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当年日本占领了朝鲜半岛、东北与台湾后就停止侵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时间: 2022-04-22 10:03:2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5次

如果当年日本占领了朝鲜半岛、东北与台湾后就停止侵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朝鲜半岛如果统一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

危机一发。
半岛统一战争必然危及中国自身的统一大业
----这是历史和现实决定的。
当年抗美援朝的背
景,就是朝鲜发动自身的内战(当然,对人家邻国来说,谋求民族国家的统一,这是合法且合情合理的)严重影响了国内的对台攻势,虽然中国未必在1950年就
开始灭掉逃窜的蒋伪政权,因为渡海兵力与技术装备严重不足,但随着国内建设与国防能力增加,在可预期的三四年内进行统一战争是可能的,而老一辈的热情心理
虽然可以想象,不过未必迅速采取攻势。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假如朝鲜南北战争并未开打,大陆统一台湾,米国是否会干
涉----以米国干涉半岛统一战争,以及希腊、德国、乃至二战后美苏各自的历史动作来说,不难知道,米国派军干涉台湾战争的可能性在九成以上,唯一的一
成,在于中国投入西方集团,或采取比南联盟更亲西方的姿态。
这是不可能的。
当年苏联给予156个大型项目,资金与实际价值,远远超过了米国给予希腊甚至西德等欧洲国家的援助,国家和人一样,趋利避害是正常选择。
苏联甚至在原子弹研究上也给予了大量技术支持和资料,这更是米国人不可能做到的。
此外,众所周知,米国以及西方在几百年的侵略与殖民中国上,获得不义利益既不容让其继承、延续,而其多年侵略的血腥利益在中国国土上仍有大量留存----如果不取缔没收,无法对国民交代,而这又是国家复兴,用于建设的起步资金,不容撒手。

一句话,历史有其必然性,你越是重读历史,越会发现这一点。
反西方是一个潮流,是新中国建国后的主流民意,这是推动中国国际政策与国内政策的一个强大动力,现实考虑是另一方面,同时也促进了这一点。

反西方是有利可图的,就像今天国内已经碾压性地拥有了世界最大的工业产值,
并仍试图进行翻番跃进,

如果不在政治上采取与西方为敌的策略,
那市场何来?
市场早被西方的先来者占据了!
他俩如果能统一,估计地球也快完蛋了,感觉对中国没多少影响,这两个国家政治上对中国都不友好,经济上又不是太大的合作伙伴,该咋咋地。
一 首先韩国还是算比较文明的国家,而且也不会发展核武器,比起朝鲜那个疯子,对中国的威胁肯定小很多,朝鲜这种疯狂的国度有核武器,对咱东北的父老乡亲是严重威胁
二 中国目前来说是不希望朝鲜统一的,因为一旦韩国统一朝鲜,那社会主义国家又少了一个,对咱们政权不利
三 可以拿支持韩国统一为筹码,要求美国军队撤离韩国,包括最近部署的萨德系统,以现在朝鲜的实力,收拾还来得及。在玩火玩下去完全要失控

二战时如果日本胃口不那么大,就侵略朝鲜半岛和东北,然后实行仁政,现在它也不会被撵走吧?

二战时如果日本胃口不那么大,就侵略朝鲜半岛和东北,中国,苏联,朝鲜半岛上的反抗力量,也会把它打到鼻青脸肿。况且日本在一个小岛上,物资短缺,野心又大,而且日本法西斯的本质就是扩张,无休止的扩张!!!仁政是不可能的!!!况且占领了这两个地方,相当于快递的中转站,不可能龟缩在那儿.必将前进!!!
会,他侵略这两个地方的目的就是为了占领整个中国,不让也不会去这两个地方,这两个地方就相当于快递的中转站一样
很有可能。不过他们很短视,不用指望了。假如当时他们发现了大庆油田,二战整个走向就变了
想多了,你没有搞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当时日本是个法西斯政权,对内无止境的集权,对外无止境的扩张,哪有所谓仁政
对 不过我觉得日本人根本不可能做到

