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1-29 14:05:1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8次
刘邦将天下托付给吕雉是一个既无奈又最佳的选择。历史上对吕雉的残酷有很多非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女人,刘邦虽然忌惮她却也无法离开她。
吕雉在封建时代这种以男子为尊的大环境下,成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把控国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这就可见她的能力。
刘邦晚年虽然对吕雉有多顾忌,但是他离不开吕雉,首先吕雉有独立的政治资源,刘邦能够成功建国还有赖于吕氏家族的扶持。在汉朝建立后,吕氏在朝廷上有着自己的庞大势力网。史书中少量对吕雉的家世的介绍中提到她的父亲吕公善是沛令,她的两个兄长都是将帅。第二个兄长吕释之是建成侯。可以看出她的父兄都很有能力。
刘邦托付天下给吕氏是无奈也是最后的选择,吕雉虽然残忍但有决断力,果敢有能力,因此她是稳定巩固政权的最好选择,汉朝建立之后,大量异姓王存在,而且势力庞大,很大程度威胁了汉朝的统治,为了王朝的稳定,刘邦必须铲除异姓王,削弱异姓王的势力,但是刘邦在这件事上却优柔寡断了。他赦免了已经没有独立武装的韩信和彭越等人,而吕雉在这时候却违背刘邦的立场,用狠毒的手段将他们处死,这一举动虽然残酷确是更有利于长远。刘邦默默支持着吕雉的这一举动,他清楚虽然吕雉手段狠毒,但最彻底地、以最小的成本消除了汉朝的隐患。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糟糠之妻,吕雉与刘邦以及众多起于细微的丰沛功臣一起经历了蜕变,她从一位“与两子居田中耨”的农妇成为“佐高祖定天下”并且执政长达十五年,让汉朝走向稳定与繁荣的优秀政治家。然而,她也曾经大封诸吕、迫害刘氏宗亲“而几危宗庙”。洞明世事的刘邦早已见识了吕雉的强势与无情,而下面三个事件更是对她剑锋直指,证明了晚年的刘邦对吕雉已经有所忌惮:
1、在铲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刘邦最担心的就是他创建的大汉江山被异姓篡夺,所以他与大臣达成“白马之盟”,规定“非刘氏而王之,天下共击之”。此事除了震慑功臣之外,还敲打了吕氏势力。
2、在病入膏肓之际,刘邦再次提出要废黜吕雉之子——太子刘盈,这次他拒绝任何人进谏,甚至包括自己向来尊重的张良(汉十二年,上……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此事是刘邦企图摆脱吕雉的最直接手段。
3、在经历了易储风波之后,暮年的刘邦最担心的就是戚夫人母子的安全,所以他临终将群臣所忌惮的周昌任命为赵国相国以保护赵王刘如意,同时下令诛杀吕后的妹夫将军樊哙。此事是刘邦暮年对吕氏势力的最后一次警告。
但是,刘邦最终也没有对吕雉造成实质性打击。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其主要原因应该不在于刘邦与吕雉夫妻情深,毕竟刘邦在危难之际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双儿女;也不惧怕项羽烹杀自己的父亲;在吕雉被俘期间,刘邦很快就另有新欢,这都证明,刘邦是“行大事者不顾家”的人。所以,尽管刘邦晚年对吕雉已有敌意,依然把江山社稷交给吕雉的主要原因应该包含以下两点:
第一、吕雉有独立的政治资源,她的权势并非全部来源于刘邦,相反,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功,曾经有赖于吕氏势力的支持。与汉朝一起建立的,是围绕吕氏的庞大势力网。
史书中对吕雉的家世记载很少,我们在《史记》中了解到她的父亲“吕公善沛令”,另外 “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即吕泽)死事……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她的父亲到底有何权势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史记》的零星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她的这两个兄弟实在是不得了,尤其是吕泽,《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
(吕泽)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入汉为侯。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
这条史料给我们传达了三条重要信息:
1、吕泽曾经在秦末大起义中单独组织了自己的军队,后来率兵“客从”了妹夫刘邦。
