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日本近代侵略扩张的民意基础是怎样形成的 有什么值得后人警示的地方

时间: 2021-11-30 23:01:3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日本近代侵略扩张的民意基础是怎样形成的 有什么值得后人警示的地方

中国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地方

值得骄傲的事:
1.四大发明
2.丝绸,茶叶,刺绣,瓷器
3.唐僧取经
4.元朝统一中俄,边疆最远到达今天中东
5.郑河下西洋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三世界有了朋友和榜样
7.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和中印自卫反击战争,狠狠修理了侵略者
8.两弹一星,使中国在联合国有五分之一的话语权
9.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
10.2003年10月15号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天,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中国加入太空籍
11.2004奥运会奖牌排名第二,结束东亚病夫,不服不行.
12.04年110米栏奥运冠军,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并追平世界纪录,06月7月12日,在洛桑田径黄金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由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结束了黄种人体质弱的世界性歧视问题。
13.2006年7月4日世界银行公布的2005年全球GDP排名情况,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的GDP总量,超过意大利和法国,并略微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2007年7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19日表示,中国的经济总量与世界排名第三的德国差距越来越近。
14.2007年7月央行11日公布,到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13326亿美元,再创新高.稳居世界第一.
15.2007年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排名不断提升,已经连续四年稳居第三位。
看看建国60多年,想想华夏5000年。翻开历史,上下五千年,悠悠岁月长,顿生出几分悲哀来。中华民族尤其是大汉民族虽然以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称大,但是世界民族之林中,纵横向比较起,,其实只能算是个平庸之辈。何谓平庸无能?首先从国人经常引以骄傲自豪的老本进行概述,——其实我们是被一些“善意的谎言” 欺骗了,事实的真相可能并非如此。提起国人骄傲的资本,首先必提“四大发明”了。有人说,中国人在古代就有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四大发明。怎么能说我们平庸无能没有智慧结晶呢?对于老喊这四大发明以示本民族之聪慧者,其实是很让人脸红的。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这些东西,又拿它们来干什么了?火药用于放烟花爆竹,司南用来测风水算人命,观了数千年的天相,也不知道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火箭推进器、卫星定位导航仪、彩色印刷技术、大型自动化控制造纸设备又有哪一项是我们中国人领先创造出来的呢?而且所谓的四大发明,只不过是李约瑟这个外国人挖中国故字堆发现的,这四大发明中只有造纸是对于中国自身利益有过重大历史作用的,其它印刷术欧洲是独立发明的,火药和指南针对于中国历史基本上没有什么刺激作用。(实质上我们发明的黑火药严格说只是一种物理合成物,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合成黄火药是洋人研究出来的)。而欧洲国家民族却把我们的发明用于制造枪炮征服他人,用指南针来进行远洋航海。从科技文化动力上说我们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影响到人类历史的发展,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对于中国所谓的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高论,有学者研究指出也是无稽之谈。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是中国只有3500年的历史。国际学术界的世界史著作或者教科书,中国最早的文明──商文明,开始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距今3500年,地点在今河南安阳一带.