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9-04 11:01:4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临安西北的天目山间有一座的险要关隘,名独松关,隋唐时杜伏威手下猛将王雄诞曾在此地大显神威,以五百骑兵大破吴王李子通的十万大军,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为了顺利通过此关,兀术在来的路上做足了功课,设计了数种攻坚方案,把所有会遇到的困难都想过了,还在军队中连接做了好几次思想动员。
然而,最终兀术“大失所望”。宋军竟然根本没有安置一兵一卒在这儿驻防。
兀术过关回望,寒风劲刮,正是:才见岭头云似盖,顿惊岩下雪如尘。遂不无遗憾地叫嚷道:“宋朝实在是没有可用之人啊,如果他们安排几百军兵守在此处,我岂能从容穿越?!”
十二月十五日,兀术攻破临安府,十二月二十四日,攻破越州(今浙江绍兴),马不停蹄,直奔明州(今浙江宁波市)。
御前右军都统制、浙东制置使张俊奉命在明州为赵构打掩护。
以下是付费内容
明州的居民逃亡所剩无几,张俊大军一到,趁机“以清野为名”,在寒风中大肆掳掠,“环城三十里皆遭其焚劫”。
十二月二十九日,西风忽起,金人攻至,张俊在雪地里胡乱打了一仗,收兵往台州(今浙江台州)方向鼠窜而去。
张俊一走,“明州士民皆散”,百姓哀号震天。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正月初三,兀术到达明州(今浙江宁波市),他还是没有想到,宋军竟然真的不战而逃,而以他现在的兵力,并不足以占据江南大地。但兀术站在明州城头,却惊讶万分,整个江南大地,找不到一个宋兵。慷慨的御前都统制张俊大将军,已把这片广阔的土地毫无保留地交给了他。白给的东西不要白不要,他让自己的军队痛痛快快地饱掠了一顿。
抢足掠足,兀术又把目标投向了下一站——台州(今浙江台州)。
正月初十,顺利攻陷台州,随即又向定海(今浙江镇海)进发,从定海下海追击赵构。
赵构已到了章安镇,听说金兵征发了船只下海追来,不由惊恐万分。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这天傍晚,命令船夫在寒气中努力逆风行船,突然迎面驰下两叶扁舟,“直犯禁卫船”,赵构得报,自料遇上了金兵的前哨船只,面如死灰,心想:完了……
其实,赵构乘坐的是二十只大海船连在一起的庞大船队,根本用不着担心顺风冲下的那两只小渔船,只是平时对金兵谈虎色变,习惯心理使然。
前面的禁卫军拦下了那两张船,一问,不过是贩柑子的寻常客商。
赵构松了一口气,吩咐将船上的柑子全部收购,散发给禁卫军各士兵食用。
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士兵吃过柑子,不知是谁起的头,用柑子皮做成灯,贮上油,点着,趁退潮放入海中。其他士兵纷纷跟着照做,海面上很快就飘荡着上千上万这样的小柑灯。
当是时也,“风息浪静,水波不动”,几万点火珠荧荧出没在沧海琼波之中,蔚然壮观,章安镇的百姓在金鳌峰看到,不由眼泪长流。
马家渡大战失利,岳飞被迫撤军在钟山驻扎。
不久,建康失守,杜充降敌,岳飞这支部队就和组织失去了联系,成为了一支孤军,仿佛又回到了太行山打游击的时代。岳飞“孤军转战,且行且击”,不断向赵构所在的临安(治钱塘、仁和,今浙江杭州市)方向靠拢。
南撤的路上,下起了雪。天幕低黑,前后左右一片白茫茫、灰糊糊。
形势比变化计划快,刚到建康府句容县(今江苏句容县)地界,就听到了赵构已经从临安跑路的消息。
怎么办?岳飞拔剑四顾,心绪茫然。
恰好,同在马家渡被打散了的刘经和扈成两支队伍也流落到了句容。
几个人一碰头,交换了意见,最后一致同意南下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县),蓄军养锐,以观时变。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从建康府到广德军的路上,一派离索残存的景象,说不尽的荒芜肃杀。
岳飞等人和金兵六度交手,“六战皆捷”,斩首一千二百一十六级,擒女真、漠儿王权等二十四人。
到了广德军的钟村,又有消息传来,说赵构出海逃亡,生死不明。
一时间人心惶惶,“诸将汹汹欲叛”,其中扈成的部将戚方率先叛乱,他鼓动了一伙不法士卒,斩杀了扈成,裹胁军队叛乱为盗。
