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3-18 18:02:4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7次
每当有人提到二战战局时,总是会好奇为什么希特勒一定要向东进攻苏联呢?
实际上,希特勒进攻苏联是多种信息错误综合在一起导致的战略误判,这场战略误判最终导致了纳粹的灭亡。
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战斗力苏芬战争的发生,让希特勒开始严重误判苏联的实力。
1939年,苏联入侵芬兰,苏联损失惨重,战场伤亡达百万以上。
在这场战争中,苏军的装备落后,战斗力低下,跟德国军队就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由于苏联内斗不断,大清洗使很多苏军优秀指挥官死于非命,指挥官后继无人。苏军落后的指挥水平让苏军甚至让芬兰军队成建制的消灭掉。
苏芬战争中,狡猾的希特勒为摸清苏联军队的底细,向当时的苏军派遣了观察员,观察员异口同声说这支部队糟透了,不堪一击。
希特勒认为,如此虚弱的苏军,自然不是德军的对手,更加坚决了进攻苏联的决心。
高估德国实力西线速胜法国,让希特勒和纳粹统帅部信心满满。
法国军队在欧洲可谓是数一数二,在一战时曾打败过德国军队。可是这样一支军队竟然让德军不到一个月时间彻底摧毁,打败苏联更是轻而易举。
而且希特勒自从发动战争后,靠着自己的赌徒性格和军事才华,发动闪击战从来没有失手过,他认为对苏联的进攻也一定会马到成功。
过于自信让希特勒丧失了对战场的合理判断。典型的例子是,他居然没有做将战争进行到冬天的准备。德国进攻前,苏联认为德军如果要进攻苏联一定要大量制作羊毛大衣,可欧洲羊毛市场始终平稳,所以苏联认为德国没有准备好进攻苏联——谁也没想到希特勒这个疯子居然没准备把战争进行到冬天!
苏联的资源对德国的诱惑力太大德国是个小国,虽然它很强大,却依然是个小国。但德国缺的,苏联都有。
苏联的北高加索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乌克兰地区有一望无际的大粮仓,顿巴斯地区煤炭储量巨大,苏联的镍、铜、铁、金刚石储量惊人。苏联的森林资源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水资源也是数一数二。
拿下苏联,就等于拥有了相当于整个西欧的资源,德国再不用担心没有钢铁去制造武器,不用担心飞机、坦克、汽车和舰艇没有燃油。
希特勒想要的是征服世界,但征服世界仅凭西欧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希特勒需要一个像苏联一样体量的超级殖民地。
意识形态的冲突希特勒看来,德国对英法等国只是利益上的冲突,没有意识形态的冲突。而跟苏联却是永远的死敌。
希特勒希特勒仇视犹太人,对犹太人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因为共产主义理论的缔造者马克思是犹太人,希特勒更把共产主义看作洪水猛兽语。
在希特勒看来,苏联和德国是水火不容的敌人,因为意识形态决定了德国和苏联无法并存。
虽然跟苏联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但他长期以来对斯大林的观察得出结论,觉得斯大林和自己一样,也是个为了利益可以背信弃义的人。 还有一点,在希特勒看来,从沙皇俄国到斯大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侵略成性,贪得无厌。今天你不打他,明天他也会打你。
戈培尔曾经不止一次对希特勒说“苏德必有一战”。所以应该趁着苏联羽翼未丰,早点消除这个心腹大患。
希特勒掌握的情报表明,英国正在频繁和斯大林接触,试图说服苏联加入英法阵营对德国宣战。苏德翻脸是迟早的事,而目前苏联人还在犹豫观望,正好出其不意,一举拿下苏联。苏联一旦主动向德国开战,德国就会腹背受敌,不得不同时两线作战,陷入被动。
另外,如果能征服苏联,就等于为日本消除了一大隐患,让日本人腾出手来牵制美国,让美国参战欧洲的可能性降低,这样德国就能在短期内打败英国,征服欧洲指日可待。 所以,在1941年夏天,德国起对苏联的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希特勒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苏联会如此坚强,斯大林会如此的坚定。不知道在1945年4月30日他在地堡里绝望的自杀时,会不会想起1941年他命令德军全面进攻的那个早晨。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签署了第二十一号指令,即作为“巴巴罗萨”的对苏作战计划,计划规定:
“德国军队必须做好准备在英德战争结束之前击垮苏联。”
