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5-29 19:01: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漠北之战胜在战略的完美,战术的成功,后勤的保障,将士的用命,
汉武帝元狩四年,汉朝针对匈奴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史称漠北之战。漠北之战真正意义上是匈奴引发的,在元狩三年,汉匈之间的战争已经出现了倾斜,以往一直对汉保持绝对战争主导权的匈奴已经无法对汉朝进行大规模的掠夺似战争了,匈奴单于采用了当时汉朝的降将赵信的策略,仰攻大汉边境,吸引汉朝大军深入漠北草原腹地进行包围歼灭。
汉武帝很睿智的识破了匈奴的战略意图,并决定将计就计,元狩四年,汉武帝动员全国力量着手准备对匈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
汉武帝征调了全国最为精锐的骑兵队伍,其中包括以前投降汉朝的匈奴部落将士和将军等;同时征召全国的私马十多万匹用来进行后勤保障运输;委派了当时汉朝最为善战的将军卫青、霍去病、李广、公孙敖等。
在战略制定上,汉武帝一改过去以步兵为主的打法,全部使用骑兵大兵团作战,而且在针对匈奴漠北地区的地理和匈奴部落兵力分布情况,令卫青和霍去病兵分两路。卫青部着重正面对峙匈奴的诱敌部队并完成对匈奴主力的合围;霍去病的任务是带领五万精锐骑兵深入漠北匈奴王廷,直捣匈奴后方。
在战术执行上,无论是卫青还是霍去病都非常忠实的执行了汉武帝的命令,两路人马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特别是霍去病不但攻占了匈奴的王廷所在,甚至还封禅狼居胥山。漠北之战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对匈奴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不但解决了大汉王朝多年来的北边匈奴的威胁,更是收复了河西走廊,汉朝势力直通西域各国,建立起了丝绸之路。
汉朝能取得如此大的胜利,主要原因是汉朝是举国之力与匈奴一战,从综合国力来讲匈奴是无法与如此庞大的帝国抵抗的,更重要的是汉武帝制定了完全与以前不同的对匈作战战略。
经过漠南、河南、河西等一系列打击后,匈奴元气大伤,退回漠北,休养生息,以为汉军无法到达。卫青率军在漠北迎战单于,在兵力不足,对手以逸待劳的情况下,卫青却扭转乾坤,击败大单于,获得了空前绝后的胜利。
汉武帝对这一战的部署,是以霍去病为主。霍去病独自统一指挥五万最精锐的骑兵,从代郡出塞,去攻打在东方祭天的单于。卫青率领霍去病挑剩下的五万骑兵,从定襄出塞,去扫荡单于王庭。
和卫青一路的,有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此外还有校尉公孙敖。这些将军每人都率领一支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分兵推进,扫荡匈奴有生力量。
令人意外的是,单于没有在霍去病进击的东方,仍在卫青进攻的王庭。
单于听从了赵信的建议,把辎重遇到后方,排列精兵等待卫青到来。
卫青探知单于大致方位后,令各路大军回合。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却没有如期到来,后来得知他们两路是迷路了。
卫青只得带领已经会合的几万军队,去迎击大单于。
兵力不足,己方长途跋涉,对手以逸待劳。空旷的地形,又决定了没有任何战术可以施展。此时的形势,对汉军是极其不利的。
卫青只得采取保守战法,用武钢车围起来,结成环形壁垒,令公孙贺率五千骑兵守在外围。
伊稚斜单于见他这样,自己也没把握,就令一万多骑兵向试探性冲锋。公孙贺便和对方交上手了,打得难解难分。
彼主我客,在对方地盘上,拖得越久,形势对汉军越不利。可以相见,那时的卫青心情定然焦虑万分。
卫青第一次这么被动,以劳师远征对以逸待劳,以不全偏师对精锐主力。一场公平刮来的大风,却给了他反转的契机。
天佑中华,给了一场大风;天佑中华,降生了卫青。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所以这样的问题也就有着很多种答案,笔者的说法也不会一定对,但是就这题给大家说说笔者自己的看法。
就题目中提到的功高盖主得善终的4大名将来说,笔者觉得符合这四个名将是王翦,徐达,韩擒虎和郭子仪。
这四大名将,每一个都是十分骁勇善战的武将,但是同时又是十分有智慧的人,所以在他们的战功卓越,功高盖主的时候,又能得善终全身而退 。
王翦,秦朝名将, 王家一门都是名将,为秦始皇一统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王翦最值得说道的就是要秦始皇60万兵马才能灭楚,而秦始皇觉得并不需要这么多,王翦很聪明的选择了听从秦始皇,结果李信等人大败,秦始皇还是找回了王翦并给予他60万兵马,随后王翦又上书要求赏赐,其实这就是自侮了,就是想秦始皇对他放心,也是王翦做人的智慧。
徐达就更是典型的例子,朱元璋一统江山以后,几乎很多的功臣都没有能善终,唯独徐达严于律己,低调处事,虽说后世中很多人说徐达是被朱元璋的一只鹅送走的,但是相比较其他几位,肯定算是善终了。
韩擒虎,此人和贺若弼、高颎、史万岁等一起并称“隋朝四大开国名将”。但韩擒虎是四大名将中唯一一个得善终的。韩擒虎,有胆略,好读书,文武双全。他就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忠心,对于皇帝说的话从来不质疑,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从来不反着来,这样的武将哪个会不放心,即使就是功高盖主也没什么关系啊。
韩擒虎还有一个奇特的民间传说,那就是韩擒虎在去世以后,民间传说他居然成为了阎罗王,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那种阎罗王。
最后一个就是郭子仪,唐朝的名将,平定了安史之乱中唐名将,郭子仪说第一,无人敢说第二,号称“再造大唐”。中国历史上既是名将,又是政治家的,郭子仪绝对排前三。此人特别懂政治。公元757年,郭子仪收复被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洛阳。公元763年,郭子仪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公元765年,郭子仪大破吐蕃,单骑劝退回纥,稳定关中形势。郭子仪死后,谥号“忠武”,史书称赞他“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因为郭子仪太会做人。