2、汉二年(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战中,刘邦组织的五十六万大军被项羽的三万精兵击溃,是吕泽“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吕泽部队的支持,已经众叛亲离的刘邦绝不可能东山再起毕竟当时的形势是“诸侯见楚强汉败,还皆去汉复为楚”。
3、吕泽虽然已经“客从”刘邦,但是他保持了高度的独立性,所以刘邦失败之后是“往从”吕泽,而吕泽则下令“复发兵”佐之。
彭城之战后,吕泽的队伍再次救了刘邦的命——《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记载:
(冯无择)以悼武王郎中,兵初起,从高祖起丰,攻雍丘,击项藉,力战,奉卫悼武王出荥阳,功侯。
即彭城之战后刘邦虽然侥幸逃脱了,但是被项羽围困在荥阳,《高祖本纪》记载是“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出降,刘邦才“与数十骑出西门遁”。但是,纪信的固然功不可没,但是楚军将荥阳围得水泄不通,怎会让“数十骑出西门遁”呢?原因就是在于冯无择“力战”啊!而“吕后元年欲侯诸吕,乃先封(冯)无择为博城侯”则证明冯无择是隶属于吕氏势力的。
在这次突围中,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都被抛弃在荥阳城中,但冯无择为了“奉卫悼武王出荥阳”而“力战”,顺便保护了刘邦脱险!所以,这再次证明,在刘邦的队伍已经技穷之际,是独立的吕氏势力拯救了他!
此后,吕泽又在一个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刘邦晚年曾经打算废黜太子刘盈,而另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
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
什么情况?吕泽“劫”留侯张良?并且威胁张良说“君安得高枕而卧乎”?试想,一个曾经倾尽家财雇佣力士,并且亲自参与刺杀秦始皇的人;一个放弃三万户封地,并且表示“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的人;一个汉高祖刘邦唯一尊重的人,会害怕武夫的威胁?已经远离政治的张良最终决定再次出山,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张良发自内心地想帮助吕氏!
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吕泽的部下阳都侯丁复封七千八百户,曲成侯虫达封四千户,仅次于萧何(封八千户)等人,吕泽的部下与刘邦的肱股之臣比肩,那么吕泽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正是因为吕氏在汉朝建立之前和之后都拥有一个庞大的势力网,所以当刘邦公开表示“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时,“大臣多谏争”,刘盈得大臣的鼎力相助,并非简单地因为他“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刘邦很清楚,与汉朝一起建立的,是围绕吕氏的庞大势力网,而这个势力网如果想继续生存下去,就要依赖于将来的皇帝——吕雉之子刘盈。
第二、尽管有权力纷争,但伟大的政治家刘邦深知,在他死后,只有吕雉才能维护汉朝的稳定——吕雉才是刘邦的最佳继承人。
在以下两个方面,刘邦可以断定吕雉能够维护汉朝的稳定:
1、吕雉能够迅速去除潜在威胁,是刘盈的最佳靠山。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异姓诸侯王的势力过大,为了让皇位顺利交接以及维护汉朝的长治久安,他必须翦除异姓诸侯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刘邦还是很宽容的——他赦免了已经没有独立武装的韩信和彭越等人,而吕雉则站在更长远的角度,以更狠毒的手段将他们处死。
从刘邦对此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吕雉诛杀功臣的做法是支持的:吕雉擅自处死韩信之后,刘邦的反应是“且喜且怜之”;吕雉执意处死彭越而不是将他流放之时,刘邦的态度是“可,遂夷(彭)越宗族”。刘邦当然清楚,虽然吕雉手段狠毒,但最彻底地、以最小的成本消除了汉朝的隐患。
2、汉初功臣都是一时豪杰,能够压得住阵脚的除了刘邦只有吕雉。
刘邦驾崩之后,汉朝的实际权力落到了吕雉手中,而刘邦的老部下如萧何、陈平、周勃、樊哙、灌婴等人纷纷替吕雉效力。在吕雉大封诸吕、迫害刘氏宗亲之时,也没有任何人公开反对,直到她去世为止。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吕雉压住阵脚,以汉惠帝之“仁弱”,抑或以戚夫人的小家子气,刘濞等人会不会提前发起汉朝版的“靖难之役”呢?
