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窗的称谓由来
满洲窗的称谓由来有两个版本, 都是针对镶嵌的玻璃而言,一个版本是说在满族人执政的清朝引入来自欧洲的彩色玻璃,第二个版本号是在伪满洲国时期由日本转口出自欧洲的彩色玻璃而形成。
为何将东北叫满洲呢?
东北不是“满洲”,“满洲”是部族名而非地名
满洲是部族名而非地名。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满洲一词,来源未久,表示部族之号,若肃慎、勿吉、女真,非地名也。”又据《满洲源流考》记载:“以国书考之,满洲本作满珠,二字皆平读。我朝光启东土,每岁西藏献丹书,皆称曼珠师利大皇帝。翻译名义曰曼珠,华言妙吉祥也。又作曼殊室利大教王。经云释迦牟尼师毗卢遮那如来,而大圣曼殊室利为毗卢遮那本师,殊珠音同,室师一音也。当时鸿号肇称,实本诸此。今汉字作满洲,盖因洲字义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耳,实则部族,而非地名,固章章可考也。”
早在20世纪30年代,傅斯年在他与方壮猷、徐中舒、萧一山、蒋廷黻合著的《东北史纲》卷首引语中说:“日本及西洋人之图籍中,称东三省曰‘满洲’,此一错误至为浅显,而致此错误之用心则至深。满洲一词,本非地名,满洲源流考辩之已详。又非政治区域名,从来未有以满洲名政治区域者。……有清二百余年中,官书私记均未尝以满洲名此区域也。”
傅斯年否定了“满洲”这一名词,并强调“此名词之通行,本凭借侵略中国以造‘势力范围’之风气而起,其‘南满’‘北满’‘东蒙’等名词,尤为去图侵略或瓜分中国而造之名词,毫无民族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根据。”(《傅斯年全集》第二卷)
“东北”一词最早见于《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医巫闾山位于今辽宁北镇与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866.6米。山之东麓有山神庙——“北镇庙”。当地迄今流传着关于医巫闾山的众多传说。远古时期,舜帝曾经册封天下十二座名山,医巫闾山为北方镇山,辽宁北镇因此而得名。
《尚书·禹贡》,把远古中国划分“九州”,后舜帝又析为“十二州”已把东北南部的辽宁省境分别概括在冀州、青州、幽州、营州的辖境之内。肃慎古国是东北地区的最早起源,肃慎为商周时东北部族,在《国语》、《左传》、《山海经》、《史记》、《大戴礼记》等书中多有记载,称其为东北夷。《左传》昭公九年,周景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及武王克商,肃慎、燕亳,吾北土也。”《淮南子·原道训》又记载说舜时曾“纳肃慎”,《国语·鲁语》说周武王克商时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尚书·周书序》说周成王伐东夷,“肃慎来贺”。可知从虞、夏、商、周以来,肃慎一直与中原保持密切的关系。自周秦以后,靺鞨、勿吉、挹娄、女真各族均为为肃慎后裔,而其活动地区则远在辽水、松花江、牡丹江、黑龙江流域,最远至远东滨海地带。
满洲和辽东、关东、关外、东北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很大差别。春秋时期燕国在东北建有辽东郡、辽西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燕国故土建立辽东郡,大体范围即今天辽宁省的一部分,秦代长城东起点即为辽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修建山海关,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关东、关外来指代。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满洲既是族称,也是地理概念,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满洲称谓。站在历史学角度来看,满洲(东北)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满洲指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大清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全部领土。