此项计划的准备工作必须在1941年5月15日前完成。后来由于德国对南斯拉夫采取了军事行动,向苏联发动战争的日期才又推迟到1941年6月22日。
为什么希特勒在1941年春天实行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这是历来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一些人将之归结为希特勒那不可思议的头脑与个人品性,也有一些人将其解释为种族观念与生存空间论的不可避免性,另外一些人则把这归结于机会主义及无可置疑的苏德关系的摩擦。实际上,希特勒之所以实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是多种因素合力所致,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
第一,希特勒的传记作者爱兰·布劳克说: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理由简单而充分,即建立一个千年帝国的根基之一就是占有维斯杜拉河到乌拉尔地区”。
夺取生存空间是希特勒总体战略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而苏联那富饶的领土恰好是希特勒眼中的一块肥肉。
第二,希特勒坚持认为对苏联的战争是场意识形态及种族之间的战争,他反对军队中单为领土而战的意见。1941年3月31日他曾下口头命令解除这些人的战时职务,并将1941年6月6日在东部战线俘获的苏军处决。
第三,希特勒本能地感到斯大林相当危险。1940年末至1941年初,苏德之间日益增多的摩擦证明了这一点。法国沦陷以后,斯大林加紧了对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的控制,将之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自从1939年10月以来,苏军驻扎在这些地区。1940年6月末苏联强化了对这些国家政府的控制,到7月份,三国都申请加入了苏联,希特勒自称受到了震惊,也许是这样,因为他不喜欢别人玩他的游戏,但他是敢怒不敢言,因为有秘密条约在案。莫洛托夫柏林之行的态度更使希特勒感到俄国已是靠他最近的眼中钉了。
第四,整个1940年下半年,在希特勒的头脑中,俄国与英国的问题不可分割地紧密地纠缠在一起,希特勒认为,假如苏联是一个中立国,英国就会被迫接受希特勒不流血的胜利,就是因为有“俄国这只大陆剑”从中作梗。
4月下旬,美国和伦敦多家报纸报道说,苏驻英大使麦斯基拜会了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就苏英签定贸易协议进行磋商。5月,克利普斯被派往莫斯科,7月中旬,斯大林会见了英国大使克利普斯。这是自里宾特洛甫访问以后他还没有给过外国使节的殊荣。两个欧洲强国的关系松动令希特勒焦燥不安,于是,希特勒决定其总体战略,为了减少冒险,必须先打破英国的幻想。
英国对美国抱有很大的希望,而且像一个将要淹死的人一样紧紧抓住了俄国。如果俄国被从地图上抹掉,那么美国也会这样,因为苏联被打垮以后,日本就腾出了手,成为远东强有力的威胁力量,这就是进攻苏联的妙处所在。这样,希特勒就自然地成了欧洲和巴尔干的主人了。
第五,战争第一年里所取得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希特勒的自信。至 1940年6月,希特勒已占领了九个国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另加梅梅尔。这些国家共有八十五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一亿多人口。第三帝国所支配的有几乎整个西欧的极为重要的经济命脉和军用资料。现在他相信自己的全能,在他的领导下,德国军队是没有什么困难可言的。
英国著名的希特勒研究专家罗斯伯格毫不怀疑地认为,希特勒首先进攻俄国有一个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希特勒认为,冒险越过海峡进攻英国将损失一批精干士兵,他需要这些人来实现其大目标,征服苏联。而且,打垮英国,对于德国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好处,付出的却是鲜血。
另外,希特勒意识到对法战争的胜利已使德国军队和人民自我陶醉,他们渴望和平,因而对他征讨苏联起到了一种威胁性的破坏作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德国再也不会出现这样有权威的领袖了。的确,与同时代人相比,希特勒是一个鬼雄,但是他不知道此时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无视政治、经济、军事现状的大胆的疯狂赌徒了。
