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

时间: 2022-01-20 21:01:3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如何评价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

纳粹德国外交部长的丑态为什么误导了苏联外长莫洛托夫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大举入侵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因为苏联方没有想到纳粹德国会发动突然入侵,各个方面都没有做好准备,所以苏联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直到莫斯科保卫战时才稳住了阵脚。

苏联之所以没想到纳粹德国会入侵,重要原因是以斯大林为代表的高层认为:在英国尚未屈服的情况下,纳粹德国不会入侵苏联。有意思的是,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一次出丑也在这点上误导了莫洛托夫,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939年至1940年,纳粹德国在欧洲进展神勇,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列强无不屈服于纳粹的铁蹄之下,只剩下了凭借海峡艰难抵抗的英国。形势发展也处于苏联的意料,斯大林便派外交人民委员(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访问德国,查探虚实。

纳粹外长里宾特洛甫在接待莫洛托夫时大肆宣称:英国已经完了,苏联应该和德国一起对英国进行最后一击,以便之后分割英国庞大的殖民地,把莫洛托夫听的是一脸懵逼。巧合的是,正在里宾特洛甫吹嘘的时候,英国飞机轰炸柏林。

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只得跑到防空洞里去避难。可笑的是,都躲到防空洞里了,里宾特洛甫还跟莫洛托夫说“英国已经完了”。感到好气又好笑的莫洛托夫回敬道:“英国完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躲在防空洞里,头上的炸弹又是谁扔的?”

里宾特洛甫的这次出丑让莫洛托夫意识到英国依然还拥有很强大的实力,甚至可以威胁德国首都。而斯大林在听完莫洛托夫汇报后更坚定了德国不会在征服英国之前与苏联开战,结果在苏德战争的爆发时间上出现了重大误判。

德国有在二战时期帮助中国了吗?

德国在二战的时候没有帮助中国。

二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和德国存在一些贸易关系,大致是国民政府用我国出产的稀有金属,交换德国的武器装备以及军事训练,所以果军有“德械师”。

但自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德日是盟友,而德国和国民政府仅仅是普通的贸易关系,所以德国停止了和国民政府的一切交易,并且开始从中国撤回德国人员(比如德械师的教官)。

当时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曾下令,拒绝撤出中国的德国军官会被吊销国籍,没收德国国内的所有财产,并且按叛国罪处理。

所以不要相信德棍编织的谣言,德国在二战期间和中国是敌对关系,并没有帮助中国。

德国跟中国合作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德国的工业离不开稀土(比如制造穿甲弹离不开锰),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就在中国的西南。
二、按照希特勒的逻辑,亚洲特别是在东亚,中国的人种高于日本人种,而德国只愿意和高等人种合作。
三、晚清李鸿章到欧洲采购军火,诸列强都想借机敲我们的竹杠,当时德国刚刚统一,工业刚刚起步急需拓展海外市场。为了接到这笔订单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优惠。这种良好的合作一直延续下来。
四、蒋介石跟希特勒在反共立场上是一致的,况且蒋对德国国防军的战斗力和素质相当欣赏。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德国为中国提供军事顾问团并参与训练军队,提供装备。中国为德国提供他们赖以维持战争的稀土矿。
德国在二战并没有有帮助中国,因为他在计划吞并欧洲,接着再打亚洲的主意,根本没有想帮助中国。
没有吧,纳粹说的不就是德国吗,在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是盟国,德国打欧洲地区,日本打亚洲地区,
“抗战”通常是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日双方开始的全面军事行动。“二战”是指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后开始的包括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地区在内的世界级军事行动。

