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金宣宗

时间: 2022-04-10 16:04:1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7次

如何评价金宣宗

宣宗南迁的金廷南迁并非失策

金宣宗完颜珣将都城南迁至汴京,是金朝晚期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非功过,历代史家多有评论。从当时的情势考虑,南迁之举实属金宣宗无奈之中的正确选择 。
金至宁元年(1213年)八月,在蒙古大军进逼中都、金朝军队节节失利的危险关头,大臣纥石烈执中(胡沙虎)发动政变,杀死当时的皇帝卫绍王允济。九月,完颜珣被拥立为皇帝,史称金宣宗,改年号贞祐。宣宗即位后,蒙古方面在发动强大军事进攻的同时,又不断遣使金朝,逼其投降。金宣宗迫于形势,不得不于贞祐二年(1214年)三月,派尚书右丞承晖(完颜福兴)向蒙古求和,答应了成吉思汗提出的苛刻议和条件:向蒙古献卫绍王女岐国公主并童男女各五百、绣衣三千件、马三千匹及大批金银珠玉。双方暂时达成和议,蒙古军队退出居庸关。当年五月,宣宗将金朝的都城从中都(今北京市)南迁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对金宣宗南迁汴京之举,以往史家多持批评态度,指责南迁动摇了民心,是一种投降、逃跑行为。但若从金廷当时面临的强敌压境的客观形势看,将都城南迁汴京,实为无奈之举,但不能把这一选择视为失策。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评价历史人物或评论历史事件,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就金宣宗即位后的外部形势看,蒙古军队已经完全具备攻克金中都的军事实力。自1211年蒙古铁骑越过金界壕进攻金朝,至双方达成和议止,蒙古已连破金河北九十余郡,三路大军几乎踏遍黄河以北,仅有中都、通(今北京市通县)、顺(今北京市顺义县)、真定(今河北正定县)等十一城仍在金朝控制之下(《蒙兀儿史记》卷3,《成吉思汗本纪》)。原来臣服于金的西夏政权,也乘其兵败之机在双方边境制造事端,更加深了金王朝的边疆危机。因此,金、蒙虽然达成暂时和解,但河北、河东、山东州郡多已残破,许多州县还在蒙古人手里,屈辱的城下之盟并没有解除蒙古对金朝都城的真正威胁,金中都实际已成为一座孤城。
第二,从地理位置看,居庸关长城是阻挡蒙古骑兵南下的重要屏障,是拱卫中都城的北部天险。这正如金元帅府经历官李英所言:“中都之有居庸关,犹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迩者撤居庸关兵,我势遂去。”(《金史》卷101,《李英传》)自从纥石烈执中败于蒙古,带兵逃回中都之后,居庸关不守,蒙古军队越过长城南下,长驱直入。完颜纲以十万之众溃败于缙山,术虎高琪又连败于中都之北,使得中都已无险可守。史载:“时汗驻跸大口,闻金廷议乞和,止攻以待,诸将请乘胜破中都,汗不许,欲留孤城予敌,俾力守以自困也。”(《蒙兀儿史记》卷3,《成吉思汗本纪》)可见当时成吉思汗久围中都不攻的原因,并不是实力不够,其意在威逼金朝投降,兵不血刃得中都。蒙古军队北撤之后,金朝土豪武装镇守的居庸关,形同虚设。
第三,从金朝的内部形势看,宣宗登极时,朝政大权实际掌控在纥石烈执中手里。后术虎高琪杀死纥石烈执中,晋升为平章政事。此人“妬贤能,树党与,窃弄威权,自作威福”(《金史》卷106,《术虎高琪传》),与纥石烈执中属一路货色。皇帝受制,朝无纲纪;奸侫当道,上下离心;统兵将领,驻足观望,怯懦不前。“中都被围,将帅皆不肯战”(《金史》卷101,《耿端义传》)。与此同时,辽东契丹人耶律留哥占领隆安、韩州、咸平,依附蒙古反金。杨安儿、刘二祖等领导的红袄军起义于山东。中都城已三面受敌,术虎高琪麾下的三千乣军驻扎在中都的西南,随时有叛变的可能。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想组织起军事力量反击蒙古,保卫中都的安全,只能是一句空话。且中都久被围困,“贫民阙食者众”(《金史》卷108,《胥鼎传》)。朝廷无力进行赈救,致使“京城白金三斤不能易米三升”,“军民饿死者十四五”(《大金国志卷》24)。总之,从当时内外交困的形势来看,金朝迁都已势在必行。

