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作品 科学
有机陶瓷
汝窑系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它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汝窑烧制始于宋初,盛于北宋晚期,终于元末。汝窑烧制始于宋初,盛于北宋晚期,终于元末。汝窑从兴起到昌盛,直到衰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北宋晚期的近40年时间里作为御窑,专为宫廷烧造瓷器。
在制瓷工艺上,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开创了香灰色胎。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窑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
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 汝窑除烧青瓷外还烧白瓷、黑釉、三彩、珍珠地划花、白黑花以及白花青瓷、天兰釉钧瓷等多种产品。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因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铜,使胎色呈现"赤色",又叫"铜骨"。釉色润泽,釉中含玛瑙末,产生特殊色泽,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往往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和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之称誉。釉层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釉面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汝瓷的烧制,以小支钉满釉支烧,也有垫烧的;在装饰工艺上有少数刻花和划花装饰,还有龙体和乌首等装饰。汝窑发挥了隋唐釉下刻、划和堆、雕工艺传统,又接受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借鉴了定窑的印花技术,同时还受到陕西铜川耀州窑的影响,采纳了支钉托烧的叠烧技法。集众家之长,创造了具有时代特征及汝窑窑口印花青瓷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窑口之一,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由于为宫廷烧制时限很短,产量有限,流传很少,南宋时已"近尤难得"。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说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汝州一带民间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 目前,传世汝官窑器物不足百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故宫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以及美国、日本、香港等私人收藏家手中。
由于战乱,汝窑神秘地消失了,连窑址也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汝官瓷"的窑址何在,是中国陶瓷史上长期未决的一大悬案,故寻访汝官窑遗址及烧造技术,成为中国几代陶瓷研究者和考古工作者的一大夙愿。
八十年代初,宝丰县文化部门在文物普查中,从清凉寺等地群众保存的瓷器中发现了与北宋宫廷御用汝瓷特征完全相同的瓷盘,从而为寻找汝官窑口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
汝瓷盘口折肩瓶
1986年10月,宝丰县清凉寺村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两个完整的笔洗。经专家鉴定,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汝瓷一模一样。随后,上海博物馆的两名陶瓷专业人员在宝丰清凉寺采集到46件瓷片和3件窑具,汝窑终露端倪。
为探寻汝官窑所在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10月对宝丰清凉寺窑址第一次进行试掘,即发现典型御用汝瓷20余件与传世北宋宫廷汝瓷相同。为此,1988年元月河南省文物局在郑州举行宝丰清凉寺汝官窑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向全国新闻界正式予以公布。1988年秋和1989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凉寺窑址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出土各类完整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2千余件,这些窑址中出土的和窑藏的瓷器,与传世汝官瓷对照,其胎釉完全一致,尤其在清凉寺出土的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青釉盘口瓶,粉青釉莲花盏托等。不仅釉色莹润,造型别致,而且装饰技法新颖,为历代传世品中所仅有。
清凉寺出土的汝窑
粉青釉贴花瓷炉
十多年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在清凉寺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发掘,虽然每次都有较大的收获和进展,但始终未能找到该窑址的中心烧造区。
清凉寺窑址位于宝丰县城西25公里的大营镇清凉寺村与韩庄村之间,周围群山环抱,沟、河纵横其间。窑址就坐落在山谷的河旁台地上,面积达30万平方米。
1999年根据清凉寺村民提供的线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把工作重点由村外转入村内,在居民住宅便道上进行试掘。在有限范围内发现了厚达10厘米的汝官瓷地层。收获汝官瓷上千片,还有匣钵、垫饼、支钉、试烧片等窑具和大型建筑构件。初少判定这里即是汝官瓷器烧造区,并探查出汝官窑址及作坊区面积约4800平方米。
为继续探寻官窑窑口为汝官窑遗址提供有力的佐证,今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六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在国家和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政府的关爱下,搬迁清凉寺村民4户。6月初开始发掘,截止10月中旬,共开5X5米探方19个,揭露面积475平方米,清理出汝官窑炉15座,作坊2处,大型澄泥池2个,釉料坑2个,灰坑22个和水井1眼。其中遗存比较完整的窑炉有5座,炉为三层叠压,在出土的汝官窑窑址中,有一大批形状比较完整、且品种比较丰富的汝官窑瓷器和匣钵、垫饼、垫圈、支烧等烧具,还有一处2X2平方米,堆积厚度达20多厘米的汝官瓷瓷片。汝官瓷瓷片占99%以上,所见的民用瓷片下足1%,更重要的是出土一枚"元丰通宝",该钱铸行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6年),这枚钱币为汝官瓷器的上限提供了重要依据。出土的瓷片以天青釉汝官瓷为主,豆青釉次之,黑釉最少,其中豆青釉瓷器也是满釉支烧工艺,可以视为汝官窑瓷器的烧造下限。窑址中出土遗物之丰富,也是历年来发掘所没有见过的,釉色是以汝官窑最具代表性的天青为主,约占出土量的65.7%;淡天青次之,约占16.8%;因受土腐蚀退色,淡天青成为接近白色或灰色的约占11.7%。因火候过高接近豆青釉约占5.8%。出土的窑具有匣钵、支钉、垫饼、试火照饼、火照等。在已发现的器形中,绝大多数是满釉支钉烧,器底面上常见的支钉痕都比较小,一般都是3-5个,仅部分碗、套盒、盏、圈足瓶、器盖等采用执饼烧造工艺。
通过10余年来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尤其是今年的发掘,
唐三彩是指中国唐代陶器上的釉色,后来也用来泛称唐代彩陶。唐代彩陶的釉色有很多种,但主要以黄、绿、白(或绿、赭、蓝)三色为主,所以称之为“三彩”。其釉色互相渗化,加上年代久远,部分颜色发生变化并产生新色,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水平。但由于实用性较差,唐三彩主要用于随葬,即冥器和俑。
距今800多年的北宋汝窑遗址是什么?
