

3、当地百姓 。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交战双方都无力打扫战场的情况下,于是便由官府组织当地百姓或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对战场进行打扫,这种情况其实同样并不少见,抗日战争时期便曾发生过。

4、特殊机构 。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少见,且基本只会发生在近现代,或者交战双方没有能力打扫战场,或者双方根本没有处理尸体的意识。这种情况下,负责打扫战场的,往往都是红十字会、维和部队之类的特殊机构。

以上便是战争中,主要负责打扫战场的各种情况,虽然战争中通常由战胜方负责,但由于各种特殊情况,也往往会出现其他势力打扫战场的情况。

清理尸体:通常以就地掩埋为主,但同样有例外情况

无论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还是为了避免瘟疫引起更大的伤亡,处理战场上的尸体都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而除了主要将领会被运回原籍安葬或单独安葬之外,普通士兵的尸体,从古至今主要有以下六种处理方式。

△长平古战场遗址

1、就地掩埋 。这是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如果有条件,通常会将己方的士兵尸体单独立坟掩埋,以求袍泽入土为安。而敌人的尸体可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通常会挖几个乃至几十个大坑,将尸体推进去掩埋完事,更简单的则是找一些天然的深沟大壑将尸体扔进去埋掉。例如秦赵长平之战,根据现代对长平古战场遗址的发掘来看,秦军当时便是找了一些天然沟壑,将战死的赵军尸体和处死的赵军俘虏扔进去掩埋了事。

2、放任不管 。这种方式通常只会在天气严寒,或者风沙较大、环境干燥的情况下才会采用,毕竟只有这种特殊的环境才会保证尸体不易腐烂变质,从而导致瘟疫的发生。当然,这里主要针对的敌人的尸体,在将己方尸体处理完之后,有时候敌人的尸体也会被原封不动的扔在战场上,任由鸟兽虫蚁分食,最终腐烂化成白骨。杜甫的《兵车行》里面便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词句。

3、火化处理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大家虽然生前为敌人,但毕竟死者为大,再加上大量焚烧尸体产生的气味实在不好闻。因此,虽然宋朝以后火葬已经开始逐渐流行,但我国古代仍然很少采用这种方式。不过,这种方式在西方则比较常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火焰有净化人灵魂的作用,这样能够使得死者升入天堂。不过,尸体毕竟不是易燃物,近现代还可以通过浇汽油来助燃,在古代可就没有这么好办了,因此这种方式往往只会被应用于规模较小的战役,恐怕这也是这种方法在西方较为流行,但在东方很少出现的原因之一,毕竟西方和东方在战争规模方面,还是存在天壤之别的。

4、筑造“京观” 。简单来说,就是将敌人的尸体堆积起来,一方面可以炫耀自己一方的战绩,另一方面则对敌人形成巨大的威慑。当然,这种方式通常出现在进攻一方获胜的情况下,毕竟是在敌国领土,就算产生瘟疫己方损失也不会太大。例如,《东周列国志》中便有“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的记载,而明朝时期,张辅奉命进攻安南,也曾杀死两千多名战俘筑“京观”。

5、当做武器 。这种方式说起来比较残忍,即用死去的士兵尸体作为武器,故意丢入敌人的城池之中产生瘟疫,从而达到破城的目的。例如1347年,蒙古军队围攻卡法城长达三年而未能破城,而蒙古援军却又带来了鼠疫,结果导致每天都有上千士兵死亡。于是,蒙古军队便将因“鼠疫”而死的士兵尸体,通过投石器扔进了卡法城,结果导致此城居民大量感染,并迅速经过来往的热那亚商人流向了西方,这便是曾经横行欧洲的黑死病的源头。

6、充作食物 。这种方式虽然比较残忍,但 历史 上并非没有出现过。《三国志·魏书·程昱传》中便有“初,太祖(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的记载,当时曹军粮草供应不足,曹军便以人肉夹杂在军粮之中,供士兵食用,而且一吃就是三天。在军粮匮乏的情况下,采用这种丧心病狂的处理方式倒也情有可原。而在五代十国时期,部分少数胡人政权,更是专门将老人孩子和妇女充作军粮,他们将此称之为“两脚羊”。而唐朝“黄巢之乱”中,秦宗权也曾在行军时用车载着盐尸充作军粮,四处掳掠百姓小民,任意烹食,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如上所述,古代战场上处理死尸的办法通常便是以上五种,其中就地掩埋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其他几种则比较少见,这也是现代经常会在古代战场遗址发现“尸坑”的原因所在。

在漫长的人类 历史 中,战争永远是史料中的重头戏,也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谈资。在战争中,无论是战胜的一方,还是战败的一方,都不可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打扫战场。这并不是胜利一方的专利,而是双方的行为。

