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7-28 18:00: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一、郭松龄反奉原因:
1925年,郭松龄与夫人到日本考察军事,听闻张作霖正在日本购买武器,要与南方的国民军开战,郭松龄愤慨至极,遂决定联络冯玉祥共同反奉,事后却被冯玉祥出卖。
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起兵,同时杀害了姜登选,发表反奉宣言。郭松龄率七万大军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奉军全部退却到辽河东岸据守。
郭军在攻打新民县巨流河时,却遭到日本关东军袭击,后方被从黑龙江来支援的奉系吴俊升切断,白旗堡的弹药库被烧,日本飞机对郭军阵地进行轰炸。
二、郭松龄功过:
1、战功
1905年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次年进永平府北洋陆军第二镇随营学堂,1908年任奉天防军哨长。1909年随朱庆澜换防进入四川,担任连长。
1910年加入同盟会。曾为张学良之教官,奉军著名爱国将领。郭松龄历任张作霖麾下第二团团长、第八旅旅长、第三军副军长、津榆驻军司令部副司令,在与段祺瑞、曹锟、吴佩孚作战中取得军功,并与张学良要好。
2、杀害忠臣
姜登选,字超六,直隶省南宫县(今河北省南宫市)陈村人,1903年被派往日本学习军事,毕业于振武士官学校,同时受黄兴、宋教仁等影响,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参加了“同志会”。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奉系著名爱国将领之一。
郭高大挺拔,朴素简朴,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地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松龄
对奉系军阀张作霖来说,郭松龄的起兵反奉,对他无疑是影响巨大的。如果不是他在与张作霖交战的时候,盟友冯玉祥和李景林不仅不帮忙,相反他俩还打起来的话,说不定东北三省就要改姓郭了。
也因此,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郭松龄最终战败被杀。但问题也来了,因为在郭松龄反奉之前,他在张作霖麾下已经是位高权重,手上更是掌管着诸多奉系军阀的精锐部队。
正因如此,当张作霖和张学良得知郭松龄反叛后,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不相信。那么究竟是因为哪些原因导致郭松龄最终起兵反奉的呢?
第一,奉系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张学良作为张作霖的长子,再加上张学良在某些方面上做的的确还可以,因此张作霖一开始就打算,以后让张学良来继承他的位置,所以张作霖给予了张学良非常多的权力,但这也导致奉系军阀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老派”,一派是“新派”。
大帅派,主要是跟随张作霖打天下的老兄弟,大多是草莽出身,大多数都是张学良的叔叔伯伯。
而新派中,又分为“士官系”和“陆大系”。
士官系的成员,大多留学于日本,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杨宇霆、韩麟春、姜登选等。
陆大系的成员,主要来自中国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代表人物是郭松龄,但实际上真正的幕后大BOSS是张学良。
相对比之下,讲武系的资历是最低的。老派的资格最老,即便是张学良也得恭恭敬敬的,他们自然也不会把新派放在眼里。而士官系都是国外留学过来的,自然会有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资历较高再加上利益驱使,他们自然是会打压讲武系。
而作为讲武系的代表人物郭松龄,自然是众人的主要针对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遭到打压的郭松龄,难免会心生不满,从而反奉。
第二,郭松龄野心很大,张作霖却没有对他多以奖赏。
不论何时,谁都想着出人头地,高人一等,郭松龄也不例外。在奉系军阀中郭松龄是战功赫赫,就连张学良都说,他前半生的事业,都是完全依靠郭松龄而来的。
在两次直奉战争战争中,郭松龄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果在论功行赏的时候,郭松龄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这无疑会让大功臣心寒。
再加上第二次直奉战争打下来的江苏、安徽两省没多久就被别人占领,这更是让郭松龄对奉系军阀十分失望。
第三,郭松龄主张奉系军阀闭关自守,但张作霖逐鹿中原,征战天下。
当时的中国形势是军阀混战,谁都想一统天下。然而在郭松龄看来,奉系军阀应该闭关自守,不应该参与军阀混战。
凭借着东北的资源,以及人力物力财力,几年十几年过后奉系军阀的实力一定会取得飞跃式的发展。等到那时候再去涿鹿中原,胜算也更大。
除此之外,日本以及对东三省虎视眈眈,郭松龄一直认为奉系军阀不应该参与内战,应该尽早想办法将日寇赶出东三省。
然而他的这些想法都没有得到张作霖的采纳。
第四,郭松龄十分反对张作霖亲日媚日的行为。
虽然在后期张作霖的的确确的做出许多反对日本侵略的事情,但这并不能掩盖,在张作霖的发家史中,他得到日本大量援助和支持的事实。
