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中华文明和‘酒’息息相关

时间: 2022-01-28 23:00:2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为什么中华文明和‘酒’息息相关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中的三巡和五味指的何物呢?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学会了酿酒,杜康作为我国历史上酿酒第一人,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酒圣”。

“酒”做了一种可以承载,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在不断流传的过程中,早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被人美其名曰为酒文化。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酒”都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之一。酒文化,就是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

以酒文化为载体,应运而生的饮酒礼仪,早已经形成了一种系统化的“酒魂”。

俗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就是一句与酒有关系的民间俚语。按照字面意思上去理解,指的是已经喝了很长时间的酒,并且饮酒者早已喝了不少酒。

三巡和五味指的啥呢?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喝酒时必须有下酒菜,此时已经吃到了五种味道,很显然指的是酒足饭饱。

第一、酒过三巡

喝酒并仅仅是指饮酒的行为,实际上也指代一种与酒有关的礼仪。在绝大多数国人的习惯中,喝酒时必然会有“敬酒”的环节。

位卑者要向位高权重者敬酒,辈分小的人要向长辈敬酒,这种最基本的饮酒礼仪,时至今日依然十分盛行。

所谓“酒过三巡”,指的是敬酒已经超过了三回或三圈。因为按照饮酒习俗来看,能够在同一个桌子上饮酒的人,不是亲朋便是故友。

当然也可以能是单纯的酒局,所以人们为了出于礼貌,所以也会相互敬酒以表敬意。

实际上这句俗语中的“三”, 并不是单纯的指代三次,而是以“三”代替泛指,而“巡”则有拿着酒杯绕桌一桌的意思。

说白了就是在敬酒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敬到才符合饮酒礼仪。否则唯独落下一个人,就很容易结下仇怨。

事实上“酒过三巡”起源于唐代之前,因为到了唐朝,就已经开始“共餐”了。人们进食的方式就是一人一桌,然后席地而坐自斟自饮。


但是到了唐代,由于胡床的出现,人们才有机会坐到一起相互敬酒,关于这句俗语还有一个故事。

话说明代有一个官职叫巡城御史,他的主要职责就是巡查京城。由于当时承袭汉制,所以人们依然习惯性地分餐。而主宾的座次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写的“品”字。

侍女出来给客人倒酒时,把所有人的酒倒满后,就像在城里巡查了一番,所以称之为“一巡”。

酒倒了三回就是“三巡”,此时筵席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所以古人才用“酒过三巡”,来形容主人的盛情款待,以及人们喝酒时的热烈气氛。

第二、菜过五味

“菜过五味”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人们在饮酒时一共上了五道菜。另一种则是说桌子上的菜肴十分丰盛,人们品尝到了酸甜苦辣咸五个种味道。

实际上这句话出自《酒规》一书,是西周时期关于行酒礼仪的书籍。

“五”并不是指具体的数量,而是一个泛指的虚词。“菜过五味”中的“五味”,指的是菜肴的五种基本口味。

说白了“菜过五味”就是指代,主人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做了很多大家爱吃的菜品,人们在吃饭的时候才会更加开心。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句俗语其实也体现出了古代社会的饮食风俗。由于要兼顾每一位客人的口味,所以才会在宴请宾朋的时候,在味道上做到兼而有之。

说白了就是大家熟知的酸甜苦辣咸,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如果在举行宴会的时候,只是做了主人喜欢吃的口味,那么就很容易使客人心生不悦。

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关系出现间隙,所以为了兼顾大家的口味,才会做很多口味的菜品,这样人们才会高兴的用餐。

如果在此时还有美酒作伴,那么就会是一场不错的筵席。实际上国人在吃饭的时候,最讲究的就是食物中的文化。

按照中医的说法“五味”,其实与五种器官息息相关,分别是“心肝脾胃肾”。按照这种说法可以得知,只有五味俱全才能吃得开心、健康。

结 语

文中所介绍的两句俗语,实际上体现了两种文化。一种就是大家熟知的酒文化,而另一种则是每天都离不开的饮食文化。

之所以将酒和菜当作文化来看,主要是因为二者都体现出了文化魅力。同时,作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礼仪,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忽视酒、菜不分家的道理。

