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不吹不黑,刘备与李自成谁更担得起“英雄”二字

时间: 2022-12-15 22:00:1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不吹不黑,刘备与李自成谁更担得起“英雄”二字

曹操和刘备,谁更符合现代定义的英雄呢?

曹操和刘备两人中,我认为曹操更符合现代定义的英雄。

现代定义的英雄是有勇有谋、胸怀过人、志向远大的人,一生的成就也应该是比较高的。所以纵观三国时期,曹操才是符合这样的英雄,而刘备只能是一个以眼泪示弱的收买人心者。

一、刘备武力不高,治国能力较差

曹操和刘备同为三国时期的君王,但是两个人的处事风格和性格是完全不同的。刘备本人并没有什么大的才略,他的武力也并不高强,所以在战场拼杀的时候,一般都是关羽和张飞为他冲锋陷阵。而刘备用来服众和让手下忠心耿耿的方法,就是对他们关怀备至。并且刘备总爱流眼泪,以眼泪来体现自己对属下的担忧和关怀之情。还有刘备的志向并不坚定,当关羽失败被杀时,他就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未经谋划就去与吴国对战,直接导致了蜀国的大败,兵力锐减。所以从现在的定义来看,刘备更像是主动示弱博取人心、沉不住气的一种君王,而并非是现代定义的英雄。

二、曹操大气、武力高强、有谋略、有远见,更是现代定义的英雄

相反,曹操才是符合现代定义英雄的形象。曹操本人武力是非常高的,他乃至他的曹氏家族战斗力都是非常强的,但凡上战场,曹操总是冲锋陷阵的一个。并且曹操虽然在历史上被认为是疑心较重,但是他的心胸还是比较宽广的,他求贤若渴,能够摒弃前嫌任用司马懿等人,足以体现了曹操的胸怀宽广。另外,曹操的志向也很远大,他不在乎这半边的江山,而是想要一统天下,做整个江山的主人,虽然他在世时并没有做到,但是他教育出来的儿孙确实非常有远见的,从这些点来看,曹操才是英雄。

曹操更符合现代定义的英雄,有勇有谋、志向远大,并且还求贤若渴,通过曹操对于关羽的赏识,以及在三国时期获得的战役胜利,就能够体现得出来,所以曹操才是现代定义的真英雄。

按三国志的记载,刘备。
按人类价值观来讲,也是刘备。
按平民百姓的角度讲还是刘备。
你喜欢铁木真吗?他的打仗水平远大于曹操,你喜欢洪承畴吗?他的谋略远强于曹操,你喜欢常凯申吗?他的功绩远高于曹操。
你喜欢的话就打包带走,把刘备岳飞这样的留给老百姓就行了。
曹操,师出有名。一方诸侯。赤壁之战功亏一篑。英雄
刘备,君主克星,刘备跟谁谁就离死不远了(3-5年必死)。公孙瓒,陶谦,吕布,袁绍,刘表,刘璋……最后连自己都克死……曹操是唯一一个没被刘备克死的。比吕布更小人,武力夺取最大的地盘是自家亲戚刘璋的地盘
个人感觉刘备更符合现代英雄的设定,曹操更多的是一个枭雄,奸诈阴险,而刘备是打着匡扶汉室,忠厚的大旗起兵,刘备更符合一点。
曹操,因为曹操的所作所为,都有一种征服天下的感觉,可以称之为英雄,反观刘备就有些小气了

刘备能否担得起“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个评价吗?

其实,对于刘备能否担得起英雄这个称号,曹操自己把话说的很明白。

所谓英雄,应该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上能洞察宇宙之妙,下能吞吐天地之机。

曹操认为当今天下,唯有刘备和自己是英雄,是因为:

其一,曹操与刘备初次相识,是在袁绍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反董大营,当日,西凉的勇将华雄挑战,一连斩了盟军三员上将,诸侯皆惊。

刘备二弟关羽,杯酒未凉,单刀匹马就斩了华雄,当他把华雄的头颅抛到大堂上的时候,满堂诸侯皆惊,唯有刘备连眼皮都没动一下!

其二,当曹操率五万铁骑为父报仇攻伐徐州的时候,各路诸侯坐观成败,没有一个人敢因为陶谦而跟曹操作对,唯有刘备,带领区区不到两千人马杀来了,明知道战不过曹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何?因为仁义!为仁义二字,刘备可以不计生死,愿为天下先!

