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多图详解《大明王朝》第十三集

时间: 2021-12-29 19:31:37 | 作者:廖诗琴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多图详解《大明王朝》第十三集

上一集围绕着“织造局买田”,朝堂和淳安都进行了一番博弈。这一集仍然是围绕着“通倭”和“织造局买田”展开。海瑞押着井上十四郎和齐大柱未行刑,“织造局买田”变成了“织造局赈灾”,消息到了杭州;同时,嘉靖派出的锦衣卫来到了杭州,处理“织造局买田”事宜。朝里的决策和淳安的信息都到了杭州,杭州各方势力便进行了一番新的博弈。

这一集主要分成五个情节:杨金水招待锦衣卫、郑泌昌何茂才善后、锦衣卫会杨金水、锦衣卫探淳安县、何茂才怼海刚峰。

这集偏过渡,重点欣赏一下各位大人的甩锅大戏~尤其是甩锅翘楚郑大人。

  1. 杨金水招待锦衣卫

▼锦衣卫是宫里的人,来杭州,自然是织造局招待。来杭州的四个锦衣卫,便在杨金水的府上。注意,杨金水此时以为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去买田,目前并不知道“织造局买田”变成了“奉旨赈灾”。

▼杨金水左手边的就是嘉靖说“得力”的朱七。

▲书里介绍了下锦衣卫这个职业。第一个是外貌:虎臂蜂腰螳螂腿。第二个便是锦衣卫挑选的标准:擅走、擅跳、擅斗。书里介绍这个也是为朱七看上齐大柱埋了个伏笔。

▼杨公公拿出那一套长袖善舞的功夫,招待了一番。

▲京城的人来地方办差,地方上自然要备些特产的。古今皆宜。地方备的东西,贵不贵倒是其次,只是须有特点,“此地有,别地无”是最好的。女儿红这种,又贵又有特点的,自然是上上之选。

▼酒桌上谈正事前,还需先闲聊一阵,这闲聊又以有趣为上,最好在座的人都能说上一两嘴。他们聊的便是这女儿红。

▲杨公公只要有心应酬,真是让人如沐春风。锦衣卫虽然对着百官都很冷漠,对杨公公却也很捧场,毕竟是宫里的人,又是吕公公信任的干儿子,自然是要赏脸。

▼聊完状元红就聊女儿红。

▲emmm....马上三十的女孩纸表示不服气.....

▼闲聊完了,就开始聊正事。

▲朱七是奉命来办“织造局买田”的事情,浙江的具体情况还是杨金水清楚。侧面也反映出来,吕公公还是很信任杨金水的。

▼杨金水却不说话,表情也很可玩味。

▼能被嘉靖赞能干的朱七,自然马上领会到杨金水有为难之处。

▲杨金水忧虑的是沈一石。“织造局买田”不管是谁的主意,沈一石是那个执行的人,肯定是跑不掉。

▼杨金水现在也闹不明白为什么沈一石要去买田。

▲沈一石为织造局当差多年,不能不明白这是往嘉靖脸上泼脏水,他做了这个事情就是找死。杨金水不懂沈一石为什么要这么做。

▼锦衣卫又问这个搭档是什么官。

▲正事谈到这也告一段落,明确了要抓什么人,后续要怎么做。锦衣卫的职权也很微妙,看着像是皇帝挟制百官的工具,但职权也并无一定的边界。按理说是只抓官,但要有必要也可以抓商人。关注核心用户需求,不在乎业务边界┓( ´∀` )┏

2. 郑泌昌何茂才善后

▼那厢杨金水接待了京城来的锦衣卫,这厢郑泌昌和何茂才也收到了“织造局买田”变成“奉旨赈灾”的消息。先暴跳如雷的不是何大人,却是一向镇定的郑大人。

▲郑大人着急也是有原因的。毕竟“通倭可是要诛九族的”~现在人质都被海瑞捏在手里,要被海瑞拿住他们私放倭寇的证据,清流再一发作,小阁老可不会保他们。

▼何大人却坐在位置上发呆,只问了句那怎么办。

▲派千户去不管用,如今胡宗宪又派人来了,就只有让何茂才去淳安,把井上十四郎带回去,避免被海瑞审出他们通倭的事情来。

▼何茂才便准备走,走到门口又被郑泌昌叫住嘱托几句。

▲郑大人的想法就四个字:杀人灭口。

▼何大人答应着,就往门口走。只是暗暗一想,又觉得不对。回过头来,又对郑大人说了几句。

▲通倭的事情虽然是两人一起定的计谋,但执行者却是何茂才。井上十四郎只见了何茂才,要招供也不过是招何茂才。就算何茂才攀扯出郑泌昌,也并无确凿的证据。何茂才是怕郑泌昌跟自己做切割,把通倭的事情都甩给自己,便提醒郑泌昌,这中间可有毁堤淹田的事情,不要想着只是“罢官坐牢”就能了事,把郑泌昌和自己牢牢绑在一起。

