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把现代一颗普通的玻璃珠带到古代,(明以前,秦以后吧!)古人会不会认为这个是价值连城的宝石

时间: 2023-03-16 22:02:2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把现代一颗普通的玻璃珠带到古代,(明以前,秦以后吧!)古人会不会认为这个是价值连城的宝石

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辩论会正方资料

我是讲诚信的一方,要事例!急!!!!!!!!!!!!!!!!!!!
总结:
我认为,诚信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善意的谎言还是普通的撒谎,都不应该常常出现。善意的谎言,一旦被识破,有时不但不会得到自己期望的结果,反而会得其反,伤别人的心。而普通的谎言,则是更不可以随便放出去的。那样会失去别人的信任,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便也就不再与你赤胆相告。渐渐的,人们都会远离你,把你说的每一句话都认为是不真实的。那样的感受,会十分难过。
事例1: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这就是诚信的好处。
事例2:
“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大家肯定听说过。周幽王为了讨宠妃褒姒的一笑,竟下令点燃20多个烽火台上的烽火。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当弄明白这是一个谎言时,愤然离去。第二年,外兵来攻打,烽火台点亮但诸侯们却不愿意在上当了,便不再派兵前来救援。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便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为了取得褒姒的笑容,竟破败了一个国家。
2: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撒谎的例子。竟使自己丧失了性命。
有这样一句话: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适度地扯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具有神奇的力量。
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有一个学生,他对长跑是并不是很在行的,但在一次的测试中,老师告诉他的长跑速度比其他同学快,而且还说他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叫他好好努力,那位学生听了老师的话之后非常兴奋,因为一直认为自己没有长跑天赋的他,竟然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从这天起,他真正喜欢上了长跑,并且每天坚持起来跑步,过了一段时间后,本来完全不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他,竟然真的被选上了。
曾经有一位教师,他撒了一个慌说自己可以给学生预测未来:你将来可能成为数学家,他能当作家,那一个具有艺术天赋……在老师的指点、熏染、鼓励和塑造中,孩子们变得勤奋刻苦,懂事好学。几年后,大批学生以优异成绩迈进大学的校门,小村也因此闻名遐迩。人们都以为这位老教师能掐会算,可以感知未来,其实,老师的良苦用心是将一个美丽的谎言种植在孩子的心灵,就像播一粒种子在土里,终将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读美国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眼睛总是潮湿湿的。当生病的老人望着凋零衰落的树叶而凄凉绝望时,充满爱心的画家用精心勾画的一片绿叶去装饰那棵干枯的生命之树,从而维持一段即将熄灭的生命之光。这难道不是谎言的极致吗?
出于美好愿望的谎言,是人生的滋养品,也是信念的源动力。它让人从心里燃起希望之火,确信世界上有爱、有信任、有感动,因而找到更多笑对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谎言,是赋予人性的灵性,体现着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坚强执著,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脆弱,绝处逢生。
父母的一句谎言,让涉世不深的孩童脸若鲜花,灿烂生辉;老师的一句谎言,让彷徨学子不再困惑,更好生长;医生的一句谎言,让恐惧的病人由毁灭走向新生……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醒醒吧,其实善意的谎言根本就无碍于诚信,不要再认为善意的谎言会碍于诚信的问题了,因为只要你心中想着是为了他人,那么善意的谎言就是珍贵的,它既不会造成信任危机,也不会玷污文明,更不会扭曲人性。
善意的谎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鼓舞你一次再一次地做着进步的努力,为了心中的梦想绝不轻言放弃。因为未来的道路完全被欢乐的心情照亮,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开诚布公直截了当是一种错误,我选择谎言。
如果真情告白坦率无忌是一种伤害,我选择谎言。
如果是为了自己或他人不再痛苦不再忧伤,多一点谎言又有何妨?
主题:善意的谎言是否碍于诚信?? [精]
正∶
说到谎言,我敢说我们从小到大没有人没说过谎的.是的,人人都说过谎,只是有的谎言是善意的,而有的谎言是恶意的!善意的谎言,它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在撒谎的同时达到善意欺骗时,而不得不编造出来的谎言.
一,善意的谎言是无碍于诚信的,先说说我们国家: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国与前苏联发生争执,前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背信弃义的行为,使得我们的国家工业一度陷入瘫痪的境地,为了还清欠下前苏联的债务,毛主席当时号召国人大练钢铁,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跃进,当时中国老百姓没有人会知道我们的国家还欠着别人的一屁股债,以为我们的国家解放了,就会过上无忧无虑的好日子,但是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担起了这副担子,那时国家领导对老百姓说的谎言是善意的,也是无碍于诚信的,当时中国老百姓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工作起来的干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那个年代造就了铁人王进喜,而王进喜率着他的石油钻井队,打出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第一口石油井…..
二,在说说我们个人,我在这里举两个小例子:
看过一篇电视报道,说的是一个老妈妈得了肾病,如果不换肾的话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这时大儿子站了出来要求给妈妈捐肾,这可疼坏了老妈妈,老妈妈强烈反对,说要是这样自己还不如死了算了.没办法只能等待各种条件都比较匹配的肾源,可是要等到这样的肾源真是很不容易,儿子怕耽误了母亲的病情,于是和家人商量后,骗过了母亲.把自己的一个年轻的肾脏捐给了母亲,手术成功后家人还是瞒着这位老妈妈的,最让人感动的是母亲和儿子住在隔壁病房,妈妈是不知道的,当妈妈想见大儿子时,家人只是骗她说儿子去出差了,看完这个报道我被感动的哭了,朋友们,难道这样的谎言有碍于诚信么?
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小女孩,在她生命的后期,当医生问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她说想去天安门看看升旗仪式,对一个生命垂危的女孩的最后心愿,医生和家长哪有不满足的理由呢?但是因为她的家住在遥远的新疆,如果满足她的要求,医生怕女孩经受不住旅途的劳累,于是一个由2000多名志愿者和医生还有女孩的家人组织的集体编造谎言的活动开始了,从上火车到改乘旅游公车,一路上,从报站到服务员端茶倒水,甚至到旅客的交谈,都是大家有意安排的,最后来到了一个学校,在军乐队伴奏的国歌声中,双目失明的女孩以为真的来到了渴望已久的天安门广场,当看到她无力的举起她的小手向国旗的方向敬礼时,在场的人们全都流下了热泪,这次由2000多人组织的集体说谎行动,你能说他们善意的谎言有碍于诚信么?
还有,好多老人身体不舒服也不肯第一时间让子女知道,为的是怕影响了孩子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好多小孩子摔倒了疼了也说不疼,为的是让家长说他们勇敢!有很多成功人事背后默默奉献的女人累了,从来没有怨言,为的是让他们的丈夫能安心的把工作做的更好,为家少操一点心….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这样的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里真是数不胜数,在此伊人不一一列举, 事实胜于雄辩,综上所述,他们都在说谎,但他们的谎言都是善意的,是无碍于诚信的……

善意的谎言无碍于诚信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与口中,从而去哄骗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撒谎的孩子》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独立去面对,自己去承受,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可能来帮助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的喊叫,以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
但是今天,我们谈到的“谎言”,还有个定语——善意的,加上了这个限定词后,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呢。
当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被医生判了死刑时,他的父母、爱人、子女以及所有的亲人,都不会直接地告诉他:“生命已无法挽救”,“最多还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多久”之类的话。虽然这些都是实话,但是谁会那样残忍地如同法官宣判犯人死刑一样,向已经在病痛中的亲人以实情相告呢。这时,大家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闭口不谈实情,而以善意的谎言来使病人对治疗充满希望,让病人在一个平和的心态中度过那残年余日。难道这会有碍于诚信吗!
当一个不韵世事的孩子,突然遭遇不幸,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该怎样向他说明自己的亲人到哪里去了呢。我们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暂时不要告诉他真实情况,只是说到很远的地方出差去了,或者是在国外学习工作之类的。待孩子懂事了,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再以实情相告,孩子也会理解亲人的做法,不会因为没有早知真情而生气的。难道这样的话也有碍于诚信吗!
当一个正在外地执行任务的军人的母亲病入膏肓,炎炎一息的时候,多么希望能见上儿子最后一面啊,但是,儿子是不能回来的,不能为老母亲尽一点孝心,照顾一下曾经为儿子操碎了心的母亲,他非常歉疚,也很是惦念。而老母亲非常理解儿子,告诉身边的亲人,自己走了以后不要告诉远方的儿子,不能让他分心,要说病情已经稳定,让他安心为国尽忠。难道这样善意的谎言有碍于诚信吗!
所以,我坚持认为:善意的谎言不仅无碍于诚信,而且还会极大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对社会稳定亦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建议大家:善意的谎言该用则用,跟诚信与否没有太大的厉害冲突。

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四辩陈词
主席,评委,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
一场严肃的辩论需要有一个严肃的立场。
下面,我将就我方立场进行总结陈词。
第一: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众所周知,矛盾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特殊性包含与特殊性之中而区别于普遍性。就其善意的谎言本身的性质决定它并非恶益,而是建立在内心之诚,之善的基础上,而恶意的谎言是为说谎者谋取利益,以强烈的利欲,薄弱的理性,把他人仅作为手段,不惜伤害他人的行为。本身善良的人在某种状态下“被逼”说出的谎言是善意的,这种谎言对主体来说是一种友善,一种关心。而心术不正的人,不管如何伪装,如何花言巧语,如何绞尽脑汁为自己恶意的谎言冠上善意的高帽,其所说的谎言都带有恶意目的性。显然,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
第二:善意的谎言是一种处世的方式,是一种替人着想的品质的体现。
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的亲友总是用善意的谎言将他的病情说的很轻,鼓励他配合医生治疗,相信在座各位不会因此而指责他们不诚信吧?! 相反是恶意的真实,一个俘虏在敌人的利诱下说出了己方的兵力部署,有人认为他诚信吗?对敌人的诚欣就是对国家的背叛啊!
广州脑科医院司法鉴定科主任说:“说谎是人的一种本能,至于是否诚信,关键在与哪种谎言。”
一句在不直接伤害追求者基础上表达拒绝爱意的谎言;一个在盛情男却下而又不愿意使邀请者失望的表达力不从心的谎言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使我们更游刃有余的处世不惊,而不象一颗多棱的坚石,划的别人头破血流,自己也遍体鳞伤。
可见,人与人之间需要一层保护色和润滑挤。自打从伊甸园被逐出之时,人们就不在赤裸相间而是围上树皮草叶了不是吗???
第三:善意的谎言虽然是谎言的一种,但是不能说谎言就一定有碍诚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诚信之所以得到大家的推崇,是因为它是善意的不欺骗,善意的谎言在表面看来,似乎有碍诚信原则,但从本质上看,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说出真话有碍善良的原则。
善意的谎言与诚信,实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那种所谓的违背恰恰为诚信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并不是有碍,打个比方:规定马路上同一方向的行人只能占有半条马路,并不有碍大家的通行啊!
第四:没有谎言的世界如同没有灰尘的地球。我方同意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并不等于我们提倡它,其关键在于度。
说谎是什么?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定义为:不实事求是,说假话,夸大,掩盖,歪曲事实真相。那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大大小小的谎言,从煽动性极强的广告到情人间的甜言蜜语,无一不充斥着夸张的言辞,就连文学作品本身也成了谎言。人人心中都有谎言的标准,怎样把握这个度,是我们首先思考的。与动机不良的谎言相比,善意的谎言会使人们的感情变的更融洽,和谐,生活变的更有滋有味,它可以巧妙的避免冲突,实现情感沟通和顺利交往,又怎样妨碍诚信了呢?
因此,我们更要学会辨别恶意的谎言,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同时,提高自身修养,思考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于那些温馨的,让生活充满情趣的;至于那些充满仁慈,恻隐之心的谎言,就让它们绽放吧!
相信在善意的天空下,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
谢谢各位!!!