概括金朝建立后统治者先后改革的内容

初期(阿骨打时期):即草创时期,又处于对辽战争的环境之中,一切机构的设置尚不健全,明显地带着生女真族人的特点。如皇帝的权威、后妃制度、官僚机构等无不带有原始军事民主制的痕迹。渤海文人杨朴贡献很大,他依据汉族和渤海、辽政权的样式,建立了许多统治礼仪。《大金国志》卷1《太祖纪》:“是年,知枢密院内相杨朴建议以为陛下肇登大宝,混一封疆,应天顺人,奄宅天命,而六宫未备,殊失四方观睹,欲乞备日,册命正后妃之位,国主从之。诏册蒲察氏为皇后,番汉群臣称庆。”

初期(金太宗时期):1、建立三省制。2、两枢密院的合并及都元帅府之设立。3、建立傀儡政权以统治汉族人民。4、磨勘官吏,初步建立对汉族官员的考绩制度。5、努力恢复河北、河东一带地区的农业生产,安定人民的生活。第六、开科取士,招揽人才。

前期(金熙宗时期):熙宗朝在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对金朝有奠基之绩。1、加强中央皇权,废除勃极烈制度。2、进行猛安谋克屯田制度大力发展农业生产。3、颁行《皇统制》集中军事权力。
金政权在熙宗统治进期,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恢复,政权经过改革而齐备、巩固,猛安谋克为主的军队经过屯田、整顿得到了加强,法律上制定了成文法为据,以进行统一的治理,取消了傀儡政权以直接统治汉地。这些应当说是创立了金的统治规模和长远的规划。因此,是金政权中央集权统治得到确立时期,女真族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变时期,它开始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在女真族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前期(完颜亮时期):完颜亮在金朝十帝中,能力超群,贡献斐然。对于自己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对于金朝乃至整个中华来说,他是成功者。他一生的革新可以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主要方面描述。
政治:1、迁都燕京。奠定北京作为中国帝王时代都城的开始,功在当世,功在万代。
2、取消行台。金朝的行台尚书省设于汴京,完颜亮将淮河以北的汉地直接隶属于金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这表明金政权对所占的淮河以北的地区统治已经稳定巩固,女真人和汉族人民之间的差距已经缩小,这对于巩固金对汉族地区的统治极为有利,对民族间的融合和发展也极为有利,它是金政权和女真社会发展的标志。
3、废除门下、中书。金建尚书省后,中书、门下之官就在丞相之下,由尚书省之长官兼任侍中或中书令,实际上不发挥太大的作用。海陵为加强皇权,集军、政大权于自己,是以中央只设执行机构尚书省,他通过尚书省发号施令,尚书令由皇帝直接控制。
4、废除元帅府。元帅府设立于宋金战争前夕,权力甚大,不仅管军事计划及行动,兼可委任地方官吏,过问地方行政,甚至处分地方的官吏。而海陵改设的枢密院是尚书省下分管军事的机构,它归尚书省领导,和元帅府大不相同。
5、取消万户官。万户之权力很大,所率的军队数量很多,力量甚大,其户不下数万。而且依据金制,万户可以世袭,这就是海陵在废除万户诏书中所说的“与留守总管无异,而世权过之”。留守、总管由中央政权指派,而万户则是世袭。为防止万户之官子孙相继,发展自己的势力,利用兵权图谋反抗,所以取消万户。
6、颁布正隆官制。正隆(年号)所颁行的官制,其影响至金政权之终,可知健全了统治机构,也加强了皇权。以上23456都是完颜亮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经济:
1、继续实行屯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2、建立健全各种政治经济制度、设施。
军事:1、将驻于上京附近的宗室精兵劲旅徙往关内,以拱卫中都,图谋进取江南。2、迁徙于关内的诸猛安谋克,均以屯田为驻扎形式。3、组建海陵禁卫亲军,称作“合扎猛安”。