大致上西迄贝加尔湖、叶尼赛河、勒拿河一线,南至山海关,东临太平洋,北抵北冰洋沿岸,囊括整个亚洲东北部海岸线,包括楚克奇半岛、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岛群岛。辽东是满洲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来指代广阔的满洲地区。历史上的辽东一度包括汉四郡(朝鲜半岛汉江流域以北大部地区)。狭义的满洲指代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说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东部赤峰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
满洲具有地理名词和民族名称的双重意义。作为地理名词,满洲和东北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中国东北一词源于近代。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中华民国开始逐渐用东北来取代清朝发祥地的原有名称——满洲。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在中国一般用东北或者东三省、东北三省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份。后来东三省的西部划入内蒙古自治区,因此内蒙古东部(五盟市)也属于满洲地区。
满洲 (Manju) 满族的族称。17世纪初,以明代东北地区建州、海西女真后裔为主,吸收了一些外部成员,形成了满族共同体。明代女真的先世是先秦以来就居住在东北的肃慎、邑娄、勿吉、靺鞨和金代的女真。明代女真曾分成许多大小部落,满洲是建州部所属的一个小部落,努尔哈赤父祖即属于该部落。后来因为努尔哈赤起兵实现了女真各部的统一,满洲这一名称随之也逐渐显赫并用之称呼整个女真。但当时明朝官私著述中都没有用过满洲这一名称,他们经常用的是建州或女真(直)。朝鲜人也称他们为建州或女真。满族自己则或称女直(Nio-ijy),或称诸申(Juen)。1616年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努尔哈赤)即汗位,建立金(后金)。由于肃慎、女真和诸申都是同音的演变和汉字的不同写法,而不同的称呼对清朝统治产生不利影响,有必要予以统一。早在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就明确规定,满族人一律称满洲,不准称诸申。乾隆四十二年(1777),清朝下令编纂《钦定满洲源流考》,再一次肯定满洲为部族名。有清一代满洲一直作为民族的名称,同汉、蒙、回、藏等并用。迄今所称满族就是满洲族的简化。至于满洲二字的含义如何,现在尚无一致意见。清代官方的代表性看法是,满洲二字来源于西藏每年朝贡称曼珠师利大皇帝,曼珠汉译为妙吉祥,满洲是由曼珠演变而来。但西藏于明崇帧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才向清朝朝贡,满洲这一名称此前已存在。另一说是,明代初期女真曾出现一位赫赫有名的李满住,满住遂成为部落名称,后由满住之音而转为满洲,这一说法较前者可信。实际上,满洲的来源最大可能是建州。建州是明朝统治的地区名,满洲也近地名,二者具有渊源关系。清朝统治者避讳其先人曾受明朝统治,便有意把满洲称为族名。
地理意义上的满洲 满洲和辽东、关东、关外、东北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很大差别。春秋时期燕国在东北建有辽东郡、辽西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燕国故土建立辽东郡,大体范围即今天辽宁省的一部分,秦代长城东起点即为辽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修建山海关,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关东、关外来指代。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满洲既是族称,也是地理概念,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满洲称谓。站在历史学角度来看,满洲(东北)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满洲指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大清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全部领土。