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9-01 06:01:2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事实上从安史之乱之后,中国就已经开始了闭关锁国的苗头了。只不过在清朝的时候闭关锁国达到了巅峰罢了。
先说说安史之乱吧,大家都知道,唐朝包括以前的朝代和外界的通讯交流方式都是丝绸之路,水上交流也有,但是不及丝绸之路便捷。所以丝绸之路养活了很多的国家很多的人。可是在安史之乱之后,丝绸之路开始逐渐被废弃,这是因为国都和经济重心的转移。
一直到了明代,丝绸之路几乎消失在了慢慢的黄沙中,就像楼兰古国一样消失了。特别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开始实行了海禁。普通人是不可以随意出海的。这个时候,海陆都不通了,闭关锁国开始了。
而到了清朝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控制人们的思想,闭关锁国政策达到了顶峰。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清朝开始止步不前,甚至制造出了“机关枪”的大臣都被流放,清朝一直觉得自己的红衣大炮和骑兵才是世界领先的。
所以清朝这块大肥肉,这个井底之蛙,最终被列强的炮火打开了国门。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最后终于彻底的灭亡了。
综上所述,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不过是在之前朝代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说是清朝开始闭关锁国的。清朝只不过把这个不好的政策发扬光大了。清朝需要背锅,但是不能被上这整口锅。要说背锅,我觉得安史之乱开始所有人都需要背锅不是吗?
其实,闭关锁国很早就开始了,只是清朝最为严重,清朝之所以要闭关锁国,主要是为了稳定局势,控制人民的思想。
清朝闭关锁国,一个原因是因为自诩为天朝上国,固步自封,但还有一个原因,是出于维护国家稳定的需要,毕竟清朝版图很大,如果全面放开门户,就会增加统治和管理的难度。
“闭关锁国”体现为对海外贸易的各种限制性政策,其中最严重的是“海禁”,其次为“一口通商”,再次为其他限制性政策。
很多人都在纳闷清朝为什么闭关锁国?
清朝选择闭关锁国有一定程度是自大的心理。因为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也非常多,不屑于从海外蛮夷互通有无,即便是看到他们有着更加先进的技术,也从内心里比较的排斥,也绝不会与他们进行过多的沟通。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由于在美洲发现白银,使世界上的白银数量增多。大量的白银流入明朝,虽然使明朝的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由于汇率机制不完整,在欧洲不怎么值钱的白银在中国却成了值钱货,这就会让欧洲商人用价值不高的白银买走了高价值的货物,抬高了物价。清朝无力解决这一问题,所以选择关闭对外贸易的接口,彻底杜绝美洲白银的流入。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闭关锁国导致清朝越来越落后世界,最终的结局也是必然的。
保障本地经济发展,免受外来力量的影响。清朝封建统治时期经济上自给自足,不依靠同时也很抵制外来商品。国防安全的出发,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合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以免有间谍盗取本国资料。而且清朝政府对自己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过分盲目自大。
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出自李中堂之言。现在眼光来看,所谓“大变局”,指的就是自18世纪以来,轰轰烈烈进行着的工业革命以及全球一体化。在这股浪潮之下,全世界的生产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这种进步的幅度和速度,是过往三千年都未尝有过的。
然而,在这样的变革之中,清朝政府选择了什么呢?他们选择了闭关锁国。康熙在的时候,对于洋人的所谓“奇技淫巧”还有所吸收;等到乾隆晚期,对于西方传来的东西,除了能进入皇帝贵族的手里成为玩物以外,真正需要的科技、制度,却被一概拒之门外。
当十八世纪末、已经通过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的顶端的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通商贸易时,骄傲的大清皇帝却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并且得意洋洋地宣称,大清物产丰富,应有尽有,根本不需要和你们这些蛮夷通商贸易!
后来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四十多年后,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国门,又以火烧圆明园的行为终于按着清朝的头加入了全球化的浪潮,也被纳入了英国所主导的贸易体系之中。
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晚清半开半闭的所谓开放,才使得它没有亡在19世纪。总税务司带来的银钱和欧洲银行提供的贷款,帮助清朝在应对各种问题上有了银子可用。这些银子在各项国家事务上发挥的作用,撑着大清走到了1911年。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