海陵作为金政权的统治者,他奋发图强,不断改革女真社会的生产、生活及政治统治形式,推动了女真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从能力和业绩来说是金朝最杰出的帝王。

中期(完颜雍、完颜璟时期):金世宗完颜雍在位三十年,历来被看做是有道明君,史称“小尧舜”。金国在世宗统治时期,社会生活比较安定,社会生产也得到恢复和发展。他本人虚心纳谏,勤俭持家,轻徭薄赋,任人唯贤,得到“大定之治”的美称。但细究整个金国史,就会完颜雍的统治思想其实是“图谋守业”,他在位时期在诸多举措上犯下了大错,为以后金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自太祖阿骨打开始,历经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亶和海陵王完颜亮,“中外一统”的指导思想在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中始终念念不忘。但长期征战,使得金王朝统治得不到真正的巩固,经济发展也无从谈起,而完颜雍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做上皇帝的,这也成了他趋于保守的统治思想的成因。
世宗和海陵一样,都是精明干练,但海陵过猛,完颜雍又太柔。完颜雍力图增强已经封建化进程的女真族的武装意识,结果归于失败。他能在统治中发现危机之所在是其机敏之处,但他既用儒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又杂以女真民族传统观念,不伦不类,相互矛盾,其恢复旧俗的努力宣告失败,势在必然。他统治的三十年间,最为担忧和隐忧的就是民族问题,完颜雍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采取的方式是镇压和安抚、安置,镇压不能得到民心,安抚和安置的处理上又非常不当,尤其是统辖蒙古和契丹问题上,无心的过失造成了金国的边疆危机,以至盛世急转直下,立呈疲于招架之势。

金章宗完颜璟,世宗完颜雍的孙子,在位二十年。完颜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皇帝,治国颇有能力,如果他生活在一个天下承平的年代,可能还会取得更大的业绩。他是一个以儒家的封建思想为绝对统治,和完颜亮时期的以法为主,兼用儒家,以及完颜雍时期的以儒为主,兼用法家有很大不同。完颜璟继位之后,1、继续加强集权。2、明确了皇长子继承制。3、加强了宗室亲王的禁限和监督。4、大量解放奴隶。5、祭祀前代帝王,讲究封建礼仪,追求德运的承继。6、在女真族的田地扩充上,边境军队的管理上,犯了很大错误。女真族封建化是历史的必然,完颜璟和祖父一样,一来允许女真族扩充田地,二来又继续维系女真族自由的习俗。
但是,这些都不足以阻止女真人的汉化,也如世宗一样,终归于失败。金对北方的统治至章宗达极盛时期。也于此时期走上了衰落之路。