除此之外,即便刘邦真的不顾亲情想除掉吕雉,也没有合适的理由,并且会引起丰沛功臣人人自危。所以,以大局为重的刘邦最终对戚夫人等人公开表示“吕后真汝主也”。虽然吕雉执政期间曾经危害了刘氏宗亲,造成了时局的动荡,但是她也创下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的功绩,实在是对两百年强汉的一个莫大的贡献。所以,刘邦托孤给吕雉是一个无奈却又最佳的选择。
吕雉是刘邦的发妻,曾经陪伴着刘邦平定天下,成为后宫的女主人,可以说汉朝天下能稳固发展,除了刘邦自己的能力之外,还跟吕雉有很大关系,尤其到了后期吕雉的权力更高了,刘邦早已见识了吕雉的强势与无情,所以晚年的刘邦对吕雉已经有所忌惮,但是尽管这样,刘邦还是把天下托付给她,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第一个原因是吕雉身后有强大的势力,她的权力并不是只来自于刘邦,当初刘邦在发家之前,基本上都是靠着吕氏家族的支持才最终得以成功,所以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实际上是依靠在吕氏家族庞大的关系网上才建立的,所以刘邦会觉得把天下托付给吕雉他是放心的,尽管说吕后的野心非常大,但是即便是拥有再大的野心,吕雉也会为了刘盈考虑的,依旧是刘家的子孙。
第二个原因是刘邦知道只有吕雉才能稳固住朝局,毕竟只有吕雉才能去除掉那些潜在的威胁,为刘盈稳固好江山,尤其是那些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们,只有吕雉才能镇住他们,否则必定会有所反抗,保不齐会有人出来捣乱。
总的来说,当时刘邦将天下托付给吕雉是无奈之举,毕竟在那个时期,相比较起外人来说,吕雉至少会一心为刘盈着想,即便是吕雉当时的权力大的有所威胁,但是也是依然是属于相对比较好的选择而已。
一是因为吕雉有些自己的豪门势力支持,而是吕雉才是托靠江山的最佳人选。刘邦,汉朝的开创皇帝,大家都知道刘邦最初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亭,后来娶了吕雉,才在吕雉以及吕家的培养下慢慢走上了开创自己皇朝的道路上,可见吕雉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但是功高盖主即便这个人是自己的妻子威胁到皇权也不行。
刘邦晚年的时候,刘邦不得不把江山托付给了这个人,因为他知道只有吕雉才是最佳的人选。刘邦特别害怕在自己死后江山被外姓的人给抢走了,特别是吕氏,所以在那时候想尽一切办法打压或者削弱吕氏势力,但是好像也没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吕家的势力在刘邦跟项羽大战的时候,帮助过刘邦很多次,使刘邦奠定了汉室王朝的基础。
刘邦也知道,在自己死后,单靠自己儿子是压不住那些能人将士的,刘邦手底下可是有很多能人的,比如说张良等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知道能压住的只有自己跟吕雉,但是自己死了就只有吕雉了,尽管很怕吕雉抢了自己的江山,但是也是实在没办法。在刘邦死后,他的一些老部下选择纷纷效力于吕雉,不得不说吕雉也是一个有大才能的人。
总之,刘邦把自己一手缔造的江山托付给吕雉,也可真的是无奈之举啊,除了吕雉,自己的儿子软弱他也知道,实在是没有人了啊,可见帝王最是冷血无情了,连自己妻子都不信任。
其实刘邦最后将天下托付给吕雉的时候。并不是由于她顾念夫妻的感情,而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刘备并不是这样的人,她在危难的时候,是可以舍弃自己儿女的人,而且当项羽要烹煮她的父亲的时候,刘备也毫不畏惧。所以,晚年的刘邦,虽然对吕雉有明显的敌意,但是依然将天下托付给她,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吕雉,手上有庞大的政治资源,而这些权力和力量,并不是来自于刘邦的,甚至说刘邦的成功有很大的部分都是因为吕雉这边的势力。以至于后面,汉朝的建立,也导致了吕雉势力,建立强大的势力网。
而如果刘邦将天下托付给吕雉的话,那么在他死了之后,虽然说会存在着权利的人多,但是由于吕雉势力力量雄厚,所以肯定可以稳定局面,因此刘邦才会选择将天下托付给吕雉。因为当时,刘邦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一些诸侯的势力开始壮大,这就导致了如果她的后代,要继承他的皇位的话,她必须首先要除掉这些人。