大致上西迄贝加尔湖、叶尼赛河、勒拿河一线,南至山海关,东临太平洋,北抵北冰洋沿岸,囊括整个亚洲东北部海岸线,包括楚克奇半岛、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岛群岛。辽东是满洲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来指代广阔的满洲地区。历史上的辽东一度包括汉四郡(朝鲜半岛汉江流域以北大部地区)。狭义的满洲指代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说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东部赤峰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
满洲是音译,翻译成汉语是文殊的意思。满族人信文殊菩萨,所以自称满洲人。
大满洲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到什么时候结束?他的钱币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满洲国建立于“九一八”事变以后,是受命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傀儡政权,存在于1932年3月15日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总共13年零5个月。
伪满洲国圆是伪满洲国的流通货币。1932年6月开始使用,发行单位是满洲中央银行。抗战胜利后废止,国民政府将其兑换为“东北流通券”而不是“法币”或是“金圆券”,东北解放后人民政府发行“东北币”,直至1951年作废为止。1932-1951年这近20年间,东北与内地并不使用统一的货币。
伪满洲国圆发行之初和中国的货币一样,都是采用银本位制。1935年11月起,改实施与日本相同的金本位制,与日元等值。另外满铁附属地和关东州也使用朝鲜银行发行的朝鲜圆。
在伪满洲国存续的近十四年中,共发行有改造券、甲号券、乙号券、丙号券、丙改券、丁号券等纸币6套,25种,面额分为5分、1角、5角、1元、5元、10元、100元、1000元等8个券种,发行总额136亿元。圆可以细分为十角、一百分或是一千釐,硬币面额的发行则是从五釐到十分。
发行十分稀少的伪满洲中央银行的代用铜币
一、新闻媒体的报道
(一)、11枚罕见伪满铜币见证日本侵华罪行
发布日期:10-09-05 08:35:38 泉友社区新闻来源:辽沈晚报作者:
刘树江向记者展示11枚铜币每枚铜币后面都刻有各自的用途 铜币均呈黑漆古外观,其中7枚有面值,分别为拾圆和伍圆每枚铜币都刻有“满洲中央银行”字样,并标注了发行用途
因为时间久远,能感受到它们温存的旧气,因为意义深远,更觉得它们的分量沉重。它们是11枚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铜币,在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57岁的刘树江把它们拿出来,作为他回味历史的特殊方式。
铜币见证日本侵略罪行 昨日上午,记者看到了刘树江刚刚淘弄到的11枚铜币。具备如此好的品相、且面值为拾圆和伍圆的铜币在鞍山收藏界尚属首次露面。 铜币均呈黑漆古外观,拿在手里,幽光沉静。每枚铜币上的字迹都清晰可见,均刻有“满洲中央银行”字样。 仔细观看这些铜币,每枚铜币中间都有圆形的孔,后面刻有编号。其中有7枚刻有面值,分别为拾圆和伍圆,还注明了各自用途,如一枚拾圆铜币上刻着“航空发展联合资金”,一枚伍圆铜币刻有“满矿铁道发展资金财务处”。 4枚没有标明面值的都刻着“满洲中央银行”字样,各自注明发行用途,分别为“建设铁道资金”、“空军防务建设资金”、“满矿铁道发展资金”、“铁道支线建设资金”。移开放大镜,刘树江激动地说:“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能够证明日本侵华期间,满洲中央银行打着开发的幌子,掠夺东北资源。 ” 刘树江说,按照当时的铜币流通规律,这些面值为拾圆和伍圆的铜币是很值钱的。
钱币和当时经济形势“挂钩” 刘树江从上小学开始就痴迷于收藏,特别是收藏古钱币,并且一直致力于古钱币的研究。刘树江收藏过很多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纸币,还有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为1分和5分的铜币、白铜币、铝币和镁币,可面值更大一些的铜币他一直闻所未闻。