其三,袁术称帝,曹操奉旨讨逆,诏天下诸侯来援,却没有一个人来。当曹操到达前线的时候,刘备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

其实曹操根本就没有发诏给刘备,但是刘备仍然来了!为何?因为刘备是汉帝后裔,最恨奸贼篡逆。

我们看到了他最后成就的辉煌,但他在这个过程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没有好的出身,没有可继承的“资源”。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屈辱地寄篱人下,一次次地不断积蓄力量,最后走向了成功。

刘备可称得上英雄的还有重要的一点,他“俘获”了民心,从败走长坂坡老百姓弃家跟随刘备就可见不一般。                                           

能够担得起这个评价,因为刘备身边聚集了很多的人才,这说明刘备对其他人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担不起,我认为三国时期的英雄有很多,刘备只是胜在了会笼络人心上面。
我觉得完全担当的起,因为刘备毕竟是蜀国的君王,还是很厉害的。

张献忠和李自成谁更强一些?

请回答出理由,详细说明最好。
当然是李自成了。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原名鸿基。攀亲追认西夏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省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迫害吴三桂的家属。逼反吴三桂,满清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后,又反叛满清,继续抗清斗争。
张献忠(1606—1647),字秉吾,号敬轩,延安肤施(今陕西定边东)人。与李自成同岁。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他因被人陷害,犯了“法”当斩,“主将陈洪范奇其状貌,为请于总兵官王威释之”,最后以“鞭一百免”。革役后他逃回到老家。
肯定是李自成实力更为强大:1,高迎祥死后,其部下实力最强的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但最终李自成继承了闯王名号。2,李自成的大顺军击败了曾击败高迎祥的孙传庭,孙传庭也是曾把李自成过去打到还剩18骑的牛人,孙传庭当时是明朝唯一听话的有能力武将,率领的军队也是明朝中央政权最后的直属精锐【其他那些比如吴三桂、左良玉虽然兵多但已很难调遣】,但还是被李自成干掉了,还打到北京,这时候的张献忠则在干嘛?在四川那边称王称霸、割据一方,从这里就能看出两人的格局高低。3,大顺军军纪在农民军中算是好的了,大西军简直...后世的记载虽然可能有污蔑,但没有人污蔑过李自成,却有张献忠杀人如麻的记载,也侧面说明张献忠确实比李自成要残暴。
这么说吧,李自成一直在啃明朝腹地的强军,不然也不会能打到北京。张献忠则一直在已经被打残的四川称王称霸。谁强谁弱很明显了。
张献忠唯一的优势,是他的麾下猛将如云,还有两个最出名的义子,其中一个是民族英雄的李定国,另一个是民族败类孙可望。
李自成名气更大,张献忠势力更大,只是在南方,当时影响没李自成大,臭名倒大
李自成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备受争议的人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曹操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人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刘备的争议也越来越多,那么,刘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刘备早年虽然织席贩履为生,一介布衣,但一直志向远大,立志建功立业,匡扶汉室。若要建功立业,单靠自己肯定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同来完成。于是,他广结天下豪杰,结交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人,关羽、张飞、公孙瓒、赵云等,还有很多愿意为他出钱出力的朋友。黄巾起义爆发时,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机会往往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事实也是如此,刘备在镇压起义和平定叛乱中立下了战功,被封为县尉。从此,刘备一生的创业之路开始了。



刘备自身条件有限,但他善于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刘备自身最大的两个资源,一是皇室宗亲刘姓,二是仁义为本。

古时候每一个帝王的后代在乱世都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皇家姓氏代表着正统和名正言顺。在刘备之前就有一个很好的榜样——光武帝刘秀。刘秀起初也是一介平民百姓,起点和刘备一样,最终统一天下,中兴汉室。刘备也想像刘秀一样,平定四海,再次中兴汉室。所以,刘备一直以皇室正统自居,这也是很多人投靠他的原因之一。

说到仁义,很多跟随刘备的英雄、贤达、名士等为了他的大业拼命甚至牺牲性命,而刘备却因为仁义,一再不忍占别人的城池。很多人对于这点觉得刘备虚伪不是明主,其实不然。从陶谦让徐州到刘表托荆州,刘备都是一再不受。如果换做别人可能马上就接受了或者故作推迟一番就接受了,这种行为在当时的乱世,是很危险的。一个客居于此的人,在当地没有任何根基和背景,就成为一州之主,军民大部分人会不服,容易产生内乱,一旦内乱就会被曹操有机可乘。刘备的做法是每到一处,都广施恩义于民,深受百姓爱戴,根基扎地很稳。当民心所向,名正言顺了,再当一州之主。

仁义是刘备的立身之本,是一杆大旗,古时候称之为大纛,和宋江的"替天行道"大旗有着同样的作用。在乱世能坚持仁义到底,非常难得,这也是他能贤名满四海的原因,是大智慧,就连曹操都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有了名气,就能聚集更多的人脉资源,并且源源不断。所以,他把仁义看得比性命更加重要。



