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5-21 23:02: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没有,人物形象和故事都是虚构的。
高翰文查抄沈一石的账册和家财的下落,竟一无所获,便与同来的锦衣卫分头赶往巡抚衙门和织造局。郑泌昌、何茂才正火烧账册、毁灭证据,将高翰文挡在巡抚衙门外。
郑泌昌、何茂才等浙江的官员贪墨巨资,现在又拿不出军饷供应前方抗倭。为给朝廷一个交待,密谋移罪高翰文“办案不力,账目被销毁,大量赃款下落不明”,让其做替罪羊。
扩展资料
《大明王朝1566》主要人物介绍:
1、嘉靖帝朱厚熜
嘉靖帝朱厚熜在位早期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中后期任用奸佞,妄杀忠良,宠好道教,信任方士,导致明朝国势日益衰微。
2、海瑞
数百年来民间广为传颂的清官典范,敢于挑战皇权、斥责皇帝、不惧牢狱和死亡的威胁,虽地位卑微,却敢向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发出震古烁今的挑战。
3、严嵩
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二十年把持内阁的首辅,明史将其定为奸臣之首。他党羽密布,权倾朝野,但是却能在家产被抄没、儿子被砍头之后,仍然独保其身,直至寿终正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明王朝
高翰文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的人物,没有原型。
在《大明王朝1566》中,高翰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而且是为数不多在历史上没有原型的人物。
在《大明王朝》里,高翰文出身高贵(苏南世家),少年得志(早早就高中探花),前半生可谓一帆风顺。自视甚高的他怀着"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提出了"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奏议。本想着上解国家之困,下救斯民于水火,成就一番功业。
可惜,刚准备在浙江大展拳脚的他,第一步就中了沈一石的"美人计",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好不凄惨!
工具人而不自知:
小阁老(严世蕃)当初之所以推荐他接手任务,就是看中了高翰文作为文人的酸腐气。
寒窗苦读数十年,好不容易博得一份功名,却只能窝在翰林院这样的地方编撰史书。但凡有一次出人头地的机会,肯定是拼死一搏。
即所谓“水里火里若是真能挣出来,便不枉此生”。而且文人的能言善辩也罢,或者纯粹就是当盾牌也罢,将来东窗事发,“也有个人遮挡”。
历史上没有高翰文这样的一个人,你是看电视剧看多了,那分明是大明王朝电视剧里塑造的一个人物。我们一定要把电视剧和现实分清楚,所以也应该知道,历史上没有高翰文。
剧情简介:
大明嘉靖年间,连年灾荒,战事频仍。嘉靖三十九年的冬天一冬无雪,腊月二十九,钦天监监正周云逸因谏言“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而遭廷杖,被东厂提刑太监冯保打死在午门之外。
嘉靖四十年正月初一,二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帝朱厚熜不得不违心地下罪己诏,在西苑玉熙宫斋戒祈雪。 嘉靖四十年的年度财务会议于正月十五在西苑玉熙宫召开之前,终于天降瑞雪。
面对宫中开支过度和严党等诸多官员上下贪墨造成的巨大国库亏空,一场由内阁次辅兼户部尚书徐阶、户部侍郎高拱、兵部侍郎张居正与内阁首辅严嵩及严嵩之子吏部工部侍郎严世蕃和代表嘉靖帝的司礼监五大秉笔太监的激烈斗争在御前财政会议上发生了。
与此同时,嘉靖帝之子裕王朱载垕为嘉靖帝生下了第一个皇孙,这改变了嘉靖帝进一步追究周云逸后台的态度。在嘉靖帝的首肯下,一项由严党提出的增加丝绸生产,扩大进出口贸易以填补国库亏空,而旨在进一步兼并百姓田地的所谓“改稻田为桑田”的国策,决定在浙江推行……
《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结局:
最后高翰文娶了歌妓芸娘,又利用芸娘的资产和人脉在江南做起了棉布生意,又成为了富甲一方的棉布大商,大有当年沈一石的作派,又似步着沈一石的轨迹在行走,可高翰文却永远成不了沈一石,也无法达到沈一石为商的境界。
角色介绍:
高翰文曾经科举第三名,怀着一腔热血,上书“以改兼赈,两难自解”,而卷入了这场政治斗争中。一心要把“改稻为桑”的国策进行到底,甚至还以为这是一个立功的机会,只是很快现实就给了他一个“大嘴巴”。
作为一介书生,他跟海瑞不同的地方在于,海瑞是深知人民疾苦,而高翰文虽然也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过于理想主义。
这也是严世藩为什么选他赴杭州知府任的原因,前文也说了,说到底他就是一个背锅侠,从他出任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