上周六,刘树江去逛沈阳鲁迅公园古玩市场,见到了这些铜币。拿到手后,刘树江就开始爱不释手,一下子买了11枚。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刘树江指出,这些铜币除了能够进一步印证日本侵华罪恶丑行外,还可以通过这些硬币的材质,断定当时的经济形势。 刘树江介绍,满洲国中央银行经营的十多年中,先后发行过纸币、铜币、镍币、铝币和镁币,面值分别有5厘、1分、5分和1角,1933年至1940年发行镍币和铜币,后因原料缺乏,1939年至1944年发行铝币。 1944年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侵略战争中节节失利,要求伪满洲政府提供大量军需物资,包括各种金属。为此,满洲政府在民间强行收缴各种金属制品,甚至包括金属铸币,这就造成了社会上的金属和流通中的辅币严重短缺。镁质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笼的,这种原料均采自大石桥的镁矿资源,当时造价很低。“你仔细观看镁币,颜色发红,确实像陶制的,怪不得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叫它‘陶币’呢。 ”刘树江说。
(二)、南满铁道建设资金代用币现身河南
2021-12-12来源于:中国新闻专题时报编辑:刘俊萍
记得一次在周六郑州古玩市场淘宝,一枚铜制圆孔代用币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是一枚伪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南满铁路建设资金(肆拾圆)”。此币正面圆孔上方为“满洲中央银行”楷书字体自右向左呈圆弧形排列,下面一排为“南满铁路建设资金(肆拾圆)”背面有此币的编号498(如图),此币经岁月流失包浆自然,是一眼大开门的真品,笔者好不犹豫的购进。带着疑问,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
满洲中央银行是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国的发钞银行。成立于1932年6月15日总行设在当时的新京(长春)。由南满铁路公司筹划建立,当时伪满洲国政府任命并公布了满洲中央银行的主要头目,总裁荣厚,副总裁由日本人山成乔六担任。满洲国中央银行经营的十多年中,先后发行过纸币、铜币、镍币、铝币和镁币。关于伪满洲中央银行是否发行过金属代用币的问题,正式文献没有发现记载,但笔者确信此币无疑。借助网络一直寻找这种代用币的蛛丝马迹,终于在一个月前认识了一位同样研究伪满货币的辽宁网友王先生,在他的帮助在2021年9年3日的辽沈晚报鞍山版查到记者刊发的《11枚罕见伪满铜币见证日本侵华罪行》一文,文中记载沈阳钱币收藏家刘树江先生毕生研究南满钱币,收藏有11枚罕见的此种代用币,当时日本人发行这些代用币时共有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共10种面值,由于建国后的收缴和加之当年发行量稀少(有的品种仅发行几千枚),即使在辽宁当地这种东西也是十分罕见的。通过文章介绍,可知当年日本人除发行过“南满铁路建设资金”外,类似用途的还还发行有“航空发展联合资金”,“满矿铁道发展资金财务处”、“建设铁道资金”、“空军防务建设资金”、“满矿铁道发展资金”、“铁道支线建设资金”。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能够证明日本侵华期间,满洲中央银行打着开发东北的幌子,掠夺东北资源奴役东北民众的罪恶历史。( 闫学民)
(三)、见证屈辱历史2021年05月10日10:5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见证屈辱历史
拙藏7枚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代用币,以前置诸箧中未予重视,最近承朋友提示,此非凡品,不仅出谱,而且其发行情况也不见文献记载,故而研究的文字也很少。看来,这东西是可以见证日本侵华的历史遗存了。
此币黄铜质,直径4厘米,中有圆孔,直径0.4—0.5厘米(版别不同)。钱文规范工整,包浆熟旧,流通痕迹明显,当为赝鼎所不能。
1满洲中央银行:
日本金融侵华的工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在武装占领关闭我东北原各金融机构的同时,即扶持其傀儡伪满洲国,于1932年7月成立了满洲中央银行。这家银行,存在了14年,它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经济,控制东北金融的中枢机关,它通过垄断货币发行,集中信贷管理,控制国民经济,摧残我民族金融市场,达到榨取我东北人民更多的财富,为日本全面扩大侵华战争,发动太平洋战争提供资金支持,实现日本“以战养战”的战略目的。毫无疑问,满洲中央银行是日本金融侵华的罪恶工具。