二战日本如果固守伪满、台湾,后果会怎样

不招惹美国,也不扩大在中国的战争。固守伪满,抓紧移民,争取最短时间真正在东三省和台湾站稳脚跟,用当地的资源就足够日本50年发展的需要。
我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不过我认为日本只要不招惹美国,其他万事大吉,就算扩大在华战争,侵犯英,荷,伪法等国的利益也不是最致命的,毕竟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几百年发展有一定实力,但我认为也不要过度招惹苏联,坎儿门事件就是一个实例,说句不好听的话,中国抗战胜利可以是说是站在美国的基础上。还有就是日本人当时石油使用十分巨大,所以才会冒险进攻美属群岛,英属群岛,中国伪满、台湾不太产石油,橡胶,只是有稀有金属,还不足够解,日本东条英机上台后发誓日本必须成为一个原产料自给的国家,所以这个假设不太会成立。
美国英国苏联先和德国拼掉一些元气,然后美英和苏联提前冷战,谁都顾不上东亚。朝鲜战争没有,中国继续由国民党执政,也许会在最晚60年代末在国际社会的冷漠下被迫承认伪满政权,然后愤怒的国人进行革命,中国陷入内乱(不是内战)直至今日仍然是超过中东的世界最大战区。或者国民党亲日派在日本的支持下肃清反对派,成立亲日的傀儡政权,进入有限的和平发展期。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日本国内掌权的是海军派系,如果是陆军军部掌权的话就不可能出现以上情况
另外,东北也是生产石油的,大庆......加上木材煤炭,铁矿(朝鲜半岛也有),加上菲律宾的橡胶......不发才怪呢
后果。。。日本人死定了。只占领这些地方毫无意义,他的目标是通过这里占领全中国,再以中国为跳板统治亚洲。。征服世界(妄想额)按照您说的打法日本50年之后怎么办,还是要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那时候东北的资源用完了,打仗的资本还不如50年前,更加没有胜算了。
结局可能会稍好,但不会有实质区别。
日本冒险侵犯美国的直接原因是石油禁运,东北和台湾当时都没有石油,而日本国内的石油储备只够有限制的使用两年。没有足够、稳定的石油供应,日本强大的现代军备就是摆设,东北和台湾是不可能守住的,更谈不上扩张。
日本也知道和美国打是下策,但基于早晚都是死的考虑,主站派还是决心拼一下。因为不打明摆是等死,趁石油还没用完拼一下可能还有出路。
假设日本固守东北和台湾,由于石油还是解决不了(美国恢复石油供应的条件的从中国和满洲撤兵),国力将很快衰落,到时不是中国,就是苏联,迟早也要找日本算账的,最终还是要灭亡。
回头看历史,日本当时只有两条相对可行的道路,一是倾尽国力配合德国出兵西伯利亚,只要打垮了苏联,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二是满足美国苛刻的谈判条件,从华撤兵,“忍辱负重”以图东山再起。
楼主的意思是首先小日本甘心只求守住1931年的成果(不想什么SB的大东亚共荣了,极可能也不和德意搞轴心国了),既然当其时英美苏不吭声,那起码可以保持几十年不会有大动作。由得你国共再耗N年,反正就是全世界一起看戏而已,不会有别人真插手的,时机得当再想办法收拾剩下的。按照台湾的经验,就算东北有一点波澜,慢慢顺化也只是时间问题...... 完全可以理解(幸好小日本智商没那么高)

请问日本吞并朝鲜后有没有强迫朝鲜人移民日本???