三巡一般是指主人敬主宾,主宾回敬主人,主人敬本桌客人,菜过五味”,一般说是饭菜的“酸、甜、苦、辣、咸五种基本味道”。
所谓“酒过三巡”,指的是敬酒已经超过了三回或三圈 因为按照饮酒习俗来看,能够在同一个桌子上饮酒的人,不是亲朋便是故友。
当然也可以能是单纯的酒局,所以人们为了出于礼貌,所以也会相互敬酒以表敬意,实际上这句俗语中的“三”, 并不是单纯的指代三次,而是以“三”代替泛指,而“巡”则有拿着酒杯绕桌一桌的意思
菜过五味”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人们在饮酒时一共上了五道菜。另一种则是说桌子上的菜肴十分丰盛,人们品尝到了酸甜苦辣咸五个种味道
五”并不是指具体的数量,而是一个泛指的虚词。“菜过五味”中的“五味”,指的是菜肴的五种基本口味。
说白了“菜过五味”就是指代,主人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做了很多大家爱吃的菜品,人们在吃饭的时候才会更加开心

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在我国流传千年,其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酿酒大师汪兴松觉得酒文化可以说是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可以说是您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和看到它的身影。比如,我们在与朋友把酒言欢之时便会不自觉的提起所喝酒的酿造工艺,生产厂家,还有就是这种酒背后的故事。另外,在我们做菜时也会纠结自己要用到哪种酒,毕竟不同的酒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在一些影视作品或者重大历史时刻也都能看到酒文化的身影,可以酒文化无处不在。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酒乃天地之间尤物。虽也进入肚腹,却不能充饥,不能解渴,只作用于人的心神。心神经酒一滋润,一刺激,便产生莫名其妙的变化,莫可名状的诡谲,向外表现为言和行,便不同寻常了。因此,人世间有了酒,人类的生活便丰富多彩了,人类的历史便斑斓多姿了,茫茫尘寰便增添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便增添许多悠长的滋味。假如我们的老祖宗没能从腐烂了的野果和放久了的剩饭的酸香味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酿酒术,那么,卷帙浩繁的廿四史将枯燥许多,历朝历代的社会生活将寡淡许多,我们回顾往昔的时候,也许少了许多兴味。历史是条长河,河中对了酒,河水便奔流得更浪漫,更生动,翻腾起的浪花千古后仍使人感到精彩。上至宫廷,下至市井,高贵者,卑贱者,都喝酒。金元殿里的天子赐宴,三家村时的老翁对酌,虽然档次不同,气派迥异,但把佳酿或旧醅喝下肚子,并品味那个美妙地过程,则是一样的。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有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有的朝代,酒税(或酒的专卖收入)还与徭役及其他税赋形式有关。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换交替,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来,酒的作用远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
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白酒是我国世代相传的酒精饮料,通过跟踪研究和总结工作,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从作坊式操作到工业化生产,从肩挑背扛到半机械作业,从口授心传、灵活掌握到有文字资料传授。这些都使白酒工业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一批厂家成为我国酿酒的大型骨干企业,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应继承和发展这份宝贵民族特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酒文化,使白酒行业发扬光大。
酒令

“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无论怎样,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与酒搭上关系。这种关系的物化表现就是酒趣。酒趣富于酒令之中,酒令则纯是以文化入酒的,是酒文化中的文化精粹。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酒令就在黄河流域的宴席上出现了。酒令分俗令和雅令。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即文字令,通常是在具有较丰富文化知识的人士间流行。白居易曰:“闲徵雅令穷经吏,醉听新吟胜管弦。”认为酒宴中的雅令要比乐曲佐酒更有意趣。文字令又包括字词令、谜语令、筹令等。

酒令是酒与游戏的结合物。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游戏,秦汉之间的“即席唱和”等都是一种酒令。但是游戏的发展成了一种带有强制性与结束性的游戏后,就成了既轻松又严肃的—种文化现象了。西汉时吕后曾大宴群臣,命刘章为监酒令、刘章请以军令行酒令,席间,吕氏族人有逃席者,被刘章挥剑斩首,为喝酒游戏而戏掉了脑袋这也许就是戏中之戏了。此即为“酒令如军令”的由来。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会玩的朝代,酒令当然也丰富多彩。白居易便有“筹插红螺碗,觥飞白玉卮”之咏。酒令在明清两代更步上层楼,发展到了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清代俞敦培将酒令分为四类:占令、雅令,通令、筹令、筹令是酒令中的重头戏。

