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唐朝皇帝谥号为什么都是**大圣**孝皇帝,而且有两个谥号,如唐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又叫唐文帝

时间: 2021-12-07 14:01:2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8次

唐朝皇帝谥号为什么都是**大圣**孝皇帝,而且有两个谥号,如唐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又叫唐文帝

唐太宗的年号、庙号、谥号是什么?

1、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年号:贞观。

2、人物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3、个人成就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扩展资料

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唐朝复辟

中宗(重祚)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睿宗(重祚)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共44年。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病死,享年67,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朝代故事: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肃宗李亨(711年~762年),756年—762年在位,共6年。唐玄宗第三子。病死,享年52岁,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

代宗李豫(726年~779年),762年—779年在位,共17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病死,享年54岁,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

德宗李适Kuò(742年~805年),780年—805年在位,共26年。唐代宗长子,病死,享年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

顺宗李诵(761年~806年),805年—806年在位,1年。唐德宗长子。病死,时年45岁,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朝代故事: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八司马事件。

宪宗李纯(778年~820年),806年—820年在位,共15年。唐顺宗长子,先被封为广平郡王,28岁即位。被宦官杀害,时年43岁,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葬于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朝代故事:元和中兴。

穆宗李恒(795年~-824年),821年—824年在位,共4年。原名宥。在位期间荒于朝政,奢侈放纵,措施不当,导致河北三镇再度背叛,直到唐朝灭亡。服长生药而死,时年30岁,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葬于光陵。

敬宗李湛(809~827年),824年—826年在位,共2年。穆宗长子。被杀,时年18,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葬于庄陵。

文宗李昂(809年~840年),826年—840年在位,共14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受制于宦官。郁郁病死,时年32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葬于章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天乳山)。朝代故事:甘露之变。

武宗李炎(814年~846年),840年—846年在位,共6年。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时年28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葬于端陵。朝代故事:会昌法难。

宣宗李忱(810年~859年)847年—859年在位,共13年。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是唐朝历代皇帝中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小太宗。享年50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葬于贞陵(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懿宗李漼(833年~873年),859年—873年在位,共14年。李漼初名温,是唐宣宗的长子。病死,时年41岁,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死后葬于简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

僖宗李儇Xuān(862年~888年),873年—888年在位,共15年。十五岁时被宦官拥立为帝,政事全交给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却玩物丧志。时年27岁,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葬于靖陵(今陕西省乾县东北)。朝代故事:黄巢起义。

昭宗李晔(867年~904年),888年—904年在位,共16年。原名杰,又名敏,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来16年间,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904年被藩镇朱温杀,时年38岁,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葬于和陵(今河南省偃师县太平山)。

废帝李裕(?~905),900年—901年在位昭宗光华元年(898)十一月,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昭宗已自称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到了天复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后被朱温杀害。

哀帝李柷(892年~908年),904年—907年在位,共3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907年被废。908年被朱温毒死,时年17岁,谥号:昭宣光烈哀孝皇帝,葬于温陵温陵(今山东省定陶县)。

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年 号 :贞观 

庙号 :唐太宗

谥 号 :文皇帝(初谥)。文武圣皇帝(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754年加谥)。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扩展资料: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我们所熟知的开元、贞观、乾隆等都是年号。

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古代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内务府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

参考资料:李世民(唐太宗)_百度百科  年号_百度百科  庙号_百度百科  谥号_百度百科 

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庙号太宗。

唐太宗初谥文皇帝,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拓展资料

一、简介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出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二、历史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国学网—旧唐书

  1、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年号:贞观。
  2、人物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3、个人成就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唐朝建立初期,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他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实现“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
年号 贞观谥号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 太宗

为什么唐朝以前的皇帝史书上称谥号,如:文帝、武帝、献帝等,而从唐朝开始有习惯称庙号,如:太宗、高宗

谥号和庙号都是皇帝死后,由继任的皇帝起的(当然,真正干这事的还是礼部等管礼仪的官员)
一般情况下,都是用美号,都是好听的(特殊情况下,如亡国之君都是新朝的皇帝给取的,一般不大好听,如隋炀帝、汉献帝等)

相比较而言,谥号应该用途更广一些,不光皇帝有,朝中大臣(高官)也有,能够从一个人的谥号反映出这个人的生平功绩,以及后人对其评价
史书中使用的话,能够统一起来,大臣皇帝都用谥号
而庙号则是皇家宗庙祭司时用的,用途较窄

因此,唐朝之前史书中一般都习惯用谥号来称呼皇帝

但是,从唐朝开始,谥号的“味道”开始变了
唐高祖李渊的谥号前后变了四次,分别是大武(贞观年间)、神尧皇帝(上元元年)、神尧大圣皇帝(天宝8年)、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天宝13年)
而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从此之后,历代皇帝的谥号是又臭又长,如果史书中再用谥号来称呼皇帝,那么这么长一串8、9个字实在是不方便,因此就改称庙号,毕竟庙号也能体现一定的生平功绩