刘备在创业的路上,虽然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心志坚韧。虽然打拼到中年还没有立身之所,但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一直求贤若渴,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人辅佐,但当时他的势力太弱,想成就一番功名大业的贤明之士大部分都看不上他。好不容易请来了徐庶,打败了曹军一次,还被曹操用计把徐庶给骗走了。而刘备十里送徐庶的时候,足以体现其惜才爱才的诚意。

刘备一生创业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三顾茅庐,请到了诸葛亮。在当时各路诸侯中,刘备是势力最弱小的一个,仅仅是客居在荆州的新野城。能够请到诸葛亮出山的优势在于刘备是皇室正统,仁义爱民,民心所向,贤名满四海。刘备的这些优势,都是前面那么多年的打拼,一点点创造出来的,算是无形资产。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刘备,只有人和,没有天时和地利。再加上曹操有荀彧、陈煜,孙权有周瑜,诸葛亮投他们可能没有用武之地。刘备没有军师并且能全权让他管理,诸葛亮正好可以尽情施展才华。刘璋、张鲁等人更不用说了,诸葛亮更加不会考虑。这么说来,能请到诸葛亮出山,主要靠刘备的个人影响力和诚意。(如果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没有成功,那么,他会怎么办?下一个会请谁?)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的事业慢慢开始好转了,胜多败少。尤其在赤壁之战后,相继占领了荆州各郡,有了自己的根据地。这时的刘备已经是荆州之主,实力大增,又广纳贤士,文臣武将都有很大的扩充,三足鼎立之势基本形成,这是刘备创业以来,首次坐稳一州之主。

此后,周瑜为了夺回荆州,对刘备采用了美人计,但刘备心志坚定,没有因为娶了娇妻而忘了志向。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事业有些成就,遇到金银财帛娇妻美妾而不改其志,也是难能可贵的。历史上不少人刚事业有成,就骄傲自大,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最后走向灭亡,像李自成等。



刘备的事业更进一步就是夺取益州。起初刘备是刘璋请去抵抗张鲁的,但庞统、法正都劝他直接先攻占益州,刘备不同意。刘备的看法:一、没有正当的出师理由。二、刘备在益州没有根基,他担心失去益州民心,以后难以挽回。三、刘璋和他都是皇室宗亲,算是亲戚。就和当初曹操想要攻打徐州一样,一直没有出师的理由,直到曹操的父亲被杀,他才名正言顺地去攻打徐州。后来,军师庞统之死成为刘备攻打益州的正当理由,并顺利地夺取了益州。对于凤雏之死,实在是太可惜了。(如果庞统没有死,那么刘备是否可以得天下?)

刘备坐拥荆、益二州之后,实力已经可以和曹操匹敌了。定军山和汉中之战后,刘备已经成为当时天下最强的诸侯,自立为汉中王,蜀汉事业已经到达鼎盛时期。此后,刘备治理蜀汉采用内法外儒的方略,各行业效率明显提高,政治清明。此时,离实现隆中对的战略,只差一步了,"待天下有变,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福祸相依,世事难测。刘备称帝前,蜀汉鼎盛的同时厄运将至,关羽失荆州而死于东吴之手,张飞报仇心切而死于鞭打士卒,关张二人相继死去,过度悲伤让刘备再也不能理智了,冲动而固执地向东吴发兵了。刘备发兵的理由:一、为结义兄弟报仇,师出有名,此仇必报。二、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是荆州益州同时在手里,再图统一天下,现在要把荆州夺回来。三、刘备已经六十左右,他想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而魏强吴弱,图魏不易,想先吞吴再灭魏,快速达成愿望。四、哀兵必胜,况且当时兵强马壮,战力数倍于东吴,有很大的取胜把握。结果大家都知道,刘备在夷陵大败,蜀国元气大伤。这场战役的失败,不能说刘备完全无能,只能说陆逊谋略更胜一筹,就像曹操败于赤壁一样,周瑜等人更胜一筹。刘备打了几十年的仗,马背上打的天下,作战经验和谋略都是有的,只是遇上了顶尖高手。(如果东吴当时没有陆逊或者孙权不用陆逊为大都督,结局又会如何?)





