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日本战国时期盘据防山的势力不灭掉对马宗家呢

时间: 2021-11-09 15:03:2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为什么日本战国时期盘据防山的势力不灭掉对马宗家呢

日本战国时期的城池资料?

哪位达人有关于日本战国时期城池的详细资料的,请给在下一起分享一下,作为学术研究.rnrn重点需要了解甲信地区的各城池资料.越详细越好,本人已经有中国篇关东篇以及九州篇的资料,还有网上的补充资料.rnrn有图片的话,可以再加分!
新战国联盟:http://newtenka.popsoft.com/
伊达政宗博物志:http://datemasamune.com/
日本战国史基础知识:http://www2.tku.edu.tw/~tahx/lin/index.htm
日本战国一词出自甲斐(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头就记著“天下战国之上”。换言之,生处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

不过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大约百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在这个时代,传统的贵族政治土崩瓦解,土豪平民甚至浪人成为多国大名乃至于“天下人”都成为可能。另外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基督教和火枪的引进改变了社会和战争型态。到了战国后期,过往封建制度下的农奴地主关系也逐渐遭到破坏。以织田信长为首的各国大名逐渐摆脱以往的兵农合一制度,改采以现金雇庸浪人为职业军人。同时早期各诸侯的国人土豪联合体制也逐渐转型成集权独裁的军国政体。于是大规模的会战成为常态,统一的幕府也自战火中历练诞生......。

今日多数认为日本战国始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但结束时间则大致上有以下几种说法:

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进入京都)。
1573年织田信长攻陷室町御所,室町幕府灭亡。
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关东地方的北条氏,收服奥羽地方,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统一。
1603年德川家康创立江户幕府。
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阪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丰臣氏灭亡。
由于目前尚无定论,故在此皆采用最后一种说法,以完整表述这段历史。

日本战国重要大事年表 年号 西元纪年 发生大事(日本古历)
应仁元年 1467 ◎应仁之乱始(1.18) ◎大内氏参与西军(7.3)
文明五年 1473 ◎山名宗全殁(3.18) ◎细川胜元殁(5.11)
文明九年 1477 ◎应仁之乱终(11.11)
文明十年 1478 ◎享德之乱终
文明十三年 1481 ◎一休宗纯圆寂(11.21)
文明十六年 1484 ◎界港的商业工会结成(11.21)
文明十七年 1485 ◎山城国一揆爆发(12.11)
长享二年 1488 ◎一向宗控制加贺国(6.9) ◎长享之乱始(2.5)
延德元年 1489 ◎将军足利义尚殁(3.26)
延德二年 1490 ◎足利义植继任征夷大将军(7.5)
明应二年 1493 ◎明应之变(4.22) ◎山城国一揆被平定(9.11)
永正五年 1508 ◎足利义尹重任幕府大将军(8.15)
永正十六年 1519 ◎北条早云殁(8.15)
大永元年 1521 ◎足利义晴继任征夷大将军(12.25)
享禄元年 1528 ◎大内义兴殁(12.20)
天文十二年 1543 ◎火枪传入日本(8.25)
天文十五年 1546 ◎河越夜战(4.20) ◎扇谷上杉氏灭亡(4.20)
天文十八年 1549 ◎摄津江口合战(6.24) ◎细川氏灭亡
天文廿一年 1552 ◎第一次川中岛合战(8月)
天文廿三年 1554 ◎武田、北条、今川三家同盟
弘治元年 1555 ◎严岛合战 ◎第二次川中岛合战(7.19~)
弘治三年 1557 ◎大内氏灭亡(4.3) ◎第三次川中岛合战(8月)
永禄三年 1560 ◎桶狭间之役(4.20) ◎今川义元战死(4.20)
永禄四年 1561 ◎第四次川中岛合战 ◎长尾景虎接任关东管领
永禄五年 1562 ◎织田、德川清州同盟(1.11)
永禄七年 1564 ◎第五次川中岛合战
永禄八年 1565 ◎将军足利义辉被松永三好联军围攻自杀
永禄十一年 1568 ◎足利义荣继任征夷大将军(2.8) ◎织田信长上洛(9.7) ◎足利义昭继任征夷大将军(10.18)
永禄十二年 1569 ◎今川氏灭亡(5.23)
元龟元年 1570 ◎姊川合战
元龟二年 1571 ◎毛利元就殁 ◎织田信长火烧比睿山延历寺(9.12)
元龟三年 1572 ◎三方原合战
天正元年 1573 ◎武田信玄殁(4.12) ◎室町幕府灭亡(7.18)
◎朝仓氏灭亡(8.20) ◎浅井氏灭亡(8.28)

天正三年 1575 ◎长筱合战
天正六年 1578 ◎耳川合战 ◎上杉谦信殁
◎尼子氏灭亡(11.21)

