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在人类文明出现时,地球上可以看到月亮吗 又或者说月球形成的说法哪个更可靠

时间: 2022-07-26 01:00:1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在人类文明出现时,地球上可以看到月亮吗 又或者说月球形成的说法哪个更可靠

关于月球

1.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rnrn2.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rnrn3.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它的地质资源是什么? rnrn4.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何开发月球? rnrn5.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rnrn6.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rnrn7.“朔”“望”各是什么现象? rnrn8.“月海”是月球上的海吗?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rnrn9.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rnrn10.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rnrn11.月球与人类的关系。 rnrn12.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现象?说一说“月貌”、“月相”、“潮汐”。 rnrn13.月球上的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 rnrn14.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变得那么轻? rnrn15.月球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 rnrn16.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rnrn17.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的什么建筑? rnrn18.月球是行星吗?为什么? rnrn19.月球引起大海的变化叫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 rnrn20.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和现象? rnrn21.天文台为什么总是建在山上? rnrn22.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 rnrn23.人类历史上是谁第一个开始月球的科学观察? rnrn24.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rnrn25.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rnrn26.嫦娥和吴刚各是谁?他们有什么故事? rnrn27自古以来,月亮有其它不少别名,你知道哪些? rnrn28.月饼是怎么来的?现在的月饼有哪些种类? rnrn2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rnrn3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谁的诗句,你怎样理解? rnrn31.你知道瞎子阿炳是谁?他写过一首关于月亮的乐曲的名称叫什么? rnrn32.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是怎样的? rnrn33.有关于月亮的文化——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音乐、谜语、人风文俗、风景名胜、绘画。
1。答:1969年7月21日登上月球, 2。答:美国。 阿姆斯特朗。 3。答:月球的起源莫衷一是: 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大派,但仍未定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46亿年前,与地球一 样是宇宙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从地球分裂出去的。然而,太阳神号几次带回的数据显示,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份大不相同。不少的科学家认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吸入地心引力范围,因而才意外地纳入地球的轨道。但也有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种说法。 月球较地球古老: 令科学家惊讶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有99%比地球上90%的古老岩石还要老。太空人携回的月球岩石,已被测定有43亿年至46亿年的历史,这已相当于太阳系的历史了。 土壤比岩石更久远: 美国太空人首次登陆的“宁静海”,土壤的年代竟比岩石久远。据分析,两者相差10亿年之久。由化学分析显示,月球上的土壤并非由岩石演变,可能来自别的地方。 受撞击会发出巨响: 太阳神号在探月时,月球登陆艇和火箭返航时,都会撞到月球表面。但每次都会使月球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响起来,阿波罗12号探月时,月球的回声还持续了4个小时,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黑影区有稀有金属: 在地球上看月球时,会看到有些黑影,太空人登陆到这个平原状的黑影区时,发现很难在它的表面上钻孔,经研究这里的土壤样品中含有金属元素如钛、锫、钇等,科学家们为此感到十分惊异,因为这些金属元素要在相当高的热度---摄氏6000度以上才可能熔化,并与周围的岩石混合在一些。 纯铁粒子不会生锈: 宇航员们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品中,都含有纯铁的粒子,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纯铁粒子并非来自陨石。有专家报导,这些纯铁粒子带回地球后,好多年都未生过锈,纯铁不生锈在科学界还是破天荒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 表面光滑如镜子: 月球表面不少地方光滑如镜。好像被什么不知来源的酷热“烫”过了一样。专家们分析说,这儿并非是由巨大的陨石撞击而造成的,有些科学家则认为,太阳爆出来的高热才是主要的因素。 具有磁性使人震惊: 早期的月球研究,都说月球上没有磁场,近年来在分析月球岩石后,才知道它有强烈的磁性。然而月球的岩石真有磁场,则应有个铁质的核心才对,但现在的资料又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巨大的热核心不可能存在于月球的里面,也不可能从地球上的磁场获得磁性,因为月球若要从地球上获得磁性,就必须很接近地球,果真如此,它恐怕会被地心力弄毁了。 外壳底部的浓缩物: 太空探测带回来的资料显示,月球的外壳底下有大块的浓缩物而且还有一股吸引力,太空船飞过时禁不住要倾斜。科学家只知道这些浓缩物是一种又重又密的物质,其余就一无所知了。 4。答:氦,原子序数2,原子量4.002602,为稀有气体的一种。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太阳”。1868年有人利用分光镜观察太阳表面,发现一条新的黄色谱线,并认为是属于太阳上的某个未知元素,故名氦。后有人用无机酸处理沥青铀矿时得到一种不活泼气体,1895年英国科学家拉姆赛用光谱证明就是氦。以后又陆续从其他矿石、空气和天然气中发现了氦。氦在地壳中的含量极少,在整个宇宙中按质量计占23%,仅次于氢。氦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005%。氦有两种天然同位素:氦3、氦4,自然界中存在的氦基本上全是氦4。 氦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熔点-272.2°C(25个大气压),沸点-268.9°C;密度0.1785克/升,临界温度-267.8°C,临界压力2.26大气压;水中溶解度8.61厘米³/千克水。氦是唯一不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固化的物质。