里宾特洛甫为何被判死刑

  纳粹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系按所有四条起诉理由被提出起诉。他于1932年加入纳粹党。1933 年前后,他成为希特勒的外交顾问,同年他又成为纳粹党的外交代表。1934 年他被任命为出席裁军会议的代表,并在1935 年被任命为无任所大使,他以这一身分于1935 年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1936 年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36 年8 月11 日他被任命为驻英国大使。1938 年2月4 日,他在总的人事变动中,即在解除弗里奇和布洛姆贝格职务的事件中,接替牛赖特出任德国外交部长。
  里宾特洛甫没有出席1937 年11 月5 日举行的霍斯巴赫会议,但是,他在1938 年1 月2 日——还在他担任驻英大使期间——上书希特勒,发表他的意见,他认为,只能以武力才能实现按德国的观念去改变现状。如果这样一种变动会引起欧洲战争,为了防止英国和法国在战争时进行干预而可能进行决战,他还提出了措施。当里宾特洛甫就任外交部长时,希特勒告诉他,德国还有四个问题需要解决,即奥地利、苏台德地区、梅梅尔和但泽四个问题;他还提到了通过“某种决定性的摊牌”或“诉诸武力”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
  1938 年2 月12 日,里宾特洛甫参加了希特勒与舒施尼格举行的会谈。会谈期间,希特勒用入侵的威胁迫使舒施尼格做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奥地利的纳粹势力的让步,同时还任命赛斯一英夸特为保安兼内务部长,包括对警察的控制。当原定占领奥地利的计划被付诸实施时,里宾特洛甫正在伦敦;他根据从戈林处所得的情况通知英国政府,德国没有向奥地利递交最后通牒,声称对奥地利所作的干涉只是为了防止一场内战。1938 年3 月13 日,里宾特洛甫签署了关于奥地利并入德国的法令。
  里宾特洛甫参与了制订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从1938 年3 月起,他同苏台德德意志党保持密切接触,并且向该党颁发指示;其结果是,苏台德德意志人的问题发展成为生命攸关的问题,即成为德国策划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借口。1938 年8 月间,他参加了一次会谈,会谈的目的为,在同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一场战争的情况下,要求匈牙利给予支持。慕尼黑协定签定以后,他为进一步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余部分的目的而使用外交压力。他插手对
  斯洛伐克人施加影响,以使他们宣告独立。他出席了3 月14 日和15 日两天的会谈,希特勒在会谈中用入侵相威胁,迫使哈查总统同意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军队进入捷克斯洛伐克以后,里宾特洛甫签署了对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建立保护关系的法令。
  里宾特洛甫在导致进攻波兰的外交事件中起了特别重大的作用。他参加了1939 年8 月12 日的会谈,这次会谈的目的在于,一旦由于进攻波兰而爆发欧洲大战,要争取意大利的支持。在1939 年8 月25 日至8 月30 日的几天里,里宾特洛甫与英国大使就德国对但泽和波兰走廓的有关要求进行会谈。当时他知道,德国之所以暂时推迟进攻波兰的计划,只是为了试图动摇英国人对波兰的保证。他所进行会谈的方式使人们清楚地看出,他并不是诚心诚意试图去解决波兰和德国之间所面临的困难。
  里宾特洛甫事先就得到了关于进攻挪威和丹麦以及袭击荷兰和比利时的通知,并准备好了企图为进攻的行动进行辩解的外交部的官方照会。
  里宾特洛甫出席了1941 年1 月20 日的会议,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在这次会议上讨论了进攻希腊的方案;他还参加了1941 年1 月间举行的会议,希特勒在这次会议上谈德军假道罗马尼亚进攻希腊征得安东内斯库的同意。当南斯拉夫在1941 年3 月25 日加入轴心国时,里宾特洛甫曾保证新生南斯拉夫的主权和领土的不可侵犯性。1941 年3 月27 日,他出席了南斯拉夫政变以后举行的会议,拟定了希特勒宣布的意欲消灭南斯拉夫的计划。
  1941 年5 月,里宾特洛甫参加了希特勒与安东内斯库就罗马尼亚参加进攻苏联的会谈。此外,他和罗森堡还商讨过关于对苏联领土政治利用的初步计划,并在1941 年7 月,即在战争爆发以后,他曾迫切劝说日本进攻苏联。
  里宾特洛甫参加了1944 年6 月6 日的一次会议,该会议一致通过了制订一个对低空扫射的盟军飞行员施加私刑的计划。1944 年12 月,里宾特洛甫得知要把一位被俘的法国将军杀害的计划,他便指示其下属,虚构隐瞒其中的细节,以防止中立国发现这个计划。由于里宾特洛甫的活动与被占领国和轴心仆从国有关联,他也负有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的罪责。在丹麦和法国的德国最高级官员都是外交部的代表,因此,里宾特洛甫要对在占领这些国家时期普遍实施的经济方面的和政治方面的做法负责。他曾极力劝说意大利人在南斯拉夫和希腊采取残酷的占领政策。
  他在希特勒“最后解决”犹太人的问题上起了重要作用。他在1942 年9月命令驻各轴心仆从国的外交全权代表加速把犹太人放逐到东方去。1942 年6 月德国驻维希大使要求赖伐尔移交五万名犹太人放逐去东方。1943 年2 月25 日,里宾特洛甫在墨索里尼面前埋怨意大利人迟迟不放逐意占区的法国犹太人。1943 年4 月17 日,他参与了希特勒和霍尔蒂关于放逐匈牙利犹太人的会谈;他向霍尔蒂说:“犹太人要么必须加以消灭,要么就该关进集中营。”在这次会谈过程中,希特勒把犹太人比作“肺痨病菌”,而且还说,如果他们不劳动,那么就应该把他们枪毙。
  里宾特洛甫在对他的起诉进行辩护时说,希特勒亲自做出了所有重要的决定,而他却是希特勒的狂热崇拜者和忠实的追随者,他从来没有怀疑希特勒一再提出的保障和平的主张,也从来没有怀疑希特勒所解释的导致进攻行动的原因的真实性。法庭并不认为这种说法是符合事实的。里宾特洛甫参与了从占领奥地利以至入侵苏联的所有进攻行动。虽然他个人与这些行动的关系更多是在外交方面,而不是在军事方面,但是,他的外交活动是与战争紧
  密相联的,因此他不可能不了解希特勒行动的进攻性质。在对通过非法侵略而取得的德国控制区的管理方面,里宾特洛甫支持犯罪计划的执行,尤其是灭绝犹太人的计划。此外,大量证据足以证明,里宾特洛甫完全赞同民族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原则,而且还证明,他在犯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方面,明显与希特勒与其他被告进行了无保留的合作。里宾特洛甫之所以心甘情愿为希特勒效劳到底,是因为希特勒的计划和政策与他本人的观点相一致。
  结论:法庭根据起诉书全部四条起诉理由判决里宾特洛甫有罪,并被判处绞刑。
参与策划吞并奥地利 入侵波兰
策划刺杀斯大林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王牌

包括各军种的人,功绩、生平简介以及他们所被授予的勋章(最好也有勋章的介绍,例如:十字铁勋章,宝剑橡叶骑士勋章等)由于积分有限,会在采纳之前追加积分。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N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XS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XTL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N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XTL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N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做为一个军事爱好者,也想说说这三位德国军人。

“闪电利剑”——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德国A集团军群参谋长、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曼施坦因精通战略战术,聪明过人,反应机敏,有超人的军事想象力,他被公认为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也有人把他评为二战最出色的将领,即使是臭名昭著的N粹身份也掩盖不了他的军事才能。他之所以在众多德国陆军将领乃至整个二战将林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既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军事全才。

二战爆发后,他协助伦斯德元帅指挥德军迅速席卷波兰,攻陷华沙,将参谋长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真正使他名扬天下的是他提出的侵略法国的作战方案,即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德军就是按照这个大胆的计划(以坦克部队穿越阿登高地迅疾突击法国北部)把“闪电战”的威力发挥到极至——德军六周内击溃英法盟军,侵占荷兰、比利时,征服了号称“欧陆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从此,曼施坦因成为欧洲战争史上最出色的战略家之一,尽管他是为侵略战争服务的。

