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想给孩子科普「腊八粥」的来历,有哪些比较专业的知识可以借鉴

时间: 2022-01-13 13:00:3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想给孩子科普「腊八粥」的来历,有哪些比较专业的知识可以借鉴

腊八粥的来历 ,习俗和做法

听说要用白糖撒字,是怎么回事?
一、腊八粥的来历:
  我国古代天子,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含义是用干物煮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
  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据说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随后岳飞遇害风波亭,为了怀念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众每逢腊八这天,家家都吃“大家饭”,以示怀念。
  另一种说法是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菩萨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佛教中腊八粥的故事来自于牧牛女供养乳糜的典故,后来中国的佛教弟子乃起而效之,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以五谷及诸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相沿至今,此习俗渐渐广传至民间,一般人家也大多要在这一天煮食腊八粥,成为民间风俗之一。
二、腊八粥习俗: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供佛供僧。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被认为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三、腊八粥的做法:
  做法一
  【材料】:圆糯米150克,绿豆25克,红豆25克,腰果25克,花生25克,桂圆25克,红枣25克,陈皮1小片;
  【调料】:冰糖75克,
  【做法】:
  1.先将所有材料用水泡软,洗净,
  2.粥锅内注入水,加入所有材料煮开后,转中火煮约三十分钟,
  3.放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特点】:甜爽可口,营养丰富。
  【厨师一点通】:此粥凉食、热食均可。

  做法二
  【原料】 大米50克,黄小米50克,粘黄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红小豆100克,莲子100克,桂圆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红枣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1、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没,再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蒸熟取出备用。
  2、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将栗子剥掉壳及衣。
  3、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秫米、红小豆、花生米、小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大米、黄小米、粘
  黄米、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待锅开后,再用微火煮。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移下火来,盛入清洁消毒的
  锅内,撒上白糖。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腊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独具特色。

  做法三
  【原料】 红枣、核桃、黑米、香米、玉米、葡萄干、红豆、小米(根据自家人口配比即可)。
  【制作方法】
  1、红豆,玉米提前泡3-4小时。
  2、其他材料混合洗净。
  3、所有材料混合放入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小火熬成粥即可。
  用紫砂煲或其他煲粥工具,煮三小时后最好!腊八粥简单又营养,喜欢甜的就放些冰糖一起熬,也可就菜吃。

  做法四:
  制作中有豆制品、肉丁或腊肠。
  【材料】:小米、玉米、黄豆、绿豆、红豆各2汤匙;配料:碎猪肉约100克,莲子、栗子数粒,盐少许。
  【做法】:
  先把各种豆类在冷水里浸30分钟,滤干;莲子去心,栗子去皮;水烧滚,先将豆类放入煮约15分钟,再放入其他材料,水再滚后用慢火煮约45分钟即成。

  做法五
  主料:
  黑米(适量)
  糯米(适量)
  红豆(适量)
  绿豆(适量)
  花生(适量)
  葡萄干(适量)
  薏米(适量)
  调料:
  桂圆(适量)
  莲子(适量)
  红枣(适量)
  冰糖(适量)
  步骤:
  1、红豆、花生、莲子多淘洗几遍,用水隔夜泡上。
  2、黑米洗净隔夜泡上。
  3、电饭锅中加适量冷水,加入泡好的红豆、花生、莲子。
  4、再加入隔夜泡好的黑米(连泡米水一起倒入锅中),接通电源,按至“煮饭”键,盖盖。
  5、绿豆和薏米洗净,用水稍泡一小会。
  6、桂圆剥去外皮,跟葡萄干、糯米一起淘洗干净。
  7、锅中的水煮沸后加入绿豆和薏米。
  8、再加上桂圆、葡萄干和糯米,搅动一下,加锅盖,继续煮。
  9、再次煮沸后约十分钟,加入洗净的红枣。
  10、继续煮约半个多小时后加入适量冰糖。
  11、继续煮至米和豆开花、粥粘稠即可,拔掉电源,焖约十分钟即可出锅。
腊八节起源及饮食文化特点

...
腊八节起源: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

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 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 、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八习俗