(考古依据:中国地区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成熟的青铜冶炼术,及出土的冶炼的青铜器;国家形态已出现。)而我们自己的历史教科书从所谓的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开始算起是没有任何考古依据的。这也不无道理。对于另一个让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的“四大文明古国”的高帽子,国际上和学术界也是不会有这种幼稚式的提法的.如果是按照“四个最古老的文明国家”的定义的话,那么,我们中国,不要说四大,连前十大恐怕都排不上。我们的文明开始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商王朝,不过三千多年的时间,而中东两河流域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也开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希口爱琴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这只是就大的区域来说,在各大文明区域周边,还有更多次要文明如赫梯文明、亚述文明、腓尼基文明、波斯文明、犹太文明等。要按照前面“四大古国”的定义的话,也只能是在这些文明和国家里去排,那里轮得到中国呢。”我们中国人辉煌灿烂的时候,你们(西方人)还在树上呢“,如今国人再说这话就有些不对了。从朝代更替上来看,从商、周到隋、唐、宋,中国人基本上是自己斗自己,斗来斗去,无非是在长城围墙里,你唱罢来我登场,老店铺挂换新招牌,整个社会并没什么本质的飞跃。 中国历代皇帝除了把自己圈在城墙里,争权夺势、纳粮收税、建宫修陵、游山玩水、醉生梦死、满足于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之外,他们的脑袋瓜子里哪曾有过一点像样的国家意识?明朝万历皇帝居然二十年不理朝政,干脆弃国家民族于不顾。中华民族至今仍是一个没有完全觉醒的民族, 跟邻近的日本大和民族和韩国的大韩民族比起来,中国人只会“窝里斗”,做法实在不高明。“跟天斗、地斗、人斗,其乐无穷”,其实很悲哀,最后都得自己吃苦头。从经济上讲,直到现在不少人还习惯于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而古时人除了占卜算卦、男耕女织、婚丧嫁娶、生儿育女之外,顶多就是个吟诗作画,对酒当歌,根本就找不到什么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中国老百姓在封建帝王、贪官污吏、地主豪强等多重压迫下一直都是最穷困的,所谓“唐朝时一个马车夫都比欧洲贵族富有”之类的蠢话恐怕也只有白痴才说得出来。有很多国人喜欢夸夸其谈说“唐朝时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事实上,中国从来就不是什么“世界的中心”,唐朝时世界上有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查理曼帝国。那时候世界的中心在君士坦丁堡,在巴格达;汉朝时有罗马帝国、安息帝国(波斯的继承者)。那时候世界的中心在罗马、在亚历山大里亚、在巴比伦尼亚。中国地区一直都是远离文明的中心,在欧亚大陆最偏僻的角落里。再说中国现在是经济大国,GDP如何牛,但一平均起来,算到每个人头上就成了半截牛毛了。从政治上讲,中国三千多年来一直都是专制、腐败、黑暗的政治,一直都还是类似于中世纪般的半封建专制体制;几乎停滞不前的农耕经济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昏昏欲睡,这种昏庸无为再加上腐败的上层建筑反过来又压制了科技文化和生产力的进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从文化上讲,中国文化其实质根本就是腐朽堕落的奴才文化、太监文化、官场文化、伪君子文化、慵懒文化,、鼠目寸光、不求进取、贪图安逸又固步自封。可取之处甚少,这个问题也是自五四以来鲁迅等仁人志士早就已经多次阐明了的。“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假寐.”(龙应台)要是没有外来势力的震撼,恐怕国人现在还认为中国居天下之中,四海之内皆皇土。从战争史与民族关系上讲,在古代历史战争中和族群关系上,中华民族的大族群汉族常常处于劣势地位。匈奴人、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蒙古人、满人等少数民族经常欺侮大汉,有时公然骑在汉民族头上作威作福。也许有人喜欢吹嘘什么秦汉武威、隋唐盛世。要真是那么强盛,怎么最终竟会沦落成少数民族的奴隶?后人传颂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说是和亲外交,其实是把我们女儿姊妹送去给人家作“慰安妇”——大漠、长河、落日,珠泪洗粉,告别祖国家庭父母,赤裸裸的去给蛮汉提供性服务,我们的姊妹们是多么的悲痛无奈?世界历史上还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皇父皇母这么无耻无能?这有什么光荣的?有什么值得昌赞的?到了近现代史,中华民族各族群间关系算是缓和了。
说不完,万里长城、天安门广场,还有莫高窟、黄果树瀑布,黄山奇松。还有杭州西湖,苏州园林。还有三山五岳……
很多!!唐朝时是最强盛时期,四大发明,郑和……………………数不胜数
四大发明,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等等