许多战略家只适合运筹帷幄,而曼施坦因在亲自率军作战上丝毫不比他的制定作战计划的水平差。作为前线指挥官,他在侵略苏联的战争中连连得手,屡败苏军,尤其是克里米亚之战,使苏军遭受重创。即使是德军在苏德战场连遭失利的情况下,他的部队仍能顶住苏军进攻,反击取胜,这在军事史上是罕见的。把曼施坦因比做是德国闪击战的一把利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沙漠之狐”——隆美尔

隆美尔(1891——1944)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德国“非洲军”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

狡诈多变、大胆果敢是他用兵最大的特点。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入侵法国之战中就显露出来了,当时,他只是一名师长,他的部队一路猛冲猛打,进展神速,大败法军,被称为“魔鬼之师”。来到北非后,面对强大的英军,他以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要么欺骗,要么猛攻,数次打得英军措手不及,几乎无喘息之机。他的军队一度进抵阿拉曼,迫近开罗,震惊了整个英国。即使是在缺乏补给,被蒙哥马利的英军打败后,他仍能组织千里大撤退,确实是只狡猾的狐狸。

在环境恶劣、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作战是非常困难的,而隆美尔却创造了沙漠战的奇迹,虽战略才能比同期将领稍差,但战术才能已经登峰造极,连对手丘吉尔都大为称赞他,也有军事史学家将他与汉尼拔、拿破仑并列为“杰出的败军之将”。对隆美尔的研究在西方军事史学界从未间断。

“装甲怪杰”——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1888——1954)德国陆军上将。曾任装甲集群司令、坦克兵总监、陆军总参谋长等职。

古德里安是个理论结合实践的典型高手,他是世界现代装甲战的先驱,即使今天,痛恨N粹的德国人仍将他奉为“装甲之父”。相比同时代的装甲战高手朱可夫、巴顿、隆美尔等人,古德里安在坦克战发展历史上的影响要大多了。他提出的“在狭窄正面上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高速突贯”的理论,结合他那震惊世界的坦克突击战,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装甲第一将”。

当英、法的军人们还在高谈阔论的时候,古德里安已经开始对装甲作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实践,这在当时被看作是根本不可能的,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而古德里安仍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终于以自己超前的军事思想和过人的组织才能一手创建了强大的德国坦克部队。

二战爆发后,古德里安终于得到了施展的机会,他先是率领他的坦克军迅速击溃波兰,后又挥师横扫法国,经色当之战,直抵英吉利海峡。在苏德战争初期,他指挥坦克部队在基辅等地多次合围苏军,连续创造了坦克突击战的经典战例。正是他的装甲理论和实践,才使得XTL的侵略战争能如此震撼。

这三位将领以他们非凡的军事指挥艺术帮助XTL改写了世界历史,使德国在二战初期战无不胜。不论是曼施坦因的“闪击战略”,还是隆美尔的“沙漠战术”,以及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理论和实践”,都对二战的进程乃至世界军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军事理论和战例推动了现代作战样式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然而,他们的“彪炳战功”是建立在对外侵略的基础上的。他们效忠XTL、四处侵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都是为了所谓的“日尔曼民族”的至高荣誉。而他们不会想到,正是他们的征战才使XTL建立了庞大、恐怖的黑色第三帝国,使无数生灵涂炭,使一个个国家、城市、村庄遭到践踏。他们也不会想到,他们的“智慧”和“英勇”给他们的国家带来的只是瞬间的“辉煌”,最终是毁灭。这也注定了这三位“军事天才”人生的悲剧。

注:隆美尔在北非最终被英军击败,返回欧洲后已无大作为。1944年,他受到谋杀XTL的“七.二零事件”的牵连,被迫服毒自尽。

曼施坦因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此后败退至波兰边境,他对XTL的错误指挥进行批驳,最终被XTL解职。战后曾被英军监禁,获释后定居联邦德国,1973年去世。

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在莫斯科败退,他被XTL撤职,虽不久又被重新起用,但由于与XTL的分歧,再次被贬。战后曾被美军俘虏,获释后定居联邦德国,1954年去世。
空战第一王牌----埃里希·哈特曼(Erich Hartmann),(1922年4月19日—1993年9月20日),二战时德国战斗机飞行员,JG52战斗机联队著名王牌飞行员,创造了击落敌机352架的可以说空前绝后的空战纪录,事实上,他在世界空战史的击坠王中排名第一(至今世界空战史前100名击坠王全都是德国人),他获授与钻石橡叶带剑铁十字勋章,全德军仅有27人获此殊荣。
坦克第一王牌---- 库特.肯斯佩尔(Kurt Knispel)是德国装甲兵第一尖子,和他的虎式坦克在一起时是不折不扣的"陆地之王"。他曾经担任过坦克上的装填手、炮手和车长,摧毁第50辆敌坦克后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在参加了100多场坦克战后获得银质坦克突击章,消灭了126辆敌军坦克(另外还有20辆没有得到确认)后荣获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他是唯一在战争日志上留下名字的德军装甲部队非军官成员。他作为一个虎I和虎II坦克的指挥官时还干掉了另外42辆敌军坦克,使其个人得到确认的总战绩上升到168辆敌军坦克。他在东线和西线一直战斗到1945年4月29日阵亡为止,曾经四次被提名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但始终没得到这一应得的荣誉。 许多战史学家坚信他的战绩应该超过195辆敌军坦克。
潜艇第一王牌----奥托.克雷奇摩尔是德国的潜艇战第一号王牌,他总共击沉了船只47艘,共计274.386吨。在所有的U艇艇中名列第一位。 1941年12月26日获双剑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
阿尔费来德·施内德尔特(Alfred Schneidereit 1919.10.29-1999.2.21) 第1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 1943年12月20日获骑士十字勋章.单人击毁四辆T34的步兵王牌大名鼎鼎的米切尔·魏特曼(Michael Wittmann 1914.4.22-1944.8.8)第1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101重坦克营  1944年1月14日获骑士十字勋章。菲格莱因(Waldemar fegelein 1912.1.9-2000.11.20)第8SS“Florian Geyer”骑兵师师长  1943年12月16日获骑士十字勋章卡尔·鲍曼(Karl Brommann)SS第503重坦克营.1945年4月29日获骑士十字勋章 66辆坦克的终结者马克思·乌契( Max Wünsche 1914.4.20 - 1995.4.17)第1SS“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和第12SS“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12坦克团团长 1943年2月28日获骑士十字勋章派普(jochen peiper 1915.1.30-1976.7.14)  第1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第1装甲团团长  1943年3月9日获骑士十字勋章十大战犯之一,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大儿子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 .先后服役于第1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和第12SS“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  1943年7月15日获得骑士十字勋章十大战犯之一,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大儿子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 .先后服役于第1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和第12SS“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  1943年7月15日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1沃尔特·泽格(Walter Girg 1919.8.13-)  SS第502重坦克歼击营,1944年10月4日获骑士十字勋章