末期(完颜永济、金宣宗、金哀宗时期):金国自章宗末期,国家急转直下,民族问题越发尖锐,纸币滥发,天灾不断,起义遍地,又到庸才完颜永济继位,蒙金战争成为新课题,再至金宣宗从燕京迁都于汴京,金国自此死守中原,虽金哀宗有勃起之决心,也有勃起之行动,仍不能免于灭亡。
金章宗在四十岁的时候病死,无子,其七叔完颜永济被章宗选为下任皇帝。章宗之所以选择完颜永济为皇帝,多因永济暗弱无能,以图保存章宗的妃子李师儿所怀的遗腹子。再无能的皇帝,只要有权力,就能做事,完颜永济当然不允许李师儿的存在,将其处死。
完颜永济继位的时候,漠北草原上的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已经建立了国家,经过五年准备,于1211年率十万军队南下,开始了二十三年的蒙金战争,直到金朝灭亡。完颜永济在位的后两年,金国和蒙古打了蒙金战争史上的揭幕战,也是一场大战,金国择帅失误,在野狐狸之战以及紧接着发生的会河堡之战中丧师大约四十五万。
1213年,完颜永济被胡沙虎杀死,胡沙虎拥立完颜珣为帝,是为金宣宗。金宣宗的大臣术虎高琪又杀掉胡沙虎,夺得大权。金宣宗一继位就面临北京保卫战。经过两次顽强抵抗,打退蒙军之后,金宣宗大受惊吓,十分恐惧,大臣徒单镒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为固守北京,中策为扼守东北,下策为迁都汴京。宣宗选择了下策,于1214年迁都,次年,北京失守。
蒙军大举南下的同时,噩耗连连。山东爆发了著名的红袄军起义,各地天灾、地震不断,金王朝没有什么有效措施,都是被动执行,比如发放钱粮,变卖古器、图书,以做救济。东北方面,契丹族首领耶律留哥起兵独立,金政府派蒲鲜万奴率军六十万前去镇压,万奴战败后,亦独立,金王朝自野狐狸战败到蒲鲜万奴独立,不过五年时间,丧师一百万以上,龙兴之地-东北丢失。东北丢失后,金宣宗为了扩大生存空间,派兵南下攻宋,双方各有胜败。金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方面已经完全崩溃,山西和河北绝大部分领土丢失,金宣宗不得已搞了一个“九公封建”,封建亲金的地方豪族,政府给予支持,让他们自行抗击蒙古。
金哀宗是宣宗第三子,危局继位。当时的情况是,经济残破,百业凋零,流民百姓嗽嗷待哺;政治腐朽,贪污盛行,官吏弄权,农民剥削沉重;军事失败,骄将悍兵不听指挥,割据势力尾大不掉。当时的金国统治区只限于河南和陕西中部,依靠潼关和黄河死扛。哀宗继位后,采取了诸多积极措施,比如罢黜奸臣,重组核心班底,政治上以胥鼎为首,军事上以完颜合达为首,并停止和宋夏的战争。为了挽救金王朝末期在军事上的节节溃败,金政府以高待遇招募组成了“忠孝军”,忠孝军成为金朝晚期的重要力量。哀宗经过几年革新,金朝收复了河中府,恢复了山西河北的不少地区,并击杀了蒙古名将史天倪。
1231年,蒙古可汗窝阔台制定了三路灭金的战略,以托雷为主力,绕过潼关,从南宋境内进入金朝的河南腹地。金哀宗急忙命守卫潼关的金军主力回撤救援,时至寒冬,金军又冷又饿又累,在三峰山遭遇蒙军伏击,十五万军队殉国,高级将领没有一个投降。完颜合达战死,完颜良佐被俘后,割耳断骨,至死不降。移剌蒲阿虽非一流战将,被俘后仍然殉国。
1232年,金哀宗放弃汴京,先退归德,再退蔡州。1234年初,蒙军攻克蔡州,金哀宗自缢于幽兰轩,得年四十,金国享国一百二。由金入元的著名大臣王鹗写了一本《汝南遗事》,作者亲身经历哀宗末世的抗争,给予了哀宗很高的评价。
  内容:金统治者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金统治者还将女真人大规模迁往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并在生活习俗方面进一步向汉族靠拢。
  原因:宋金和议以后,金朝占据了淮河以北地区。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统辖管理,金朝1153年迁都燕京,实施一系列改革。
  影响:这些做法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与相互融合,推动了少数民族的进步,对当时经济文化的恢复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靠铁骑起家的金朝,后期为何要“撇开”骑军,“信仰”弩军力量?

《宋史》“兀术 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金国自起兵时,就是靠着强大的骑兵部队,纵横天下。先是击垮了辽国,而后又占领了北宋都城。徽钦二帝,被带往黄龙府,并行“牵羊礼”。

尤其是他们的铁浮屠,在《说岳全传》中更是被无数次提起。配合拐子马使用,神勇无敌。虽是如此,最后也遭到岳飞的沉重打击,几近全军覆没。可以说,金国的骑兵,是他们固有的优势。