而吕雉就能很好的做好这件事情,再有就是,其实当时的刘邦,除了吕雉之外,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因为在汉代初期的时候,那些人,虽然都是豪杰,但是都是一时的英雄,不能撑得住场面,而吕雉是唯一一个,能让刘邦觉得稳住阵脚的人,所以后面才有了就比如说萧何陈平这些人都纷纷服务于吕雉,这就证明了,刘邦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读楚汉相争到汉初这段 历史 的时候,相信很多朋友都和曾经的我一样,对很多问题都感到疑惑,比如:1、刘邦真的是白手起家吗?2、刘邦为什么一辈子都对吕雉敬而远之?3、为什么刘邦在临死之前还想着要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4、刘邦死后,为什么吕雉能够顺利掌握权柄?其实,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地把这几个问题串联起来,就不难发现,其实 历史 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这些独立的事件关联到一起,就能让人很自然地想到吕雉的家族不是一个简单的家族。
吕氏家族因为后来的“诸吕之乱”,被军功集团给血洗灭族了,所以汉朝的史书记载中,关于吕家和吕家人的描述模糊和缺少了很多 ,再加上,在刘邦立国的过程中,张良、萧何、韩信、郦食其、樊哙、曹参等人表现表现实在太过亮眼,所以站在台前抢走了足够多的光芒。 种种原因,人们对吕氏家族没有什么很深的概念, 只知道吕雉最后权倾朝野,牛得一塌糊涂,却根本不知道她背后的吕家是个什么模样。
本文将从 历史 的一些蛛丝马迹入手,顺藤摸瓜地和大家一起去分析一下吕家的实力到底有多恐怖。明白了这一点,汉初的很多 历史 疑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说到吕雉和戚夫人的后宫斗争时,聪明的人都看出来了,她们的关键矛盾就在于太子之争。表面上看是戚夫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为了保障自己和儿子刘如意的安全,所以凭借自己深受宠爱,所以不停地给刘邦吹枕边风,于是刘邦就真的同意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了。
但是,大家再仔细想想,不觉得这个逻辑很荒谬吗?刘邦是什么人?那是人精,是滑不溜秋的老油条,他喜欢美女固然没错,但是在 历史 上,大家可曾见过他为了一个女人去做过一次风险极大的事情?所以大家不要太高估戚夫人的魅力了,也不要太低估刘邦的智商了。 刘邦之所以想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绝对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严格来说,不管戚夫人作死不作死,刘邦都会有想换太子的想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刘盈的性格原因;一个是刘盈的身世原因。
挨个来,先说刘盈的性格原因,刘盈的性格比较柔弱,这 从他后来看了母后吕雉把戚夫人制成人彘后,便被吓得一病不起、忧惧而死,可以略见一斑。无论是作为一个父亲还是一个皇帝,刘邦肯定不喜欢刘盈这种性格。 子不类父,刘邦不喜欢;而且当时大汉王朝还有很多异姓王和诸侯王,性格太柔弱,刘邦不放心。
刘邦一想到自己当年身无分文照样喝美酒、睡美人,吹起牛来可以神龙附体、斩杀白蛇,狂起兴来可以往读书人的帽子里撒尿,可以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涌上血来可以冲锋陷阵、杀伐果断……再回头看看刘盈那畏畏缩缩的样子,刘邦总觉得这根本就不应该是自己的儿子,不像自己的种啊。
但是,这其实也怪不得刘盈。因为刘盈从小就没有得到过刘邦的父爱,缺点阳刚之气很正常。 从出生开始,刘邦这个父亲就一天到晚在外面瞎混,三天两头见不到人。再大一点,刘邦有成了通缉犯,躲在芒砀山里不出来了。就这样过了好几年,在彭城之战后兵荒马乱的逃跑过程中,他和姐姐终于见到父亲了,结果还没得及享受见到父亲的喜悦,就被刘邦无情地踹下了马车。夏侯婴叔叔于心不忍,将他们救了回来,但又被他爸踹了下去。最后是夏侯婴叔叔不惜顶撞满脸嫌弃的父亲,才算救了他们一命。然后,他们就得他妈妈被抓走了,曾经是他唯一的依靠的妈妈又与他分别三年多,关键是还要忧心她的安全。再后来,她妈总算是回来了,但好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因为吕雉被刘邦这么刺激之后,感觉到女人还是要靠自己,男人实在靠不住,所以吕雉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拉拢功臣、处理政务上,也没有多少时间在乎刘盈的感受……可想而知,刘盈这种孩子性格能刚硬到哪里去?