天正十年 1582 ◎武田氏灭亡 ◎本能寺之变()
◎山崎合战 ◎明智光秀被杀

天正十一年 1583 ◎贱岳合战 ◎柴田胜家自杀
天正十二年 1584 ◎小牧.长久手合战 ◎冲田畷战
天正十三年 1585 ◎羽柴秀吉就任关白一职
天正十六年 1588 ◎丰臣秀吉下达刀狩令
天正十七年 1589 ◎折上原合战 ◎芦名氏灭亡(6.5)
天正十八年 1590 ◎北条氏灭亡 ◎丰臣秀吉统一天下(8.9)
文禄元年 1592 ◎文禄之役
庆长元年 1596 ◎庆长之役 ◎伏见大地震(闰7.13)
庆长三年 1598 ◎丰臣秀吉殁(8.18)
庆长四年 1599 ◎前田利家殁(润3.3)
庆长五年 1600 ◎关原合战(9.15) ◎石田三成被斩(10.1)
庆长八年 1603 ◎江户幕府建立(2.12)
庆长十年 1605 ◎德川秀忠接任征夷大将军(4.16)
庆长十九年 1614 ◎大阪城冬之阵
元和元年 1615 ◎大阪城夏之阵 ◎丰臣氏灭亡

战国历史
虽然室町幕府自足利义满之后便分扰不断:政治上,除了关东的古河公方与幕府之间的对抗外,层出不穷的政治谋杀以及各地诸侯的反抗或私战破坏了各地的政治生态。社会上,各地爆发的一揆暴动如同一颗颗不定时炸弹,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害。可是室町幕府从未放弃稳定全国局势的决心,直到这一切努力因1441年的一场意外引发的全国混战而化为乌有.....。

应仁之乱,幕府衰败
嘉吉元年(1441年)6月24日,播磨、美作、备前三国的守护赤松满佑在京都自宅刺杀将军足利义教。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幕府当局一方面拥立义教之子足利义胜担任幕府大将军;一方面派遣以山名部队为主力的大军讨伐赤松氏。而山名宗全也不负众望于同年9月10日平定赤松氏。为了奖赏持丰幕府当局将原本由赤松氏担任守护的三国交由山名氏管理。于是原本就是但马、因幡、备后、石见、伯耆五国守护的山名氏接下了三国后,很快就成为西国最强大的势力。

面对新崛起的势力,三管领之一,控有赞岐、丹波、摄津、阿波、备中、土佐、淡路以及半个和泉的细川氏一开始采取联合的态度;不但家督细川胜元娶了山名宗全的女儿,两家也结盟对抗田山氏。可在田山氏衰退后,两家之间的冲突也浮现出来。尤其是在三管领之中的斯波氏和田山氏两家陆续发生继承问题后,细川氏与山名氏的积极介入加深了双方的隔阂。偏偏在这火线引燃的时刻,幕府也爆发了继承问题:将军足利义政的妻子日野富子为了儿子足利义尚的继承权,与将军继承人义政胞弟足利义视发生冲突。身为义视的监护人,细川胜元自然与义尚的监护人山名宗全发生激烈的正面冲突。最后在足利义视谋反的谣言和斯波氏内斗再起这双重影响之下,双方各自集结大军,在京都正式开战。

战事一开始,由于东军首领细川胜元早有准备:不但争取到将军与天皇的支持,还聚集了相对优势的兵力,因此开战头几个月可说是占尽优势。可是到了同年七月,支持西军的中国地方大霸主大内政弘率领2万大军进入京都,整个战况顿时改观。同时西军首领山名宗全拥立南朝遗族和被东军遗弃的足利义视(开战后不久,日野富子转而支持东军。义视因此被迫逃离京都)与京都当局相抗衡,让整个战局陷入胶著。为了打破僵局,细川胜元策动西军各国国人以及其邻近的敌对势力在西军诸大名后方发动动乱。于是这场原限于京都一带的战争进而演变成全国大混战,然后又演变到两军首领无法控制的局面。最后经历山名氏与细川氏多次和解,以及足利义视逃到土岐氏帐下,继承纠纷解决后,全国混战的局面才逐渐平息。战后京都几乎完全化为废墟,位在首府的朝廷与幕府同时陷入严重的财政困难之中。

自此以后幕府日渐衰败,其控制全国大名的能力也被完全破坏殆尽。而各地原有的守护大名有的受到本国国人的国一揆暴动挑战(如安艺武田氏被毛利氏发动国一揆取代),有的被底下的权臣取代(如斯波氏守护的越前、远江、尾张三国依序被朝仓氏、甲斐氏、织田氏三守护代控制)有的甚至被一向一揆推翻(如加贺守护富坚氏被一向一揆完全消灭)。“下克上”的风气弥漫著整个日本战国时代,同时也成了这个时代的最大特色。

