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岩仓具视如何从公武合体转向王政复古

时间: 2023-01-06 09:00: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岩仓具视如何从公武合体转向王政复古

岩仓具视 伊膝博文 圣德太子 是谁啊

岩仓具视(1825年10月26日—1883年7月20日) 是日本政治家,对日本皇室有很大的影响力,也影响明治维新的发展。

他出生于京都,是公家堀川康亲的第二子。1836年,他被贵族岩仓具康收养,后来受训于关白鹰司政通,在1854年担任孝明天皇的宫廷大臣。

正如其他朝臣,岩仓反对德川幕府开国。1858年,老中堀田正睦去京都,想得到天皇的批准,与美国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岩仓与群臣反对条约,更尝试阻止签署条约,以及阻止幕府与皇室联络,称为廷臣八十八卿列参事件 。但是,他的政治思想为幕府及皇室的联盟带来契机。1860年,大老井伊直弼遇刺身亡。岩仓借此机会,提出“公武合体”,改善双方关系—他安排将军德川家茂与天皇的妹妹和宫亲子内亲王结婚。反对幕府及开国的武士认为岩仓支持幕府,要求王廷驱逐他。岩仓惟有离开王廷,迁到京都以北的岩仓。

住在岩仓时,他写过很多文书、提出政见,并去信王廷与萨摩藩的盟友。1866年,德川家茂去世。岩仓企图联合大名,以皇室之名夺权,但失败。翌年,天皇逝世,有传言指岩仓策划毒杀天皇,但此事不了了之。

1867年,他主要策划王政复古,让明治天皇即位,革新日本政治。他令末代将军德川庆喜放弃名位,把所有权力交回皇室。由于将军的支持者不服,这导致戊辰战争。

明治时代时,1871年,他成为日本右大臣,又主导了著名的岩仓使团,与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重要官员访问欧美,以求改革之道。

使团在1873年回国。岩仓其后反对征服朝鲜,主张先改革内政,是为缓征。

旧式日圆伍佰圆钞票上,印有岩仓的肖像。

伊藤博文(伊藤 博文, いとう ひろぶみ,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日本近代政治家,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明治维新元老。

生平
日本天保十一年出生于长州藩(今日本国山口县)山村的贫农家庭。其父被下级武士伊藤家收为养子,并被选为继承人,遂继姓伊藤。幼名俊辅,号春亩。

伊藤博文的取名很可能源于《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早年曾入吉田松阴创办的松下村塾学习,并与井上馨一起被秘密带往英国学习现代海军技术。

在英期间,了解到英国战舰炮轰萨摩藩,于是回到日本,回国后发现长州藩也被炮轰了,即加入长州藩军队,反对幕府统治,主张“开国进取”。

明治维新成功后,在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细田道一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历任外国事务局交涉员、判事,兵库县知事,会计官权判事,大藏少辅兼民部少辅,工部大辅等职。

伊藤博文1885年12月根据他的建议废除太政官制,实行内阁制,出任首届内阁总理大臣兼宫内大臣,并开始起草宪法的任务。被誉为“明治宪法之父”。

1894年,伊藤博文参与策划了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和中日甲午海战,战后与中国签订《马关条约》。

圣德太子(574年2月7日—621年3月20日,即敏达天皇3年1月1日—推古天皇30年2月22日),本名上宫廏户丰聪耳皇子(廏户皇子うまやど の おうじ、うまやど の みこ),别名为丰聪耳(とよさとみみ、とよとみみ)、上宫王(かみつみやおう)。 是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女帝推古朝的改革推行者。

他的父亲是用明天皇,母亲是钦明天皇的女儿、穴穗部间人公主。

圣德太子本名厩户皇子,因为相传他在马房之前出生。别名为丰聪耳、上宫王。

大和时代豪族政争,用明二年苏我马子灭物部氏,崇峻五年崇峻天皇遭暗杀,苏我氏外孙女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由廏户皇子以皇太子之位辅政。圣德太子辅政后即大力进行改革,即大化改新,并遣使入隋、唐学习中国制度。后推行新政,制定冠位十二阶、颁布律法十七条、采用历法、编修国史、使用天皇名号、兴隆佛教。

圣德太子的确实逝世日期传疑。最普遍的说法是推古天皇30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农历二月廿二日,即公元621年3月20日。但亦有说法指应该为622年4月8日,或621年2月5日。
拜托!是伊藤博文吗?