反∶
大家好!我非常遗憾地告诉对方辩友,你们并没有对善意谎言作出一个本质的解释。你们所说得都只是浅层理解!

我们知道,人们身处在这个社会,背负着许许多多的义务,而义务与义务之间有时候是会存在矛盾的,当一个义务凌驾于另一个义务之上时,就要缓解另一个义务。因此,善意的谎言的本质是一种更紧迫更重要的义务要实施,而以缓解诚信义务为代价。

对方辩友刚才立论的时候也举了一些例子,说明了善意谎言的一些效用和好处,我们也肯定这些效用和好处,我们也肯定你们刚才所举的善意谎言的例子本身。但是,你们千万不要忽视,通过善意谎言获得的效用和好处,终究还是要以牺牲诚信为代价的。

相信大家也听说过机会成本吧!就是说,你做了某件事情,就失去了同时做其他事情的机会了。你要达到善意谎言的效果,就必须牺牲诚信,这就是善意谎言的机会成本!

此外,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善意谎言分为两个种类:一是客体善意谎言,一是主体善意谎言。

所谓客体善意谎言,是出发点完全为了对方利益的善意谎言,它较多地陈述善意撒谎的客体的情况,例如称赞一个智力低下的小孩说他很聪明,让他得到自信心。这客体善意谎言破坏诚信比较隐蔽,是一种慢性中毒。

所谓主体善意谎言,是出发点包含维护或牟取自己利益的成分的善意谎言,它较多地陈述善意撒谎的主体的情况。例如一个小孩子上课没认真听讲,回家后他妈妈问他有没有认真听讲,但他不希望妈妈责备他,也不希望妈妈伤心,因此撒谎说认真听讲了。这主体善意谎言破坏诚信比较明显,是一种急性中毒。

对方辩友得出善意谎言无碍诚信这个错误认识,无非就是受到客体善意谎言的诚信破坏隐蔽性所影响,你们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意识到那是一种慢性中毒。

为什么客体善意谎言是一种慢性中毒呢?该项心理学研究解释说,因为客体善意谎言破坏诚信是不会直接被人们所感知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慢慢地腐蚀人们的诚信系统。不诚信的理念藏于他们的潜意识,而“为人家好!”这句话就会成为他日后破坏诚信的内心借口。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认为,善意的谎言有碍诚信!

谢谢大家!
生3:这个事例就是一对新婚的夫妻
师:新婚的夫妇,说吧
生3:妻子做饭的手艺不佳,但她第一次做饭的时候,丈夫却说他手艺很好。就因为丈夫的这一句善意的谎言,使妻子与丈夫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更加密切。
师:情感更加融洽,是吗?
生点头
师:好,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资料。这样,同位之间交流交流,彼此之间交流交流,一个人说不如跟大家一起分享,是不是,你们都搜集了哪些资料,相互传阅一下,好吗?快一点。也可以彼此之间介绍一下,三两句话给他说,免得好读的时候费劲,好吗?
(同位之间互换资料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噢,都看了,我有个提议,看行不行,一桌是三个人对吧。有了资料会了方法咱们是不是把它变一下吧。
生:好。
师:一个
生:正方
师:一个
生:反方
师:还多了一个人怎么办呢?你说,你有什么建议?
生1:一个是正方,一个是反方,中间人做总结陈词。
师:你总结陈词,好好好!你呢
生2:我跟他意见差不多,把正反方分成两边坐
师:说得很清楚,那你在中间干什么呢?不碍事吗?
生2:我当主力
师:当主力?当谁的主力
生2:当正方的
师:那你就偏向了,你这人啊。噢,他们两个人辩一个,也可以,也可以,可以互换角色,但要分清正反方,现在开始辩,你觉得坐着不舒服,你可以站起来,有气势,好吧。开始!
同桌之间先辩一辩。
(三人小组开始辩论,生巡视各组指导,引导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辩论时声音要大点)
师:好,等一等,谁来说说,我们这是在干什么?
生:辩论。
师:你来说
生1:我们这是在辩论,要打倒对方
师:你要打倒对方?用什么打?
生1:我要辩倒对方。
师:用什么辩
生1:用事实。
师:用事实,用话,用语言。对吗?
生点头。
师:那你的语言像商量行吗?
生:不行!
师:我现在听不到一个声音,我看现在不管是男同学女同学,谁先进入我的耳朵。包括同位之间,你们可以站起来,不要都对着我,我又不是你的对方辩友,你的对方辩友在哪儿呢,对脸呢。开始,我看谁的声音最先进入我的耳朵,闯进来。
(三人小组开始热烈辩论,师巡视指导)
有三人小组站了起来
师:你看他们站起来了,(又有一组站起来)等等,你们晚了,先听他们怎么说。
学生自我介绍正反方确定身份
师:咱们一起听,听听他们是怎么辩的,教你怎么辩呢,听!
正方:狼来了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
师:你跟谁说呢
正方:他
师:他是谁呀
正方:李佳安
师:李佳安?他不是李佳安,他现在只是谁呀
生:对方辩友
师:哎,对!
正方:狼来了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说过,那个撒谎的小孩子最后不就失去了自己的性命吗?
反方:的确是这样,但我这也有一个事例说明善意谎言的力量。有篇课文《唯一的听众》课文中那位教授为了让被称为音乐白痴的作者重拾信心,编造一个善意的谎言,装作他是聋子,让他每天早上给他演奏小提琴,让作者重拾了信心,这不说明善意的谎言并不妨碍诚信吗?
师:等等,课文中的例子,学以致用。大家给他俩评评,看看辩得怎么样?谁先来评,中间人最后来评?
生1:我觉得他们俩都很不错,能用生活中和课外的例子来验证自己的观点,这点很好。
师:用事实说话,对吧。好,还有吗?
生2:我认为这两个辩手很不错,对话很精湛,但是他们再给对方辩友讲话时没有显示出自己那种必胜的信心,好像是在别人商量事情一样。
师:哎呀,是呀,口气不好,还有吗?这么谦虚啊
生3:他们辩得都不错,从一种例子出发,我们都知道的两个例子,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对方。
师:你语言表达这么好,你怎么不敢说出来呢,你说这么好为什么不说呢,你不想帮他们
生3一直在笑。
师:谁想帮他们?
生4:我认为他们俩个都是从自己就是从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我们小孩子都知道的反驳语来反驳对方,使对方受到感染,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染,爱的感染。
师:你真会夸。看他们俩个高兴的。你说说,中间人来评评?
中间人:我认为正方选手说得有理有据,用事实向大家证明了说谎的坏处和讲诚信的重要性。而反方辩友也是言词有理,有事实说话,向大家验证了自己的观点,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可是,就像刚才那位同学说得那样,他们没有相互辩起来,就是说,有点缺乏自信。
师:缺乏自信,没有辩起来,就是没有注意听别人的
生:漏洞。
(出示大屏幕:
注意
·表明观点,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
·认真倾听,抓对方的漏洞进行反驳。)
师:其实我们在辩论中要注意,在表明观点,用事实说话的时候,以理服人是好的,但是最主要的是倾听,听什么呢
生:抓对方的漏洞
师:听出来后,去抓,对,听得不错。刚才谁辩得不错,你是吧,这样,咱们来辩一辩,你看着我。你选择一方
生1:我反方吧。
师:那我正方,你开始。
生1:我方认为,生活中需要
师:你跟我打个招呼,我在这站着呢
生1:对方辩友
师:对,我现在是朋友。
生1:我方认为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据我所知,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眼神不好的老人去医院检查得知得了,结果他得了癌症,他请他的儿子来读那份体检单,但是他儿子隐瞒了他的真实病情,告诉他,他得了只是一个小病,只要他通过小手术药物治疗就能痊愈,这个善意的谎言使这个老人有了治愈疾病的信心。最终以乐观的心态走上了手术台,治愈了癌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意的谎言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师:对方辩友,我认为你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我认为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报纸上说一群癌症患者,武汉市的,他们本身就是被医生鉴定了只能活三年,两年,最后你只能活几个月。结果这些人集成一个团情,寄情于山水,纵情歌唱,热爱生活,骑着自行车满世界跑,结果超出了那么多的年龄,现在还健在,你能说讲诚信就不能抵制病魔了吗?因此我认为还是讲诚信讲得好,不能说谎,这个病人在病危时万一不能治好自己想去的地方怎么样
生:去不了
师:动不了了,这将是终身的
生:遗憾
师(挥舞着手臂):因此我支持
生:正方
师:讲
生齐:人要讲诚信
师:不能
生齐:说谎。
师:(竖起拳头)说得对吗
生齐:对!
师:我不仅勇,还有拉拉队呢,你这怎么能辩过我呢?坐下坐下。
众笑!
师(走到一生前):你想跟我辩辩?你的眼神中充满了杀气,来,起来。你选择哪一方?
生:正方
师:我反方
生:我觉得在生活中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讲诚信就代表你对别人所说的就一定要做到。比如书中的《我不能失信》这一课文,主人公宋庆龄他想去伯父家想疯了,可是在出门之前他今天要教同学编花篮,因为他知道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所以留下来。
师:因此你支持
生:我支持正方,人要讲诚信。
师:噢你认为我刚才说得有理,所以你要辩我
生:当然。
师:我告诉你对方辩友我坚决拥护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学过这篇课文吗?《别饿坏了那匹马》
生:学过
师:你用文章中的例子,我也用文章中的例子。人家人教社都选到全国教材让全国儿童去读了,你能说他们错了吗?我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有道理,对不对呀!你想想看,那个书刊青年在那逮看书,说我家养马呢,你把那个马草给我吧,在这看书吧,他这不是善意的谎言吗?
师(面向正方):你能说不需要吗?
师(面向全班):你们能说不需要吗?
生齐:需要。
师:支持我的观点吗?
生齐:支持!
师:对呀!招啊,记住了吗?生活中需要
生齐:善意的谎言。
师:你明白了吗?
正方:明白了!
师:噢,坐下,他明白了。
全班笑
师:这样的辩友多好办啊。同学们,看到了吗?怎么辩?这样,前位的同学转过去,选择正反方赶快辩一辩。
(六人小组展开辩论,师巡视指导。师:“谁最先站起来,我让大家看看他们是怎么辩的,站起来辩,那才好呢,是不是我们康乐小学的学生都太文邹邹的,你们平时辩论都这么辩的吗?平时吵架都这么吵的吗?有一个站起来了,是一位女将。”同学们陆续站起来了,一些小组辩论得更加热烈起来。)

