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有什么大的贡献和科学成就呢?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中国历史:沈括对于宋朝的科技有这些贡献,感觉他真的太厉害了
沈括的主要贡献...要简短的...
要简短...必须简短...沈括掌管和主持过天文研究、盐政改革、农田水利兴修和军器制造,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质、医药、音乐、工程技术等方面有精湛的研究物理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某些见解和发现。在化学领域也有所成就,他筑梦溪园,举生平见闻,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梦溪笔谈》这部综合性科学论著-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主要成就/贡献《梦溪笔谈》】
科学家沈括有什么贡献
不要复制沈括是中国古代罕见的科学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今人十分推崇。但政治上他却软弱卑鄙,但求自保却往往弄得难以收拾,这似乎说明科学家从政,实在不是什么好路子。
沈括:瑕疵和光环并举
杨府
在北宋那个崇文读经、吟诗填词的主流时代,理科被视为末学,甚至被讥为奇技淫巧的旁门左道。在这样的背景下,沈括(1031—1095)却才学绝世,兼擅文理,是个文化、科技通人,一生从事的研究领域极为宏阔。《宋史》评价他说:“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但是,沈括死后既没人给他建碑,也没人为他写墓志铭,就连他的生平传记也仅仅附在《宋史·沈遘传》之中。在科技领域独步千古,作出重大贡献的沈括,为什么史家没有单独为他列传?为什么会才高名微,生前身后痛遭非议,寂寞身后呢?
治世之能吏,谗佞之小人
北宋建立伊始就推行“不抑兼并”政策,放任地主、官僚阶级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却享有不纳赋税的特权,致使农民起义频仍;冗官冗兵众多,官僚机构庞大臃肿;每年贡俸给辽和西夏大量的岁币。严重的外患和各种交织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威胁着北宋王朝的统治根基,如此情况下,变法改革势在必行。但当时朝廷在对待民生、解决危机的路线问题上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和尖锐的对立,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坚决主张变法图强,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却抱守祖宗之法,百般阻挠。两派势同水火,都想在朝廷上争取更多的同盟,此时的百官僚属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要么支持变法,要么反对变法。
最终,王安石获得神宗的信任与支持,改革之举已是顺流之势,无人能挡。此时的沈括已在昭文馆工作了好几年,且与王安石交往甚密,甚至经常与之放言纵论时事,就富国、强兵、安民、定邦等重大社会政治问题交换意见,政见又惊人地一致,因此,沈括自然成了王安石的同盟。沈括不但在口头上表态拥护,而且以自己卓越的才学和能吏的干练本色不遗余力地帮助王安石推行新法。
为推行新历,沈括毅然决然地在司天监进行变法,罢免了六名墨守成规的旧历官,将平民出身、实践经验丰富的盲人历算家卫朴破格提拔,让其领导改革历法工作。在王安石的支持下,沈括历时五年修成了“奉天历”,新历既符合天体运行的规律,也有利于农业生产实践活动。
为推行王安石的“农田水利法”,公元1072年,沈括积极主持汴河的水利建设。汴河是从京都开封经淮河入运河,到达江南的唯一水上通道,战略地位重要,但多年疏于治理,淤积严重,大大影响了流域内的农业灌溉和航运。沈括实测了汴河下游到淮河两岸共840多里河段的地势,采取分层筑堰技术,用了四五年时间,造淤田1.7万多顷,不仅让农业得到发展,使人们感到变法的直接好处,而且使汴河再现了“过尽千帆,斜晖脉脉”的美丽景象。
为贯彻落实王安石的富国强兵法,沈括又研究了军事学、物理学、数学、地理学等学科,完成了《边州阵法》等重要军事著作,并研究了熟铁和钢铁的性能,改造了军器,制造出“柔薄而韧”、“强弩射之不能入”的铁甲。为研究军需粮草的供应和部队的调动,他还发明了“隙积术”、“会圆术”等数学运算方法。
熙宁八年(1075年),沈括出使辽国办理边界交涉事宜。在此之前,辽国曾擅自在两国边境归属有争端的地区派驻官员,辽使萧禧更是恶人先告状,到东京要求宋廷确认黄嵬山(在今山西原平西南)一带30里的地方属于辽朝。宋神宗派去谈判的大臣不了解那里的地形,明知萧禧提出的是无理要求,却无法反驳他,双方争执了几天都没有结果,宋神宗只得另派沈括去谈判。沈括首先收集了许多地理资料,并且叫随从的官员们背熟。沈括一行来到辽国后,对辽方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且有凭有据。经过13天6轮的艰苦谈判,沈括不辱使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辽国不得不放弃对北宋的领土要求。在南下归途中,沈括又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每经一地,就把沿途的民风习俗、地理形势、关隘险要一一详加记录,绘成地图,献给朝廷。宋神宗认为沈括建有大功,遂拜他为翰林学士。王安石也因此对沈括相当倚重,委他为访察使,又委为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权三司使,派他外出考察新法的执行情况以及效果如何。