十九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第一,幕府中央和地方大名之间的矛盾。虽然德川幕府构建了日本历史上最强的中央集权体制,但是他的集权建立在幕府拥有的资源相对于地方占有相对优势,而这种相对优势的“平衡”格局是很容易被外部势力介入打破的,所以黑船来航后不久四强藩就逐步崛起,而幕府也无可奈何,从这一点上说,洋务派的崛起和四强藩有很大的共性,但是两者又有着显著的不同,洋务派崛起的时候英国是两头下注的,对朝廷和洋务派汉族地主官僚都下注,而在日本法国支持幕府,而英国主要支持西南强藩,所以这些“维新力量”能够更坚定的崛起,最终执掌日本的实权。其实传统的观点说天皇在大政奉还后有多大的实权,这是一种误读,《大日本帝国宪法》虽然规定了天皇有众多看似很大的决定权,但实际上天皇的这些权利都掌握在海陆军-工业财阀手里,特别是四强藩里的两个强者,他们在废藩改县过程中虽然放弃了自己在地方的诸侯地位,但却上升为帝国中央的财阀、政阀,政阀的地位由其对军队的深刻影响和财阀实力做背景,而洋务派显然做不到,因为后台对他们的支持并不坚定。
第二,多方列强的争夺。虽然1904年日本打败了俄国,但也是惨胜,在日本刚刚打破闭关锁国状态时,俄国也派军舰过来骚扰日本,逼迫他签条约的,荷兰、法国、美国、日本、英国都参与其中,在这些列强你咬一口我吃一口的混乱中,幕府节节败退,被迫签订《安政五国条约》,如何左右逢源取得最有利于自己的地位,同时又不得罪其他列强,并在其中逐步自强,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日本直到20世纪初才完全废除不平等条约,而这就是依靠甲午战争和参与英国世界体系的后果。日本的崛起之路和英国非常像,而且崛起的前半段路都是依靠做英国小弟换来的,英日同盟也是这种“特殊关系”的见证,直到一战后才受美国的压力而被迫“分手”。
当时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由于人多地少,赋税很重,土地掌握在幕府、大名和寺院手中,自耕农很少,且他们的土地不足以养活自己,导致大批农民、手工业者破产;等级制森严,规定士(包括将军、大名、武士)的下级要服侍上级,层层盘剥导致下级武士也破产,沦为浪人;日本随中国搞重农抑商,大商人虽然富有却无社会地位(比农民还低);幕府抑制一些强势大名(如长洲、萨摩),引起强势大名的反抗;朝廷中长期大权旁落的公卿集团渴望获得权力,形成“公武合体”(“武”指幕府,指同幕府分享权力,意在弱化幕府)和“尊王攘夷”(指拥立天皇亲政,抵御列强侵略,总之就是反对幕府)两派,但两派都不断遭到打压。到明治维新前幕府在社会上下层已处处树敌。当一个国家的政权受到全国反对时,这个国家必然会乱。 答案补充 “公武合体”和“尊王攘夷”两派原来势不两立,幕府利用“公武合体”打压激进的“尊王攘夷”。但在“公武合体”获胜之后,幕府却不愿意分享权力,导致“八一八政变”,“公武合体”的领袖们被流放(即“七卿落难”)。这件事使得“公武合体”的领袖们觉得幕府无法再加以合作,思想上趋于倒幕(如岩仓具视、三条实美),最终与“尊王攘夷”联手。
某种意义上说“公武合体”是倒幕派种态度最消极的,但幕府连这样可能的潜在盟友都放弃了,也自然被天下所抛弃。
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危机(幕府统治危机),通过1868年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由于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都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而其共同的局限是都保留了封建残余.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进行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逐渐强大起来。1945年8月。日本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投降。战败后的日本,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实行民主化改革,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上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等,1955年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此后近20年间进入“高速增长”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的房贷危机,19世纪日本经济危机还是比较严重的。

大久保利通是不是德川幕府里面的大久保家族的后代?