德意志第三帝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详细资料

乌利希·弗里德里希·威廉·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德语:Ulrich Friedrich Wilhelm 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年4月30日-1946年10月16日)。德意志第三帝国外交部长。战后,里宾特洛甫被英军抓获。1946年10月1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纳粹战犯里宾特洛甫绞刑,15天后被绞死。
里宾特洛甫出生于德意志帝国莱因州的韦塞尔,父亲里洽德·乌利希·弗里德里希·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Richard Ulrich Friedrich Joachim Ribbentrop)是一名军官,而母亲则是琼哈涅·夏弗伊·赫特维(Johanne Sophie Hertwig)。里宾特洛甫小时候一直接受非正规的教育,直到他十多岁后才到德国与瑞士的私立学校念书。里宾特洛甫的父亲于1908年从军中被撤职,原因是他曾发表德皇威廉二世是同性恋的诋毁言论,里宾特洛甫家中也因此缺乏了经济来源。里宾特洛甫借由他那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先后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和英国伦敦住过一段时间,接着在1910年前往加拿大,他先在蒙特利尔史丹利街的莫尔森银行(Molson)工作,接着换到重建魁北克大桥的一家工程公司,之后又换到曾建设连接蒙克顿和温尼伯的加拿大国家大陆铁路公司,还曾在纽约与波士顿当过记者。之后虽然曾因为结核而回到德国休养,但里宾特洛甫后又回到加拿大,于渥太华经营一个小公司,进口德国酒与香槟来销售。1914年2月,里宾特洛甫参加举办于波士顿的埃利斯纪念杯比赛,与渥太华著名的明托溜冰队竞争。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里宾特洛甫离开加拿大返回德国参战,留下了他罹患肺结核的弟弟欧塔·里宾特洛甫于加拿大,之后被英国拘捕(1918年去世)。1914年8月15日经由霍博肯开往鹿特丹的荷兰-美国船波茨坦号[6]回到欧洲,到了1914年秋天,他终于回到了祖国,并加入了第125轻骑兵团。里宾特洛甫后晋升为中尉,并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起初他服役于东线,后到西线作战。1918年,里宾特洛甫被派驻于奥斯曼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作为参谋人员。在里宾特洛甫于一战驻于土耳其的时间里,与另一位军官弗朗茨·冯·帕彭成为了好友与认识了汉斯·冯·塞克特将军。德国战败后,作为塞克特将军的副官去参加了巴黎和会,对于当时德国签下凡尔赛条约的屈辱场景,印象非常深刻。
1919年,里宾特洛甫与安娜·伊丽莎白·亨克尔(Anna Elisabeth Henkell)相识,朋友都称她为安莉丝(Annelies)。安娜是德国香槟制造厂老板奥托·亨克尔(Otto Henkell)的千金,里宾特洛甫于1920年7月5日与她在威斯巴登结婚,并开始在欧洲销售他们酒厂的产品。1921年至1940年期间,安娜共生下了5个孩子。
安娜·伊丽莎白·亨克尔被认为是一个傲慢、控制欲强的一个女性,并常被评为如马克白夫人主宰自己丈夫的女人。里宾特洛甫之后说服了丈夫被封为贵族的姨妈,在他姓中加上了贵族姓“冯”,然而里宾特洛甫从未被贵族所接纳,也没有受到过承认。在威玛共和国的大部分时间里,里宾特洛甫对政治不怎么关心,也没有反犹情节。里宾特洛甫作为他岳父香槟公司的助手处理了许多业务,并和犹太银行家经常有往来,他成立一个进口公司的资金就是向犹太人贷款。
1928年,里宾特洛甫被介绍给了希特勒,希特勒记述他为“能以别人买法国香槟的价格买下德国香槟的男人”,以及为一个能与外国联系的商人,之后里宾特洛甫在妻子的催促下于1932年5月1日加入了纳粹党。1933年1月,弗朗茨·冯·帕彭与奥斯卡·冯·兴登堡 (兴登堡总统之子)一些朋友与希特勒协商,取代掉总理库尔特·冯·施莱谢尔。
这场会谈的结果是使得希特勒于1933年1月30日被任命为总理,而提供自家作为秘密会谈场所、纳粹党党员和身为帕彭好友的里宾特洛甫就因此受到希特勒的爱戴。因为里宾特洛甫是纳粹党的一名新党员,并不受到党内老成员的欢迎,戈培尔还在日记中将他写为:“冯·里宾特洛甫的名字是买来的,钱是借由婚姻娶来的、仕途则是骗来的”为了弥补在党中影响力不足的问题,里宾特洛甫开始将纳粹主义也逐渐融入他的生活中,高调的提倡反犹主义,成为一名狂热的纳粹份子。他之后部份凭借著对于德国外国家的知识而成为希特勒的外交顾问,但大部分是因为对希特勒的谄媚与奉承之词才有此地位。专职的外交部人员会将国外实际情况告诉希特勒,而里宾特洛甫则总是告诉希特勒所想听到的。特别是里宾特洛甫会纪录下希特勒对一些事物的想法与观点,再提出与其相似的发言,借此使希特勒认为自己是一名忠于国家社会主义的外交官。里宾特洛甫也发现希特勒常以极端、偏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也因此常将自己的意见转为此方向。 里宾特洛甫是希特勒的崇拜者之一,他的情绪很大一部份取于希特勒的好恶。1933年,里宾特洛甫获得党卫队上校的头衔,一时间里他还与党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友好,但最后彼此还是成为了敌人,主要是因为对于党卫队坚持自己的外交独立性,而非倚靠里宾特洛甫。
1933年11月,里宾特洛甫开始进行他的外交生涯,他以一个非官方的外交官身份拜访了伦敦,与拉姆齐·麦克唐纳首相和约翰·西蒙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会面,但这场会谈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内容。里宾特洛甫在取得外交办公室的职位之前,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攻击现任外交部长康斯坦丁·冯·纽赖特上,积极争取该职位。起初纽赖特对里宾特洛甫这位对手保持轻视的态度,认为他这种连写德文都会用字残暴和语法会有错误的人,更不用说英文和法文了,对里宾特洛甫的竞争与攻击不怎么担心。
