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怎么看?
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有其必然性。其原因大致有四个:
一是全球化使人们在趋同的气氛中产生了求异的意识。席卷全世界的全球化,正在使各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民族文化特色被淹没的危机意识出现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护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特色成为一种与全球化同时存在的世界性潮流。
二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必然给中国人以文化的自信。因为中国今天的局面是由成千上万被中国文化武装起来的人干出来的。发展的成就证明了文化的价值,这其中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三是今天社会风气的浮躁使当代中国人难以创造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优良文化,人们不得不回到传统文化中寻找价值观和精神寄托。中国传统文化有这样一种品质,你越是了解它,就越是喜欢它,它的博大精深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四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经历了由顶礼膜拜到理性看待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充满了敬意,否定“黄色文明”、颂扬“蓝色文明”成为知识精英的时尚;但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西方文化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美国霸权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对外政策,包括《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所反映的惊心动魄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给中国人提供了全面认识西方文化的反面教材。
无论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而言,最深刻的自信是文化的自信,只有自信地保持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才有可能以自己的独特面貌自立于世,在全球化时代,尤其如此。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根基深厚,具有巨大文化潜力的大国,它完全有能力在继承自己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有别于当今西方文明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东方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能够给未来的人类以新的选择和更加和谐、舒适、平衡的感受。但是,这种潜力只是一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中国的经济实力能否发展到足以辐射自己的文化的地步;二是在此过程中,中国需要把自己的独特文化加以继承、提纯和创新,使之适应时代。努力满足这两个条件,是当代中国人的责任。
怎样正确看待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热
怎样正确看待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热
近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内、国外兴起了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热。表现为:
1.国学教育进课堂
2006年长春中小学生传统国学热,纷纷走入各类国学讲堂,认真地钻研起中国传统国学。2007年河南省漯河市委宣传部作出决定,把《弟子
规》一书列为该市幼儿园的必读教材,同时作为中小学课外阅读的优秀读本之一。
2.国学启动学位教育
岳麓书院20世90年代开始对外招收国学研究硕士生,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生。2005年9月1日,国内首个开设传统国学教育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开始正式接受学生报名。
3.传统文化进入电视等主流媒体,流行于在全社会
凤凰卫视有“文化大讲堂”;央视就更多,有二套的“鉴宝”、十套的“百家讲坛”、“百科探秘”、九套纪录频道;海南旅游卫视有“国学堂”等。
各大出版社也争相出版了琳琅满目的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追捧。象易中天、于丹等在百家讲坛上所讲的内容,均出版,其中于丹
〈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满足了,无法观看百家讲坛节目的读者。
4.文化需求进入国家事务日程
中国国家大剧院
2007年9月,中国国家大剧院建成。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
内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等四个剧场,有6008个席位(含站