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

1、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和弥偿而告终。中英双方签署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掠夺土地,对外关税进行赔偿和谈判,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去独立地位,推动自然经济解体。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和法国在俄罗斯和美国的支持下共同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为了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扩大侵略中国的利益,粉碎中国太平天国运动,英国和法国以亚罗事件和马神为借口共同攻击清政府的战争。

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3、中日甲午战争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的战争是指1900年5月28日。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包括八大国,包括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

在1900年春天,义和团运动成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的导火索。作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名义分裂和掠夺中国。

入侵中国的联合国部队总数前后约为5万人。设备装备精良,动力非常大。 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遭到彻底破坏。八国联军的任何地方,谋杀,纵火和抢劫!紫禁城,中南海和颐和园盗窃和抢劫的宝藏数不胜数!

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5、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

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该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开启了资本主义浪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丑条约

综述:百年国耻,从1840年开始。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8.29)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虎门条约》(1843.10.08)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1844.07.03)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1844.10.24)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上海租地章程》(1845.11.29)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08.06)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07.05)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即《中俄瑷珲和约》(1858.05.28)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天津条约》(1858.06.13)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美天津条约》(1858.06.18)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天津条约》(1858.06.26)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法天津条约》(1858.06.27)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1860.10.14)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北京条约》(1860.10.24)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德通商条约》(1861.09.02)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10.07)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日修好条规》(1871)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日北京专条》(1874.10.31)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烟台条约》(1876.09.13)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改订条约与改订陆路通商章程》(1881.02.24)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法和约》(1885.06.09)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会议藏印条约》(1890.03.27)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3.12.05)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1895.04.17)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密约》(1896.06.03)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07.21)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日辽南条约》(1896.11.08)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日刘公岛条约》(1896.04.17)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03.06)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03.27)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06.09)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1898.07.01)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厦门日本专管租界条款》(1899.10.25)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1899.11.16)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十一国)《辛丑条约》(1901.09.07)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12.22)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04.27)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满洲里界约》(1911.12.20)

附(民国初期):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蒙协约》(1915.06.07)
至于废约,1928年国民党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争回了一些权益,但是并没有真正达到目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与苏联重新签订了友好条约。

2。
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针对1900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规定,所以也叫庚子赔款。赔款按中国当时人口计算,每人一两,共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计高达9.82多亿两,各省"地方赔款"还有0.2亿两以上。因此,总数达白银10亿两以上。这笔巨款相当于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2倍。各国要求赔款的数目如下:俄国130371120两、德国90070515两、法国70878240、英国50620545两、日本34793100两、美国32939055两、意大利32939055两、比利时8484345两、奥地利4003920两、荷兰782100两,其余的43万余两由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国分享。年息4厘,分39年还清,利息共500003000两。本息合计900008000两,以海关税、盐税担保。
条约签字以后,清政府按期给列强赔款。但到1904年以后,银价下跌,而庚子赔款是按银价算的,于是,列国在1905年7月2日,强迫清政府将庚子赔款改为金货债务,并将已经用银偿付的赔款按金价折算,补偿了约8000000两。

3。
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它强迫清朝廷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以《瑷珲条约》为主,然而从康熙年的尼布楚条约开始,我们胜的情况下送了十万土地止1949年,共夺走我国58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多是我们的属国!
中国屈辱的历史
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
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
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
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931/9/18,“九一八事变”
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 ,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落了,史学危机的话题并非危言耸听,历史教育的延误、式微和堕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和分享。我试图让历史教育不再尴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视,于是从彷徨到呐喊、困惑到醒悟;从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别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执着的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克服松懈、安逸或畏难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

时光的流逝也许会磨灭人们心头的许多记忆,但充满着“血与火”的往事历历在目,警示人们永远引以为戒。《论语》曾告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不就是从昔日的经验教训中时刻照看着这后视镜缓缓向前跋涉?描述与记录,回忆与解读,是人类永远不会放弃的权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可以说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虽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两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
甲午中日战争(二十一条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皇菇屯事件
旅顺大屠杀
伪满洲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九一八事变
淞沪会战
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野蛮轰炸
海南撞机事件

中国近代屈辱史,不可遗忘,当铭记于心

还有南京大屠杀,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政府签了《辛丑条约》

关与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资料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的迅速强大,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中的80%来发展军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基本国策。

