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行星自转速度与同恒星之间距离可以作为宜居生物的两个参数吗

时间: 2023-03-24 16:00:2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行星自转速度与同恒星之间距离可以作为宜居生物的两个参数吗

决定系外行星生命存在的因素——潮汐锁向及母星有至关重要的关系

实际上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极其普通的恒星,仅仅在银河系中就有2000亿~4000亿颗恒星,而已知的宇宙已经包含了10 ^11的银河系,随着几十年来一系列的天文学观测表明,我们所处的太阳系只不过是茫茫宇宙中极其普通的一个恒星系,除了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灵生活在地球以外,就再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了,很难想象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具有生命的特殊行星。

1995年人类正式开启了系外行星的搜索时代,20年来天文学家发展了视向速度法,凌星法,引力透镜法等一系列搜寻系外行星的方法,并且已经成功地对部分系外行星进行了光谱观测和直接成像,使这些曾经隐藏于望远镜能力极限外的天体呈现在我们眼前,自1995年第1颗太阳系外行星被发现后到现在人类一共确定了4302多颗系外行星,还有数千颗候选行星,而这个数量目前也一直在迅速的增加着,人类发现的系外行星比之前20年内发现的都要多,所以可以预见的是以后会有更多的系外行星被发现。

目前公认的宜居的类似地球生命存在的最关键的条件是液态水的存在,因此一颗行星是否适宜生命存在的关键是其表面温度能否保持液态水的长期存在,也就是说其表面温度介于0℃~70℃,如果行星的表面低于0℃行星将是冰封的,如果高于70℃行星将进入温室逃逸状态,其表面的液态水将被完全蒸发进入大气层并最终被光解。因为行星表面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恒星之间的距离,所以说上面所说的温度范围意味着只有行星处于距离恒星适当的带状区域内才有可能是宜居的,如果距离恒星太远行星的表面温度降太低而全面进入冰封,如果太近则进入温室逃逸状态。

围绕恒星的带状区域通常称为恒星的宜居带,对于太阳系来说,地球基本处于太阳宜居带的中心,而金星超出了宜居带内侧范围,火星则位于太阳宜居带的外侧边缘,所以金星很可能在早期经历了温室逃逸过程,而且现在表面的温度高达480℃已没有液态水的存在,而火星的表面温度则低达零下60℃,也不太可能有生命的存在。

一般来说不同的恒星它的宜居带是不同的,恒星的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它的宜居带就离它越远,例如一颗发光度是太阳25%的恒星,它的宜居带在大约在0.5个天文单位的附近,其发光度是太阳度两倍的恒星它的宜居带大约在1.4个天文单位,而数量最多的红矮星宜居带大约在0.1个天文单位的区域,这是因为发光度遵循平方反比定律。

如果一个行星有着与地球相似的大气构造与厚度时,系外行星的宜居带中心的行星必然有着与地球相似的平均温度,不仅要处在宜居带恒星自身也不能太大或者太小,恒星的体积过小引力就会过弱而不足以维持大气层而且内部能量会快速散失并无法维持任何的地质活动,而体积过大的行星基本上都是像木星这样的气态行星,它们没有岩石质地同样无法孕育生命。

目前天文探测技术更易于探测距离恒星较近的行星,而红矮星又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恒星,占宇宙恒星总数的75%,目前所发现的系外行星中80%都是处于红矮星附近的,例如发现的第1颗可能适合人类生存的类地行星——吉利斯581c,它的母星吉利斯581就是一颗位于天秤座 β星以北附近 2°的红矮星,距离地球约20.4光年,这颗系外行星是由欧洲的天文学家在2007年的4月发现的,它的质量是地球的5.5倍,大小是地球的1.5倍,该行星表面温度在0℃~40℃之间,水可以处于液体状态,因此类似于我们这样的生命是有可能存在于这颗星球并且存活下来的。

2008年和2009年已向这颗星球发送了来自人类的问候,在由社交网站和科学杂志组织的两场活动中收集了代表地球生活的美好与繁荣,并把这些信息通过乌克兰和澳大利亚的射电望远镜发给了吉利斯581的行星系统,如果那里有着和我们 科技 水平相当的智慧文明,估计在2029年它们就会收到我们的问候了,如果它们做出回应最快在2049年的时候,我们就能收到来自于它们的消息了。

