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家祖师,为何现代这么多人认为孔子祸国殃民?
这些认为孔子祸国殃民的人,都是不了解历史的,孔子的贡献在5000年历史长河中,是不可磨灭的。
第一、文化上的贡献
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在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孔子是中华上古文化的传承人以及5000年中华文化的奠基人。
第二、观念上的贡献
在历史上夏代尊“天命”,商代信“鬼神”,到了西周周公开始“制礼作乐”,“明德慎罚”,转向注重“礼乐文明”。这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一大飞跃。孔子不言所谓有意志有灵验的“天命”和“鬼神”,而对西周的礼乐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孔子是引导中国从“有神论”向“无神论”观念转变的第一人。
第三、文学上的贡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据《史记》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经过孔子整理删定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诗经》版本,又叫《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
第四、哲学上的贡献
《易》原本是一部筮(shì)占之书。孔子使《易》这部筮占之书成为大道之源,成为中国哲学之源。孔子作的《易传》由《易》的“筮占”功能转变到《易》的“德义”层面上来,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人类“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引发易学革命的第一人。
我觉得孔子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它过于僵化,被后代的人们长期的奉为经典,人们的思想被控制了,这阻碍了人们在思想上的创新。
孔子是儒家祖师,但是现代很多人都被西方思想所同化了,因此认为孔子祸国殃民。
因为孔子的学说后来成为了统治者用来统治人民的工具,专门为君主服务。
既然孔子思想是优秀的文化遗产,为什么在当时不被重用?为什么一直以儒家文化为统治
当时处于春秋战国转型时期,各个国家都想能够实现大统一,所以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但是孔子的思想中的“仁”并不适合当时的情况,而且所谓的“礼”是希望恢复周朝的秩序,不符合当时时代的潮流,所以当时并不受到重用,只有当国家统一强大的时候,统治者才会以儒家的思想来统治国家。
孔子处在春秋时期,政治动荡,礼崩乐坏,他所倡导的“仁”不符合当时的时代趋势,不利于统治者的统治。需知,乱世当用重典。法家顺应时代发展。
待到汉武帝时,汉初的经济凋敝已经复苏,需要积极有为、锐意进取的政策来巩固、发展国家。所以董仲舒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当事者所肯定。
时代不一样,目的不一样,文化价值也就不一样了。儒家文化有益于统治阶级的统治,自当得以重用。
孔子思想就是儒家文化的源头,之后衍生出儒家文化的不同分支体系 。
之所以当时不用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尚未达成
儒家文化经过人们的改进、融合,适合时代要求,巩固统治
孔子思想维护统治阶级,老子思想天人合一,你说哪个好?
孔子思想并不维护统治者;老子的思想也不是单纯的“天人合一”。不能说这两者之间何者优劣。谈及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两位文化名人,那恐怕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孔子和老子。
他们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创立的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也都一直传承数千年不衰。有人说,儒家维护统治阶级,是统治者“维稳”的利器;而老子则主张无为而治,天人合一。这两者之间,到底谁是更好的呢?
实际上,孔子的思想并不维护统治阶级。我们之所以会有儒学是“维稳利器”这样的看法,这其实并不能赖孔子。后世“维稳”的儒家学说,早已经违背了孔子的本意,是叔孙通,董仲舒等人“阉割”之后的儒家。孔孟时代的儒家,恰好是和统治者,君权背道而驰的一种学说。孔子认为“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父母亲族比皇帝更加重要,甚至“恒言君之过者为之忠”。儒生都应该不停的提出反对意见,才算是忠于自己的道统。
孔子和孟子,都认为不得民心的无道昏君,是应该“人人得而诛之”的,他们都很赞成“汤武受命”的正当性。用孟子的话说,就是“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同时代的墨子墨翟,就认为儒家是一门挑衅君王,大逆不道的学说。他说儒学“以下乱上,教臣弑君”。
而老子的思想,难道就是鼓吹“天人合一”了吗?要知道,“自然之理”,在后代的道家门徒里,俨然成了维稳的利器。他们用老子的这一套说辞,来宣扬君贵臣贱是“天理注定”,说“君虽无道,臣不敢悖也”。这是不是也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维稳利器”呢?这两种思想,其实都是“时代的眼泪”,都被后人所篡改,利用。不能说他们谁高谁低。
我觉得老子更好一些,因为他释放了人的天性,让人可以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一种非常自由的观念,现在很需要这种观点。
老子的思想好,提倡无为而治,孔子早期的思想为后世的统治阶级利用,变成统治阶级的工具
我说老子思想更好,老子主张顺其自然,即世间万物都要顺应自身的规律,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小到打破身体规律会生病不舒服,大到人类不顺应自然规律造成环境污染。
孔子的思想是为了统治阶级写的吗?我怎么觉得很多都是为了统治方便,因为道理实在太过刻板
孔子是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宣扬的是仁,孔子在政治思想上面比较的。主张恢复周礼反对社会变革,主张维护西周的礼乐秩序。孔子早年间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孔子的思想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但是在春秋时期处于大国争霸。周天子衰弱的时候。各大诸侯国希望通过社会变革走上诸侯争霸的道路,所以孔子的主张并没有为他们所用。晚年,孔子回到了家乡,鲁国曲阜这个地方讲学传道。
是的,是吧百姓的思想改造的更容易被奴役,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孔子的观点为什么在当时不受重视
因为春群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需要富国强兵,壮大自己的实力,以希望在兼并战争中不仅使自己的国家得以保存,并且能兼并别的国家,扩大自己的实力。因此,能促进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敢于变法,富国强兵,将奴隶制井田制改为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法家才会重视。孔子当时代表的是没落的,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奴隶主贵族,讲的都是礼仪仁政,不符合富国强兵,在周礼不存,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自然没有哪个诸侯国愿意实行仁的思想,使自己不能加强自己实力。
楼主,你是否满意呢?可否采纳我的答案?谢谢啦!
中国人都是这样,不崇拜活人,只信奉死人,活人会犯错,而死人却永恒了,当政府新推出什么楷模,模范的时候,一查档案,多半是死了。
当然,这也和当时的形式有关。
孔子是春秋时期人物,他提倡的是仁治,主张为政以德,可当时正是战乱连年,诸侯林立,仁治适用于国家稳定的时期,外忧内患都以铲除,以仁治修生养息,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推行仁治,只能徒取灭亡。
1.孔子思想的根本观点是“仁爱”,在那个天下大乱,只有利益的年代,怎么可能被人重视?
2.孔子思想的具体表现是“礼仪”、“等级”,就当时的情况来讲,按照孔子的思想,天下应该是周天子的天下,那么把当时势力远远大于周天子的诸侯放在什么位置呢?这是最致命的!
3.孔子思想“仁政”也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记得谁说“战乱用重刑”,天下大乱的时代,用仁政根本是无法维系统治的,反面成功的例子就是秦国用法家的思想取得了成功!
因为除了孔子一大堆积极的思想外,他还极力主张维护周朝的统治,在当时是各国都不会支持他的!
孔子的主张可以用来修身,勉强可以齐家,但是不能用来平天下,春秋战国时期的乱世孔子的主张无法实现,太理想化了
文章标题: 现在很多人觉得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落后,觉得孔子维护统治阶级,是不是因为孔子没有解救奴隶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7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