习俗一: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习俗二:吃腊八粥

荤腊八粥

1、土豆和小米各120千克煮半熟,大蒜20千克均捣碎后用兆福牌原味牛油调和

2、冬瓜片35千克 白菜丝25千克 青椒丝15千克 鸡肉末25千克作配料放入

3、加入适量清水和调味品:味精、盐、黄酒、花椒等然后文火相煮

4、煮至冒气停火几分钟,然后再文火相煮,反复三次左右即可出
参考资料:http://www.fambio.com.cn/yzwz/wy/lb.asp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小夫妻好吃懒做,全靠父母死后留下的八囤粮食过日子。粮食越吃越少,转眼到了腊八这天,八囤粮食全吃完了。夫妻俩只好把散落在囤底的大米、小米、豆子、红枣放在一起,熬了一锅粥。夫妻俩从此改掉了好吃懒做的坏毛病,每天耕田织布,生活终于有了转变。他们约定,每年腊八都要熬粥作为纪念。

明天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腊八粥主要由米类、豆类和坚果组成。腊八的“八”是节气,并非固定的8种食品。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不同的搭配,然后小火慢熬,粥才香甜。

■专家称腊八粥是“营养搭配和蛋白互补的经典食品”

谷类的蛋白质含量为7%~12%,而豆类属于完全蛋白质。谷类与豆类混合食用,能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坚果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其特点是低水分高能量,且富含各种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因此,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李淑媛教授把腊八粥称为“营养搭配和蛋白互补的经典食品”。但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

■糖尿病病人燕麦、荞麦为主选

营养学上,并不主张糖尿病病人过严地限制碳水化合物,但要选用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碳水化合物。李教授说,腊八粥中的各种豆很好,能使蛋白互补,而且纤维素较高。许多研究已证实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降低血糖,特别是燕麦、大麦和一些豆类所含的可溶性纤维,可在胃内形成黏稠物质,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不会导致餐后血糖突然上升。某些坚果,如花生、榛子、杏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也较高,还含有可调血脂、降血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即便是含淀粉较多的栗子、莲子、芡实的膳食纤维含量也都在1.2%~3%之间,其血糖生成指数也远比精制的米面低。荞麦中含有铬,有加强胰岛素的作用,在临床上用于糖尿病的营养治疗。所以,糖尿病病人可多选燕麦和荞麦作主料。

李教授提示说,糖尿病病人喝腊八粥最好不要放糖,如果想吃甜食,可以放些甜菊糖、木糖醇甜味剂。

■老年人晚上喝最适合

老年人应饮食多样化、多吃大豆及其制品,腊八粥符合这些要求。而且腊八粥多在晚上食用,也符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大豆中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甙,可以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腊八粥正好软烂易消化,加上粗细搭配,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肠蠕动,对预防老年性便秘有一定作用。

■中青年多放些不同的米

中青年人由于工作量大,活动量大,对能量要求高。许多中年人应酬多,碳水化合物的来源越来越少,不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粮谷类应占55%~65%的原则。所以,在腊八粥中不妨多放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类食品,也可适当多放些栗子、芡实、莲子等既富含淀粉又

有一定保健作用的坚果。李教授特别提示,大豆异黄酮对中青年女性非常有好处,它本身是植物雌激素,但它可以抑制体内雌激素的过多分泌,而体内雌激素的过多分泌可以导致乳腺癌。

■胖人选高膳食纤维要控制摄入总量

在各种膳食因素中,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膳食是肥胖的直接致病因素。所以,李教授强调,肥胖人士的饮食原则主要是控制食物摄入总量。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纤维与肥胖关系密切。因此,肥胖人士应多选择含膳食纤维较高的燕麦、荞麦、大豆、绿豆、豌豆、芸豆等,坚果中可以选一些含油脂较少的品种。当然,还是不要放糖。

■孕妇软烂的最好

女性怀孕早期一般早孕反应严重,此时应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减少呕吐,粥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更何况是香糯软烂的腊八粥。孕中期,胎儿生长加快,需要补充能量,同时对铁的需要量增加,而孕晚期则需要加强钙的补充。所以,对准妈妈和新妈妈来说,以下食物可以多考虑一些:糙米中含有大于100毫克/千克的钙,花生仁、大豆、黑豆、青豆、枣中都含有较丰富的钙,大豆和坚果中也很含有较高的铁。