比邻星b的母星比邻星,也就是半人马座 α星C是一颗红矮星,半人马座α星共包括三颗恒星分别为: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光谱仪还能在视线的方向上监测比邻星的位移,探测发现比邻星有时会以5000m/h的速度靠近地球,有时又会以相同的速度远离地球,5000m/h这个速度仅仅是人类步行的速度,4光年以外如此微小的变化也难逃离科学家的法眼。

在行星围绕恒星运转时,行星的引力作用会令恒星在视向方向上产生微小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反映在恒星的光谱中的吸收线上并呈现非常微弱的多普勒效应,天文学家可以据此推算出比邻星附近行星的相关数据。2021年8月,欧洲南方天文台宣布在比邻星的周围发现一颗行星,这颗行星被命名为——比邻星b。比邻星b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2倍~1.3倍,与比邻星之间的距离大约是0.04 7个天文单位,公转周期为11天,其位置刚好处于宜居带中,表面温度支持液态水的存在。

目前找到的宜居带的行星几乎都是距离红矮星很近的行星,这类行星和地球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潮汐锁向,所谓潮汐锁向就是指行星的一面永远面对着母星,而另一面永远背对着母星,这种情况与地球和月球的关系相似,月球就被地球潮汐锁向,我们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面,而不能看到它的另一面。恒星与行星的长期锁向会产生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加热不均,朝阳面会一直因为恒星的照射而温度较高,而背阳面会因为得不到恒星的辐射而极度寒冷,这样的星球真的有适合生命存活的可能吗?

这种不均匀的温度带来的问题就是行星的背阳面会出现一种叫做大气坍缩现象,任何大气成分都有其凝结点和凝固点,在地球上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凝固点分别是-210℃,-219℃和-78.5℃,当地球的温度低于这些温度时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将相继降落到地面,特别是当氧气都沉到地面以后地球上将会没有大气层或者只有较为稀薄的大气层。

潮汐锁向的行星它的背阳面由于阳光照射不到温度有可能极低,大气成分有可能全部沉降到背阳面形成所谓的大气塌缩现象,这样在不考虑温室效应的前提上,即使行星的温度合适了在没有大气层的情况下,生命还是很难存活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不用悲观,因为还要考虑到热量的传递,如果朝阳面向背影面的大气热量输送,能够使得背阳面的温度上升足以阻止二氧化碳沉降的话,那么大气塌缩现象就不会发生,当行星表面达到0.1~0.15个大气压时,大气塌缩现象确实就不会发生在这些行星上了。

红矮星的恒星活动比较频繁剧烈,有时候红矮星的表面会覆盖大量黑子把能量输出降低到平时的40%以下,这样的情形就可能导致行星的全面冰冻,而有时红矮星就会在几分钟内变得十分活跃,不但向行星输送大量的能量还会产生许多高能粒子侵蚀掉行星的大气层,这对行星的护盾磁场来说是一个严重的考验,以地球的磁场强度是无法在红矮星的身边保护自己的大气层的,另外红矮星的磁场更强,强度高达太阳的数百倍,强磁场会压制其行星的磁场,甚至完全摧毁行星对高能粒子的屏蔽作用,让太阳风威胁地表的生命。

红矮星从形成到主序阶段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上亿年的时间,而在这最初的几亿年的时间中,红矮星的能量输出要比主序阶段多得多,随着它逐渐安定下来,它的宜居带才会渐渐地向内收缩,这时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主序阶段的宜居行星它最初是像金星这样因为温度过高而没有水的行星,如果没有水即便处在宜居带也是无济于事的,虽然红矮星附近的行星是目前发现最多的行星,但是由于大气坍缩问题,由于恒星活动比较频繁的问题,由于恒星的移居带向内收缩的问题,红矮星附近的行星是否具备生命存活的条件还是一个未知数。

当我们发现的研究的类地行星数量多到一定的情况下就会发现有各种条件都特别合适的地方,例如罗斯128这颗红外星就是一颗相比于其他红矮星都安静的行星,它的恒星活动不频繁也没有那么剧烈,而它的附近就有一颗位于宜居带的行星—— 罗斯128b 。