岳飞手下也有将士跃跃欲试,想以戚方为榜样,在乱世中占山头喝酒吃肉爽一把。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岳飞虽然出身农家,但父亲的正直侠义、母亲的知礼识义,使他自小就有了忠奸之辨、正义与邪恶之分;而遇上了刘韐、张所、宗泽等亦师亦友的长辈、上级,更是凛然养就了一股的忠义爱国的勇气和节气,再加上他本身又喜读《春秋》一类言大义的史书,使他没有象张俊、刘光世甚至扈成之流那样胡乱地生长,最终成了忠义的化身,爱国的代名词。
当他觉察到了将士这种苗头,立刻召集全军进行整训。
在会议上,他拔刀在自己的左肩上插了一刀,“洒血厉众”道:“同胞们,战友们,现在国难当头,正是我们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时候,咱们保家卫国,青史留名。如果咱们趁乱为盗,苟活偷生,到头来不过枉活一世,身死名灭!大家想想,建康是江左形胜之地,就算胡虏暂时盗据,也不足以立国!只要我们发奋起来,万众一心,就一定能把胡虏鞑寇驱逐出境,今日之事,有死无二,擅自离开这儿的,斩!”(“我辈荷园厚恩,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为虏,溃而为盗,偷生苟活,身死名灭,岂计之得耶!建康,江左形胜之地,使胡虏盗据,何以立国!今日之事,有死无二,辄出此门者斩!”)音容慷慨,将士大为感泣,军心慢慢稳定了下来。
不久,刘经部队的将士就和岳飞的队伍合并在了一起。
杜充从东京带出的东京留守司部队里很多士兵都是西北人,他们听说杜充已经渡江投敌,纷纷前来投奔岳飞。
岳飞将这些人的部曲首领各按之前的行伍兵籍集合起来,鼓励他们说:“团结就是力量,咱们本来就是最富战斗力的队伍,现在又团结在了一起,正是收取中原,建立奇功的大好时机。到那时,咱们身受朝廷封赏,衣锦还乡,岂不是人世间的荣幸之事!”
大家热烈鼓掌,一齐欢呼道:“从今以后,惟岳统制之命是从!”
兵马屯驻钟村,军中“粮食罄匮”,岳飞只得“资粮于敌”,以战养战,不断向金人发动袭击,靠获取战利品给士兵提供衣食。
听说金人侵犯溧阳县,岳飞和刘经带领了一千人,趁夜向他们发动袭击,短短两个时辰不到,杀获了五百多金兵,生擒金人的同知溧阳县事、渤海太师李撒八等高级官员数人。
当然,象这样辉煌的战果并不是时时都有的。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岳飞以身作则,“与士卒最下者同食”。
很多将士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面有饥色,但岳飞治军严谨,大家畏惧军中纪律,不敢扰民,“市井鬻贩如常时”。
军中的开支节度越来越见肘捉襟,所幸宜兴县令耳闻岳飞的威名,“奉书以迎”,说城中存数度颇丰,可供一万军人吃上十年。
岳飞喜出望外,当即于这一年二月,移师宜兴,将兵营屯扎在县城西南的张褚镇。
原江、淮宣抚司的水军也从建康溃逃到了宜兴,扰掠吏民,听说岳飞屯军在侧,恐惧莫名,“即命虏捉舟船、尽载老小,若将遁者”。
岳飞亲自写信,派人送去,好言慰谕,招抚了半数人员过来,岳飞悉数纳为己用。
史称:“宣抚司右军统制岳飞自广德军移屯宜兴县。杜充之败也,其将士溃去,多行剽掠,独飞严戢所部,不扰居民,士大夫避寇者皆赖以免”,“常之官吏、士民弃其产业趋宜兴者万余家”。
在这里,岳飞召集到了很多素质极高的将士,这其中有张宪、王贵、姚政、王万、徐庆等等。
张宪比岳飞小三岁,在抗战的日子里成为了岳飞最亲密的战友,他将陪同着岳飞一起走完那条属于他们共同的道路。当然,张宪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是陪着岳飞一直走到路之终点的人。
岳飞在乱世中治军宜兴,等于在宜兴建立了一方净土,许多外地人纷纷移居宜兴避难。人们交口相赞:“父母之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很多人“各图其像,与老稚晨夕瞻仰”把岳飞的画像供奉起来。甚至,人们“又相帅即周将军庙,辟一堂祠之”,在宜兴的周将军庙旁边,为岳飞建造一座生祠,将岳飞尊奉为神人。
金兵中的“签军”到了宜兴地界,听说岳飞大名,“皆相谓曰:‘岳爷爷军也!’争来降附”。(“虏之签军涉其地者,皆相谓曰:“岳爷爷军也!”争来降附,前后计万余人。”“常之官吏、士民弃其产业趋宜兴者万余家。邑人德之,各图其像,与老稚晨夕瞻仰,如奉定省,曰:‘父母之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又相帅即周将军庙,辟一堂祠之,邑令钱谌为之记。”)从金营中投降的“签军”前前后后达到了上万人。