而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日益恶化,因此张作霖再次找到日本,决定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来换取日本人的支持。而这一举动在郭松龄看来,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在他看来,张作霖算是倒向日本,而他又不愿意听从日本人的驱使,于是干脆起兵反奉。
第五,直接原因是冯玉祥,结果没想到郭松龄被冯玉祥给坑死了。
上海的五卅惨案爆发后,让很多军阀都意识到,他们如果再继续内斗下去,那只会让帝国主义更容易的蚕食中国。于是冯玉祥便号召全国的军阀应该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冯玉祥自己更是表示,愿意为国赴难,愿效前驱。
郭松龄也因此决定,武力逼迫张作霖退位,然后扶持张学良上位,这样他就可以控制奉系军阀来对付日本。为此他便找到冯玉祥。
冯玉祥先是一番爱国主义教育,然后又信誓旦旦的向郭松龄保证,一旦郭松龄起兵反奉,那冯玉祥一定出兵鼎力相助。在冯玉祥的推动下,郭松龄这才下定反奉的决心。
结果呢?郭松龄起兵反奉后,冯玉祥却没有出兵相助,反而是出兵攻打李景林,目的是为了占领李景林的热河。
额,冯玉祥之前说好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呢?
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郭松龄是被冯玉祥给坑死的。
而这5点原因,便是郭松龄起兵反奉的原因。
郭松龄,字茂宸,汉族,1883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其祖上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是当时民国时期奉系著名的爱国将领之一。
1905年,郭松龄考入陆军小学学习,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经总办袁克定举荐进入到了北洋陆军第二镇随营见习半年,后来担任奉天防军哨长一职。辛亥革命后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次年经奉天都督张锡銮调为参谋,随后进入北京陆军大学学习,1916年毕业后正式在北京讲武堂担任教官。
1917年,郭松龄南下去广州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被聘为韶关讲武堂教官,不久之后回到奉天担任讲武堂教官。受到孙中山的影响,郭松龄萌发了“欲谋(东)三省之改造,非推倒军阀不可”的想法,但此刻的他势力不足,所以只能依附军阀,寻找有利之机会。
郭松龄
1919年3月,张学良进入到奉天讲武堂炮兵科学习,他发现郭松龄教官身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他有着强烈的爱国忧民思想,其军事素养又很高,加之两人的政见相投,因此很快,两人便成为了莫逆之交。
张学良是奉天一把手张作霖的儿子,进讲武堂虽说是学习军事知识的,但主要就是作为晋升的一块跳板而已。翌年,张学良毕业后,便被擢升为奉天巡阅署上校卫队旅旅长,郭松龄则成为了该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
同年6月,张学良升任东北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郭松龄则任第八混成旅旅长。虽说是两支不同的军队,但是三、八两旅合署办公,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这其实就是一个旅,当然它也是奉军的精锐部队。
郭松龄——剧照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郭松龄率领先头部队在天津小站,以一个团的兵力成功击溃了皖军两个旅的进攻,顿时间在奉军中名声大噪。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但由于奉军第十六师的临阵倒戈,奉军暂编第一师退出丰台,造成奉军西线全面崩溃,从而致使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大败而归!奉军失败后,各路军马慌乱撤退,唯有郭松龄指挥的部队撤退得井然有序,并且还在山海关扼守数日,为奉军赢得了宝贵的撤离时间。
1924年,张作霖卷土重来,发动了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担任第三军的副军长,亲率奉军主力部队进攻山海关。在关键性的石门寨、黑山窑战斗中,郭松龄身先士卒,指挥有方,一举击溃了直军主力部队,并缴获了步枪四万余支,机枪两千多挺,大炮两百多门。随后在进驻秦皇岛之后,郭松龄还收编了直军的四个旅,为奉军最后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郭松龄和张学良——剧照
本以为此战过后会受到张作霖的重用,委以重任,但似乎郭松龄有点想多了,这一切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好!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获益颇丰,奉系势力扩展到了长江流域地区,李景林还当上了直隶督办,张宗昌则当上了山东督办。而在此战中立下头功的郭松龄本以为能够做安徽督办,但最后却什么也没捞着。当然,张作霖原本也是考虑将安徽督办给郭松龄,江苏督办给姜登选,但由于杨宇霆毛遂自荐当江苏督办,所以张作霖只好把姜登选安排在安徽,杨宇霆安排在江苏。
张作霖此举使得郭松龄极为不满,于是便去找张作霖询问,张作霖却敷衍道:“你还是在我手下,对练兵贡献力量吧!”