刘备临死前,在白帝城托孤,体现了高超的权术和识人之明。对于刘禅、诸葛亮、赵云、李严、马谡等人,他都非常了解。用取而代之来试探诸葛亮的忠心,让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来稳定其心。知赵云忠义,托他保护刘禅。知李严和诸葛亮不和,也知道李严斗不过诸葛亮,但让李严掌管军事,来制衡诸葛亮,共同辅佐刘禅。知马谡言过其实,不能托以大事。这些都体现出了刘备的厉害之处。

刘备虽然最终没有统一天下,实现中兴汉室的理想,但从一介布衣创业到当上皇帝,已经是非常成功了。历史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屈指可数。个人觉得刘备的生平事迹,对于现在想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励志的传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认为是一个正直的人。因为刘备能够帮助他人,实现才能发挥的机会,因此刘备是一个正直的人。
刘备是一位小人。因为刘备为了自己的梦想,根本不管他死活,所以是一位小人。
我认为刘备是一位君子。因为刘备德才兼备,而且非常尊重人才。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究竟是英雄还是奸雄?

正史中的刘备,为何被很多人评价为他不算英雄?

奸雄
刘备还是个会挖墙脚的人,他挖了谁的墙脚?公孙瓒,赵云原来是公孙瓒手下,后来由于种种原因。


说是借赵云,后来给赵云洗脑,什么要投靠明主等等,最后把赵云给弄过来了,公孙瓒也是出于好意才借的,哪知道一借就没还。
刘备向来是有借无还的,向东吴借荆州,后来荆州也没还,直到关羽失了荆州才回到东吴。


他还是个比较阴险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他对吕布的做法可以看出,吕布曾有恩于他,辕门射戟替他解了被伐之围。
后来吕布被曹操所抓住,吕布想要认曹操做义父,为曹操打天下,这时曹操就问了一下刘备的看法,吕布知道自己有恩于刘备,以为刘备会为自己开脱,自己这次有了生机。


没想到刘备落井下石,刘备就说吕布三次认别人为义父,三次杀义父的事,曹操一听惊起一身冷汗,马上下令杀了吕布。
知恩不报,还要踹人一脚,可见多阴险。
其实曹操对他也有知遇之恩,几次无路可走投奔曹操,曹操都收留了他,甚至有时还车同辕,桌同席。
对他可是充满了友好,可是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走了,还拐走了曹操一些兵力,后来就由这些兵力发家打天下。

的人说,刘备本事好像不大。你看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表面上好像哥仨打一个,其实就是关羽、张飞打吕布。刘备瞧那哥俩上去打了,他在后头拿着双股剑,说“带我一个”。其实他没起多大作用。还有人说,刘备好像打仗也不行,要没有诸葛亮,他绝不可能获取三分天下。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压根儿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窝囊、脾气好、忠厚、没军事才能,恰恰相反,他是一个不比曹操逊色的一代奸雄。

为什么有人说刘备脾气好呢?一有什么事,你看先急的是张飞。三顾茅庐那一回,诸葛亮在屋里睡觉,张飞气得要一把火烧房子,把诸葛亮揪出来。大家注意凡是有这类的事,必是张飞这样的鲁莽之徒冲到前头。

刘备其实希望张飞这么干,然后他在中间和稀泥。刘备对张飞说得最多的三句话是“三弟不可鲁莽”,“三弟不可造次”,“三弟且退下”,就这么三句话。其实他希望张飞那么干,唱黑脸,然后他出来唱红脸。

根据这个,有人说刘备脾气很好,张飞脾气很爆。其实不是,刘备脾气更爆。《三国演义》开场有一段,“鞭打督邮,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这是《甘露寺》的一段唱词。说的是张翼德鞭打督邮吗?

网络配图

其实,不是张翼德鞭打督邮,而是刘备下的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刘备弄了一个中山府安喜县县尉的小官当。什么叫县尉呢?就是武装部部长。在那个战乱年代,武装部部长比县长都好使。他上任时间不长,朝廷要整顿一下纪律,说有一批借着打仗当上官的人的能力并不符合。

基层官员们光会打仗,不擅长治理一个地方,甚至有可能为祸一方,所以得派更大的官下去巡视考察。说白了,就是巡视员下去看看,你要行我就留下你,不行就遣返你,给你俩钱让你回家,我们另派官来。这督邮是干吗的呢?督邮就是干这个的。他来到这儿检查一下看看,安喜县这个县尉合不合格。