大军既已安顿好,岳飞前后派了十八趟人回故乡寻找家人下落,终于把自己的母亲姚氏、长子岳云、次子岳雷、弟弟岳翻接到了军中。
岳云年方十二岁,躯干不丰,表面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军中号为“羸官人”,实际上却生得铜皮铁骨,力大无穷。清朝袁枚曾题诗赞岳飞及其云、雷二子,诗云:“不依古法但横行,自有云雷绕膝生。”
而岳云的母亲,即岳飞的夫人刘氏,因不堪忍受寂寞,改嫁了,并未在南来的亲友团中。后来,岳珂作《金佗稡编》,有意为长者讳,将岳云记作是岳飞的养子。
岳云少小有乃父遗风,喜习武艺,《金佗稡编》卷九《诸子遗事》载称其“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每次打仗,都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在宜兴,岳飞对军队进行了整合集训,在历代名将中,岳飞的整军训练专长简直无人可及。史称:其御军也,重蒐选,谨训习,公赏罚,明号令,严纪律,同甘苦。
岳飞从上万的“签军”和逃难的难民中精挑细选了七千人,编入了自己的军队,按照《孙子》上说的:“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进行严格训练。
岳飞希望在保全民众,爱护士兵的基础上训成一支这样的军队:无论面临绝境,或是深陷重围,这支军队都具备一往无前的精神,能够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即使战斗到最后一刻,也绝不投降,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战斗到底。
所以,在每堂训练课上,岳飞都要训上一段话,将士兵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兴亡结合起来,鼓励大家刻苦训练。经过了长期的训练,岳飞成功了。
他训练出了一支让金兵闻风丧胆的军队,这就是岳家军!
岳家军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当然,最让岳飞引以为豪的是它的作战能力。
在反复操练各种队形战法、冲刺砍杀的既定课程之外,岳飞还特别设置了骑着马做注坡、跳濠等各种技艺的训练,当然,在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的过程中,都要求士兵“被重铠”。
而这些,只缘于马家渡那场大战,岳飞见到了兀术的“拐子马”战术,他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精湛的骑术和过硬的技击术,根本不可能与金国骑兵相抗衡。
史书上记载,有一次,岳云身披重甲骑马进行“注坡”训练,从高山上俯冲下来,到了半山,要求突然勒马停驻,因为冲得太急,马的前足陷入了一个小坑洼了,马失前蹄,岳云一个倒头葱,身体越过马头,狠狠地摔了下来。
岳飞当场斥责道:“难道上阵杀敌,也会这样吗?”当即下令将他推出去斩首。
众将士大惊,急忙求情,最后打了一百军棍了事。
经过这件事,岳云非但没有怨恨老爸,反而更加努力练习,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全军也因此知道岳大教官不是说着玩的,一个比一个刻苦训练,精熟安习各种技艺,“一皆当百”,人望之以为神。
至于武艺方面的学习,岳飞本人便身怀绝技,他根据本人的多次技击经验和实战心得,分别创造了一套拳法和枪法,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岳家拳”和“岳家枪”,亲自在教场上传授。
南宋嘉定年间的武状元、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华岳曾在他的兵书《翠微先生北征录》中不无崇拜地说:“臣闻呈试有四门马枪,拣指有马上单枪。岳飞教荆襄之兵,有稽枪射。”他认为:“自近代,善马射者不善马枪,所以海队只选马枪一十八条、正副旗头六名,其余皆系弓箭。立为定制,不容增减。盖新刺马军、新补马校不练教习,不熟弓马,两手挟弓犹恐不能施放,更责以马枪兼人之能,则彼安能独办?要之,一队皆系老旧马军,则令各稽小枪,而不拘以十八人之数;皆系新招生疏之人,则令专事弓箭,而不拘以正副旗头之额。庶不强人以短,而反害其所长。是谓枪制。”对岳飞的马上枪击之技佩服得五体投地。