仅供参考!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1946),于1893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国韦塞尔的军人家庭。在梅斯和格勒诺布尔接受外语教育之后,里宾特洛甫赴加拿大独立经商4年。1914年返回德国,志愿入伍服役,后晋升为中尉。大战结束之时,里宾特洛甫临时赴驻伊斯坦布尔的德国军事使团任职,战后在柏林经营主要面向英国和法国的酒类出口。 1920年,里宾特洛甫与德国香槟酒制造大王亨克尔之女安娜利斯·亨克尔结婚,开始步入上流社会。1925年,里宾特洛甫过继给拥有贵族头衔的姨妈,从而拥有贵族姓名前缀。
运亨通 组建里宾特洛甫办公室
  里宾特洛甫之子 Rudolf von Ribbentrop
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
1932年5月1日,里宾特洛甫加入纳粹党,一年之内即成为国会议员、党卫队上校和希特勒的外交顾问。里宾特洛甫在柏林郊外的豪华别墅则成为1933年1月希特勒为组织第一届内阁而举行秘密会议的理想场所。   里宾特洛甫于1934年出任德国裁军事务代表驻国际联盟大使。里宾特洛甫组建"里宾特洛甫办公室",一方面与康斯坦丁·冯·纽赖特主持的外交部分庭抗礼,一方面设法搜集有关希特勒的情况(兴趣爱好、会访日程、言谈举止等),颇受希特勒赏识。
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1935年6月,里宾特洛甫奉命以无任所大使的身份前往伦敦,与英国谈判并签订"英德海军协定",使德国的海军吨位可为英国的35%,为德国扩建海军创造了条件。1936年8月,里宾特洛甫出任德国驻英国大使。在驻英国的两年任期中,里宾特洛甫因受到英国社交界的排挤而大为光火,认为英国与德国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在向希特勒报告英国不会反对第三帝国在欧洲的征服政策的同时,将英国描述为"我们最危险的敌人";经常越过外交部长纽赖特向希特勒直接报告有关情况,参与德国的重大外交活动。1936年11月,里宾特洛甫在柏林与日本代表谈判并签署"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0月,里宾特洛甫促成意大利在该协定上签字,导致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奉命起草对奥地利的最后通牒
  里宾特洛甫之子 Rudolf von Ribbentrop
1938年2月4日,里宾特洛甫被希特勒任命为纳粹德国外交部长。3月11日,根据与英国首相张伯伦、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勋爵的长谈,里宾特洛甫向希特勒提出报告,认为"英国不会对奥地利采取行动"。随后,他又奉命起草对奥地利的最后通牒。在纳粹武力的胁迫和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下,德国吞并了奥地利。里宾特洛甫还极力主张把捷克斯洛伐克变为德国的保护国,向希特勒保证能"使法国置身事外",英国则"只要你向他们表明你决不会退缩,他们就会让步。"此种判断与希特勒的计划不谋而合,慕尼黑危机的发展似乎又证实了此种判断正确,因而,里宾特洛甫备受希特勒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
促使钢铁同盟条约签订
  慕尼黑危机之后,里宾特洛甫为推行德国的战争政策而加紧开展外交活动,频频得手。   里宾特洛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鼓动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签订德意军事同盟条约,导致1939年5月号称"钢铁同盟条约"的德意军事同盟条约的签订。   早在1938年10月,里宾特洛甫向波兰提出蛮横的领土要求:同意德国占领但泽,将"波兰走廊"让给德国;德国宣传机器则大肆宣传波兰境内的"日耳曼人遭到迫害",制造但泽危机。1939年3月,里宾特洛甫威胁波兰人大使,声称元首"对波兰的态度已越来越感到惊讶,波兰必须认清它不能在俄国和德国之间采取中间道路",波兰的出路在于"同德国及其元首保持合理的关系"。   1938年12月,里宾特洛甫赴巴黎与法国签订所谓友好条约,旨在离间英法关系。
胁迫签署德捷协定
  里宾特洛甫之子 Rudolf von Ribbentrop
1939年1月,里宾特洛甫在陪同希特勒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时威胁道,捷克斯洛伐克必须照德国人要你们做的一切去办,否则便有"不堪设想的后果"。两个月之后,里宾特洛甫为斯洛伐克起草所谓"独立宣言",并伙同希特勒、戈林胁迫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签署取消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的"德捷协定"。   1939年7月,里宾特洛甫与意大利大使谈论波兰问题,宣称"如果波兰胆敢进攻但泽的活,德国将在48小时内在华沙解决但泽问题!如果法国居然为但泽出面干涉,从而掀起大战的话,也随它去,德国没有比这再高兴的了,这样法国就会被消灭;英国如果胆敢经举妄动的话,结果将是大英帝国的覆灭……美国呢?元首的一篇演说就足以将罗斯福打败。"
实施先西后东战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Waldemar Fegelein
