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郡守与刺史的官阶谁大

时间: 2021-12-27 00:01: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郡守与刺史的官阶谁大

刺史、太守、都督和州牧,在三国时期,哪一个官更大?

题主所说的这些官职都是属于三国时期的官职哈,下面就给题主详细解释一下这些官职的详细职责和到底哪个官最大。

首先是刺史,刺史又称为刺使,其中的“刺”意思是指检核问事的意思,而“史”则是指御史的意思,这个官职是在秦朝时期建立的,等刘邦建立汉朝后才把刺史的全部官责给补全,在汉武帝时期分天下为十三州,每一州设一刺史,这个时期的刺史作为一州之主要行政长官已经拥有很大权力了,而且刺史并不像其他官职一样,它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它在每个州的存在更像是皇帝放在各地官员头上的一把剑。

太守这个词在三国出现的次数可谓是非常多,三国时期当过太守的诸侯其实有很多,比如辽东太守公孙瓒、汉中太守张鲁等等,而太守这个官职其实就是郡守,郡则是比州低一级的行政区,相当于我们现代市里的干部,刺史则相当于省里的干部。

太守是一郡之最高行政长官,在他的管辖地中有着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之职权,并且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如果单纯比官职肯定是没刺史高,但如果比起在各自管辖地的权力,太守可谓是远远超过刺史。

州牧这个官职同样是大汉十三州的主要行政长官,并且在三国时期,州牧这个官职的权力可以说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这是因为当时汉灵帝看到黄巾猖獗,天下大乱,而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才重新启用了这个官职(汉成帝设州牧后不久,此职又摆停),并且给予了州牧非常大的权力,能够将一州的军政大权一手抓,除了需要对皇帝负责外,州牧这个官职简直可以说就是一个拥有自己地盘的诸侯了。

而当过州牧的诸侯也很多,比如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刘璋父子、徐州牧陶谦、冀州牧袁绍、豫州牧曹操等等,这些人在三国演义中都是非常大的诸侯势力,就是因为汉灵帝给了他们州牧的官职,让他们有了自己的地盘,能够完全自己发展起来。

最后则是都督,为什么要最后说这个官职呢?因为这个其实根本不属于官职,都督在三国时期其实是属于负责军事行动的临时职务,虽然说在战场上权力很大,但是一旦打完仗这个职务就会被取消的,在大汉或者三国时期里是没有都督这个官职的,也就是说它跟前面三个官职并不属于一个系统,根本不能拿来比较。

刺史、太守、州牧,这三个官职经过我的介绍大家应该知道哪个官职比较高了吧?州牧大于刺史,刺史大于太守,不过州牧和太守相比较刺史而言权力更加集中在自己的手里,不像刺史只能打报告给皇帝。

在汉末三国时期,州牧、刺史、太守、都督是比较常见的官职。其中,就州牧来说,有益州牧刘璋、荆州牧刘表、冀州牧袁绍、豫州牧刘备等;就刺史来说,胡修曾任荆州刺史,韦康曾任凉州刺史等;就太守来说,则更多了,比如刘备攻下汉中,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关羽则官至前将军、襄阳太守;至于都督,在魏蜀吴三国的情况有所不同,比如曹魏有雍凉都督,蜀汉则有汉中都督、永安都督等。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的州牧、刺史、太守、都督,谁的官职更高呢?权力更大呢?

首先,就州牧和刺史来说,通常是州牧高于刺史。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在西汉时期,刺史原本只是监察一州之内的官员,但是,到了东汉时期,刺史权力逐渐扩大。诏书常云:“刺史、二千石”,又常有派刺史领兵作战之事。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刘璋的父亲刘焉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遂改部分资深刺史为州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刺史不可领兵,比如在魏晋时期,领兵刺史多加将军号,任重者称使持节都督(某某等州)诸军事(任一州的刺史,同时都督数州甚至十数州军事)。只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刺史逐渐少见,反而是州牧常见了,也即各个州的最高长官,基本上都是州牧了。也即对于曹操、刘备、刘璋、刘表、袁绍、马超、吕布等诸侯,基本上都担任过州牧一职。