液态氦在温度下降至2.18K时,性质发生突变,成为一种超流体,能沿容器壁向上流动,热传导性为铜的800倍,并变成超导体;其比热容、表面张力、压缩性都是反常的。 氦是最不活泼的元素,基本上不形成什么化合物。氦的应用主要是作为保护气体、气冷式核反应堆的工作流体和超低温冷冻剂等等。 5。答:“人造月亮”将在下世纪初挂起 1999年2月5日,俄罗斯“进步M-40”货运飞船再入大气层。不过这次与它一起被烧毁的除了从“和平”号空间站上带回的垃圾外,还有未能按计划展开的代号为“旗帜2.5”的“人造月亮”。莫斯科航天指挥中心内气氛压抑,参与旗帜计划的专家们无奈地吞咽着失败的苦酒。世界各地的人们也不禁发出了遗憾的叹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月4日是不同寻常的一天,根据俄罗斯航天局的安排,“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一次别具一格的“人造月亮”实验,实验的代号为“旗帜2.5”。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控太阳能反射装置,如果一切顺利,“和平”号上的宇航员可以控制反射镜的姿态,使反射的太阳光固定在某一特定地球区域,太阳的光芒会24小时照射大地,实现人们心中“太阳永远不落”的愿望。 中午时分,装载着太阳能反射装置的“进步M-40”货运飞船遵照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脱离“和平”号空间站。经过几次机动,飞船飞到了距“和平”号400米的位置。在“和平”号上两名宇航员(帕达尔卡和阿夫杰耶夫)的操纵下,飞船对接口上的太阳反射镜开始旋转并试图借离心力展开。然而仅1分钟后,“进步”号的天线突然莫名其妙地打开,钩住了25米长的太阳能帆板,宇航员们试图晃动这些反射镜使其松动,但未能奏效。第2天,又进行了一次尝试,仍以失败告终。无论地面指挥人员,还是空间站上的宇航员都一筹莫展。俄罗斯航天部门会商后认为,实验继续下去已不会有什么结果,而且货运飞船长时间在“和平”号空间站附近飞行,对“和平”号的安全有威胁,因此决定终结实验,便发出指令,于是货运飞船脱离轨道,坠入大气层。人们翘首以盼的“人造月亮”旗帜,未能扬起便飘然落下。 而按原计划,在宇航员指挥下,8个如同花瓣一样的镜面将在太空缓缓打开。这8块花瓣的框架是用特制的高强度超轻型塑料做成的,表面镀有反光度极强的铝薄膜。这个直径达25米的“人造月亮”的总重量只有4千克不到。如果能部署成功的话,俄罗斯、法国、捷克、加拿大等几乎所有“和平”号空间站运行轨道经过的国家都会陆续出现一束自太空投下的太阳光。光束的直径在地面为5~7千米。夜色中,这束“太阳光”将比月光强5~10倍,街头的人们可以看书、下棋等。“人造月亮”原定绕地球运行16周,历时约24小时,然后随装满“和平”号空间站垃圾的“进步”号飞船返回地面。 反射阳光造福人类这个想法,最早出现在美国提出的哥伦布500计划中。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制造利用太阳风推力作为动力的太阳帆船,以凭借太阳风的推力在几年内经月球飞抵火星。俄罗斯、日本和法国等国都对太阳帆船方案有很大兴趣,纷纷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俄罗斯主持研制太阳帆船工作的著名设计师弗拉基米尔·瑟罗米亚特尼科夫突发奇想,想出了利用超薄反射膜制造太空照明系统的高招。这一系统首先可以解决俄罗斯高纬度地区的照明问题,这些地区每年都有长夜难明的极夜时期,渴望光明的人们深受其苦。此外,太空反射镜还可以用来照亮发生地震或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地区,使救援工作在夜间也能进行。由于太空反射镜在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同时,并没有给地球环境带来诸如二氧化碳之类的污染物,所以它称得上是一种环保型能源,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值得大力提倡。但也有少数人对此提出了异议,生物学家担心它会改变地球某些区域的生物模式;天文学者则为它可能会影响天文观测而强烈反对。但俄罗斯科学家们认为“人造月亮”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于是实施了代号为“旗帜”的一系列计划。 1993年2月4日,俄罗斯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就曾利用“进步”号货运飞船进行过一次代号为“旗帜2”号的“人造月亮”实验,在太空展开了人类第一个太阳帆。实验获得了极大成功。 “旗帜2”号阳光反射镜装在一个镜包中,由8瓣厚度仅有5微米的超薄镀膜铝片组成,镜瓣之间由32根线连接。镜包安装在“进步M-15”货运飞船上。飞船脱离空间站到达指定位置后,“和平”号上的宇航员发出指令,镜包打开,“旗帜2”依靠自身放置产生的离心力舒展开来,成为一轮“人造月亮”。这个“月亮”直径为20米,地面光斑直径4000米。当它运行到西欧上空时,恰好是后半夜,它大方地向地面射去了第一缕阳光。可惜由于云层太厚,人们未能详细观察这一不同寻常现象。但很多人都说曾看到一束光亮。试验结束后,反射装置与“进步”号飞船分离。在加拿大的晴朗夜空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天空中“飘扬”的“旗帜2”号,有人还拍下了照片。在此之前,俄罗斯还进行了“旗帜1”号阳光反射镜的地面工程实验。俄罗斯科学家追求光明的努力天地可鉴。 俄罗斯科学家辛苦筹备了五六年的“旗帜2.5”阳光反射实验失败了,这将使空间照明系统的研制进程大大受挫。实际上,与“旗帜2”实验相比,“旗帜2.5”阳光反射实验无论是试验方法,还是光线反射仪本身的结构,都有了很大改进。俄罗斯科学家表示近期将不会进行类似的“人造月亮”实验。但这并不等于俄罗斯放弃了在太空照明系统方面的研究。有消息说,俄罗斯打算在“旗帜3”计划中研制直径达70米的太阳反射镜,并有望于下世纪初试飞。还有人预计,2008年到2021年间可能会在建成的国际空间站上装配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太阳帆。装配完毕后,太阳帆将在轨道拖缆的帮助下进入北半球。到2021年可能建造一个由3~4个这样的太阳反射镜组成的空间照明系统,使长期渴望光明的高纬度地区洒满阳光。 6。答:384401公里 7。答:我们知道月亮是围绕地球公转的。转一圈就是我们农历的一个月。可以想出每一圈中有一个位置正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也就是日月地成一线。这个时刻就是“朔”,在我们的农历上一定是初一。另有一个位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的延长线上,就是日地月成一线。这个时刻就是“望”,在农历上是十五左右。 你可能会想,那这么说不是每个“朔”时都要月亮遮住太阳而日食了吗?不会的。因为月亮绕地轨道(白道)面和地球绕日轨道(黄道)面有个差不多5°的夹角。所以“朔”时月亮可能在太阳的上方或下方。但我们知道日食必然发生在“朔”时。同理,月食必然发生在“望”时。 8。答:所谓的月海,并非月球上面的海洋。最大的月海是“风暴洋”。 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在月球上发现液态的水。 其之所以被称之为“海”,是因为早期的观察者,发现到月面有部分地区较暗。而在当时无法清晰观察到月球表面的情况下,观察者们按照其对地球的认识,猜测该地区为海洋,因而其反光度比其他地方较低。相对地,其他比较光亮的地方也就被称之为月陆了。此外,还有被称为湖的“月湖”;被称为湾的“月湾”;被称为沼的“月沼”。 最大的月海叫“风暴洋”,位于月球的东北部,面积达50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9个法国的面积。雨海面积约为90万平方公里;月面中央的静海约有26万平方公里。月海的面积占月面总面积的16%。 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曾6次在月海上登陆,如“阿波罗-11”号、“阿波罗-17”号着陆于静海,“阿波罗-12”号着落于风暴洋。宇航员身穿宇航服,在“海面”上行走,并留下一串串约3厘米深的脚印。发现月面的尘土是近于灰色的纤细粉末,有点像带有粘性的木炭屑。 9。答:月球大,研究表明,地球岩石顶多45亿岁,月球岩石有的50亿岁,月球其实是地球的伴星。月球 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 10。答: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 11。答:陨石砸的。正常情况下(比如地球,外围有大气层,当陨石穿过大气层的时候,和空气产生磨擦作用,这种热量足以将陨石燃烧掉,有少数很大的或含某种特殊物质的,没有充分燃烧掉,落到了地面) 而月亮外围没有大气层,陨石就直接落向月球表面,形成了这种环形山,你看看它的形状像不像一个石头落向水面时的情况。 月球 月球的正面与背面: 正面:



背面:http://hiphotos.baidu.com/eriol1987/pic/item/ddff85359fbaf71191ef3960.jpg 物质介绍: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轨道资料 平均轨道半径 384,400千米 轨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 升交点赤经 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 物理特征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 扁率 0.0012 体积 2.199×1010 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 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 0.12 满月时视星等 -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 1.3×10-10 千帕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著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 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 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即月球)本身的轨道面。在这个定义习惯很适合一般情况(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而且是数值相当固定的,但月球却非如此。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月球的周期 名称 Value (d) 定义 恒星月 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对于太阳(月相) 分点月 27.321 582 相对于春分点 近点月 27.554 550 相对于近地点 交点月 27.212 220 相对于升交点 月球轨道的其它特征 名称 数值 (d) 定义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 ~384 400 千米 近地点距离 ~364 397 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6 731 千米 轨道平均偏心率 0.0549003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罗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9'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32' 人类登月探索: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3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号则是第一艘在月球软著陆的登陆器,它于1966年2月3日传回由月面上拍摄的照片。另外,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在冷战期间,美利坚合众国和前苏联一直希望在太空科技领先对方。这场太空竞赛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名人类登陆月球时进入高潮。美利坚合众国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尔南则是最后一个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的成员。参看: 月球宇航员列表 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块9英吋乘7英吋的不锈钢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纪念这次登陆及为有可能发现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资料。 牌匾上绘有地球的两面,并有三名太空人及当时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逊的签署。 6次的太阳神任务及3次无人月球号任务(月球16、20、24号)把月球上的岩石及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在2004年2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提出于2021年前派人重新登月。欧洲航天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有计划发射探测器前往月球。欧洲的Smart 1探测器于2003年9月27日升空,并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它将会勘察月球环境及制作月面X射线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亦积极开展探月计划,并寻求开采月球资源的可行性,尤其是氦同位素氦-3这种有望成为未来地球能源的元素。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探月计划,见嫦娥工程条目。 日本及印度亦不甘后人。日本已初步订出未来探月的任务。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甚至已著手计划的有人的月球基地。印度则会先发射无人绕月探测器Chandrayan。 有关月亮的神话: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神话中,关于月亮的故事数不胜数。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同时她也是狩猎女神。月球的天文符号好象弯弯的月牙儿,象征着阿尔忒弥斯的神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周期173日。 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 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 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月球的物理状况---月面的地形主要有: 环形山 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行山 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 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 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 )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月海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 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 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 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 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 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 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 多。 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 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 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现得较黑。 月陆和山脉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 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圆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月球大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1738公里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现象?
当太阳与地球与月亮成一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在月球上成一阴影,即为月食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至于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亮度极轻微的减弱,很难用肉眼看出差别,因此不为人们所注意。
●月球上的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
陨石坑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变得那么轻?
因为月球引力小,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
●月球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
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了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向着地球。 (在潮汐力的作用下,月球的自转速度已经变得与公转速度相等,月球总只有一面朝向地球。)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的什么建筑?
万里长城。
●月球是行星吗?
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引起大海变化的现象叫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
潮汐
海水随着地球自转也在旋转,而旋转的物体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它们有离开旋转中心的倾向,这就好象旋转张开的雨伞,雨伞上水珠将要被甩出去一样。同时海水还受到月球、太阳和其它天体的吸引力,因为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较大。这样海水在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由于地球、月球在不断运动,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变化,这就使潮汐现象周期性地发生。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
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经纬仪及赤道仪
●天文台为什么总是建在山上?
天文观测与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宁静度密切相关 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
可以做360°的旋转, 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人类历史上是谁第一个开始月球的科学观察?
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于1969年7月21日登上月球,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张衡(78~139),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
张衡,别号平子,南阳西鄂人,(就是现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县城之北,有一鄂城寺,就是汉朝西鄂的故址。他出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也就是民前1834年。
他的学术思想是多方面的,从他的著作中来看,有哲学、有政治、有历史、有地理、有数学、有训诂,还有文学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篇天文著作,一是「浑仪」,一是「灵宪」。而成为我国古代千余年中「宇宙观」的正宗学派。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嫦娥和吴刚各是谁?他们有什么故事?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
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唐明皇游月宫
唐明皇非常喜欢赏月,据说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唐明皇邀请申天师和鸿都道人一起赏月,就在三人望着月亮把酒言欢之际,他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到月亮上游历一番,申天师马上做起法术,带着唐明皇、鸿都道人到月亮上。
在那里,唐明皇看到一座写着“广寒宫”的巍峨宫殿前,有一群婀娜多姿的仙女,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令他们看得如痴如醉,回到人间后,唐明皇便凭着记忆,把在月宫听到的音乐,谱成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就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舞曲”。
●自古以来,月亮有其他不少别名,你知道哪些?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
●月饼是怎么来的?现在的月饼有哪些种类?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谁的诗句?你怎样理解?
杜甫《月夜忆舍弟》
●你知道瞎子阿炳是谁?他写过一首关于月亮的乐曲的名称叫什么?
二胡演奏家、《二泉映月》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是怎样的?
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第一曲。贝多芬听到一个姑娘和一个男子的对话,深深被感动。贝多芬进屋后,看到的是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他直率地对主人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盲姑娘感到“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判断出弹曲的人正是贝多芬。贝多芬看到她这样懂音乐,从琴声中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自己,心中十分激动,便要为盲姑娘再弹奏一曲。
贝多芬弹奏第二曲,即兴创作《月光曲》。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月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此情此景,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爱好音乐的人,他便按起琴键,用乐曲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了。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模仿月球反光的特点,在地球制造出很大的镜子,反射光线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384401公里
●“朔”“望”各是什么现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我们从地球看去,月球黑暗的一面正朝我们,,这时月球完全看不见,叫做“朔”。
当地球在中间,也就是月球亮面整个朝向地球,我们就会看到满月,这时叫“望”
朔发生在初一,望发生在十五,十六。
●“月海”是月球上的海吗?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月海”指的是肉眼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是月球上广阔的平原。
风暴洋,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吗?
1969年7月20日