2发行货币:
日本金融侵华的主要手段
满洲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种类面值有100元、10元、5元、1元、5角纸币;面值为1角、5分的白铜币;面值为1分、5厘的青铜币共9种;至伪满后期,又发行了面值50元的纸币。
在发行上述货币的同时,满洲中央银行还发行了代用币,而且有多种名目,如“南满铁道新建资金”,“炭矿铁道建设资金”,“航空防务资金”等,目前已见到的实物有10余种。面值有5元、10元、15元、20元……至100元,共20种。每枚背面都有编号。
笔者所藏的7枚代用币其名称、面值、编号如下:
1)南满铁路新建资金(壹佰元)
2)南满铁路新建资金(柒拾元)
3)铁道资本建设资金(陆拾元)
4)航空防务资金(捌拾伍元)
5)航空防务发展资金(贰拾伍元)
6)南满铁路新建资金(玖拾元)
7)炭矿铁道建设资金(伍拾元)等
这些代用币名目虽多(说明是变着法儿榨取东北人民的血汗),但发行量却不大,这从各币的编号可以看出,特别是50元以上的高面值。至于满洲中央银行还发行过哪些以攫取东北人民的财富为目的的金融产品,尚待研究,特别是实物的新发现。
3抛砖引玉
求教方家
笔者知识浅薄,特别于满洲钱币知之更少。写此小文,目的在与藏友分享发现的快乐和研究的快乐,更在于抛砖引玉,求教方家。满洲中央银行是否还发行过此类铜质代用币,为何文献记载阙如?最近在网上看到藏友闫学民先生的文章,说他在郑州古玩市场淘到1枚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南满铁道建设资金(肆拾元)”,编号498,其钱品特征与拙藏完全一致。他认为这是“一眼大开门的真品”,“毫不犹豫地购进”。闫先生还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朋友的帮助,得知2021年9月3日《辽沈晚报》鞍山版载有沈阳钱币收藏家刘树江先生大作《11枚罕见伪满铜币见证日本侵华罪行》一文,介绍了他收藏的这种代用币。刘树江先生毕生研究南满钱币,认为这种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铜质代用币,“由于建国后的收缴和加之当年发行量稀少(有的品质仅发行几千枚),即使在辽宁当地这种东西也是十分罕见。”闫学民先生也由此“确信此币无疑”。
闫、刘两位先生的意见,更坚定了我对拙藏真品与珍稀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我的一个认识:溥仪是一个儿皇帝,伪满洲国是一个傀儡,仅仅是一个战争的工具而已,其典章制度不完备,文献资料阙漏多,满洲中央银行发行金属代用币不见于正式文献的记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实物可以见证历史,提醒我们记住那段耻辱的历史。
二、主要特征
1、 正面表明发行的用途。
2、 面值是五的倍数,同种用途的铜币共20种。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共20种面值。
3、 面值的写法不统一:大写的写法既有规范的,也有不规范的,还有小写的,甚至还有无面值的。规范的数字的写法:大写数字应该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等写法,但这里还出现了规范的与不规范的共用的写法。如:玖拾五圆、叁拾伍圆、五圆等写法。
4、 每一枚铜币背面刻有编号,且编号不重复。从编号的数字看,总发行数不大,编号绝大多数在万以内。说明发行量不是很大,非常稀少。
三、存在疑点
没有官方书面文字的记载,这种币到底是代用币还是债券或是其他用途尚待专家考证。毕竟伪满洲国是日本人扶持起来的傀儡政府,金融机构等全部被日本人控制,记载的资料在哪里查找难度较大。
四、收藏种类
既然满洲代用铜币发行的种类多,单按照发行用途来看,已经超过30种,具体种类数目前暂时还不清楚,随着知道的人越来越多,新的种类会不断出现,以前说是20多种,现在已经突破30种了,由于发行量非常少,要集齐各种用途种类可能性非常难,因为每种用途的发行量都不大(每一种每一个的背面都有编号,且编号不相同),要集齐各种种类及面值(大成套)难度非常大,能集齐其中的大部分种类就非常不错了,这可以领略各种用途的不同面值书写风格,比单独集齐一种20个面值要有意义的多,集齐1种用途的20个不同面值(单种成套)的是可能的。
钱穆对清初历史的看法是否有偏见?