宇宙是足够大的,等待我们发现和研究的目标也足够多,虽然可能发现外星人的努力得到的结果是肯定这样一个事件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但是学过统计学的人都知道小概率的事件一次不会发生,但是如果我们一直不停的重复着这个小概率事件,存在大量重复实验的情况下,这种小概率的事件就一定会发生,因为我们知道宇宙中出现生命的概率是大于0的。

量子力学解释不了“引力”本质的根本原因

掌控最深层次的真相,万物之理可以解释宇宙中所有的谜团

宇宙学最新的进展所产生的各种思想没有解决与宇宙存在的争论

宜居行星真的能“宜居生命”吗,是否可以产生类似地球的生物?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与地球上的生命相似。

哥白尼理论告诉我们,我们的地球只是典型行星系中的一颗典型行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此,要找到外星生命,第一步就是找到一颗与地球相似的“宜居行星”。科学家们正在使用开普勒望远镜寻找与我们地球世界差不多大小,并围绕着与地球相似的恒星运行的“可居住行星”。这样一来,这些行星上的温度变化将与地球相似。

在开普勒望远镜的帮助下,美国宇航局已经确定了太阳系外宜居最热门的行星。这颗行星名为开普勒-22b,体积约为地球的2.4倍,表面温度约为华氏70度(相当于21摄氏度),适合生物生存。此外,这颗星球上也可能有液态水。在大小和轨道上,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它每隔290天就环绕“太阳”一周。你可能会问,“开普勒-22b”是“宜居星球”?如果你找到了一颗“可居住的星球”,离在宇宙中找到另一颗“地球”还有多远呢?

首先,一个可居住的行星必须是类似地球的行星。太阳系中有两种类型的行星: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地球表面有岩石表面,而类木行星表面是气体表面。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说,类木行星不适合居住,因为它是气态的,生命没有立足点。科学家们不确定开普勒-22b是否主要由岩石、气体或液体组成,因此无法确定它是一颗陆地行星。如果它不是一颗陆地行星,它就不是一颗“可居住的星球”。

其次,这颗行星的大小必须与地球相似。如果行星太小,不仅重力太小,使大气分散逃逸,而且无法留住足够的水。同样,太大的行星也不能,因为太大的行星会留下太多的氢、甲烷和氨,使生命无法诞生或存在。第三,它必须是一颗靠近宜居带的行星。

我们知道决定地球表面温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水会立即蒸发;否则,如果距离太远,水会再次结冰。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只有地球温度宜人,所以水才能以液态形式长期存在于地表。根本原因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既不太近也不太远,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正好合适,所以地球表面会有液态水。在行星科学中,这一距离范围被称为“宜居带”。

天文学家的计算结果表明,如果地球轨道只比当前实际轨道小5%,那么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就会出现不可控的温室效应。就像在金星上一样,地球的温度会蒸发掉所有的海洋。如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再扩大1%,那么早在20亿年前,地球上就会出现不可控的冰川作用。就像现在的火星一样,所有的海洋都将被冻结,地球上的温度将是-50℃。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生物都不可能进化。

“宜居带”是指行星离恒星近或远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从恒星到行星的热量是中等的,而且行星既不太热也不太冷。在这个温度下,可能有液态水。开普勒-22b围绕一颗类似太阳的母恒星旋转,它发出的光比太阳少25%,因此那里的宜居带比太阳系中的宜居带离恒星更近。另一方面,开普勒-22b距离母恒星的距离比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要近15%,这使得它可以舒服地落在宜居区。因此,如果这颗新行星的性质与地球相似,液态水可以在该行星的表面长期存在。

但是,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所谓的“宜居星球”才会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答案是否定的,即使人类找到了一个可居住的行星,这个行星的自转角是多少?你有什么样的氛围?表面是由什么构成的?你有像地球一样的陆地和海洋吗?还是没办法知道。一些科学家认为,我们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环境是由许多偶然的巧合所形成的,而且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生命将是一种极其不寻常的现象。如果发生下列任何一件事,地球上就没有生命了。

1.如果太阳的寿命不够长

太阳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这么长的时间足够生命的诞生和进化。在接下来的50亿年里,太阳仍然能够稳定地发光。如果太阳的寿命不够长,就会出现“超新星爆炸”和毁灭,那么围绕太阳的行星上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孕育生命。