其次,就太守来说,作为一郡的最高长官,自然是刺史和州牧的下级了。比如荆州下辖九个郡,每个郡各有太守一名。在历史上,太守曾被称之为郡守,比如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分天下为36郡,各个郡都有郡守。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郡守改称太守。后世惟北周称郡守,余均以太守为正式官名。当然,到了明朝和清朝时期,则用知府的称呼来替代了。

在汉末三国时期,一个郡的范围和现在一个地级市差不多。在此基础上,郡下面又有若干个县。因此,太守虽然不是封疆大吏,却也不是七品芝麻官,也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蜀汉五虎上将中,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就担任过太守一职。

再者,就都督一职,就比较特殊了,因为在魏蜀吴三国中,都督的官职大小是截然不同的。就蜀汉来说,形成了永安都督,庲降都督、汉中都督、江州都督这四大都督并立的格局。就蜀汉的四大都督来说,分管若个郡。因为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不能像曹魏一样存在多个刺史、州牧。

因此,刘备就设立了永安都督,庲降都督、汉中都督、江州都督这四大都督。比如汉中都督一职,就是汉中太守兼任的,魏延、王平、吴懿等人曾任汉中都督。再比如庲降都督,则负责蜀汉在南中地区的数个郡。因此,在蜀汉,都督一职是介于州牧、刺史和太守之间的官职,高于太守,小于州牧。毕竟,蜀汉实际上只有一个益州牧。

最后,就东吴来说,根据特殊地形,其都督形成极密或极疏的布局。其北线和西线,在沿江众多要点上,设立了密集的都督区,也即东吴都督的数量非常多,其实际管辖的范围也是大小不定,不过,和蜀汉,东吴的都督,也是次于刺史和州牧的。至于曹魏,在东线设立了扬州都督,南线设立了荆州都督,西线设立了雍凉都督,北线设立了河北都督。

在曹魏,都督往往管辖了一个州甚至多个州,比如雍凉都督,自然管辖了雍州和凉州,就雍凉都督来说,曹魏曾以曹真、司马懿、夏侯玄、郭淮、陈泰、司马望等任职。就曹魏的都督来说,负责了一个或者数个州的大小事务,其官职和地位完全可以媲美清朝时期的总督了。因此,曹魏的都督,其官职自然在刺史和州牧之上了。

在当年州牧的官职是最大的,因为在当时不仅管理着国家的军事,而且管理着国家的日常事务。
都督的官职是最大的,大都督是一个诸侯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而其它的只是文臣。

州牧、刺史、太守、都督,这些官职哪个最大?

对于古代官职来说,都督是这四者之中最大的官职。这四个官职的基本排位为,都督>州牧>刺史>太守。在汉朝末期三国混战的阶段,比较常见的官职有州牧,刺史,太守和都督,人们对于它们的职务和权力区分经常混淆。这四个官职中,都督作为军事统领,它所拥有的权力是这四个官职之最。

一、四个官职不同之处

州牧和刺史都是监测地方的官职,两个都是监察一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进行监察地方发展和巡视工作。单就州牧和刺史这两个官职而言,州牧通常是指的是拥有更多经验的刺史。太守则是一个郡内的最高行政长官,对当地的事务进行管理作用。太守的官职位于州牧和刺史之下,是它们的下级,受它们的管理。而都督作为军事统领,从最初对军队起监督作用,到后来发展为军事领导长官职能,通常掌管一个州或甚至多个州,所以很明显它是这四个官职内排名最高。

二、四个官职的比较

古时地方实行郡县制,地方分为州、郡,县。当时地区等级以州为郡县之上,其中州相当于现在我们所说的省,而郡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市级。所以根据地区的等级可以发现管理州的州牧和刺史职位高于管理郡的太守,太守是他们的下级。州牧是更有经验的刺史,管理权力比刺史大,同时州牧和刺史对太守起监视作用,以防太守权力的滥用。而都督作为统领监督军队的军事首长,是地方的军事长官,掌管一个州的总军事力量,有能力者甚至掌管多个州。从这些区分,可以看出都督排名第一,之后从大到小分别为州牧、刺史、太守。