1900年,因为庚子事变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攻克俄国建立的旅顺口要塞,并于对马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加加强了日本的野心。1910年日韩并合,更使日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胶州湾的德国势力,进而占据山东。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1928年6月4日,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专车开到皇姑屯车站以东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叉点的桥洞时被日本人事先埋在桥下的炸药炸得粉碎,张作霖身受重伤后不治身亡。这就是轰动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

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日本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国民经济亏损,黄金不断外流,工业萎缩,农业告急。

为了摆脱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深重困扰,转移国内的注意力,日本帝国走上侵略道路,日本军国主义者加紧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政策。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期间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1、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2、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1868年实现明治维新改革后,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为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日本明治政府明确了一个思路,那就是到国外去“抢”。

当时,明治政府积极推行“国民皆兵主义”,以实现向外去抢的战争准备;通过军事改革确立军国主义体制,以实现“对外用兵”的指挥领导;明确侵略的主要对象就是中国,因为清国“地泽财丰”;根本遵循即所谓的“大陆政策”。日本对华“兵备之急,犹如渴饮饥食”。

1895年4月,挟甲午战争大败清军之势,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勒索白银2.3亿两,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凭借这笔赔款,日本建立了金本位制度,实现经济迅速发展。由此,日本继续侵略中国的野心大大膨胀,其后的历届政府无不积极谋划推动侵华之准备。

1927年,日本先后召开两次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对侵略中国东北作出具体安排。就在第一次东方会议之后,主持会议的首相田中义一提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完成新大陆政策……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第一次东方会议后不久,即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吞并中国东北三省,并逐步蚕食华北部分地区,之后又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对华侵略胃口一步步变大,越来越猖狂,充分体现了日本近代以来侵略扩张政策的连贯性和军国主义掠夺的必然性。

扩展资料:

日本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都是昭和天皇在位期间进行的。

1941 年6 月,希特勒向苏联发起进攻,昭和天皇随即在7月2日主持召开御前会议,通过了《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确定了不惜以武力向东南亚扩张的国策。此后,昭和天皇把目光转向了太平洋,但夺取太平洋的战略资源,必然加剧与美国的矛盾。

昭和天皇与他的将领们就是否对美开战盘算了很长一段时间。1941年9月5日,昭和天皇问总参谋长杉山元:“万一日美两国间出现什么问题,陆军在多长时间内能解决?有把握吗?”杉山元说:“仅在南洋方面,打算用3个月解决!”

昭和天皇问道:“你曾是日华事变(指1937年的“七七事变”)爆发时的陆军大臣。你别忘了,当时你说过‘一个月左右解决问题’!可是,4年过去了,问题不是还没有解决吗?”“中国疆土辽阔,无法按预定的计划作战。”

昭和天皇更加愤怒:“你说中国疆土辽阔,那太平洋不是更辽阔吗?你有什么把握说3个月能解决问题?”杉山元低头不语。

尽管没有十足把握,日军还是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了美军在夏威夷的珍珠港基地。第二天,昭和天皇颁布《对英美两国宣战诏书》,诏书中说:“朕之陆海官兵全力奋战,文武百官奉行职守,庶民各尽本分;亿兆一心,举国家之总力,以期达成征战之目的。”

日军在珍珠港捡了个小便宜,结果是吃了大亏——美国对日宣战加速了日本战败的结局。

1945年,美国空袭东京及皇宫,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中、美、英三国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美国对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一连串的事态变化,迫使昭和天皇无奈做出“圣断”,结束了这场罪孽深重的侵略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日本侵华战争反思:蓄谋已久的祸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日本皇族千年纷争:谁是侵华战争直接责任者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
打赏小礼,给TA点赞


冲榜

更多
点赞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1楼
霖和静 楼主
2021-09-02 18:06:09