▼郑泌昌见何茂才还起疑心,又找借口安慰了下。

▲郑泌昌未必没有甩锅的心,至少在通倭这个事情上来讲,他甩锅是毫无难度的。改稻为桑要担担子也是大家一起担,他郑泌昌也是甩不了锅的,这句话倒也不作假。被何大人怀疑,郑大人也是很生气的(╯‵□′)╯︵┻━┻

▼何茂才对他的回答明显不满意,说了等于没说。

▲何大人只有知道郑泌昌的后着,内心才能安定些。

▼郑泌昌便一本正经的开始说自己有办法。

▼何大人赶紧凑上来问是哪三条。这充满希望的眼神(✧◡✧)

▲哼,你不是怕我甩锅不管你吗,我先死给你看!

▼何大人见他这样说气话,就更无赖了,坐在座位上便不走了。

▼郑泌昌哪见过何茂才这么无赖的样子。先是被气得一怔,然后两眼一黑,就倒了下去。

▲郑大人在本集第一次晕倒,是被何大人气晕的。他当年把高翰文气晕,今天就被何大人气晕,真是报应啊....

▼何大人见郑大人晕了,知道他做不得假,赶紧扶他到椅子上。

▲郑大人拿何茂才没办法,只有透露自己去找杨公公的打算。

▼何大人这才满意,抱怨郑泌昌不早点说,便去了淳安。

▲何大人此时的称呼由“郑中丞”变成了“老郑”。这个倒是书里没有的,剧里这样处理更好,说明何大人此时疑心去了,不防着郑大人甩锅了。

3. 锦衣卫会郑泌昌

何茂才走以后,郑泌昌休息了会,便去找杨金水。这段戏比较好玩,两个忽悠互相忽悠。

▼杨金水正在陪锦衣卫们用饭,他的随从就过来禀告郑泌昌来了。

▲杨金水想了想,既然锦衣卫来查“织造局买田”的事,郑泌昌迟早是要见的,便决定要见。

▼杨金水穿过回廊走到会客的厅里去见郑泌昌。

▲杨公公穿回廊的时候还能听到昆曲,不管外面闹得如何天翻地覆,织造局倒是一派歌舞升平。不食人间烟火,不过如此。

▼郑泌昌扎着黑色的带子,明显是身体不舒适。

▲杨公公刻意说自己是刚回来,实际他已经回来十来天了。

▼杨金水打着哈哈,佯装自己刚回来,什么都不知道。

▼郑泌昌却单刀直入,切入正题。

▲杨公公当然是装傻。啊,我刚回来呢,什么都不知道哦哦哦哦。一方面是要把自己撇清,另一方面也是试探下郑泌昌会怎么忽悠。

▼郑泌昌接着说。

▼杨金水此时才知道“买田”变成了“赈灾”,倒真的震惊了。

▼郑泌昌开始甩锅啦。

▲郑泌昌说了那么一堆,其实中心思想就是一个:改稻为桑难搞成了,都是沈一石害的。

▼这个时候,杨金水却还沉浸在“奉旨赈灾”的震惊中。他心里的想法比较多,挽回皇上的面子固然好,但“织造局买田”是他报上去的,岂不是他要担责任。他现在也想不清楚怎么办,只先确认“奉旨赈灾”的消息是否为真。

▲书里有写杨金水此时本能地要抓住别人的把柄以此来寻找突破口脱身。说白了,就是杨金水也是在找地方甩锅,只是他要甩的锅是“报假消息”。

▼他想来想去“通倭”应该是个突破口,便先假意试探郑泌昌,问这个事情的起因。

▼郑泌昌当然不接招,他是来甩锅的,自然一问三不知,都往沈一石身上推。

▼杨金水一点一点试探,郑泌昌把所有锅都甩了。

▲郑大人真是甩锅甩地情真意切:我没看见、我不知道、我管不了。打织造局牌子这个事情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赌咒发誓都用上了,就差没上吊了。总之是你们宫里的事,和我地方上没关系。