为了实施先西后东战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里宾特洛甫奉希特勒之命一面以德英谈判破坏英法苏谈判,一面力图改善德苏关系。1939年8月3日,里宾特洛甫指示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表示"德国方面希望改善德苏关系",他本人随时准备为此与苏联谈判。苏联对此不予理睬。8月14日,里宾特洛甫急电舒伦堡(要求他亲自将电文译读给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声称德苏关系已经"面临历史性转折点","德国和苏联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利害冲突",历史表明"当两国是友邦的时候就一切顺遂,当两国是敌国的时候就不然了",再次表示愿意前往苏联谈判。苏联则予以拒绝。17日,舒伦堡奉命转达德国准备与苏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意愿。20日,希特勒急电斯大林,要求允许里宾特洛甫访问苏联,就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举行谈判。次日,苏联宣布英法苏谈判破裂,复电希特勒同意里宾特洛甫访问苏联。22日,里宾特洛甫携带希特勒签发的全权证书飞赴苏联谈判。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里宾特洛甫的外交活动达到巅峰。   里宾特洛甫
为欺骗世界舆论、麻痹英法等国,1939年8月29日,里宾特洛甫向英国提出"请波兰派遣一位全权特使前往柏林"谈判的建议,并要求波兰特使于30日到达。8月30日夜,里宾特洛甫对英国大使呈送的答复照会不屑一顾,而快速宣读为表明德国直到最后一分钟仍在为"合理"解决波兰问题而努力的16点建议,宣读完毕即称这些建议"业已过时"。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国、法国对德国提出最后通牒并在里宾特洛甫代表德国拒绝之后对德国宣战。
纳粹德国统治集团内部对他的评价不一
  尽管里特洛甫为推行纳粹外交政策效尽犬马之劳,但纳粹德国统治集团内部对他的评价并不一致。戈林公开称里宾特洛甫为"肮脏的小香槟酒贩子"。戈培尔则不无刻薄地说:"他的名字是用金钱买来的,钱财是通过婚姻获得的,官职是靠诈骗弄到的。"然而,希特勒听不进任何反对里宾特洛甫的话,认为里宾特洛甫的"俾斯麦第二",甚至称赞他是"比俾斯麦更伟大的外交部长"。   1939年9月28日,里宾特洛甫在波兰灭亡后赴苏联签订新的德苏边界条约,使德国边境线东移。   当对德国持同情态度的温莎公爵(即因与美国的辛普森夫人结婚而逊位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于1940年被任命为巴哈马群岛总督时,里宾特洛甫策划在里斯本劫持温莎公爵并利用他反对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但是,英国反间谍机构的努力和温莎公爵对国王的的忠诚挫败了这项荒诞的诡计。里宾特洛甫因此大失脸面。   1941年6月22日凌晨,里宾特洛甫接见苏联驻德国大使。准备就德国飞机入侵苏联领空提出抗议的大使刚一开口,里宾特洛甫即粗暴地说"这不是现在要谈的问题",随后提出一份辩解备忘录。其时,德国已将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付诸实施。   里宾特洛甫在战争时期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促使轴心国伙伴意大利与日本按照德国的意图参战;负责指导德国的对外广播宣传。里宾特洛甫相当卖力却建树甚微,倒是在对外广播宣传方面不时与戈培尔发生冲突。戈林、戈培尔、希姆莱等人很想把里宾特洛甫赶下台,但希特勒仍视之为"俾斯麦第二",予以留任。   1945年4月20日,里宾特洛甫在参加希特勒生日庆祝活动之后,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遂悄然逃离柏林。因而在希特勒的"政治遗嘱"中,里宾特洛甫失去了在邓尼茨政府中继续任职的资格。1945年5月2日,施威林·冯·克罗西克继任德国外交部长。
里宾特洛甫末日
  战后,里宾特洛甫被英军抓获。1946年10月1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纳粹战犯里宾特洛甫绞刑。15天之后,里宾特洛甫被绞死。值得一提的是,里宾特洛甫是第一个走上绞刑架的纳粹高级领导。这是因为原本应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戈林在刑前吞服氰酸钾自尽,于是里宾特洛甫成为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纳粹高级领导。
纳粹生涯
官运亨通 组建里宾特洛甫办公室
   里宾特洛甫之子 Rudolf von Ribbentrop
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
1932年5月1日,里宾特洛甫加入纳粹党,一年之内即成为国会议员、党卫队上校和希特勒的外交顾问。里宾特洛甫在柏林郊外的豪华别墅则成为1933年1月希特勒为组织第一届内阁而举行秘密会议的理想场所。   里宾特洛甫于1934年出任德国裁军事务代表驻国际联盟大使。里宾特洛甫组建"里宾特洛甫办公室",一方面与康斯坦丁·冯·纽赖特主持的外交部分庭抗礼,一方面设法搜集有关希特勒的情况(兴趣爱好、会访日程、言谈举止等),颇受希特勒赏识。
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1935年6月,里宾特洛甫奉命以无任所大使的身份前往伦敦,与英国谈判并签订"英德海军协定",使德国的海军吨位可为英国的35%,为德国扩建海军创造了条件。1936年8月,里宾特洛甫出任德国驻英国大使。在驻英国的两年任期中,里宾特洛甫因受到英国社交界的排挤而大为光火,认为英国与德国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在向希特勒报告英国不会反对第三帝国在欧洲的征服政策的同时,将英国描述为"我们最危险的敌人";经常越过外交部长纽赖特向希特勒直接报告有关情况,参与德国的重大外交活动。1936年11月,里宾特洛甫在柏林与日本代表谈判并签署"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0月,里宾特洛甫促成意大利在该协定上签字,导致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奉命起草对奥地利的最后通牒
   里宾特洛甫之子 Rudolf von Ribbentrop