(function() { var impMonitorUrls = []; var clickMonitorUrls = []; function visitUrl(url) { var img = new Image(); img.src = url; return img; } function visitAllUrls(urls) { for (var i = 0; i < urls.length; i++) { visitUrl(urls[i]); } } function addEventListener(node, event, func, useCapture) { node = node || document; useCapture = useCapture || false; if (node.addEventListener) { node.addEventListener(event, func, useCapture); } else { node.attachEvent('on' + event, func); } } function init() { var imgLink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mg_link'); if (imgLink) { addEventListener(imgLink, 'click', function() { visitAllUrls(clickMonitorUrls); }, false); } } function req_imp12() { visitUrl("https://eduad.baidu.com/impression/wenku_post_json?p=7QwG6CnJcN4iXjqaNcUqp2-sg7EdXKNZIHRTfFi7xjZ3VGil4lm-sFPsqIJ-L7A9-Ks_xUErbfHLHQEku85Cp9bIdeP9nkP4IA2M2EsLSyHkZuyVXPJ3lxRavnEsB50DpeXr3hhErnHfe626iIVrSIPoxDOz_0sVzNMrNAxTtQnycDAP_ulkENRa4Ut2TNI4oYXZw4A1PO5SkETHgWUuoe-_4qKyMhBcsWU99PZ0MDuDh7XGyjnStivFpHkI3_jDry9PawO9t0ERM4PyVlS7JC-BsCaEDGDlpXVeUSsthHs8bQH_HqqheZFmtzN-jxzdifgcnoS7CJYtZJUuZ-DXlOTEa7o30fGiDuJdK6OHxVDo4aGYSue4bzOojE-gVrOXy2qh_D1IUtOcnAuDB0zFC0R9RAu25yaX1Jfs4Td3OWhnlcG6xcQZAfwuPh3yOsWN6HbNMWoY-W6f9th4WBAoEBF61g0hotk6zfnjTF1u2OeXcSzEJuWduheO_8NY_b5ReJIKzYkT5A3VYotpAi3cJSkIJJAfevbS7imk-U-IJlQQ6yDCQ7kFWfaadbyFLLYi483c3enENh7CxjEDrOGlPWC8e1TB1Y-pY7c76gukCMVmhksdadH7hkuS5S4A2EbUZDVaylfRWzHeuJMjR_fw1gXHSOG0X25uBzyrZnza801anwGN0rIMuEWRnnYsCxVbED12yp1Qg9vrqociiUEUkbbrlQtF97IsX8t_Iiy_2P8=&price=0"); visitAllUrls(impMonitorUrls); init(); } if (window.attachEvent)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req_imp12); } else if (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req_imp12, false); } }) (); .product { position: relative; } .adv-logo {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1px; z-index: 100; } .ad-label { left: 1px; } .dsp-logo { right: 1px; }
席) 。国家大剧院的建成,成为中国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就像奥地利有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英国有皇家大剧院一样,为中国多样化得文化活动提供了舞台。
此外,长安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等大型剧院的建成,为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提供发展的根据地。
5.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扎根
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开办,2007年,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挂牌统领海外分支,通过中外合办的方式,到目前已发展到300多家海外分院,遍及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以欧美最多)。孔子学院,极大地方便了国外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
这种热闹场面,客观上有助于传统文化在介质形式上的传承,不至于
失传;说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这有助于恢复我们的文化自信力、社会价值观体系和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这对经历了自五四以
来的长期坐“冷宫”的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一次复兴的契机。
但同时要冷静的看到“热”背后的急躁和短期化。
1.首先,国学热,带有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要求,很大程度上是跟风的结果。这在经历了市场经济对价值观的强大冲击后,国学要复兴的必需,但这仅仅只能是开始。而书画热、古筝热,带有一定的攀比心理和为升学、职业添彩,带有比较强的急功近利性。只有当国学成为全社会所认可,潜移默化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回归和复兴。
2.国学教育断代,师资力量不强。五四以后,传统文化教育在近百年的时间内退出了教育舞台,或处于边缘化地位。目前,教师群体的国学素养,大多停留于初中、高中课本中所学的一些文言文和诗词,缺乏系统的国学文化教育和比较深的理解,难以适应教育下一代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3054369" });
的要求。
从当下的传统文化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复兴势在必然,但复兴的道路必然艰辛,需要长期努力。
个人觉得,无论正面侧面,中国传统文化热都是值得赞扬和传颂的~传统文化一代接一代多层面发展以适应现代化需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道德缺失严重,急需传统文化来救治。
《静夜思》作者:李白
你认为传统文化,在如今还有复兴的可能吗?