最近发现日本的朝鲜后裔怎么那么多,请问日本吞并朝鲜后有没有强迫朝鲜人移民日本???
有!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兹坦宣言,向同盟国投降。朝鲜半岛也由此光复。战败时在日本的朝鲜人数缺乏具体统计,估计是200-240万人。主要构成有两个来源:一是从1910年,所谓的“韩国合并”后,在日本残酷的殖民统治下,因为生活无着而由朝鲜半岛到日本谋生的农民(日文:出稼者),第二类是被绑架(日文:强制连行)到日本从事艰苦劳动的朝鲜人。
战后盟军对日本的政策是一方面解除武装,消除军国主义影响,审讯战犯;另一方面硬塞给日本民主主义,基本人权等政治框架。其结果是朝鲜独立,日本丧失了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统治,并退出一战时期占领的太平洋诸岛。
朝鲜独立了,在日朝鲜人怎么办?如果用现在流行的”关键词”来形容战后在日朝鲜人,就是一个词---弃民.战时,朝鲜人作为日本国内劳动力的重要补充,在矿山,工厂里从事极端危险和高强度的劳动。
根据“日韩合并”条约,朝鲜人都是”皇民”,有日本国籍。但到了战后,因为日本的粮食短缺等问题,日本想抛弃这些朝鲜人。吉田茂首相给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的信中,提出要解决在日朝鲜人问题。日本政府和盟军协商的结果是:处理方针是让他们全部回国。
从朝鲜人角度来说,祖国解放,从此不再受那奴役的苦,喜不自禁,纷纷准备回国。1945-1949年间,140万(也有统计是180万人)在日朝鲜人回到朝鲜半岛.然而,日本政府提出了一个无理要求:朝鲜人回国,限带当时货币1000日元,其余财产充公。
该决定的影响是:朝鲜人在日本劳苦多年,大部分财产就要被无情剥夺。另一方面,多年和祖国没有联系,家人生死不明,回国后生活怎么办等问题,也困扰找许多在日朝鲜人。在这种情况下,大概50万朝鲜人在日本”残留”下来,成为本文讨论的“在日朝鲜人问题”。日本对在日朝鲜人问题,政府文件上没有一点谢罪或反省的表示。从现在的资料来看,当权者没有表达过只言片语的歉意。
是让朝鲜人到日本去从事i苦工的活(而日本人是大量移民朝鲜和中国东北),如果说是“移民”,算勉强吧!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人口众多,而日本群岛的地域狭小,还经常发生地震火山等恶劣灾害。他们占领朝鲜和中国东北后大批向朝鲜和中国东北移民还嫌速度太慢,怎么会让朝鲜和中国移民。事实上日本的朝鲜后裔大多在日本占领朝鲜时产生的结果。或者是日本移民和朝鲜当地人结婚生子或者是朝奸或者是直接抢了大量的朝鲜劳动力去日本做苦工,前两者在败退后回到日本本岛而后者回不去产生的结果。
肯定有了,但是日本那么小怎么容得下那么多人,而且他的目的是先强占中国,以中国之大来控制整个东南亚,然后称霸世界,既然他要称霸世界,移不移也无所谓了
大哥你知道什么是殖民吗?人家是为了占地拓展生存空间的。你说的那些人是因为战乱混生活流落到那儿的。
日本地少人稠,资源严重不足,扩张领土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让朝鲜人移民呢? 不过日本人对于朝鲜人的感觉和中国人不同,日本人、朝鲜人都属于蒙古通古斯语系,从人类学角度两者的关系比中国人近。
日本吞并朝鲜是不可能的事情,日本想要吞并朝鲜,中国都没还没点头呢,打死日本鬼子。打趴日本狗满地找牙~~靠~~~

中日甲午战争的,来看看?!