请一组辩论。
正方:我方认为生活中需要诚信。
师:生活中需要诚信,工作中不需要诚信?
正方:也需要诚信,不能撒谎
师:就是人要讲诚信就行了。对方五位辩友,我认为人要讲诚信,教你一句说
正方:对方五位辩友,我认为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我这里有一个很典型的事例(拿起纸条准备读)
师:还要读啊,你平时跟别人吵架还要拿起纸跟人家
全班笑。
正方(放下纸条):一个商人不幸落水了,他说能救他的人给他一百金币,有位老人救了他,但他没有行使自己的诺言,只给了那个老人八十金币
师:八十金币,那也不少了
全班笑
正方:依然违背了诺言,还是欺骗了老人。
师:反正你救我了,那又有什么问题呀。
正方:几年以后,商人又一次落水
师(惊讶地):又落水了?
全班笑
正方:是。但是老人认出这个商人,结果就没有人再去救他。
师:坏了
正方:他就淹死在河里了。
师:因此,你支持
正方:生活中要讲诚信。
师你们说,站起来
反方:对方辩友,你刚才的例子不是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就是
师拿走纸:你跟别人说话是拿纸说
反方:善意的谎言是有意的,是让人重拾希望的。我知道一个例子,有一个老教师,他说能给学生们预测未来,学生们能考上好的大学,结果所有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都真的考进了重点大学。
师:这真是善意的谎言。这个例子很有道理。你也要这样.因此,你支持
反方:我支持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
师:同学们,认为生活中需要讲诚信的举手
一部分举手
师:噢。认为善意的谎言也有理的,举手
一部分举手
师:也有。这样,赶快以最快的速度,正方坐一边,反方坐一边,把自己的材料带好,抓紧时间,快。
学生选择正反方。
师:正好,一半。是不是凳子不够坐,我这有。你们还动不动了
生:不动了
师:好。(举起“正”“反”牌)对左边的同学说,你们是
生:正方
师:你们的观点是
正方: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师:不齐,没力量,正方是
生大声说: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师:好,牌子放哪。(给一个男生)你得说一说,鼓励士气
生(举起牌子大声地):有没有信心
正方:有!
师(到别一边):咱们这边
反方: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
师:没信心
一男生答:有
师:你说
生: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
师:没人理你呀
男生(大声地):你们支持我的观点吗?
反方:支持!
师:你们对着看,别看我,转过去,把板凳转过去,咱这样一方选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观点,牌子在哪,哪方先来。正方先来
正方1: 我方的观点是
师:对-方-辩-友,看谁呢,(举着学生的手,指向对方)对方辩友在这呢
众笑
正方1:对方辩友,我方的观点是,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这里就有一则很好的事例可以说明,生活中如果说谎的话,会带来极大的损失,拿破仑在卢森堡一所小学演讲时,送上一朵玫瑰花,并承诺每年都送上一束,可后来,他把这个承诺给忘了,卢森堡的人来索要玫瑰花的时候,法国政府为了顾及拿破仑的面子就寄出了那些玫瑰花的钱数,共计有XX万法郎,所以这个事例就很好地说明了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师:噢,拿破仑之所以成为罪人,是因为这样,没送玫瑰花。还有吗?快说
反方1:对方辩友,我不认为你的观点是正确的。我认为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就像一位老师跟学生撒谎说自己可以预测未来,然后在老师的渲染指点和鼓励下,大批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迈向了大学的校门。你能说善意的谎言有碍于诚信吗?
师:有碍于诚信吗,他来个有碍于,还有吗?说
正方2:对方辩友,我还是坚持诚信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我们做人就必须讲诚信,不能说谎,海尔集团就给我们做出了典范。1985年海尔集团在被用户反映冰箱存在着缺陷时,不惜让员工砸毁大量冰箱,绝对不能将不合格的产品销给消费者。他们用诚信换来了宝贵的市场信誉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师: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正方2:而且今天不仅成为在全国同行企业中名列前矛,在世界知名企业中也榜上有名。而且我国有句古话叫“诚信是金”意思就是“做人讲诚信,像金子一样宝贵”不仅商业中要讲诚信,生活中也要讲诚信,讲诚信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所以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
观众鼓掌
师:虽然语言很委婉,娓娓道来的,但是确实非常地让人信服。有道理呀,用事实说话。你们怎么不喝采呀
生鼓掌
师:没话了吧,哦,有话
反方2:对方辩友,我方仍然坚持我们的观点,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生病需要住院治疗,应家属的要求,医生淡化病情,没想到麻醉医师在手术前对老太太说了些手术的风险,老太太一听,惊恐万分,立即倒下,在手术台上死亡。如果不是麻醉师对她说了那些话,老太太也不至于那么快就倒下。因此,我方的观点是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
师:你用事实说话,人家也有事实啊。还有吗?
正方3:我依然认为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当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往往不知道他的病情,是因为他的亲人都在保密,这种做法被视为善意的谎言,而我方认为,从尊重一个人生命上来说,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当一个病人的病情无法医治时,更应该告诉他,让他在最后的生命中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以免留下遗憾。所以,我认为谎言就是谎言,即使加之以善意,同样是以人欺人。
生鼓掌
师:以人欺人。
反方3:我支持我方观点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说到谎言,每个人都有说过谎。
师:你也说过谎。
反方3:对!
众笑
师:说
反方3:难道你能因为一个医生对一个得了重病的病人说出……说他的……
师:你不紧张,你能说出来
反方3:说他的病情并不严重,能医好的话,你能根据这一句话说这个医生不讲诚信吗。一个俘虏对自己的敌人讲出自己的军事布署而说他讲诚信吗?
师:啊,你这个对他讲实话了是吧。对敌人讲实话能行吗?
反方齐: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
师:好,咱们先说到这,第一轮阐述先到这。我们太文质彬彬了,这样,咱们自由辩论。喜欢自由辩论吗?
生:喜欢
一些学生举手
师:喜欢你站起来说啊,没人站起来说,好,站起来了
正方4:诚信是中华民族的
正方4对方辩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他要讲诚信,就不能出尔反尔,撒谎,骗人。中国古时候流传着狼来了的故事,他就告诫人们不诚实的人最终就会失去救援,陷入困境。这不是告诉我们,人必须讲诚信,不能撒谎吗?
师:哎呀,有理有据。你们说呀
反方4:对方辩友,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一个医生对患了癌症的患者说,你的病可以医治,只要每天早上喝一杯可乐就可以医治。
师:喝可乐治病,哦!这是个好秘方
反方4:患者听后,见人就笑,因此他多活了几年,因此你能说……能说
师:这可乐不起作用吗?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因此你支持
反方4: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
师:就像可乐的味道。
师:说说,接着说
正方5:对方辩友,我方认为人需要讲诚信,我这里就有一个小例子,1933年老舍的朋友去找他要一个齐白石老人的画,二十年后,当老舍先生再见到那位朋友的时候,把画拿给了他,这不说明老舍先生一诺千金。他在二十年前答应朋友的事情,他二十年后还没有忘记吗?所以我方依然支持人必须讲诚信,不能说谎。
师:就这一个人,正方就这一位
正方6:我要反驳那个癌症患者的
师:你看他听得多认真,把你说的话记下来了
正方6:对方辩友,癌症患者喝了可乐,他不需要治疗吗。让他喝可乐,还不如直接告诉他病情,让他治疗。治疗可以比喝可乐活得更久啊,这是肯定的,对不对!还有,善意的谎言,他本身就是谎言,他只不过是褪去了锦袍,换上了石袍,还是谎言,假谎言就是欺骗,欺骗就是妨碍诚信的,所以,我方认为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反方5:我要提醒你们,诚信的出发点是善,而善意的谎言出发点也是善。你能说这两个会妨碍吗?
反方6:我想指出对方辩友,你们刚才讲的那个狼来的故事是恶意的谎言不是善意的谎言。我们今天的辩题是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我们依然认为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
师:抓住漏洞了,就这样抓的。
反方7:我也想请问对方辩友,你刚才说喝可乐不能治疗癌症,这是没错的,但是治疗癌症的并不是可乐,而是病人乐观的心态。
掌声。
正方7:有五个矿工在一次事故中,被困在矿中,他们必须要有一个人来报时才知道外面的时间,那个报时的人每小时给他们撒谎说过了一个小时他撒谎说过了半个小时,使他们有信心活了下来。
正方8:善意的谎言他的动机虽是好的,但是他往往会被一些职业骗子所利用,职业骗子他可能,我说的是谎话,但可能是善意的谎言,这样子,很多了,他说了谎,他还认为自己是高尚的,所以我认为人还是要讲诚信,要不然你一旦说了谎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的,可能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有可能有人会利用你的谎言去做不好的事情。
师:有道理。

正方9:而且生活中善意的谎言越来越多,人们对谎言的分辨也会越来越差,一旦生活中充满了谎言,再也没办法分辨哪些是善意的哪些是恶意的了。

正方9: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你会安心吗?
师:你会安心吗?对呀,反问得好!
反方8: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不实事求是说假话那我们生活中就到处充满了假话,那煽动人的广告,还有情人间的甜言蜜语

师:读的东西太多了,提前读了好多内容,说吧
师:那个甜方蜜语你还不能理解,你先说你能理解的

反方8:就连文学作品中都有一些小说是编造的,你能说这些都是谎言吗?
正方10: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谎言,他就像一种病一样,即使他不是恶性的,是良性的,即使他只是一种小病,你能说他不是谎言吗?你能说他不是病吗?
反方9:我想你们混淆了善意的谎言和恶意的谎言的区别。
师:我觉得你是不是把机会留给别人一次。你等等,让没有说话的说说。
正方11:对方辩友,我想问问,你们有没有听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呢。曾子要出去做事的时候,他的儿子非常吵闹,于是他的妈妈就对他说:别再吵了,等你爸爸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回来真的杀猪了,他妈妈说:这只是哄孩子,你干吗当真呢,猪还那么小而已。曾子说,就算是小猪也不能哄孩子呀。这个事例就很好地说明了小孩子还不能正确地分辨善意的谎言还是恶意的谎言,所以如果在他们知道大人可以用这样的谎言来骗他们的话,那么他们也会用这样的谎言来欺骗别人。

师:你能说那头猪不该杀吗?
反方10:诚信固然重要,但生活中也不可缺少善意的谎言。比如说你上班时碰到了一位同事,他化妆化得很难看,但是他问你说他画得好看吗,你能说你画得很难看吗?
正方12:你如果说他画得很好看的话,那么他出门的时候遭到的会是别人的嘲笑,那你如果直接对他讲,你画得不好,并教他在哪些地方进行改正的话,那么他就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了。
师:哦,哦,等等。由于情绪的激动,连对方辩友都不称呼了,我认为在表达情感之前,应该说,对方辩友我认为,虽然笑着,并不代表我就没有观点,是不是?说得有道理吗?你来说说
反方11:首先我要请对方辩友回答一下,曾子杀猪他说欺骗小孩,他谎言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工作,别让小孩妨碍他来工作,这样来说,他是以自己为出发点。我现在要说,谎言分为两种,善意的谎言和恶意的谎言定义。
师:从定义跟你讲,你真厉害!

反方11:善意的谎言是以所有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所以他是有利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然而恶意的谎言则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自己的利益为目的的,他是损人不利已的,因此我支持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
师:反方牌子都掉了,有理吗?
反方:有理
师:有理有什么用,拿起来。
正方13:谎言就是欺骗,难道对方辩友还要给谎言加上一个美丽的光环吗?难道从客观地角度讲对方辩友能说谎言不是一种欺骗吗?既然是善意的,对方辩友又何必要来撒谎呢?其实谎言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的,一种是慢性的。急性的就是说一个孩子在课上没有认真听讲,回到家里,母亲问他,你在课上没有认真听讲,孩子说,我有认真听讲,这是他不想遭到母亲的骂,他也是为了安抚母亲不让母亲伤心,而且他是通过两点。慢性的谎言就是说你遇到一个弱智的孩子,你能说他你是个弱智吗?你能说他你很笨吗?你只能说你是聪明的,但你说他是聪明的,你就正在慢慢瓦解你的诚信系统