筹令,顾名思义,行酒令必用筹子,筹子是此类酒令的显著特征。说起筹令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筹。筹本是古代的算具。古代没有计算器,一般用竹木削制成筹来进行运算、善计者可以不依赖算具求得结果,因此筹引申为筹谋、筹划。《汉书.高帝汜》记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现在把军事指挥将在室内制订作战计划,即称为运筹帷幄。其中的筹,志义为筹划、筹略、筹谋之义。从唐代开始,筹子在饮酒中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用法:其一,仍用以记数、白居易诗“醉折花枝作酒筹”中的”酒筹”即为此类、这种意义下的筹在后代酒令游戏中仍可见到,作用是以筹计数,后再按所得的筹的数量行酒。另一种就比较复杂了,人不满足于筹子的原始用法,而把它变化成了一种行令的工具。筹的制法也复杂化,在用银、象牙、兽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筹子上刻写各种令约和酒约。行令时合席按顺序摇筒掣筹,再按筹中规定的令约、酒约行令饮酒。据考,唐代的《论语》酒筹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种筹令。

筹令的包容量很大,长短不拘。大型筹令动辄有八十筹,而且令中含令,令中行令。

筹令因有这样的特点,才有能力从长篇巨作的戏剧《西厢记》及《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小说中取材,也才能有包容像《易经》的六十四卦等具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

酒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是—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不能设想,在高节奏运转的现代化生活的今天,再有几个年轻人慢腾腾地坐麦当劳玩什么《红楼梦》酒筹。但是酒筹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仍然是我们老祖宗留下一份宝贵财产,除了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外,在某种特定的适当场合也会有一定的文明作用。比如,无论如何、总比什么“感情深,一口闷”式的蛮喝,“哥俩好哇,五魁首哇”地俗喝要好一些。因为“附庸风雅”总比“附庸粗俗”要有品位。而“附庸风雅”本来也就不是个贬义词。

酒筹文化是中国饮食合餐制的产物,它的本质是农业文化。酒宴中的酒筹令有着很大的文化含量,参加者自古今名著、诗词歌赋,至天文地理、 民俗俚语都要胸中有数才能现场发挥得好而不被罚酒。人们在欢宴中也锻炼了才思敏捷和竞争精神;既活跃了饮食的氛围又增添了审美情趣。

中国人到底被李白的什么精神所吸引

李白在诗中曾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不是他在吹牛,而是真是写照。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有一段自我介绍: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三十万金是什么概念?换算成今天的物价标准,约合人民币1个亿。尼玛,完爆王思聪有木有。他在哪来的这么多钱呢,要知道当时李白的粉丝队伍,从长安城可以直接排到索马里。其中不乏达官权贵,自然少不了资金赞助。相比较之下,现在追星族简直弱爆了。

李白的一生领过两次结婚证,而且都是宰相的孙女。国务院总理的的孙女呀,多少人挤破头想要!都被李白轻而易举的搞到手了。这还不算什么?李白还和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传过绯闻呢。太白兄曾给玉真公主写过两首情书,在诗中把公主夸了一个遍,还不乏调情的语言。看完之后,玉真公主就乖乖就范了。太白兄把皇亲国戚的女儿泡了一个遍,这究竟是怎样的把妹技术呀!

多年之后,我们没能成为高富帅,但幸好,我们还能读李白。

李白的老师是大唐第一剑客裴旻,相当于金庸小说中“风清扬”的江湖地位。老师如此牛逼,学生自然不差,再加李白酷爱喝酒,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令狐冲嘛。李白与令狐冲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朋友圈特别广泛。上到国务院常委,下到妓女乞丐。不管正派还是邪派,只要聊得来,都能和他交朋友。

李白不单单是“侠”,而且还有“义”。赵本山的电影《落叶归根》,讲述了一个背着朋友尸体返乡的故事,我十分怀疑电影主人公的原型就是李白!李白的朋友吴指南病逝旅途当中,为了不让朋友客死他乡,李白背着吴指南的尸骨,以包裹囊,携带到湖北安葬。看完这个故事,我终于明白李白为什么能结交到那么多江湖朋友了。