差不多吧,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把也清朝的政治批的很厉害,可以说中国的政治是毁在清朝上了,认为清朝统治始终是带有强烈外族统治的观念,导致整个中国政治黑暗等等。钱穆属于所谓新儒家,他在中国文化受到强烈挑战和损害的时候,维护中国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而事实上对中国文化的批评有些是没道理的,他有他立论的坚实基础。我只想说,鞑子把中国的火药技术停滞了两百年,甚至退后了不少,直接导致后来被英人爆菊。康熙有贡献。个人能力强。立国时候也不易。善用人。明朝衰败的外因的确占了很大比例。乾隆接了个好摊子。但是心胸不豁达。也许是个自大的人。似乎还是个写诗最多第一人。。只是。。没什么作品流传。。足以说明问题。。。他搞的文字狱彻底毁了中国的文化。从此人民习惯做奴才。
他也许是存在偏见的。我没有看这本书。哈哈怎么说。。人家崇祯皇帝临死还说了句。。勿伤我百姓一人。。作者偏爱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明朝也是一样。几千年来都是杀人,毁灭文化,掌握军队,方便统治。。。对外。。。给钱了事。。。延续至今。。。
在读《国史大纲》,我觉得对明末清初这段历史,作者的看法很奇怪。他认为清朝初期能顺利建国取得辉煌,主要原因是外因,即正好凑巧趁了明朝腐败的机会,并且有很大善于利用汉人的原因。
我认为作者忽略了,或者说淡化了两点。
首先是清朝立国时候,一些牛逼的人物的重要作用。比如努尔哈赤、多尔衮,他们决不是等闲之辈,书中对他们的作为介绍的很少很少。
然后就是清初的几位皇帝。对康熙的肯定之词很少见到,好像只有偶尔淡淡地提到他善于利用汉臣。对乾隆的评价也很低,书中认为乾隆过于自大和装逼,把清朝带向了衰落。好像作者对明末的社会很留恋,或者说对汉人社会很留恋,不然为什么对清初的发展都归结于汉人的功劳呢?钱穆有很强的民族主义意识……而且清朝满族只是把握政权,军队,实际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自然是汉人……国史大纲只讲大势的,康熙的功过细节他没说的,不过说了康雍乾衰落的原因……个人想法,的确是外因很大。明朝那时候已经玩完了。但是清朝立国时候也是很不容易的。康熙乾隆也好,之前各朝代也好,无一例外就是杀人。康熙有很多贡献。乾隆接手的时候国泰明安。满清统治下的确充分发扬了奴性。
书中列举的明灭清起的几条原因,几乎全是明朝政权的问题。“明清之际的转变,大部分是明代内部自身的政治问题,说不上民族的衰老。”仿佛看到作者的遗憾和不舍。。
钱应该没有偏见,满族可能文化里有小偷的阴邪,做什么都不是很明显,看起来好像对你多么友好,其实实实都想害人。宋金本身就是盟友,可一有机会就咬一口。还有蒙古和满清通婚表面上多么友好,可背地里搞了个喇叭教,这就是种族灭绝嘛,只是表面看不出来。似乎是补贴对他好嘛。满灭明时打着报仇,其实就是想侵略奴役,控制局势后就翻脸不认人。当皇帝后,表面上多么重视儒生其实只不过利用其来为其服务,骨子里根本瞧不起,就是要灭掉一个民族啊。所有这些就看出其做事很阴险自私,不讲诚信的伪君子啊!现在又通过清宫剧,网络洗白,如果像计划生育,分民族成份等一些不好的政策的提出者后面都有一个满族身份,那就太可怕了,背后都是凉的!蒙古人别人性格直爽敢做敢当,从来没有说要洗白的,说明他融入中华大家庭是真心。满族时时想洗白打着民族团结想把水搅混,在根据历史上从来不讲诚实,时时搞损人利己的事,这样的才是最可怕的!
看到一个人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贡献,那么个人认为应该看这家伙是起了阻碍作用还是促进作用,所以皇后控的蔡伦即使RP极差,也能流芳百世,至少有了这家伙,绿化会好很多。
那么康熙起了什么作用呢。作为一国之君,国泰民安是明君的必要条件,但这只能说他是一个还不错的帝王而已,没啥可值得大书特书的,但是这丫禁火器、禁科学,所以直至八国联军进京,清廷最强的武力还是科尔沁蒙古骑兵,这种悲哀的最强在八里桥一战尽墨。那么这种采用愚民政策换来的长治久安,真的值得大书特书么?
钱穆先生的大部分著作我都读过,但我不认为他对清初抱持偏见,什麽是偏见啊?难道钱穆一定要像现在的那些士林败类那般否认汉家正统,亵渎民族英雄,为满清歌功颂德才客观吗?有人之所以不接受钱穆先生的汉家正统意识,或是满清遗老遗少,或是崇洋媚外的洋奴,或是没有民族精神的同胞。
文章标题: 钱穆先生关于“满洲”称谓来源的看法是否是错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