综上,不管是笔者说没有的名将得以善终的,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会做人,有智慧,最后就是跟对人!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点不成熟看法,不代表任何参考建议,如有不妥不周之处,希望批评指正哦。
在封建社会时期,武将相对于文臣来说,命运要悲惨的多,为何呢?如果打了败仗,即便没有战死沙场也会被皇帝重罚,打了胜仗固然能升官发财,但如果胜仗打多了,成了功高震主的局面,那就不好说了,一点点小过错都能成为被杀的理由,甚至说没有理由也会找理由来杀,比如汉初时期的韩信;韩信真实被杀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韩信能力太强,功劳太高,对刘邦形成了威胁。
历史上对于名将的评价是“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由此可见当名将是有多难,不仅要打仗的时候尽心尽力,还要防备着朝中那帮文臣和皇帝。但是在历史上,却依然有无论是能力还是政治智商双高的名将,在功高震主的同时,让朝中无法,或不敢对他们怎么样,现在这里就来盘点下历史上功高震主却得以善终的四大名将,来看看都有谁吧。
TOP、4 徐达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大将,而且是明朝建立的第一功臣;徐达是朱元璋的儿时好友,在朱元璋起事后便开始跟随朱元璋,徐达是一名天生的将才,在踏上战场的那一刻起,徐达的军事天赋就被全面开启,在鄱阳湖之战中击败陈友谅,攻取淮东灭张士诚,接着又与常遇春率军北伐,最终攻占大都,灭亡元朝,而后又接连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
徐达立下如此大功,地位自然不可能低了,徐达最终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按照常人对朱元璋的了解,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徐达,这也是为何后世猜测徐达之死是因为朱元璋赐烧鹅之故。其实不然,朱元璋是非常信任徐达的,因为徐达不管战功有多高,但对朱元璋始终恭敬谨慎;而且徐达为了明哲保身,甚至不惜败给过王保保一次,自毁名节;最终,徐达是因为旧伤复发而亡,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TOP、3 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中期的名将,在唐玄宗中后期时,由于唐玄宗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最终引发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破坏力极大,甚至差点灭了唐王朝;而就在这时,原本默默无闻的郭子仪横空出世,带领朔方军东讨安禄山。其实当时奉命讨伐安禄山的并不止郭子仪,但是郭子仪却从中脱颖而出,连战连捷,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乃是唐朝平叛的第一功臣。
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鹘,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说郭子仪功高震主那是毫不为过,那郭子仪是怎么善终的呢?很多人觉得是唐代宗和唐德宗不敢杀郭子仪,其实不然,完全是因为郭子仪的为人,他从不得罪朝中之人,尤其是宦官,而且他家中的大门从不关,以表示自己没有秘密,除此之外,郭子仪还做过很多其他的举动,正因为如此,郭子仪才得以善终。
TOP、2 卫青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是汉武帝击败匈奴的真正第一名将,真正论功劳,卫青还要在霍去病之上。在卫青出现之前,汉王朝虽然有李广和程不识,但面对匈奴的进攻,却只有防守之力而无进攻之力;在公元前130年,匈奴又来进攻汉王朝,这次汉武帝派出卫青、李广等四位将军前去抵挡,结果只有卫青一人取得胜利,此战为卫青之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基础。
在此战之后,卫青开始长期活跃在抗击匈奴的战场上,多次率军击败匈奴,尤其是在最后一次的漠北之战中,卫青在实力不如匈奴主力的情况,击溃了匈奴军队,为霍去病袭取狼居胥赢得了宝贵的机会。卫青的功劳说是功高震主那是丝毫不为过,但卫青最终为何善终呢?除了卫青的姐姐是皇后、侄子是太子外,还与卫青从不养士,无人构陷有关,汉武帝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卫青下手。
TOP、1 王翦
王翦是秦朝的开国名将,王翦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那王翦最终为何善终呢?其实别以为秦始皇真的很仁厚,因为王翦亲自说过秦始皇多疑,但王翦却有办法应付;在攻打楚国之前,王翦就说要六十万军队才能攻下楚国,秦始皇犹豫了,后来让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去伐楚,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后来李信等人战败,秦始皇只得请王翦来灭楚,并毫不犹豫的给了王翦六十万大军,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秦国的所有机动部队了,王翦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连部下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太过分,王翦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此战之后,王翦又率军攻南越,此后事迹不详,猜测应该是急流勇退了,因为王翦后人活的好好的,可见王翦没有遭到毒手。
徐达、郭子仪、卫青和王翦,在他们所处的年代,绝对都称得上是功高震主的名将,但他们都善终了,为何?因为他们深谙为臣之道,功劳越高越低调,不论何时都对皇帝展现忠诚;但光让皇帝相信是不行的,因为皇帝的疑心病都很重,如果有小人诬陷的话,不管有没有真凭实据,皇帝都会猜忌,有猜忌就有危险,所以他们很善于处理与其他大臣的关系;就像郭子仪,在军中威望极高,但仍然想办法与宦官鱼朝恩化解恩怨,要知道君子易躲,小人难防,可见他们几个的政治智慧之高。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