2、经济背景
当时的正处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对于建立在经济和商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更加明显.那么基于这样的原因,国内的各种矛盾激化,势必导致社会动荡,政局动荡.在这样的形势下,就有两条路线摆在政府的面前. 一是在本国内部化解矛盾,罗斯福采取的就是这样的方法。 二是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就是最好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拉动工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稳定这回.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巨额的战争赔款来缓解经济上的危机.德国,日本正是采取的这样的方式。
打赏TA 我要评论
2楼
霖和静 楼主
2021-09-02 18:08:16

3、地理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卢沟桥在地理上就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日军只要能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华北就可以拿下。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进行阻挠,开启了日中战争的序幕
1、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
2、经济背景
当时的正处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对于建立在经济和商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更加明显.那么基于这样的原因,国内的各种矛盾激化,势必导致社会动荡,政局动荡.在这样的形势下,就有两条路线摆在政府的面前. 一是在本国内部化解矛盾,罗斯福采取的就是这样的方法,具体做法不用细说. 二是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就是最好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拉动工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稳定这回.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巨额的战争赔款来缓解经济上的危机.德国,日本正是采取的这样的方式。
3、地理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卢沟桥在地理上就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日军只要能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华北就可以拿下。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进行阻挠,开启了日中战争的序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战争。
王家升

找了些资料参考

1936年,家住上海火车南站附近的王绍华一家添了新丁——王家升。

一年过去了,1937年,日军全面进攻中国的那一年。8月28日,王绍华夫妇决定带着年仅1岁的小家伙家升逃往桂林。

他们来到火车南站,这里已是人满为患,人们携妻带母,扶老携幼,争相上火车逃离上海这个危地。但人人都不知道,危险,正在慢慢的靠近。

下午4时30分,人们听见几架战机呼啸而过,接着,有人用望远镜看到天空上有3粒黑点,黑点越来越大,啊,有人看清楚了,那是3枚炸弹!

火车站顿时一片混乱,嘈杂中,哭声,说话声,叫喊声,呼救声混成一片。角落里,几名司乘人员正拿着一张纸写遗书。被踩死,踢死的平民不计其数。火车徐徐开动,成千上万名惊魂未定的平民,争相登上火车……

但,一切都晚了。炸弹如闪电般落入火车南站,“轰隆”一声,一颗炸弹在天桥上爆炸了,天桥顷刻间垮了,火车头被砸中,当即起火,滚滚浓烟直冲云霄;一枚炸弹集中了站台,被炸死的人血肉横飞。站台崩塌了,数万名平民被活活压死;另一枚炸弹偏离了方向,击中了火车站边上的居民区,好几栋楼房被炸塌,有些逃命的人被塌下来的楼房活活压死,把他们永远埋在了地下……

硝烟逐渐散开,日军飞机已经远去,能看到火车南站一片废墟,倒塌的站台下发出阵阵尸体烧焦的臭味,被崩塌的天桥击中的火车头还在燃烧,死神几乎把这里所有的人都吞噬了。可是,烈火燃烧中却隐隐约约传来孩子的哭声……

啊!这是一个1岁左右的婴儿,他浑身都是血,有的伤口被煤烟所覆盖,有的伤口已经化脓了。怪不得他那么哭。原来,他就是小家升,他的父母在上火车时把他忘在了站台边,哦,他多么幸运,是这次轰炸事件中惟一一个奇迹般幸存的人,2天后,昏迷的王家升被苏联驻中国大使馆的搜救队员救出,他的父母已经被炸死。

当时,搜救队长对记者说:“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获救的中国人还真不多。”现在,王家升已经70岁了,在俄罗斯生活,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这件事给他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在此,我想对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把战争推向万丈深渊吧,把和平拉来与我们同行吧!”

日本近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有哪些,他们最主要思想政治主张是什么,

日本近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有哪些? 他们最主要政治主张是什么, 麻烦简要说明一下, 最好还能列举他们的代表作!

