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甲午战争满清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当时满清的 GDP、海军及陆军实力是否超过日本 有哪些相关学术著作

时间: 2022-04-21 11:00:2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甲午战争满清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当时满清的 GDP、海军及陆军实力是否超过日本 有哪些相关学术著作

浅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甲午战争失败的

一. 政治方面
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往往决定了它的走向。这场战争的双方,中国和日本,拥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体制。
在19世纪60年代,由于西方列强的压迫,日本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进行了著名的“明治维新”。这次事件使得日本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这使得资本主义拥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日本大力吸收了西方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丰硕成果,极大的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发展。当日本有了一定的实力基础之后,甚至把侵略中国定作了当时的一项基本国策,举国上下都开始为战争做准备。
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的封建统治之下。朝廷中的官员昏庸腐朽,时刻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不受威胁,不谋求国家的发展,过着挥金如土的日子,沉迷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丝毫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危机。虽有李鸿章等大臣掀起了洋务运动,令当时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得以增强,但恐危及自身地位与利益,均极力排斥外国先进的政治制度,拒绝在政治体制上的改革。
这一制度的腐朽和落后也正在之后的甲午战争中体现出来。当日本正在为侵华而举国上下做着准备的时候,中国却沉浸在慈禧太后的60大寿庆典之中。全国上下的官员日夜思索的都是为统治者送什么礼物,如何搜刮钱财等上面。当11月7日日军攻占大连的时候,京师竟是一片歌舞升腾,大宴群臣的景象。而自战争开始到结束,清政府一味的采取消极的应战态度,认为自身实力强大,无需把日本放在眼里。当日军大举逼近,为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急于向其求和,签订了令中国陷入沉重危难的《马关条约》。殊不知,此时日本国内的资源已消耗殆尽,根本无力再持续战争。一个偌大的清政府,竟无人知晓敌人的情况,只知服从统治者一人的决定。在这样一个腐朽、昏庸的体制之下,中国实难战胜入侵的敌人。 二、经济方面
经济是一场战争的发动机,雄厚的一方往往能最终取得胜利。
在战争开始之前,日本所累积下来的资本中,工业资本7000万元,银行资本9000万元,年进口额1.7亿元,年出口额9000万元,年财政收入8000万元,这些指标除进口量之外,
require.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 function(sio) { var url = 'https://cpro.baidustatic.com/cpro/ui/c.js'; sio.callByBrowser( url, function () { BAIDU_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 });
都远低于中国。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是占很大优势的,而且又是本土作战,更是占据了有利的一方,那为何会战败呢?当我们得知了这些资本的流向就知道原因了。
据资料显示,日本在为侵华所做的积极备战中,每年征收重税(甚至达到中国一年税收的数倍)用于军队建设,明治天皇甚至拨出30万的宫廷财产和10%的官员俸禄支持海军,这也极大刺激了日本国民的战争热情。反观中国,自北洋水师在1888年建立以来到1894年开战,6年里未添一舰一炮,所购置的弹药也多为劣质品,量少质差。用于海军建设的经费甚至还被挪用用于庆祝慈禧的生日。陆军也多不满员,加之各级官员贪污腐败,用于军队建设的经费少之又少。更有资料显示,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的旗舰“定远舰”更因年久失修,开炮时震塌舰桥,使整个舰队失去指挥。国家经济雄厚,军费开支却严重不足,这又成为战败的一大因素。 三:军事方面
日军拥有军队24万,在此次战争中几乎倾巢而出。战舰12艘,总吨位达4万吨,火炮273门。而中国拥有63万人的军队,战舰12艘,总吨位35000吨,火炮180门。这还仅是北洋舰队的实力,此时中国还拥有南洋舰队和福建水师两个舰队。再加之中国是本土作战,其综合实力是远远超过日本的。
此时的清政府虽然拥有极强的军事实力,但据资料显示,军队的管理模式陈旧不堪。单从北洋舰队这一号称“亚洲第一”的舰队来看,自其组建开始就很少进行训练,对舰艇也不知保养,炮管成为水兵们晾晒衣物的场所,炮管里覆满黑灰而不知擦拭。军中也严重存在着军纪涣散、贪污腐化等问题。这样一支舰队,在黄海海战中失败也不足为奇了。 在战争指挥方面,自黄海战败开始,掌权者就下令不准出击,采取“避战保船”的策略,致使后来整个舰队被海陆包围,沉没在威海卫军港之中。而当时清政府最引以为傲的陆军也全线撤退,令日军不费吹灰之力长驱直入,直至战争结束,清政府求和。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却也是一场一开始就决定了输赢的战争。战后,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2.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3.中国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加之之后的“续辽费”一共两亿三千万两。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等。这一条约的签订,令中国走向了更黑暗的深渊。巨大的战争赔款令清政府无力承受,只得以各项特权和土地向西方列强做抵押贷款。日本在这一战争中,最终得到了2.3亿两的赔款和数不尽的战利品,要知道日本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仅仅八千万日元。这一巨大财富令日本的综合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越,也令它从此跻身于列强之列。日本从这一战争中获得的巨大好处极大的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加之其获得的巨大财富,为之后的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种子。
1.制度的落后——中国:清朝实行了封建制度,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但仅限于技术层面,没有触及封建体质,腐败的封建体制抵制了中国发展的潜力,也直接影响了国家对战争的组织效率。
日本:明治维新后已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与天皇专制相结合,既大大地激发了国家的潜力,也使国家对战争的组织高效有力,从而保证了日本在战争中的胜利。
2.国力贫弱——中国: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无法与资本主义相抗衡;另外,西方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也削弱了中国国力。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加强。