再来说说刘盈的身世原因。 刘盈也是刘邦的亲生儿子没错,但一来他的性格和刘邦不对路,更让刘邦感觉不顺眼的是他母亲是吕雉。一想起吕雉和她背后的吕家,刘邦就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那种力量太恐怖了,如果让刘盈最后继位了,吕家的势力势必会更上一层楼,那对刘姓王室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威胁。
上述两点原因,其实刘邦内心里更忌惮的是第二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是一个突破口,戚夫人的提议其实不过是让刘邦顺水推舟而已。
而且,刘邦这个人命好又命不好,命好是他最后当了皇帝;命不好是他其实没过几天安稳日子,当了皇帝之后也基本上在四处叛乱。他手里的权力并不稳定,他生命也即将走向尽头,所以他想急着解决他内心所有忧虑的问题,废太子这事得尽早试试!
结果,这次试探证实刘邦的猜想,也牢固了他内心的恐惧。
首先介绍一下 历史 的表面情况,因为刘邦立国后第五个月,燕国的臧荼就宣布造反了,然后就是韩王信的造反,然后是匈奴的白登山之围,英布最后也反了,还要收拾韩信、张敖、彭越等,刘邦真没机会消停下来。 所以刘邦主外,吕雉主内,这是汉初的主要政治格局。
吕雉在不断的实践中飞速地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并搭建了更加深厚的政治背景。吕雉也趁机树立了自己很高的政治威望。威望这个东西,说起来很虚,但没这个东西是很难办事。简单来说,就是大家都服吕雉,都愿意给她面子,听她话,这个就细思极恐了。
刘邦很聪明,知道自己长期不在家,权力都落到吕雉手里了,这个事不能这样,但目前又只能这样。所以经常会去试试吕雉的反应(要是刘邦有那个实力绝对会毫不犹豫地把吕雉撸掉),比如公开讨论一下换太子的话题,看看曾经的老兄弟和一些实力派大臣有多少人支持自己?看看自己能不能挑战吕雉?
结果,朝中的元老们几乎全都旗帜鲜明的站在刘盈身边。这打脸很明显啦,刘邦很尴尬!当然,那些大臣都是说一些 “太子是国之本,不可乱动” 之类的话,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这都是刘盈是沛县人,他妈是吕雉所决定的。
汉初的功臣宿将大多起于淮泗,很多都与吕雉相识,比如萧何、曹参等人就和刘邦一起参加过吕太公的生日宴。又比如夏侯婴如果不是因为吕雉的关系和从小看着这俩孩子长大,会拼了老命地也要护住这俩孩子?