2.如果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不是23.4度

地球具有温和的季节变化,这得益于其旋转轴23.4°的奇妙角度,这确保了地球即使在最冷的极地地区和最热的沙漠之间也不会有太大的温差。如果地球自转轴没有倾角或倾角小于50,赤道地区将首当其冲地受到来自恒星的强烈阳光的冲击。由于缺乏光照,极地地区变得更冷,温度没有季节性波动。这种情况将使地球陷入世界末日:赤道轨道非常炎热,而两极却处于冰冻状态。

3.没有木星的保护

在地球的外侧,有一颗巨大的木星,它的质量是地球的300多倍,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如果你把太阳系其他行星的质量加起来,它还不到木星质量的一半。与地球相比,它确实是个巨人。正是这个巨大的,像一道天然屏障,以其巨大的吸引力,吸走了许多本该撞击地球的大小天体。有人的计算结果表明,如果没有木星的保护,地球被异物撞击的次数将大大增加。据科学研究,数亿年前,许多来自太阳系边缘四面八方的大型彗星向地球移动,但它们被木星阻挡,使地球上的生命依然活着。

4.如果地球自转太慢

如果地球自转比现在慢,会发生什么?我们假设地球每年只自转一次,也就是说,地球绕太阳自转一次,地球自转一次。在这种情况下,地球总是以其特定的半球面向太阳,总是白天,而另一个半球总是背对着太阳,总是晚上。它总是白天的半球。液态水迅速蒸发,很快就会完全消失。蒸发的水随空气流向暗半球。因为这里温度低,这里的水蒸气会变成雪,落到地上。雪不会融化,很快就会变成冰川。因此,白天的半球是沙漠,而黑暗的半球则充满了巨大的冰川。

5.如果没有月亮

原来,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也有很大的变化。然而,地球有点特殊。它附近有一颗异常大的月亮。月球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27%(1738公里)。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卫星相比,地球的这颗卫星的大小与它的母行星的大小比例确实非常大。由于有这么大的卫星,地球自转轴倾斜角的变化被限制在正负1度。地球自转轴的不稳定倾斜会使其气候变化频繁,自然环境比现在的地球恶劣得多。

6.如果地球大气中没有氧气

金星大气中的氧气非常少,大约占地球大气的20%。地球大气中氧气的存在是植物、藻类和其他生物光合作用的结果。据推测,最早的产氧生物是被称为蓝藻的原始细菌。不知道蓝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我们知道22亿年前,大气中的氧气浓度开始急剧上升。22亿年前,地球从一个完全被冰雪覆盖的“雪球地球”状态中解放出来。一旦这种状态结束,地球大气中的氧气浓度就会迅速上升。科学家解释原因:当地球被冰川完全包围时,阳光无法到达冰层底部,基本上没有光合作用。但在这段时间内,深海热液喷口会释放出一类营养物质,因此海水中应该富含营养物质。因此,一旦冰层融化,零星生活的藻类可以获得丰富的营养,迅速繁殖,积极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氧气浓度迅速增加。就这样,地球变成了一个富氧的星球。有了氧气,生命可以延长到陆地。大气中的氧气产生臭氧层,保护生命免受紫外线辐射。

7.如果地球没有磁场

太阳不仅发出光,而且不断向外辐射粒子(主要是质子)。这种由太阳发射的粒子流被称为“太阳风”。太阳风对生命有害,可以吹走行星的大气层。如果太阳风直接吹向地球,地球可能无法维持目前适合生命活动的环境。地球磁场为生命提供安全保障。如果没有地磁场,太阳发出的强烈“太阳风”就不会被地磁场偏转,直接撞击地球。在这种高能粒子的轰击下,地球大气层的组成可能不是现在的样子,生命也将不复存在。

8.如果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太多或太少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仅保存了太阳通过温室效应向地球辐射的热量,还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参与光合作用,为所有生命的生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二氧化碳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过强,使地球表面温度过高,破坏一切生命的基础。二氧化碳太少会导致太阳热量大量流失到地球表面。结果,温度会降到冰点以下。液态水会变成固体冰,也会杀死所有的生命。