面对张作霖人事安排的赏罚不公,郭松龄深感不满,回到军营之后便对手下的军官说:“真是可笑,摇羽毛扇的军师跑到第一线去挡头阵,简直不知这是什么安排。”
众人都听得出来,郭松龄这话就是针对杨宇霆的。那么我们不禁会问,郭松龄既然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大功臣,为何张作霖还要如此对待他呢?这其实就涉及到当时奉军中的“派系”分配了!
杨宇霆——剧照
在当时奉军中,分为新旧两派,其中新派的首领便是杨宇霆,而旧派的首领则是张作霖的拜把兄弟张作相。在新派之中,又分为“士官派”和“大学派”,前者指的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出来的奉系将领,同时也称为“洋派”;后者则指的是从中国陆军大学等本土军校中毕业出来的奉军将领,因此也称为“土派”。
其中,“士官派”以杨宇霆为中坚力量,“大学派”则以郭松龄为首领。
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新派逐渐得势,但为了争权夺势,各大小派系积怨甚深。郭松龄就经常说:“杨宇霆用那么多留学生,把东北的事情都给弄糟了”。但是对于一直以来都迷信武力统一的张作霖来说,杨宇霆却是他手下真正的得力助手。当然了,因为杨宇霆等新派成员也想在关内占有一块地盘,因此也极力主张张作霖率军入关,逐鹿中原。
郭松龄却与之相反,他坚决反对张作霖率军入关,因为在他看来,这表面上是为了寻求统一,但实际不过只是满足军阀扩大统治的野心罢了,劳民伤财,应坚决杜绝之。因此郭松龄也多次向张作霖劝说道:“我们在东北有这样大的地方,经济富庶,人口有三千多万,尽够我们干的。”
但这些说法对于张作霖等穷兵黩武的人来说,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所以即便郭松龄多次劝说,并晓以利害,但最终都没有被采纳。而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更是稳固了张作霖武力统一的想法。
张作霖——剧照
1925年10月,郭松龄奉命作为奉军代表前往日本参观“秋操”,也就是日本陆军搞的一场演习。当时,张作霖正派人前往日本乞援,并传闻说已经拟派了代表与日本签订密约,以承认“二十一条”为条件,来换取日本供应的大批军火,用来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队。
郭松龄听说此事后,非常气愤,于是便赶紧密电国民军赴日本观秋操代表韩复渠,并给韩说道:“张作霖为了个人利益,不顾一切,出卖国家……我是个军人,以身许国,而不是个人的走狗,我不能昧着良心服从乱命。他若是打国民军,那我就打他”。
等到奉军在江南惨败的消息传来后,郭松龄认为以武力反奉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他赶紧回国,组织兵力开启了反奉战争。为了免除后顾之忧,郭松龄还与冯玉祥、李景林结成了“反奉三角同盟”,于1925年11月22日,在滦州宣布起义,正式发动了反奉战争!值得一提的是,张学良对这个亦师亦友的郭松龄为何要反奉,始终不能理解!因为在他看来:“茂宸不是那样的人!”