不知沈括是性情懦弱,还是多思少言,不喜抗辩,他从不违上,甚至还顺竿上树,谄佞媚上,每每回京都是报喜不报忧,极尽攀附之能。变法里面诸多不合理的事项,只要王安石决定要执行的,他无不极力附和。其实新法在执行中已经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并没有达到“因天下之为,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目的,朝廷内外破坏和阻挠变法的势力异常强大且相互勾结,致使新法贯彻不力,民间怨声载道。如果沈括当时能够如实汇报,及时地提醒王安石,那么新法也就不会那么快即废止,大宋的历史或许会驶向另一轨道。
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在守旧势力的疯狂反扑下,第一次被罢相,黯然下台。
作为变法派的重要成员,沈括深怕受连累,急于洗白自己,于是反戈一击马上向宰相吴充呈上了一个秘密报告,洋洋万言,历数新法的种种弊端。其变化之迅捷,转向之坚决,不能不使人怀疑他的人品有问题,所以,吴充转身把这秘密报告呈递给了皇帝。
如此一来,不仅王安石鄙视沈括,骂他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就连神宗皇帝也看不过去,“始恶括之为人”。更有那新、旧党人中的不平之士,见皇帝也讨厌沈括,就投其所好,上书弹劾他,说他出使辽国时出卖了国家利益,辱国失地。实际上,那次边界谈判很成功,只是神宗自己软弱,答应了辽国其他的苛刻条件(如增加岁币等)。但却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出来为他辩诬。沈括只得带着满腹的委屈和咎由自取的悔恨出任宣州(今安徽省宣城)知州去了。
三年后,为抵御西夏,朝廷希望借助沈括的军事才能,经略陕右,于是将他改知延州(今陕西省延安一带),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主理当地军政事务。
在宋朝和西夏的百年对峙中,宋朝总是输多赢少。元丰四年(1081年)十一月,宋军终于在庆州(今甘肃庆阳)一役击溃了西夏军,占地两千多里。神宗大喜,命给事中徐禧、鄜延道总管种谔再于元丰五年八月分兵合击,企图一举解决西夏问题。
徐禧建议朝廷在永乐川筑城,以逸待劳,沈括极力附和,说这将是楔入敌方心脏的一颗钉子,可攻可守。神宗遂于元丰五年八月令徐禧修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北),城距西夏国首都银州仅25里,“地形险固,三面阻崖,表里山河,气象雄壮”,赐名银川寨。城建之后,西夏以倾国之师来争。高永亨建议徐禧趁敌未稳进行突袭但徐禧犹豫不决,以致大势尽失,又不知以重兵保护水道,仅以万余人列阵城下。西夏军渡河后,立即向宋军发动猛攻,宋军战败,退入城中,永乐遂成孤城。西夏军截断流经城中的河流,宋军渴死者大半,形势非常危急。宋神宗闻报大惊,急令沈括以及监军宦官李宪等人营救永乐城。守卫米脂的沈括欲率军驰援,但得报西夏军数万人正奔袭绥德,危及关中,他便“先往救之,不能援永乐”。最后,永乐城陷,徐禧及李舜举和李稷以下数万官兵全部死难。
永乐之役,西夏军队完胜,宋朝想“灭此而朝食”的梦想遂成泡影。战后追究责任,因为徐禧已死,不予追究,沈括便以“始议城永乐,既又措置应敌俱乖方”的罪名又一次当了替罪羊,被贬为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团练副使、随州(今湖北随州市)安置。
这就是沈括的人生悲剧,他明明知道永乐筑城是一次军事冒险,但因为徐禧是他的上司,他就谄佞地附和这一错误的决定,且动手实施,结果造成了更大的失败。
宋极少严厉处罚大臣,被贬外放这一处罚对沈括而言虽然不重,但实际上已宣告了其政治生命的完结,即使在元佑年间他还有过短暂的起复,但也仅是光禄寺少卿之类的虚官。从此,沈括便绝意仕进,专心著述。
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他一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精通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医药 等多门科学,沈括在自然方面的贡献多些,获得后人崇高的平价
沈括从小跟父亲去过很多地方各种社会实践,接触许多工匠,见到不少发明创造
晚年写成了不朽名著《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内容:天文 地理 物理 数学 化学 气象 工程技术 生物和医学等各方
面,记载了很多劳动人民发明创造事迹,比如毕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平民天文学
家,卫朴编辑的《奉元历》善于治河的工人高超建筑技术的木工喻皓,以及炼制
纯钢的河北手工业炼钢工人,采制山茶的福建农民,这些其他史书都没有记
载。。。。。
他还算出了北极星的准确位置。通过长期的研究和观测,他发现了地磁偏角存在
这一重大发现比欧洲早5个世纪。
在沈括逝世的前两年,他提出修改历法的新主张,以12节气定月份,大月31小月
30大小月相间,这种历法有利于安排农业生产。
沈括的《梦溪笔谈》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杰作,也是世界科技史上宝贵的遗产
打了这么多加点分吧!很辛苦的
沈括的贡献有哪些
1、隙积术
隙积术指如何计算垛积,沈括运用类比、归纳的方法,以体积公式为基础,把求解不连续个体的累积数,化为连续整体数值来求解,已具有了用连续模型解决离散问题的思想。
在中国国数学史上,发展了自南北朝时期就停滞不前的等差级数求和问题,并推进到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新阶段,开创了中国垛积术研究的先河。
2、会圆术
在中国数学史上,沈括第一个利用弦、矢求出了孤长的近似值。这一方法的创立,不仅促进了平面几何的发展,而且在天文计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磁学
