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是与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相联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第三、时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必须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总是通过回答时代课题获得新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价值取向、时代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根本途径。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善于对人民群众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 第二,又要结合新的经验、时代化、离开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而孤立发展、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演变过程和长期发展趋势。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大众化,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把握这样几点,敏锐把握科学技术重大突破给经济社会乃至人们思维方式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过程中得到丰富发展,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必须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发展趋势、政治格局带来的深刻影响,准确把握我国改革发展实际,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行为方式结合起来,融合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方式,深入研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对世界经济、大众化也是与中华文化交汇的过程,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基本态势、新论断,必须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研究解决革命,必须认真汲取其中蕴藏的智慧和养分、开放的思想体系。当前,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特别要紧密联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工作大局和首要任务。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思考和解决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当代马克思主义不可能离开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课题: 第一、时代化,立足我国国情、新的创造,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大众化的基础,善于运用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技素材拓宽马克思主义的视野,重视从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去观察。 第四,不断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大众化、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全面把握和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是什么 为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做?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于突出时代性、人民性、通俗性,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亲和力、感召力。 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要掌握人民大众,就必须积极回应人民大众的呼声与需求,努力回答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牢牢把握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特有的精神品质,它集中体现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精神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意志和追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牢牢把握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内涵和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充分吸收时代精华,有效应对时代挑战,始终走在时代前沿,更好引领时代发展。 紧紧扣住时代主题。时代主题是一个时代的首要问题。紧扣时代主题、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越是紧扣时代主题、贴近时代实际,就越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越能充分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而也就越能掌握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紧紧扣住这一主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发挥马克思主义对改革和建设的现实指导作用,就必须坚持不断地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大胆探索的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从世情、国情、党情有机统一的高度去审视、思考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发展所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属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使马克思主义充分发挥其作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根本思想武器的强大作用。 体现人民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要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信赖,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各种利益矛盾和社会问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存在很多困惑与疑虑。在这一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抓手,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重点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疑点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解答,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切实转化为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过程,让人民群众在自身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中真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这内在地决定了人民群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根本作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由少数人掌握到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自觉接受、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并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的过程。只有尊重人民群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其学习、掌握、接受、运用马克思主义并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依靠人民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这一基本途径。只有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来又回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的认识路线和工作方法,才能使源于人民群众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进而影响群众、掌握群众。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既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又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获得思想养料和前进动力,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 坚持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采用大众化的语言和形式。大众化的语言和形式,就是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为此,需要我们坚持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到在感情上亲近人民群众、在内容上靠近人民群众、在形式上贴近人民群众。 在感情上亲近人民群众。大众化不仅是表达方式问题,也是根本立场、根本方法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仅在于表现形式的通俗化,更重要的在于政治立场和思想感情的大众化。正如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的,大众化就是我们要和人民大众打成一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感情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除了依靠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真理力量和逻辑力量,也需要发挥理论工作者的感情感染作用。只有把晓之以理与动之以情有机结合起来,满怀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深情厚意,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才能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在内容上靠近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服务人民群众、造福人民群众的。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等在内容上靠近人民群众,坚持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党的主张与人民心声的有机统一、推进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中,既要讲清理论的时代性,又要讲清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既要阐述理论的科学性、合规律性,又要阐述理论的实践性、合目的性;既要展现理论描绘的美好前景,又要说明科学运用理论带来的实际利益,使人民群众不但感到理论可信、可用,而且感到理论可亲、可近。 在形式上贴近人民群众。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除了要在内容上靠近人民群众,还要在形式上贴近人民群众,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什么样的形式才能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实践证明,关键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民族化、通俗化、形象化,用人民群众熟悉的语言、喜爱的方式阐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努力使抽象的理论变成言之有物的实话、言之有据的真话、言之有理的新话,让人民群众喜欢听、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如何适应大众化需要
请问你是想那个方面做到适应大众化需要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解方法:
1、所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指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时代化包括内容时代化、形式时代化、话语体系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必须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
2、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是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有机结合.革命导师列宁早就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紧密联系人民大众的思想实际,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进人民群众的心灵.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主要的就是要推进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六项任务的第一项。而第一项任务中的首要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在近百年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经过中国共产党人联系中国的实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长期研究和传播,已经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的联系纽带,它本身作为中国文化、哲学、经济、政治、军事思想中的基础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溶合,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完全深入到了我国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本身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经过30 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与时代同步的深入发展。一是发生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转变。全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重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而向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转变。二是在政治上发生了从无产阶级专政到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转变。从无产阶级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政治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力为主要内容的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战略部署。三是在党的建设理论方面发生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强调阶级斗争到强调党内民主和党员权利的转变。四是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发 生了从单纯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五是在所有制方式上发生了从单纯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制度转变。六是在分配方式上发生了从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转变。七是在社会组织方式上发生了从单一的国家中心体制到政府社会市场的多主体社会结构的转变。八是在自然观上发生了从崇尚征服自然到强调保护自然、敬畏自然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转变。
结合我国60 年革命与建设中发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主 题转换,我们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四大时代研究主题:其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其二,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其四,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围绕这四大研究主题,全党特别是党的理论工作者应该不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首先,立足中国国情,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 就一定会在实践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大量实际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上述的八个重大的理论主题转换,大部分还在刚刚起步阶段,经典著作的文本研究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我们对于经典作家的一些著作和观点已经很熟悉,但是,我们对于他们的另一些著作往往还不太熟悉,甚至了解得很少,很片面,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地研究和学习经典作家的文献,针对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得出新的解决方案。经典作家对于民主政治、经济制度、分配制度、金融与债务、社会建设、新闻出版、文化建设等问题的阐述有许多在今天看来具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能够开启我们智慧的研究成果。
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未来经济制度时,提出过从国家所有制过渡到社会所有制的问题。这其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股份制问题,而且涉及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经典作家提出的解决方案对于我们解决今天财富分配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再比如我们今天研究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有过很有价值的论述。马克思不仅重视普选权,而且关心公职人员的个人待遇不能过高的问题,更关心经过普选产生的公职人员随时可以罢免的问题。从来自各方面的经验可以看出,如果不能行使罢免权的话,那么,整个民主过程就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都有可能失去意义。而罢免权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威慑意义。
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源泉。当年搞革命是如此,今天搞现代化建设也同样如此。我们要以中国今天的现实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次,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主题,引领时代潮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从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来看,我们更需要马克思主义。有需要,才会有发展。因此,在回答今天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毛泽东时代,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战略策略和建国方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30 年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今天我们同样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解决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也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事实已经证明,而且将会继续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对于中国的改革和建设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有关未来社会的科学思想,我们只要放弃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方法,就会在其中得到对于现实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也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一番深入研究和实践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 通过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宣传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典作家的著作从一开始就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写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是直接面对大众的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同样是在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的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同样是一种大众化的理论体系。但是,马克思主义要走出精英阶层,在普通民众中深入人心,还需要一个理论转化的过程。需要在理论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转化为大众广为接受的价值理念、视觉符号和行为规范。这里有一个从理论到道理和理念然后到符号化的大众化过程。经典作家的思想中包含有深深的民众意识,公平、正义、民主、权利以及社会和谐等广为大众接受的公共意识, 构成了经典作家全部思想的底蕴。经典作家的全部理论,只不过是要找出这些公共意识的真实含义和现实可行的实现方式。当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 我们不要忘了再把这些公共意识从其深刻的理论中还原出来, 从而形成民众普遍接受和 认同的价值理念。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中央的决定中还提出了几条更具体的措施: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
党中央的决定,不仅为我们提出了问题,而且为我们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只要我们认真地按照中央的上述决定去做,我们就会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出我们的贡献。
中央编译局编译的马恩文集十卷本和列宁专题文集五卷本已经出版,这是中央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的另一项重大任务基本观点18 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也正在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但是,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与中共中央提出的任务和目标相对照,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左的影响依然十分严重, 教条主义的牛圈打扫起来还是相当困难,四个分清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上尤其在青年中的接受度并没有走出低点。因此,摆在全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尤其是那些学术造诣比较高的理论工作者,应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对改革现实的简单不满中摆脱出来,学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理解,并通过这种重新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研究和匡正今天的改革实践,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理论和建议。尤其是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我们更需要这种建设性的研究和建议,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理论的研究和指导。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任务,其意义可能也正在这里吧。
文章标题: 前沿的科学研究需要被大众化科普吗 如何把握「大众化」的程度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