农耕文明的人民要精于骑术已非易事,而马上又要善使枪,又要善使弓,更是难上加难,这三种本事集于一身,作战力就很恐怖了。
一系列训练下来,这些学员个个练就了非凡的武艺,为日后成就了非凡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政治和军事之外,岳大教官还在他的军队中定下了铁一样的纪律。
他认为,只有在纪律的严格保障下,军队才能具备可怕的战斗力。正如西方的兵家之祖维吉提乌斯在《罗马军制论》中所说,真正的勇士不是天生的,而是用严格的训练和铁一般的纪律造就的。看来,在很多方面,英雄所见总是略同的。
时逢乱世,很多军队的粮草得不到补充,士兵四下劫掠,维持生计。
为了不让自己的军队沦落为流寇,岳飞将他们拉到了宜兴县太湖边上的张渚镇附近,这儿三面被太湖包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道与外面相通。
众所周知,东北和西北地区是产马区。除了这些地区之外,其他地区则根本无法产马。当时,西北地区在西夏国的手里,东北地区则在大金国的手里。南宋军队根本没有多少战马,其军队以步兵为主。那么,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了。以步兵为主的岳家军,如何对付金国重骑兵铁浮屠呢?认真的说,岳家军的战法基本上等于同归于尽。
金国军队中,有两支战斗力强悍的骑兵部队。第一是铁浮屠,这是重骑兵,主要负责中间突击。还有一种是拐子马,这属于轻骑兵,主要负责包抄和迂回。骑兵最大的优势在于突击力,这是步兵部队无法抵抗的。尤其是重骑兵,利用自己的优势,通常能把步兵方阵冲的七零八落。然后轻骑兵负责追击,步兵部队基本上就完了。金国军队一直是这套战术,以步兵为主的宋朝军队根本不是对手,直到岳家军组建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当时,南宋的总兵力也就是40万军队。岳家军的总兵力超过10万,其中,1万多骑兵,其余则都是步兵。换句话说,岳家军也是一直以步兵为主体的军队。面对强悍的金国骑兵,岳家军有什么办法呢?在郾城大战中,金国出动了自己引以为豪的铁浮屠。这些重骑兵不仅人都穿着盔甲,就连战马也披着铠甲,防护力非常好。一般5到10匹马为一排,有点类似于水浒传中的铁甲连环马。但是岳家军也不是吃闲饭的,岳家军的战法非常奇怪。
面对金国骑兵,岳家军没有使用长枪硬弩,而是清一色的短斧和砍刀。当金国骑兵靠近的时候,这些岳家军步兵迅速蹲下,专门砍骑兵的马腿。这样一来,战马就会栽倒。由于是连着的,也会带到周围几匹战马。这个战法说着轻松,其实需要熟练的技巧和超强的勇气,面对滚滚而来的骑兵,谁能保证不害怕呢?请注意,这个战马基本上是同归于尽的。砍中了马腿,很有可能被战马压倒。如果砍不中,肯定会被战马冲翻。
在当年的战斗中,岳家军硬是依靠这种不要命的战法,击败了金国骑兵部队。其实在抗战时期也有类似的情况。面对日本军队的坦克,我们的军队没有坦克,也没有对付坦克的平射炮。很多战士都是抱着炸药包,选择了与日本坦克同归于尽。例如在电影血战台儿庄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如果临阵退却或者勇气不足,都是无法成功的。
当然,除了这样的战法以外,岳家军还有其他战法。岳家军的12军中,背嵬军的威名赫赫的。这是由全军精锐部队组成的,也是一支骑兵部队。统帅这支部队的将领是岳飞的养子岳云,当时被称为赢官人。在后来爆发的颖昌战役中,岳云就是率领这支部队冲散了金国军队的大阵。也正是在这次战役中,金国统帅完颜宗弼的女婿被杀。其实在完颜宗弼之后,金国也出现了将领匮乏的局面。外人信不过,自己人又太少,这就是金国统治阶层的尴尬局面。
导语:在宋朝,北部的金国逐渐崛起。金国优秀的将领完颜宗弼带领骑兵先灭辽,后又灭北宋。在他的手中,更是建立了一支常胜军队,那便是铁浮屠。在重装骑兵的领域中,可以说,铁浮屠是王者级别的存在,它更是被誉为"古代的坦克"。金国的铁浮屠踏遍中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当它继续南下时,它遇到了最强的敌人—岳家军。强悍的铁浮屠遇上高战斗力的岳家军,这注定是一场硬仗。如何破解铁浮屠,对于一代名将岳飞来讲,这的确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重装骑兵的时代在《九州缥缈录》这部电视剧中,出现了"铁浮屠"这支骑兵。