9.假如地球地壳太薄或太厚

地球如何保持适当水平的二氧化碳?这种机制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覆盖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缓慢。地球上有持续不断的火山活动,火山活动发生在板块俯冲、海底脊等多处。正是这些不断的火山活动为大气提供了二氧化碳。如果火山活动停止,切断二氧化碳的来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在几十万年内被彻底消除,地球将完全冻结。因此,地壳的厚度非常重要。如果太厚,地壳会聚集大量氧气,以氧化物的形式固定在地球表面之下,从而使地球大气缺氧。但是,如果地壳太薄,过多的火山活动和构造运动会破坏生命的物质基础。

如果我们的地球不满足上述任何一个,就没有生命。如此多的偶然因素加在一起,使地球具备了生命进化和生存的条件。地球的独特性质是偶然的吗?我们相信,在宇宙中,生命可能出现在任何具备生命诞生和繁殖条件的天体上。因此,生命不是地球独有的。但是当我们观察地球时,我们发现在另一个星球上有生命是多么的困难。

行星的自转速度与其围绕的恒星没有一点关系吗

这个当然有关系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有一个物体的存在,它肯定会影响的身边的物体的状态,只是这种状态我们肉眼无法看出来而已,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个定律,找到很多星球,星系和星云的。
周围行星与本身行星的质量相差越大,那它本身的转速就越慢。其次相反。
回答者: a65376630 的说法有很多地方有错误

但是第一句是对的,自转与恒星本身是有关的,只是很微小。同时也会影响他身边的物体。

错误的地方在于最后这一句:“周围行星与本身行星的质量相差越大,那它本身的转速就越慢。其次相反。”这一句。
木星的自转周期是十多个小时,而火星的质量则比木星小的多,他们质量相差很大,造你的说法,木星应该转的很慢才对。事实相反,木星的自转速度是飞快的。

而地球自转与恒星本身的关系,则是通过恒星的质量,知道他对地球的引力,通过地球地球的原始自转向心力(就是除去月球和其他天体对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和太阳及地球本身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太阳引力对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响。
自转确实是没什么必然的关系的 公转速度有关系

关于一颗 可居住行星 自转周期 和 公转周期

地球自转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rn在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rn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rnrn太阳系中,比较适合人类居住的是火星,rn火星自转周期是24小时37分22.6秒rnrn平均角速度差不多也是15度,不过线速度比地球慢。rn rn rn rn那么,是不是说明:一颗可居住星球的自转周期最佳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15度)类似,还是与地球自转线速度(465米/秒)类似?rnrn是角速度?还是线速度?rn rn rn rn假如一颗面积是3倍的可居住行星,重要方面都与地球类似,那么它的(最佳)自转周期是多少?rn(最佳)公转周期是多少?(3倍大的地球与太阳的最佳距离)
首先要澄清一下,火星适合居住,并不是因为它的自转周期和速度与地球的相似,而是因为:

1、温度合适,虽然火星冷了点,但是其赤道附近的温度还可以容忍;
2、火星有大气层,虽然氧气太少,气压也太低,至少不是象木星那样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
3、火星是岩石行星,而不是木星那样的极度浓密的大气下的液体表面。
4、它的引力不会大到把人压垮,也不会小到稍微用力一跳就成了它的卫星。

表面积3倍于地球,则直径为地球的根号下3倍=1.732倍(球体表面积公式S=4πR^2),如果要自转角速度与地球相当,那就是自转周期24小时,要线速度相当,则为24×1.732=42.57小时。

最后一个问题不太好回答,直径为地球1.732倍,则体积为地球的5.2倍,如果和地球密度相同,则质量也是地球的5.2倍,这么大的质量必然有更浓密的大气,气压更高,在地球的位置上温度会高的人无法忍受,所以它必须比地球离太阳远才能适合人类生存。但是具体要远多少,这个无法计算,因为大气压力虽然和质量、引力有关,但不是完全确定的正比关系(例如金星的质量略小于地球,大气压力却是地球的一两百倍),因此无法确定出它与太阳的最佳距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距离为地球与太阳距离的3倍,其得到的太阳光的能量密度是地球上的九分之一,这样低的能量密度,这个星球会太冷而不适合人类居住。
先来说说我们地球,几十亿年来因为月球潮汐的影响,自转周期从最初的几个小时变成了现在24小时,您认为地球是不是一段时间适合生命生存而另一段时间不是呢??
可能您有您的见解,不过绝大多数古生物学家的观点中地球自转的速度似乎还不足以作为影响生命是否存在的重要因素。
所以个人觉得行星的自转速度和是否适合生命生存没有关系。

