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2-04 18:01:2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1、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正月十五吃元宵,以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2、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所以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3、猜灯谜
作为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猜灯谜从古代就开始流传。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不仅增添节日气氛,还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宵节习俗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1、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2、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3、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4、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华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5、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元宵节的习俗有: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等等。吃元宵又叫吃汤圆,元宵即汤圆,它们的做法成分风格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看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古时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盛况空前。
元宵节十大习俗
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二、“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三、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四、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五、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元宵节介绍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的习俗列举如下:
一、赏花灯
元宵节又称为“灯节”,在这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赏花灯了,赏花灯又叫闹花灯,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古时候人们每到正月十五,就会亲手制作精美独特的花灯,挂在家门前。
十五的夜晚,五彩缤纷的花灯,与天上的明月,共同组成美好的盛景。这天人们会在天黑之后在街头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观赏花灯,感受热闹的气氛。
二、猜灯谜
在赏花灯的同时,人们为了增加趣味性,也会举办猜灯谜的活动。人们一般会把谜面写在小纸条上,挂在各种花灯下面,观赏花灯的人就会聚集在一起,猜出谜底是什么,猜对的人一般会有一些小小的奖品。猜灯谜活动让人们之间的互动增加,气氛更加热闹。
三、走百病
北方人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走出家门,到外面走上一圈,或者走过一座桥。是一种祈福消灾的活动。这天人们一般相约结伴出行,见桥必过,一直走到深夜再回家。这种活动叫作“走百病”或者“游百病”。
四、舞狮子
每逢元宵佳节,许多南方地区就会举行舞狮子活动。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每逢各种节日或者集会庆典,人们都会请舞狮表演者来表演助兴。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在广东地区广为流传,舞狮在广州俗称“舞醒狮”,每逢佳节喜庆,迎春赛会,开张庆典,必敲锣打鼓,舞狮助兴。这种民间迎祥纳吉的习俗,由来已久,历久不衰。
五、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或者送花灯”等,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希望在新的一年“人丁兴旺”、“子孙满堂”。
六、迎紫姑
很多地方在正月十五这天有“迎紫姑”的习俗,传说紫姑也叫戚姑、厕姑。是民间的厕神,每到正月十五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
元宵节的风俗传统有放天灯,耍龙灯,吃元宵。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概括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蕴含着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幸福美满,吉祥如意,追求自由等文化意义,在这一天,人们会举办丰富的活动来庆元宵。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