多年之后,我们没能成为大侠。但幸好,我们还能读李白。

5、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3e2318ef1690f0cd0f40545d5f47ed50_b.pn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小时候,李白出现在课本中,他是我们的诗人。小时候,李白出现在课本中,他是我们的诗人。
长大后,李白出现在流行歌曲中,他是我们的青春。
“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什么非要选李白呢?可能正是李白身上蕴含着我们天真浪漫、意气用事、无拘无束的青春。当我们白发苍苍,大腹便便,垂垂暮老的时候,再去读李白,定会别有一番感悟。
再见,青春。
再见,李白。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听许巍的《曾经的你》,歌词中唱的不正是李白吗?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
如今已四海为家 ……
<im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75" src="https://pic2.zhimg.com/bb095adb9e674d04f2fbc7bcf4b01091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b095adb9e674d04f2fbc7bcf4b01091_r.jpeg">
相关阅读:网络上李白的诗的预言是怎么回事?真的假的? - 张方的回答

编辑于 2021-01-05

16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收起

216
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向宇
亦元亦史亦畸人,亦宰官身长者身、

216 人赞同

李白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是因为他狂放不羁的、豪纵潇洒的个性,更是因为他天马行空、激情四射的诗歌。 纵观整个诗歌史,伟大的诗人都将自己的个性与性情跟他们创作的诗歌紧紧结合,所谓诗如其人。独特的个性,造就独特的诗篇。从战国的屈子,到东晋的陶渊明…

显示全部

李白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是因为他狂放不羁的、豪纵潇洒的个性,更是因为他天马行空、激情四射的诗歌。
纵观整个诗歌史,伟大的诗人都将自己的个性与性情跟他们创作的诗歌紧紧结合,所谓诗如其人。独特的个性,造就独特的诗篇。从战国的屈子,到东晋的陶渊明,再到李白同时代的王维、杜甫,以及宋代的苏轼、黄庭坚,乃至近代的陈三立、郑孝胥,莫不如此。而李白则被称为盛唐精神的代表。因为在他的身上,凝聚了唐人的自信、进取、豪放、追求平等、傲视权贵、甚至略显天真的真实性情。
李白以一介布衣入京城,贺知章一见而许为“摘仙人”,他们和张旭等人迅速集结在一起,号为“八仙”,时常狂呼醉饮,“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杜甫的这几句诗,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而李白自己则感慨于“大雅久不作”、“王风委蔓草”,发出了“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的壮志豪言。他想要照亮盛唐的文学天空。以他的天纵之才,他几乎是毫不费力的就做到了。
李白早年是隐居过的,还跟人在山上学过仙,这在他的时代是常有的事。但是,李白毕竟不仅仅是道家的教徒,他也深受儒家入世思想的熏陶。实际上,他年轻时候的《大鹏赋》就彰显了自己的勃勃雄心:“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不同的是,他的野心抒发的是那样自然,甚至可爱,而不像后世的政客那般阴鸷或是无耻。即使是他在翰林院时,也是这般傲然独往,绝不掉失半点人格。“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这两首诗都是写杨贵妃的,诗中虽赞美宫廷的华丽和杨贵妃的美貌,却是以平视的身份来写的,他是站着欣赏一位绝代佳人,而不是像其他文臣一样,匍匐在地上。
李白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待人诚挚,这从他众多的赠人诗可以看出。他最喜欢的朋友是孟浩然,这也是一个具有仙风道骨、性格独特的诗人。孟曾因为写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两句诗而得罪了唐玄宗,因而无意于官场,只身云游天下。李白喜欢他飘然独行、扁舟五湖的生活,对他钦仰之至:“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和盘托出,毫无城府,这就是李白。他的另一个好友王昌龄被贬,其他的人都避之不及,李白却写诗送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他甚至能和最普通的人做好朋友。宣城的一个姓纪的老头,很会酿酒,李白和他很要好,后来老头子死了,李白痛苦,写了首诗悼念他:“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真纯烂漫,毫无虚伪,这就是李白。
从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入翰林院,到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漫游,李白都做得洒脱自然,来时固然兴致勃勃,去时也是坦坦荡荡,绝非后人那么多的牢骚絮语。
他也不是没有缺点,实际上,他的缺点并不少。在宫里无缘无故得罪高力士等,就是一例。后来安史之乱中,磷王不听肃宗警告,擅自出兵,企图浑水摸鱼。稍有政治眼光的人,一看便知。从其根基来看,也知其必败。但是李白,却傻乎乎地去投靠磷王,还发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言。看了之后,让人哭笑不得。后来磷王兵败,李白被流放。当然,后来肃宗知道李白没有参与其中的任何政治活动,就赦他回去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句子就是在返还途中、过三峡时写的。
因此说,李白之吸引人,是由于他独特的性格,确切的说,是由于他极具张力的人格,这种人格的本质,与其说是旷放豪强,不如说是自由、真挚。在我看来,这才是后世的中国人最缺乏的,因而也是最向往的。