正方13:慢慢地你就会不诚实

师:哇,瓦解系统,你真厉害!你看到没有,他的语言都是这样出来的,像波水一样。说吧

正方13:请问对方辩友,你能说诚信不是人的道德资本吗?有一个哲人曾经说过,有两件事情可以引起我们内心深处深深地震撼,一件就是璀璨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人的道德准则——诚信。可见,诚信是人的道德准则,是人的心灵美,诚信是一个大前提,我们举行这场辩论会,你可以说诚信……
正方13:对方辩友,如果你们说谎言是与生俱来的,请问对方辩友,其实每一个东西都是可以改正的,为什么你不去改正他呢,从自己做起,从每个人做起,让谎言拒绝于我们世上。而且你们说谎言是好的,那请问对方辩友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谎言遍布这个世上,一个人去看病,只是得了一个小感冒,如果别人看到了实话跟他说“你得了小感冒”他就会觉得自己得了绝症就会失望,会痛哭流涕
师:谁还相信善意的谎言啊,谁还敢去医院看病呢。
正方13:对啊。而且是喜则喜,开怀大笑,是怒则怒,痛哭流涕,表里如一不是更好吗?你们何必要给他加上一个美丽的光环呢
师:噢,无情的铃声只给我们这么多时间,但我相信我们课下还能辩论。现在我们思考一下谎言究竟在什么时候才能说呀。
生1:我认为善意的谎言应该在有利于别人的时候才能说。
师:有利于别人的时候。
生2:我认为应该在最极端,没有选择余地的时候才能说
师:被迫无奈
生2:对
师:咱们讲诚信为的是什么呢?说说看
生1:讲诚信应该是让所有人都相信他,让社会更加和谐安定。
师:噢,你们似乎明白了,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你好像发现了点东西,谁发现了?
生1:无论是讲诚信还是善意的谎言他们出发点都是从善意出发。他们都是从不要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才可以说出来的。
师:是融洽的不
生:矛盾
生2:打个比方来说了,就像是马路上的左右车道。左边车行驶着,右边车行驶着,但他们并没有妨碍交通
师:你想说什么
师:你想教育大家什么?
生2:我认为诚信与善意的谎言他们是统一对立的关系。
师:说得好。
生2:善意的谎言和诚信都是建立在我们善意的原则上的,当遵守诚信的法则对对方有害,我们就不得不说出一些善意的谎言,也就是说善意的谎言是一种很无奈的举动。
师:并不是有意的去伤害。无论是讲诚信还是善意的谎言,那都是一片真情地流露,那都是爱的奉献,就像一只歌里唱的
师:当然,咱们先上到这,这节课大家都表现得相当出色,我一时间不知道谁是最出色的,我就沉浸在大家的唇枪舌剑之中,那究竟你符合哪个条件,课下讨论一下,可以给自己加个评语,也可以评评别人。好吗?行吗?如果你自己认为你自己属于哪个出色的小辩手,可以是搜集、整理材料的小辩手,也可以是陈述,表达观点的小辩手,还可以是最会倾听、反驳对方的小辩手,你甚至也可以给自己起个,你就是个什么的小辩手,你如果不服气,你可以和我辩辩,你当是就是这样说,你认为我说得不合适吗?让这个评价和辩论在我们课后开展,好不好
首先、善意的谎言也属于谎言的一种,如同人类疾病中的良性恶性肿瘤一样,不管在疾病所导致的结果上如何的不同,它都是疾病,有害于人类的身体健康。善意的谎言也是一样,虽然在感性上可以被人们接受,甚至善意的谎言有着美好的初衷,然而它仍然属于有违理性道德的实质行为,那就是说谎(病理),所以不管善意谎言的目的性和结果如何,违背了诚信的原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看待事物的时候,往往加入了很强烈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感性的东西―――人类的情感。虽然我们明明知道善意的欺骗也是欺骗,但总觉得初衷是好的,骗人的人不会感到羞愧甚至感觉有点崇高,受骗的即使明知道那是欺骗,碍于面子和对骗人者目的的善意性感激,而不会对骗人者感到愤慨和并谴责。但这并不能改变欺骗本身的性质。从理性的角度去看,欺骗就是对诚信的背离。

日常生活中的善意的谎言很多,比如:

负责人事管理的人,在裁退员工的时候,多会找些无损于对方的借口,不会直接指出对方的缺陷和不足,他们一般会说:“你工作很努力,公司上下很认可,但是公司现在比较困难,只好忍痛割爱等等”冠冕堂皇的话。毫无疑问,这是善意的谎言的一种。但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这也是欺骗,并且对该员工改正缺点更好的工作,没有任何有益的帮助。

又比如:

小布什假借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对伊拉克再次动武,干掉了萨达姆,却并没有找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踪迹。小布什对美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撒了谎,为了美国人民将来可以少受到恐怖袭击,为了海湾地区的局势长期稳定,获得了不少盟国和民意的支持。虽然最终的结果证明了布什在对国际社会和美国人民撒谎,但恶性的后果已经无法挽回。并且,美国的国际诚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从以上两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善意的谎言在结果上未必就是对当事者有利的,其次,善意的谎言也会因为欺骗的被拆穿而降低撒谎者的诚信度,第三,不管是多么美丽而善良的谎言,都逃脱不了欺骗性的本来面目。

逻辑推理应该是最严密而科学的推理,谎言背离了诚信原则,这是大家都认可的判断。那么善意的谎言包含在谎言的概念之内,善意的谎言也必然背离的诚信原则。这是最简单的三段论推理。如果有人试图证明善意的谎言无碍于诚信,那么他们必须推翻“谎言背离了诚信原则”的初级判断。

不管谎言是出于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拿这种谎言去应付别人,就是在欺骗别人;拿这种谎言应付自己则就是在欺骗自己。善意的谎言,总是强调其善意性,而被有意的在感性世界里划分到善的道德类别里,这样,善意的谎言似乎在道德评价中与人们所痛恨的恶意欺骗划清了界限,从而也更加容易被人们采纳和接受。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感性的好恶而忽略了理性的思考,为此笔者认为,在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碍于诚信的论题谈论上,善意的谎言之欺骗性本质,决定了,善意的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 简答:首先、善意的谎言也属于谎言的一种,如同人类疾病中的良性恶性肿瘤一样,不管在疾病所导致的结果上如何的不同,它都是疾病,有害于人类的身体健康。善意的谎言也是一样,虽然在感性上可以被人们接受,甚至善意的谎言有着美好的初衷,然而它仍然属于有违理性道德的实质行为,那就是说谎(病理),所以不管善意谎言的目的性和结果如何,违背了诚信的原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看待事物的时候,往往加入了很强烈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感性的东西―――人类的情感。虽然我们明明知道善意的欺骗也是欺骗,但总觉得初衷是好的,骗人的人不会感到羞愧甚至感觉有点崇高,受骗的即使明知道那是欺骗,碍于面子和对骗人者目的的善意性感激,而不会对骗人者感到愤慨和并谴责。但这并不能改变欺骗本身的性质。从理性的角度去看,欺骗就是对诚信的背离。

日常生活中的善意的谎言很多,比如:

负责人事管理的人,在裁退员工的时候,多会找些无损于对方的借口,不会直接指出对方的缺陷和不足,他们一般会说:“你工作很努力,公司上下很认可,但是公司现在比较困难,只好忍痛割爱等等”冠冕堂皇的话。毫无疑问,这是善意的谎言的一种。但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这也是欺骗,并且对该员工改正缺点更好的工作,没有任何有益的帮助。
到谎言,我敢说我们从小到大没有人没说过谎的.是的,人人都说过谎,只是有的谎言是善意的,而有的谎言是恶意的!善意的谎言,它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在撒谎的同时达到善意欺骗时,而不得不编造出来的谎言.
一,善意的谎言是无碍于诚信的,先说说我们国家: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国与前苏联发生争执,前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背信弃义的行为,使得我们的国家工业一度陷入瘫痪的境地,为了还清欠下前苏联的债务,毛主席当时号召国人大练钢铁,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跃进,当时中国老百姓没有人会知道我们的国家还欠着别人的一屁股债,以为我们的国家解放了,就会过上无忧无虑的好日子,但是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担起了这副担子,那时国家领导对老百姓说的谎言是善意的,也是无碍于诚信的,当时中国老百姓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工作起来的干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那个年代造就了铁人王进喜,而王进喜率着他的石油钻井队,打出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第一口石油井…..
二,在说说我们个人,我在这里举两个小例子:
看过一篇电视报道,说的是一个老妈妈得了肾病,如果不换肾的话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这时大儿子站了出来要求给妈妈捐肾,这可疼坏了老妈妈,老妈妈强烈反对,说要是这样自己还不如死了算了.没办法只能等待各种条件都比较匹配的肾源,可是要等到这样的肾源真是很不容易,儿子怕耽误了母亲的病情,于是和家人商量后,骗过了母亲.把自己的一个年轻的肾脏捐给了母亲,手术成功后家人还是瞒着这位老妈妈的,最让人感动的是母亲和儿子住在隔壁病房,妈妈是不知道的,当妈妈想见大儿子时,家人只是骗她说儿子去出差了,看完这个报道我被感动的哭了,朋友们,难道这样的谎言有碍于诚信么?
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小女孩,在她生命的后期,当医生问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她说想去天安门看看升旗仪式,对一个生命垂危的女孩的最后心愿,医生和家长哪有不满足的理由呢?但是因为她的家住在遥远的新疆,如果满足她的要求,医生怕女孩经受不住旅途的劳累,于是一个由2000多名志愿者和医生还有女孩的家人组织的集体编造谎言的活动开始了,从上火车到改乘旅游公车,一路上,从报站到服务员端茶倒水,甚至到旅客的交谈,都是大家有意安排的,最后来到了一个学校,在军乐队伴奏的国歌声中,双目失明的女孩以为真的来到了渴望已久的天安门广场,当看到她无力的举起她的小手向国旗的方向敬礼时,在场的人们全都流下了热泪,这次由2000多人组织的集体说谎行动,你能说他们善意的谎言有碍于诚信么?
还有,好多老人身体不舒服也不肯第一时间让子女知道,为的是怕影响了孩子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好多小孩子摔倒了疼了也说不疼,为的是让家长说他们勇敢!有很多成功人事背后默默奉献的女人累了,从来没有怨言,为的是让他们的丈夫能安心的把工作做的更好,为家少操一点心….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这样的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里真是数不胜数,在此伊人不一一列举, 事实胜于雄辩,综上所述,他们都在说谎,但他们的谎言都是善意的,是无碍于诚信的……

善意的谎言无碍于诚信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与口中,从而去哄骗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撒谎的孩子》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独立去面对,自己去承受,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可能来帮助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的喊叫,以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
但是今天,我们谈到的“谎言”,还有个定语——善意的,加上了这个限定词后,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呢。
当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被医生判了死刑时,他的父母、爱人、子女以及所有的亲人,都不会直接地告诉他:“生命已无法挽救”,“最多还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多久”之类的话。虽然这些都是实话,但是谁会那样残忍地如同法官宣判犯人死刑一样,向已经在病痛中的亲人以实情相告呢。这时,大家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闭口不谈实情,而以善意的谎言来使病人对治疗充满希望,让病人在一个平和的心态中度过那残年余日。难道这会有碍于诚信吗!
当一个不韵世事的孩子,突然遭遇不幸,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该怎样向他说明自己的亲人到哪里去了呢。我们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暂时不要告诉他真实情况,只是说到很远的地方出差去了,或者是在国外学习工作之类的。待孩子懂事了,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再以实情相告,孩子也会理解亲人的做法,不会因为没有早知真情而生气的。难道这样的话也有碍于诚信吗!
当一个正在外地执行任务的军人的母亲病入膏肓,炎炎一息的时候,多么希望能见上儿子最后一面啊,但是,儿子是不能回来的,不能为老母亲尽一点孝心,照顾一下曾经为儿子操碎了心的母亲,他非常歉疚,也很是惦念。而老母亲非常理解儿子,告诉身边的亲人,自己走了以后不要告诉远方的儿子,不能让他分心,要说病情已经稳定,让他安心为国尽忠。难道这样善意的谎言有碍于诚信吗!
所以,我坚持认为:善意的谎言不仅无碍于诚信,而且还会极大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对社会稳定亦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建议大家:善意的谎言该用则用,跟诚信与否没有太大的厉害冲突。

琉璃是什么啊?

很容易碎吗?