沈括记录了人工磁化的方法,并用人工磁化针来作试验,对指南针进行深入研究。沈括比较了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方法:水浮法,碗沿法,指甲法和悬丝法,指出悬丝法最优,并做了相应的分析。
4、光学
沈括通过观察实验,对小孔成像、凹面镜成像等原理作了准确而生动的描述,他用“碍”(焦点)的概念,指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凹面镜成像的规律,并把光通过“碍”成像称之为格术,即现代光学中的等角空间变换关系。
5、声学
沈括通过对声学现象的观察,注意到音调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并记录下了声音的共鸣现象。他还用纸人来放大琴弦上的共振,形象的说明了应弦共振现象,这比诺布尔和皮戈特的琴弦上纸游码试验早了500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括
沈括(1031-1095)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在天文上的贡献
浑天仪是测量天体方位的仪器。经过历代的发展的演变,到宋朝,浑仪的结构已经变得十分复杂,三重圆环,相互交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此,沈括对浑天仪作了比较多的改革。他一方面取消了作用不大的白道环,把仪器简化、分工,再借用数学工具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省去月道环,其侯月之出入,专以历法步之”);另一方面又提出改变一些环的位置,使它们不挡住观测视线。沈括的这些改革措施为仪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后来元朝郭守敬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创制的新式测天仪器,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
在数理化上的贡献
2.1.数学方面:沈括在数学方面也有精湛的研究。他从实际计算需要出发,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沈括通过对酒店里堆起来的酒坛和垒起来的棋子等有空隙的堆体积的研究,提出了求它们的总数的正确方法,这就是“隙积术”,也就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方法。沈括的研究,发展了自《九章算术》以来的等差级数问题,在我国古代数学史上开辟了高阶等差级数研究的方向。此外,沈括还从计算田亩出发,考察了圆弓形中弧、弦和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数学史上第一个由弦和矢的长度求弧长的比较简单实用的近似公式,这就是“会圆术”。这一方法的创立,不仅促进了平面几何学的发展,而且在天文计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为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2.物理方面:沈括对物理学研究的成果也是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梦溪笔谈》中所记载这方面的见解和成果,涉及力学、光学、磁学、声学等各个领域。特别是他对磁学的研究成就卓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明确地谈到磁针的偏角问题。在光学方面,沈括通过亲自观察实验,对小孔成像、凹面镜成象、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等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他对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所谓“透光镜”(一种在背面能看到正面图案花纹的铜镜)的透光原因也做了一些比较科学的解释,推动了后来对“透光镜”的研究。此外,沈括还剪纸人在琴上做过实验,研究声学上的共振现象。沈括还是最早发现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N,S极并不重合,所以水平放置的小磁针指向跟地理的正南北方向之间有一个很小的偏角。被称为磁偏角。
2.3.化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在出任延州时候曾经考察研究漉延境内的石油矿藏和用途。他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烧而生成炭黑的特点,首先创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制造烟墨的工艺。他已经注意到石油资源丰富,“生于地中无穷”,还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已为今天所验证。另外,“石油”这个名称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比以前的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脑油、石烛等名称都贴切得多。在《梦溪笔谈》中有关“太阴玄精”(石膏晶体”的记载里,沈括形状、潮解、解理和加热失水等性能的不同区分出几种晶体,指出它们虽然同名,却并不是一种东西。他还讲到了金属转化的实例,如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变成铜的物理现象。他记述的这些鉴定物质的手段,说明当时人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突破单纯表面现象的观察,而开始向物质的内部结构探索进军了。
地学上的贡献:
沈括在地学方面也有许多卓越的论断,反映了我国当时地学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他正确论述了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这一带是远古时代的海滨,而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漳水、滹沱河、桑乾河等河流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当他察访浙东的时候,观察了雁荡山诸峰的地貌特点,分析了它们的成因,明确地指出这是由于水流侵蚀作用的结果。他还联系西北黄土地区的地貌特点,做了类似的解释。他还观察研究了从地下发掘出来的类似竹笋以及桃核、芦根、松树、鱼蟹等各种各样化石,明确指出它们是古代动物和植物的遗迹,并且根据化石推论了古代的自然环境。这些都表现了沈括可贵的唯物主义思想。在欧洲,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达·芬奇对化石的性质开始有所论述,却仍比沈括晚了四百多年。沈括视察河北边防的时候,曾经把所考察的山川、道路和地形,在木板上制成立体地理模型。这个做法很快便被推广到边疆各州。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沈括奉旨编绘《天下州县图》。他查阅了大量档案文件和图书,经过近二十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我国制图史上的一部巨作——《守令图》。这是一套大型地图集,共计二十幅,其中有大图一幅,高一丈二尺,宽一丈;小图一幅;各路图十八幅(按当时行政区划,全国分做十八路)。图幅之大,内容之详,都是以前少见的。在制图方法上,沈括提出分率、准望、互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等九法,这和西晋.裴秀著名的制图六体是大体一致的。他还把四面八方细分成二十四个方位,使图的精度有了进一步提高,为我国古代地图学做出了很重要贡献。
在气象学方面的贡献:
他在论述有关数学、气象、医药等许多问题的时候,多次强调要因地因时制宜。例如古代规定二月和八月是采药的季节,是沈括指出,草药生长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栽培情况的影响,同时采药又有取根、取叶、取芽、取花、取实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选下采药时间,不可死板地“拘以定月”。沈括的这一见解是十分合理的。
在地理方面的贡献:
在长达三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中,沈括很注重考察祖国的山河特点,形成了他的地理学说。他考察了浙江的雁荡山并提出雁荡山的凌空巨石是雨水千百年冲刷的结果,他考察了黄河三角洲并提出三角洲是黄河泥沙堆积而成的,这些见解用今天的眼光来检验也是正确的。他提出广种树木、保护树木以涵养水份的观点,也完全符合当代的保护环境的理念。他还有一大创造,就是用“飞鸟图”绘制了“大宋天下郡守图”,使得北宋的地图越来越精确。在宋代,由于测绘技术的局限,绘制地图用的是“循路步之”法,也就是沿路步行丈量,用步行得出的数据绘制地图,由于道路弯弯曲曲,山川高低错落,用“循路步之”法绘制的地图与实况有很大的误差,图上差之一厘,实地就差之千米。他采用“飞鸟图” 也就是“取鸟飞之数”,用的是飞鸟直达的距离,有点像现在的航空拍摄,使得地图的精确度大为提高。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的地理学说与《大宋天下郡守地图》在与辽国的边界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起到了十万士兵都难以达到的威力。
在农学和医学方面的贡献:
沈括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兴修水利。早在他青年时期任沭阳县主簿的时候,就主持了治理沭水的工程,组织几万民工,修筑渠堰不仅解除了当地人民的水灾威胁,而且还开垦出良田七千顷,改变了沭阳的面貌,那时他只有24岁。在任宁国县令的时候,他积极倡导并且主持在今安徽芜湖地区修筑规模宏大的坚固的万春圩,开辟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良田一千二百七十顷,同时还写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书》等关于圩田方面的著作。沈括主持了汴河的水利建设。为了治理汴河,沈括亲自测量了汴河下游从开封到泗州淮河岸共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势。他采用“分层筑堰法”,测得开封和泗州之间地势高度相差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这种地形测量法,是把汴渠分成许多段,分层筑成台阶形的堤堰,引水灌注入内,然后逐级测量各段水面,累计各段方面的差,总和就是开封和泗州间“地势高下之实”。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一个创举。仅仅四五年时间里,就取得引水淤田一万七千多顷的显著成绩。在对地势高度计算时,其单位竟细到了寸分,可见,沈括的治水态度是极其严肃认真的。沈括对医药学和生物学也很精通。他在青年时期就对医学有浓厚兴趣,并且致力于医药研究,搜集了很多验方,治愈过不少危重病人。同时他的药用植物学知识也十分广博,并且能够实际出发,辨别真伪,纠正古书上的错误。他曾经提出“五难”新理论;沈括的医学著作有《沈存中良方》(得称《良方》)等三种。现存的《苏沈良方》是后人把苏轼的医药杂说附入《良方》之内合编而成的,现有多种版本行世。
在工程和外交方面的贡献:
沈括主持了汴河的水利建设。为了治理汴河,沈括亲自测量了汴河下游从开封到泗州淮河岸共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势。他采用“分层筑堰法”,测得开封和泗州之间地势高度相差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这种地形测量法,是把汴渠分成许多段,分层筑成台阶形的堤堰,引水灌注入内,然后逐级测量各段水面,累计各段方面的差,总和就是开封和泗州间“地势高下之实”。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一个创举。仅仅四五年时间里,就取得引水淤田一万七千多顷的显著成绩。北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辽和西夏贵族统治者经常侵扰中原地区,掳掠人口牲畜,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破坏。沈括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军器监长官期间,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同时,沈括对弓弩甲胄和刀枪等武器的制造也都作过深入研究,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沈括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其贡献主要有:
1:沈括治水
2:沈括很有环保观念,很早就指出我们不得随便砍伐树木。
3: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沈括,最早描绘石油形态与开采过程的是沈括,最早用石油烟尘代替松烟制墨的也是沈括。
4:绘制地图
5:沈括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
6:沈括对物理学研究的成果也是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梦溪笔谈》中所记载这方面的见解和成果,涉及力学、光学、磁学、声学等各个领域。特别是他对磁学的研究成就卓著。
7:在化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在出任延州时候曾经考察研究漉延境内的石油矿藏和用途。他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烧而生成炭黑的特点,首先创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制造烟墨的工艺。他已经注意到石油资源丰富,“生于地中无穷”,还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已为今天所验证。另外,“石油”这个名称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
8:沈括在数学方面也有精湛的研究。他从实际计算需要出发,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沈括通过对酒店里堆起来的酒坛和垒起来的棋子等有空隙的堆体积的研究,提出了求它们的总数的正确方法,这就是“隙积术”,也就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方法。
9:沈括在地学方面也有许多卓越的论断,反映了我国当时地学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
10:沈括对医药学和生物学也很精通。他曾经提出“五难”新理论;沈括的医学著作有《沈存中良方》(得称《良方》)等三种。
11: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同时,沈括对弓弩甲胄和刀枪等武器的制造也都作过深入研究,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12:沈括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13:沈括还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象的说明了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日月蚀的成因。在《梦溪笔谈》中,沈括还对凹面镜成像、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他对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所谓“透光镜”的透光原因也作了一些科学解释,推动了后来对“透光镜”的研究。
14: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声学共振实验。他剪了一个纸人,把它固定在一根弦上,弹动和该弦频率成简单整数比的弦时,它就振动使纸人跳跃,而弹其它弦时,纸人则不动。沈括把这种现象叫做“应声”。用这种方法显示共振是沈括的首创。在西方,直到十五世纪,意大利人才开始做共振实验。
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1:沈括治水
2:沈括很有环保观念,很早就指出我们不得随便砍伐树木。
3: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沈括,最早描绘石油形态与开采过程的是沈括,最早用石油烟尘代替松烟制墨的也是沈括。
4:绘制地图
5:沈括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
6:沈括对物理学研究的成果也是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梦溪笔谈》中所记载这方面的见解和成果,涉及力学、光学、磁学、声学等各个领域。特别是他对磁学的研究成就卓著。