没一颗质量适中的恒星都是由一个可居住带的,比如我们太阳,可居住带就在地球附近。只要在这个可居住带中有质量,组成成分适合生命生存,而且偏心率不大的行星,就有可能产生。
相信楼主应该学过高中物理,对于一颗恒星,只要距离这个恒星的距离一定,那它的公转周期就一定了。从此来看,似乎行星的公转周期对于一颗恒星是否适合生命存在更起决定性作用。
不过每一颗恒星的可居住带的范围是不同的,质量相同的恒星也很有可能由范围不同的可居住带,如果楼主一定要一个硬性的数据,恐怕没有人可以给您一个精确的答案。

行星的自转对于生命的存在有联系,比如一颗行星的自转不能太慢,否则它会没有磁场,恒星的高能辐射在没有磁场的保护下会摧毁生命的分子。这这方面,行星的自转对于生命的存在还是有联系的。
适合人类生存的主要因素是:
1、水;
2、大气层(含氧气,有害气体极少);
3、食物;
4、温度;
5、引力。
【rixinyue- 经理 五级】的话有道理,可能具备上述条件的一般是行星,而这些条件往往与其距恒星的距离有关,例如:离太阳近的水星、金星,离太阳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都不具备这些条件,地球的邻居火星排在地球之后,已探测出有水(固态)、大气(与地球不同),但还不够。
至于星球自传周期,对人类生存影响还是次要的。
记得回答过楼主关于火星自转参数的问题。
火星的自转角速度和地球差不多,对于一颗稳定的行星来讲,角速度比线速度要重要。因为角速度会影响到生物的生物钟,这对于能否进行太空移民很重要。而线速度则不然。角速度相同时,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但如果线速度过大,就会把物质甩出去了。因此对于一颗稳定的行星来说,线速度不会过大。
我觉得与恒星的距离有关系~
目前最佳球选是火星。。

恒星周围的"生命宜居带"是如何划定的?与恒星质量有什么关系?

科学家目前划分的太阳系宜居带就是金星和火星之间。金星处于宜居带的内侧边缘,而火星处于宜居带外侧边缘,地球正好处于宜居带的中间。当然,这只是太阳系的宜居带。

生命宜居带按照光照温度划定,不同恒星散发的能量不同,宜居带范围当然也不同。生命需要一个恰当的温度,这个温度下的行星既能保持液态水,又不至于让水蒸发消失。恒星质量越大,能量越强,宜居带的距离显然也需要离恒星越远。

但恒星质量也不能太大。一是恒星质量太大,所爆发的能量和恒星风可以摧毁行星大气层并杀戮生命。二是恒星质量越大,寿命就急剧缩短。要知道从地球诞生到第一个生命诞生花费了16亿年的时间,而质量达到太阳2倍的恒星寿命只有10亿年,而这种恒星死亡后会演变成红巨星,摧毁恒星,生命也就会荡然无存。10亿年根本不够生命的演化,演化出智能生命更是天方夜谭。

当然,恒星也不是越小越好。因为恒星太小,为了获取足够的温度,行星需要更加靠近恒星,而行星太过靠近恒星,就会受到恒星过大的潮汐引力效应,潮汐引力会锁定行星的自转,使得行星的一面永远处于恒星,另一面则永远处于黑暗。这样极端的环境很难演化生命。其次,小恒星的能量释放非常不稳定,经常会爆发出甚至比太阳风更强的恒星风,这种峰值的能量喷发也会毁灭行星大气层,毁灭生命。

所以恒星质量还是恰当的好,就像太阳这样。
貌似我以前看过一点,就以目前研究的结果为例,以太阳作为恒星,目前能勘测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除了地球外,就只有火星,火星和地球大小直径相差不太大,二火星也能形成阳气层,只是时间和技术问题,三,土壤成分
文章标题: 行星自转速度与同恒星之间距离可以作为宜居生物的两个参数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6633.html
文章标签:自转  恒星  行星  为宜  距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