哪个国家哪个宇航员第一个登上月球?
美国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1 --分裂说--
在地球形成后初期,地球的自转速度很快,产生的远心力很大,所以地球的
一部分从地球上分裂出去,形成了月球。
2 --聚积说--
月亮在地球附近,和地球一样,由气体和宇宙灰尘聚积而形成。
3 --捕获说--
月亮是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形成,偶然性的因为地球的重力而被地球捕获
成为卫星。
4 --巨大冲击说--最新的说法
一个大约火星大的天体撞在了原始地球上,因碰撞而引起的碎片形成了月亮

你知道月球上有那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1、矿产资源:月岩中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化学元素和约60种矿藏,还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能源氦3,是核聚变反应最理想的燃料。
2、太阳能资源:月球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没有削弱,因此利用太阳能的条件较好。
3、空间资源:月球上高真空、强辐射、失重等条件,可用于进行太空实验,甚至建太空工厂。
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和星际迁移的中转站。

人造月亮是怎么一回事?
将来,也许是不久的将来,当你仰望晴朗的夜空时,会发现两个“月亮”:一个是洁白明晰的月球,另一个则是美国发射的“气球卫星”。后者是美国研究人员于1980年1月在!日金山举行的科学发展年会上提出来的。这是一颗特殊的卫星,将在地球大气的平流层中环绕地球运转,离地面仅30千米左右。从地面看上去,它明亮如月,最富想像力的科学家们也就给它取了个名字:人造“月亮”,即“明星”之意。
这颗环绕平流层运转的“明星”与众不同,它的球壁是双层的,用极其轻便的材料制成,球壁之间充满着26℃的空气。这颗人造“月亮”直径达1800米,空重6000吨,有效载重也是6000吨,大约为飞船载重的200倍;造价15亿美元,只及飞船的1/5。宇航员在球体里工作,用不着穿复杂的宇宙服,配有“U—2”型高空侦察机飞行员的一套装备也就可以了。
然而,发射这颗气球卫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照明。它是~颗用途广泛的“万能’卫星。
首先,它可以用作通信卫星。相比之下,它的覆盖范围虽然没有同步轨道上的通信卫星大,但是它所需的功率却比其它卫星小得多。
用它作军事监察站可以吗?完全可以。像月亮一样,它能照亮那些模糊不清的目标,还能把激光束或粒子束导向攻击目标。如果在卫星上安上稳定器,还能用来发射火箭。
其实,它又是最理想的空间观测站、气象观察站和科学实验站。以气象观察为例,它可以连带向地面发送气象参数,提供海水温度、海面风速、海浪高度和长度等有关资料。你想进行改造气候的各种试验吗,它也能帮你的忙。比如,在卫星上只要用22-60CHz的微波照射云层就能驱散云雾,甚至通过对平流层的电离作用和导性作用还可用来改变气候。
人造“月亮”还能作发电站之用。这是一个全天工作的发电厂。电厂发出的电一部分可用于加热气球上的空气,其余部分将以2.5CHz的微波形式输送到地面上。
最后,气球卫星还能用来探测平流层的污染情况,甚至帮助我们获得流落地面的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等有关情报。
一星多用的人造月球大有可为。
也许人们会担心,隐居平流层的气球卫星会不会受到风的严重干扰而使它像醉汉一样晃晃悠悠呢?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夏季在20千米和冬季在25千米以上的高空,风速几乎等于零。
那么气球卫星究竟是圆的还是方的呢?目前,多数人希望造一个六边形的人造“月亮”。尽管它的样子还未正式定下来,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卫星只能带到平流层里去充气,否则,要把这样一个又粗又大的气球直接从地面送上平流层又谈何容易呢!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最近时(近地点)约36万3300公里,最远时(远地点)约40万5500公里,平均约38万4400公里。

月海是海吗?
所谓的月海,并非月球上面的海洋。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在月球上发现液态的水。其之所以被称之为“海”,是因为早期的观察者,发现到月面有部分地区较暗。而在当时无法清晰观察到月球表面的情况下,观察者们按照其对地球的认识,猜测该地区为海洋,因而其反光度比其他地方较低。相对地,其他比较光亮的地方也就被称之为月陆了。此外,还有被称为湖的“月湖”;被称为湾的“月湾”;被称为沼的“月沼”。

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月球年龄之谜: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据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1738公里

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
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这时是农历初一。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生光、复圆。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58秒。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吗?
1969年7月20日

哪个国家哪个宇航员第一个登上月球?
美国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1 --分裂说--
在地球形成后初期,地球的自转速度很快,产生的远心力很大,所以地球的
一部分从地球上分裂出去,形成了月球。
2 --聚积说--
月亮在地球附近,和地球一样,由气体和宇宙灰尘聚积而形成。
3 --捕获说--
月亮是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形成,偶然性的因为地球的重力而被地球捕获
成为卫星。
4 --巨大冲击说--最新的说法
一个大约火星大的天体撞在了原始地球上,因碰撞而引起的碎片形成了月亮

你知道月球上有那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1、矿产资源:月岩中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化学元素和约60种矿藏,还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能源氦3,是核聚变反应最理想的燃料。
2、太阳能资源:月球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没有削弱,因此利用太阳能的条件较好。
3、空间资源:月球上高真空、强辐射、失重等条件,可用于进行太空实验,甚至建太空工厂。
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和星际迁移的中转站。

人造月亮是怎么一回事?
将来,也许是不久的将来,当你仰望晴朗的夜空时,会发现两个“月亮”:一个是洁白明晰的月球,另一个则是美国发射的“气球卫星”。后者是美国研究人员于1980年1月在!日金山举行的科学发展年会上提出来的。这是一颗特殊的卫星,将在地球大气的平流层中环绕地球运转,离地面仅30千米左右。从地面看上去,它明亮如月,最富想像力的科学家们也就给它取了个名字:人造“月亮”,即“明星”之意。
这颗环绕平流层运转的“明星”与众不同,它的球壁是双层的,用极其轻便的材料制成,球壁之间充满着26℃的空气。这颗人造“月亮”直径达1800米,空重6000吨,有效载重也是6000吨,大约为飞船载重的200倍;造价15亿美元,只及飞船的1/5。宇航员在球体里工作,用不着穿复杂的宇宙服,配有“U—2”型高空侦察机飞行员的一套装备也就可以了。
然而,发射这颗气球卫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照明。它是~颗用途广泛的“万能’卫星。
首先,它可以用作通信卫星。相比之下,它的覆盖范围虽然没有同步轨道上的通信卫星大,但是它所需的功率却比其它卫星小得多。
用它作军事监察站可以吗?完全可以。像月亮一样,它能照亮那些模糊不清的目标,还能把激光束或粒子束导向攻击目标。如果在卫星上安上稳定器,还能用来发射火箭。
其实,它又是最理想的空间观测站、气象观察站和科学实验站。以气象观察为例,它可以连带向地面发送气象参数,提供海水温度、海面风速、海浪高度和长度等有关资料。你想进行改造气候的各种试验吗,它也能帮你的忙。比如,在卫星上只要用22-60CHz的微波照射云层就能驱散云雾,甚至通过对平流层的电离作用和导性作用还可用来改变气候。
人造“月亮”还能作发电站之用。这是一个全天工作的发电厂。电厂发出的电一部分可用于加热气球上的空气,其余部分将以2.5CHz的微波形式输送到地面上。
最后,气球卫星还能用来探测平流层的污染情况,甚至帮助我们获得流落地面的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等有关情报。
一星多用的人造月球大有可为。
也许人们会担心,隐居平流层的气球卫星会不会受到风的严重干扰而使它像醉汉一样晃晃悠悠呢?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夏季在20千米和冬季在25千米以上的高空,风速几乎等于零。
那么气球卫星究竟是圆的还是方的呢?目前,多数人希望造一个六边形的人造“月亮”。尽管它的样子还未正式定下来,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卫星只能带到平流层里去充气,否则,要把这样一个又粗又大的气球直接从地面送上平流层又谈何容易呢!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最近时(近地点)约36万3300公里,最远时(远地点)约40万5500公里,平均约38万4400公里。

月海是海吗?
所谓的月海,并非月球上面的海洋。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在月球上发现液态的水。其之所以被称之为“海”,是因为早期的观察者,发现到月面有部分地区较暗。而在当时无法清晰观察到月球表面的情况下,观察者们按照其对地球的认识,猜测该地区为海洋,因而其反光度比其他地方较低。相对地,其他比较光亮的地方也就被称之为月陆了。此外,还有被称为湖的“月湖”;被称为湾的“月湾”;被称为沼的“月沼”。

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月球年龄之谜: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据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1738公里