中日甲午战争清廷为何会战败,两国海军之间的差距在哪?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 “国运对赌”的战争,这一场看似清政府必胜之战,却输得一塌糊涂,尽管清政府已经拥有北洋水师这样亚洲第一的海军,而这对于清政府来讲,却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败 的战争。

两国建立海军根本目的不同

清政府的海军与日本的海军几乎同时代而建立,在同一历史背景下,最初的动机、前期准备工作:如设厂造船,培养人才、购买战舰等都有许多 相似之处,但两国的战略目的却差异明显。


▲北洋水师定远号铁甲舰模型

清政府建立海军的目的是:“自强、御海,欲与洋人争衡”,保国家,守疆土,维护清朝的统治。其实就是一方面抵御侵略,保卫海域,另一方面镇压国内反抗势力。其三:执行清政府海外使命,保卫藩国。清政府建立海军的最大目的就防御日本,但是却并没有制定积极的防御方针,甚至在甲午海战中采取了消极防御的策略。

日本方面: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已经明确了远大的海军战略目标,1868年,开始推行“武国”方针,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4月明治天皇发表了《御笔信》宣称“日本乃万国之本”,表明了海外扩张目的。1870年,日本确立了20年内拥有军舰200艘,常备军25000人的目标。


▲日本确立的对外扩张目标

相同成长周期的海军,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成长结果

清政府建立海军但是却并不清楚 建海军的目标,也不知道要将海军建成什么样。清朝的海军从洋务运动中兴起,到1888年成立北洋海军时,经历了20年的成长周期,此时已经拥有铁甲、快船等大小舰艇25艘,其实力居于亚洲第一,远超日本。

北洋水量拥有2000吨级以上的战舰7艘,共2.7万吨,是日本的2倍多。然而自北洋水师建成后,就再未增加一艘军舰,清政府上下勾心斗角,并不倾尽全力建造北洋水师,还将军费挪做他用,其中用于修建园林的经费就达1300万两之多。而当时买这7艘军舰才花了778万两,而如果将这1300万两也用于购买军舰,那么北洋水师的实力至少将会再增大2倍。