杜甫的生前身后,其艰难苦恨和枯木逢春,知乎已经有人详尽介绍,生前之苦难,和死后之荣光让人唏嘘。因此老杜的诗带着一股凝重而无奈,甚至是无力的悲怆,如无边落木,如万里悲秋,笔墨下是盛世崩塌下的沉重,喝的是潦倒新停的浊酒。历经世俗风霜,饱经磨难雕刻,可谓是凡人之绝,如感同身受。

而李白,他是谪仙人,贺知章失神吐出的这三个字就够了。

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尚有章法痕迹,凡人之笔竭力可堪堪效仿些许,但李白的诗气,凡人是仿不来的。
但凡写诗,必会“入境”,依着格律平仄,苦心孤诣的去化境为诗,为俗律所缚,艰辛起舞,境界终究止于人力。

而青莲入境,只需如风中一叶,随兴飘飞,格律平仄的崎岖阻碍,只是他御风而行的升力。
别人都戴着镣铐在攀登,独他一人在御风飞翔。
如梦游天姥,即便透过铅字,也可体会这种一笔挥就,流走自然的酣畅,即兴得不带一丝凝滞,无需推敲字句,也不必如李贺一般呕心沥血,但笔锋一停,全篇皆是仙气四溢。
与历经沧海之后练成的老而弥坚不同,李白带着的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纯粹与天赋。
肉体凡胎里融进了一个仙人的诗魂,却用来感知俗世。这也造就了李白一切的悲喜。

诚如题首答案所言,李白可仗剑游侠,亦可千金散尽,可醉卧胡姬酒肆,亦可亵弄王都繁花,人生之快意淋漓,当如是。如此,李白可作一列传,与大谢小谢并一众两晋狂士并列,成为人生赢家和有才任性的标杆典范,被后世无数不得志的文人在睡梦中一遍一遍的角色代入。但这样的李白不会是诗仙。

而今,他变成了语文课本里可以拿分的奇崛雄伟豪放浪漫,还有那余光中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了剑气,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但此李白永远都不会是那个“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他变做了几段浪漫的轶事野史,几首被定下答案的诗歌赏析。

曾经有一幅现代画叫《将进酒》,全画空无一人,只有一片星空,和化作女性胴体的一轮明月。

他激越豪放,友朋无数,英气潇洒,可真正不离不弃的患难知己,只有那轮明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李白是孤独的,仙入凡世,怎能不孤,友人无数却难觅患难知己,筵席散尽时徒留明月当空,他的诗已经入化境,而别人的却还在梦中。
而这种复杂的孤独伴随着他性格上的大气纯粹贯穿了李白的一生。

而他又是激情而纯粹的,他并不叛逆或是有意的特立独行,只是快意恩仇,执拗天真如孩童,上至节度元帅,下至结发妇人,皆有报有还。郭子仪之恩已经是常谈之事,此处便拨出李大诗人与他第二任妻子之间的笑谈之事吧,此处李太白对其前妻刘氏耿耿于怀,写诗以泄分手之愤。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此处会稽愚妇讽的便是刘氏。此事之前因后果实为平常,自许氏逝去之后,李白离开了安陆而来到了东鲁,并与刘氏合而同居,但他天性嗜酒求道,爱云游在外,纵有奇才却官运停滞,诗名在外但刘氏却觉得百无一用,金钱挥霍从无节制,最后长期云游的李白被妻子提出了分手。

李白愤愤不平,到了写诗之时,李白将动身从南陵去往长安入仕途,过去你对我爱答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大爷我去京城做官了哼,其大喜忘形之状倒是极其符合他天真耿直的性格。其迟钝的政治嗅觉也差点为他招来杀身之祸。

城府如孩童,快意如侠客,起落如险山,但才情如天赐,豁达似神仙。
他的才华从不会因为生活和前途而屈就,他的性格也一如他的诗句般浓烈而张扬,他的热情和天赋
也从未被时光所侵蚀,而他的孤独也从未因为友朋无数而稀释。