可以参考:
ht tp://zhi dao.baidu.com/question/31678336.html?fr=ala0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谥号是给去世后的有地位的人,或皇帝取的名号,皇帝的谥号由礼官议定。
皇帝同时可以有庙号和谥号。
谥号是指人死后 君主随其追封一个名号表示它的贡献大
而庙号必须得盖一个庙来祭奠他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 谥号为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包括朝鲜、越南、泰国、日本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从唐朝开始,谥号的“味道”开始变了
唐高祖李渊的谥号前后变了四次,分别是大武(贞观年间)、神尧皇帝(上元元年)、神尧大圣皇帝(天宝8年)、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天宝13年)
而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从此之后,历代皇帝的谥号是又臭又长,如果史书中再用谥号来称呼皇帝,那么这么长一串8、9个字实在是不方便,因此就改称庙号,毕竟庙号也能体现一定的生平功绩
是因为自唐代开始帝王的谥号越来越长(字数越来越多),史家为了便于记录就改用字数较少的庙号来称谓帝王。
因为益号是对死者的尊称,

唐太宗的谥号是什么?

姓名: 李世民

谥号 :

文皇帝(初谥)。

文武圣皇帝(674年加谥)。

文武大圣皇帝(749年加谥)。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754年加谥)。

姓名 李世民
庙号 太宗
谥号 文皇帝(初谥)
文武圣皇帝(674年加谥)
文武大圣皇帝(749年加谥)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754年加谥)
唐太宗的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朝历代皇帝年号庙号谥号

具体如下表:

扩展资料: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今西安)称帝建立唐朝。

626年,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后唐高宗承贞观之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其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极盛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历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后国势复振,末期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唐高祖李渊(566~635年6月25日)。唐代开国皇帝。西汉前将军李广、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暠之后裔。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鲜卑贵族后裔,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

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故特见亲重。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

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政局动乱。李渊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兵叛乱,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

李渊叛乱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

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

十一月攻拔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

次年(618)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唐统一了全国。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唐朝-百度百科

高祖 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 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 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 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 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唐朝复辟

中宗(重祚) 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 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睿宗(重祚) 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玄宗 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共44年。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病死,享年67,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朝代故事: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肃宗 李亨(711年~762年),756年—762年在位,共6年。唐玄宗第三子。病死,享年52岁,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

代宗 李豫(726年~779年),762年—779年在位,共17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病死,享年54岁,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

德宗 李适Kuò(742年~805年),780年—805年在位,共26年。唐代宗长子,病死,享年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

顺宗 李诵(761年~806年),805年—806年在位,1年。唐德宗长子。病死,时年45岁,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朝代故事: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八司马事件。

宪宗 李纯(778年~820年),806年—820年在位,共15年。唐顺宗长子,先被封为广平郡王,28岁即位。被宦官杀害,时年43岁,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葬于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朝代故事:元和中兴。

穆宗 李恒(795年~-824年),821年—824年在位,共4年。原名宥。在位期间荒于朝政,奢侈放纵,措施不当,导致河北三镇再度背叛,直到唐朝灭亡。服长生药而死,时年30岁,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葬于光陵。

敬宗 李湛(809~827年),824年—826年在位,共2年。穆宗长子。被杀,时年18,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葬于庄陵。

文宗 李昂(809年~840年),826年—840年在位,共14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受制于宦官。郁郁病死,时年32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葬于章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天乳山)。朝代故事:甘露之变。

武宗 李炎(814年~846年),840年—846年在位,共6年。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时年28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葬于端陵。朝代故事:会昌法难。

宣宗 李忱(810年~859年)847年—859年在位,共13年。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是唐朝历代皇帝中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小太宗。享年50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葬于贞陵(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懿宗 李漼(833年~873年),859年—873年在位,共14年。李漼初名温,是唐宣宗的长子。病死,时年41岁,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死后葬于简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

僖宗 李儇Xuān(862年~888年),873年—888年在位,共15年。十五岁时被宦官拥立为帝,政事全交给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却玩物丧志。时年27岁,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葬于靖陵(今陕西省乾县东北)。朝代故事:黄巢起义。

昭宗 李晔(867年~904年),888年—904年在位,共16年。原名杰,又名敏,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来16年间,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904年被藩镇朱温杀,时年38岁,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葬于和陵(今河南省偃师县太平山)。

废帝 李裕(?~905),900年—901年在位昭宗光华元年(898)十一月,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昭宗已自称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到了天复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后被朱温杀害。

哀帝 李柷(892年~908年),904年—907年在位,共3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907年被废。908年被朱温毒死,时年17岁,谥号:昭宣光烈哀孝皇帝,葬于温陵温陵(今山东省定陶县)。