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中,乡土之情,这个因素一直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拉帮结派很多时候就是从老乡开始的。刘邦和那些功臣宿将也多是老乡,但是他活不久了呀!这些功臣宿将认老乡只能认吕雉呀,认新的主子也只能认刘盈啊。
刘邦一想到这些,就心乱如麻,而且这些都还是表面,吕雉她娘家的实力还一直没有摆到账面上来。刘邦其实担心不是刘盈这个生性柔弱的人该不该坐上皇位,而是担心自己打下的江山是姓刘还是姓吕。
如果刘邦还年轻,经过长时间和吕雉博弈,慢慢地培植自己的心腹,或许刘邦并不会对吕雉感到畏惧,毕竟刘邦一直不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气概。但是刘邦知道自己耗不过吕雉,最让刘邦心里感到难受的是,他也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去反抗吕雉。所幸,吕雉从来也没有让刘邦太明显地难堪。
刘邦和吕雉其实是有一种默契的,那是一种基于自身实力的自我认识。可以说,自从刘邦娶了吕雉之后,到后来慢慢得到吕家的资助,逐渐走上争霸天下的道路。刘邦也逐步地意识到了他和吕雉名义上是夫妻,但是他并没有和吕雉、吕家平等对话的资格和信心。
所以,我们会看到 历史 上刘邦对吕雉很冷漠的一面,不管不顾,不理不睬。很多人疑问,吕雉究竟做错了什么?其实吕雉不光没做错,相反她做得很好,但这并不能消除刘邦因“自卑”而先天性地反感吕雉。像极了我们当下很多入赘富家女的年轻小伙,一方面要靠对方的资源吃饭,一方面又想证明自己是靠本事吃饭,进而瞧不起人家“富二代”。
刘邦在骨子里怕吕雉,怕吕家的实力,但又不得不依赖他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刘邦虽然不顾吕雉的死活,但是吕雉回到他身边,他也不敢拿吕雉怎么样!所以大家就不要去想:刘邦担心这担心那,为什么不快刀斩乱麻地把吕雉弄下台? 这种源自骨子里的畏惧,是因为两人实力上的天生不对等,也是两人不撕破脸皮的最后一层保护纸。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除了上述说的吕家和那些功勋老臣的乡情关系,和吕雉长期参政所建立的政治威信外,也并没有感觉到吕家势力有多大,不过就是吕雉当了皇后,然后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才让人觉得吕家很牛而已 。但如果真要是这么简单,刘邦就没必要害怕吕雉了,把她的皇后之位给撸掉就行了。毕竟“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气概和勇气,刘邦还是有的。
刘邦之所以既对吕雉忌惮,又不敢对吕雉下手,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刘邦比较清醒,这一路走来,他清楚他的皇位是怎么来的,谁出力最多,谁对他的支持最大。无知者才无畏,刘邦知道自己老丈人家有多大势力,所以才不敢轻举妄动。
那么,吕家的势力到底有多大呢?前文也说了,因为吕家最后的结局,导致很多资料被刻意销毁和掩盖了,所以我们只能通过 历史 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去顺藤摸瓜了, 但即便是蛛丝马迹,也足够震撼吓人了。
比如说,刘邦在芒砀山“落草为寇”,集聚了好些人,这些人的装备和后勤是谁给他提供的?吕雉为何要三番五次地去深山老林里探亲?是谁在回城后到处给刘邦宣扬“真命天子”的形象?而且,后来吕雉因受刘邦造反的牵连而锒铛入狱,为何背此大罪却能安然无恙?(凡是涉及到造反还能周旋的人都牛) 如果大家觉得这还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些 历史 的零碎信息。
汉初封侯时的阳都侯丁复,封了7800户,排在他前面的是萧何,他排名功臣第五;曲成侯蛊逢,封了4000户(陈平被封5000户)等人都是从属于吕泽的大将。还有刘邦的亲信——被封了4600户的靳歙还有最后密谋造反的陈豨等很多重量级人物都和吕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吕泽不是别人,正是刘邦的大舅子。窥一斑而知全豹,可以想象,吕家的势力有多大。
上面引用部分是 历史 留给我们关于吕泽的一些碎片记载,但是从零碎信息里,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很多吕家了不起的地方。
第一、吕泽在刘邦的队列中是“客从”身份。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吕泽不归刘邦管,人家跟你在一起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他是刘邦的股东,而不是刘邦的员工。这一点在现在很好理解,比如你要成为一家公司的原始股东,你得有原始股本的注入才行,就像郦食其和王陵那样带着队伍加入革命才行。从刘邦最后封侯的情况来看,能以“客从”身份封侯的就12个人,其中包括 吕泽、吕释之 两兄弟。
第二、吕泽在刘邦被封为汉王的时候就被刘邦封侯了(入汉为侯);后来刘邦反攻关中的时候又有吕泽(还定三秦);然后,吕泽又单独领兵出去开辟根据地了(将兵先入 砀 )。 这个“砀”重点说一下,那是人家老吕家的老家,他们是砀郡单父县的,因为避仇才搬到沛县的。能惹上要举家搬迁来避祸的仇家,也说明吕家不简单,吕家是砀郡的名门望族是无疑的。最后,砀县子弟因功劳巨大被刘邦封侯的多达23人,这些人几乎都和吕家有关系。可见,吕家不光革命资历深、威望高,而且有很多功勋卓越的嫡系人马。
第三、大家还记得我说过,刘邦刚刚起义的时候,挺丢人的,老受委屈、吃败仗。 比如雍齿就觉得刘邦太没出息,然后叛变了。刘邦恨得牙痒痒,使劲打雍齿,打就是打不赢,老本都快打没了。但是,当时打谁都输的刘邦却能顺利地拿下砀地,并以不到3000的人收编砀郡子弟兵五六千。这其中没有吕家的功劳?谁信呢?