▼见他如此滑不溜手,把所有的锅都甩给织造局,杨金水非常的不高兴。来看下杨公公的表情。

▲杨公公开始的脸色还算正常,这一转头,再回过头来的时候眼神就非常狠厉了。书里明确写,就是这个时候杨公公决心把郑泌昌和何茂才弄了。仔细想想,织造局虽然也甩锅,但也是明着甩,譬如毁堤淹田他也会说是你们地方的事情,但他不会假装自己不知情。郑泌昌何茂才这就属于暗地里把织造局坑了,然后明面上还把自己的事情甩地干干净净,杨金水也是性情中人,这一番如何不恼。虽然郑大人就算风光霁月地承认是自己谋划的,杨公公也会想办法把锅甩出去,但内心大约会尊重一些。

▼杨金水安定了下情绪,便直接挑着问通倭的事情了。

▲淳安通倭的事情是海瑞的锅,是要阻挠改稻为桑;借粮是沈一石的事,是怕激起民变。总之跟我郑泌昌没有关系。

▼杨金水又绕回来,问打着织造局买田的事情。

▲郑泌昌还在装傻,再一次把这个事情推给了沈一石。郑大人还是很警觉的,通倭的锅是海瑞的;打织造局牌子的锅是沈一石的。绕了一圈还牢牢记住这两点,也是很6。

▼杨金水却再也忍不了了,直接把锅亮了出来。

▲杨金水这言下之意一定是有人在逼沈一石,沈一石又没有死,他一定能问个清楚。言下之意是不管你郑大人怎么说,这个锅你是别想跑了。

▼郑大人听了杨金水这一番话,这才意识到这是步死棋,再次两眼发直,晕了过去。

▲心疼郑大人┓( ´∀` )┏一天晕两次。不过好歹这次记得倒在有人的那边,没有直接躺在地上。

▼杨金水也没有料到,先是叫了两句。

▲小说里面,杨金水说的是“装死!装死也躲不过!”,剧里面的戾气倒是没这么重。

▼锦衣卫还在,杨金水撂下郑泌昌,回去见锦衣卫。进门前,杨金水却站住了。

▲昆曲又响起来了。杨金水此时站住了。锦衣卫是奉命来抓“织造局买田”的人,但现在“买田”变成了“赈灾”,他还得想办法给锦衣卫交代。郑泌昌如此,他也要好好坑上一把。

▼一进门,杨金水先佯装头疼。

▲锦衣卫见他如此,知道刚刚的会面必定不愉快,都站了起来。

▼杨金水招呼他们坐下,朱七便开口问了。

▼朱七开口问,杨金水趁机就把锅都甩给了郑泌昌。

▲杨公公这番话说得真是....真情实感.....都要哭了.....可怜郑泌昌甩了那么一堆锅,反倒把杨金水惹毛了,在锦衣卫面前又给他造了一顶新锅——“算计织造局”。好像也不冤.....

▼已经被扣上新锅的郑大人,此时正被一群太监围着。巧了,正是当年坑高翰文那四位“高矮胖瘦”。

▼说完就又晕过去了。

▲郑泌昌也是豁出来一哭二闹三上吊了,死活要见杨金水+把锅甩出去。书里有一段小太监劝郑大人“杨公公他砍了头一家子不饿,您老可是有十几个儿子要养呢。”,剧里倒是没了。郑大人这负担也是很重啊,比首辅大人还要负担重些。

▼郑泌昌赖着不走,无法,杨公公的随从又去汇报。

▲杨公公要真想弄走郑泌昌,自然有一百种办法,无非是做给锦衣卫看。杨公公演技自然是极好的。

▼杨公公的随从太监自然也是很懂的,添油加醋了一番。

▲不愧是杨金水的第一心腹,把郑大人塑造成了一个这么有风骨的人....添油加醋说成朝廷的官仗着自己的官大欺负宫里的人。杨公公又演了把受害的白莲花。

▼杨金水假装气得不行,进了里间。宫里来的锦衣卫自然也气不过,先是朱七旁边的锦衣卫问了起来。

▼其他两个也跟着附和,只有朱七不动如山。

▲这几个锦衣卫也是被杨金水挑拨起来的怒气,要抓他只是为了给宫里出气。话说“永定河的绿毛龟”在雍正王朝里面也出现了,还有“天上只有一片云”,有些话刘大神还挺喜欢用的。