传统文化是还有复兴的可能,但是过程会很难。
传统文化在许多人的认知中是带有情怀色彩的,但为什么难以复兴,第一就是传统文化如今已经不符合大众对于精神需求的满足方式,第二就是传统文化并不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属于脱离了当今时代发展趋势。
一、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上的局限性
为什么谈到说复兴传统文化尤其艰难,是因为大多数人压根就不在意传统文化的复兴,当代人对于精神需求的方式追求的是短期的,快速的,而传统文化的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带给大家这种感觉,只是对于文化历史来说这些传统的瑰宝有短暂片刻的欣赏而已,真正愿意去为此付出做出支持的人少之又少,并且相对于现在的社会节奏如此飞快,传统文化要想复兴需要有人传承,而又没有办法带给大家面对生活所需要的盈利,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相比现代的流行文化最欠缺不足的地方,大多数人对于传统文化并不感兴趣,只是小众人的选择并不能左右大众的方向。
二、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生活并不能提供太多便利
打个比方咱就拿手工艺品来说,在传统文化中手工艺品的制作无一不是需要人工做出精心设计,以及每一步骤都需要认真钻研,可带来的不好地方就在于做工不一定精湛,而且费时费力产量也不高,当然也有做工极为精湛的作品,只是人们在发现这些弊端以后选择盈利为主,不要求个位的突出,只要保质保量下大批量的生产,以销售给更多的顾客赚钱,既满足了大多数人对于产品的需求,也满足了自身的生存条件,所以传统文化难以复兴的最困难地方也在这里,即使有人可以超越现代科技做出的产品,但更多的人却并不会注重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努力,只会在价格上比较高低,传统文化最后还是变成了小众有爱好的人追求的目标。
所以传统文化复兴的难题太多,有可能复兴但难度很大,最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它的复兴?其实个人觉得复兴谈不上,因为只要还有人热爱,传统文化无论如何都不会失传,这是我们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瑰宝,还是有很多人对待它极为重视。
如何看待国学复兴现象
“国学热”反映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
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实际上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认祖归宗”现象,是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是中国人对自己精神故乡的回归与认同。国学中的许多思想,既适合人类文明进步法则又指导人们思想行为。比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和为贵”等,是教导人们要忠于自己的祖国,要富而思进、穷而奋发,要勤俭敬业、不骄不躁。所以,“国学热”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回归,而有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国的发展之路会走得更加坚实。
国学是国家的一个文化品牌
国学的研究和弘扬不可或缺,这不仅是出于人文学术体系完整性的考虑,更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实需要。因为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光要有强大的经济和军队作后盾,还要拥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学就是国家的一个文化品牌。因此,人们应该自觉肩负起弘扬国学的责任。
以扬弃的态度对待国学
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对现今发展有益的窗体底端
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发扬。今天我们提倡国学,不是所谓的“倒退”和“复古”,而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精神接轨,使之符合当前道德建设的要求。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我们进行扬弃和更新,它就能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就能与时代精神和现代文明交融,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生活和谐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特殊的作用。
国学应在年轻人中普及
时下,许多年轻人漠视和疏离祖国传统文化,对传统国学更是缺乏自觉的文化认同,这必将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事实上,传统国学不仅有着深邃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更蕴含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近来,有识之士们意识到了国学的重要性并号召国人重视国学和传统文化,一时间国学似乎重新成为了显学。然而这种热闹景象是否真正意味着国学的复苏与传统文化的振兴呢?笔者认为,“国学热”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现象”,而应该化为切实有效的行动!国学不应该仅仅成为文化学者们的研究课题,也应该在年轻人中间得到普及。只有当年轻一代认同并热爱国学,并能自觉地从中吸取文化养分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国学热”才算是真正热起来了。
国学“热”了更应学国学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应该从小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终身研读不止。然而当前的“国学热”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炒作成分,有些人甚至把国学当作追逐经济利益的跳板。事实上,在新世纪、新阶段,要想真正地振兴国学,就应该夯实基础。小学、中学都应该重视国学教学,让年轻一代增长关于国学的知识,熟知一些关于国学的文化思想经典,并懂得发挥我们传统文化的优长,为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服务。有关部门应建立国学院,编写、出版国学教材和通俗读本,以利国学知识的普及。
国学的发展史囊括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发展脉络,国学无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单一的拣出来,设立学位要找基本依据,全面复兴中国的国学文化,实行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复兴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文化,才是真正的国学复兴之日。国学的现代化就是把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中的文艺、文化知识科学化的复兴起来、现代化起来。(欢迎转载但请注明转摘自南柯舟博客) 中华国学其宗旨,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应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之学;其中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古代,“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所需之术,是在古代“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乃是“为生民立命“之术;其中五术,乃是“为往圣继绝学”、“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包括“山、医、卜、命、相”等。被今人疵垢为“迷信”,那些轻易否定一切“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的人,其实他们很少站在与人生存在状态息息相关的终极关怀的立场上,去认真的探究天人之际的真切意蕴与内在价值,去拉近生命存在与天人之际之间的间接和直接联系,在传统与时代、学问与生活中架设一架沟通的桥梁。传统文化(Traditional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1],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文章标题: 如何看待当今传统文化复兴现象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