让上天为他选一个最“李白”的休止符吧。

762年,当涂江,月明星稀,诗仙在凡世已经颠沛流离了六十年,谪仙醉后云为态,野客吟诗月作魂。清酒入腹,天地皆醉,诗仙舒展开双臂,投入水中那轮辉月的怀抱,诗仙终于飞离俗世,把死亡化作最为肆意的飞翔。

他是中国文人理想中天赐之才和纯粹境界的最终极,他是将浪漫率性发挥到死的极致,他是神仙之概与世俗之欲的完美中和。

而你会说,我曲解了李白。

这不奇怪,毕竟如今,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流向那万紫千红一片海。而“猿猱欲度愁攀援”是用来形容女性一种平坦的美感的。。。。

他的样子已经被过滤了整整一千年,而如今高效的我们也并不需要一个有血有肉的诗仙。

会交友,会劝酒,有范儿。自信的男人最帅。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显示全部

会交友,会劝酒,有范儿。自信的男人最帅。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的确是让人去抵朋友的马和皮衣的。
上学时学将进酒读到这句,我就觉得奇怪,心想李老师这人挺逗哈,自己想喝酒吧,让朋友变卖家产。元夫子此时内心是崩溃的,太白兄你也太坑了,敢情不是你家东西。。

其实我就是喜欢李白的狂,心有大世界,表面上潇洒乐呵白鹿飞天的,其实内心也挺烦挺孤独的。所以他的诗才那么大格局,天上地下长河大海,千古恨万古愁都在酒里!
(貌似唐代酒低度数,不拼肝脏拼膀胱啊,人家这才叫饮酒助兴,要是几杯就干倒了还写啥诗啊。)

喜欢李白在某种程度上跟喜欢大圣是一样的,我们是沉淀太厚的民族,外在的束缚很重,仁义礼智信太过压抑,谦逊的品德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所以有时内心反而欣赏那些才华横溢,但是却狂傲不羁的人,更何况李白跟大圣都有一颗赤子之心,让精于世故的中国人在…

显示全部

喜欢李白在某种程度上跟喜欢大圣是一样的,我们是沉淀太厚的民族,外在的束缚很重,仁义礼智信太过压抑,谦逊的品德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所以有时内心反而欣赏那些才华横溢,但是却狂傲不羁的人,更何况李白跟大圣都有一颗赤子之心,让精于世故的中国人在世俗闲暇之余受到感动吧,这可能就是中国人对于自由,浪漫的一种暗暗期盼吧

中国人对于洒脱者多有崇拜之情,拟想身处其境聊以自慰,以期精神脱离周遭困苦。 李白自号“青莲居士”,受符篆,饮酒弄舟,快意人生,是道家。虽然儒家讲求的礼教,李白常不遵循,但其对仕途的追求,“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

显示全部

中国人对于洒脱者多有崇拜之情,拟想身处其境聊以自慰,以期精神脱离周遭困苦。

李白自号“青莲居士”,受符篆,饮酒弄舟,快意人生,是道家。虽然儒家讲求的礼教,李白常不遵循,但其对仕途的追求,“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显现了儒家的影响。此外,李白对佛教也有所研究,其在《赠僧崖公》曾写道“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所以李白的精神其实是儒释道三家的产物,出世入世常常使李白成为一个矛盾体,而释家思想交汇其中,矛盾冲突往往使其更有吸引力。

除此以外,“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的李白还是一位侠客。道士,儒士,侠士,在李白身上齐活了。而中国人对这三种人物最是钦佩不已,而对佛家玄学的研究,更增添其魅力,所以我想无论是谁,大抵都能在李白身上找到符合自己的寄托。

所以我认为李白吸引我们的精神是儒家上报君恩,下念百姓的忠仁,是道家自然洒脱,饮酒长生的静隐,是侠客快意恩仇,言出必行的信勇,是释家的缘起性空,众善奉行的空无开悟。而这些精神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更好欣赏的。

譬如我,更喜欢李白的狂傲不羁,有血有肉。
李白是诗仙,谪仙人,浪漫主义诗人,但我更愿意称其“狂客”。

李白狂。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写李白的哦~)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李白傲。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个人若只是狂和傲,那也就一狂生,称不得“谪仙人”。含喜含悲,且狂且傲,有血有肉才是李白这谪仙人。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季,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申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吹牛逼吹到宇宙第一响,然后基本都实现了,这样的人当然值得只会吹牛逼的人无限向往