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西周、佐久间象山等。

1、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利通(おおくぼ としみち,1830年9月26日—1878年5月14日),幼名正助,号甲东,后改名利通。生于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原为武士,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政治家,号称“东洋的俾斯麦”。

为了改革翻云覆雨,铁血无情,不论敌友,挡在他前进道路上的只能是灰飞烟灭。他最后被民权志士刺杀身亡,但也成就了明治维新的成功。

2、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

西乡隆盛在萨摩推行的是把土地分给下级士族的政策,他对侵略战争的态度从他学生死谏反对战争可以看出,他也离开了主张对外侵略的政府。

1877年,被旧萨摩藩士族推为首领,发动反政府的武装叛乱,史称西南战争。9月24日兵败,死于鹿儿岛城山。

3、木户孝允

木户孝允きど たかよし(1833年8月11日—1877年5月26日)本名桂小五郎 ;长州藩出身,曾拜吉田松阴为兄,从斋藤弥九郎学习剑术,向江川英龙学习西方军事学。在尊攘、讨幕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维新后参加起草《五条誓约》,是政府的核心人物。

主张制定宪法,优先内治,反对征韩论。1874年兼任文部卿,主张普及小学教育,重视培养人才,提高国民文化水平。因反对大久保利通出兵台湾,辞去参议职务。

1875年官复参议后,上书天皇,建议仿效西方,确立君主立宪政体。3月任地方官会议议长。1876年因与其他阁员政见不一,辞去政府职务,改任顾问。1877年病逝。

4、西周

西周(日语平假名:にしあまね,1829年—1897年),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西周的哲学观点主要来自法国孔德的实证主义。根据孔德的科学分类法,把哲学分为论理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妙学和宗教学等。

其哲学以来自中国儒家的“理”为主,但用孔德和英国J.S.穆勒的方法批判儒家的虚理,将其改造成为实理。

认识论上认为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是人们认识的来源,认识不过是外界物质的反映。

在伦理思想上,则受J.S.穆勒功利主义影响,提出独特的“人生三宝说”,认为健康、知识、富有三者乃人生三宝,追求此三宝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道德之大本。