俗话说,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在现代战争中,可能会因为装备的先进,最大限度杀伤敌军并且减少己方伤亡。但在古代战争,近身肉搏永远是主流,因此,即使胜利者,自身也会有很大伤亡。

因此,胜利者打扫战场,除了收集战利品以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敛己方战死者的尸体,救助受伤者。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至于敌方尸体,一般会在割了脑袋或者鼻子耳朵,证明自己功勋之后,处理的比较随意,最常见的有三种处理方法:

血色古战场


第一,不管不顾

这是最常见的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方法一般局限于远征中,杜甫在《兵车行》中写道: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含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终唐一朝,青海一带就是唐军和吐蕃的主战场,双方打了近二百年,互有胜负,在辽阔的青藏高原,山道崎岖交通不便,无论是唐朝还是吐蕃,都不愿意将尸体拉回自己的腹地。于是,遍地白骨,很难分辨到底是唐人还是吐蕃人。

南诏德化碑


第二,焚烧或者掩埋

这种处理尸体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和善, 历史 上有过一次最著名的处理尸体的记载,这就是在天宝11年和天宝13年发生的两次唐朝和南诏的大战争。

这两次战争,其实理亏在唐朝,发动战争的也是唐朝,失败的更是唐朝,据史料记载,唐军战死在云南苍山洱海之中的将士,达到了13万之多,这些战死的唐朝将士的尸体,唐军无法收敛,也没法索要,毕竟十几万尸体哪怕只是运到四川,也会烂完。

南诏选择收敛这些战死的唐朝士兵的尸体,并且将这两场战争来龙去脉记录下来,命名为“南诏德化碑”,一方面,表明自己并不想和唐朝为敌作对,另一方面,表明这件事实在是唐朝有错在先,这个碑号称云南第一碑,至今仍在。

隋朝与高句丽的战争


第三,筑京观

这是最血腥,最不人道的一种处理尸体的方法,一旦用到这种方法,就意味着两个国家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不死不休。

筑京观,就是将敌方战死者的遗体,用泥土封住,垒成一个个土包,这种土包全都是人骨。京观往往垒在战场或者边境线上,这是一种示威,更是一种羞辱和挑衅。

在隋炀帝攻打高丽之时,大将来护儿率领三十万水军,渡海攻击百济,最终全军覆没,隋朝军队只有几千人活着回到中原。

高句丽人非常恨隋朝,于是,将隋朝阵亡在高句丽的将士尸体,全部垒成京观,炫耀和挑衅。而隋朝因为国内大乱,已经无力报仇,直到唐朝贞观年间,这些隋朝将士的骸骨,才重新回到中原。

古时烽火台


结语:

战争永远都是无情残酷的,绝大多数战死的人,没有人会在意他们的尸体到底如何处理。就像曹操在《蒿里行》写的那样,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我们看到史料上的战争,无非是几句话,甚至几个字而已,这些只言片语透出来的血腥和绝望。我们可以感受到,也仅仅只是感受到而已。

战争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有战争就会死人。一场大战结束,战场上伏尸无数,如何处理这些战士的尸体,历来就是一个难题。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交通运输极不发达,不要说遗体运回家,就连在战场上被就地掩埋,都不容易做到,大多时候都是曝尸荒野,任由野狗啃食,惨不忍睹。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等等,这些诗句,都以高度写实的手法描述了古代战场尸横遍地、白骨累累的惨像。

不过,越到后面,人们对战场上的尸体越重视,这其中不仅仅是害怕瘟疫,还有人道主义、信仰、部队凝聚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就以对越战争为例来说一说。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交战的中越双方都有不抛弃战友尸体的传统,根据前线老兵的描述,有时候越军为了抢一具战友尸体,甚至会再死几个人,我军有时候也会“围尸打援”。

云南那边天气炎热,尸体很快就腐败,臭气熏天,这不仅有可能会引发传染病,而且对士气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打击。试想,朝夕相处的战友的遗体就这样毫无尊严的暴露着,任由蛆虫咬噬,任何人看到了肯定都会心里不好受。所以,有时候在交战前沿,即使冒着猛烈的炮火,也要组织突击队把遗体抢过来。

据参战人员讲述,有个老兵冒着来到了一具遗体前,但是遗体已经高度腐败,根本没法完整的运下去,这个老兵一边不停的对这遗体道歉,一边把烈士的骸骨扒出来,装进编织袋里背回去。可见战争的惨烈。

有一次交战激烈的时候,越军在阵地前遗失了数百具尸体,这些尸体腐败后散发的臭味,即使带着防毒面具也挡不住,最后,我军向越军发射宣传单,允许他们派人,解除武装后来阵前收理遗体。