(一)、取宋之长,补己之短

《宋史》“许置弩五百,招士民教之。既成,诏立独辕弩军”。射御之术,本就是君子六艺之一。因为在冷兵器时代,马匹和弓弩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武器。而宋仁宗年间,就着手成立了弩军,在与西夏的对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金国的大将宗弼曾评价道“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兵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弩,付样造之”。可见,当时南宋的弩军,对金国军队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他们也开始着手发展弩军。

1. 初起之时,率皆骑兵

完颜阿古打带领女真部落,起兵反抗辽国时,大部分都是骑兵。因为他们长时间从事渔猎活动,对于骑马、射箭等非常精通。就连当时的高丽人,都非常畏惧女真。《高丽历史》“臣观贼势,倔强难测,贼骑我步,不可敌也”。

当时的骑兵,相较于步兵而言的确有着极高的优势。他们机动性强,而且可以在马上肆意的砍杀。只要速度够快,正常的步兵根本就伤不到他们。所以,女真人起初对于骑兵是非常依赖的。契丹虽然同样拥有强大的骑兵,但是到了后期军心涣散,战斗力严重不足。

所以,在国运的对赌当中,金国骑着高头大马,压垮了奄奄一息的辽国还有军事力量薄弱的北宋。在和南宋的斗争中,骑兵的优势还是有的。因为自从仁宗年间起,北宋就已经失去了养马地。到了建炎南渡,骑兵力量就更为薄弱。

但是南宋的弩军,却能屡屡给骑兵以重创。只要力道够足,速度就会够快,杀伤力也要远远超过普通的弓箭。金国立国之初,还是非常善于学习的。尤其是在迁往燕京以后,不断的吸纳汉人文化,同时也开始着手筹备建立弩军。

2. 弩利乎缓战

铁木真召集蒙古高原诸部,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忽里勒台大会,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横扫亚欧。而他们仰仗的,也是骑兵。论骑射之术,金国和蒙古相较,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女真人之所以能够统治蒙古高原,是因为各部落之间没有联合起来。大家形成铁板一块之后,便无往而不胜。

在和蒙古军队的对抗过程中,金国骑兵的优势尽失。因为蒙古马的特性,以及将士们高超的技术,打的金国叫苦不迭。尤其是在野狐岭之战中,使得女真大伤元气。而且,蒙古军队还袭击了金国的群牧司。

很多马匹,都被劫掠而去。金国及时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迅速做出反应。《金史》“兴定六年,选拔山西、陕西弩手军三千五百人为一军,赐名威勇”。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骑兵主要是机动能力强,而弩军则主要还是以防守为主。

这件事情发生在金国迁都汴京以后,当时宣宗主动放弃了河北地区,并将它交给了很多代理人。这些城池,自然是不攻自破。同时,蒙古也掐断了金国和关东的交流途径。所以,金国只能选出替代骑兵的方法。

(二)、技不如人,实属无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蒙古崛起以前,金国的骑兵在东亚一带的确所向披靡。但是这个长期遭受自己压迫的民族,终于忍无可忍,他们的复仇来的非常迅猛。使得金国,一时之间措手不及。蒙古起兵之初,金国统治者还非常轻视,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劲敌。

1. 大厦将倾,亡羊补牢

“宣宗立于贼手,本懦弱无能,性颇猜忌,惩权臣之祸,恒恐为人所摇”。金宣宗在任时,把整个政权搞得乌烟瘴气。先是辽东自立,而后又诛杀术虎高琪,接着又爆发了红袄军起义,再向成吉思汗求和,再与南宋开战,再和西夏交恶,然后还诛杀了仆散安贞。

“外有渤海军,汉军;诸路效节军,弩手军”。可见,宣宗年间已经有了弩军。内忧外患,使得他不得不根据形式改变策略。外交上的失败,直接导致了金国内部的混乱。而拼骑兵,又比不过蒙古,并且自己的群牧司也被袭击了。

很多优质的马匹,都沦为敌人的运输工具。想要再度培养一支优秀的骑兵,短时间内很难实现。所以,倒不如学着北宋发展一下弩军。毕竟,弩的伤害很高而且也可以从本国的汉军中选拔出熟悉弩之用法之人。再者,金国军队的射击技术也并不薄弱。