汝窑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厚2-3米。最厚者在6米以上。窑址附近盛产玛瑙石,是汝窑特殊色泽的釉料。所烧青瓷,色泽莹润,并有美丽的开片。宋哲宗元祜年间,在青岭镇设巡检司,专管坑治。试掘中,出土20多件宫廷御用汝瓷,有鹅颈瓶、折肩壶、细颈小口瓶、碗、盘、洗、盂、茶盘托、器盖等。这一考古新发现,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找到了北宋五大名窑之魁的汝窑遗址。
汝州与宝丰之间就是汝瓷的遗址!
鼎州窑的发现,谁来揭开谜底
--- 富平陶艺村以东瓷片发现的意义 rnrn 许以祺博士, 徐都锋rn富平陶艺村以东一带的农民早已习惯在农作时看到农地里不同的陶瓷碎片,也有人拣来卖些小钱.一位七八岁的小孩告诉我他拣到一块有花的买了七块钱.也有挖到较完整的碗型的可以卖得好些.但一般未引起重视,因为看起来像是耀州窑一类的东西.但是就没有人想想耀州窑的碎片为什么会跑到这里来,还在地下.往往在推土机推时特别多,而这里离耀县有几十公里远. rnrn rn 这是在富平陶艺村东一公里,近年来富平陶艺村致力推广国际现代陶艺的发展,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已成为世界陶艺界的亮点.四年来,已建立不同国家地区的陶艺博物馆十余座.富平陶艺村的董事长徐都锋先生从富平县退休干部范志强处知道这些陶瓷碎片时,立即带干部李旭华及范志强亲自前往考察,并拣回大量陶瓷碎片,仔细研究.从发现的陶瓷类别包括砖瓦陶瓷各类;以及各类釉色包括黑釉,黄釉,青釉,白釉及花釉;器皿类别也种类繁多.此外从胎胚的薄,釉色的正,刻花的精致就可以看出这个窑场可能超过耀州窑.由于有汉砖瓦的存在已证明这个窑场可能早于耀州窑,而且比耀州窑丰富.rn rn 这样一个窑场在中国陶瓷历史上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窑场. 在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大悬案就是鼎州窑的存在,它究竟在那里.陆羽(733-约804年)的《茶经》中就肯定鼎州窑的质量.陆羽说:rn "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又次,或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rn可知鼎州窑青瓷的瓷质仅稍逊于越窑。陆羽嗜茶,就茶色去看寿州窑就觉得瓷黄显得茶色偏紫,而洪州窑瓷的褐色令茶色看起来变黑,而鼎州青瓷釉色可称得上碧绿光洁,所以比寿州、洪州所制瓷要好。而鼎州窑究竟在何处至今是个谜.rn rn 据文献记载,鼎州窑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内,主要烧青瓷,是唐五代著名窑场。而今天的泾阳县从未出现任何窑场的迹象.徐董事长认为这可能是历史上的记载错误.根据富平县志第二卷地形志第六,七页载:rn <唐开元间(公元713-741年徒富平于义亭城,故其里曰义郡,即今阳县地.贞元时四年(即公元788年),改为赤县.旋升州,天佑二年(即公元905年)名鼎州,贞明元年(即公元915年,名裕州.宋则富平美原并建矣>.rn富平在唐代曾被叫过鼎州,鼎州窑在富平是有可能的.鼎州窑在唐朝时已经鼎盛,而其时的耀州窑则极为零散,不足为道.这样看来,富平陶艺村以东的窑场很可能就是鼎州窑窑场.rn rn 徐董事长立即请了在铜川工作的耀州窑专家孟树锋先生来,当他看了这些陶瓷碎片后,立刻把他们按朝代分类,从秦汉唐宋到五代金元都有,又按釉色分类,并对个别瓷片细加解说.他完全肯定这个窑场就是鼎州窑.rn rn 杜文(2005)在<冯晖墓出土耀州窑青瓷及其断代价值>中认为:rn <耀州窑的谜团仍很多,如位列唐人陆羽《茶经》中青瓷名窑第二位的“鼎州窑”多年来地点不明,但通过笔者协助禚振西先生在泾阳、三原一带进行过的实地调查可知,黄堡窑是唐代“鼎州窑”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关于五代耀州窑是否为后周柴窑的争论近年来也非常热烈>.rn 在有了富平鼎州窑的发现,杜文的立论可能会重新评估并作修正.rn rn 正在富平陶艺村为<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英国馆创作的英国陶艺家们有许多都在大学执教.