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1-10 15:02:0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建文元年,朱允炆听从齐泰、黄子澄建议,决定削藩。齐泰向建文帝建议,擒贼先擒王,应该先向实力最强的燕王下手。而黄子澄不同意,他说:
“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
最后建文帝听从黄子澄的建议,先向周、齐、湘、代、岷几王下手,这无疑是个错误的决定。这样做,直接就打草惊蛇了,逼得朱棣不得不提前谋反。
经过四年的交锋,朱棣终于击败侄儿,坐到了龙椅上。而建文帝则在一场大火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朱棣即位后,一直在寻找建文帝下落,包括郑和下西洋,也带有寻找建文帝的任务。
那不禁有人会想,建文帝不是朱棣对手,他在大火中失踪,不是正合朱棣心意吗?为何朱棣登基后,还要坚持寻找建文帝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朱棣得位不正
朱元璋临终前,长子、次子、三子已经相继去世,作为老四的朱棣,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谁知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他偏偏不选择儿子,而是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就引起朱棣不满。
朱允炆继位后,朱棣也没打算这么快动手,可朱允炆削藩,直接危害到朱棣的利益。尽管朱棣最后胜出,坐上了皇位,但他皇位始终来的不正。他必须找到建文帝,让他主动让位给自己,这样就能堵住悠悠众口。
二、建文帝是钦定继承人
建文帝再怎么说,都是朱元璋钦定的继承人,如今他下落不明,自然会引起外界诸多猜测。朱棣为了顺利登基,谎称建文帝已死于大火中。那么有人说了,刚才你还说,朱棣要找到建文帝,让他传位给自己,才没人会说他得位不正。
如今你又说,朱棣宣布建文帝已死,那不就等于坐实了,他是篡位的吗?其实朱棣也没办法,他如果不说建文帝已死,那有人就会提议,先寻找皇帝下落,朱棣便无法顺利登基了。
此时他也无法确定,建文帝是否还活着,于是他只能私下去找。能找到是最好的,他就可以逼迫其写下让位诏书,如果建文帝坚持不写,他就可以谎称,这个建文帝是假的,因为真的早就死在大火中了,从而将建文帝杀死。
三、存在隐患
只要一天不找到建文帝,朱棣就放心不下。建文帝本身没什么实力,可他的身份纯正,是名正言顺的明朝继承人。如果某天他突然出现,宣称朱棣是篡位,自己要夺位皇位,那么很多人都会响应他。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来朱允炆之前是皇帝,有朱元璋的遗诏为他撑腰。二来朱棣不是个残暴的君主,他即位以后,只是处置了齐泰、黄子澄等人,还有很多老臣都留下重用。比如夏原吉,他是建文帝时期的重臣,可朱棣对他十分信任,甚至让他担任太子朱高炽的老师。
同时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明末清初时期的朱三太子。当时明朝已经灭亡了,可仍有很多反清的人,冒充朱三太子的名义,起义反对清廷。而那时有很多人愿意跟随,也不管是不是真的能够反清复明。
如今明朝才刚刚建立不久,一旦建文帝出现,那些效忠于明朝,效忠于朱元璋的人,都会站出来支持他,朱棣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总的来说,朱棣之所以坚持寻找建文帝,还是为了坐稳皇位。不管建文帝是生是死,只要能够找到,朱棣总有办法来应对。只不过他费尽心思,却未能找到侄儿。好在建文帝也始终没有出现,朱棣也得以顺利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朱标是明朝第一个太子,可惜英年早逝。他去世后,朱元璋没有再从儿子中选储君,而是将朱标的庶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为了这个孙子,朱元璋费了很大一番心血,他去世后,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
朱允炆在位仅四年,就被叔叔朱棣赶下台了,他辜负了朱元璋的心血,也为后世留下一个千古之谜,就是他最终的下落。除此之外,大家还对一个问题很感兴趣,就是为什么朱元璋会选他?
朱元璋为他的子孙留下了《皇明祖训》,其中一条就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这点写得非常清楚,就是假如皇帝无子,就按照兄终弟及执行,而且还必须是嫡母生的,如果是庶母生的,就算是长子也不能继位。即使有奸臣想要废嫡立庶,庶子也要谨守本分,坚决拥护嫡子继位。
从朱元璋留下的祖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视嫡庶问题,尤其看重嫡子的身份。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朱标的嫡子都有哪些。
朱标一共有三个妃子,一位是太子妃常氏,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的长女,蓝玉的外甥女。常氏为朱标生下朱雄英和朱允熥,这两个就是嫡子。
一位是吕氏,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出身元朝贵族。她为朱标生下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三子。
还有一位是元朝参政阿失宁之女,正史当中对其没有记载,只是《俞本纪事录》中提及她的来历。这与本文主题无关,就不多加赘述了,总之她结局不好,也没有子嗣。
也就是说,朱标一共有五个儿子,两个嫡子,三个庶子。不过按照年龄来排的话,依次应该是朱雄英(嫡长子)、朱允炆(庶长子)、朱允熥(嫡次子)、朱允熞(庶次子)、朱允熙(庶三子)。
其中朱雄英八岁时便夭折了,所以朱允炆就成为朱标最年长的儿子。不过按理来说,朱允熥才是嫡子,就算他比朱允炆小,也该是他继位才对,那么为什么最后是朱允炆继位呢?
