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5-13 19:59: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其实杭州知府马宁远就是信江的管理者。他知道堤坝的毁坏和农田的泛滥。朝廷派来的太监李璇负责监管信江,但他对堤防的破坏和田地的泛滥一无所知。于是李璇为普拉蒂尼李金水而死。同时,他视如天人,杨为了补偿他,让如娘陪他一起去,让他心甘情愿地死去。
当李璇面临危机时,他唯一能想到的人就是杨金水,他必须想办法把他绑起来。杨金水问他:“这世上怎么会有河岸和堰?”李璇马上意识到,并不是因为每个人都挪用了修河的钱,堤坝才被毁坏的。这是一个人为的决堤,米歇尔·普拉蒂尼·杨金水知道这一点:李远一生最大的幸运是他生了两个好儿子。
一个是李,另一个是,但是唐朝刚建立的时候,情况其实很复杂。当时唐朝能治理的地区只有关中地区和河西地区。统一天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统一天下,李渊制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按照唐元的策略,唐朝应该先拿下洛阳,控制中原北部最精锐的部分,然后慢慢收拾北方的各个角落,最后南下统一天下。
但这一策略,在后唐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异化。这两个儿子是他建立唐朝时最好的帮手。同时,玄武门事件后来成为李渊一生最大的失败和痛苦。"米歇尔·普拉蒂尼,你知道这一切?"知道就要知道。杨金水哪里敢承认,这只能是对李璇的一种暗示。
有时候知道的少一点对你有好处:“有些东西放在秤上没有四两重,放在秤上有一千斤也打不过!”杨金水说他不会死你,但李璇不傻。既然救不了,那你为什么不快点把我调走?嘴上答应马上调走,实际上,李璇已经走不了了,他能活下来,不是杨金水说算了,而是胡宗宪。而李和这两兄弟,最终都得以血洗玄武门。其实他们真的不能怪别人。其实最终导致兄弟俩走到那一步的,还是李源自己。
大明王朝1566中,大太监吕芳多次惹恼嘉靖帝,为什么还能全身而退?
一、
吕芳作为司礼监五大太监之首,权力那是相当的大,作为掌印太监的他掌控大明朝最终政策执行权——披红。
司礼监掌管内廷二十四衙门,外加锦衣卫和东厂,是以嘉靖帝为中心发号施令的中转站。也是用来平衡和制衡内阁,以及六部两京一十三省的官吏,并全天下百姓。
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在剧情开始之前,也就是嘉靖帝四十年之前,朝廷至少稳定了二十年。这二十年正好是严嵩和吕芳当政,两者配合相当的默契,真正平衡被打破源自于开场的御前财政会议。
之所以这场会议清流派会向严世蕃开火,原因就在于双方力量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个改变就是裕王有后了……
因为周云逸的死,让整场会议充满着火药味,吕芳还在尽力维护平衡,会议前就定了调子:
“诸位大臣,腊月二十九周云逸的事,大家都知道……亏空上的事,能过去,我们就尽量过去,天大的事,咱们得同舟共济。”
但会议还是吵起来了,面对激烈冲突,严嵩先出击,打破了平衡:
“有些人就借着这个诽谤朝廷……这场雪是皇上敬下来的……”
这中间吕芳一直在调停,让大家就事论事,拨正讨论的方向,最终会议也得到圆满结束,并定下了“改稻为桑”国策。
从这一刻起,吕芳就感觉到了,一场大的变局就要出现,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利用给裕王贺喜的机会向嘉靖帝请求派太监和宫女去裕王府,同时巧妙地把冯保派去,做到了未雨绸缪。
二、
他对冯保说了那一番理论堪称全剧经典之一,那就是“思危”、“思退”、“思变”,并明确告知他:
“如果真有裕王入主大内的那一天,干爹这条老命还要靠你!”