1938年2月4日,里宾特洛甫被希特勒任命为纳粹德国外交部长。3月11日,根据与英国首相张伯伦、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勋爵的长谈,里宾特洛甫向希特勒提出报告,认为"英国不会对奥地利采取行动"。随后,他又奉命起草对奥地利的最后通牒。在纳粹武力的胁迫和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下,德国吞并了奥地利。里宾特洛甫还极力主张把捷克斯洛伐克变为德国的保护国,向希特勒保证能"使法国置身事外",英国则"只要你向他们表明你决不会退缩,他们就会让步。"此种判断与希特勒的计划不谋而合,慕尼黑危机的发展似乎又证实了此种判断正确,因而,里宾特洛甫备受希特勒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
促使钢铁同盟条约签订
  慕尼黑危机之后,里宾特洛甫为推行德国的战争政策而加紧开展外交活动,频频得手。   里宾特洛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鼓动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签订德意军事同盟条约,导致1939年5月号称"钢铁同盟条约"的德意军事同盟条约的签订。   早在1938年10月,里宾特洛甫向波兰提出蛮横的领土要求:同意德国占领但泽,将"波兰走廊"让给德国;德国宣传机器则大肆宣传波兰境内的"日耳曼人遭到迫害",制造但泽危机。1939年3月,里宾特洛甫威胁波兰人大使,声称元首"对波兰的态度已越来越感到惊讶,波兰必须认清它不能在俄国和德国之间采取中间道路",波兰的出路在于"同德国及其元首保持合理的关系"。   1938年12月,里宾特洛甫赴巴黎与法国签订所谓友好条约,旨在离间英法关系。
胁迫签署德捷协定
   里宾特洛甫之子 Rudolf von Ribbentrop
1939年1月,里宾特洛甫在陪同希特勒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时威胁道,捷克斯洛伐克必须照德国人要你们做的一切去办,否则便有"不堪设想的后果"。两个月之后,里宾特洛甫为斯洛伐克起草所谓"独立宣言",并伙同希特勒、戈林胁迫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签署取消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的"德捷协定"。   1939年7月,里宾特洛甫与意大利大使谈论波兰问题,宣称"如果波兰胆敢进攻但泽的活,德国将在48小时内在华沙解决但泽问题!如果法国居然为但泽出面干涉,从而掀起大战的话,也随它去,德国没有比这再高兴的了,这样法国就会被消灭;英国如果胆敢经举妄动的话,结果将是大英帝国的覆灭……美国呢?元首的一篇演说就足以将罗斯福打败。"
实施先西后东战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Waldemar Fegelein
为了实施先西后东战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里宾特洛甫奉希特勒之命一面以德英谈判破坏英法苏谈判,一面力图改善德苏关系。1939年8月3日,里宾特洛甫指示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表示"德国方面希望改善德苏关系",他本人随时准备为此与苏联谈判。苏联对此不予理睬。8月14日,里宾特洛甫急电舒伦堡(要求他亲自将电文译读给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声称德苏关系已经"面临历史性转折点","德国和苏联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利害冲突",历史表明"当两国是友邦的时候就一切顺遂,当两国是敌国的时候就不然了",再次表示愿意前往苏联谈判。苏联则予以拒绝。17日,舒伦堡奉命转达德国准备与苏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意愿。20日,希特勒急电斯大林,要求允许里宾特洛甫访问苏联,就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举行谈判。次日,苏联宣布英法苏谈判破裂,复电希特勒同意里宾特洛甫访问苏联。22日,里宾特洛甫携带希特勒签发的全权证书飞赴苏联谈判。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里宾特洛甫的外交活动达到巅峰。    里宾特洛甫
为欺骗世界舆论、麻痹英法等国,1939年8月29日,里宾特洛甫向英国提出"请波兰派遣一位全权特使前往柏林"谈判的建议,并要求波兰特使于30日到达。8月30日夜,里宾特洛甫对英国大使呈送的答复照会不屑一顾,而快速宣读为表明德国直到最后一分钟仍在为"合理"解决波兰问题而努力的16点建议,宣读完毕即称这些建议"业已过时"。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国、法国对德国提出最后通牒并在里宾特洛甫代表德国拒绝之后对德国宣战。
纳粹德国统治集团内部对他的评价不一
  尽管里特洛甫为推行纳粹外交政策效尽犬马之劳,但纳粹德国统治集团内部对他的评价并不一致。戈林公开称里宾特洛甫为"肮脏的小香槟酒贩子"。戈培尔则不无刻薄地说:"他的名字是用金钱买来的,钱财是通过婚姻获得的,官职是靠诈骗弄到的。"然而,希特勒听不进任何反对里宾特洛甫的话,认为里宾特洛甫的"俾斯麦第二",甚至称赞他是"比俾斯麦更伟大的外交部长"。   1939年9月28日,里宾特洛甫在波兰灭亡后赴苏联签订新的德苏边界条约,使德国边境线东移。   当对德国持同情态度的温莎公爵(即因与美国的辛普森夫人结婚而逊位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于1940年被任命为巴哈马群岛总督时,里宾特洛甫策划在里斯本劫持温莎公爵并利用他反对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但是,英国反间谍机构的努力和温莎公爵对国王的的忠诚挫败了这项荒诞的诡计。里宾特洛甫因此大失脸面。   1941年6月22日凌晨,里宾特洛甫接见苏联驻德国大使。准备就德国飞机入侵苏联领空提出抗议的大使刚一开口,里宾特洛甫即粗暴地说"这不是现在要谈的问题",随后提出一份辩解备忘录。其时,德国已将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付诸实施。   里宾特洛甫在战争时期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促使轴心国伙伴意大利与日本按照德国的意图参战;负责指导德国的对外广播宣传。里宾特洛甫相当卖力却建树甚微,倒是在对外广播宣传方面不时与戈培尔发生冲突。戈林、戈培尔、希姆莱等人很想把里宾特洛甫赶下台,但希特勒仍视之为"俾斯麦第二",予以留任。   1945年4月20日,里宾特洛甫在参加希特勒生日庆祝活动之后,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遂悄然逃离柏林。因而在希特勒的"政治遗嘱"中,里宾特洛甫失去了在邓尼茨政府中继续任职的资格。1945年5月2日,施威林·冯·克罗西克继任德国外交部长。