琉璃是中国古代对来自西域的一种宝石的称呼。一般意义上,琉璃也指人造琉璃,一种具有玻璃质表面的烧制的建筑装饰构件或器皿。

琉璃是外来语,传自西域,源于巴利文的Veluriyam。琉璃被誉为佛家七宝之一,七宝分别为金、银、琉璃、颇梨、车渠、赤珠和玛瑙,也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一,五大名器分别为金银、玉翠、琉璃、陶瓷和青铜。但到了明代,天然琉璃已基本消失,只在传说与神怪小说里有记载,《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因为打破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的。

由于琉璃的玻璃质表面,因此有观点认为历史上的琉璃就是玻璃。但美国汉学家贝特霍尔德·劳费尔认为,在中国古代琉璃绝不可能指玻璃,琉璃是宝石,不是玻璃,“连儿童都会区分宝石珠和玻璃珠”。

而中国古代人造琉璃的表面釉质部分的主要成分却是铅钡玻璃,因此不适合用于制作饮食器皿,一般常用于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等。各种色彩的琉璃瓦常用于建筑材料中,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及现代中式建筑的重要装饰构件,一般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的屋顶和影壁。而真实的宝石琉璃是佛家七宝之一,自古以来,琉璃被人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神话色彩,随着近现代脱蜡铸造法的复兴,琉璃工艺品开始日益流行。

扩展资料

用途

琉璃可以烧制瓦、砖、盆、缸等成品,同时还用于建筑构件。建筑所用的琉璃构件包括琉璃瓦、正脊、鸱吻、脊兽、雕花琉璃砖(琉璃影壁用)、琉璃砖等。宋朝时已经在宫殿上使用黄绿色琉璃瓦。元朝宫殿则用黄、绿、蓝、红、粉、白、黑、紫等多色琉璃瓦和琉璃构件。

明清两代宫殿、陵寝和皇家寺庙多用黄色琉璃,园林建筑杂用蓝、绿、黑等色的琉璃。亲王宫殿、园寝多用绿色琉璃。大量使用琉璃的建筑除了殿宇建筑的屋面构件外,还包括琉璃照壁、琉璃塔、琉璃牌坊。明朝南京大报恩寺塔全部用琉璃盖成。

目前,琉璃工艺品种类繁多,一般以摆件,挂坠,手镯,项链,琉璃砖等居多,也有类似琉璃中国博物馆,大量用于外墙装饰的例子。现在很多琉璃工艺品被用做赠礼之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琉璃

  琉璃是以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氧化铅)为原料,用水晶脱蜡铸造法高温烧结而成的艺术作品。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琉璃的拟珠似玉之美,在融入了创意及巧思,不仅有传统也有现代的中国文化特色,让琉璃的光芒发挥,创出多彩多姿的生活艺术之美。中国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

  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她的使用已有2466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只在传说与神怪小说里有记载,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因为打破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的。
  不过即使是明代很残缺的工艺依然是受到品级的保护,当时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所以被称为药玉。《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四品以上才有配有。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史记》中的一段话,与琉璃的起源有关。(《西施泪》略),陶朱公就是民间传说的财神,传说中最早的财神聚宝盆,也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琉璃被认为是聚财聚福的财神信物,比人们常用的黄水晶更加直接有效。
  琉璃的特点
  1、制作工序冗长:从构思、设计、雕塑、烧制、细修、打磨至作品完成,需经过四十七道精致烦琐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2、手工制作:工人必须掌握精湛技术方能操作,每道工艺均有各自不定的变化因素,且在工艺过程中需经反复实验,作品色彩无一雷同,制作难度极高。
  3、一模一品: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无法二次使用,大型复杂作品甚至需要多次开模、烧制才能完成。低成功率,使作品更为可贵可珍。
  4、高温烧制:将精选原料以1400℃以上高温熔制成各种彩色水晶玻璃,并经过多次精选清洗后,按作品用料比例置于模具中,并设定严格的升、降温曲线,炉温必须控制在1000℃±5℃以内。烧制过程长达15天以上,使水晶原料,精确到每个细微处。方可确保作品精细奇巧、立体、真实、流线飘逸、清晰。
  5、琉璃内的颜色都是由各种金属氧化物高温烧结而成的,不会有褪色、氧化等老化现象的出现。
  6、琉璃的气泡:琉璃作品应具有艺术生命力,存在于作品中的气泡,更具想象空间,更具灵气。气泡是琉璃的呼吸,这是琉璃艺术领域的共识。

  佛家眼中的琉璃
  琉璃是佛教“七宝”之一、“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采用彩色人造水晶烧制而成,其工艺繁复,需数十道工序,且以手工为主。因其“火里来,水里去”的工艺特点,佛教认为琉璃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在所有经典中,都将“形神如琉璃”视为是佛家修养的最高境界。
  琉璃在佛教中为消病避邪之灵物。摆放或佩带琉璃可得三种福缘:
  一)祛病:修行之人认为琉璃乃药师佛的化身,能消病驱邪,使人获得健康之福缘。
  二)坚韧:因烧制繁难,佛教认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炼真理之艰难,而获坚韧之力量。
  三)灵感:色彩绚丽、变幻瑰美,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想象空间,给人灵感和智慧。

  琉璃千垂百炼的脱蜡铸造:
  1、创意设计:将创作理念,绘制成平面设计图稿。
  2、原型制作:根据图稿雕塑成立体原型。为掌握完美的比例、优美的线条与细致的纹饰,每一刀一笔都必须极其精准细腻。
  3、制硅胶模:在原型的表面,一层一层均匀地涂上硅胶,待2—4小时(大件作品甚至需要10~24小时)硅胶凝固即成硅胶模,并以石膏固定。
  4、灌制蜡模:调制蜡浆,在硅胶阴模内灌入热融的蜡,待其自然冷却。
  5、拆取蜡模:将冷却后的蜡模自硅胶石膏模中脱出。其中镂空与倒角的细节转拆处,在拆蜡时极易损坏,故必须靠细心、耐心与双手的巧劲
  6、修整蜡模:因冷却是蜡模容易收缩变形,加上拆模时留下的模线痕迹,都得以工具细心地修整完美。
  7、制石膏模:调制正确比例的耐火石膏,在修饰后的蜡模外,灌铸包埋,即成含蜡石膏模。
  8、蒸汽脱蜡:将整个含蜡石膏模,置入脱蜡机内以蒸气加温脱蜡,脱蜡后即为耐火石膏阴模。
  9、精选原料:为精确控制各种颜色的比例与流动的美感,需依造型与设计精挑特定颜色与大小的玻璃原料并安排色块的分布位置。
  10、进炉烧结:清模去尘后,将整个石膏模与配置好的玻璃料,放进炉内慢慢加温到850度左右,使热熔的水晶玻璃软化如麦芽糖,缓慢地流入石膏模内成型。
  11、石膏模:因造型不同徐冷时间亦不同,待徐冷后从炉内取出,小心以刀具拆除石膏模,取得玻璃作品粗胚。
  12、断面切割:拆模后的玻璃粗胚,需切割去除注浆口部分多余的玻璃。
  13、粗磨细磨:因切割面凹凸不平,需以粗、细研磨砂将水晶玻璃之浇铸口磨平、磨细,此时应特别注意将作品调整到最好的水平。
  14、冷工细修:针对作品细腻的部分,必须以钻石笔头及其它工具细心雕饰修整,使作品表面更均匀细致,这些都是需极熟练的手工和长时间的投入。
  15、签字包装:最后确认作品完整后签名签号。

  琉璃颜色的涵义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愿我来世的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在某种意义上说,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明澈的琉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绿色琉璃——保平安 代表和平、生命和幸福;有益于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可加强勇气,并溶化他人蓄意的排斥。具强大的净化功能,可舒缓牙痛及喉咙气管方面的毛病。适合经常出差和喜欢旅游的人。
  紫色琉璃——可催情 提高智商和情商。代表高贵、典雅和进步;有利于改善自己的现有状态,增强自信心。有压抑人的欲念的功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可帮助爱情和事业的成功,可作为定情或庆功之用。
  透明(白)色琉璃——佛法无边,宜于护身护宅 加强活力和生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代表纯洁、清爽与轻快;辟邪挡煞,能消除周身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对身体的伤害,保持愉悦的心态。护身,百病不侵;护宅,百毒不入。是能给生活带来幸福的快乐之源。
  蓝色琉璃——可聚福 能给人带来幸运,代表清新、宁静与舒适;能减少压力,平稳情绪,能提高自己的人缘,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对筋骨、肾脏及头痛有强大的治疗力量。适合所有需要运气的人。
  琥珀色琉璃——宜催财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代表明亮、温和与创新;能助人投射出权威的能量,加强人的果断力,对事业的腾飞有很大的作用,能改善神经系统。适合正在努力奋斗、渴望成功的人。
  紫色与蓝色——主深入交流,相处顺利,
  紫色与白色——平安+好心情 白色是纯洁的象征,与紫色的搭配更显内外明澈,优雅中微显娇气。是魅力的代表,淡淡的芳香沁入人心,又有记忆功效,表示感情的无价与爱情的刻骨铭心。
  紫色与绿色——转化运程,加强合作代表生命的绿色与有聚福功能的紫色搭配,彼此能量的共振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己的命运。
  琥珀色和蓝色——事业催财 色彩柔和有力,代表坚毅和信念,提高反映能力。代表事业有成、财运无边。
  琥珀色和白色——官运催财具有王者高贵的气质,消除疲劳、控制情绪、刺激人的记忆力,主聚财。

  琉璃的鉴赏
  琉璃是中国古代对玻璃的称呼,是狭隘的玻璃说法,现琉璃一般是指加入各种氧化物烧制而成的有色玻璃作品,现今无论是光学玻璃、平板玻璃、水晶玻璃、或是硼砂玻璃等材质所创作之作品,皆通称为玻璃艺术品,由此可见琉璃只是玻璃的一个种类,其范畴远较玻璃要小。
  琉璃的材质是人造水晶玻璃。其特质是对光的折射率高,所以能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效果,在光线的配合下,更能将其艺术特质充分表达。而通过铸造工艺制作的作品表现力强,层次丰富,精致细腻,尤其是色彩的流动变幻莫测,或热情、或含蓄,件件不同。
  1、赏光影效果,特别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2、欣赏色彩的自然流动,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纯净之美。
  3、琉璃的透流彻度,不宜太纯太亮,需有一定层次与光洁度的差异,否则会丧失其具有动感的生命力之美。
  4、感受整体造型及色泽、美感与创作意念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
  5、从工艺角度欣赏琉璃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与结构特征。
  6、不受控制的气泡较少。
  7、从作品中欣赏设计者所想要表达的创意和境界。

  中国古代制造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只不过那时人们叫它琉璃。直到西方国家的玻璃传入中国以后,才有了玻璃的叫法。西方的玻璃是由钠钙元素组成的,而中国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铅和钡。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琉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如此悠久,但为什么知道它的人甚少?
  知道琉璃的人其实很多,尤其在古代,琉璃作为一种特殊的材质,和杏黄色、龙纹一样,同属王族专用。最早只有真正的王族才能使用琉璃制品,琉璃的制造工艺也为王室工匠所掌控。
  由于琉璃的发现者,也就是范蠡的原因,在先民眼中,人们认为琉璃和水晶一样,具有记忆与传承功能,更重要的是,琉璃可以保佑拥有者“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
  大约在元代,随着汉文化的人为断层出现,汉王室的许多技艺也失传了,琉璃就在其中,所以到了明清,琉璃就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有了,您一定看过《西游记》,沙僧原本是天宫的卷帘大将,不就是因为失手打碎了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来的吗。用周星驰的话讲,打碎一只酒杯就被贬下来,做神仙做成这样也够背的了。不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琉璃的珍贵了。
  应该在元代以前,中国的琉璃工艺散落到了西方,西方人应该是学了一些皮毛,所以这种工艺在中世纪威尼斯一代演化成了玻璃,西方的许多文明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不过都没有保持原汁原味的技法,从琉璃到玻璃,在材料与工艺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更加注重实用性与大工业生产,不过从根子上讲,玻璃和琉璃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尤其是文化。