吕芳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其实就是仁慈,所谓和气生财,能不结仇绝不结仇,能救一命绝不袖手旁观,对冯保如此,对杨金水对其他人也是如此。
剧中嘉靖帝好几次提到对吕芳“老祖宗”的称呼感到厌烦,并说只有死人才称祖宗,为什么吕芳还是不改?
其实这个称呼何尝不是底下人心甘情愿叫的,发自内心的话,改不了,由此也能看出吕芳会做人。但吕芳又太过仁慈了,太仁慈就会出问题,最后吕芳的被撤,也是因此,当然这是后话,我们一会儿会讲到。
吕芳的第一次危机发生在“毁堤淹田”之后,发生在他最爱的干儿子杨金水身上。杨金水这个人用吕芳的话讲,就是坏的时候比谁都坏,但是好起来又比谁都好。
如果没有后面的事发生,可以想象得出,杨金水江南织造局任期满了后,必然回京。他的政治觉悟和手段,绝不在陈洪之下,尤其他那不上秤没有四两,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的至理名言,贯穿全剧。
这次危机在杨金水的忠心下得以化解,他当机立断放弃李玄,在嘉靖帝面前供出严世蕃,袒护了胡宗宪,深得朕意,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得到了表扬。
三、
吕芳的第一次危机就这样被杨金水解了围,而第二次危机,仍然是杨金水破了局。
朝局的变化远远超过了吕芳的想象,毁堤淹田、通倭大案、打着织造局招牌买田、浙江贪案一并爆发。面对海瑞的咄咄逼人,杨金水也傻了眼,感受到自己没有完成老祖宗,皇上交代的重任:
“我就是皇上,就是老祖宗派到浙江来的一条狗,我得看住这个家!”
是狗就得护主,一旦毁堤淹田这件事被掀出来,嘉靖帝就不得不查,一查就会查到织造局头上。到时候杨金水、吕芳都会受牵连,连嘉靖帝的圣明都保不住,更不用说还在打仗的胡宗宪。
可是杨金水又不能死,他一旦死了,就会给司礼监敌对势力,也就是陈洪一个把柄,对吕芳极其不利。他清醒地活着也不行,人清醒就得回答问题,不管他怎么回答,都会牵扯吕芳,都会玷污圣上。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疯,嘉靖帝也知道他是装疯,但是还是想知道这件事跟吕芳有没有关系,杨金水回答:
“吕芳是谁?有他……有他……他在一百年前死的……”
又说杨金水也死了,意思就是说线索到这里就断了,杨金水承担了所有责任,绝不会玷污圣上。
第二次危机以杨金水被关朝天观结束,但是吕芳也失去了缓冲人,也就是杨金水,下一次危机到来,就只能自己上了。
四、
其实杨金水变疯的消息刚传到京城,吕芳就慌了,慌乱之余,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瞒着嘉靖帝去见了严嵩和徐阶,最后被发配吉壤。
其实吕芳绝对是好心,这个节骨眼上,一旦清流派跟严党掐起来,必然影响到东南抗倭大局。他其实很清楚,杨金水变疯,自己有罪,逃不掉,他不想让嘉靖帝为难,这个为难还是想替嘉靖帝抗。
吕芳最后定性:
“我们还是同喝皇上这杯酒吧!”
后来嘉靖帝确信吕芳没有牵扯到浙江贪案之后,也明白了他的苦心,同时为他不能饱读诗书而善意提醒,你可知道太祖劝大臣酒时说过啥?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吕芳去劝酒,饱读诗书的严嵩和徐阶,必然会理解成这是嘉靖帝的意思,怎么可能不想法对付我们?
但吕芳是好心办了坏事,对嘉靖帝仍然是忠诚,所以这次也是化险为夷。
吕芳最后一次被贬,就是开头提到的剧情了,因为吕芳总在向着裕王说话,引起了嘉靖帝不满:
“是他在替朕说话,还是你在替他说话,或者替朕的儿子说话?”
