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

时间: 2022-05-24 09:01:3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如何评价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

十常侍之乱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力,是什么促使了它的爆发?

十常侍之乱的爆发主要是因为东汉末年灵帝驾崩,朝中多个势力争权从而导致了这次宫廷政变。然后这次祸乱的最终获利者确是董卓,话说世界真是很奇妙想控制朝政的何进被十长侍所杀,并州牧董卓却一步登天开始享受荣华富贵。



十常侍之乱背景

其实十常侍就是皇帝身边的十个太监,他们其实是每个朝代都很特殊的存在。由于被净身入宫地位是十分低贱的,但是他们又有可能被皇帝所宠信,权力大到你无法想象。宦官掌权其实是东汉末年比较严重的问题,在灵帝驾崩之后原来掌权的宦官肯定不想放下手中的权力,而汉少帝的舅舅何进却想掌权,这样从而导致十常侍之乱的爆发。但是整个事件的进程并没有如这位大将军的愿,虽然十常侍(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最后都被杀了,但是何进自己已没有活下来,最后获得好处最大的却成了董卓。



董卓走上历史舞台

由于何进和宦官集团不能更好的相处下去,同时大将军何进得不到何太后的帮助只能是轻信了当时豪门集团的代表人物袁绍的一石二鸟之计。然而最后的结果就是让董卓这只豺狼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其实袁绍作为当时东汉时期精英氏族的代表,对于权力的旁落一直耿耿于怀,因为希望通过引进外部董卓的力量达到读书人可以掌权的目的,但是这时候董卓解决残局,迎少帝回京以后,由于何进和何苗都没了,董卓就成为了最大的势力。重兵在握的董卓野心就膨胀起来的,最后更是把何皇后和少帝都个杀了。



由于董卓的铁血统治最后导致了多方势力的反对,而反董卓的各个诸侯纷纷自立,由此三国之势开始慢慢形成。

是汉灵帝与外戚的权力之争促使了十常侍之乱的爆发,董太后外戚、何太后外戚、皇帝三方势力的角逐是这场政变的根源。
皇帝昏庸导致宦官当权,从而导致了地主门阀阶级对于宦官的厌恶,并且由于中央对于地方已经无法控制,导致地主门阀开始自我武装,宦官们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导致了十常侍之乱。
十常侍之乱是引爆东汉帝国的炸弹,是东汉帝国政治斗争的集中爆发点。不过说实话,“十常侍之乱”这个名称并不恰当,准确来说应该叫“何进之乱”,或者叫“袁绍之乱”。
  何太后反对何进诛杀十常侍,就是内部矛盾复杂性的体现,不能简单看做是何太后个人的私利。

十常侍之乱的评价

《后汉书》:“自古丧大业绝宗禋者,其所渐有由矣。三代以嬖色取祸,嬴氏以奢虐致灾,西京自外戚失祚,东都缘阉尹倾国。成败之来,先史商之久矣。至于衅起宦夫,其略犹或可言。何者?刑余之丑,理谢全生,声荣无辉于门阀,肌肤莫传于来体,推情未鉴其敝,即事易以取信,加渐染朝事,颇识典物,故少主凭谨旧之庸,女君资出内之命,顾访无猜惮之心,恩狎有可悦之色。亦有忠厚平端,怀术纠邪;或敏才给对,饰巧乱实;或借誉贞良,先时荐誉。非直苟恣凶德,止于暴横而已。然莫邪并行,情貌相越,故能回惑昏幼,迷瞀视听,盖亦有其理焉。诈利既滋,朋徒日广,直臣抗议,必漏先言之间,至戚发愤,方启专夺之隙,斯忠贤所以智屈,社稷故其为墟。《易》曰:‘履霜坚冰至。’云所从来久矣。今迹其所以,亦岂一朝一夕哉!“

为啥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乱会发生呢?

东汉末年,汉灵帝去世之后爆发了一场十常侍之乱,这场战争的参与者是当时朝中的三股势力,宦官集团、外戚集团和世家大族,这场战争的爆发意味着东汉王朝自此名存实亡。

十常侍指的是什么呢?十常侍是指在汉灵帝期间深受皇帝重用的十二个宦官,分别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因此他们的官职是中常侍,因此被称为“十常侍”。那么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引发十常侍之乱呢?

东汉末年,皇帝大权旁落,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共同把持朝政,两大集团势力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打着皇帝的名义四处作乱,卖官卖爵,牟取暴利。还将黑手伸到民间,欺压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强抢民女。两大势力集团一旦面临着利益的冲突,就会暗中争斗,相互使拌。一时间国内上下乌烟瘴气,混乱不堪,而当时汉末的统治者汉灵帝刘宏只顾着自己寻欢作乐,安于享受,对两大势力集团的所作所为充耳不闻,并不加以管制,也正是因为如此也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如果说此时的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还能相互制衡的话,就能在相对意义上保证皇权。而一旦两大势力集团之间的斗争达到白热化彻底爆发的话,那么第一个遭殃的就是皇权。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就是如此,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为了彻底铲除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打算借助诸侯的力量威胁皇权去铲除宦官势力。