人们应该尊重三宝,驱除三祸鬼(疾病、愚痴、贫乏),防止三恶魔(囚贼、诈伪、窃盗),在追求三宝过程中带动他人也实现三宝。

5、佐久间象山

佐久间象山(1811-1864),日本江户末期思想家,兵法家。日本近代史上接受八方文化的典型人物,也是幕末社会领导阶层——年轻武士的师长和楷模。

1833年在江户从佐藤一斋学儒学,又从江川太郎左卫门学洋式炮术,热心兰学,提倡“和魂洋才”说(日本思想、西洋技术)。

他的洋学接受论(用什么方法来移植和研究西方科学文化)被定型化公式化,社会影响很大。

北一辉(1883年4月3日-1937年8月19日),日本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政治哲学家、国家主义的提倡者、法西斯理论思想家。 前期参加过中国革命,五四运动的排日倾向之后,他在上海写出《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决心从下层社会起对日本进行改造,得到广泛支持。最终形成二二六事件。兵变失败后被日本政府所杀。但因他崇尚暴力,鼓吹战争万能,宣扬国土狭小的国家对外扩张的合理性,他的思想遂成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源流。他的思想被日本的侵略派作为了日本对外扩张,特别是扩大对中国侵略的直接理论根据。 时至今日,许多日本的作家,如三岛由纪夫;导演,如吉田喜重都对他的思想仍然怀念。 1906年,北一辉写成第一本著作《国体论及纯正社会主义》一书。内容主要有: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他以进化论为依据,推定人类社会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由古代的公民国家、中世纪的家长国家进化到近代的公民国家,民主国。他自己声称的“纯正”社会主义是中世纪极端的集团主义和近代极端的个人主义二者的新的综合。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的内容。北主要从经济层面加以理解,提出实行土地及生产机构的公有以及它们的公共经营.劳动者自由选择职业,采取一种征兵式的劳动组织方式。而在政治层面,除普选以外,北对其他问题几乎没有涉及。 第三,按照他的社会发展理论,北完全肯定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国家体制,认为它是国家全体即广义的国民拥有主权的公民国家。对于这类国家来说,全体国民和整个国家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国家体制是好的,国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第四,对于现实中的日本,北认为明治维新的元老背弃了革命的初衷,使大资本家、大地主等上层阶级控制了国家政权。而占人口占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却陷入了工资奴隶或农业奴隶的状态,使得社会发生分裂,让日本成为一个阶级国家。因此,北主张打倒大资本家和大地主,进行第二次维新革命以恢复社会的本来面貌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北称其为“复古的茧命主义”。 第五,北思想体系的最终理想是建立根据能力进行生产、根据需要进行消费的宇宙一体的所谓共产社会。但是他又提出由于各国之间有很大差别而存在着竞争,因此在一国实现了公民国家后,这个国家可以对其他国家行使权威,通过世界革命,建立世界联邦。 此书刚出版就被禁止发行。
佐久间象山(1811年-1864年七月十一),名启之助,字子明,号象山,以号行。日本江户幕府末期思想家、兵法家,以主张公武合体和开国论而著名。 象山出生于松代藩的藩士家庭,早年受藩主真田幸贯赏识,在其资助下游学江户。1833年,从佐藤一斋学习儒学,因崇拜陆九渊,故自号“象山”,其后又转向兰学,提倡“和魂洋才”。1839年,象山在江户开设象山书院,胜海舟、坂本龙马、吉田松阴等人均出自其门下。 1841年,真田幸贯任幕府老中,任命象山负责海防,象山以多年研究上书《海防八策》。1853年,马休·佩里率美国黑船舰队强行打开日本国门,象山于此时撰写《论时务十策》,上书幕府老中阿部正弘。1854年因吉田松阴密谋出航美国,象山被捕入狱。 1862年,象山出狱,奉命上京谒见幕府将军德川家茂,主张公武合体和开国。七月十一(8月12日),遭攘夷派刺客河上彦斋暗杀。 象山官职最高曾任修理亮,因此常被称为“修理”,著有《省侃录》、《象山诗钞》等。后人编有《增订象山全集》五卷。 福泽谕吉(1835年1月10日-1901年2月3日),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教育家,东京学士会院的首任院长。他作为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者,被列为明治六大教育家之一。他的肖像被印在日本银行券D号1万日元(最大面额,1984年-2004年)和E号1万日元(2004年始用)的纸币正面。思想 福泽谕吉的胸像。位于庆应义塾大学三田校区图书馆旧馆前福泽谕吉主要的思想特征是反对封建社会的身份制度。他激烈地抨击封建时代的专制压抑。福泽在其著作《劝学篇》第一篇开篇第一句即使“天在人之上不造人,天在人之下不造人”可见其对于封建专制的抨击和对自由平等的肯定。更在《劝学篇》后续篇章中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近代化思想。