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
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这时是农历初一。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生光、复圆。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58秒。
科学家们大体上提出了三个主要有关月球起源的假说。尽管这直个假说都有严重的缺陷,不过至少有一个假说是以阿波罗登月计划获得的资料为依据,其中一个理论提出,月球是与地球同时产生于46亿年前一团原始星云。 另一个理论提出,月亮是从太平洋床分出去的地球的一部份。可是阿波罗登月计划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地球和月亮的化学元素截然不同。科学家们现在推测月球是地球在很早以前从宇宙空间俘获并固定于目前这个地球轨道上的。 反对这一看法指出,这种“俘获”的可能性极其眇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罗宾 .布列特感叹到,似乎月亮不存在比月亮存在更合理,更容易解释 2,月亮的年龄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从月亮上采集的90%的岩石标本要比地球上90%的最古老的岩石还要古老。由宇航员尼尔 . 阿姆斯朗从静海收集到的第一块岩石被测定具有超过36亿年的历史,其他岩石经鉴定后,证实具有43亿年、45亿年和46亿年的年龄。还有一块竟然已经存在了53亿年之久了。 相比之下,在地球上被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只有37亿年。而月球上的岩石标本采集区域则被科学家认为是月球上最年之轻的地区之一。一些科学家由此得出结论,月球远比我们的太阳系形成的还要早 3,月球上的粉尘比月球岩石还要古老 有关月球年龄的难题由于对静海收集的尘土分析结果而变得让人头痛。 根据化验结果,月球上的尘土要比岩石还要久远10亿年。这个现象在逻辑上几乎不可能。因为通常来说,尘土是它旁边的岩石退化而来的,化学分析结果证明,月球粉尘并非来自附近的岩石,而是来自其他地方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它与地球有着密切的演化联系。根据对建立在月球上的阿波罗11号和12号月震台记录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月球表面和月岩的研究,可知现今的月球内部也有圈层结构,但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并不完全相同。月球表面有一层几米至数十米厚的月球土壤。整个月球可以认为由月球岩石圈(0~1000公里)、软流圈(1000~1600公里)和月球核(1600~1738公里)组成。月球岩石圈又可进一步分为四层,即月壳(0~60公里)、上月幔(60~300公里)、中月幔(300~800公里)和月震带(800 ~ 1000公里)。软流圈又称为下月幔。在月壳的10公里、25公里和60公里深处,均存在月震波速的急剧变化,表明在这些深度处存在显著的不连续性。月球表面至25公里深处为玄武岩组成的月壳第一层次,25公里~60公里之间为月壳的第二层,由辉长岩和钙长岩组成。上月幔由富镁的橄榄石组成,中月幔和下月幔由基性岩组成。月球震源的位置位于600~1000公里的深度之间,平均月球震源深度为800公里。由于月球表面岩石的密度并不比整个月球的平均密度小很多,因此,可以认为月球核不会是较重的铁镍等元素组成,它可能呈塑性或部分熔融状。在月球1000公里深处,月幔温度不会高于1000°C。根据对月球内部状况的了解,固体部分圈层结构并不是地球本身所特有的。月球的上述圈层结构,也是月球的演化过程中整个月球物质圈层分化的结果

月球真是自然形成的吗?

月球的形成大概在,约45亿年前,而人类的最早出现的时间大概是,150万--30万年前,所以月球的形成早于人类出现约44亿年,故而月球不可能是人类制造出的地外天体,根据现有的人类科技水平和对宇宙的认知,月球是自然形成的。



   月球作为太阳系中第五大卫星,其半径只相当于地球的0.273倍,虽然他的个头不及地球大,但是月球对于地球的影响却很大,比如海潮,海潮是随着月亮的塑望发生变化的,从而形成潮汐,每当月圆之时都会涨大潮。

   关于月球的形成,现在有几种说法,最为大家认同的就是撞击说,这种说法的意思就是,月球的形成,是源于行星之间发生了大的撞击,从而产生了月球,月球就是起源于行星撞击后残留的碎片,然后这个碎片在自由运动的时候,为地球的引力所俘获,随后就跟着地球转动,最终成为地球的卫星。


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大概在384400公里左右,迄今为止人类只有12名美国宇航员先后登上了月球,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登月的难度是多大,更不要说用人类的科技去制造月球了,就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制造月球是完全不可能的,有些小伙伴们认为月球是远古人类制造的,或者是外星人制造的,其实这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首先人类起源晚于月球的形成44亿年,而迄今为止也没有发现有地外生命的存在,再者说了,外星人为何要来给地球制造一个月球,闲着没事干?


月球起源假说有哪些

一、大碰撞起源说

这种假说的意思就是说,有两个行星在地球附近发生了大碰撞,最终一块大的碎片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并成为的地球的卫星,后来被人类称呼为【月球】。


二、远古人类制造说

有些小伙伴们在看了玛雅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之后,认为远古人类的科技水平高于现代科技水平,玛雅金字塔就是用来停泊宇宙飞船的航标,远古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制造了月球,并驾驶宇宙飞船离开了地球,现在只留下了玛雅金字塔等遗迹,不少玛雅金字塔还在不停的向宇宙中发射电磁波信号。


三、外星人制造月球说

2021年2月15日,在俄罗斯的车里雅宾斯克,发生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一颗直径17余米的小行星,科学的讲应该是一颗小行星以极高的速度撞向地面,当时有很多人的手机摄像头,还有行车记录仪完整清楚的记录了这次事件的经过,最惊奇的是,正当该小行星要撞击到地面的时候,突然被一个人类未知的UFO飞行器将该小行星撞了个粉碎,从而避免了该小行星撞击地面后产生的巨大灾难,之后,就有了一种假说,说人类是外星人制造的,并受到外星人保护,就好像我们人拿小白鼠做实验,人类只不过是外星人放在地球上做实验的一个物种而已,所以月球也是外星人制造的。


四、地球逃逸说

月球逃逸说的意思是,月球是地球在高速自转的时候,被甩飞出去了一块,从而形成了月球,这意思就好比,你拿着一块糍粑高速的旋转它,糍粑中的一部分被甩飞出去了。


  更形象一点的说,你用一根筷子穿上一个桔子皮,要一个整的桔子皮,然后将筷子穿了整张橘子皮之后在水面上快速旋转筷子,橘子皮随着筷子高速转动,突然由于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导致橘子皮的一部分被撕裂,和筷子穿着的整张橘子皮脱离,然后单独的漂浮在水面上。而整张旋转的橘子皮就好比是地球,而因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撕裂后单独漂浮在水面上的部分橘子皮就好比是月球。


月球起源早于人类出现44亿年,就人类的现有科技水平和认知,月球不可能是人为制造的地外行星,所以月球应该是自然形成的。

从人类开始认识天体以来,月球对人类的认知来说,肯定是自然形成的。
从宇宙来说,对于比月球更早存在的星球来看,月球可能是有来历的。
任何天体都是自然形成的。
按现在的理解包括地球,太阳都是自然形成的

地球上多大的范围内的人都可以看见月球呢?