有人猜测,这或许与蓝玉有关,因为朱允熥是蓝玉的外甥孙。但笔者认为,以朱元璋的性格和手段来看,就算立了朱允熥为储君,他也依然可以清算蓝玉。而且如果真的选了朱允熥,他才更要杀蓝玉才对,根本没必要因为蓝玉而改变储君人选。
那么朱元璋为何选择朱允炆,理由便只有一个,就是在他心中,朱允炆已经是朱标嫡长子了。这就要说到苦命的朱允熥了,他原本是朱标嫡子,一旦大哥朱雄英去世,他就该是唯一的继承人选。谁知朱允熥出生的第二天,生母常氏就去世了。
此时老大朱雄英也才四岁,两位嫡子瞬间成为没娘的苦命孩子。虽然众人都感到很难过,就连朱元璋都为此辍朝三日,但东宫不能没有女主人,于是吕氏就这样被扶正了。
吕氏成为朱标的继妃,那么朱允炆自然就跟着升级,变成了嫡子,朱允熥比他年纪小,自然就排在后面了。朱标去世后,他儿子们当时的名义就是朱允炆(嫡长子)、朱允熥(嫡二子)、朱允熞(嫡三子)、朱允熙(嫡四子)。
虽然按严格要求来说,继妃的身份也超不过原配,朱允炆还是要比朱允熥低一些。但只要在朱元璋的眼中,朱允炆已经是嫡长孙,这就够了。还有就是朱允炆自幼聪明,又极其孝顺,特别是孝顺这一点,深受朱元璋赏识,所以也有一定的人情分在里面。
不过就可怜朱允熥了,原本这个皇太孙之位就该是他的,谁让他生母死得早呢。如果常氏死在朱标后面,那朱允熥就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孙了。而朱允熥的悲催遭遇,还不止于此。
作为元嫡的朱允熥,本来比吕氏和朱允炆的地位都要高,但随着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他的地位就跟着降低了。紧接着,蓝玉又被朱元璋清算,他的地位是一降再降。
朱允炆继位后,将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封为吴王,封地在杭州。表面看着挺好,但实际上朱允炆要削藩,根本不会让朱允熥去就藩。于是朱允熥就一直留在南京,直到朱棣篡位成功,他又被降为广泽王。
朱棣将他赶到漳州,原本以为够惨了,谁知没过多久,又将他召了回去,并且废为庶人,圈禁在凤阳。最终,朱允熥在禁锢中暴卒,时年39岁,就这样结束了他悲催的一生。
明朝是我们中国一个比较腐败的朝代,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外,后几任的明朝皇帝都并不算英明神武,这个事情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可能跟朱元璋在世时所发生的一件事情有关吧。
朱标是朱元璋第一个儿子,也是大明的太子,可惜英年早逝,没能继承皇位,反而是让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在朱标死后朱元璋并没有从剩余的儿子中挑一个来继承太子之位,反而是找到朱标的庶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这点其实我是比较疑惑的。
疑惑的点有两个,第一个是为什么不从剩余的儿子里面找继承者,第二个则是为什么找庶子来继承皇位。
第一个点就是朱元璋没有考虑其他儿子的感受,朱标没死之前,可能朱元璋的其他儿子没有那么多异心,安安心心当个王爷就好,但是朱标去世了,你朱元璋不找我们其中的一个,反而找朱标的儿子这就说不过去了吧?哪你能做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了,所以大伙也知道在朱允炆继承皇位后仅仅四年,朱元璋的儿子,朱允炆的叔叔朱棣就将其赶下台了,并且给后世的人留下了个谜团,就是朱允炆被赶下台之后到底去哪了。
第二个点则是朱元璋找了一个庶子来继承皇位,这点其实是违背了朱元璋自身所讲的话,因为朱元璋在《皇明祖训》里就说过关于庶子、嫡子一事,“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假如皇帝无子,就按照兄终弟及执行,而且还必须是嫡母生的,如果是庶母生的,就算是长子也不能继位。即使有奸臣想要废嫡立庶,庶子也要谨守本分,坚决拥护嫡子继位。
可以看到连朱元璋自己都很在乎庶子嫡子之分,那么为什么作为庶长子的朱允炆能够上位呢?其实这件事情还是有理由的。
朱标一共有三个妃子,一位是太子妃常氏,是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的长女,她生下了朱雄英和朱允熥两个孩子,不过朱雄英在八岁就去世了。
一位是吕氏,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出身也是高门大户,为朱标生下了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三个儿子。还有一位妃子并没有在正史上记载这里就不说了。
太子妃常氏的命运并不算很好,在生下朱允熥后第二天就去世了,这个时候朱雄英也仅仅只有4岁,可以说朱雄英和朱允熥这两兄弟还是非常倒霉的,怎么小就没了母亲。
但作为次妃的吕氏却因此得到了转正的机会,也确实转正了,那么成了正妃,自己的孩子也自然就变成了嫡子,最少在朱元璋的眼里是这样认为的,而作为朱标最大儿子的朱雄英在八岁时就死了,那么朱标的这些“嫡子”中朱允炆年级最大,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朱元璋的第一目标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