也就是说,嘉靖帝发现吕芳竟然也向裕王靠拢,作为太监,只能有一个主子,那就是皇上。朕还没死呢,你就往未来的皇帝身边靠,什么意思?
五、
实际上,严党倒台之后,就已经预示着吕芳同样要倒台。
表面上看,吕芳是偏向了清流派,偏向了裕王,好像是他开始把宝往裕王身上压。毕竟在这次党争之中,以裕王为首的清流派获得了成功,而且吕芳以及他所代表的司礼监也在往裕王身上靠。
先是半路杀出个海瑞,非要替嘉靖帝正人心,靖浮言:
“只是无人把为什么要这样改说清楚,因此浮言四起……我替你把这个必字做个注脚,正人心而靖浮言!”
海瑞又是裕王举荐的人,嘉靖帝必然会多想,老子还没死呢,你们就要来逼宫了?
这还不算,连向来只服从皇上的锦衣卫也有两个跑来求情,关键是吕芳还答应了。吕芳这类人有个什么特点呢,用黄锦的话讲:
“我们这些人,原本都不是人,有了皇上我们才是半个人,有了老祖宗的多年呵护我们才有半个人样。”
要想做个人的前提是什么,就是皇上,没有皇上,你们什么都不是,吕芳就是犯了这个忌讳。
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而且平衡被打破,以吕芳的人设,很难再寻求一个平衡。如果权力不能互相制衡,那么必然会失控,这才是嘉靖帝最担心的事情,事实上吕芳走了,陈洪上台,争斗并没有停止。
严党当政的时候,有什么越中四谏、戊午三子,还有周云逸在骂;严党倒台后,徐阶上台,一样的有一群人骂,剧中没提,但历史上就是如此,比如国子监翰林院李清源他们;徐阶下台,到后来的张居正上台,同样也有一群人在骂,所谓的清流派,就是谁当政,我就骂谁!
如果没有强大的司礼监予以协调,皇权也就没有地位了,后来魏忠贤倒台后,东林党一党独大,崇祯帝都被耗死了,原因就在于此。
吕芳,后期总在出错,他回答嘉靖帝是,自己也老了,以此换取了嘉靖帝的同情心。嘉靖帝不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对于这样的忠诚老臣,他也会照顾。吕芳当政四十年,早已经跟嘉靖帝融为一体,反吕芳就等于反自己,嘉靖帝不傻。
可以理解成吕芳的“三思”救了自己,也可以理解成他的“忠诚”救了自己,亦可以理解成嘉靖帝念旧救了自己……
但不管怎么说,他是全剧最大的赢家,他带着杨金水:
“往后咱们就不用哭了,让他们哭去吧!”
《大明王朝1566》,豆瓣评分9.6,试问这么高口碑的国产剧有几部呢?
而且还是一部历史剧,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导演张黎就算没有拍《走向共和》,光是凭这部大戏,就当得起国剧一流导演的境界,这就是实力。
这是一部很慢热很慢热的好剧,当年播出的时候其实反响不大,直到十年后重播,才终于引起轩然大波,以至于很多人感叹,好得根本不像国产剧。
要我说,其实也只有中国的导演才能拍出这么深刻的好戏。
有句话说得很有意思,如果《权力的游戏》的主角跑到《大明王朝》中,保准活不到第三集。
道理很简单,对比嘉靖朝波诡云谲的权力斗争,维斯特洛的贵族们确实太过小家子气。
导演和编剧大抵有两种视角介入这段历史,现代人的视角,古代人的视角。
而全片意象的凝聚,在于一个字:雪!