▼杨金水躲到里间看着这几个锦衣卫,其他三个都站了起来,只有朱七坐着。

▼朱七终于发话了。

▲朱七这几句话就把抓他“给宫里出气"绕回来了,还是专注来此处的主要任务,是因为郑泌昌耍花枪才去会会他。整个就体面了很多,锦衣卫虽然威风,但毕竟给嘉靖当差,面上也要过得去,不能跋扈太过。嘉靖说朱七“得力”,果然不假。

▼锦衣卫到了会客厅,见到了郑泌昌。郑泌昌还躺在地上。

▼胖太监叫了两声,郑泌昌本就是耍赖,抬头一看。

▲看到“北镇抚司”的牌子,郑大人哪还有不明白的,赶紧就起来,不敢装了。郑大人这段真是激萌~~官场老油子真是演的太到位了,这种人才放现在至少上个访神马的毫无压力。

▼朱七先是嘲讽了一顿。

▲郑泌昌再无赖,此刻也不敢赖着了,赶紧请了几个钦差去他的巡抚衙门回话。

▼锦衣卫们随着郑泌昌到了巡抚衙门,郑泌昌拣了能讲的讲了些。

▲当着锦衣卫不好说都是沈一石的锅,自然一股脑都甩给了清流这派阻挠“改稻为桑”的势力,又强调自己一直非常配合宫里的事情,表忠心。

▼郑泌昌一省巡抚,见了锦衣卫可是站着回话的。

▲“御百官如家犬”便是如此。最后一集海瑞对嘉靖三代也是差不多的布局,只是这气势上差太多了。

▼朱七不接郑泌昌的话茬,只问织造局买田的事。

▲郑泌昌还是那一套对着杨金水的说词,沈一石是宫里的,地方管不着。

▼朱七却不会让他这么好过关。

▲商人也真是可怜,沈一石也不知道给郑泌昌干了多少活给了多少银子,关键时候锅全是他的。杨公公他郑泌昌得罪不起,沈一石得罪了却没什么成本。

▼朱七又继续问“买田”改“赈灾”的事。

▲郑泌昌好歹知道这个锅不能给杨公公。

▼朱七又逼了一步。

▲郑泌昌知道,他不请罪是无法善了了。锦衣卫这就是来给他教训的,他再怎么推脱也是没用的。

▼朱七又嘲讽了一番。

▼给了郑泌昌一个教训,朱七也就罢手了。事情未明,郑泌昌又是一省巡抚,上面没有指令,断然没有逼着他把织造局买田的罪都认下的道理。临走,朱七还教训了郑泌昌两句。

▲郑大人这种官场老油子,精明之处就在于什么情况都不担责任,毁堤淹田撺掇着马宁远去干,改稻为桑难办就逼着沈一石去买田,通倭又派着高翰文去做,总之有任何风险的事情都假他人之手。出了事,往上甩锅、往下也甩锅,自己躲得远远的,只以为人人都拿他没办法。谁知道也正是他这样精明,让杨金水腻的不行,在此处就坑了他一把。郑泌昌最后倒是合了王熙凤的判词“聪明反被聪明误,反算了卿卿性命”。也正是人人都这样的精明,最后才让局势坏到如此地步。

▼锦衣卫走后,郑大人先是摸了摸自己的帽子。

▼摸到了自己的乌纱帽还在,郑大人才长舒了一口气。

▲这个细节真是好到炸裂,官迷形象一览无余。这集郑大人好多细节都处理地很好啊,两次装晕、对着何茂才暴跳如雷、对着杨金水死乞白赖、对着锦衣卫的唯唯诺诺,都恰如其分啊。郑大人这一集里的表情比我见到很多小鲜肉演60集的都要多了....