■美眉别忘放核桃、芡实

许多黑色食品都是绝好的美容食品。比如黑米,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锌、铁、硒等营养物质。中医认为,黑米能滋阴益肾,明目活血。黑豆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钙、铁、胡萝卜素及B族维生素。《名医别录》中有“久食黑豆,好颜色,变白不老”的记载。

食用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对人体健美影响很大。核桃仁中含有美容不可缺少的维生素E,堪称美容食品之冠。芡实的美容作用也非常好。《本草择要纲目》载:“糯米和芡实作粥食,益精强志,耳聪目明,通五脏,好颜色。”

喝粥美容还有个秘密:不要舍弃粥油。粥油,就是煮粥时反复煮沸而浮于粥面上的那层浓稠的液体,也称米油。祖国医学认为,粥油味甘性平,其滋补之功胜于熟地,每日若能喝一碗米粥,黑瘦者不出百日即可肥白。

■儿童原料尽可能丰富

一般情况下,孩子应合理食用各种食物,以取得平衡膳食。12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其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都超过成年人。谷类是我国膳食中主要的能量和蛋白质的来源,豆类、坚果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所以孩子喝八宝粥所选原料可以尽可能地丰富一些。3~5岁的孩子处于幼儿期,此时给孩子吃些粗粮类食物,对培养孩子日后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有好处。

■肠胃不好把粥熬得稍稠些

粥中水分较多,稀的食品容易引起胃酸过多分泌,刺激肠胃引起疼痛。所以,肠胃不好的人可以把腊八粥稍微熬稠一些,而且最好在食用腊八粥的同时吃些干的食物,如面包、馒头片等。
纪念释迦牟尼。
腊八粥的由来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农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 腊八节在传承过程中,又有一个传说,说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就念经吃粥,这样就给腊八节增添了宗教色彩。不管怎么说,人们吃腊八粥,都是以庆祝丰收为内容的。

“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因为它是用各种米(江米、黄米、白米、高梁米等),各种豆(大豆、云豆、豇豆等),各种干果(大枣、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类混合成的一种粥,这种粥集中地反映出了农业大丰收的成果。 关中一带及附近一些地区的群众,都十分重视“腊八节”。但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又各有不同的讲究。富平县的农家,这一天喜欢酿酒,名曰“腊脚”;长安县的古风俗,这一天要煮肉糜,抛洒在花木之上,谓之“不歇枝”;乾县、礼泉一带,讲究腊八节要给老人送粥,女儿家要请新女婿吃粥;凤翔一带则是用黄米和八种豆子,加上油盐做一顿腊八焖饭;铜川地区的农村,在这天还流传着为幼男幼女剃头理发的习惯。凡此种种,自有不同情趣。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 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 、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中国春节网)

腊八粥各地食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宋朝 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 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 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 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 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 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在山东 “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 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 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 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福建热线)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农历十二月八日,是中国的腊八节。在中国的农村,这天还有许多农民保留喝“腊八粥”的风俗习惯。(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因为当时冰天雪地,农民们不能出门耕种,只能在家里做腊肉、腊肠等食物)。

原来“腊八粥”不是普通的粥,它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从前,有这么一家人,老两口和小两口过着快乐的日子。老两口非常疼爱小两口,什么活也不让小两口做,因为怕他们累坏身体。因此,小两口整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也不会做。

后来,老两口去世了。小两口因为不会工作,结果坐吃山空,把家里的粮食吃光了,最后连房子也卖了,只剩下了半间烂草棚。冬天来了,小两口连冻带饿,躲在草棚里发抖。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他们实在饿得受不住了,就从草棚的角落扫出一点杂粮来,熬了一点稀粥来充饥。当他们熬好粥正要吃的时候,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草棚吹倒了,小两口就被压死了。

人们知道这件事,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这个教训,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用各种杂粮合在一起熬一锅粥,边吃边说这个故事。
参考资料:www.baidu.com

==================================================================================================

在腊八那天,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腊八粥的做法

(材料)
花生: 40克,黄豆:40克,薏仁: 40克,红豆 : 40克,红枣:6--8个,莲子: 15克,桂圆肉: 30克,糖:1/2杯,水:10杯
(作法):
①花生、黄豆、薏仁、红豆洗净后泡水4*6小 时。 ②放入锅中加水10杯、将豆子煮至软熟。 ③糯米洗净加入红枣煮约25分钟,将煮熟之豆 子及桂圆一起加入熬煮约20分钟,入糖煮开 可熄火。
腊八粥各地食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宋朝 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 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 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 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 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 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在山东 “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 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 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 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腊八粥的做法