  琉璃的鉴别
  鉴赏琉璃的关键:1. 琉璃与水晶,玻璃截然不同
  琉璃与水晶(西方水晶玻璃)有什么不同。
  A、在史书上有明确的区分
  金刚经上就有类似的记载。在中国所有的佛经中,佛家七宝的前五类是公认的,即金、银、琉璃、砗磲*一种软体动物*玛瑙,后两类有说是水晶的,有说是琥珀、玻璃的,不一而足,这说明琉璃是公认的佛家宝物;琉璃与水晶及玻璃截然不同。
  B、化学成分不同
  天然水晶、琉璃、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当代国家级的权威专著《中国古琉璃研究》记载:古埃及“费昂斯”(也就是西方水晶玻璃的始祖)二氧化硅的比例92%(不通透)-99%,中国周朝时的琉璃,二氧化硅的比例仅仅是略大于90%(通透)。这9%的区别就是琉璃与水晶最大的不同。
  C、成份详解
  古代的琉璃是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的,琉璃石是一种有色水晶材料,的主要成份应该以二氧化硅为主,琉璃母则是一种采自天然又经人工炼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变水晶的结构与物理特性,在造型、色彩与通透度上有明显的不同。
  明代的药玉应该是琉璃母的配方上有一些不同,所以明代的药玉色彩少变化,也不通透。
  琉璃的等级实际上取决于琉璃母的原料与配制方法,这是自古以来的不传之秘,正是因为琉璃母的存在,才使中国古法琉璃与水晶乃至西方的水晶玻璃“费昂斯”在成份上有了9%的不同。
  所谓琉璃招财、保平安,与琉璃母有很大的关系;

  2. 琉璃的种类:A类:古法琉璃,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
  琉璃石
  一种有色水晶材料,《天工开物、珠玉篇》:凡琉璃石与中国水精、占城火齐,其类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隐现于容易地面。天然琉璃石日渐稀缺,尤为珍贵。
  琉璃母
  一种采自天然又经人工炼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变水晶的结构与物理特性,使其在造型、色彩与通透度上有明显改善。《钱围山业谈》载:奉宸库者,祖宗之珍藏也……琉璃母者,若今之钱滓然,块大小犹儿拳……又谓真庙朝物也……但能作珂子状,青红黄白随色,而不克自必也;
  B类:台湾琉璃,由西方玻璃艺术演化而来。工艺脱胎于[pate-de-verre],起源为古埃及“费昂斯”工艺。《中国古琉璃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 “费昂斯”中二氧化硅的比例92%-99%,与中国周朝时的琉璃差异明显。但由于二者形态近似,有人称其为西洋琉璃;
  C类:水琉璃,现今常见的仿制琉璃,以不饱和树脂材料制成,其特点是重量轻,敲之没有琉璃的金石之音,且日久易色变、混浊,无收藏价值,不过价格奇低;

  3.制作工艺: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
  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
  4. 琉璃为什么没有玻璃,水晶那么透明?
  由于琉璃特殊的工艺和复杂的制作过程,琉璃的光泽度是天生就没有玻璃、水晶那么明亮。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点,注定了琉璃要承载厚重的文化,变成一种文化产品
  5. 琉璃作品中有气泡,是不是次品?
  琉璃中的气泡是在琉璃原料煅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每个作品都有。在爱好琉璃的人眼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且是有生命的,这些气泡似乎正说明了琉璃在呼吸。而且这些气泡也正使得琉璃更具表现力,在灯光的照射下能发出炫目的光彩。
  6. 如何鉴赏琉璃
  天工坊琉璃鉴赏
  A、 欣赏光影效果,
  B、 别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C、 欣赏色彩的自然流动,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纯净之美。
  D、 琉璃的透澈度,不宜太纯太亮,需有一定层次与光洁度的差异,否则会丧失其具有动感的生命力之美。
  E、 感受整体造型及色泽、美感与创作意念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
  F、 从工艺角度欣赏古法琉璃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与结构特征。
  G、 古法工艺决定了世间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琉璃,所谓“天工自成”说的就是琉璃产品的唯一性,仔细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动,会发现不同的意境。
  7. 琉璃易碎吗?
  琉璃的硬度比较强,相当于软玉的强度。但也比较脆,不能用力拍打或碰撞
  8. 古法琉璃的养护
  (1)不可碰撞或摩擦移动,以免出现表层划伤。
  (2)保持常温,实时温差不可太大,尤其不可自行对其进行加热或冷却。
  (3)平面光滑处,不宜直接放置于桌面,最好要有垫片。
  (4)宜用纯净水擦拭,若使用自来水,需静置12小时以上,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泽与干净,切不可沾上油渍异物等。
  (5)避免与硫磺气、氯气等接触

  如何鉴别“水琉璃”与古法琉璃 中国琉璃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在商周就有记载,据考证,尤其关于“西施泪”的传说,其起源约在周敬王三年(越王勾践三年),据中国通史,这个年代应该是公元前493年。唐朝元稹《咏琉璃》中描写“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就传达出琉璃灿烂夺目的诱人风采。
     琉璃属于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原因有二: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其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是一种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价格低的“水琉璃”制品,事实上,这是一种“仿琉璃”制品,并非真正的琉璃,只是因为商家的刻意所为与消费者的误解,才会有“水琉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方言习惯中,“水货”意为“造假”或“仿制”,故的真实含意是“假琉璃”。 水琉璃是以透明树脂胶加颜料浇制而成的树脂制品,其特点是成本低、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易于批量生产,与琉璃的区别主要在:

    1、树脂折射率低而致产品的质感不同,水琉璃缺乏铅水晶玻璃的晶莹感。
    2、重量区别,水琉璃的重量约为琉璃的30%。
    3、水琉璃易老化,颜色不稳定。

  “水琉璃”的识别特征:

    “水琉璃”的材质是树脂、水晶胶等化工原料,类同于透明塑料,其特点是:
    A、色泽:明显的化工色素,同塑料制品。
    B、密度:等同于塑料,远远轻于真正的琉璃,商家常将水琉璃与大量的金属附件组合在一起,以其在重量上造成混淆,更有一些不良商家为蒙骗消费者,常在水琉璃制品底部,暗藏铅块等重物,以造成“真琉璃”的假象,消费者只需仔细辩别即可识破。
    C、声音:与塑料制品相同。
    D、透明度:明显浑浊,不通透
    E、保存时间:一至两年后即开始褪色,通透感日差。通俗地说:时间越长,就越象塑料。

    古法琉璃的识别特征:

    A、色泽: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纯色为主,混合后会爆裂或者混浊。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种颜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显高于玻璃,略高于水晶,且手感滑润。
    C、声音:轻轻敲击古法琉璃会有金属之音。
    D、透明度:界于玻璃和水晶之间,偶有烧制流动过程产生的少量气泡。
    E、保存时间:无限期,从材质角度看,古法琉璃永不变色,今天从汉王刘胜墓中出土的古法琉璃
琉璃是以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氧化铅)为原料,用水晶脱蜡铸造法高温烧结而成的艺术作品。(所以并不容易碎)

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琉璃的拟珠似玉之美,在融入了创意及巧思,不仅有传统也有现代的中国文化特色,让琉璃的光芒发挥,创出多彩多姿的生活艺术之美。中国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

更多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9975.htm
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她的使用已有2466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只在传说与神怪小说里有记载,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因为打破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的。

不过即使是明代很残缺的工艺依然是受到品级的保护,当时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所以被称为药玉。《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四品以上才有配有。

现实生活中,人们称古法琉璃是一种可以带来好运的神秘物质。这种好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最早的财神信物,也就是招财,另一个则是保健康,求平安。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史记》中的一段话,与琉璃的起源有关。(《西施泪》略),陶朱公就是民间传说的财神,传说中最早的财神聚宝盆,也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琉璃被认为是聚财聚福的财神信物,比人们常用的黄水晶更加直接有效。

■琉璃是在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唐僧)翻译的《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中称:东方净土(与西方极乐世界比肩)就是以净琉璃为地的世界,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与西天如来佛祖一样)的法物,琉璃光可照三界之暗。这就是人们说琉璃保平安的原因。

■《明制》:状元二梁,绯罗、圆领、巾单锦绶,蔽膝、纱帽……药玉佩、朝靴……皆御前颁赐……

玻璃和琉璃有什么区别?

玻璃和琉璃分别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玻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处处都可以看见用玻璃制造而成的物品。门窗上装着玻璃,使屋子很明亮;喝水用的各种式样的玻璃杯,装汽水或酒的各种玻璃瓶,墙上挂着奖状的玻璃镜框,桌上插着鲜花的玻璃花瓶,还有小朋友们玩的五颜六色的玻璃球,真是不胜枚举。

  把无色透明的玻璃球,经过高温加工制成的玻璃纤维,在工业中用途是非常广泛的。玻璃仪器,是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的不可缺少的设备。

  玻璃和我们人类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但是,您可知道玻璃是从哪里来的吗?关于玻璃的来历可有着很多种说法。

腓尼基人发现的秘密

  三千多年以前,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口旁,有一块美丽的沙洲。有一天,有一艘大商船满载着大块的天然苏打(碳酸钠)经过这里,由于海水落潮,大商船在河口沙滩上搁浅了。没办法,商船只好等着海水涨潮以后再启程。船上的腓尼基人,一见眼前美丽的沙洲,都纷纷走下船来,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地中海岸的风光。

  中午,有个船员提议在河滩上做饭,举行一次野餐。于是大家从船上搬来做饭的大锅,又扛了几块天然苏打,用苏打支着锅做起饭来。吃过饭,他们收拾好东西,准备回船了,一个船员突然惊讶地喊:“你们快看,这是什么东西?闪闪发光,多好看!”

  大家围上来仔细看,只见那东西玲珑剔透,晶莹明亮,真是谁都没见过。原来,这沙滩上都是石英砂,在船员们烧火做饭的时候,支着锅的天然苏打在高温下和石英砂发生了化学反应,就变成玻璃了。

  聪明的腓尼基人在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当秘密被发现以后,就开始了玻璃的生产。腓尼基人用特制的炉子,把石英砂和苏打一起熔化,炼出玻璃液。最初,他们把玻璃液制成大大小小的玻璃球、玻璃珠子,运往世界各地。由于人们从来没见过这样圆溜溜光闪闪的透亮珠子,都把这些玻璃珠看成宝贝,就用黄金或珠宝来换,腓尼基人由此发了大财。

  不久,腓尼基人制造玻璃的秘密被人泄露出去了。埃及人首先用同样的方法制出了玻璃,许多地方也都相继制造成功。从此,玻璃生产得到了普遍的发展,玻璃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现在,玻璃制品已经成了价廉物美的常见的东西了。

古埃及的第一块玻璃

  古代埃及是个文明古国。远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人就已经开始向天空探索,他们发现了天狼星在早晨出现和尼罗河泛滥的关系。在三千五百年前,还没有风箱,他们就能用吹管吹旺熔炉,冶铸金属器皿。而相传早在五六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发现了玻璃。

  据说,是一位制造陶器的工匠,在一次从窑中取出陶盆时,看到陶盆里有一块亮晶晶的东西。这位聪明而细心的工匠,没有放过这个小小的意外的晶体,他分析陶土里的成分,一次次试验烧制,搞清了这亮晶晶的东西是沙子和苏打混合物烧成的。这就是玻璃。他当时还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铁棒连接一个泥制的罐子模型。把烧熔的玻璃往模型里面灌。古埃及人还在配料时加进各种氧化金属,由此就可以做成各种彩色玻璃,吹制玻璃球、酒具、花瓶等……

古代中国人与玻璃

  最迟在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就开始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在河南洛阳庄淳沟、陕西宝鸡茹家庄等地的西周早期墓葬中,均发现了大量的玻璃管、玻璃珠等。经中外专家用现代光谱实验鉴定,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中国的“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分居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这一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的玻璃是利用一种特有的原料独立制造出来的。

  汉代乐府中,有一首朴实感人的民歌叫《陌上桑》,它在描述采桑少女秦罗敷的朴直和美丽时说:“头上倭堕鬓,耳中明月珠。”有人说,这种用作耳饰的“明月珠”即玻璃。过去,不少人认为中国古时的玻璃,是从国外传来的。但经考古人员考证说,中国玻璃生产技术有着自己的渊源,这已为近年来的大量考古材料所证实。