刘备这时候心里打鼓,想想自己也没根基,就是个编草鞋的。有人说他不是皇族吗?中山靖王刘胜一辈子没干别的事,净生孩子,有120多个儿子。为什么刘备不说是别人的儿子?他要说是汉武帝的儿子,而汉武帝就那么几个孩子,一查就能查出来。中山靖王刘胜有120 多个孩子,你说这生育能力得多强。
首先,刘备被塑造成一个温文尔雅的形象,但是其实刘备也是很有勇气,并且从一开始就给人天下枭雄的气势。
刘备小时候在自己家旁边的树下边游戏,那棵树很大,“童童如车盖”,远远望去就像天子出行时的车盖。刘备那时说:“我为天子,当乘些车盖。”(《三国演义》、《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的少年豪杰。刘备的这种愿望在很多场合直接显露。而且,这个故事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都给与充分渲染,可以认为是真实的。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知道刘备的儿子起名叫刘禅,他还收了一个养子——刘封。观察一下这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封”一个“禅”的。连起来是“封禅”。封禅是一种仪式,古代封禅是皇帝在泰山脚下举行的一种礼节,这里却被拆成两个字放在刘备的儿子上,这一点很值得注意。最起码说明了刘备称帝的愿望。大概是当时迫于舆论,把这种愿望藏了起来。

以上可见刘备的野心与豪杰的本色,他并不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相反,他的心中一直有更强大的欲望。

另外,怒鞭督邮也可以体现其性格的粗野一面。注意怒鞭督邮不是张飞所为,《三国演义》为了体现刘备“仁君”的形象,把怒鞭督邮的主人公改成了张飞。我这样说是有依据的,见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

可以看出刘备生猛的一面。人家只是不想理刘备,刘备就和别人干了起来,可见他的血气方刚。
是英雄!
历史记载,刘备所到之处备受欢迎和尊敬,当时刘备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尊敬刘备到什么程度,出去可以同坐一台车,进来可以同坐一个席位,待遇可谓相当高,后来刘备投奔到袁绍的时候,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到底为什么刘备这么受人尊敬呢,答案很简单,这些人都认为刘备是一个英雄,刘备是一个游英雄之志的人,一个小故事就能看出来。

三国时期,有一个徐氏去拜访陈登,结果陈登并没有理会这个人,自己跑去了大床去睡,让徐氏到小床去睡,刘备这时候就发表了意见,许先生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有国士之名,大家都非常尊重你,在这个动乱的时期,正事需要你这种人才,为国家分忧平天下的时候,你却选择求田问舍的生活,这样的人元龙先生是看不起的,你要是我碰到我刘备这样的小人,我恨不得让你睡在地上,这件事就看出了刘备着实有英雄之气,这就足以说明刘备不是窝囊废之人,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刘备的前半生是非常糟糕的,前半生一直都飘无定所,一直在东奔西跑的投靠他人,而且不停的遭受到挫折和失败,但是他并没有甘心,而是屡败屡战,这样的决心实属不易,这足以说明了刘备游英雄之魂。

同时期对于刘备的评价有两个,其一是刘备是一个小人,反复无常,另外一个是刘备这个人很讲诚信和义气,这个评价是很矛盾的但是又很合理,刘备是一个有英雄之志的人,所以他绝对不甘心长时间的寄人篱下,关羽和张飞也深知刘备是重情义之人,于是就跟了他一辈子,刘备是一个英雄,诸葛亮看出来了,关羽张飞看出来了,曹操看出来了,小编也看出来了,刘备身上很多品质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这种英雄的远大志向,不甘于现状,屡战屡败的决心,难道不能称得上是英雄吗?
说刘备外忠内奸,因为刘备极善于收买人心,假如汉献帝真落到了刘备手中,刘备绝不会像曹操那样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只能是“意外”地惨死了,就像朱元璋害死小明王后还要痛哭流泪一样。曹操外奸内忠,曹操刺杀董卓更像是一部广告大片,无论吕布是否及时出现,曹操其实都不会下手,他只是在赚取天下的名望,曹操所说的“宁肯我负天下人,决不许天下人负我”只是无奈的自我安慰,他本意也不想错杀吕伯奢一家,实在是误杀,后来杀吕伯奢也是形势所迫。其实,曹操对手下,对朋友,是极讲仁义的。孙权忠奸兼备,孙权为了自保,不断在地曹操与刘备之间摇摆,有时忠,有时奸,将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还让刘备活着回去,充分说明孙权不是做不到,而是考虑到无法独力抗曹,只能放刘备一马,形成共抗曹操的联盟格局,无奈周喻小聪明太多,不能理解孙权的宏图大略,总想害死诸葛亮,其实,当时曹操实力太强大,吴蜀能自保就不错了,只有诸葛亮与孙权和鲁肃才真正明白联合抗曹的战略意义,关羽与刘备都缺乏战略大局观。
文章标题: 不吹不黑,刘备与李自成谁更担得起“英雄”二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9282.html

[不吹不黑,刘备与李自成谁更担得起“英雄”二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