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7-03 03:24:04 | 作者:执笔天涯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时光的脚步勿勿地淌过岁月的长河,已是不惑的我,仍会时时忆起童年的趣事。因为我们出生在那个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所以过节就成了我们童年里唯一的企盼,其实,说白了就是热切地盼望能吃上平时吃不到口的美味。
说起过节,当然首先就会想到那瓜果飘香月儿圆的中秋节,而中秋节里永远不变的主题就是那方圆圆的月饼,儿时的月饼都是自家做的,那香甜萱软的月饼,至今让人回味无穷。
记的每年农历八月十一或十二这天,父亲总是早早地就在院子里砌起了月饼炉。这砌月饼炉的活计,也有技术含量,不是人人都能干得了的,一个好的月饼炉最少要维持在五、六天时间里不分昼夜地烤制月饼,而且炉火一定要均热。儿时的我为了能吃上月饼,常常屁颠屁颠地跟在父亲身后充当小帮手,砌炉首先要精选煤块儿,煤块形状大小都要符合要求,还得耐燃平整,然后一层一层垒在一块圆形的大铁板上,而且要垒成圆锥形,下面四周还要留有四个风口,垒好后再用和好的泥浆均匀地涂抹出来,好起到固定煤块的作用,月饼炉完全砌好后就可以生火了,因为垒煤块时里面就放好了木柴,所以火比较好燃,生着火后,四个风口就配上用场了,我们要用手摇风箱(一种助火用具)交替在四个风口煽风,直到炉内的木柴完全把煤块引燃为止,这样的时间可能要用去大半天,等炉子不在往外冒烟,里面全是红红的碳火时就可以烤制月饼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要和制烤月饼的面了,这就更是完全的手艺活儿了,而且还有秘方。
这样的工序是不让我们小孩子插手的。多少面,放多少水,加多少糖,多少植物油,多少碱面,多少蜂蜜等耸,都是有严格比例的。而且水温的高低也会影响到月饼的口感。因为各家的秘方不同,所以烤制出来的月饼口感也各不相同。还有包馅,月饼里的馅的选料也是多种多样的。记忆中,拌馅选料这项工作一般由我母亲来负责,好像是通常用腌制好的玫瑰花瓣、花生米、白糖、白面、白洒等来配制。
面和馅一切就绪后,就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这时候,我会乖乖地洗干净双手站在母亲身边,等母亲把月饼面揪成一个一个小面团后,我就能欢喜地做月饼了。那一个个面团在我的手里像变魔术似的,不一会儿就全变成了圆圆的月饼了。而且,我还会在它的上面画上桂树、玉兔和嫦娥姐姐。那徐徐如生的画,总会得到大人们的赞美,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像吃了蜜一样甜,至今回想起来也是满心欢喜。
我儿时住的乡村,在农村里属于大村庄。村子里大概有八十多户人家。那时候,村子里烤制出来的月饼数我们家的最好吃。父亲手艺好,在村子里也是家喻户晓的,因此每年的中秋节父亲都要在自家点炉,乡亲们也总是早早地拿上食材排着队上我们家让父亲给和面烤制月饼。这时,父亲总要不分昼夜地忙上几天,家里还要白白地贴上煤块、水、电。那个年代可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记得母亲偶有怨言时,父亲总是笑着说,你个老娘们就知道算计自家的小曰子,这一年才过一次中秋节,乡里乡亲的难得大家都信任咱们,我不就会这点手艺吗。至今能清晰地回忆起父亲说话时脸上那自豪的笑容。母亲看到父亲这样也就不再说什么了。现在回想起来也很纳闷,那个年代,家家都很穷,思想却是那么的纯朴,乡里乡亲都是重情重义,谁也不会斤斤计较,谁家有事,邻里都会帮衬着渡过难关,这真是一道难解的谜。现在社会富裕了,邻里之间反而是互不往来,事事都会算计的一清二白。如果烤月饼这事放到现在,那我家收取点加工费也是合情合理的,可那时谁会这么去想呢,真要这么去做还不让乡亲们戳脊梁骨啊!难不成是物质越丰富人情越淡薄吗?那我们追求优越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童年的中秋节之夜是最最难忘,最最幸福的。