其中一位是在英国德比大学(University of Derby)执教的教授塞巴斯蒂贝兰克(Sebastian Blackie),他看了这些瓷片后,认为这个窑场的烧成技术很高,已能使窑温升温极快,对于氧化还原气氛的控制已达到完美的境地.他也肯定当时已能完美使用化装土技术.他也赞美釉色表现的完美.他简直不能相信这是唐代甚至更早年代的窑场.rn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鼎州建制,前后有两次。第一次在武后天授二年(691年)置鼎州,领云阳,泾阳、醴泉、三原四县。十年后,即大定元年(701年)即废。按陆羽《茶经》成书在肃宗上元初年(760—761年),书内写出的鼎州窑当是可信的。第二次是在天佑二年(905年)在美原置鼎州,这是陆羽去世以后的事。因此不能说“在陆羽生活的年代根本就没有鼎州”。在他出生前曾经建制的鼎州及其烧造的青瓷有可能作为历史的遗迹遗物进入这位致力于茶具研究者的视野。那么,鼎州窑在哪里呢?现在无论从文献、考古调查和口头材料都无法作出明确的回答。不过,在唐代初年和鼎州所辖的泾阳、三原地区比较靠近,且有唐代窑址发现的只有一个黄堡,因此认为,鼎州窑即在黄堡附近,这个推论是可以成立的。
晕倒
北宋有哪些奇闻逸事??
北宋有哪些奇闻逸事??最好能详细一点的rn还有北宋年见除了方腊,南方还有些什么起义呢丁锡国 孙浩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汝瓷中,官窑瓷器更比民窑瓷器珍贵,可是汝官窑遗址究竟在何方?是我国陶瓷史上的千年悬案。
历经多年调查,1987年考古专家最终认定汝窑遗址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直至去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经过六次考古发掘,才在清凉寺村村民房屋下找到了汝官窑窑址的中心烧造区。
主持此项发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昨天在山东省济南市向参加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颁奖暨发掘成果报告会的专家介绍了这一成果。
名列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首的汝窑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专门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其烧造工艺达到了我国陶瓷史上的极致。但辉煌一时的汝窑窑火仅仅燃烧了20年就神秘地消失了。工艺失传,窑址也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汝瓷在南宋初就弥足珍贵,元、明、清各朝代更是深藏宫中。长期以来,传世的汝瓷仅有60多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以及美国、日本和香港地区的私人收藏家手中。
从去年6月起,考古专家经过5个月的发掘,终于找到并揭露出汝官窑瓷器的烧造区,获得大量精美的汝官窑瓷器标本,尤其是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传世品中所罕见的新器形,取得陶瓷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这次发掘清理出汝官窑窑炉15座、作坊2处、大型澄泥池2个、釉料坑2个,灰坑22个和1眼水井,并获得了多组重要的地层关系,出土一大批形制比较完整且品种丰富的汝官窑瓷器和匣钵、垫饼、垫圈、支烧等窑具。
据介绍,窑址中出土遗物之丰富是历年来发掘所没有的。釉色是以汝官窑最具代表性的天青釉为主,约占出土量的66.7%,淡天青次之,约占16.8%,因受土腐蚀褪色淡天青成为接近白色或灰白色的,约占11.7%,因火候过高接近碗豆青釉的约占5.8%。
孙新民自80年代末起就开始主持汝窑的考古发掘工作。他说:“此次发掘,发现了研究陶瓷工艺烧造技术不可缺少的窑炉、作坊和各种有别于民窑的窑具,弥补了长期以来研究汝官窑瓷器不见窑址和实物标本缺乏的遗憾,也为解决汝官窑的烧造年代提供了科学而可信的地层根据。”(新华网,2001-08-27)
文章标题: 陶瓷考古界的最大悬案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