7:在化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在出任延州时候曾经考察研究漉延境内的石油矿藏和用途。他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烧而生成炭黑的特点,首先创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制造烟墨的工艺。他已经注意到石油资源丰富,“生于地中无穷”,还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已为今天所验证。另外,“石油”这个名称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
8:沈括在数学方面也有精湛的研究。他从实际计算需要出发,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沈括通过对酒店里堆起来的酒坛和垒起来的棋子等有空隙的堆体积的研究,提出了求它们的总数的正确方法,这就是“隙积术”,也就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方法。
9:沈括在地学方面也有许多卓越的论断,反映了我国当时地学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
10:沈括对医药学和生物学也很精通。他曾经提出“五难”新理论;沈括的医学著作有《沈存中良方》(得称《良方》)等三种。
11: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同时,沈括对弓弩甲胄和刀枪等武器的制造也都作过深入研究,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12:沈括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13:沈括还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象的说明了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日月蚀的成因。在《梦溪笔谈》中,沈括还对凹面镜成像、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他对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所谓“透光镜”的透光原因也作了一些科学解释,推动了后来对“透光镜”的研究。
14: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声学共振实验。他剪了一个纸人,把它固定在一根弦上,弹动和该弦频率成简单整数比的弦时,它就振动使纸人跳跃,而弹其它弦时,纸人则不动。沈括把这种现象叫做“应声”。用这种方法显示共振是沈括的首创。在西方,直到十五世纪,意大利人才开始做共振实验。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 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药方,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沈括自幼对天文、地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少年时代他随做泉州州官的父亲在福建泉州居住多年,当时的一些见闻,均收入《梦溪笔谈》。在天文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曾经制造过我国古代观测天文的主要仪器——浑天仪;表示太阳影子的景表等。为了测得北极星准确位置,他连续三个月,每天用浑天仪观测北极星位置,把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到的北极星方位,分别画于图上,经过精心研究,最后得出北极星与北极距三度。这一科学根据在《梦溪笔谈》中有详细的记载。《梦溪笔谈》中还记载了沈括在数学方面的贡献,他发展了《九章算术》以来的等差级数,创造了新的高等级数求和法——隙级数。几何学中,他发明了会圆术,即从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高度来求弓形底和弓形弧的方法。为此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给予沈括以极高的评价。
《宋史·沈括传》称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
1979年7月1日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
他在百科全书《梦溪笔谈》中,是第一个人把历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称统一命名为石油,并对石油作了极为详细的论述。
曾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家庭情况
沈括的父亲沈周(字望之)曾在泉州、开封、江宁做过地方官,母亲许氏,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妇女;
祖父曾任大理寺丞;
外公许仲容曾任太子洗马;
舅舅许洞是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
人物年表
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博学善文 ,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文章标题: 沈括对于昆虫学有何贡献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4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