编辑本段病急乱投医 纳粹德国外长想亲自刺杀斯大林
  [1]1939年8月,斯大林在莫斯科会见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1944年,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决定亲自出手,除掉斯大林。这大概是现代历史上惟一不是由恐怖分子或训练有素的特工,而是由在职外长扮演刺客的角色。如果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当时实现了自己的暗杀计划,那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就活不到1953年。斯大林与里宾特洛甫(1893~1946)见过两次面。两次都是在莫斯科,时间分别是1939年的8月和9月,是为了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想在国际会议动手   据俄罗斯《历史问题》最近披露,1944年,里宾特洛甫决定亲自出手,除掉斯大林。制定了谋杀计划后,    1939年8月,斯大林会见里宾特洛甫
里宾特洛甫以德国人所特有的精细研究了各种可能。他知道,斯大林的工作和居住地点克里姆林宫早就变成了难以进入的堡垒,所有通道都有卫队把守。保卫斯大林的人达数千名,都是身手不凡的军官和特工。里宾特洛甫是个外交家,他的职业特点帮他作出决定:如果不能在官邸将斯大林消灭,那就把他骗到某个国际会议上伺机下手。   ●用笔状手枪   里宾特洛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希特勒,希特勒同意了他的计划。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希特勒对苏德战场的失利束手无策,已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在这之后,里宾特洛甫去找瓦尔特?舍伦贝格(专门负责纳粹德国的对外情报搜集工作)。舍伦贝格在美国出版的回忆录里对此作了描述。舍伦贝格在书中写道:“里宾特洛甫来找我,对我说:‘我已亲口对元首(希特勒)表示,我准备为德国牺牲自己。将组织一个有斯大林参加的国际会议,我在会上把他杀掉。’我问:‘就你一个人吗?’他说:‘元首说一个人可能实现不了这个计划,让我再找一个帮手,我就提到了你。’” 当然,里宾特洛甫也知道,会议的保卫工作肯定将十分严密,左轮手枪之类的武器未必能带进会议厅。他听说舍伦贝格手下的一个技术小组研制出一种同自来水笔一模一样的左轮手枪,可以从6~7米的距离射出子弹。他决定就使用这种手枪。   ●搭档没盲目跟进   但与里宾特洛甫不同的是,舍伦贝格丝毫没有充当敢死队员的愿望。他在回忆录中说:“我认为,里宾特洛甫的计划,说得好听点,是他神经和大脑过度疲劳的结果。但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我提出异议,而且我知道,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报告给希特勒。于是我回答说,虽说这一计划从技术上来说没有问题,但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能否把斯大林引诱来参加会议,这是极其困难的……我建议他在为计划的实施创造必要条件之前先谋求斯大林同意出席会议。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我将支持他。”舍伦贝格是位富有经验的情报人员,他清楚地意识到,希特勒在战场上遭受了一系列重大失败,德国与苏联单独媾和的梦想已化作泡影。所以,里宾特洛甫的计划显得非常不现实——以1944年当时不可逆转的战场形势,斯大林根本不会参加有德国代表出席的国际会议。如果舍伦贝格傻乎乎地跟着里宾特洛甫干,最后可能会断送自己的性命。后来,里宾特洛甫似乎也发现自己的这个计划不太现实。    投降签字仪式上的里宾特洛甫
●回忆录里只字不提   战后,里宾特洛甫被英军抓获。1946年,在纽伦堡审判期间,里宾特洛甫在狱中开始写回忆录,该书后来以《在伦敦与莫斯科之间》为名在德国出版。这位前外长在书中经常提到1939年他对莫斯科的访问、同斯大林的会谈。他甚至回忆起克里姆林宫为他举行盛大宴会的情景:“桌子上摆着一瓶度数很高的棕色的伏特加。但这样的烈酒似乎对斯大林没产生任何作用。我连声称赞俄罗斯人好酒量,德国人没法比。斯大林听后大笑起来,他狡黠地看我一眼,向我透露一个‘秘密’:他在宴会上从来都只喝克里米亚葡萄酒,而不是桌上的那种伏特加。两种酒颜色一模一样。” 不过,里宾特洛甫对刺杀斯大林的计划却只字未提。看来,那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当初的暗杀计划是非常可笑的。
编辑本段里宾特洛甫末日
  战后,里宾特洛甫被英军抓获。1946年10月1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纳粹战犯里宾特洛甫绞刑。15天之后,里宾特洛甫被绞死。值得一提的是,里宾特洛甫是第一个走上绞刑架的纳粹高级领导。这是因为原本应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戈林在刑前吞服氰酸钾自尽,于是里宾特洛甫成为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纳粹高级领导。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2086.html
文章标签:外交部长  特洛  评价  纳粹德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