地球上任意时刻,都只有一半人的地球能看到月亮吗
巧合,纯属巧合。在十几亿年前,月亮是现在的四五倍。假设现在地球的一切:质量,密度,体积,水,温度,大气层,气体都不存在,那么在宇宙广袤无垠的世界里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的会存在现在地球的一切,没准那里有与我们一样的文明,与我们使用一样的文字,另一个你也许也在那问这个问题。宇宙是无限大的,也存在着无数可能,这就像无数的猴子,用无数的的打字机,那么它们必然会在某一个时间点打出莎士比亚的所有文章一样,这些都属于概率学的范畴。
这种说法严格说是错误的,首先,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匀,北半球的人口占全球的大多数。
理论上,在天气晴朗的时候,非新月时,只要在夜半球范围内的人都可以看见月球的。

关于月球的来源些说法?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月球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面上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月球上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2.4公里,为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
月球在环绕地球作椭圆运动的同时,也伴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年一周。月球不但处于地球引力作用下,同时也受到来自太阳引力的影响,所以具有十分复杂的轨道运动。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照这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这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阴历或农历月就是以月相为基础,星期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月球总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这是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和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的,而这两个周期相同则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
月球赤道面同它的轨道面有6度41分的倾角。因为这一倾角的存在和月球绕转速度的不均匀等原因,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地面上某一点的观测者多少还能看出月面边沿有前后的摆动。从地面观测,不止看到月球的半面,而且能看到月球的59%,其余41%则不能直接看到。
月球形状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许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区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洼陷约400米。月球重心和几何中心并不重合,重心偏向地球2公里。这一结论已为"阿波罗号"登月获得的资料所证实。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此外,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征名称。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只是早年观测者凭借想象,借用地球上的名称而已,最多不过有某些形态上的相似罢了。
月面上的最明显的特征是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其中大的直径可超过100公里,小的不过是些凹坑。直径大于1公里的环形山总数3万多个,占月球表面积的 7~10%。环形山大多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有4座环形山,分别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命名。月面最大的几个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克拉维环形山,直径233公里;牛顿环形山,直径230公里。许多环形山的中心区有中央峰或中央峰群,高达2.5公里。
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它们是广阔的平原。在月球正面,月海面积约占整个半球表面的一半。已知月海共22个(包括背面),其中最大的叫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雨海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月面中央的静海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此外,较大的还有澄海、丰富海、危海、云海等。月海大多具有圆形封闭的特点,四周是山脉。有些月海伸向陆地称为湾,小的月海则称为湖。
月陆是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一般高出2~3公里。月陆主要由浅色的斜长岩组成,其反照率较高。月球正面的月陆与月海面积大致相等,而背面则月陆面积大些。月陆形成的年代经同位素年龄测定为46亿年,比月海要早。月球上也存在一些山脉,大多以地球上的山名命名,如亚平宁山脉、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最长的山脉长达1000公里,往往高出月海3~4公里。最高的山峰在月球南极附近,高达9000米,比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高。除山脉外,还有长达数百公里的峭壁,最长的是阿尔泰峭壁。
月面上有一些辐射纹, 典型的有第谷环形山和哥白尼环形山周围的辐射纹。第谷环形山有辐射纹12条,从环形山周围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最长的达1800公里,满月时看得最清楚。其成因尚无定论:有人说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也有人认为是陨石轰击月面造成的。
长期天文观测与登月的直接考察证实,月球周围没有明显的磁场。月球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的1/1000。月球上更没有像地球和木星那样的辐射带。月球上不存在任何形态的水,完全没有大气,几乎接近真空状态。通过月球火箭探测查明:月球正面有称为"重力瘤"或"质量瘤"的重力异常区,达12处之多;月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为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和岩屑所覆盖。
月球没有像地球大气那样的保护层,月面直接受到流星体的猛烈冲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月岩的化学成分、岩屑大小、玻璃含量以及再结晶的程度。月球早期广泛发生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熔浆,从而形成月面上广阔的熔岩平原。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它的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而且所用的射电波的波长愈长,愈能探测到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 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摄氏度,很可能是熔融的。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关于月球的成因,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假说,即俘获说、分裂说和同源说。
俘获说: 月球可能是在地球轨道附近运行的一个小行星,后来被地球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因为月球和地球的平均密度相差很大,而化学组成又十分不同,所以,它们可能是由太阳原始星云中不同部位的不同物质形成的。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却与陨石、小行星十分接近。因此,很可能是小行星在围绕太阳运行中,由于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使它脱离原来的轨道而被地球所俘获。有人认为,这个事件发生在35亿年前,整个过程经历5亿年。在月球被地球俘获后,月球由于受到地球的起潮力,喷发出大量岩浆,形成月海玄武岩。
分裂说: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地球和月球原是一个整体,那时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自转非常快,自转周期只有4小时左右。因此,这时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的周期为 2小时。这个周期恰与地球自由摆动周期相等,从而产生共振,于是在赤道面上形成一串细长的膨胀体,终于分裂而形成月球。太平洋就是月球分裂出去时留下的遗迹。根据计算,地月系统现有的角动量总和,即使再加上几十亿年的角动量损耗,也不足使地球和月球分裂。而且月球的位置又不在地球赤道面上。这些事实是分裂说很难加以解释的。
同源说:地球和月球是由同一块行星尘埃云所形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不同,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粒子在形成行星之前早已凝聚。地球在形成行星时,一开始便以铁为主要成分,并以铁作为核心。而月球则是在地球形成后,由残余在地球周围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月球形成的这三种假说,都能或多或少地解释月球的成分、密度、结构、轨道及其他基本事实。除分裂说一般认为难以成立外,俘获说和同源说这两种假说究竟哪一种更加合理,目前尚无定论。
根据对月球各种热历史模型的研究,整个月球曾发生过多次局部熔融。在月球形成的初期,月球的大部分温度曾达到1000摄氏度。距今41亿年前,月球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岩浆运动,在岩浆的分离过程中,形成了斜长岩成分的月壳,残留部分成为月表的高地。月球表层固结后又在较深的部位发生局部熔融,产生苏长岩成分的熔体。大约距今40亿年前,形成了富含放射性元素、难熔元素的非月海玄武岩。斜长岩高地长期裸露在月表,不断受到陨星物质的撞击,因而被削低了1.5~2公里,在高地上发育着大量古老的冲击月坑。后期,高地为一系列的断裂所切割和破坏。距今41~39亿年前,月球比较集中地遭受到各种大型陨星的撞击,使月表出现许多月海盆地,即大型的环形构造,最典型的是雨海事件。月球上的月海大致都是在相近的时期内形成的。月海生成的大致次序是:酒海、澄海、湿海、危海、雨海……。雨海纪形成的各个月海大约在距今39~31亿年间,被后期喷发的玄武岩所充填和覆盖。根据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大致充填的时间次序是雨海西、雨海东、湿海、危海、雨海、静海、丰富海、澄海和风暴洋。此后月表的轮廓基本形成,31亿年以来,月球内部的演化已处于"停滞"状态,外力作用在月球的演化史中占有主导地位。陨星冲击月表,使月坑继续形成和增多。爱拉托逊纪形成的辐射月坑,其辐射纹受月表的各种作用,或者变得不明显,或者消失;而哥白尼纪形成的月坑,则具有明显的辐射纹。
月球起源之谜

月球的起源莫衷一是:

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大派,但仍未定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46亿年前,与地球一样是宇宙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从地球分裂出去的。然而,太阳神号几次带回的数据显示,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份大不相同。不少的科学家认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吸入地心引力范围,因而才意外地纳入地球的轨道。但也有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种说法。

月球较地球古老:

令科学家惊讶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有99%比地球上90%的古老岩石还要老。太空人携回的月球岩石,已被测定有43亿年至46亿年的历史,这已相当于太阳系的历史了。

土壤比岩石更久远:

美国太空人首次登陆的“宁静海”,土壤的年代竟比岩石久远。据分析,两者相差10亿年之久。由化学分析显示,月球上的土壤并非由岩石演变,可能来自别的地方。

受撞击会发出巨响:

太阳神号在探月时,月球登陆艇和火箭返航时,都会撞到月球表面。但每次都会使月球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响起来,阿波罗12号探月时,月球的回声还持续了4个小时,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黑影区有稀有金属:

在地球上看月球时,会看到有些黑影,太空人登陆到这个平原状的黑影区时,发现很难在它的表面上钻孔,经研究这里的土壤样品中含有金属元素如钛、锫、钇等,科学家们为此感到十分惊异,因为这些金属元素要在相当高的热度---摄氏6000度以上才可能熔化,并与周围的岩石混合在一些。

纯铁粒子不会生锈:

宇航员们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品中,都含有纯铁的粒子,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纯铁粒子并非来自陨石。有专家报导,这些纯铁粒子带回地球后,好多年都未生过锈,纯铁不生锈在科学界还是破天荒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

表面光滑如镜子:

月球表面不少地方光滑如镜。好像被什么不知来源的酷热“烫”过了一样。专家们分析说,这儿并非是由巨大的陨石撞击而造成的,有些科学家则认为,太阳爆出来的高热才是主要的因素。

具有磁性使人震惊:

早期的月球研究,都说月球上没有磁场,近年来在分析月球岩石后,才知道它有强烈的磁性。然而月球的岩石真有磁场,则应有个铁质的核心才对,但现在的资料又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巨大的热核心不可能存在于月球的里面,也不可能从地球上的磁场获得磁性,因为月球若要从地球上获得磁性,就必须很接近地球,果真如此,它恐怕会被地心力弄毁了。

外壳底部的浓缩物:

太空探测带回来的资料显示,月球的外壳底下有大块的浓缩物而且还有一股吸引力,太空船飞过时禁不住要倾斜。科学家只知道这些浓缩物是一种又重又密的物质,其余就一无所知了。 ——《辽宁科技报》

月球起源之谜引起科学家兴趣 月球到底来自哪?

一眨眼,人类第一次登陆月球已经30多年了。但月球来自哪里?这个谜紧紧地困扰住了地球上的科学家。最近有研究说,有直接证据表明,月球是地球与另一个行星发生剧烈碰撞的结果。
以前也曾对地球和月球上的岩石样本进行过分析,说二者一模一样,应该是起源于同一种物质。但就这样草率地认为地球和月球本是一家,问题挺多。比如说,月球和地球是怎么同时从同一物质形成的。有说法是,早期地球转得太快,以至于开始膨胀,最终破裂分离出月球,可惜这种说法信服的人不多。

据《新科学家》报道,瑞士科学家最近也比较了月球和地球的岩石样本,结论却与上述研究不同。他们使用质谱仪法,把样本经过氩燃烧气化,高精度地分析样本里成分的重量,结果发现,虽然二者在多数方面极其类似,但月亮岩石样本的铁57对铁54同位素的比率比地球上的要高一点。

科研人员说:“我们惟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在月球和地球的形成过程中,它们部分气化了。”只有“巨大行星相撞”理论才可能具有气化原子所需要超过170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太阳系诞生大约5000万年后,一个像火星那么大的行星(Theia)与地球发生了碰撞。这个灾难性的碰撞威力巨大,可能是超过使得恐龙灭绝的那次行星碰撞所释放能量的1亿倍,足以融化、气化地球的相当一部分,Theia同时也被完全摧毁了。碰撞所产生的残骸进入地球的轨道,最终合并形成了月球。

当气化铁原子时,质量相对轻点的同位素先蒸发掉。既然变成月球的残骸曾经被彻底气化,它有可能损失较多较轻的铁同位素,也就是说月球铁57对铁54的比例要比地球高一点。科学家所以有上述之解释就是根据这一点。

关于月球的起源此前还有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是路过的天体被地球引力“抓住”了。月球起源之谜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兴趣。今年欧洲航天局将用卫星发射一台重3公斤、烤箱大小的压缩影像展示X射线光谱仪,仪器将沿着离月球表面仅1公里的椭圆形轨道绕月球运行,监测并记录不同的光波数据。其中,由它测定的首张完整的高分辨率月球地图以及获取的有关镁和铁比例的数据等,将有望告诉我们月球到底起源于哪里。

《北京晚报》2003年1月14日
月球是人造的吗?

自从阿波罗号登陆月球后,人们对於月球的神秘感似乎降低了。以往,人们在中秋节举家团圆,吃著月饼的时候,抬头一看天上的明月,心中不免对它感到好奇与疑惑。好奇的是月亮上究竟有什麼?疑惑的是这个月亮是哪里来的呢?宋朝文学家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最能表达中国人对於月亮的好奇与憧憬: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太空人登陆月球后,人们知道月球表面是一片荒凉的沙漠,只有无尽的太空尘埃,空荡荡的。不过,您知道吗?登陆月球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发现,反而使科学家对於月球的起源更加迷惑。

目前科学家对於月球的了解已超越当年未登陆月球前的想像,这些新发现的证据可以使人们打开新的思维,重新认识与思考自己与生命的起源。

早期的观察

自古以来世界各个民族的天文学家对於月球都进行了长期而充分的观察。月亮的圆缺盈亏,除了是诗人吟诵的对象外,更是农民耕作时的参考指标,中国的农历就是以月亮运行周期二十八天为基础的历法。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实,月亮老是用同一面对著我们。

这是为什麼呢?经过长期的观察,人们发现月亮会自转,而自转的周期刚刚好跟他绕著地球转的周期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月球跑到哪里,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都是同一面,月儿上的阴影总是同一种。

人们还注意到,月球的大小跟太阳看起来是一样大的。太阳与月亮感觉起来是一样大的,那麼实际上是不是真的一样大呢?古时候的人常常观察到一种奇异的天象,称为“天狗食日”,在这个时候会有一个黑色的天体把太阳完全遮住,一个大白天突然变成黑夜,繁星点点,就是现在科学家说的日全蚀。日全蚀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黑色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大小刚刚好可以把太阳遮住,也就是说,在地球上看,月球跟太阳是一样大的。

后来天文学家发现,太阳距离地球的距离刚刚好是月球距离地球的三九五倍,而太阳的直径也刚刚好是月球的三九五倍,所以在地面上看到的月亮,就恰恰好跟太阳一样大了。地球的直径是一二七五六公里,月球的直径是三四六七公里,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二七%。

科学家把围绕行星旋转的星体称为“卫星”,太阳系中的比较大的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在九大行星之中有些行星块头很大,例如木星,土星等等,他们也有卫星环绕著,他们的卫星的直径比起行星本身往往很小,只有几百分之一。所以像月球那样大的卫星,在太阳系里是很特殊的。

这些数据上的巧合使得有些天文学家开始想一个问题,月球是天然形成的吗?