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李渊:庙号高祖;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年号武德。
李世民: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年号贞观。
李治: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 、乾封、总章、 咸亨、上元、仪凤 、调露、永隆 、开耀、 永淳、弘道。
李显:庙号中宗(被废);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年号嗣圣684年。
李旦:庙号睿宗(被废);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年号文明 、光宅 、垂拱、永昌、载初。
武则天(武曌):武周690年-705年,谥号则天大圣皇帝;年号天授、如意、长寿、延载 、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李显: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年号神龙、景龙。
李重茂:庙号恭宗;谥号殇皇帝;年号唐隆。
李旦: 庙号睿宗 (复辟);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年号景云 、太极、延和。
李隆基 :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年号先天、开元、天宝。
李亨: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年号至德、乾元、上元。
李豫 :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年号宝应 、广德、 永泰 、大历。
李适 :庙号德宗;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年号建中、兴元、贞元。
李诵 :庙号顺宗;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年号永贞。
李纯 :庙号宪宗;谥号圣神章武孝皇帝;年号元和。
李恒:庙号穆宗;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年号长庆。
李湛:庙号敬宗;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年号宝历。
李昂:庙号文宗;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年号宝历 、大和 、开成。
李炎:庙号武宗;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年号会昌 。
李忱:庙号宣宗;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年号大中。
李漼:庙号懿宗;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年号大中、咸通 。
李儇:庙号僖宗;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年号咸通、 乾符 、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李晔:庙号昭宗;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年号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祐。
李柷:庙号景宗;谥号昭宣光烈孝皇帝;年号天祐 。

为什么唐朝皇帝全部称宗?

除了亡国之君跟高祖李渊rn唐朝皇帝为什么全部称为宗?而又没有XX帝的叫法?rn后来明朝清朝,都同时称帝又称宗, 比如清文宗咸丰皇帝 为什么唐朝不叫 X帝?
在唐朝以前基本是XX王,XX帝,而唐开始都是祖、宗,其实“XX帝”、“XX王”是谥号,而“X祖”“X宗”是庙号。

庙号在唐代以前并非每个皇帝都有,因此史书记载皇帝多用谥号;唐代以后由于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且谥号开始变得繁杂或过褒,不能体现时人对皇帝的评价,因此史书记载皇帝多用庙号。

谥号是对其一生进行评价,而庙号是供奉在太庙时用的。尊号是臣下尊上的。某某帝是"谥号",如汉武帝的谥号是"孝武皇帝",而某某祖,某某宗呢是庙号,如唐太宗的庙号就是"太宗"。在唐朝以前,多用谥号称皇帝,是因为谥号比较短,而且,并非每个皇帝都有谥号。比如汉朝,只有比较英明的皇帝才有庙号。如汉文帝的庙号是太宗,汉武帝的庙号是世宗。而从唐朝开始,皇帝们的谥号,失去原有的对皇帝进行评价的意义。都变成美号,尊号,华而不实,字数比较多.如明朝,一般皇帝的谥号的字数都是17个字,(除了明代宗和建文帝)。而每个皇帝从唐朝开始,一般都有庙号,除了一些亡国之君之类的皇帝除外。所以,从唐朝开始,一般就称其庙号,所以叫某某宗。而之前,称其谥号,叫某某帝。
到了明清两朝,皇帝一般来说,都只有一个年号,明朝的英宗和清朝的皇太极除外。所以,又用年号称呼皇帝,如嘉靖,康熙之类。
这个是个习惯问题。
皇帝死后入太庙,群臣拟定庙号,以此作为皇帝的尊称,如唐高祖、唐太宗等。
皇帝即位以后,会改年号,或者遇有重大事件,也会改年号,以示庆祝。明清时期的皇帝往往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人们习惯用年号代指皇帝。如乾隆、光绪等等 。
大部分唐代皇帝的年号有好几个,如唐玄宗有3个年号,先天、开元、天宝等等,由于每个皇帝有好几个年号,用年号代指皇帝就比较麻烦。庙号只有一个,一说唐玄宗,就知道是李隆基,你说开元帝,除了研究历史的,一般人不知道是指李隆基。
由于明清两代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人们习惯于用年号代替皇帝的称呼。如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其庙号太祖,年号洪武。人们一说洪武帝、明太祖,都知道是指朱元璋。再如清高宗(弘历),其年号乾隆。其庙号清高宗,年号乾隆。人们习惯称为乾隆帝,其庙号清高宗反而不如年号知道的多,这纯粹是习惯的问题。
古代的皇帝,一般可以用庙号、谥号、尊号、年号称呼,其中称祖、宗的都是庙号,是在太庙里的(开始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死后称谥号,登极的时候用年号,就是改元。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太宗是庙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是谥号。贞观是年号。武则天的则天,实际是尊号。

谥号开始的时候比较短,通常用一两个字,比如齐桓公。后来就很长,不好称呼。
年号是汉武帝继位后才出现,为元狩。皇帝在位的时候有的换的比较多,比如唐高宗用了13个年号。武后也用了13个年号。
清代皇帝一般在位期间只用1个年号。比如乾隆,庙号是高宗,谥号是纯皇帝。乾隆是年号。
至于称什么,也许就是方便和约定俗成吧。
宗是谥称,是庙号,人死了后代给上的尊号,所以只能叫宗开国的有重大贡献的称祖,二代皇帝叫太宗,三代一般是高宗。只到明清,才有用年号来称呼皇帝的,康熙啊什么的是年号。庙号和年号是这两种可不同哦。死后和生前

文章标题: 唐朝皇帝谥号为什么都是**大圣**孝皇帝,而且有两个谥号,如唐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又叫唐文帝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9960.html
文章标签:谥号  大圣  皇帝  都是  唐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