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李白一生分几个阶段 那个阶段的他的诗风是如何的

时间: 2022-06-23 09:59: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7次

李白一生分几个阶段 那个阶段的他的诗风是如何的

李白的诗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世人将其称为诗仙,他一生经历的五个时期是那些?

李白一生的五个时期:
1.辞亲远游: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
2.初进长安: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3.赐金放还: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4.再次远行: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
5.重病而逝: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1:蜀中游历(5岁至25岁)时期2:远游求仕(26岁至42岁)时期3:长安三年(42岁至44岁)时期4:再次漫游(44岁至55岁)时期5:身经战乱(55岁至62岁)时期。
武则天长安元年,赛宗景云元年,玄宗先天元年,玄宗开元元年,玄宗天宝元年
蜀中时期(5—25岁)首次漫游(25—42岁)长安三年(42—44岁)再度漫游(44—55岁)安史乱中(55—76岁)
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李白的生平及各阶段的作品和风格都是什么样的?

字太白,今四川江油人。歌咏大鹏鸟的作品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还有若干寄赠、怀念妻室的诗,感情深挚。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
李白很怂的一个向皇上献媚求官不成的人。

李白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是什么?

每个时期不少于3首,加起来不少于15首,题目、原文、翻译和鉴赏都要的,急用,不然开学我就完了,谢谢。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一、年少有为。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白话译文:水流清澈,回荡隐约犬吠;桃花繁盛,满带浓艳露水。树林深幽,野鹿时隐时现。正午静寂,钟声却未听到。野竹分开青雾直穿蓝天,飞瀑挂在碧绿山峰之上。无人明知道士去处。只好依仗古松,派遣万端愁思。

赏析: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白话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赏析: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二、游遍天下。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话译文: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干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赏析:写庐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

三、涉及政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赏析: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

扩展资料:

李白的各个时期经历:

一、出蜀以前(701-725年)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长在今四川江油县附近,旧彰明县青莲乡。出峡前游过成都和峨眉。下面所选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表明他思想上很早已有道家的烙印。

二、循江东游到离开安陆(725-735年)李白二十五岁出蜀,目的就是访道、求友和游览山水。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夫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方之志,乃仗去国,辞亲远游」,是很有抱负的。

他离开长江三峡东下,经荆门、江夏、到浔阳登庐山;访金陵,游扬州,浪迹吴、会之间;再回舟上,由江夏溯汉水,过襄樊,走临汝,其间曾与孟浩然相遇;又从临汝到安陆(公元727年),娶故相许圉师孙女,开始“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秋,曾应友人元之演之邀,同游太原祠。次年春天返安陆不久,就移家东鲁。下面所选《江夏行》,抒写他对平民如商人妇的同情;而《淮南卧病书怀寄南中赵蕤》可以找出他的纵横家思想根源。

三、移家东鲁到离南陵入长安(736-742年)李白从安陆移居山东,在任城安家。又隐居徂徕山,与孔巢父等五人时时酣饮,号称竹溪六逸。其间曾回汉、襄一次,并且北游东都、南阳,返东鲁不久,又南下吴越,遇到道士吴筠。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南陵奉召入长安。下面所选《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可见他有信心从正道入仕;《南陵别儿童入京》更活现了奉召入京时的高与若狂,也反映了他对功名富贵的热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白

按照时间可以大致将李白的诗歌生涯分成三个阶段:

一、年少有为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文中写出李白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二、游遍天下

李白在庐山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在荆门写下《渡荆门送别》;在洞庭湖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在蜀地李白《蜀道难》、《乌栖曲》、《行路难》。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

三涉及政治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入幕后,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早发白帝城》。李白病重,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但笔下语气已经没有当年的那种积极入仕的情感已经当然无存,诗人开始寄情于山水。

扩展资料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

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蜀中时期的有峨眉山月歌。
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的有长干行。
长安时期的有蜀道难。
以东鲁为中心的漫游时期有梁园吟
以安史之乱为时期的有北上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生活的时期和代表作
按照时间可以大致将李白的诗歌生涯分成三个阶段
一年少有为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二游遍天下
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李白在荆门写下《渡荆门送别》。他来到洞庭湖,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李白《蜀道难》,《乌栖曲》,《行路难》。都是积极向上的作品。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
三涉及政治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入幕后,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早发白帝城》。李白病重,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但笔下语气已经没有当年的那种积极入仕的情感已经当然无存,诗人开始寄情于山水。

李白的诗分那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 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 ,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 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ur]。是他桀 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够为权贵所容,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 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 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 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 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 徽)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
文章标题: 李白一生分几个阶段 那个阶段的他的诗风是如何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1890.html

[李白一生分几个阶段 那个阶段的他的诗风是如何的]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