这能告诉我下中日甲午战争的小故事今天上我上历史,历史老师让我们上台讲,唉,帮帮那个忙吧!!
战争概略
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是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编辑本段甲午战史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
编辑本段战争之前
早在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颁行诏书,宣称“开拓万里之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志在向海外扩张。1868年明治维新后,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约》,第一款就说:“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信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然而,在条约待批期间,发生了琉球船民遇害事件。1871年12月,琉球船民因风漂流到台湾,其中54人被台湾土著(即“原住民”)杀害,其余由清政府护送回国。当时的琉球是清朝领土,对此并未提出异议,事件就此平息,日本政府也不知道。第二年日本使者到中国换约,从清政府邸报中看到此事,于是一面向本国报告,一面到总理衙门交涉,试探清政府对琉球、台湾的态度。总理衙门回答说:“二岛(指琉球、台湾)俱我属土,属土之人相杀,裁决固在于我。何预贵国事,而烦为过问?”这本来说得很好了,偏又画蛇添足地说:“杀人者皆属生番,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穷治。”这下叫日本抓住个把柄,拿“化外”二字大作文章,说台湾土著的居住地不是中国领土,借口进攻台湾。
1874年2月,日军在台湾琅峤登陆,开始了对台湾的进攻。对日本来说,这次行动相当冒险,不仅当时中日国力悬殊,国际舆论也不支持。战争至8月,日军增至3600人,但仍进攻不利,酷暑疫病,士气低落。此时日本看到胜算太小,就派了公使到北京,争取体面地结束战争。
9月日本公使来华后,先是虚声恫吓,后来又表示结束战争的“诚意”,说日本出兵台湾费尽财力,中国也不能让日本军队空手而归,应当支付一些兵费然后日本撤兵,这样双方面子上都过得去。清政府觉得在战争中处于优势,以赔钱来结束战争说不过去,而又不想为“化外生番”费太多精力,也想息事宁人,就表示可以考虑对在台湾“被害之人”酌情“抚恤”,等于承认了赔款的原则。在10月31日签订的《北京专约》中,琉球人遇害写成了“日本国民遇害”,日军进攻台湾写成了“保民义举”,中国以“抚恤”名义,赔偿白银五十万。《北京专约》为日本兼并琉球提供了根据,1879年4月,日本占领琉球,更名冲绳县。
摆弄完台湾后,又开始摆弄朝鲜。当时的朝鲜仍处于封闭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产力落后,国内政局飘摇,靠清王朝的支持苟安一时。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加强发展在朝鲜的势力,并通过外交手段,力争使朝鲜脱离清政府控制,成为“独立国”。由于没有足够的实力作后盾,外交努力并不太成功。1884年,日本趁中国忙于中法战争之际,驻朝公使竹添策动亲日的“开化党”政变,12月4日一夜间推翻了保守派政权。次日,国王下诏革新政治,建立了开化党政府。保守派连忙请求中国军队支援,于是,袁世凯以保护朝鲜政府为名,率兵二千声讨乱党,12月6日攻入王宫。竹添寡不敌众,自焚使馆,连夜潜逃。动乱中开化党首相、大臣及三十多日本人被杀。
日本政府接竹添急报,立即派外务大臣率大批军队入朝,清政府也派了钦差大臣带了陆军和军舰到朝鲜。对峙中日本感到军事准备不足,因此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转而运用外交手段。当时日本不少人主张趁中法战争之机迅速发动对华战争,但以伊藤博文为首的一派人,考虑到日本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不足,主张“速节冗费,多建铁路,赶添海军”,积蓄力量。
1885年春,日本派伊藤博文为特派全权大使,到中国谈判朝鲜问题。谈判中伊藤每每以回国相要挟,后来李鸿章大怒道:“朝鲜事,中国并未办错,其错处全在竹添;若因此决裂,我惟预备打仗耳!”尽管这样,纠缠多日后签订的《天津条约》中,日本仍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
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任命袁世凯总领朝鲜事务,加紧控制朝鲜。而日本则加强经济渗透,并且加紧扩军备战,等待时机。
以后的九年,表面上风浪不兴,但形势正在悄然变化中……
日本一直注意着中国。1880年日本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进呈的中国军队调查报告指出,清政府正在改革军制,如果仿效欧洲,则平时可征兵425万,战时可达850万人之多。所以他认为“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六万三千名常备兵和二十三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七万二千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
而在此期间的清政府,看到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在一系列的军事对抗中,已经不像鸦片战争时那样,洋人几艘炮舰就应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飘飘然。又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意识到西方人并无意吞并国土,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就更加放松了军备意识。虽然说最近几年东邻日本的一些动作,使人隐约感到将来会是个麻烦。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动迟缓。1891以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这倒不是因为军火工业实现了国产化——钱被慈禧拿去修颐和园了。慈禧太后说,光绪1875年登极时年幼,我不得不垂帘听政,到1886年改为“训政”,1889年“归政” 。我什么都不过问了,修修花园养老还不行么?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
编辑本段战争过程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指挥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崐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无力再战,大岛义昌负伤,只得下令退却,午后二时全部撤离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由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又称朔宁支队)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联队(又称元山支队)担任主攻。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亲燃大炮轰敌,官兵感奋,英勇杀敌。激战中,左宝贵不幸中炮牺牲,其部下三位营官也先后阵亡,午后二时玄武门遂被日军攻陷。日军企图向城内推进,遭到清军阻击,只得退守玄武门。其三为城西南战场。晨七时,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野津道贯见难以得手,下令暂停攻击,退回驻地。此时对清军来说,战事尚有可为,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下午,北洋舰队10舰中 ,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撤离战场。
平壤、黄海战后,日本方面广造舆论,大肆渲染胜利,更加刺激了其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而在清朝方面,身负军事指挥重任的李鸿章则夸大失败,以进一步推行其消极避战方针,同时慈禧太后的主和也渐趋明朗化。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八十二营,约两万八千人。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共三万人。双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宋庆虽负节制诸军之名,各军实则不服调度,而且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是日午前十一时,日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日军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未觉察。25日晨六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今辽宁金县)。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十天后,开始向旅顺进逼。当时旅顺地区清军有七统领,道员龚照玙为前敌营务处总办,有“隐帅”之称,共辖三十三营,约一万三千人。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22日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英勇抵御,壮烈牺牲。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中弹毙命。由于敌我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被敌人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连日来,日军水陆两路配合,先后向刘公岛和威海港内北洋舰队发动八次进攻,均被击退。在此期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毅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拒不从命,自杀殉国。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3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又攻陷田庄台。仅十天时间,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甲午战史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
自己解决
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邓世昌撞吉野号
战舰上的炮弹打完
战舰也受伤了
没办法
只好冲到过去撞他
j
文章标题: 如果当年日本占领了朝鲜半岛、东北与台湾后就停止侵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6963.html
文章标签:朝鲜半岛  台湾  日本  什么事情  侵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