第四、彭城之战后,刘邦被项羽追得跟丧家之犬一样,是吕泽帮他挡住了项羽,后来又是吕泽发兵帮他东山再起的。 这里面的信息含量很多,特别是大家去查看《史记》等相关史料的时候,就会发现里面的措辞很是讲究。基本可以发现,刘邦走投无路的时候是去投奔了(注意是投奔)自己这个大舅哥,然后吕泽帮他挡住了项羽,并发兵帮助他重新争霸天下。 《侯者年表》中说吕泽“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 ,什么概念呢?“佐定天下”这样的评价一般只会用在“汉初三杰”那样的人身上。
这些 历史 细节,都充分表明吕家势力大,不仅仅因为他们是皇亲国戚,人家不光是有身份,地位、威望、实力、人才、资格、功劳等,人家要啥有啥。当然有些人说,不就一个吕泽吗?这能说明什么?独木难支!那好,我们再来看看吕泽的弟弟吕释之的功劳簿: 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击三秦。汉王入汉,而释之还丰沛,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天下已平,封释之为建成侯。
大部分都跟他哥哥吕泽一样,但中间有一句话是重点—— “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大家看明白了吗?吕宣王 排在 太上皇 前面了,另外结合彭城之战后,刘邦的父亲和老婆都被抓走了,但是他岳父却安然无恙,大家应该能明白吕家和刘家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这也说明 吕家集团并非是完全从属刘邦的!关键时刻,吕家的利益比刘邦的利益重要多了。
虽然 历史 因为某些原因,并没有明确记载吕家的功劳和势力,但是通过上述的分析,我相信大家都能看得出吕家的势力有多大了,也能想清楚为什么从来不磨叽的刘邦,唯独在对付吕雉的时候会这么瞻前顾后了,为什么吕家帮了他这么大的忙,他依然要“忘恩负义”地想废太子,撸吕后了。 一切都是因为吕家的存在让刘邦没有安全感。
历史 的画面因为很多原因,一定会出现断篇的情况,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 历史 往往是不连贯的。但是 历史 的逻辑一定是连贯的 。我们能够把一些琐碎的 历史 点串联起来,找到它们的来龙去脉,那么我们对 历史 认识就一定会清晰很多、全面很多。
按照“二八定律”来理解一些事情其实也是很有效的。比如,大家可以发现,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喷子都是一些不学无术、或者自作聪明、或者肤浅刻薄的人,这些人总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凌驾在别人的表达之上,以表现自己的水平,结果反而贻笑大方了。有人说我黑刘邦、黑吕雉,我几乎不愿意去反驳,有什么意义呢?看热闹的人的逻辑就是见风就是雨,我又何必去纠正他们内心里的“乐趣”呢?
再回到吕家这个话题上来,不能因为 历史 上没有明显关于他们的记载,我们就可以忽略他们在汉初政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且 历史 也并没有完全抹去他们的痕迹,只是我们认真地去思考而已。比如,张良在刘邦建国之后,就不问世事了,刘邦找他好几次,他都不吭声。为什么刘邦要废太子的时候,张良受吕家所托,却主动现身去劝说刘邦?张良都得买账的吕家得多牛?为什么一直鄙视刘邦的商山四皓一直不肯入朝,却被吕家请到朝堂之上劝阻刘邦呢?是刘盈真的有值得托付的能力吗?是刘邦真的不买张良的账却买商山四皓的账吗?其实,是刘邦通过吕家这一连串的行为,发现吕家还是那个自己动不了的吕家而已,所以,就坡下驴地让这些人好好辅佐太子刘盈。
如果说 历史 有真相,那么 历史 的真相就是存在大家的理解和思考之中,在浅薄的人眼里, 历史 都一样,但是在深刻的人眼里, 历史 各不一样。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