▲甲午海战纪念馆保陈列品

日本方面,1870年就明确提出需要建设一支装配精良,配备超过英国的海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提出了“八年计划”花2664万日元增加大小舰、鱼雷艇32艘。为此,日本将烟酒业的所有税收全部用作军费开支,为了筹集军费,日本发行海军公债,甚至皇室都节衣缩食,发动全国的贵族、富豪捐款。并下令政府官员的薪酬的10分之1作为海军军费。

在日本各政界、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日本在甲午海战前已经拥有军舰31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63373吨,以及6艘排水量33330吨的军舰和2艘入排水量为165吨的鱼雷艇在制造中。


▲北洋水师“致远舰”

两国在如何使用海军上的看法不同,清政府将“制海权”拱手相让

在海军的使用上要么进攻,要么防守,其根本目的就是制海权,取采什么样的攻势决定了能否夺取制海权。

清政府对于制海权完全没有概念,包扩李鸿章在内,对海军的定义都只是在“守”上,可以保卫领土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主动出击。在丰岛海战时,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10艘战舰主动出击,而李鸿章却让他掌握好进退时机,以保船为上。尽管李鸿章手下有不少官员主张将守势改为攻势,甚至文官都提出:两国交战,谁掌握“制海权”谁就掌握胜利,但是这些建议都没有被李鸿章采纳,而是采取了消极的避战保船的策略。


▲甲午战争前中日冲突政策

日本方面提出了“作战大方针”,第一:如果海战胜利,掌握黄海制海权后,陆军直接攻入北京。第二:如果海战失败,则退守平壤,舰队维护朝鲜海峡的制海权,以方便陆军增兵。第三:如果海战失败,制海权被清政府所得,则全部撤军到朝鲜。由此可见,日本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谁取得了制海权。两国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海战发生的必然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祖先在创造文字的时,就主张“止戈为武”、“大兵无创”,崇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境界。数千年来对和平的追求,也让中国习惯以防为主,例如万里长城就是防御的标志建筑。在大部分历史的长河里,中国都以这种防御思想将人民带向了和平繁荣,邻里和睦的关系。然而到了19世纪,清政府并没有将防御政策继承并发扬光大,而是变得保守和僵化。

▲威海卫基地布放图

中国背靠高原草原,东临大海,地理空间广阔,物质资源丰富,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使中国形成了重农轻商,以手工业和农业为主的社会结构。使人们形成了小富即安的想法,无心海洋,也使中国边防一直不重视海防,形成了重土而轻洋的观念。晚清政府对于来自海洋的危险反应十分被动,当发生海上战争的时候,想的是海防而不是海权,也不重视研究西方海军的战术,对于海军战略缺乏充分的认识。

日本是一个岛国,孤立的经济体,空间狭小,资源有限,决定了其向外寻求资源的对外依赖性,形成了向外扩张的进取意识。岛国的地理位置使日本需要获得海权的安全感,所以日本产生了强烈的海上进取意识。


▲日本明治天皇像

对于海外的需求,日本明治天皇将强兵作为富国的前提,把大力发展海军作为第一要务,在这种思想上,日本建成了进攻型的海军,以控制海上霸权而控制东亚甚至世界。

对于甲午海战前30年,清政府与日本处于相同的位置,对于两国发展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此时世界的海军都处于从帆船向蒸汽船、铁甲船过渡的时候。而海军的实力建设取决于统治集团的眼光和素质。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20多年间,清朝也曾抓住了机会,建设了海军,并取得很好成绩,曾一度领先于日本。然而最终清政府的腐朽堕落、目光短浅,错失了百年难遇的机会,掣肘海军的发展,使得清政府海军底气不足,趋向被动软弱的防守。

