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3-16 00:00:2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水浒传》里曾多次提到一个名词,那就是“东京八十万禁军”,在北宋,禁军是最精锐的部队,在宋仁宗之前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拱卫京畿之地的安全,而自宋仁宗开始,禁军也开始常驻地方,其规模也得到扩大,禁军在宋仁宗在位期间人数达到顶峰,确实有八十万之多。
但随着北宋末年朝政的腐败,“冗兵”越来越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安石进行变法时就着手准备裁军,但是王安石的变法并没有彻底改变这一现象,而且“冗兵”的现象开始转化为“吃空饷”,那么到了靖康之耻的时候,曾经的八十万禁军哪里去了呢?答案就是“被吃掉”了。
宋徽宗时期是北宋朝政最为腐败的时候,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各地官吏无不沉浸在享乐贪腐之中,而贪腐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吃空饷”,什么是“吃空饷”呢,就是每年部队上都会领满额的军饷,但实际上部队根本没有满额,甚至军中连一半的人都没有,那么北宋末年以童贯等六贼为首的贪官,他们吃空饷吃到什么程度了呢?具体数字这里无法统计,但通过一件事大家就能看出当时的“吃空饷”有多严重。
北宋宣和年间,辽人马植向北宋朝廷谏言联金灭辽,在童贯的极力撮合下,宋金达成“海上之盟”,双方共同围攻辽国,当时的辽国在金人的打击下确实气数已尽了。
虽然北宋率先撕毁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有违道义,但此时也确实是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绝佳时机,然而令宋徽宗意想不到的是,出兵伐辽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本来防卫辽国的河北禁军居然无兵可派了,这里所谓的“无兵可派”当然不是说河北禁军真的没有兵了,而是河北禁军缺额实在太严重且宋辽两国多年未曾爆发战争其战斗力非常低下,这就导致了河北禁军根本无法承担伐辽重任。
因此北宋君臣经过一番商量决定调集远在陕西防卫西夏的西军火速向河北挺进,而身为伐辽主帅的童贯则从京师开封匆忙组建了一直主要用来摇旗呐喊的所谓的东京禁军一路敲锣打鼓的向北开拔。
这支禁军的主要组成是什么呢,大抵就是一群公子哥,富二代等等,他们此去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若说这些人去打仗,那肯定没人相信,其实他们此行的目的无他,就是去镀金的,因为当时北宋上下一致认为这次联金伐辽肯定能成功,因为辽国已经奄奄一息了嘛。
此时攻入燕京,灭掉辽国就如同碾死一只蚂蚁一样,而假如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又会是北宋开国以来最大的功劳,所以如果能加入伐辽大军,尤其是跟着童贯一路鼓吹呐喊一点危险都没有,如此就能取得天大之功劳,这将会成为日后自己升迁道路上最大的筹码和垫脚石,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事情的结果往往令人措手不及,虽然朝廷调了西军去伐辽,虽然西军是当时北宋最精锐最能征善战的部队,但由于童贯等人的瞎指挥,再加上宋军支援不利等原因,西军也败了。
伐辽的失败所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金国从这场战争中看出了北宋的腐朽,于是在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5年),金国第一次南下伐宋,此次伐宋,金军分两路,东路完颜宗望自平州攻燕京,西路完颜宗翰自大同攻太原。西路完颜宗翰在太原遭到张纯孝和王禀的顽强抵抗,无法继续南下,所以金军第一次包围开封的时候只有东路军的完颜宗望,而此时驰援开封,拱卫京师的依旧是种师道的西军。
当时拱卫京师的西军加上各路援军有近二十万之众,而围攻开封的东路金军则只有六万余人,再加上当时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占据上风,所以第一次京师保卫战能赢也在情理之中。但第二次金国西路军拼死攻下太原,据守潼关,切断了西军驰援开封的道路,之后与东路军合围开封,且此时李纲被罢相,主和派控制了朝政,所以第二次京师保卫战肯定要以失败告终。
那么在金军两次南下的时候,原本驻守东京的禁军又哪里去了呢?其实他们也曾亮过相,就是在第一次金军南下的时候,当时金国东路军一路攻破河北各重镇,兵临黄河,开封就位于黄河南岸,根本无险可守,所以当时能阻止金军包围开封的办法就是据守黄河各渡桥,码头,而这一重任就落在了禁军将领梁方平,何灌身上,结果呢,两人领着两万多禁军一看到金军过河就作鸟兽散,这就是当时拱卫东京的禁军的战斗力,这支所谓的宋朝精锐的表现不仅令当时的宋人大吃一惊,就是连金人过后也连连感叹:“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吾辈岂能渡哉”。
当时宋朝军队的表现连对手都不忍直视了,可见其腐败堕落之程度真乃千古未有,还记得北宋立国之初,宋军攻入蜀地,当时十万蜀军闻风而降,蜀主孟昶妃子花蕊夫人嘲讽道:“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如今看来,北宋末年的禁军比当年的蜀军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历史上,每个朝代都需要有禁军负责都城、皇宫及皇上本人的安全,能够担任禁军的,都是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禁军的任务范围不断扩大,到了北宋时期,他们的任务不但包括戍守京师,还会被分派到各地进行驻守。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宋徽宗的时候,号称有禁军八十万。这些兵力在当时已经非常可观了,毕竟我国古代的人口较少嘛。可是令人不解的是,金军侵占中原的时候,如入无人之境,轻轻松松的打到了汴京,烧杀抢掠之后又悠然的满载而归,八十万禁军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那么他们当时到底在干什么呢?
