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8-18 15:00:1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只是有些苦涩的是,我们却要从我们斥为落后的时代里找寻我们作为文化生物的证据这或许可以给那些庸俗的历史进步论者一些启发吧。
近年来各国与各国际组织都非常关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将各国保护文化的行为上升为国际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国务院也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早在2021年6月就已正式实施。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非遗?
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非遗为什么到了非保护不可的地步,是什么是他们濒临消亡?第二、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保护它们,而不是任其自生自灭?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使很多内涵丰富的文化风俗或手艺沦为“非遗”的罪魁祸首就是商品经济或者说社会化大生产。是商品经济使得产品的生产面向市场,面向利润。进而使得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方式越来越机械化,社会产品越来越多,但我们参与到其产生的过程却越来越少,这样导致我们对其投入的感情就越来越少。对于产品的制造者,它们不用再倾注心血,只需“倾注”高效技术就可以了;对于产品的消费者,他们也不用关注其中的文化内涵,只需要关注其价格就行了。在这样的资本主义式的生产模式中,每一个传统的工艺都因为低效、低利润而面临淘汰的命运。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却绝不会给未来人留下什么“文化遗产”,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不允许人过多的参与的(否则就会因为支付工人工资而影响利润)。没有人参与的手艺和风俗还能是文化吗?当然不可能。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这正是因为我们是人而非机器的表现。因为我们是人,所以不能永远只在投资-收益的算计中生活,不能在冷冰冰的机器和数字中生活,不能只在效率的追逐与物质财富的积累中生活。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具有人情味的东西、一些有文化内涵的东西、一些能证明我们还是人而非机器或计算器的东西。上升到哲学层面,保护非遗只是一个手段,实质是在捍卫我们作为文化生物的身份。
只是有些苦涩的是,我们却要从我们斥为落后的时代里找寻我们作为文化生物的证据。这或许可以给那些庸俗的历史进步论者一些启发吧。
保护非遗文化遗产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文物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保护非遗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
非遗文化遗产是全民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保护非遗文化遗产就是对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一种认同,对于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保护非遗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文化遗产蕴含的价值:
我国非遗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保护非遗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非遗文化遗产作为人类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历史遗存,都从不同的侧面和领域揭示着一定的历史现象,体现古代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水平,它们价值和作用是永恒的。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