遗体收容回去后,善后工作也是非常严格的。对于每个牺牲的烈士,其籍贯、年龄、部队职务、牺牲时间、地点等都要严格登记清楚,有的遗体运回来之后已经面目全非,无法辨认,这时就会先放到冷藏室保存,然后派专人进行调查,对战士原参军时的部队以及其档案进行核对,确保每个烈士都认领无误。

这些工作做完之后,随后就是对遗体整理化妆拍照,这可不是简单的整理,其细致认真的程度和入殓师的工作颇为相同。有的遗体即使已经腐败生蛆,也要用棉签蘸着酒精一点一点清理干净;腹部破裂内脏露出的,要塞回去重新缝好;四肢残缺的,要用稻草或者其他东西补上,然后穿好军装,党员还要覆盖党旗,这都是为了让烈士走的有尊严。

处理完之后,最后一步是火化装盒,在场军人无论军衔职位,都必须脱帽致敬,火化后需要专人监管,防止骨灰装错,必须保证每一个骨灰盒都准确无误的送到亲人手里。在轮战期间,我军采购的是大理石骨灰盒,价格每个60元,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昂贵的,不过那些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的烈士,他们担得起这个待遇。

战争自古至今都是一直伴随着人类共存的一个问题,可以说只要有人类,只要有冲突,战争就不会避免。

战争都会死人,死人就要打扫战场。

之所以要打扫战场,一是战死的人都是英雄,要让他们得到最起码的尊重,荣归故里,他们的尸骸必须要掩埋,甚至举行隆重的葬礼。

二是这些尸体必须处理掉,否则,若是引起某些疾病,传染病就会死更多的人。所以,自古至今,只要是战场上有战死的人了,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必须要清理掉战场上的尸骸的。

那么,打扫战场的是战胜的一方,还是战败的一方呢?

纵观中国 历史 ,这个都是没有固定的说法的,往往都是各自掩埋自己这边战死的将士们。因为战死的人,对于自己这边立场上来说,他们就是英雄,不能让他们抛尸荒野。

秦朝的时候,秦穆公在打仗的时候,有一次打了败仗,他带领的部队大部分都战死了,可以说他们是逃回去的,逃的很仓促。

这样他们这边战死沙场上的人的尸首,就没有人掩埋了,再加上当时的天气很冷,又下了雪,秦穆公他们几个月没有去收尸,而是等到来年春天雪融化之后,才重新派人返回战场,把这些英雄给掩埋的。

这期间是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的,所以说自己这一方若是不掩埋,一般对方是不会替你收尸的。

战场上规则往往就是管杀不管埋。

当然了这个战役规模没有那么大,死亡的人也没有这么多。所以,最终这些尸体都被自己人捡走掩埋了。

但是,有的时候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战役,几十万人在战场上厮杀,就好比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

这一次战役当中,赵国的人基本上都战死了,而且还是战死了40万大军。这个情况下,再去收尸就基本上做不到了。

不过,战胜方的白起替赵国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把这些尸骸,都埋在了几个大坑当中,最近一些年,考古学家还找到了掩埋的尸坑。

事实上古代的战争,若是有大规模人死亡的话,基本上都是选择这种坑埋的方式。不管是战胜方,还是战败方,都是把战死的人给坑埋掉。

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呢?就是将士们战死之后,根本没有人收他们的尸骸。

你还别说,这种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在和少数民族战役的时候,比如说汉朝和匈奴打仗,唐朝和突厥打仗.....

杜甫不是有诗云"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意思就是战争打的很频繁,男子死了都没有人给收尸,就埋没在了荒草当中。

总之,战争是残酷的,对于这些尸体的处理,是有战争是什么形式,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样的对手决定的。

但是,大部分都是会被掩埋的。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处理尸体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就地掩埋的。因为战争比较密集,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根本想不到用其他的方式来处理尸体,唯一快捷有效又让死者得到尊严的做法,就是就地掩埋。

当然了我们说的这些就地掩埋的基本上都是普通战士,在战死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下,若是级别比较高的官员战死了,这个都是要把尸体收回来,到老家埋葬的。

事实上这些官员他们和士兵的感情是很深的,在他们战死之后,不用说士兵就是拼了命,也会把他们的尸首给抢回去的。

所以,战争后掩埋尸体是惯例,大部分都是自己方掩埋自己方战死的将士们。

通常情况下,战场都是由胜利的一方进行打扫,然而在缴获大量战利品的同时,如何解决数以千万计的双方尸体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般来说,己方的尸体除非是急行军,乘胜追击的情形下,无法照顾周全,否则都会得到妥善安排,最起码会就地挖掘坟墓进行掩埋。而敌军的尸体就没这么幸运了,在战争中,通常情况下有三种解决对方尸体的方式:

第一种叫“尸山”,这是一种从奴隶制 社会 就形成的野蛮习惯。古代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在打扫战场时,通常会将敌军尸体堆积成形同金字塔状的小山,以此来显示己方的赫赫战功。