第六,苏联经济发展神速。在1929年-1939年间的十年里,德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以27%的速度递增,英国是17%,而苏联是400%,到1938年,苏联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工业强国。而且,苏联资源丰厚,继续下去,德国已无法与之比拟。
这样,希特勒一面加紧“巴巴罗萨”的准备工作,一面严密封锁消息,佯装进攻英国的姿态,与苏联保持表面的平静友好关系。然而,这段友好关系在1941年6月22日戛然而止,德国的三个集团军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电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了袭击。
二战期间,希特勒一声令下,纳粹吹响了向苏联进攻的号角,但也正因为希特勒对苏联的进攻,使得战无不胜的德军满盘皆输。那么为什么希特勒要进攻苏联呢?一是因为希特勒想占领苏联后与日军联合,继而称霸世界。二是因为希特勒觊觎苏联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因为希特勒打败法国后,苏联是欧洲大陆唯一对德国有威胁的国家。四是因为苏联曾战败于弱小的芬兰,希特勒轻视了苏联。
希特勒想要占领苏联,与日本联合,进而向美洲和大洋洲发起冲击。
希特勒的野心非常大,他想要称霸世界,所以苏联也是希特勒进攻的目标之一,但什么时候发起进攻却是重中之重,彼时日本已经攻占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希特勒有意进攻苏联,拿下苏联之后与日军联合,进而向美洲和大洋洲发起冲击。
希特勒觊觎苏联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
希特勒想要称霸世界,后方补给至关重要,当时德军有非常先进的飞机、坦克等现代化武器,但这些武器的运转离不开石油,德国的石油资源非常匮乏,所以石油的补给一直是希特勒头疼的地方,当初希特勒下令德军进攻罗马尼亚,就是看上了罗纳尼亚丰富的石油资源。而苏联同样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果德军能够顺利攻下苏联,那么德军将不再担心自己的后方补给。
希特勒击败法国后,苏联成为了欧洲大陆唯一能威胁德军的存在。
虽然在二战刚开始时苏联和德国一直井水不犯河水,但希特勒的目标是称霸全球,所以德军进攻苏联是早晚的事情,德军在欧洲大陆上的战争一往无前,苏联也没有坐以待毙,在斯大林的带领下,他们一直在整备军事理论防止德军的进攻。在德军击败法国之后,整个欧洲大陆苏联是唯一能够威胁到德国的存在,所以希特勒不愿再给苏联准备的机会,趁热打铁进攻苏联。
希特勒误判了苏联的军事实力,苏联曾败于弱小的芬兰,希特勒因此轻视了苏联。
早在1939年,苏联和德军就有过联合作战的经验,当初苏联和德国两军夹击波兰,希特勒就已经摸透了苏联的军事实力。同年苏联向芬兰发起进攻,芬兰只是一个拥有四百多万人口的小国,苏联出动了大批军队,本是实力悬殊的对决,结果苏联却惨败,因此希特勒认为苏联不堪一击,加上如今的德军战无不胜,所以希特勒下令进攻苏联。
希特勒下令德军进攻苏联可以说是战争的转折点,德军在苏联的战争并没有希特勒预想那么顺利,德军的大部分军队被牵扯在了苏联,而且苏联的气候条件非常不适合德军作战,在寒冷的气候下,德军的战力急剧下滑,最终战无不胜的德军在苏联栽了跟头,导致满盘皆输,所以希特勒下令进攻苏联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数百万德国大军在德苏边境线上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向苏联腹地挺进了850-1200公里,占领了苏联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被俘虏。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走向。
1917年10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红色的苏联独善其身,短短十年内迅速崛起,二战前更成为欧洲第一强国,而强大的苏联也不失时机的在各地掀起共产主义浪潮,使资本主义各国动荡不安。
希特勒在1932年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以来,一直试图将德国塑造为欧洲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的领导者,当时法国崩溃、英国偏居一偶之后,德国“顺理成章”的扛起了资本主义老大的旗帜,作为老大能否得到认可,干掉红色苏联自然是事实胜于雄辩。