通过多方资料核对,面对州牧、刺史、太守、都督的官职管理能力区分,我们很容易就可得出职位最高的为都督,毕竟都督对地方的军权具有绝对管理,之后的排名便是州牧,刺史再到太守。

州牧最大,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以六百石官监察包括二千石的太守在内的地方官,所以这就是州牧最大的原因
在汉朝末期的时候,太守的地位最低,然后就是刺史,州牧大于刺史,最后就是都督。
在汉末三国时期,这四个官职里都督的官职最大,就拿曹魏的都督来讲,负责一个或者多个州的大小事务,其次是州牧、刺史、太守。
在三国时期官职从大到小应该是都督.州牧.刺史.太守,都督是处理多个州的军政事务,州牧处理一州大小事务相当一方诸侯,刺史对一州起监督职责,太守是一郡的长官。

有牧,刺史和太守,这3个官职哪个更大

这些都是东汉末年时期的官职。
牧,指州牧,可以统领一州的军政大权,位高权重。
刺史,指州刺史,在董卓之乱之前是一州最高的行政长官,后来王允为了使关外的军队可以起到进京勤王的作用,增设州牧一职管辖地方军队,所以刺史是前身,州牧是进化版。
太守,指郡太守,汉朝设立州郡县乡等行政区别,所以州牧最大、其次是刺史、再然后是郡守、往下就是统领县的县令和县长,县的人口决定县令或县长,令比长大。

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哪个官职更大?依据是什么?

要说到太守、刺史、州牧等官职的大小,必须先简单了解一下秦朝的地方官制度。秦统一天下后 ,将天下分为36个郡,每个郡设置一名郡守、郡尉,御史、郡守管行政,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尉管军事,是一郡的最高军事长官,御史管监察,是一郡的最高司法长官,这可以说最早、最合理的三权分立了,郡守、郡尉、御史官职平等,互相制衡,形成权力平衡。

太守,即郡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秦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为36郡,每个郡设立一名郡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汉承秦制,汉统一天下后,在中央管辖地区实行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仍是郡守,到汉景帝时期,将郡守改为太守,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一直沿用太守的名称,而且仍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但发展到三国时期的太守权力已经非常大了,不仅管行政,而且还管军事及所有的大事,俨然成为一郡的全权长官,由于汉朝实行的是郡国制,到三国时期,由于推恩令的实行,这个时期的封国已经非常小了,差不多相当于一郡之地,太守就相当于郡国的国相,是握有实权的地方官。所以在三国时期,不仅能看到太守的官职,又能看到国相的的官职,如鲍信是济北相,张邈是陈留太守,两人官职相同。

刺史本是监察地方的官吏,作用与御史的作用类似,都是管监察的官员。秦朝时,每郡设置一名御史,汉承秦制,汉初,同秦一样设置御史。到汉文帝时,以当时的御史失职为由,另行设置刺史,由丞相委派,行使御史的职责,当时的天下共十三州,每个州设置一名刺史,但不常设置。至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刺史不受丞相节制,而直接对皇帝负责,无形中加强了刺史的权力。到东汉末年,刺史权力逐渐加大,可参与对太守的弹劾,由于直接受皇帝节制,因此也会受皇帝委派从事监察之外的工作,如领兵作战,参与平定叛乱,逐渐侵占太守的部分职责,但刺史与太守不存在谁的官职大的问题,因为他们不是一个系统内的官员。

州牧的出现,是在东汉末期,由刘焉向汉灵帝提议:由于地方上的刺史、太守大多腐败,应该另选清廉的朝中官员去担任地方上的州郡长官,以便镇守安定天下,将部分资深的刺史改为州牧,刘焉成为当时天下的第一个州牧,而州牧成为一州的行政长官,这个时候的地方两级郡县制,就成三级州、郡、县制,而州牧为成一州握有实权的官员,太守和刺史成为州牧的下属。州牧由刺史改制而来,或者直接由中央任命,是太守和刺史的上级。因此官职最大的是州牧,而太守和刺史算是平级的官职。

文章标题: 郡守与刺史的官阶谁大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0988.html
文章标签:官阶  郡守  刺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