第一集漫天大雪,内阁会议剑拔弩张,最后一集也是大雪,老皇帝虽然是走了,但京城上空的寒意依然在笼罩,久久不能释怀。
偌大的帝国,早已千疮百孔,帝皇、权臣,这些金字塔顶尖的人儿,先是剥削老百姓,百姓反了,然后剥削商人,商人垮了,社会照样民不聊生。
嘉靖的聪明,奸诈,自负,猜忌,狠辣,无为而治天下,天下一艘破船。
内阁的严嵩父子、徐阶、高拱、张居正,无不是人精,他们太聪明,但当时都困局权力的勾心斗角。
嘉靖说贪官要打,但忠臣也要管,清流浊流都要在,方可制衡。
他一人之家天下,守得固然严实,却可怜了亿万生灵。
海瑞就是看不下去这个混蛋的社会,才发出一声吼,敢把皇帝臭骂一顿。
他是一把剑,一把利剑,出鞘就要见光,杀气腾腾,耿直不阿。
但无论是嘉靖,还是海瑞,针砭时弊看的通透,但全都束手无策,无力回天。
嘉靖有明君的手段,却干着昏君的事情,终究埋下了大明王朝覆灭的引子。
而海瑞所向往的古圣人之法,同样救不了天下,改来改去,照样一锅浆糊。
这是封建王朝的局限性。
雪还是那场雪,人换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神州大地照样天寒地冻。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经典历史剧,塑造了很多堪称经典的角色。开播以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也有很多人进行了深度的解读。笔者也喜欢这部剧,今天就借着这个机会给大家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朝廷定下了“改稻为桑”的国策以后,浙江的地方官员就开始大力的推行。但是因为老百姓不太乐意接受,所以进展就非常的缓慢。
小阁老严世藩就座不住了,他直接下达毁堤淹田的命令,期望用一场洪水来逼迫老百姓妥协,然后把改稻为桑的国策推行下去。
可是这一决堤不要紧,一下子淹了淳安、建德两个县,几十万的老百姓受灾,没有粮食可吃。而浙江因为本地本来就多种植桑树等经济作物,所以每年需要从外地运送大量的粮食。这么一来,对于粮食的需求就更大了。
按理说,正常调粮的话也能调,毕竟邻省江苏就是产粮大省,往年也多从此地调粮。但是明朝有一个怪事,一旦牵扯到党争的话,这事情就不太好办了,甚至可以说压根就办不下去。
而改稻为桑这件事,恰恰把朝堂之上所有的党派全部给裹挟进去了。这就相当于一个泥潭,各方势力全部掺和进去,谁也没有完全掌控大局的能力。所以与其乱动陷入被动,不如不动以静观其变。
所以当裕王提出能否让户部向浙江调粮赈济灾民的时候,张居正含糊其辞地说了一句,这个时候就算能调,也不会给他们调了。
接着张居正就针对眼下的局面向裕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既然浙江已经乱了,索性就让他乱下去。既然严党是负责浙江改稻为桑的事情,正好借此机会扳倒严党。
如果张居正这样做,即使能够扳倒严党,也是以浙江老百姓的牺牲为代价的。这代价不可谓不大。
而这番话正好被裕王妃给听到了,裕王妃就出来对着裕王、张居正、谭伦三人说了这样一番话:
“王爷是皇储,也就是将来的皇帝,大明朝所有的百姓,都是你的子民,将来还是世子的子民,哪有看着子民受难,君父却袖手旁观的。胡宗宪尚且知道,爱护自己任地的百姓,王爷,还有你们,难道连个胡宗宪也不如吗?大明朝不是他们严家的大明朝,更不是他们底下那些贪官豪强的大明朝。他们可以鱼肉百姓,王爷还有你们这些重臣,你们不能视若无睹”。裕王妃这番话不可谓不狠,她这么说一共有这几个意思:
第一,裕王身为将来的皇帝,身为万民的君父,不应该对老百姓的苦难无动于衷,这不是一个圣明的皇帝该干的事情。第二,即使不为百姓考虑,也要为他们的儿子考虑一下,毕竟他们的儿子将来也是要当皇帝的,不能给儿子留下一个烂摊子。第三,张居正这帮人整天说自己是大明朝的重臣,是大明朝的脊梁。可是眼下做的事却连胡宗宪都比不上,真的是妄为忠臣。如果任由百姓受难,那么他们和严党没有什么不同。裕王妃这番话可以说是句句诛心,说到了这帮大老爷们的心坎里。
他说话的时候,张居正和谭伦是满脸的愧色,根本不敢直视裕王妃。而裕王倒无所谓,估计正庆幸自己找了一个好老婆呢。
所以裕王妃说完以后,张居正就表示佩服,并且愿意按照裕王妃的意思去办。裕王也是微微一笑,表示赞同他的提议。
就这样,被称之为“神童”的张居正,老老实实地听起了一个妇人的话。
如果没有毁堤淹田这件事,作为杨金水接班人的李玄,其仕途必然会一片光明,但事与愿违,那么深受信赖的李玄,为什么成为第一批冤死鬼呢?