所以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参考资料《李鸿章与北洋舰队》

《明治文化集》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日本海军史》

《李鸿章.寄丁提督》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失败的原因是清朝用训练弹去打仗,当时清朝的海军是很强大的,应该是碾压日本才对。
因为清政府压根没准备,而日本谋划了十几年,还有我们武器的不先进,以及人们由于吸取大烟导致战斗力不强所造成的结果,两国海军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这和我们的闭关锁国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
清军只是纸老虎。清廷纵然有了提升但并不足以对抗当时政治改革的日本,清朝仍处于腐朽之中。
因为在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的主要策略还是避战,也不懂得夺取制海权。两者之间的主要差距还是科技实力和战略战术。

甲午战争中国为何会惨败呢?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藩属国请求出兵平乱,日本以保护侨民为理由也派遣军队进驻朝鲜与清军对峙。

7月25日,日本海军舰队在丰岛伏击击沉清军运兵船高升号。8月1日,清政府对日宣战。9月17日,北洋水师在黄海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决战,海战中北洋水师2艘战舰中弹沉没,2艘战舰受到重创损毁,邓世昌及上千名官兵壮烈殉国。

1895年1月,日本出动海军、陆军2万多人入侵大清。2月,威海卫保卫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攻不进刘公岛,就派遣鱼雷艇夜间偷袭,北洋水师4艘战舰被击沉击伤,经过一周激战,悲壮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大本营威海卫沦陷,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

北洋水师大小20多艘战舰除了海战中被击沉的5艘主舰外全部成了日本海军装备,之后定远舰也被日本打捞运到了福冈,至今仍有部分在日本天满宫。

135年前的4月17日,清政府在今日本山口县下关市的春帆楼上签认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就是我们铭记的甲午战争大概。

当年我们的GDP是日本的5倍,不能不说是经济大国,我们的军队是日本的4倍,有当时世界一流的海军,不能不说是军事大国,然而我们却被小岛国日本打的惨败,割地又赔款。一瞬间,大清王朝威风扫地,丢掉了亚洲显赫的地位,至此中华跌入了风雨飘摇,任人宰割的衰弱境地,猛醒的国人心痛无以言表。

有人说是封建体制问题,有人说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不与时代同轨,数千年历史,封建王朝曾经引领世界,丝绸之路繁荣,大唐盛世瞩目,所以封建、体制都不是主要原因。

我们先看看甲午战争时中日军力对比:

大清军队80万,海军北洋水师有大小战舰一共25艘,装配大口径火炮21门,中口径火炮92门,小口径火炮209,大型速射炮2门,小型速射炮130门,鱼雷艇30艘。

日本军队24万,海军联合舰队有大小战舰一共32艘,装配大口径火炮11门,中口径火炮50门,小口径火炮141门,大型速射炮71门,小型速射炮154门,鱼雷艇37艘。

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我们和日本海军没多大差距,陆军明显优势,那为何一战就被日本打的惨败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清不自强,没有斗志

想当年,八旗子弟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立大清于中华,何等豪横;仅仅百年,子孙们就开始贪图享受,腐败堕落,意志颓废,没了霸气。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鸦片战争,列强都打到家门口了,清政府还没有觉醒自强,整天浑浑噩噩,沉浸在天朝大国荣光中享受着皇权最后的贵气。奴颜式的“和”平主义使国家军政体系逐渐四分五裂,派系乱讧,各吃一方,东不顾西,君臣都不管国家。军队日常不演习少训练,军心涣散,装备也不更新维护,完全丧失了斗志。

甲午海战作战图 资料图

丰岛之战,日本海军3艘战舰伏击清军运兵船时,广乙号因没有战斗力自毁,护卫舰济远号舰长方伯谦不应战反而挂起白旗逃跑了。如果说这次逃跑是为了保存实力,接下来的黄海决战中,方伯谦的再次逃跑足以证明其胆小怯敌。