4.锦衣卫探淳安县

▼既然“买田”改成了“赈灾”,锦衣卫自然要去淳安县探个究竟。

▲按理讲,既然是赈灾,那粮食就应该发给了百姓。但粮船现在还在码头,可见赈灾的粮食还没有发下去。锦衣卫就乔装打扮去县里打探个究竟。

▼朱七便找了个老人问情况。电视剧也借此节反应了下此时的民心。

▼老人是个瞎子,但一听口音就知道不是本地人,心生警觉。

▲自从发生了通倭的事情,淳安县民就警惕了起来。

▼朱七解释了下,自然就谈起了前不久齐大柱通倭的事情。

▼朱七本就是来了解此事的,趁机问了下去。

▲不分青红皂白,省里一句话,第二天就砍头。老百姓要这样想了,大明朝如何不出问题。

▼朱七奇道为何说砍头,人还在牢里。

▲老百姓心也不瞎。

▼朱七又问了问海瑞。

▲哈哈,“谁是谁的人”这种八卦消息倒是传播最快的,古今中外皆宜。

▼朱七看他这么乱猜倒也有几分准头,就笑了起来。

▲话说庙堂之上的大大们看到我们流传的各种传说,大概也会觉得很搞笑。

▼朱七又问了问粮船的事情。

▲老百姓的想法大多时候是很朴素的,这种派个“青天大老爷”来给我们做主的思想也是自古至今都不变的。既然有“青天大老爷”就会有“奸臣”,这个老丈的话至少说明嘉靖用严嵩是达到了他的目的的。老百姓都觉得皇上是好的,那不好的自然是其他人。

▼朱七问的是为什么这些粮没有卸下来,导演也借了这个老丈的口说了百姓对改稻为桑的想法。

▲说白了,之所以不肯改稻为桑还是对朝廷的不信任。他们信任海瑞,但海瑞要是调走了,他们的田仍然面临被收走的风险。如果人民的权益一直是由流动的“人”来保证,而非固定的“政”来保证,人民如何能有安全感。何况新任官不认旧任官政策的风险真是历朝历代都存在啊....

5. 何茂才怼海刚峰

▼朱七在访谈灾民,田有禄也正在放粮现场,一个差吏过来找他批字。

▲“二老爷”这个称呼极妙。陈洪的“二祖宗”和这个“二老爷”就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对于中华人民发明称呼的能力一向是叹服的,尤其对副职的称呼,恭敬中透出点区别,区别里又保留各自的体面实在太过微妙。“同进士”、“如夫人”乃至如今的各种“常务”,加上了各种修饰词的称呼,其实透露出的信息是相同的,那就是“不是正经的”。而这种称呼又需要随场合的不同任意切换。譬如一个机关里,正局长和副局长都在的时候,叫正局长自然叫一声局长即可,叫副局长的时候一定要加上姓氏以示区别,譬如刘局、王局。如果只有一个副局长在场的时候,直接叫局长也是无碍的。但无论什么时候,加个“副”字都是找死。甚至即使同样是副职,其实也有一个先后顺序的,第一副书记、第二副书记这种也是绝对不能错的。

▼二老爷被叫醒了,很不高兴。

▲二老爷开始未雨绸缪了,便要往海瑞身上甩锅。

▼谁知道有了他这句话,差吏更开心。田有禄发了话,锅自然是田有禄的。

▼田有禄听他这样说就更不高兴了。

▲朝堂上,嘉靖甩锅给严党;省里面,郑泌昌杨金水互相甩锅;县里面,连一个差吏都会甩锅大法。人人怕担担子,人人想退路,偏偏人人都不喜欢被甩锅。这差吏也不过是说出了所有人的心里话。