此外,他也吸收了西方的社会契约论,提出要使国民和政府的力量相对均衡。这种均衡说体现了福泽独特的政治理念,反映出他并非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学说。此外,福泽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强调“一人之自由独立关系到国家之自由独立”。而要达到个人的自由独立,就必须要具备数学、地理、物理、历史等等现代科学知识。福泽的代表性语言就是“独立自尊”,这也成为了他死后的戒名。福泽毫无疑问是明治维新时代的最高级别的精神导师之一。其著名著作是《劝学篇》17篇,《福翁自传》,《脱亚论》。尤其是《劝学篇》,在当时的日本几乎人手一本。 脱亚论 主条目:脱亚论 福泽谕吉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在日本弘扬西方文明,介绍西方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价值观。他在《时事新报》发表了著名的短文《脱亚论》,积极地提倡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应该放弃中华思想和儒教的精神,而吸收学习西洋文明。基于优胜劣汰的思想,他认定东方文明必定失败,因此他呼吁与东亚邻国绝交,避免日本被西方视为与邻国同样的“野蛮”之地。他对当时的东亚其他国家采取蔑视的态度,比如将中日甲午战争描述为一场“文野(文明与野蛮)之战”;认为朝鲜王朝、清朝是“恶友”。故而《脱亚论》又被认为是日本思想界对亚洲的“绝交书”。 福泽谕吉对于西洋文明并非没有取舍。可以说在其自由主义的表象之下,始终贯彻不移的是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此后,也有人批评福泽是一位肯定侵略行为的种族歧视主义者。但是,根据平山洋的《福泽谕吉的真实》(文春新书)的文字,其实这应该归因于《福泽谕吉传》的作者、《时事新报》的主笔、《福泽全集》的主编石河干明。根据平山的论点,虽然福泽批评了支那(中国)和朝鲜的政府,但是并不是贬低其民族本身。至于将清朝的士兵称为“猪猡”等种族歧视的说法,其实是石河将自己的观点伪造成福泽的说法写入全集的。但是,对于这种观点,仍有不少人表示质疑。但根据《脱亚论》,事实上当时福泽认为日本,中国之间如同近邻。而日本已经将旧的茅草房改建成石房,但中国仍然是茅草房。所以福泽认为应该想方法令中国也改建为石房,不然代表中国的茅草房着火一样会影响到改建成石房的日本。为了代表日本的房子的安全,日本应该不惜强占还是草房的中国,朝鲜。帮助其改建成石房。而且事实上,福泽甚至还资助过当时朝鲜的政变。但无论福泽如何认为,作为日本当时的精神导师的福泽在推动日本走向侵略道路的问题上亦难辞其咎。他对亚洲的观点,尤其在当时精神导师的地位而导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民众的心理,而这种普遍存在的观点,成为日后日本军队在亚洲国家实施暴行的思想根源。在一些学者的眼中,他更是日本侵略亚洲路线的基本设计者,堪称“日本近代第一位军国主义理论家”。而福泽“脱亚入欧”的理论至今仍在影响着日本的发展,可以说是“现今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的总根源”。 主要著作 《西洋事情》 《劝学篇》 《日々のをしへ》 《文明论概略》 《通俗民权论》 《通俗国权论》 《民情一新》 《时事小言》 《福翁自传》 《福翁百话》 《痩我慢之说》 《丁丑公论》 冈仓天心(日文假名:おかくら てんしん,1863年2月14日-1913年9月2日),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美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思想家。原名冈仓觉三。其弟为英语学家冈仓由三郎。 思想 在晚年,冈仓多次前往印度和中国游历,在美国写出《东洋的理想》、《日本的觉醒》、《说茶》等著作,向西方宣传东方、尤其是日本的文化。与明治时日本最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要求日本脱离亚洲的观点不同,冈仓强调亚洲文化的一体性。在《东洋的理想》开篇,冈仓写道:“亚洲是一体的。虽然,喜马拉雅山脉把两个强大的文明,即具有孔子的集体主义的中国文明与具有佛陀的个人主义的印度文明相隔开,但是,那道雪山的屏障,却一刻也没能阻隔亚洲民族那种追求‘终极普遍性’的爱的扩展。正是这种爱,是所有亚洲民族共通的思想遗产,使他们创造出了世界所有重要的宗教。……阿拉伯的骑士道,波斯的诗歌,中国的伦理,印度的思想,它们都分别一一述说着古代亚洲的和平。”冈仓将亚洲的文明抽象为“爱与和平”,认为近代西方文明与东方的这种传统相比,尽管物质强盛,却将人变成“机械的习性的奴隶”,认为西方的自由只存在于物质上的竞争中,而不是人性的自由。 虽然冈仓将亚洲文明视为一体,但是他认为日本应当承担“兴亚”的使命,甚至以战争实现。他的思想是后来的“大东合邦论”以及以“兴亚”为名、以侵略为实的政策的重要源流。 著作 《冈仓天心全集》 《东洋的理想》 《说茶》
文章标题: 日本近代侵略扩张的民意基础是怎样形成的 有什么值得后人警示的地方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9557.html
文章标签:有什么  是怎样  日本  民意  侵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