对于青阳这个游牧民族来讲,铁浮屠就是他们最精锐的骑兵。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铁浮屠就是将人全身上下都用盔甲包裹起来,只留一双眼睛,对于战马,除了马腿外,其他的地方也都装备上了盔甲。战马之间还用铁链相连。
(《九州缥缈录》中的铁浮屠)
在历史上,这种骑兵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令宋朝闻风丧胆。
自西晋之后,我国的武器装备就迈入了新的一个阶段,因为在这个时期之后,重装骑兵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
但是这种重装骑兵较多的是分布在胡人之中。因为他们有优良的战马,精湛的骑术,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他们的重装骑兵得以迅速发展。这也使得在汉人与胡人的对战中,汉人常处于劣势地位。
在金国的铁浮屠出现之前,它的邻国,辽和西夏率先制作出了"铁鹞子"。
铁鹞子经常作为战场上的突击力量,冲击对方的阵线。人与战马相连,就算士兵死去,也不会从战马上掉下来。装备重甲的铁鹞子让宋朝大为头疼,前线的士兵也经常因为惧怕铁鹞子而不敢出城,只能守城作战。
令宋朝没有想到的是,金国的铁浮屠在作战能力上要远远超过铁鹞子。金国便凭借着这支精兵铁甲,先后灭辽与北宋,一度成为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
(南宋时期的形势图)
金国能够取得连连的胜利,也并不只依靠铁浮屠,而是让铁浮屠与拐子马的相互配合。
铁浮屠和拐子马经常会被混淆。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兵种,在战场上,有不同的优势。
我们先来看铁浮屠。可以说,《九州缥缈录》这部剧已经比较形象的还原了历史上铁浮屠的样子。
(铁浮屠)
铁浮屠是一种重甲骑兵,能穿上铁浮屠战甲的都是女真族的精兵。毕竟,穿着厚厚的铠甲作战并不是一般的士兵就能够做到的。因此铁浮屠防御性能好,杀伤力强。
在战场上,通常是三个战马相连,连起来的铁浮屠就像一睹厚厚的墙,一步一步朝着敌人逼近。除此之外,金军在铁浮屠后面放上"拒马子","拒马子"跟随铁浮屠前进,彻底斩断战马后退的道路。
铁浮屠的作战能力和防御能力都是一流水平。但是铁浮屠在制作上有较高的成本,因此金国中的铁浮屠数量也只有几千骑。
拐子马相对来说就成本较低。因为拐子马是属于中轻型骑兵。
拐子马较为灵活,这种兵种机动性较强,需要精湛的骑术。而金国的拐子马更是装备了冷兵器和弓箭。既能远程射击,又能近距离作战。因此金国的拐子马也是作战能力极强。
拐子马经常配合铁浮屠。铁浮屠正面进攻,刀枪不入的铁浮屠用来冲击敌人的队形,而拐子马趁机从两翼包抄,形成包围之势,一举击溃敌军。
岳家军的应对方案铁浮屠和拐子马横扫中原。金国持续南下,这次他的目标是南宋。
在南宋,也涌现出了一批将军,其中令世人最为熟悉的就是岳飞了。
岳飞面对铁浮屠与拐子马,在仔细研究与相互交锋后,也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案,最终使得金国的铁浮屠全军覆灭。
(岳飞,剧照)
首先,岳飞利用了一些地形与气候的优势。
先来说地形,南宋不比北宋,有广袤的平原,南宋的地形多丘陵,地形上就具有一定的优势。
因为金国的铁浮屠和拐子马都属于骑兵,在平原上作战更具有优势,而在多丘陵,河流的南方,无法有效的发挥出骑兵的作战能力。地形就限制了战马不能肆意的狂奔,在打仗上,金国总有一种很憋屈的感觉。
再来看气候,南方的夏天多高温,那铁浮屠穿着厚厚的铠甲,人和马都受不了。岳飞很会利用这些优势,使得铁浮屠的作战能力大打折扣。
其次,岳飞训练出了一批精锐的骑兵部队。南宋的战马水平比不上金国,这是南宋的劣势,尤其是拐子马如此强大,如果不训练出一批骑兵部队,在战场上,是无法应对金国拐子马的进攻。而在岳飞的骑兵部队中,背嵬军的战斗能力是最强的,在之后的战场上立下了不少的功绩。