田有禄也是无法,不得不盖了章签了单子。

▼签完单子,那个差吏就走了。又来了个差吏,来找田有禄。

▲哈哈,不知道为啥想到最近四川那个严春风的事情。田有禄倒是谨慎小心,他夫人却没有这个政治觉悟。

▼田有禄又问了他父亲的事情。

▲孝道本是天伦,田有禄却不是心疼他父亲,只是怕上司骂而已。不过古代倒不如现代方便,可以事先准备好离婚协议规避风险。

▼田有禄媳妇也是个厉害人,指不定娘家也是背景很硬,那差吏怎么也不敢去回话。

▼差吏劝他不要去城里。

▲原来是我们的何大人来了。

▼田有禄一听何大人来了,一下子就兴奋起来,抱怨差吏不早告诉他。

▲走五狮山说明走的是陆路,走陆路就说明是急事。又是这个当口,田有禄马上就敏感地感觉到要出事。二老爷的政治敏感性还是相当不错的,只是大事面前沉不住气。

▼何茂才已经到了淳安县衙。

▲县衙这对联和小阁老书房里是姊妹款,此处给了个特写,是导演在给何茂才下注解:欺民、负民。

何茂才是上官,坐在主座,海瑞坐在下首。

▼何茂才是来带人走的,一上来就问人在哪。

▲何茂才是一省刑名,他要带人走,也是有道理的。海刚峰左顾右盼,就是不理他

▼何茂才见他这样,更气,把签筒都扔了。

▲小阁老扔砚台放大版~这竹签一扔,就是行刑的命令。书里也介绍了下,扔一根打十杖,一个签筒十根,便是一百杖。

▼蒋千户、徐千户受了海瑞的气,等到何大人来,又扔了签,赶紧上来就想行刑。

▼海怼怼不能硬怼何茂才带人走,因为不那么占理。但对他行刑,就可以直接怼了。

▲蒋、徐二人算盘打得也很精。他们这么积极有两个原因:他们吃了海瑞的亏,好不容易何茂才来了,可以趁机出气,这是其一;海瑞越怼,他们就越能给何茂才看清楚,不是他俩办事不力,而是海瑞太硬太“猖狂”,着实不好对付,这便是其二。

▼何茂才也顺着蒋、徐二人的话吓一吓海瑞。

▲感人,这是本集过了90%以后,第一句主动担担子的话!何茂才当然也是吓一吓海瑞,海瑞是裕王派来的人,没有正经理由,何茂才也不敢弄死他。

▼海瑞不理他,只是一味呵斥蒋、徐千户。

▼蒋徐千户还是硬刚,海瑞便叫来了总督府的兵。

▲海瑞虽然是男主角,但还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嘴炮神马的不能解所有的围,只有在武力有保障的时候才能讲道理。有如今的局面,海瑞本人自然是厉害,背后裕王的势力、胡宗宪派兵解围却是基础,没有这两样,海刚峰怕真要折在淳安了。枪杆子里出政权,也是这么个道理。

▼何茂才见有总督府的兵,也没法强压。

▲公检法的兵在战斗力上还是没法和正规军队比的。

▼既然强压不成,何茂才不得不开始“晓之以理”。

▲海怼怼再次拿出了大明律,开始讲起了程序正义。通倭有冤情,所以要三级衙门一起审理;既然要一起审理,那便要三级衙门的公文才能带走。这个理由也很正当。

▼何茂才“晓之以理”失败,便开始“动之以情”。别人“动之以情”是说自己惨,何茂才是说别人惨.....

▲其实何茂才像一个低配版的小阁老,也很喜欢戳别人痛处。海瑞屡试不第,内心未必不在意。

▼海瑞一句话就怼回去了。

▼何大人当然不能说“和我结仇了”....海瑞这样直白,气得何大人又要摔东西。

▼海瑞摘下自己的乌纱帽,给何茂才摔。

▲海瑞这一番剖白,不过是孟子那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如此而已。就是有了海瑞这样的人,才让孟子说的浩然之气不再是游荡天地间的虚无,而是凝成了世间有血有肉的人。

▼“动之以情”也失败,碰到海瑞这样的人,何茂才没办法,只得愣在那里。

海瑞见他这样,知道此时可以跟他谈条件了。何茂才是一省刑名,带走人犯是正当有理的。如果真要三级衙门一同审理,齐大柱等一干灾民也讨不了好,毕竟他们是真的在倭寇手里买了粮。海瑞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保下齐大柱这些人。所以他希望的结果是让何茂才把井上十四郎带走,但是齐大柱等人能够留下,让他来处置。何茂才经过他这一番吓,海瑞让他面临最坏的打算就是一个人都带不走,对他来说就有诛灭九族的风险。如此,海瑞再给他一个不那么坏的打算,何茂才就很容易同意了。

▼海瑞等了一会,开口了。

▲何大人看海瑞开始放水了,明显有些不敢相信。啥,你给我整这么半天,兵弄出来了,道理讲了一堆,原来不是要跟我为难?

▼海瑞便顺道给了何茂才另一个选择。

好了,这集就到这了~至于这个选择到底是什么,何茂才和海瑞到底如何结案?“买田”变“赈灾”又对朝堂局势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且看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更新的下一集。

文章标题: 多图详解《大明王朝》第十三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110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