还位御封的巴图鲁勇士心里不但没有皇族荣誉、国家,连最基本的军人气魄都没有。

这样的逃跑将军清军里面还有很多,如叶志超、赵怀业、卫汝成等,还有威海卫保卫战中组队逃跑的鱼雷艇编队。

外星战舰,钢铁超人装备给他们也打不赢战争。

其次的失败原因是腐败,战争因为腐败失败是可耻的,但是这种可耻常常存在,甲午战争就这样被我们铭记

腐败能亡国,甲午海战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本来北洋水师的战斗力和日本联合舰队的战斗力差距没有多大。因军系腐败,订购战舰时清军官员只知道“量体裁衣”,看着可以,听着中用就下订单买,根本不管战舰实际的战斗能力,号称亚洲第一旗舰的定远号看着威风凛凛,真实战斗力根本不及其高颜值。

北洋水师定远号旗舰

就连战舰所使用的燃煤也没逃过污吏们的黑手,本来供应北洋水师的优质五槽煤被替换成了劣质燃煤,这直接导致战舰的航行速度大幅度降低,本来航速可以达到14节,使用劣质燃煤战舰实际作战时最快航速只有8节。战舰机动性锐减。

黄海战斗打响后,因为特殊定制的大口径火炮没了本来长度,失去了原有威力,弹药又不足,加上战舰机动性变差,半数将士战斗意志不强,北洋水师的战斗力就这样损失了一半,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激战打的异常惨烈,也打的着实窝囊。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清政府的腐败从臣到君,从心到志没有一处是干净的,没打仗就已经败给了自己。

甲午战争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清军没有认知到情报对战争的重要性

鸦片战争后,军国主义日本开始制定侵略中国计划,一批批间谍潜入大清发展情报网,勘查、绘制重要军事要地图纸,贿赂清政府军政人员搜集情报。其中一个叫石川伍一的间谍,他传送给日本海军的情报直接影响了甲午海战结果。

石川伍一是日本在华情报机构‘汉口乐善堂’的骨干成员之一,甲午战争时已潜伏天津洋行数年。期间他收买了经常来洋行兑换英镑的县主簿汪开甲,通过汪开甲他又收买了天津军械局总办张士珩的书官刘芬,搭上了通往清政府军政大臣圈子的线,窃取了大量关于清军派系人员及装备的信息。

1894年朝鲜政变,清政府派兵协助藩属国平叛内乱,早有预谋的日本也派兵入朝挑衅清军,为增援派朝清军,清政府租用英国的商船高升号运兵前去支援。石川伍一窃取信息后迅速传送给日本海军,获取情报的日本海军立即出动战舰来伏击高升号,在丰岛日舰击沉了运送清军的高升号,近千名清军葬身大海。

日本间谍石川伍一

1886年,北洋水师6艘军舰出使日本,军事表演完成后在长崎三菱造船厂补给维修,期间水兵去花街醉酒引发冲突大打出手,丢人现眼不够还丢了北洋水师的通信密码本。

日本外交部拿到密码本后随即秘送给了日本海军部。从此,北洋水师再也没有了保密的信息。

甲午海战时,就是通过这个密码本,日本海军获取了北洋水师的机密信息,情报机构的发达使日本海军占据了战场优势。相反,清军对日本海军的情况却是一无所知,对情报的认知还是一张白纸,不知道情报对战争的重要性。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老祖宗的军训深深埋没在高阁,大清的军队没有起到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也没有能够维护皇权威严,更没拥有军队应具的战斗能力,失败必然。

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制度非常落后,无法发挥现代正规军的作用;另一方面,减少内部非常腐败,不能给予北洋水师很大的帮助,所以甲午中日战争会失败。
甲午战争中国会惨败,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和当时的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还有就是闭关锁国所决定的。
因为军事实力太弱。甲午战争拼的就是双方的武器设备,而晚清的军事根本拼不过西方列强的长枪大炮,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一,大清军队不习海战!二,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理应全国动员,统一指挥。大清朝没有这样做!三,不知己,也不知彼!焉能不败!
文章标题: 甲午战争满清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当时满清的 GDP、海军及陆军实力是否超过日本 有哪些相关学术著作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6900.html
文章标签:满清  甲午战争  有哪些  学术著作  日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