可这爆发点就是皇位之争,汉灵帝在位期间对皇位的继承人一直犹豫不决,在自己和何皇后所生的嫡子刘辩与自己和王美人所生的小儿子刘协之间摇摆不定,但是汉灵帝在心里是偏向刘协的,临终之前还将刘协托付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宦官中常侍蹇硕。而在汉灵帝死后,皇位之争就此爆发。宦官集团这边想推举汉灵帝的小儿子刘协继承帝位,而外戚集团想推举何进的外甥刘辩继承帝位。而谁能做皇帝,谁背后的势力就会成为朝政大权的主导者。蹇硕等人先下手为强,打算诱杀何进,但是失败了,因此刘辩顺利继位,史称汉少帝。

自此何进对宦官集团更是深恶痛绝,势必要铲除他们,但是何太后不同意。于是在袁绍等人的建议下打算借助诸侯的力量逼宫,处决十常侍。

正是因为如此,董卓带着西凉大军浩浩荡荡的进京了。却不曾想十常侍狗急了跳墙,先发制人,打着何太后的名义将何进诱骗到宫中给诛杀了。袁绍等人知道何进的死讯立马带兵杀进宫中,诛杀所有的宦官。而当董卓入京后,因有救驾之功,迅速的收服了混乱的各方势力,掌握了朝政大权。十常侍之乱落下了帷幕,董卓之乱却就此开始。

而之所以爆发十常侍之乱,是和东汉的时局体制有关的。

其实我们纵观整个东汉的历史就不难发现,东汉的皇帝大多数都早逝,所以导致皇帝继位时年纪都很小,这时皇帝因年龄小没办法管理国家,这就让外戚有了机会去把持朝政,而皇帝长大之后自然是想将权力夺回的,于是皇帝就需要培养自己的势力去打压外戚集团,这个时候宦官就起了作用。而皇帝的制衡之术就是培养外戚和宦官两大势力为己所用,并激化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达到相互制衡的作用。但是后期由于统治者的不作为,皇帝不能很好的把控这两股势力,从而导致朝野混乱,皇帝大权旁落。

十常侍之乱是怎么回事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他们玩小皇帝于股掌之上,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团的黑暗腐败,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郎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他说:“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宾客典据州郡,辜确财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中国后汉末期, 桓、灵二帝起, 因儒懦无能而崇信宦官之谗言, 反而使忠诚志士相继遭到陷害, 导致朝政十分散乱; 中央政权不再是三权分立, 上至宦官公然买卖官职; 加上号称“十常侍”的张让、赵忠等人朋比为奸, 他们手握实权, 与外戚争名夺利, 轮流把持中央、挑拨内政、剥削地方,将帝尊置之为虚, 使国威日下低落。
在这民不聊生时,张角偶得仙家之术《太平要术》 ,日久异心突起, 私造黄旗约期起义。 饱受欺压与饥苦的四方百姓头裹黄巾跟随张角起义, 史称黄巾之乱。 朝廷无奈之下急诏三中郎将及何进将军分别讨伐张角等人,各地有识之士也纷纷举兵讨伐黄巾, 黄巾之乱终被平息。

黄巾之乱平息后, 皇帝尊信张让等十常侍, 使得平乱功勋的各将士一一被陷害, 或被刺杀, 或被流放…… 而宦官与外戚明争暗斗, 十常侍张让等人与将军何进之争犹为激烈,称之十常侍之乱。
汉灵帝时专权的宦官集团。宦官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硅、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皆任中常侍,封侯贵宠,擅权专政。时人称为「十常侍」,或因举其大数,或因和帝时额定十人之故

东汉末,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独霸朝纲,权倾天下。张让颖州(今河南禹州)人。他从宫中一杂役太监,逐步爬上太监首领中常侍。他怂恿昏君刘灵帝刘宏设立“四园卖官所”,公开卖官敛财。又在汉宫西苑设“裸游馆”,专供灵帝淫乐,哄得灵帝喜笑言开。他“僭越”朝制,把自家庄园建得皇宫还高,又怕灵帝发现,挖空心思拿“天子不可登高,登高必遭大祸”来蒙骗灵帝,这个昏君竟然确信,还口口声声称张让为父,真是昏君奸臣,一路货色。
张让率领十常侍,颠倒黑白除异已,捏造罪名杀朝臣,终于引起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不满。张让又先下手为强,诱杀何进,导致京师卫军变乱,杀尽宫中几千太监,张让也走上绝路,投身黄河。
三国短论——十常侍之乱
东汉建立以来,所谓宦官和名士的争斗就没停止过,百姓习惯将之看成是“坏人”和“好人”之间的斗争,我不以为然。

宦官很坏,名士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当时宦官对名士的迫害并不都是莫须有的构陷。宦官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侵犯了名士的领域,才造成他们之间长达百年的争斗。可见,东汉的没落并不在于坏人对好人的迫害,而是整个法律和官僚体系的崩溃。

到了汉末,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已经力不从心,这一方面体现在地方豪强的自我武装,另一方面体现为宦官所操纵的皇权威信日微。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十常侍才会冒险对名士的代表人物何进下手。

十常侍之乱是一场规模有限的政变,却继黄巾之乱后又给了豪强展现实力的机会,董卓代表的雍凉军阀势力独享了胜利的果实,从此中央再也没有实力和地方豪强对抗,一个军阀割据的时代悄悄来临。

东汉的悲剧在隋唐等朝一次次重演,这也导致现代的中国精英极力维护中央政府的集权统治,在各省市要求中央下放权力的今天,我不安地思考着,却无力阻止历史的再一次轮回。
东汉末年,十个宦官乱政,很明了吧?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9275.html
文章标签:东汉  之乱  常侍  评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