二、德国现状考量:希特勒上台以来,一直叫嚣“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夺取每天的面包和牛奶”狂热说辞让德国民众热血沸腾。
1929年经济危机中德国失业人口一度超过800万,希特勒为解决失业人口问题,疯狂扩军,数百万的军队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德国的失业率下降到历史最低点。
德国虽然科技和工业十分发达,但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却是极端的匮乏,此时的德国,供养百万军队所需的燃油,全靠盟友罗马尼亚,如果没有石油,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就形同虚设。
虽然希特勒已先后将北欧、法国、东欧等地纳入了统治范围,但是这些地方的石油依然匮乏。因此,土地肥沃、人口密度很低、资源极度丰富的苏联就成为希特勒的首选。
三、希特勒种族主义的必然选择:希特勒是极端的种族主义者,他认为人生下来,应该分为三六九等,苏联的主体民族斯拉夫人和犹太人一样,就“不配”生活在地球上,他们应该被杀害、驱逐和奴役,唯有世界上最优秀日耳曼人才可以站在世界之巅,为了这个理想他可以失去生命。
因此,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而随着纳粹德国在欧洲的节节胜利,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希特勒,将大军挥向苏联,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沙俄被推翻,苏联成立,但苏联骨子里依然实行着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和侵略扩张政策,斯大林奉行的“大俄罗斯”主义政策,同样认为俄罗斯民族高人一等,斯大林将红旗插遍世界的决心坚持不动摇。
根据二战后苏联资料解密。苏联早前就制定了“大雷雨计划”准备先动手进攻德国,根据这个计划苏联将会动员334万军队,32628架飞机,10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370000辆坦克对德国进行收割。由于客观原因导致计划推迟了几天。但就是因为这几天时间,巧合的是德国率先实行了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五、希特勒过度自信: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统帅约3百万大军,在俯冲轰炸机“轰鸣”的发动机声之中扑向了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军队短短半年时间,整个西欧完全落入德国人手里,纳粹德国成为自8世纪查理大帝帝国之后罕见做到一统西欧的国家。
德国乐观的认为苏联经过三十年代的大清洗,红军师以上主官被杀了三分之一,大量的各级军事指挥员被处死、判刑和流放,导致合格的军官根本不够,许多人就是滥竽充数无法胜任工作,多为尸位素餐、溜须拍马之徒,像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和巴甫洛夫等,此时的苏联军队不堪一击。
实际上,希特勒进攻苏联是多种信息错误综合在一起导致的战略误判,这场战略误判最终导致了纳粹的灭亡。
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战斗力苏芬战争的发生,让希特勒开始严重误判苏联的实力。
1939年,苏联入侵芬兰,苏联损失惨重,战场伤亡达百万以上。
在这场战争中,苏军的装备落后,战斗力低下,跟德国军队就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由于苏联内斗不断,大清洗使很多苏军优秀指挥官死于非命,指挥官后继无人。苏军落后的指挥水平让苏军甚至让芬兰军队成建制的消灭掉。
苏芬战争中,狡猾的希特勒为摸清苏联军队的底细,向当时的苏军派遣了观察员,观察员异口同声说这支部队糟透了,不堪一击。
希特勒认为,如此虚弱的苏军,自然不是德军的对手,更加坚决了进攻苏联的决心。
高估德国实力西线速胜法国,让希特勒和纳粹统帅部信心满满。
法国军队在欧洲可谓是数一数二,在一战时曾打败过德国军队。可是这样一支军队竟然让德军不到一个月时间彻底摧毁,打败苏联更是轻而易举。
而且希特勒自从发动战争后,靠着自己的赌徒性格和军事才华,发动闪击战从来没有失手过,他认为对苏联的进攻也一定会马到成功。
过于自信让希特勒丧失了对战场的合理判断。典型的例子是,他居然没有做将战争进行到冬天的准备。德国进攻前,苏联认为德军如果要进攻苏联一定要大量制作羊毛大衣,可欧洲羊毛市场始终平稳,所以苏联认为德国没有准备好进攻苏联——谁也没想到希特勒这个疯子居然没准备把战争进行到冬天!