也许有人会说,《水浒传》只是以宋代乱世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在军队人数上有所夸张也是在所难免的,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真实的历史。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得以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虽然他通过“杯酒释兵权”,使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名将解甲归田,却没有放松对军队的建设。当时他从所有的军队中,挑选了素质最好的一批作为禁军,这一批人一共有十九万三千人,号称二十万,其中十万负责戍守皇都,另外十万则被派到各地驻守,《曲洧旧闻》有“艺祖养兵止二十万,京师十余万,诸道十余万。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这个时期,北宋的禁军的确不足八十万,而且差的不止一点半点。
但是军队的人数并非一成不变的,宋朝的禁军一直在不断的扩充,到了宋仁宗在位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万人,早已远超八十万,这个时期宋朝的军事力量相当强大。但是什么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此众多的兵马需要朝廷供养,国库逐渐不堪重负,王安石上“万言书”请求变法之后,将禁军精减到了六十万人。
宋朝后来的几任皇帝在位期间,禁军人数或增或减,但是都与这个数字相去不远,也就是说,到了宋徽宗、宋钦宗时期,禁军也有六十万左右,只不过这“六十万精锐”面对号称六万,却有半数伪军的金兵,不但没有完胜,反而让对方一路攻到了汴京,并押走了包括两任皇帝在内的六千余人。难道金军如此勇猛,可以以一敌十,甚至敌二十?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真实的原因是,这六十万禁军大多数都是不存在的。
宋徽宗是一个非常昏庸的皇帝,而且他不但自己不重国事,还喜欢重用高俅之类的奸臣。这些人只注重自己的私利,从来不会考虑国家的存亡,于是为了贪污军饷,在有士兵退役或死亡之后,大多数军队都得不到补充,军队名单上足足有三分之二以上名存实亡,传说中的六十万禁军实际上只有十几万。而这十几万人也并非精锐,他们大多数人被各级官员当作杂役驱使,常年得不到训练,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区区十几万乌合之众,分散在全国各地,金兵每次遇到的人则更少。人数不占优势,战斗力不占优势,装备马匹不占优势,战斗意志也不占优势,靖康之耻在所难免。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宋书》《曲洧旧闻》等书,小编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1125年10月,金太宗挑起战争,发兵十余万,兵分两路南下攻打北宋。按理说北宋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拥有八十多万禁军,以及数十多万厢军。可是北宋居然只抵抗了一年多的时间,都城开封就被金军攻破,宋徽宗、宋钦宗沦为阶下囚,酿成了“靖康之耻”。既然北宋有这么军队,为何会这么快就亡国了?
据史料记载,北宋的军队分为四种,分别是禁军、厢军、乡兵以及蕃兵,其中最主要的军事力量是禁军。通俗而言,禁军就是中央军、正规军,厢军是地方军、杂役军,乡兵就是民兵,蕃兵是在宋朝在边境地区招募的少数民族士兵。在这四类军队中,以禁军、厢军的数量最为庞大。
禁军北宋的主力军,赵匡胤就是依靠禁军才夺取皇位的,在他统治时期,禁军的数量为十九万三千人,宋太宗时期为三十五万八千人,宋仁宗时期为八十二万六千人,此后有所减少,但依然保持在六十万以上。厢军在宋太祖时期有十八万,以后逐渐增长,宋太宗时期为三十万八千人,宋真宗时期为四十八万,到宋神宗时期为五十多万。
宋徽宗在位期间,又设置了不少指挥,增加了不少军队,可以说北宋此时全国的兵力在百万以上。曾经指挥过东京保卫战的李纲甚至说光禁军就有九十五万!然而有一点,不得不说明,以上这些数字,都是北宋官方军籍记载,也就是说百万大军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北宋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咱们只从军队数量上来说明这个问题。原来北宋军队存在严重的缺额现象。所谓缺额指的是,军籍所载兵数与军队实际人数严重不符,实际人数远远低于军籍所载兵数。以河北重镇定州为例,兵额原有十万,可是到了宋徽宗时期,实际人数居然只有六七千人!
北宋末年,李纲指出“熙丰盛时,内外禁旅合九十五万人,承平既久,阙额三分之一”。原来北宋承平日久,武备不修,导致军队出现大量缺额的现象,另外将领利用缺额来吃空饷,此外由于军队待遇地下,许多士兵逃亡。宋徽宗时期,缺额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就连开封也是如此,“翊卫京城之兵营十无一存者”。
也就说北宋虽然纸面上有百万大军,实际上只有60万左右,由于北宋的驻兵政策,留在京城的有30万左右。宋金战争爆发后,北宋先后组织三次救援太原的军事行动,投入精锐兵力达40多万,结果损失达20多万。也就是说此时的开封只剩下老弱病残,虽然数量不少。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