金国用铁浮屠和拐子马来配合,岳飞就一一来破解。
对于铁浮屠,岳飞专门打造了麻扎刀,大斧和提刀,这些可是专门用来砍马腿的。铁浮屠都穿有战甲,可唯独马腿没有。岳飞利用这一点,前方进攻的士兵砍马腿,一个战马倒地会连带着其他战马一同倒地,这一来便打乱了敌军的阵型。紧接着,后方的步兵便砍杀倒地的铁浮屠。
(砍马腿来对付铁浮屠)
而拐子马,虽然有背嵬军来应对,但是岳飞有其他妙招。岳飞知道拐子马是用来两翼包抄的,于是就提前挖沟壕,沟壕里还放有尖锐的竹签。速度快的拐子马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壕沟中。
郾城之战金国与岳家军的对抗在郾城爆发了。在这次战役之中,岳飞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这也充分反映出了岳飞的对战策略是正确的。
金兀术打探到郾城内岳飞只有一万兵马,于是便带上自己的精锐骑兵和铁浮屠杀往郾城。
岳飞为了争取排兵布阵的时间,先派遣背嵬军包抄金军,对抗其精锐骑兵。待岳飞整顿好军马,杀入战场时,金兀术发现自己的铁浮屠和拐子马不是岳家军的对手。
在这一战中,也让金兀术感慨,移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岳家军与金军的对抗,以岳家军的胜利画上句号。
结束语:当金兀术再次对南宋发起进攻时,他可能也没想到,这一战竟是一去不复返。抵达顺昌,刘琦死命守城,金兀术没能攻下城门,反倒损失惨重。在返回的路上,遇到铁浮屠的克星—岳家军,自此,铁浮屠全军覆没,消失在历史之上。
屯田是宋朝军队的传统经济活动,目的是在募兵制下,尽可能给国家减轻一些财政负担。但我们知道作为保家卫国的作战单位来说,把打仗的精力用在挣钱上肯定会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因此这一项稍微能带来点创收的活动从来没有成为宋朝军队军费的主要来源。
岳飞深深明白军队战斗力的来源所在,鼎盛时期占南宋军队人数三分之一的“岳家军”在这点上也不例外。从岳飞从一介热血青年领兵打仗开始到绍兴十一年在首都中枢担任枢密副使为止,岳家军的后勤开支一直是靠中央财政解决的。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一支战斗力强,军纪严明的队伍也是靠多方面的因素环环缔造的,它不仅离不开靠军队主帅的人格魅力来感染,但也离不开财政、后勤保障等客观技术层面的出色支持。
那么岳飞是靠哪些手段把岳家军一步步塑造成像金军所说的“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爱民让民的虎狼之师呢?
岳飞军之所以能维持严格的军纪,良好的经济待遇确实是最基本的。但由于岳家军的后勤主要是靠朝廷解决,所以“保障有力”的关键不是创收,而是全军财务管理严格有序、公开透明,做到中央财政发十分钱,战士能领到十分钱。
这一点在岳家军的财务管理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士兵每月饷钱按时足数发放,有敢克扣贪污饷钱的将领,一律死刑,没有回旋余地。也正因为钱上的事儿清楚,绍兴六年南宋朝廷要求各路大军上报年度开支供中央检查的时候,岳飞是唯一一个敢把全部账本送上去的。
也正是因为财政上的绝对公开透明,岳家军的战士们绝对吃得饱,领得军饷足,也正是因为对于克扣行为的毫不手软,岳飞在治军上的威信大大提升,官兵的向心力大大加强。
如果说在财政上岳飞治军绝对公开透明,那么在作风纪律上岳飞治军也是严卡标准。在这一点上岳飞的确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岳飞的部队,虽然底子是宗泽留下的东京留守军,但是后来历次剿匪作战,招了不少土匪、流寇,以及很多素质远差于岳飞本部原从的地方军队,而且这些人逐步成为了岳家军的主力。
这样质量的兵员要训练到岳家军的水平,可想而知光靠说教和好待遇是没用的,依法治军能不能坚决执法意义就非常重大了。
其实这个例子反映出来的军纪,现在人看可能都有点过于严苛了。但是还原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下,对于那些吃了百姓的饭,临走还要劫百姓家的整编兵来说却是极大的震撼。岳飞明白,对于这些兵匪出身的战士来说,不先拿军纪震慑住,岂能有执行号令的绝对性可讲?