材料:糯米1杯、小红豆100克、葡萄干、花生仁、莲子、红枣、桂圆干、松子各50克、砂糖300克作法:1、糯米洗净,浸泡一个晚上,小红豆洗净,浸泡约4小时。2、小红豆、莲子、花生仁放入内锅,烟叶水6杯,移入电锅中,外锅加水1杯,蒸至开关跳起;加入糯米,外锅再加水1杯,续蒸至开关跳起;再加入红枣、桂圆干,外锅加热水半杯,继续蒸至开关跳起,再拌入松子、葡萄干及砂糖300克即可。

腊八粥的来历谁知道

请问谁知道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是怎么来的呢

腊八粥的来由

Google
2009年1月2日 在腊八那天,腊八粥的来历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下面介绍一下腊八节的来历及
腊八粥的来历
http://spaces.baidu.com/c9wp024369/blog/item/292eac1358dc0472cb80c4df.html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民间流行在腊八节时要喝腊八粥。此后“年味”日渐浓起来。在腊八那天,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
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腊八节本是佛教节日。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过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饥饿疲惫到了极点。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食后恢复了体力,洗去了身上的污垢,在菩提树下终于觉悟成佛。佛教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印度佛教传人中国,中国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在古代,每逢这一天,各寺院都要诵经纪念,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
汉代始规定于腊月初八为祭祀腊神日。每到腊八这一天,为了祭祀腊神,民间往往要准备一顿别具风味的粥。这种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由此可知,当时的“腊八粥”与佛教没有关系,完全是我国自己的传统祭日。
纪念岳飞,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坚持抗金,遭奸臣秦桧诬陷。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进京。岳飞无可奈何,急急班师,一路粮食不济。百姓闻讯,户户送去粥饭,岳军合混而食,道谢而去。这天乃腊月初八。后岳飞被害,百姓为示怀念之意,每年腊月初八烧起“百家饭”。

安徽流传皇帝喝腊八粥的事故:朱元璋小时候家中贫困,在财主家放牛,他经常挨打受骂,饥肠辘辘。有一次他牵牛过独木桥,老水牛跌到桥下摔折了腿,财主把他关在一间屋里,三天三夜不给饭吃。他饿慌了,发现一个老鼠洞,一挖开发现一个老鼠粮仓,里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红枣……什么都有。他就把这些东西煮了一锅粥吃,觉得比什么都香甜。后来,朱元璋打了天下,做了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一天晚上,朱元璋又想起当年这种粥来,传令御厨用各色五谷杂粮煮成粥进奉,大宴群臣,这一天正是农历腊月初八,因而赐名“腊八粥”。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是怎么来的呢

腊八粥的来由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红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蜡祭后来流行到民间,其习俗至今还有所遗存,就是腊月初八,南方的人们要吃腊八饭,北方的人们要喝腊八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中国喝腊八粥的风俗,在宋代已十分风行。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盛。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月节,农历十二月,人们习惯称为“腊月”。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下令将每年十二月改称为“腊月”。而“腊”这一词到汉代才正式出现。
  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仅书面记载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迟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著名的雍和宫腊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谷杂粮外,还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红枣、桂圆、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红丝等。

  传说一: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 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为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三: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传说四: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传说五: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六:腊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还叫做七宝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典故一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老实就叫腊八粥。
典故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酒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典故三
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
老两口紧紧巴巴地奔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
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
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
就这样,哥儿俩越来越懒,越来越馋。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呀扫的,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一把红豆来,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煮好了,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两双眼对望,才记起父母临死前说的话,后悔极了。
哥俩尝到了懒的苦头,败子回头,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来,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不几年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孩子。
为了记取懒的教训,叫人千万别忘了勤快节俭地过日子,从那以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那天,人们就吃用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为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人们都叫“腊八粥。”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6181c3e079d530152ef153ab.html
引自百度百科,煮酒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传说三: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不过流传最广的是传说一:朱元璋的时候
文章标题: 想给孩子科普「腊八粥」的来历,有哪些比较专业的知识可以借鉴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1749.html
文章标签:来历  科普  想给  借鉴  孩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