到了十五晚上,最忙碌的就是我们姐姝几个,等银盘似的月儿从东边刚刚升起时,我们就要忙着贡奉月亮神了,首先在院子中央摆一张四方的桌子,然后把家中所有好吃的食品都摆上去,有西爪,梨子,果子,反正都是自家产的,最主要的就是月饼,还有一个比月饼大很多的一个大月饼,我们叫做“月亮爷”,据说这个月亮爷是团团圆圆的向征,所以一定要轻拿轻放,千万不能弄裂了。如果裂了,就会预示家里不太平,因此我们对这个月亮爷都心存敬畏,小心翼翼的。等把所有的贡品都摆齐了,我们全家人就围坐在院子里一边赏月一边唠家常,我们姐弟几个总是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大家庭的生活真的是很热闹又开心,那种浓浓的大团圆的亲情是现在我们三口之家无法体会到的。
等银盘似的月亮慢慢从东边升到了半空,那姣洁的月光便会银辉似的洒满整个院子。院子里的瓜藤啊,贡品呀,都会披上一层朦胧的美。姐姐们的衣服上也会洒上斑驳的银光,这时,我们都会兴奋的抬头望着月亮,努力辩认着嫦娥姐姐和玉兔,你别说,有的时候盯着看的时间长了,还真能看到那寂寞的嫦娥和玉兔呢。我打小就多愁善感,悲天悯地。记的有一年望着月亮,看到我们一家六口人热热闹闹,我们依偎在父母亲的身边,感受着亲情的幸福,突然我就可怜起嫦娥来了,想到她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广寒宫里,多么寂寞啊!我就即兴写下了一首诗:
圆难圆
中秋佳节月儿圆,寂寞嫦娥舞翩迁,千家万户话团圆;
早知月宫桂树伴,那比后羿夫妻情,只因一时起贪念;
落得终身住寒宫,嫦娥早悔当初意,羡煞人间天伦情。
当时就得到了几位姐姐们的夸奖。等月上中天了,我们姐几个也饿了,这时就是享受美味的时刻到了。母亲会把各种贡品分成六份,那甜甜的月亮爷最是诱人,萱软香甜,玫瑰花瓣的淳香沁人心脾,让人口齿留香。
童年的中秋之夜最是热闹温馨,令人难忘。不过,在童年的中秋之夜好象发生过一次特殊的事件,那就是“天狗食月”这件事。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我们还象以往的仲秋夜一样,早早地盼着月亮姐姐出来,可怎么等也看不到那银盘似的月儿。天上只有一个极其模糊的月儿印迹,正当我们焦急万分不知所措时,突然听到村子里四处响起了敲打脸盆的声音,还伴随着阵阵的呼喊声:救月了!快救月了!这时我们才听父母说,天狗要吃掉月亮姐姐,我们要敲打脸盆来吓跑天狗,救下月亮姐姐。这样的事,我岂能落后,因此我会最最卖力的边敲脸盆边喊救月。不一会儿,村子里就响彻起这种救月的声音,此起彼伏,声声不绝。也许是我们的叫喊声吓跑了天狗,也许是天神也在帮忙,在我们的努力叫喊敲打下,月亮一点一点地露了出来。先是一丝弯牙,渐渐扩大,一会儿就象一把镰刀,再过一会儿就像半个圆珠,再过一会儿就像被妈妈切掉一半的月亮爷,慢慢地,慢慢地。整个银盘全露了出来了,我们欢呼着,跳跃着,姐弟们拥抱在一起,那高兴劲,真的像是我们救出了月亮姐姐,做了英雄一样。
在那个年代里,人们的生活都不富裕,每家也只能烤制几十个月饼,还要用来亲戚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还要留一些做下地干农活时的干粮。记的从八月十六亲朋们就开始走动互换月饼了,好像是每家送五个或七个,这样的美差往往是轮不到我去做,通常是由妈妈包好了月饼,大姐美滋滋地去给各位亲戚送过去,一两天之内就把月饼送完了,我们要等亲戚回了月饼才有的吃。也是要由母亲给我们姐弟几个分块吃的,也许是因为月饼少,也许是因为自已参与了做月饼的制作过程,也许是因为父亲做月饼的手艺特殊,总之儿时的月饼是最最香甜,最最好吃的了。不幸的是,父亲在我十七岁那年就去世了,父亲的手艺也跟着失传了,从此就再也没能吃上那么香甜的月饼了。儿时的记忆,记忆里仲秋节的那些事,那浓浓的亲情,那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那互帮互助的乡里乡亲,那用一份月饼传递着的牵挂与情意,那因为物质匮乏而懂的珍借而倍感珍贵的食品,享受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和幸福,那满满的幸福感是今日摆满山珍海味也无法可比的,因此童年里仲秋节的那些事就成了我今生回忆里最深刻的记亿。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