造弩的难度,要远远低于养马,而且工期也短。用来对抗蒙古铁骑,效果要更好一些。

2. 根基锈蚀,须仰外族

《金史》“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猛安谋克制度,本是一种原始的协作式打猎机制,后来经过完颜阿古打的改良,成为了金国起家之根本。但是入主中原以后,猛安谋克迅速衰颓。就像后来清朝的八旗军,他们本来非常骁勇善战,在享受过人间富贵以后必然不愿意再抛头颅,洒热血的卖命。

“之所以能够忍受黑暗,是因为没有见过光明”。所谓女真满万不可敌,说的也是猛安谋克制度下的士兵。当他们不愿再继续卖命,而是一心享受时,这个政权就必然出现危机。所以,金宣宗不得不培养汉人士兵以及诸蕃之兵。

“蕃长于马,马利于速斗;汉长乎弩,弩利于缓战”。在蒙古袭击了群牧所以后,金国就开始着手准备重建自己的军事力量。用猛安谋克肯定是不行,只能靠着从藩镇上买马以及利用汉人的步兵。

“骑兵二万,步兵十五万”,这是在三峰山战役中,金军的骑步兵配比。当然,他们的人数还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只不过蒙古骑兵太过强劲,以少胜多,击溃了强大的金军。想要对抗蒙古骑兵,只是依靠骑步结合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弩军的作用在此时格外的显眼。

(三)、病入膏肓,无能为力

“金国所依靠的猛安、谋克兵,衰颓已达极点,而他们的百万家属都过着寄生生活”。金国的统治者天真的以为,依靠猛安谋克就可以天下无敌。殊不知,在给予其极高的物资生活条件以后,他们就变得贪生怕死,而且也不再精通骑射之术。

面对刚刚崛起的蒙古帝国,他们显得弱小,而又不堪一击。这倒逼着金国皇帝要另寻他法。

1. 军队转型,迫在眉睫

在早年间,金国的骑兵可谓是无往而不胜。强力的慑服着周边的几个国家,而这些骑兵的主要组成就是猛安谋克。后期的他们贪图享乐,荒废了军事训练。所以,金国的转型是形势所迫。就像汉人士兵,他们对于骑马之术不是很伤擅长。

若是在战场上和蒙古军队相遇,胜算不会太大。但是这些汉人,对于弓弩之术非常精通。因此,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所谓取长补短。更何况,金国当时也没有很多马匹,再去组建一支可以与蒙古抗衡的骑兵部队。

金宣宗虽然智商不在线,但好在身边还有些懂事的大臣。海陵王在位时,也曾经模仿过汉人在各地都建立弩军,后世虽未将其发扬光大,但弩军在边境仍有驻扎。金国的弩军制度,也是一步步的发展而来。

2. 制度崩溃,悔之晚矣

“奏请义军,设置长校,各立等差”。民国晚期,可谓是四面开花。既要应付北面的蒙古还有西夏,还主动招惹南宋,东边有山东的义军,而且还无法回到白山黑水间。金宣宗有些自不量力,他没有正确的摆正自己的位置。

当时的金国已经没有了“搜山检海捉赵构”的实力与气魄,在常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女真骑兵还是藩镇士兵或者是弩军都遭到了大量的消耗。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赖以生存的猛安谋克制度又几近溃散,所以说金国走向灭亡是必然的。

宣宗想用弩军为自己扳回一城,初衷是好的,但是内外交困已经压得这个庞大的帝国。此时的义军已经成为了抵抗骑兵的主要力量,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也不会为了女真人的安危去战场上卖力的厮杀。而由他们组成的弩军,战斗力也并不强劲。

结语:

《金史·兵志》“又尝罢诸路汉军,而所存者犹有威勇、韩常之军号”。威勇军就是弩军,当时宣宗想过要罢免所有的汉军,此处又特意提及威勇军,可见弩军的大部分人员都是由汉人组成的。金国由仰仗骑兵转为依赖弩军,是因为环境所迫。

参考文献:

《金史》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金宣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6158.html
文章标签:评价  宣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