有了纪律条令的规定,就要有严格地号令执行。因此岳飞专门建立了一套高效、严密的督查体系,专门督查谁贪钱了、谁违纪了。
而岳家军这方面做的也是同时代最出色的。一方面岳飞部队里高素质人才多,哪方面需要人盯着的时候都能有人顶上去。另一方面各项日常管理制度的督查安排得严密而且合理。
像岳飞帐下有个后来当了南宋水军大帅的部将李宝,是山东义军出身,刚投到岳家军的时候嫌老长时间没仗打,就纠结了一帮人打算偷偷渡江回老家打游击,结果刚到江边就被巡逻队督查摁住了。
岳飞自身对于这方面也是格外重视。比如岳家军每次在外行军,扎营后岳飞必定亲率十几名骑兵来回巡视营地,“唯恐有一不如纪律者”。上行下效,各级将领自然也就面面从严了。
光有死的制度是不够的,抓管理抓的就是人心,因此我军自著名的古田会议以来,一直就把思想带兵作为基本的方法之一,岳飞也不例外。尤其对于五湖四海收编而来的队伍,岳飞相当重视道德信念灌输。
即使待遇良好也好,军纪严苛督查得再严,在一些看似可以疏通一下制度的时候,如何让人仍旧自觉地坚守制度就是一门大学问。
而在当时的岳家军里,确实是有“信念”这个东西存在。
比如说绍兴元年岳飞所部屯驻江州(今九江)的时候,湖北、湖南、江西因为刚刚遭过金军洗劫,粮草供应不上,但是岳家军又明令不准劫掠民间,所以很多将士不得不“卖马鬻发”以试图换取一点口粮。
再比如岳家军行军时,如果要借住民家,那么第二天不能拍拍屁股就走人,而是天刚亮就要帮主人家“汛埽门宇,洗涤盆盎”,连睡过的床铺都要做到“临去,苇草无乱者”,然后才能离开。
岳家军中有这么一句响亮的口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它本来不过就是一句口号,或许就是岳家军中的士兵用来相互勉励的话,但是却真正地做到了深入每一个官兵的内心。
人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难免会疏通一下方法,但岳飞却真正地让它的部队做到了灵魂与信念俱在。
护国护民,杀敌报仇,立功受赏乃至恢复旧疆青史留名,这是岳飞在纪律和待遇之外,给士兵的第三个刺激。这个刺激,没有纪律有威慑力也没有各种优厚待遇那么实际,虚无缥缈了一点儿。但是大众一旦真的相信了,激发出的力量远比物质和强制力刺激出的力量强大,效果也更持久。
道德和利益,本来就不是只有相互排斥的一面。或者说真正能征服人心、历久不变的道德,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最为长远也最为根本的利益。
头脑敏锐、有领袖才能的人,能够根据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找到这样的终极目标,找到它和现实利益之间最佳的结合点,进而找到在现实中推进它的方式。
岳飞就是这样的人。岳飞之所以能在刚成军不久就一举克复建康重镇,从此走上外战内战皆无敌的辉煌道路,除却军事上的敢战和能战,除却岳飞及其部下大将的军事才能,和岳飞的这个长处也分不开。包括岳飞身后声望之所以这么高,也是与只一点分不开的。
历史从来不会亏欠每一个人。
再好的制度,最初的设计者也是具体的个人,最后落到实际层面执行时,也还是具体的人在执行。
制度也好,传统也好,都是长时间磨合的产物,每个参与过程的人都会对它的形成施加影响,而能力强、意志力强、目标又明确的人,自然施加的影响也会更强大。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