大明王朝:陪芸娘睡一晚,却搭上性命,李玄为什么心甘情愿赴死?
一、新安江河道总管职务,其实是杭州知府马宁远兼任的,毁堤淹田之事,他是知情的。新安江河道监管职务,是朝廷派来的太监李玄兼任的,而毁堤淹田之事,他是不知情的。
在解释李玄为什么会被处死之前,我们先简单地讲一下明朝的宦官制度:
我们看历史,会明显地发现,宦官权力最大的三个时期,一个是东汉,一个是晚唐,再有就是明朝了。
但其实这三个朝代也有所不同,东汉的宦官有点底气不足,是依靠皇帝发号施令的;晚唐的宦官就比较过分了,高兴起来你是皇上,不高兴了,换个皇上;等到了明朝的宦官,则又变了,变成了皇上的一条犬,忠心耿耿,用剧中杨金水的话讲就是:
“我就是皇上,就是老祖宗派到浙江来的一条狗,我得看住这个家!”
别看大明的开朝皇帝朱元璋是土豹子出身,其实他对历史的总结相当精确,即位皇帝后就颁布有命令,禁止宦官干政,并写进了大明律法: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坏了这个规矩的是小朱——朱棣,是啊,他连老朱指定的皇位继承人朱允炆都给赶下台了,还在乎这么个规矩吗?
二、朱棣在发动靖难过程中,很多太监立了大功,他即位后,也开始重用太监,比如我们最熟悉的三保太监郑和,东厂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设立。
老朱深知一条真理: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他自己当年也是沾了识字的光,不然还真当不上这个皇上。等到了他曾孙朱瞻基即位,这小子比较懒,懒得看奏折,于是在宫里开了所学校,开始教太监读书识字。
等到了朱祁镇时代,宦官集团彻底放飞了,大太监王振,不仅独断专权,甚至把老朱立在宫前“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牌子都给踢飞了。在他英明神武地指挥下,顺利地在土木堡把英宗送给了瓦剌人。
再之后,宦官集团就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活跃于朝堂之上,协助皇权制衡文官集团。
李玄就是第四阶段下,皇权下的宦官集团派到浙江,类似于政委角色,负责监督地方长官,所以他跟马宁远的关系就是这种关系。
李玄能成为杨金水最宠爱的干儿子,其聪明才智自不必说,我们看看他在剧中的表现:
新安江决口后,他第一时间汇报了杨金水:
“干爹,干爹,九个县,九个县的堰口都,都裂了,一定有人要决口,这是要害儿子,害干爹您呐!”
三、李玄面对危机时,能想到的,能求助的只有杨金水,而且还得想方设法跟他捆绑在一起。
杨金水反问他:
“这世上哪有金汤一般的河堤,哪有金汤一般的堰口?”
李玄马上就明白了,原来真不是因为大家贪污了修河款,导致的毁堤,这还真是人为的决堤,而干爹杨金水是知情的:
“干爹,这事您都知道?”