  中国玻璃的发明,与青铜冶炼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青铜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锡矿石和木炭,冶炼温度在1080℃左右。而玻璃通常是指熔融、冷却、固化的硅酸盐化合物,石英砂是熔制玻璃的主要原料,其它原料还有纯碱和石灰石等,冶炼温度在1200℃。在冶炼青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矿物质的熔化,其中玻璃物质在排出的铜矿渣中就会出现硅化合物拉成的丝或结成的块状物。由于一部分铜粒子侵入到玻璃质中,因此其呈现出浅蓝或浅绿色。这些半透明、鲜艳的物质引起了工匠们的注意,经过他们的稍稍加工,便可制成精美的玻璃装饰品了。这样经过长期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古代中国人终于掌握了玻璃的生产技术和规律。

  中国古代称玻璃为“琉琳”、“流离”、“琉璃”,从南北朝开始,还有“颇黎”之称。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它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而明、清以来人们所说的“琉璃”是不透明的,当然和玻璃是有所区别的。

  宋以后各朝,玻璃器皿种类增多,用途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新疆若羌瓦石硖元代玻璃作坊遗址和山东博山元明初玻璃作坊遗址,是中国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玻璃作坊。明清时期,玻璃生产中心在山东淄川县颜神镇(今博山县)、广州和北京。清代自康熙时设立了宫廷玻璃场,已能生产透明玻璃和颜色多达15种以上的单色不透明玻璃。清代的缠丝玻璃、套色雕刻玻璃及鼻烟壶等,都是世界玻璃艺术的珍品。

  中国古代玻璃虽为中国古人的独立发明,但其发展缓慢,并一直保持着固有的特点,既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优点,又有轻脆易碎、不耐高温、不适应骤冷骤热的缺点。这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铅钡,烧成温度较低所致。铅钡玻璃不适合制作饮食器皿,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等,因此,比起陶瓷、青铜、玉石器来,玻璃器具用途狭小、发展不充分。

  中国古玻璃是由本国工匠独自发明制造的,它以悠久的历史、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成分自成体系;但是,中国古玻璃与西方古玻璃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是有逊色之处。考古发现表明,西方古玻璃一直以钠钙玻璃为主,耐温性能较好,对骤冷骤热的适应性较强,因此西方古玻璃的用途和生产量都远大于中国古玻璃。
玻璃名称的转变,反映了我国玻璃生产的兴衰,也反映了历史上对玻璃材质认识与重视。

早期即以琉璃指玻璃,宋代后逐渐以玻璃的名词为主,到了元明琉璃则专指以低温烧制的釉陶砖瓦。现代人误 以为只有便宜低廉的透明材质称为玻璃,殊不知有些珍贵精致的彩色水晶艺术品也是玻璃的呈现之一。目前所称的琉璃,事实上是以脱蜡铸造法创作,融合各种颜色混合烧制的氧化铅水晶玻璃。总之,玻璃是种材质,而艺术的价值来自于创意。

以下即玻璃名称的演变:
时期 主要名称 次要名称
战国 璆琳 陆离
秦汉 流离、璧流离 隋珠、铸玉、五色之玉
魏晋南北朝 琉璃 水精、夜光璧
隋唐 璢璃 水晶、五色玉、玉泉
宋朝 药玉 番琉璃、假玉、玻瓈
元朝 瓘玉 玻瓈
明朝 药玉 硝子、罐子玉、玻瓈
清朝 玻璃 料、料器

什么是腊八节

谁弄的节日
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我国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腊八节起源
传说一:相传,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据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传说二:关于腊八粥的来历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其实,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著名的雍和宫腊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谷杂粮外,还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红枣、桂圆、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红丝等。
按照中国农历,每年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而腊月初八日又被称为“腊八节”。 “腊”,《说文解字》称“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腊”本是古代的一种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活动。《风俗通》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膘肥毛美,歇冬的农人猎之用于祭祀,可谓取之有道,用之当时。 但当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 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 、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传说三: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腊八节习俗
习俗一: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习俗二:吃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荤腊八粥 :
1、土豆和小米各120千克煮半熟,大蒜20千克均捣碎后用兆福牌原味牛油调和
2、冬瓜片35千克 白菜丝25千克 青椒丝15千克 鸡肉末25千克作配料放入
3、加入适量清水和调味品:味精、盐、黄酒、花椒等然后文火相煮
4、煮至冒气停火几分钟,然后再文火相煮,反复三次左右即可出

习俗三:吃腊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再说了,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紫皮蒜?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实,泡出的蒜脆香。近年来市场上紫皮蒜不多见。用一般的蒜,泡出来,别看瓣大但口感不脆,发紫。种蒜的又怎么说呢?紫皮蒜低产,比一般的蒜少收两成,谁还种?紫皮蒜在市场上偶有所见,麦收后就上市了,价格比一般蒜高三分之一。这道理不是一样吗?收成少,可能卖个好价呀!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米醋?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如初,橙黄翠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气浓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过蒜色泽发黑,蒜瓣也不够绿,口感较差,尤其是熏醋,略带糊味,也许这正是它的特色,其实这只是习惯罢了,好吃不如爱吃嘛!

腊八粥食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宋朝 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各个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让门徒斗饮,称之为“腊八粥”,又称“佛粥”。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芸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山东“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河北腊八粥制作方法:将大白云豆提前(最好头一天晚上泡,第二天用)泡发至胖大;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去绿色芯,同白云豆先下入煮锅煮20分钟,再加入大米、糯米、麦仁、葛仙米、小枣及饭豆,栗子去掉硬壳和内衣。将上述原料洗净,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煮40分钟,至粥稠豆糯、枣烂时止。 粥熟后加蜜桂花、红糖(或先将红糖煮成糖汁,加在粥中)拌匀即成。
特点:黏糯滑软,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年迈体弱者食此粥有利于恢复健康。不论哪种腊八粥,都有暖肚、润肠、补脾、清肺等功能。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裨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腊八节民风

李永俊

相传“腊八节”起源于远古时的“腊祭”,传说每年腊日,古人要举行祭祖,祭诸神活动。另据宗教界所传,农历十二月初八又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最初称为“成道节”。自周代将农历十二月定为腊月,南北朝时此月要举行重大祭祀活动,以祈求五谷丰登,吉祥平安。据说“腊祭”有八种神,于是便将初八确定为固定祭日,后来相沿成俗。
有关“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有多种说法,也演绎出许多有趣的典故。据传为了感念佛祖腊月初八成道之日,各寺院僧侣在这一天集会纪念、诵经演法。并把从八方化缘来的米、麦、豆、谷杂粮,及采集的枣、栗、核桃等干果汇集在一起,用大锅熬成粥做供品,祭祀佛祖,然后众僧共享修道成果。遇有进香者,寺院以粥施舍。后来此举逐渐成为善事,被流传至今。随着佛教的不断传播,这种活动由寺院传到世俗民间,熬“腊八粥”渐渐演变成民俗习惯。到了宋代,“腊八粥”广泛盛行。不论是朝廷、官府、平民百姓乃至寺院,必在此日熬粥祭佛敬祖,并合家团聚共用,或馈赠友人,以此祈求吉利平安。“腊八节”不仅成为民间重要传统节日,喝“腊八粥”民俗也被世代相传下来。
北京建都以后,老北京人民对“腊八节”有了更深的历史文化情缘,据说还有个典故: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给人家放牛,回来正饥饿难忍,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个鼠洞,便想逮只田鼠充饥。不料竟从洞中掏出不少糯米、黍谷、麦粒、花生及豆类,于是得把这些杂粮洗净煮成了粥,美美地吃了一顿饱饭。后来他当了明朝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得口腻心烦,又想起了小时掏鼠洞煮粥喝的往事,便命宫廷厨师仿制,请众臣一起共尝,不料大家无不称妙。这一天恰好是腊月初八,朱元璋就为其起名“腊八粥”。后来在民间也有了喝“腊八粥”之习俗。
对于“腊八粥”的民俗习情,历代都有许多记述。晋代《大腊》一诗中写道:“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河,年丰物阜。”古人以“腊祭”形式,感谢百神保佑生活平安美满。北齐魏收《腊节》文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表达了人们数九隆冬之时,祭神敬神之情怀。诗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写道:“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生动描绘了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佛粥(即腊八粥),更感受清新气息迎接春天的来临。
到清代,朝廷在腊八这天有赐粥风俗,自雍正皇帝起至宣统退位,对此节十分重视。每逢腊八,必在雍和宫用数口大锅熬粥,由喇嘛诵经,并派大臣前往拈香上祭。道光皇帝在腊八之日,也要举行“腊祭”活动。各道院以舍粥为善,民间百姓都以粥敬神。亲朋好友互送“腊八粥”,以此来增加情感。《燕京岁时记》载:清代“腊八节”,雍和宫备四口大锅,直径达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第一锅粥奉神,第二锅粥赐给太后、帝后家眷;第三锅粥赐给诸王府及少主府,第四锅赐给喇嘛。当时京城食粥情景热烈非凡。有诗为证:“一阳初始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卅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想而知,施济“腊八粥”和皇家君臣、百姓平民在此节之时,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空前壮观。
早年间,老北京还有一种典故,据说“腊八节”与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氏有关。其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儿童。因人们非常迷信,害怕鬼神,认为所有疾病都是由于疫鬼作祟,但这些恶魔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腊八这天,专以红豆、赤豆熬粥,可祛疫迎祥,继而引发出“赤豆打鬼”之传言。
老北京人对“腊八节”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受古都文化影响至深,在继承民俗传统方面独有风情,在食文化上也不断推陈出新。经过长期的探索,再加上宫廷内外的相互的勾通,因此在“腊八粥”的用料,做法上不断改进,粥的花样、品位也愈加讲究。
宫廷御膳在“腊八粥”中加入了桂圆、莲子、果仁、魔芋、银耳等营养精品,使其成为冬补的美食佳肴。普通百姓也要想法儿把五谷杂粮多攒一点儿,使“腊八粥”的味道香甜可口。人们认为,喝了“腊八粥”能驱寒暖身,大补阳气有利健康。而喝上“腊八粥”,就是迈进了年的门坎儿。记得小时候,到了隆冬季节,总盼着能美美地喝上一顿新粮做成的“腊八粥”。而每家每户的大人孩子们,都愿意聚集在热炕头上,享受那热乎乎的家庭美食带来的欢乐与温馨。虽说北京冬日冷风刺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但喝了“腊八粥”,人们会将室外的冰天雪地抛到了九霄云外,忘记了寒意。那浓浓的人情味,时时温暖着淳朴勤劳的京城人。
老北京人历来对“腊八节”十分重视,把它看成春节即将到来的信号。北京民间曾流传一首民谣:“老太太您别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送完灶王就到年”。旧京还流传一句儿歌:“小孩子,你别馋,吃罢腊八饭,马上糖瓜粘,盼到新年穿新衣,吃好饭,还有人给压岁钱。”
过了“腊八节”,便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欢乐的事会连连不断展现眼前。妇女们忙着做针线,做新鞋、绣枕头,裁新衣,为着过年做打算。民间花会也开始操办,文化活动抓紧了演练。尽管“腊八”时节正值数九严寒,但满怀豪情喜迎新年的京城市民,家家户户积钱备物,尽享辛劳一年的好收成。火热的心温暖着和谐的幸福家园,使生活充满了无限欢乐与温馨。
记忆中的旧京,进了腊月已有了年的气息。到了“腊八节”,街市店铺开始筹集玩具、小吃等年货,商品渐增。许多家妇女提前动手制作小磨豆腐、饣各馇之类吃食,还要抽空碾些豆面、黄面等以备春节前炸丸子、蒸糕之用。记得以前从腊月初六晚饭后,母亲总会把大米、小米、江米、玉米米查、高粱米、红小豆、芸豆筛选好,再把核桃、杏仁去皮,把花生米、红枣洗净待用,到腊七晚间便开始熬粥。母亲做吃食很有经验,先把不易煮烂的豆类下锅。待豆软汤红时,再把棒糁、米类、果仁下锅,并不断搅动。约一个多小时后,浓浓的香气从盖沿四溢,让人垂涎。待粥熬到又黏又稠时,就可以出锅盛入瓦盆内待用了。除此之外,母亲还要蒸两屉白面加枣儿、金糕条的大发糕。上面放上青红丝、瓜仁,用大料瓣点上莲花形红点,象征吉利满门。到晚上,奶奶、姐姐要剥蒜皮,然后浸入盛满醋的坛内泡成腊八蒜。
初八晌午,母亲把“腊八粥”、“吉祥饼”加上红糖、白糖温热,端上炕桌,全家人在温暖如春的房间里,欢欢乐乐共度“腊八”,共同品味传统节日的温馨与祥和。喝完粥,我随姐姐提罐出门,把特意准备好的“腊八粥”和发糕,送到亲友家,大人们也备好茶水糖果接待上门的亲友。那种和谐的氛围充满了深情厚谊,至今想起来仍感到温馨。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一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还有一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习俗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 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腊祭”本是原始先民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 、司啬神�后稷 、农神�田官之神 、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 、猫虎神、坊神堤防 、水庸神�水沟 、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节食俗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以下列举几种有名的配方:

