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3-11 10:05: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是在2021年7月6日。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凤都路,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接壤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
良渚古城遗址总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一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共发现了136个遗址,这里先后发现了高等级墓地、祭坛、玉礼器系统、大型宫殿基址300余处。
1996年,良渚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遗址特点:
良渚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城墙底部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60米,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部分地段地表以上还残留4米多高城墙,共发现六座水门。
良渚古城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围,贵族住在城中央的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除了莫角山巨型台址,良渚古城中部位置还有中国新石器时代末期最高等级墓葬—反山墓地。莫角山土台和反山墓地均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考古发现。
中国最早的历史时期是夏朝开始的。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 ,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8] 。
2.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是那个夏朝
夏朝(约为前2050年—约前1600年)
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夏朝灭亡。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夏朝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情况。
3.中国最早的朝代是哪个是目前所发现同时代中国最大城址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史开端被改写
古城示意图
良渚古城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
据新华社、都市快报报道 考古人员29日在浙江杭州宣布,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发现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
29日在杭州举行的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介绍了良渚古城的发掘情况: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古城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60米,石头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部分地段地表还残留4米多高城墙。
良渚古城遗址发现者之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斌则表示,古城的建城位置是经过精心勘察与规划的,根据城墙外侧叠压的堆积中出土的陶片判断,良渚古城使用的下限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其始筑年代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古工作后判断。
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是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国家文物局曾明确提出,在目前发现的代表中国早期文明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表示,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认识,标志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这是继20世纪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将极大地推动中国文明史研究进程和考古学发展。
细节
城墙比西安古城墙宽两到四倍
古城大致以良渚遗址区内的莫角山遗址 (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为中心,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面积和北京颐和园差不多。
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垫石块,宽度达40~60米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间建造的西安古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上面堆筑纯净的黄土,夯实。
据悉,去年6月,余杭瓶窑镇的葡萄畈村要建农民安置房,由于是遗址所辖范围,考古人员先进场考古,意外中在一片稻田下发现一条南北向沟渠,后来发现稻田下的那条沟渠是护城河,进而发现了四面古城墙。
争议
城墙或改写了最早朝代——良渚
严文明教授说,说明良渚古城的意义,得站在“良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高度着手。
从1986年开始,良渚反山遗址、瑶山遗址、汇观山遗址等先后发现多座大型墓葬,墓中发现大量玉器,有意思的是,一般有玉钺随葬的,通常也有玉琮随葬。玉琮内圆外方,琮上一般雕刻着 “神 *** 面纹”的神秘图案,只有掌握宗教权力的巫师才能持有;钺是古代一种兵器,是军事力量的象征,持钺者应是军事首领;琮、钺合葬,说明墓主既是军事首领——王,又是宗教首领——巫。
当时很多人问,葬在反山、瑶山、汇观山的这些权贵人物,生前生活在哪里呢?不久,在良渚遗址群的中心地带,发现了莫角山遗址,解决了这个疑问。
这是一个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人工营造土高台,发现大片夯土层和夯窝等建筑遗迹,以及成排的柱洞,说明上面曾经有大型建筑,另外还有6个供祭祀时用的大土坑。这处罕见的良渚文化建筑群遗址,从其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有“中心祭坛”和“中心神庙”的性质,不少人认为良渚时期的中心就在这里,上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
既然有王,有统治者,那是否当时已形成一个国家?“国”字外围有个框,说明能称为“国”的,外围都有城墙。城墙,是氏族社会和文明社会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围绕着莫角山的城墙。
古城墙的发现引发了良渚古城还是良渚古国的争论。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史开端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对这个问题,严文明教授说,需要留待考古进一步证明。但他也认为,良渚文化没有消亡,而是在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继承下来了,并且明显影响着以后的夏、商、周时代,像商周的青铜器上有一些良渚玉器上的花纹。
4.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是什么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名叫作《书》,因它是记载上古之事的,而“尚”在古代和“上”是同义通用字,故名之为《尚书》;又因它是儒家经典之一,故又称为《书经》.《尚书》所涉及的年代,起自原始社会末期的虞舜时代,迄至春秋前期的秦穆公时代,为时约一千四百年(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尚书》包括夏、商、周三代的重要历史文献,以及追述原始社会末期事迹的著作.文献内容,大部分是古代帝王向臣下或民众发表的训令和军队的誓师词,还有大臣们向君王提出的建议和规劝,小部分是远古时代的传说.《尚书》的文体分为“典”(即经典)、“漠”(即谋议)、“训”(即教训)、“浩”(即告谕)、“誓”(即誓师词)、“命”(即命令)六种.《尚书》成于何时,为何人所编定,历来说法不一.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它不是成于一时,也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汇集流传.到春秋战国时期才最后成书.《尚书》本身有过一段离奇曲折的经历.曾任秦博士的伏生(也叫伏胜),在汉文帝时向晁错传授《尚书》二十八篇,这二十八篇均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称为《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共王刘余拆孔子旧宅,从墙壁里发现用蝌蚪文字(先秦的一种古文字)写成的《尚书》,称为《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以后,《古文尚书》散佚了.晋代,有人向朝廷献上一部据说是孔子的后裔、西 *** 孔安国作注解的《古文尚书》,共二十五篇(另有书序一篇),但经后代许多学者的考证,认为是伪作,故称为《伪古文尚书》.现今通行的《尚书》,共五十八篇及书序一篇,不算二十五篇伪作和书序,还余三十三篇,经过合并,成为二十八篇.这二十八篇,是目前学术界认为比较可靠的材料.《尚书》保存了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在中国的历史学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先秦历史的人来说.它更是一部必读之书。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