貌似不是吧。 以下附上人物简介。建议你去查一下吧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1830年9月26日生于萨摩藩(今鹿儿岛县)鹿儿岛一个下级武士家庭。自幼受正规武士教育。1846年起仕藩政府,任下级官吏。因其父在藩内政争中失势而受株连,被解职并受“谨慎”处分,家居3年。1853年得到开明藩主岛津齐彬重用,成为改革派中坚人物。1863年萨摩藩抗击英国侵略军时,任萨军总指挥官,虽遭失败,却因敢与列强对垒而声名大振。初曾参加“公武合体”(指皇室公卿与幕府及各藩联合)运动,1866年成为倒幕派领导人,致力于“萨(萨摩藩)长(长州藩)倒幕联盟”的活动。1868年 1月 3日与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岩仓具视等人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明治新政府成立后,历任参与、总裁局顾问、参议、大藏卿等职,成为政府主要领导人,领导了“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等资产阶级改革。   1871年12月任岩仓使节团副使赴欧美考察,1873年回国。同年10月在政府内部进行的“征韩论”政争中,击败西乡隆盛、板垣退助等人,从此直接掌握政府权力中枢。11月任参议兼内务卿。对内推行地税改革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同时强化中央官僚机构,集中大权在手,进行专制统治。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1874年4月派兵侵略中国台湾,8月以全权大使身份到中国与清政府谈判,迫使清政府支付50万两白银赔款;1875年9月,制造侵略朝鲜的江华岛事件。翌年迫使朝鲜订立不平等的《江华条约》。他镇压农民起义和一切反政府活动,以《诽谤律》、《报纸条例》等压制自由民权运动,还以武力镇压了1874~1877年间一系列士族叛乱。1877年平定西乡隆盛为首的鹿儿岛士族叛乱(西南战争)。1878年5月14日,在东京被士族岛田一郎等人刺死。
不是
德川家的大久保忠世,是德川家的谱带重臣,是蟹江七本枪及德川十六神将之一,其家族是土生土长的三河人。德川幕府建立后,家康公论功行赏,把北条氏居城小田原城赐给忠世,成为小田原藩的藩组。大久保忠世的后代因为一些原因被改易,几经易主,后来大久保家族还是封回了小田原藩。
而大久保利通的出身是萨摩藩鹿儿岛下家治屋町的一个城下武士家庭,在武士阶级中是地位最低的。
大久保利通出生在鹿儿岛一个下级武士家庭,没听说过德川幕府有个大久保家族...

戊辰战争哪些藩加入天皇那边?

即将爆发冲突之时,十五岁的明治天皇虽然冲龄,但已经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受宫中人一致地信服。当时各方对形势的看法也各不一样:法国是明确拥护幕府。而英国支持萨、长两藩,如果幕府能与之合作更好,对大政奉还也赞成。美国荷兰无意见。宫廷内的讨幕派以岩仓具视为中心,与王政复古派联合。王政复古派只要幕府肯在形式上奉还政权就已满足。佐幕派主张公武合体。亲幕派是则是德川庆喜的死党。亲法派主张强化幕府。长州藩力主反幕。萨摩藩反幕,但也赞成大政奉还。土佐藩、芸州藩、宇和岛藩及越前藩主张大政奉还,但也不反对反幕。会津藩拥护幕府。其中土佐藩主张大政奉还最坚决,土佐藩代表山内丰信的心腹后藤象二郎和坂本龙马共同提出了著名的《船中八策》(大政奉还案的原稿)。
土佐、长洲、萨摩
文章标题: 岩仓具视如何从公武合体转向王政复古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0778.html

[岩仓具视如何从公武合体转向王政复古]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