  《鸡肋篇》所记配方:“宁州(今辽宁复县一带)腊月八日,人家竟作白粥,于上以林栗之类,染以众色,为花鸟象,更相送遗。”
  《金瓶梅》所记配方:“(苏周)粳米投着各样榛、松、栗子、果仁、梅桂、白糖粥儿。”
  《明宫史》所记配方:“(明宫内)前几日将红枣捣破泡汤,至初八早,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于佛圣前,并于房牖、园树、 井灶之上,各分布所煮之粥。”
  《清嘉录》所记配方:“(苏州)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调之腊八粥;或有债自僧尼者,名曰佛粥。”
  《红楼梦》所记配方:各色米豆加五种菜果(红枣、栗子、花生、蒙用、香芋)。
  宋朝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各个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让门徒斗饮,称之为“腊八粥”,又称“佛粥”。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江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技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颇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芸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山东“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河北腊八粥制作方法:将大白云豆提前(最好头一天晚上泡,第二天用)泡发至胖大;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去绿色芯,同白云豆先下入煮锅煮20分钟,再加入大米、糯米、麦仁、葛仙米、小枣及饭豆,栗子去掉硬壳和内衣。将上述原料洗净,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煮40分钟,至粥稠豆糯、枣烂时止。 粥熟后加蜜桂花、红糖(或先将红糖煮成糖汁,加在粥中)拌匀即成。
  从营养功效看,腊八粥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之功,并有御寒作用,是冬令的滋补佳品,故能传承百代而不衰。
  腊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再说了,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紫皮蒜?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实,泡出的蒜脆香。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米醋?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如初,橙黄翠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气浓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过蒜色泽发黑,蒜瓣也不够绿,口感较差,尤其是熏醋,略带糊味,也许这正是它的特色,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粥选料有讲究
  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腊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独具特色。
  “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为谷类,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适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对于虚寒泄利、虚烦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纤维的薏米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豆类是“腊八粥”的配料,常用的有黄豆、赤小豆。黄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病、抑制多种恶性肿瘤、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保健功能。赤小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中医认为本品具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之功,对于脾虚腹泻以及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不可小看“腊八粥”中果仁的食疗作用,花生和核桃是不可缺少的原料。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核桃仁具有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强筋壮骨的作用,还能够增进食欲、乌须生发,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更是医药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
  如果在“腊八粥”内再加羊肉、狗肉、鸡肉等,就更使腊八粥营养滋补价值倍增。对于高血压患者,不妨在粥里加点白萝卜、芹菜,对于经常失眠的患者,如果在粥里加点龙眼肉、酸枣仁将会起到很好的养心安神的作用,何首乌、枸杞子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对血脂也有辅助的调节作用,是老年人的食疗佳品。燕麦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作用,食用燕麦后可减慢血糖值的上升,在碳水化合物食品中添加燕麦后可抑制血糖值上升,因此对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妨在粥里放点燕麦。大枣也是一种益气养血、健脾的食疗佳品,对脾胃虚弱、血虚萎黄和肺虚咳嗽等症有一定疗效。
腊八节起源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编辑本段]腊八节传说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一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还有一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习俗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 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腊祭”本是原始先民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 、司啬神�后稷 、农神�田官之神 、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 、猫虎神、坊神堤防 、水庸神�水沟 、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编辑本段]腊八节食俗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以下列举几种有名的配方:

《鸡肋篇》所记配方:“宁州(今辽宁复县一带)腊月八日,人家竟作白粥,于上以林栗之类,染以众色,为花鸟象,更相送遗。”
《金瓶梅》所记配方:“(苏周)粳米投着各样榛、松、栗子、果仁、梅桂、白糖粥儿。”
《明宫史》所记配方:“(明宫内)前几日将红枣捣破泡汤,至初八早,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于佛圣前,并于房牖、园树、 井灶之上,各分布所煮之粥。”
《清嘉录》所记配方:“(苏州)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调之腊八粥;或有债自僧尼者,名曰佛粥。”
《红楼梦》所记配方:各色米豆加五种菜果(红枣、栗子、花生、蒙用、香芋)。
宋朝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各个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让门徒斗饮,称之为“腊八粥”,又称“佛粥”。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江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技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颇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芸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山东“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河北腊八粥制作方法:将大白云豆提前(最好头一天晚上泡,第二天用)泡发至胖大;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去绿色芯,同白云豆先下入煮锅煮20分钟,再加入大米、糯米、麦仁、葛仙米、小枣及饭豆,栗子去掉硬壳和内衣。将上述原料洗净,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煮40分钟,至粥稠豆糯、枣烂时止。 粥熟后加蜜桂花、红糖(或先将红糖煮成糖汁,加在粥中)拌匀即成。
从营养功效看,腊八粥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之功,并有御寒作用,是冬令的滋补佳品,故能传承百代而不衰。
腊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再说了,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紫皮蒜?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实,泡出的蒜脆香。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米醋?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如初,橙黄翠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气浓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过蒜色泽发黑,蒜瓣也不够绿,口感较差,尤其是熏醋,略带糊味,也许这正是它的特色,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粥选料有讲究
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腊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独具特色。
“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为谷类,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适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对于虚寒泄利、虚烦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纤维的薏米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豆类是“腊八粥”的配料,常用的有黄豆、赤小豆。黄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病、抑制多种恶性肿瘤、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保健功能。赤小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中医认为本品具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之功,对于脾虚腹泻以及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不可小看“腊八粥”中果仁的食疗作用,花生和核桃是不可缺少的原料。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核桃仁具有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强筋壮骨的作用,还能够增进食欲、乌须生发,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更是医药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
如果在“腊八粥”内再加羊肉、狗肉、鸡肉等,就更使腊八粥营养滋补价值倍增。对于高血压患者,不妨在粥里加点白萝卜、芹菜,对于经常失眠的患者,如果在粥里加点龙眼肉、酸枣仁将会起到很好的养心安神的作用,何首乌、枸杞子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对血脂也有辅助的调节作用,是老年人的食疗佳品。燕麦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作用,食用燕麦后可减慢血糖值的上升,在碳水化合物食品中添加燕麦后可抑制血糖值上升,因此对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妨在粥里放点燕麦。大枣也是一种益气养血、健脾的食疗佳品,对脾胃虚弱、血虚萎黄和肺虚咳嗽等症有一定疗效。
[编辑本段]腊八节诗话
腊八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争相咏颂腊八节,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晋·裴秀——《大腊》
晋时河东闻喜人裴秀,由魏仕晋,不觉又到岁终腊日,提笔挥毫写出《大腊》诗一首:“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诗中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
北齐·魏收——《腊节》
诗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唐·杜甫——《腊日》
诗曰:“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诗曰:“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清·李福——《腊八粥》
清代《清嘉录》引用了李福的《腊八粥》一诗:“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偿,嗟叹复何益。安得布地金,凭杖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粒。”这首诗详尽地描述了腊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同时还反映了旧时荒政歉收、百姓饥饿和佛寺施粥的情景,思想内容极为深刻。
清·道光帝——《腊八粥》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清·夏仁虎——《腊八》
诗曰:“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
[编辑本段]腊八节起源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编辑本段]腊八节传说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一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还有一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习俗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 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腊祭”本是原始先民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 、司啬神�后稷 、农神�田官之神 、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 、猫虎神、坊神堤防 、水庸神�水沟 、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编辑本段]腊八节食俗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以下列举几种有名的配方:

《鸡肋篇》所记配方:“宁州(今辽宁复县一带)腊月八日,人家竟作白粥,于上以林栗之类,染以众色,为花鸟象,更相送遗。”
《金瓶梅》所记配方:“(苏周)粳米投着各样榛、松、栗子、果仁、梅桂、白糖粥儿。”
《明宫史》所记配方:“(明宫内)前几日将红枣捣破泡汤,至初八早,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于佛圣前,并于房牖、园树、 井灶之上,各分布所煮之粥。”
《清嘉录》所记配方:“(苏州)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调之腊八粥;或有债自僧尼者,名曰佛粥。”
《红楼梦》所记配方:各色米豆加五种菜果(红枣、栗子、花生、蒙用、香芋)。
宋朝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各个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让门徒斗饮,称之为“腊八粥”,又称“佛粥”。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江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技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颇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芸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山东“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河北腊八粥制作方法:将大白云豆提前(最好头一天晚上泡,第二天用)泡发至胖大;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去绿色芯,同白云豆先下入煮锅煮20分钟,再加入大米、糯米、麦仁、葛仙米、小枣及饭豆,栗子去掉硬壳和内衣。将上述原料洗净,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煮40分钟,至粥稠豆糯、枣烂时止。 粥熟后加蜜桂花、红糖(或先将红糖煮成糖汁,加在粥中)拌匀即成。
从营养功效看,腊八粥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之功,并有御寒作用,是冬令的滋补佳品,故能传承百代而不衰。
腊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再说了,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紫皮蒜?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实,泡出的蒜脆香。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米醋?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如初,橙黄翠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气浓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过蒜色泽发黑,蒜瓣也不够绿,口感较差,尤其是熏醋,略带糊味,也许这正是它的特色,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粥选料有讲究
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腊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独具特色。
“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为谷类,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适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对于虚寒泄利、虚烦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纤维的薏米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豆类是“腊八粥”的配料,常用的有黄豆、赤小豆。黄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病、抑制多种恶性肿瘤、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保健功能。赤小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中医认为本品具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之功,对于脾虚腹泻以及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不可小看“腊八粥”中果仁的食疗作用,花生和核桃是不可缺少的原料。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核桃仁具有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强筋壮骨的作用,还能够增进食欲、乌须生发,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更是医药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
如果在“腊八粥”内再加羊肉、狗肉、鸡肉等,就更使腊八粥营养滋补价值倍增。对于高血压患者,不妨在粥里加点白萝卜、芹菜,对于经常失眠的患者,如果在粥里加点龙眼肉、酸枣仁将会起到很好的养心安神的作用,何首乌、枸杞子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对血脂也有辅助的调节作用,是老年人的食疗佳品。燕麦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作用,食用燕麦后可减慢血糖值的上升,在碳水化合物食品中添加燕麦后可抑制血糖值上升,因此对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妨在粥里放点燕麦。大枣也是一种益气养血、健脾的食疗佳品,对脾胃虚弱、血虚萎黄和肺虚咳嗽等症有一定疗效。
[编辑本段]腊八节诗话
腊八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争相咏颂腊八节,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晋·裴秀——《大腊》
晋时河东闻喜人裴秀,由魏仕晋,不觉又到岁终腊日,提笔挥毫写出《大腊》诗一首:“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诗中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
文章标题: 把现代一颗普通的玻璃珠带到古代,(明以前,秦以后吧!)古人会不会认为这个是价值连城的宝石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6063.html
文章标签:会不会  价值连城  一颗  古人  带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