登陆月球后的新发现

比地球岩石更古老的月岩

一九六九年阿波罗号太空船登陆月球后,科学家不再只能远远望著月球了,太空人在月球表面上采集岩石标本,放置许多的测试仪器,对於月球的结构可以收集更深入的数据做分析。

首先对於采集到的岩石做了年代分析,发现月球的岩石非常古老,有许多岩石的年代超过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根据统计九九%的月岩年龄超过地球上九○%的古老岩石,计算出的年代是四十三亿年到四十六亿年之前。

对於月表的土壤做分析时发现他们的年代也非常古老,有些甚至比月岩的时间还提前十亿年。目前科学家推测的太阳系形成时间大约在五十亿年左右,为什麼月球表面的岩石与土壤会有这麼长的历史呢?专家也认为难以解释。

月震实验证明月球是空心的

月震的实验也许可以说明月球的结构。登陆月球的太空人要出发回到地球之前,会驾驶登月小艇飞离月球表面,与返回地球的太空舱结合后,登月小艇便被抛弃至月球表面。设置在七十二公里外的地震仪测得月球表面的震动,这个振动持续超过十五分钟,就像用锤子用力敲击大钟一样,振动持续很长时间才慢慢消失。举个例子,我们用力敲击一个空心铁球时,会发出嗡嗡而持续的振动,而敲击实心铁球的时候,只会维持短暂的振动,时间不长就停止了。这个持续振动的现象让科学家开始设想月球是否是空心的。

一个实心的物体遭受撞击时,可以测出两种波,一种是纵波,一种是表面波,而空心的物体只能测到表面波。“纵波”是一种穿透波,可以穿透物体,由表面的一边经过物体中心传导到另一边。“表面波”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只能在极浅的表面传递。但是,放置在月球上的月震仪,经过长时间的记录,都没有记录到纵波,全部都是表面波。根据这个现象,科学家非常惊讶地发现:月球是空心的!

包著金属壳的月球

不知您是否发现,平常看月亮都会有一块块黑黑的影子,这就是科学家所称的黑影区。当太空人拿起他们的电动钻想在那儿钻一个洞时,他们发现挺费劲儿的,钻了很长的时间还是只能钻进去一点点。这就奇怪了,星球的表面不都应该是由土壤与岩石构成的吗?虽然有一点儿硬,但也不至於钻不进去呀!仔细地分析这块区域的地表组成成分,发现大部分是一种很硬的金属成分,就是用来建造太空船的“钛”金属。难怪会这麼坚硬了。所以月球的整体构造可以说就像是一个空心的金属球。

这个发现让一个长久以来困惑专家的问题有了解答。月球上的陨石坑数量非常多,不过奇怪的是,这些坑洞都相当的浅。科学家推算一颗直径十六公里的小行星以每小时五万公里的速度撞毁在地球上,将会造成一个直径四到五倍深的大坑,也就是应该有六十四至八十公里深。然而在月球表面最深的一个加格林陨石坑(Gagrin Crater),它的直径有三百公里,深度却只有六·四公里。如果科学家的计算无误,造成这个坑的陨石如撞在地球上,将会造成至少一千二百公里深的大坑!

为什麼在月球上只能造成这麼浅的陨石坑?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月球的外壳非常的坚硬。那麼前面发现的月表坚硬金属成分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个现象了。

有两位前苏联的科学家提出大胆假说,认为月球是外表经过改装后中空的宇宙飞船。如此一来,才能圆满解答月球留给我们的各种奇异现象。这个假设很大胆,也引起不少的争论,现在大部分科学家仍然不敢承认这个理论。然而不争的事实是,月球的的确不是天然形成的。月球就像精密的机械一样,天天以同一面面对地球,也刚好与太阳一般大。外面是一层高硬度的合金壳,可以承受长时间高密度的陨石轰击,仍然完好如初。如果是一个天然的星体,是不该具有这麼多人造特徵的。

科学家还发现,月球面对地球的一面是相当光滑的,几大月海都是在月球的正面,背面则是密密麻麻的环型山。难怪月球能以非常高的效率反射太阳光,在夜晚的天空发亮。如果将时光倒回远古月球刚刚成型之时,光滑的月表没有被陨石攻击的坑坑疤疤,中秋节夜晚的月光一定比现在更皎洁。

现在我们知道月球总是以光滑的一面面对地球,而以粗糙的一面背对地球,这是不是告诉我们月球是为了照明地球上的人们而造的呢?(如果月球是外星人监视地球的太空船,他们不必做这麼大的太空船,也不必具备照明功能,相反的他们应该将月球做的越隐蔽越好,不是吗?)

创造一颗类似自然的星体,利用它表面的反射能力照明地球,这个想法很符合环保,因为不需要发电制造大量的污染,也很聪明,因为它能一次照亮整个地球黑暗的一面。虽然这是个很不可思议的想法,不过却也不无可能吧!如果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进步到这样的程度,我们会不会这样做?

那麼如果在史前地球上真的有高度发达的人类,他们有没有可能放一颗月球上去,照亮漆黑的夜晚???!

目前科学家不能解释,不敢承认的事情,当我们放开狭隘的思想框框,用理智去分析,会发现很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以科学家发现的证据早已透露出月球形成的不寻常之处,为什麼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进一步探讨呢?因为史前人类的存在,可以说是科学家的禁忌,大部分的科学家研究的证据不管多麼充分,理论多麼正确,一遇上与“进化论”相反的观点时,谁也不敢提出来了。求“真”的精神应该是科学研究里的最高原则,如果我们能跳出前人思想的框框后,不难想像有许多的科学研究将有一个非常迅速的飞跃。
说了半天就三种:兄弟说:同源
夫妻说:捕获
儿女说:分离
现在的说法不一,可能是外星人的航天器

如果月球有大气层,那人在地球上能看见月球吗?

月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地球的“忠诚”伴侣,很多的陨石以及小行星都被月球捕获撞击,因此在月球表面就有很多的陨石坑洞,可以说木星和月球是我们地球的保护者,那么如果月球有大气层,那人在地球上能看见月球吗?人在地球上还是能看到月球,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只有三十八万公里,还是能看到月球的存在。让我们来分析分析。

首先我们地球经过了四十五亿年的沧海桑田,一直以来都有月球的陪伴以及保护,所以古人常常用“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思想来寄托自己对于家里人的思念,月球因为被地球锁定了自转,造成“潮汐锁定”这样奇特的自然现象发生,月球始终保持着月面面向地球,背面始终不被人们所看到。月球的魅力远远不止于此,那么我们设想一下月球如果有大气,将会是怎样的情况出现。

抛开所有的物理定律,如果月球拥有者自己的大气层,人类还是能在夜空中看到月球的存在,地月的距离仅仅是三十八万公里,相对于地球六分之一质量的月球来说还是能在地球上看到其阴晴圆缺。月球如果有大气还是会造成一些影响,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将会变得不那么明亮,这些都是因为大气中的气体产生了衍射以及折射,造成部分光线不能像之前的月球一样反射大量的光线到达地球。有了大气的月球不会因为有了大气而变得暗淡,还是会在夜空中寄托着每个人的思乡之情。

月球在很多物理定律上都不允许有非常厚的大气存在,或许有少许的气体团围绕着月球,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月球能给我们带来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万千弄潮儿在述说着中华民族的伟大!

如果月球有大气层。人在地球上看到的还是一颗很小的点,人看到月球的样子和大气层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是月球和地球的远近有关系。
人在地球上还是能看到月球,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只有三十八万公里,还是能看到月球的存在。如果月球拥有者自己的大气层,人类还是能在夜空中看到月球的存在,地月的距离仅仅是三十八万公里,相对于地球六分之一质量的月球来说还是能在地球上看到其阴晴圆缺。
能看到,因为大气层只是给生物提供一种呼吸的条件,并不能阻挡视野,所以地球上可以看见月球。
文章标题: 在人类文明出现时,地球上可以看到月亮吗 又或者说月球形成的说法哪个更可靠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5405.html

[在人类文明出现时,地球上可以看到月亮吗 又或者说月球形成的说法哪个更可靠]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