显示全部

吹牛逼吹到宇宙第一响,然后基本都实现了,这样的人当然值得只会吹牛逼的人无限向往

来来来,再喝三杯,吹完牛逼去睡觉,明早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孔孟中庸一辈子套在文人身上的约束,其实渴望彻底的自由自在。

显示全部

来来来,再喝三杯,吹完牛逼去睡觉,明早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孔孟中庸一辈子套在文人身上的约束,其实渴望彻底的自由自在。

一部分是真的喜欢,因为诗好因为潇洒因为各种。 一部分是跟风,这部分大多就只读过个静夜思,觉得既然李白名气这么大表示一下喜欢自己也沾点文人气。

显示全部

一部分是真的喜欢,因为诗好因为潇洒因为各种。
一部分是跟风,这部分大多就只读过个静夜思,觉得既然李白名气这么大表示一下喜欢自己也沾点文人气。

陈臣清
余暇学而养吾志 空闲知乎陶我情

骨子里的自由主义精神,体现在他身上就是恃才放旷。‘唐代三绝’之一,可见其才。‘天子呼来不上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力士脱靴、贵妃捧墨’等等,足见其放旷。

显示全部

骨子里的自由主义精神,体现在他身上就是恃才放旷。‘唐代三绝’之一,可见其才。‘天子呼来不上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力士脱靴、贵妃捧墨’等等,足见其放旷。

喜欢这个题因为一,确实有本事,人很洒脱,做了很多一般人想做做不成,没做成,没本事做成的事情。 二,有本事还有人赏识,远了说唐明皇,近了说毛,都喜欢,有人捧很重要,我们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拿他比嵇康不合适,嵇康圈子太小,而且也没留下什么真…

显示全部

喜欢这个题因为一,确实有本事,人很洒脱,做了很多一般人想做做不成,没做成,没本事做成的事情。
二,有本事还有人赏识,远了说唐明皇,近了说毛,都喜欢,有人捧很重要,我们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拿他比嵇康不合适,嵇康圈子太小,而且也没留下什么真东西,往好了说叫曲高和寡,李白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很多大俗的东西都变了大雅,“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就这十个字就厉害得不得了了,雅俗共赏。三,死得恰当其时。这话说起来难听,但我们有太多的大家不得善终。李白那个在他个人是悲剧,但有点羽化成仙的味道,给人很多谈资。
在他身上,人与神,雅与俗,超脱与欲望,民间与官方结合得一个缝都没有了。

无法代表谁,就简单谈谈个人观点吧。 1,喜欢他的侠者风范。 他有一首《侠客行》中这样写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何等畅快淋漓!而他本身也是艺高人胆大的豪侠,曾经游遍大半个中国。(具体哪些地方请各位看官自行百度(^V…

显示全部
1,喜欢他的侠者风范。
他有一首《侠客行》中这样写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何等畅快淋漓!而他本身也是艺高人胆大的豪侠,曾经游遍大半个中国。(具体哪些地方请各位看官自行百度(^V^))

2,喜欢他对朋友的忠义。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相信这首诗大概是诸位耳熟能详的了。李白一生坦荡真诚,朋友众多,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可见人格魅力非同一般。

3,喜欢他的自信自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的人生一直是自信而达观的,曾经将唐玄宗遣送的一袋金子毫不犹豫地送给了摆渡的船夫。身外之物于他似浮云,怎能不佩服?

4,欣赏他的嫉恶如仇以及朴素的价值观。
能得“力士脱靴”、“贵妃捧墨”者几人?偏偏他做到了并且安然而退。还留下了那句著名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就是这样至情至性。

5,喜欢他的诗情钦佩他的才华。
鉴于李白诗作质量都颇高,想了又想,就拿出几首耳熟能详的代表作来举例吧,如《将近酒》,其自信与豪迈如泉般喷涌而出,至于这首诗中的名句更是比比皆是,不一一列出了;再看《月下独酌》,这首虽然看似有些冷清,但是诗人天性豪迈,与月对饮,同样自得其乐。
还有众人皆知的《行路难》、《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高作。其诗情与才华可见一斑。

6,泱泱中华,源远流长,也只得一个李白。天上地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诗仙不愧!
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概是他所在的盛唐是中华文明最鼎盛的时期吧,一个优秀诗人的诞生除了与他自身的才华和努力有关,同样也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息息相关。
盛唐给予了李白咨意而行,挥墨泼豪的土壤与养分,让他的诗情画意得以肆意驰骋。
而今盛唐不再,李白不复!