知道也得不知道啊,杨金水哪里敢承认知道,只能是暗示李玄,有时候少知道点事情对自己有好处:
“有些事儿不上秤没有四两重,可是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杨金水嘴上说着死不了你,但李玄不傻啊,既然不能挽救了,那就赶紧把我调走吧?
嘴上答应了马上调走,实际上,李玄已经走不了了,他能不能活下来,已经不是杨金水说得算了,而是胡宗宪。
按照他们的推理,只要胡宗宪以天灾的名义上报这次灾情,那么其他人都不会死,但是胡宗宪有自己的考虑:
“同样的端午汛,邻省的白茆河、吴淞江和我们都是去年修的堤,我们一条江花了他们两条江的修堤款。他们那里堤固人安,我们这里倒出了这么大的水灾。这个谎,你们得扯圆了!”
正所谓秋裤塞进袜子里,秋衣扎进秋裤里,才是对冬天最起码的尊重。人家修的大堤固若金汤,咱们修的大堤却九县决口,这是大家要抱团赴死吗?
四、既然不想抱团赴死,那么就得有人担责,谁负责?
杭州知府马宁远,河道监管李玄,淳安知县常伯熙,建德知县张知良!
马宁远之死前面已经分析过了,但好歹他马宁远是知情的,而且他这样做也是有目的的。那就是解决改稻为桑的困局,不能说马宁远没有努力,他也努力过,但没有成功。
而他简单的脑袋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他只知道如果不改,胡宗宪会受牵连,而毁了堤淹了田,自己前去担罪,胡宗宪就顺利过关了。
既然被冠上了“贪墨修河银子”的罪名,那名声可就不好了,偏偏当今圣上是一个贪名的主。李玄不死,杨金水就干净不了,吕芳就会受牵连,嘉靖帝可是相当好面子之人。
后来沈一石打着“织造局”幌子去买粮,嘉靖帝都暴怒,杨金水拼了老命也要摘掉那几个灯笼。
李玄第二次被杨金水叫来,且礼遇相当之高,事出异常必有妖啊,李玄当时就快吓尿了:
“干爹,您老知道儿子胆子小,就别吓我了!”
随着杨金水说了三句话,给李玄倒了三杯酒,李玄就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了。
很多人没看懂,既然李玄必死无疑,连自己都说了:
“愿意不愿意也由不得自己。”
既然如此,杨金水为什么还非要把芸娘送给他睡一晚呢,不给他,难道李玄也能翻了天?
五、李玄相对于另外三个同时赴死的马宁远、常伯熙、张知良,他是最冤的,那三位好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李玄完全是无辜的牺牲品。
李玄其实是替知情的杨金水死,既然是替干爹死,杨金水不表示一下,怎么过得去?
而李玄最大的心愿就是陪芸娘睡一觉,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杨金水必然会满足他。要知道李玄是完全可以脱罪的,如果他不是心甘情愿赴死,万一再扯出点东西来,杨金水承担不了这么大的风险。
而作为太监这一支,又要求特别讲规矩,李玄替杨金水赴死,杨金水替吕芳抗雷。如果没有这点规矩,杨金水逃不逃得过陈洪的杀心尚不得知,但他肯定会死于吕芳之手。
在嘉靖帝面前,死几个干儿子,根本不叫什么!
芸娘陪了李玄一晚,杨金水没说什么,沈一石受不了了,事后他追问芸娘:
“你得将那天晚上如何伺候李玄,做一遍给我看!”
芸娘不肯,沈一石黯然神伤,反问是不是太贱了,芸娘哭了:
“李玄,把我当成天人,你,把我当成贱人!”
而那晚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其实什么都没发生,李玄毕竟是一个太监,他倒是想,也得有那实力啊,当晚不过是躺在芸娘的腿上睡了一晚而已。
临刑前,李玄还唱上了戏: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段戏是昆剧,讲的是莺莺送别张生,送别时,泪哗哗的……
李玄的死冤不冤?一点都不冤!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