苏联的资源对德国的诱惑力太大德国是个小国,虽然它很强大,却依然是个小国。但德国缺的,苏联都有。
苏联的北高加索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乌克兰地区有一望无际的大粮仓,顿巴斯地区煤炭储量巨大,苏联的镍、铜、铁、金刚石储量惊人。苏联的森林资源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水资源也是数一数二。
拿下苏联,就等于拥有了相当于整个西欧的资源,德国再不用担心没有钢铁去制造武器,不用担心飞机、坦克、汽车和舰艇没有燃油。
希特勒想要的是征服世界,但征服世界仅凭西欧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希特勒需要一个像苏联一样体量的超级殖民地。
意识形态的冲突希特勒看来,德国对英法等国只是利益上的冲突,没有意识形态的冲突。而跟苏联却是永远的死敌。
希特勒希特勒仇视犹太人,对犹太人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因为共产主义理论的缔造者马克思是犹太人,希特勒更把共产主义看作洪水猛兽语。
在希特勒看来,苏联和德国是水火不容的敌人,因为意识形态决定了德国和苏联无法并存。
虽然跟苏联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但他长期以来对斯大林的观察得出结论,觉得斯大林和自己一样,也是个为了利益可以背信弃义的人。 还有一点,在希特勒看来,从沙皇俄国到斯大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侵略成性,贪得无厌。今天你不打他,明天他也会打你。
戈培尔曾经不止一次对希特勒说“苏德必有一战”。所以应该趁着苏联羽翼未丰,早点消除这个心腹大患。
希特勒掌握的情报表明,英国正在频繁和斯大林接触,试图说服苏联加入英法阵营对德国宣战。苏德翻脸是迟早的事,而目前苏联人还在犹豫观望,正好出其不意,一举拿下苏联。苏联一旦主动向德国开战,德国就会腹背受敌,不得不同时两线作战,陷入被动。
另外,如果能征服苏联,就等于为日本消除了一大隐患,让日本人腾出手来牵制美国,让美国参战欧洲的可能性降低,这样德国就能在短期内打败英国,征服欧洲指日可待。 所以,在1941年夏天,德国起对苏联的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希特勒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苏联会如此坚强,斯大林会如此的坚定。不知道在1945年4月30日他在地堡里绝望的自杀时,会不会想起1941年他命令德军全面进攻的那个早晨。
合理的解释就是苏联威胁到德国,希特勒没有选择,必须要进攻苏联,才不惜让德国两线作战,否则希特勒不会那么冲动,做这样下下选择的决定。同时也不要忘记希特勒身边是有军团,他们也不会集体犯傻,因此,唯一合理解释就是必须攻打苏联。
01、苏联在邻近的边疆聚集了大量的军队,威胁到德国的安全。
希特勒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攻打苏联,在现在看来就很蠢的做法,毕竟是两线作战,德国没有任何好处,杀敌又损害自身,没有人会这样打战的。但是认真分析,还是可以得出,希特勒为什么要对苏联下手。在1941年,德国攻打希腊等国,这样举动惊动苏联,并且德国攻打的斯拉夫民族又跟苏联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情况下,苏联在自己临边聚集大量军队,给德国压力。德国也害怕苏联会搞事,从而先下手,解决这个强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02、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虽然在我们眼里,哪个时候德国和苏联关系是友好,物资都是互送,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动手。但是大家都忘记了,国家和国家之间,友谊从来都不靠谱,只有永恒的利益。同时,也要明白一点,德国越来越强大,德国不会给苏联机会向西的扩张 ,德国强大会对苏联国家安全有威胁,同样强大苏联对德国来说,也是威胁。
关键是苏联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希特勒在攻打英国,英国可以牵制德国西线,趁英国还没有被德国得手,苏联是最好下手机会。可惜苏联没有想到,希特勒反应那么快,先动手,导致苏联很被动。
03、总结。
希特勒会这样做,无非就是苏联威胁到德国国家安全,同时苏联想要攻打德国,从而希特勒不惜让德国两线作战,也要入侵苏联。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