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2-14 21:00: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要说历史上那个皇帝诛杀的开国功臣多,当属朱元璋和刘邦,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他们诛杀开国功臣实属无奈之举。比如明朝开国朱元璋,主要原因是太子朱标早逝,黄太孙朱允炆年幼,朱允炆即没有过人的才能,又没有杀伐果断的性格,并且和众位开国功臣没有过多的交情。朱元璋此时已经是花甲之年,加上很多开国功臣仗着功劳,徇私枉法,甚至出现藐视皇权,意图造反之事。朱元璋不得不考虑自己百年之后,皇太孙朱允炆能不能压制住这些骄兵悍将,可是朱允文和众位开国功臣相比,朱允炆能压制住的几率甚微。
朱元璋面对这种情况也仿照过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可结果只有汤和看穿了朱元璋的用意选择告老还乡。有些虽然看出了朱元璋的用意,但并没有急流勇退的意思,人一旦有权利之后,享受了权利就很难放下。当然也有一些在看到朱元璋杯酒释兵权之后,收敛了很多,可是有些则更加目无法度,依仗功劳更加大胆的做不法之事。朱元璋没办法,为了大明的基业、百姓不在受战乱之苦,只能杀之。为君者杀开国之功臣实属无奈,这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不幸,也是众位开国功臣的不幸。那么如果我们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怎么做才能避免被朱元璋诛杀呢?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朱元璋为何诛杀开国功臣,那么我们看一下都有那些开国功臣善终,善终比较出名的有汤和、徐达、刘伯温、沐英和耿炳文等。
其中汤和和刘伯温相似都是以告老还乡得以善终,而沐英则是由于当时云南时常有人暴乱,沐英前去镇守,沐英本人也是低调无比,对朝廷忠心耿耿,最主要还是不贪赃枉法。徐达是表现出对权利的态度是可有可无,朝廷用的上徐达时,徐达领兵出征,朝廷让徐达归朝时,徐达则马上归朝并把兵符交出,徐达采用不贪恋权利得以善终。
耿炳文则是以圆滑自保,当朱元璋夸奖耿炳文时,耿炳文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不贪功劳,把功劳以巧言让给朱元璋。耿炳文不但圆滑还善于防守,并且有功劳都全让给朱元璋,这样之下让耿炳文得以善终。现在我们差不多已经清楚如何在躲过朱元璋的诛杀,要么告老还乡不在探讨政事,并不与官员来往,做个快活的富豪。要么低调,不贪恋权势,不做目无法度之事,不为非作歹,时刻忠于朝廷。要么去镇守边境,提升自身价值,让帝王朱元璋离不开你。
倘若真的是明朝开国功臣,只要做到不贪恋权势、低调、忠心、不为非作歹就可以自保,朱元璋诛杀功臣大部分是功臣们自身的原因。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要想躲过朱元璋的屠刀,在分阶段把握他的想法,趋利避害才能让自己安稳度过洪武一朝。
明太祖朱元璋对功臣的屠戮,堪称历史一大高峰。明初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蓝玉案”牵连达数万人之多,到了洪武末期,能够存活下来的功臣屈指可数。而唯一一个算得上一号人物的只有信国公汤和了,他的处世哲学非常值得参考。
朱元璋对功臣的清洗大致可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太子朱标在世之时,而另一个则是朱标早逝。
太子朱标在世时,朱元璋针对性清除的功臣是他认为朱标可能驾驭不了的人。此时,还没有牵扯太大、太广,毕竟,朱标出生在朱元璋荡平天下的过程中,文韬武略虽比不上朱元璋。但,至少见过腥风血雨,对于建立明朝的功臣勋贵还有一定的威慑力,除去个别人外,朱元璋对自己选中的太子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此时,只要你的文比不上刘基、李善长,武比不上开国五公爵-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爵位其实是常遇春打下来的)、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夹起尾巴做人,差不多就平安无事。如果有上书的权力,就时常给朱元璋说下自己知道的动向,皇帝知道你在想什么、做什么,即可安稳度过这个时期。
这些做法,是为了让太祖知道,你是什么人、太子能否驾驭得住,经常性地说出所思所想,便于让朱元璋了解你的近况。从你嘴里说出来,总比让锦衣卫秘密上报来的宽心。
太子朱标去世后,此时,朱元璋决意扶持太孙朱允炆继位,这位长于深宫的皇孙让朱元璋异常焦虑,开国功臣中,一大批人他可能都无法驾驭。朱元璋的动机就是清除全部可疑的对象,像躲过前期的傅友德、蓝玉、冯胜等人,无一幸免。
除了这些人外,还有牵连的各级将领更多了。此时,只要你活得比朱元璋长久,怎么都无法避免被牵扯到。除非你对于朱元璋有一些用处,比如武定侯郭英的皇亲国戚的身份、长兴侯耿炳文善防守的能力的话,唯一活命的办法,就是跑吧。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毕竟明王朝也就那么大,外面的世界还是很大的。
综上所述,是个人对能躲过朱元璋屠刀的办法的分析,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可以说他的皇帝生涯坎坷无比,本身就没有经历过做皇帝的专业培训,然而却能够荣登大宝。这在普通人看来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但对于风雨飘摇的明末来讲,谁当皇帝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尽管崇祯事事亲为,而且对待皇帝的工作也是兢兢业业,却依然没能挽回大明的劣势。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都因为他错杀了两个人。
一、权臣魏忠贤魏忠贤是明朝权力最大的宦官,也是明朝最为嚣张的一个太监;昔日王振、刘瑾之流,相比魏忠贤,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魏忠贤当权期间,就连明朝最为厉害的文官集团,都得听从他的吩咐做事。而且他还给自己封为九千岁,离皇帝万岁只差了一千岁。
魏忠贤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虽然他专权,但他却没有做皇帝的心思。而且魏忠贤只要在世一天,明朝朝堂就不会大乱,而且崇祯最后也不会焦头烂额。
崇祯一心以为只要杀掉魏忠贤,就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还能够还大明一个太平盛世。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魏忠贤虽然贪腐,但却和皇帝一条心,毕竟有大明才有魏忠贤。所以当明朝面临灾难时候,魏忠贤一定会积极应对筹钱筹粮,可惜这些都随着魏忠贤的死去化为泡影。
二、战将袁崇焕当年崇祯如果没有杀掉袁崇焕,可能在袁崇焕的帮助下,还能够抵挡李自成的进攻,延缓明朝灭亡的时间。然而崇祯多疑的性格,加上身边小人进谗言,最终将唯一可能挽回败局的袁崇焕诛杀。袁崇焕一死,让大明彻底没有了可以利用的人才,最终让李自成长驱直入,将崇祯逼得煤山上吊。
所以明朝要想延缓败局,在当时的局面看来,还需要魏忠贤主内,袁崇焕驻外。当然了如果能够将袁崇焕的老师孙承宗能够出马,则力挽狂澜的机会就会大很多。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