李白《早发白帝城》背后的故事

豪放、大气、隐居、畅所欲言

有关中国酒的著作

麻烦大家推荐几部有关中国酒的书籍,谢了

本书借鉴多学科理论,从中西文化比较为背景,抓住中国酒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着重论述两者同生同长、融合互动、共同发展的七个主要方面及历史脉络。并剖析了两者的基础、本质及其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并指出其不足。

作品名称:中国酒与传统文化 

作品分类: 科技类 作  者: 徐少华 

作品语言: 简体中文 I S B N : 7-5019-3982-9/TS.2369 

版权状况: 详细 出版机构: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字数:   开本: 大32    页数: 470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关于"酒文化"的研究2

 第二节 中国酒文化--中国酒与传统文化

     融合互动的结晶8

 第三节 酒德酒礼--儒家伦理道德型的酒文化思想21

 第四节 道家逍遥自由的人生哲学与中国酒神精神29

 第五节 佛家戒酒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融合40

 第六节 酒政--酒与制度文化的产物49

 第七节 酒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57

 第八节 醉态文艺--酒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审美67

 第九节 会通精神--中国酒与传统文化不断

     发展的重要条件76

 第十节 反思与展望82

第二章 醪礼酒事映社情

  --酒与礼俗90 

   第一节 古代饮酒礼仪90

 第二节 古代饮酒风俗97

 第三节 节日酒俗103

 第四节 婚丧酒俗111

第三章 我欲诗成醉墨翻

  --酒与诗词118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酒诗120

 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诗123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酒诗酒词131

 第四节 宋金元时期的酒诗酒词143

 第五节 明清时期及近现代的酒诗酒词152

 第六节 名酒诗赞157

第四章 壶中日月面面观

  --酒与小说168

 第一节 唐以前的酒小说169

 第二节 明代的酒小说175

 第三节 清代以来的酒小说188

第五章 佳联巧对溢酒香

  --酒与楹联204

 第一节 赞酒类206

 第二节 酒厂类210

 第三节 店馆类212

 第四节 节俗类216

 第五节 婚庆类219

 第六节 祝寿类222

 第七节 哀挽类226

 第八节 文学类228

 第九节 名胜类232

 第十节 遣兴类234

 第十一节 谐趣类237

 第十二节 题赠类240

 第十三节 讽喻类243

 第十四节 慎饮类246

 第十五节 其它类248

第六章 言简意赅词醉人

  --酒与成语252

 第一节 与酒名有关的成语252

 第二节 与酒器有关的成语253

 第三节 与酒色有关的成语254

 第四节 与酒香有关的成语255

 第五节 与酒量有关的成语255

 第六节 与菜肴有关的成语256

 第七节 与酒功有关的成语257

 第八节 与酒过有关的成语258

 第九节 与酒兴有关的成语261

 第十节 与酒喻有关的成语262

第七章 酒酣书丹皆神助

  --酒与书画266

 第一节 酒与书法268

 第二节 酒与绘画275

第八章 佐酒助兴显智趣

  --酒令概谈293

 第一节 历史悠久293

 第二节 大众酒令296

 第三节 文人酒令301

 第四节 酒令故事317

 第五节 酒令与传统文化333

第九章 异族醴俗千百态

  --少数民族酒俗简述337

 第一节 民族特色酒337

 第二节 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酒风俗344

 第三节 南方少数民族的饮酒风俗351

 第四节 少数民族酒俗的文化特点380

第十章 中国酒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新纪元386 第一节 工艺科技研究促进了新中国酒业的巨大发展386

 第二节 酒文化研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硕果391

 第三节 文化酒--中国酒与传统文化融合

     发展的必然结晶399

 第四节 文化营销--促进中国酒业发展的新动力401

 第五节 中国酒文化的发展方向413

第十一章 企业家纵论文化酒417

 迎接文化酒的春天袁仁国417

 统治酒类销售的是文化袁秀平425

 西凤酒的文化价值探讨张中屹432

 杏花村里酒如泉郭双威438

 太白酒文化探源 张吉焕445

参考文献 453

后记 458

这里有不少http://search.kongfz.com/book.jsp?query=%E4%B8%AD%E5%9B%BD+%E9%85%92%E7%9A%84%E5%8E%86%E5%8F%B2&sale=0
文章标题: 为什么中华文明和‘酒’息息相关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2415.html
文章标签:息息相关  中华  文明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