第二种则是“万人坑”,这是一种相对和简单省时省力的处理方式,在大规模战场中使用非常广泛。战胜者就地挖掘大坑,将双方尸体全部投入并掩埋,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比较省时,也属于一种稍微人道的方式。

第三种为火烧,需要急行军或者快速作战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使用的比较多。战胜者将双方尸体堆积起来进行焚烧,相对来说简单迅捷,也可以避免因尸体发臭而导致瘟疫传播等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战争中还有很多处理尸体的方式,比如割头示威、割下耳朵做战利品等等,相对来说比较残忍暴戾,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谢谢题主的问题。


战争是残酷的,也是无情的。纵观人类战争,没有不死人的,尤其是双方战争在胶着状态下,战场的火药味很浓,双方剑拨弩张,大有一口吞并对方的霸气。


古战场的冷兵器时代,士兵骑马作战,使用弓箭长矛,一般会全歼对方,当然是由胜的一方打扫战场,大部分是将双方战死的将士,就地掩埋,有时时间紧迫,不分敌我士兵,一起掩埋。除大的将领会单独掩埋。


近代战争中,使用火器,杀伤力巨大,炮火无情,阻击战,歼灭战,攻击战,死伤无数。一般也是由取胜方处理尸体。有些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一方,通常也临时协商,通知战败方,到阵前收拾自己的同胞士兵尸体,同意他们运回尸体。在战日战争中,八路军曾通知侵华日军,领回自己的士兵尸体。


解放战争时期,是蒋匪军发动的内战,战死的都是自己的同胞,通常会协商解决国共双方的士兵尸体。但是,大战在即,胶着状态下,一般由胜方处理死亡的士兵遗体。华东野战军在“南麻战役”期间,国共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围歼7天7夜,打了一次消耗战,国共双方阵亡近两万人。粟裕的华东野战军顺利撤出战斗,由当地老百姓,就地掩埋了士兵尸体,后来,依托这些士兵墓葬,建立了“烈士陵园”,以此纪念牺牲的烈士。


总之,战争是残酷的,人类要和平,不要战争,一切反人类的战争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痛击和声讨,让世界从此远离战争,亲如一家,和谐发展,共享地球美好的家园。

如果后面还有战事,或者有别的任务,那就只能就地掩埋,甚至都不掩埋,有时间的话可以集中掩埋。如果是在国外有条件可以运回国内安葬,没有条件的也只能是就地安葬

二战战场上的尸体谁收拾?

老百姓自己收拾埋地里当化肥?还是有专门的公司,管部队要钱,收尸?如果是当兵的收拾,两边的士兵,各自找自己人的尸体,看见了不又打起来了,最后全死了,不是又一地尸体?
由士兵负责收尸。
持续几天的高强度战斗结束之后,(时间短、强度低、死人少的战斗是没有人管的)偏地的死尸,士兵在战壕里面都能闻到死尸发出的腐烂味道,然后一方的军官,起码是团长级别,派遣红十字会人员或者士官或者军医或者随军牧师打着白旗,前往敌方阵地,这种情况下,敌方士兵不会开枪,然后将谈判人员引入军官指挥所。
谈判人员说明来意,要收尸,然后敌方指挥官同意,(不同意的话,继续打)约定时间,双方停火,派遣无武装的人员上战场收尸。
然后,到了约定的时间,双方停火,确认双方都没有开火之后,派遣胆子大的士兵先站上战壕,等上几十秒,确认没有射击之后,再派遣不高于三分之一的士兵空手走上战壕,然后慢慢的走向战场中间,
然后一名低级军官被选派,前往战场中间,和敌方低级军官交流一下(当人质),
双方士兵将尸体拖走,收集的枪支在敌方士兵的监督下首先清膛(把子弹全部退完),然后放到军官旁边铺着的一块行军毯上,最后停火时间快结束的时候才收走。
哈哈,不是的,战争时期,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只能就地掩埋,将阵亡士兵的标志摘取,记录死亡人数。通知家属。
一般都是自己军队管自己的人。
其实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参战的士兵绝大多数状态下(除了日军)都是正常人,一场战斗打完了,两边会分别派出一支部队来收尸,当然如楼上所言,胜利方先去,出于国际道义,收尸部队在战场上见面是不打仗的。
战死的士兵也应当被尊重,军队里对于战友的遗体一般还是很重视的,所以绝对不可能是老百姓当化肥之类。。。
被占领的话,一般失败方会自行统计失踪人数,基本是算阵亡了,但是这样经常统计不准确。加上政治宣传需要,所以经常参战双方统计数据一般都会出现差异。
纯手打,希望能帮到楼主。
文章标题: 战争年代,双方战场上战亡的尸体由谁来负责收拾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6984.html
文章标签:尸体  由谁来  收拾  负责  年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