“郭松龄倒戈”是奉系军阀由强到弱的重要转折点,虽然张作霖成功击败了郭松龄,但奉军也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实力。郭松龄作为张学良最为倚重和信任的将领,如果不反,未来铁定是奉军的第二号人物,在这种情况下,郭松龄还是选择铤而走险,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
第一,从思想深处来看,郭松龄与张作霖本质上并不是一路人。郭松龄于1906年进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正规军事培训,同时也从同盟会成员方声涛那里接触到民主革命思想。1910年,郭松龄经方声涛、叶荃介绍,正式加入新军同盟会。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第二年秋,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
1917年,郭松龄投奔孙中山,先后被委任为粤赣湘边防督办参谋、广东省警卫军营长,后转任韶关讲武堂教官。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走投无路才返回奉天,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担任战术教官。从郭松龄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是比较“前卫”的,是追随孙中山的,而张作霖是非常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所以两人从思想深处是对立的。
第二,张作霖的所作所为加剧了两人的矛盾。如果说奉军里面谁能得到郭松龄的正视,恐怕也就是张学良了,因为张学良也是一个思想比较“前卫”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哪怕郭松龄很是看不惯张作霖及他的兄弟的所作所为,但他还是在奉军待了很多年,并且为了奉军立下了不少功劳。
但是随着郭松龄的地位越来越高,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他就越来越不能容忍张作霖的所作所为。比如说,他就很反感张作霖与日本走的亲近,在他认知中,作为中国人就要与国外势力势不两立,不能有太多纠缠,而张作霖恰好老是给日本人谈合作。
再比如说,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论功行赏,本来准备给他一个安徽督军的,结果就因为杨宇霆突然想做江苏督军,他就被挤掉了位置,作为功劳最大的他,反而到头来啥也没捞着。最关键的是,杨宇霆还把事情办砸了,刚刚上任就被孙传芳给赶了回来,奉军南下计划被迫搁浅,最后还是需要郭松龄去给他擦屁股。这算是击垮两人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三,郭松龄本人野心已经膨胀起来。由于张学良的关系,郭松龄掌握着奉军最为精锐的力量,这让他的野心极度膨胀了起来。郭松龄倒戈后,向全国发了一份通报,内容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杨宇霆;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但是紧接着面对张学良的劝降,他开出的条件是“山东归岳维竣;直隶归冯玉祥;热河归李景林;郭回奉执政,统掌东北”。
所以,什么拥护张学良、承办杨宇霆等等可能都是障眼法,郭松龄真正想要的是统掌东北,因为他感觉只有他才能把东北治理好。
郭松龄是奉系军阀的将领,是张学良非常信任的嫡系。可是,郭松龄最后还是叛变了张氏父子俩,1925年忽然举兵反叛,这就是郭松龄反奉战争。这场战争一度把张作霖父子吓了个半死,不过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郭松龄为什么要反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郭松龄为人心胸狭窄,刚愎自用。第二,郭松龄在政治上受到杨宇霆等人的排挤。第三,郭松龄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功高而未获赏,心中极为不满。第四,他是一名民主革命者要独自掌控东三省,以实现其改造东三省之目的。
第一个原因
郭松龄这个人为人心胸狭窄,刚愎自用,这人的人有个最大的毛病,人际关系不太好。而且在与人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很容易结怨同僚,又没有容人之量。
第二个原因
郭松龄与杨宇霆等人矛盾很深。在奉系军阀中,分为了“老派”和“新派”。老派是实权派,他们都是跟着张作霖一起出道的结拜兄弟,他们在军中担任要职,也最受张作霖信任。而在新派分为“士官”派和“陆大”派,“士官”派大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以杨宇霆为首脑。“陆大”派大多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以郭松龄为首。
在这些人当中,郭松龄由于一直主张开发东北、不事内争,与张作霖的主张格格不入。而杨宇霆主张奉系势力向中原地区发展,他也是张作霖的得力助手。
杨宇霆这个人专横跋扈,恃才傲物,好搞小圈圈,甚至都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可想而知,郭松龄在他面前,更看不上了。杨与郭历来不合,双方更是水火不容。
第三个原因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军阀内部爆发了地盘之争。张作霖论功行赏,将山东督军给了张宗昌,江苏督军给了杨宇霆,安徽督军给了姜登选,而贡献最大的郭松龄却什么位子也没得到,这未免让郭松龄非常不满,不受重视自然就会多想了。
第四个原因
郭松龄是军校毕业的,还当过军校的教官,属于学院派人。他也接受过民主革命的思想,加入过同盟会。所以他是一个民主革命者,主张“精兵强卒、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
但人家张作霖不干,人家一心要做整个中国的领导者,而是东北王。两人的政治理念和主张完全不同,如果郭松龄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只能这么做。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