明应之变,关东大乱
虽说应仁之乱后幕府的影响力大幅丧失,可是历任将军仍试图改变整个局面。不但多次讨伐邻近的细川氏、六角氏等强大大名,还屡屡颁布争讨令令诸国大名对抗各地方对京都当局具影响力的国主。可毕竟这已经不是将军强势的时代了:将军的诏令除了作为大名夺权的工具外,几乎无人愿意服从。甚至到了1493年将军足利义稙亲自讨伐细川氏,反而遭到细川氏策动京都当局罢免其将军职位。此事史称明应之乱。自此以后室町幕府的威信完全丧失,剩下的也只是诸侯控制上洛(进入京都)后操控政局的傀儡角色罢了。

而除了京畿动乱不安外,关东的局势也不甚安稳。早在幕府中期

群雄争霸,将军被弑
信长崛起,天下布武
织田信长为尾张国守护斯波氏门下重臣织田信秀之子。由于尾张守护斯波氏无力掌权,织田氏统合家中族人势力,逐渐掌控尾张诸郡。到了信秀时,除了一面对抗斯波氏的势力,另一方面也借由婚姻政略以加强本身的军事力量,例如:与斋藤氏作战失利后,让信长迎娶领有美浓国大部的斋藤道三之女归蝶以消除来自西方的军事压力,以便集中力量与北方的今川和松平两家作战。

信长,于西元1534年5月出生于尾张国的那古野城,少年时便以孤傲怪癖闻名于当时,继任家督之职后一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展开一系列统一尾张之战:先后与织田族人交战,最终击败以弟弟信行为主的反信长力量,完全掌握织田氏的主导权。

此时,以远江、骏河、三河三国守护今川义元,已成为三河的实质掌控者,并在叔父太原雪斋主导下与关东北条氏,甲斐武田氏达成三国同盟,解除了后顾之忧,转而往南面发展。1560年5月,义元亲率2万5000大军直扑那古野城,身居清洲城的信长于仓卒间亲率2000多人直奔今川本阵,在田乐桶狭间发动奇袭,击溃今川军主阵并袭杀今川义元。1562年正月,织田信长与自今川氏旗下独立的松平氏家督松平元康(即后来的德川家康)在清洲城结下盟约,解除了侧翼的威胁,织田信长从此可以专心于美浓的攻略。

1567年8月,凭借著丹羽长秀及木下秀吉等人努力,织田信长成功策反了美浓三人众(稻叶良通,氏家卜全及安藤守就)并与他们合力攻取了稻叶山城,平定美浓一国。织田信长很快便将主城移到稻叶山城,并将其更名为岐阜城,开始其天下布武的路途。次年(1568年),织田信长拥立将军足利义辉的弟弟足利义昭上京继任将军,并与德川组成6万联军上洛,占领京都一带。1569年,织田、德川联军攻打不听其号令的'朝仓氏,途中于金崎城得知盟友浅井氏叛变,苦战后迫撤退,隔年织田、德川联军在姊川与浅井、朝仓联军发生激战。由于德川军奋力猛攻,浅井、朝仓联军转胜为败。1571年,织田信长借口比睿山延历寺包庇敌对势力,杀入山中将整片宗教圣地烧成一片白地。1572年,武田信玄响应足利义昭讨伐织田信长的密召,撕毁与德川家康的盟约,亲率二万五千大军直扑德川家康的根据地远江、三河,以图进京。织田信长碍于畿内形势险峻,只派出为数约三千的军队支援德川。处于劣势兵力的德川军本拟死守,但被信玄用计诱至三方原并被歼灭。信玄虽胜,但之后在德川拖延战术下难越雷池,最后病逝阵中,武田军全面撤退。1573年,织田信长与足利义昭正式决裂,信长强攻幕府所在二条御所,并逮捕义昭,将其流放至河内若江城,室町幕府灭亡。同年,灭浅井、朝仓两家;又平定了三好义继、松永久秀等在近畿的叛乱。1575年,武田信玄的继承人武田胜赖率军攻击三河长筱城,德川家康一如既往向织田信长请求援军。织田与德川联军在地势狭隘的设乐原布阵,以大量的火枪配合庞大的阵城抵抗武田猛烈攻势。在激烈的战事中,人少的武田军多位主要将领先后被击毙,最后不得不全军撤退,如此人力上的惨痛损失导致其日后由盛转衰的命运。同年,信长大致平定了越前的一向一揆势力,并留柴田胜家、前田利家等留守北陆一带。此后,织田信长陆续派出大将加紧对邻进大名的侵攻,又先后平定了松永久秀及荒木村重的叛乱。1579年,织田信长将主城移到新建的近江安土城。1580年在天皇主持下与本愿寺显如媾和,结束了持续十年的石山战争。1582年,灭掉了苟延残喘的武田家。同年6月2日,织田信长在驰援正在与毛利氏交战中的羽柴秀吉,下榻于京都本能寺,突然被部下明智光秀率军袭击,织田信长激战后焚烧本能寺并失踪(关于织田信长是生是死有很多说法,在此不一一论述),之后光秀又猛攻其长子织田信忠藏躲的二条御所,逼其交出亲王后切腹自杀。此事史称本能寺之变。

在信长大放异彩之时日本各地局势也千变万化。在九州,毛利氏与大友氏为争夺大内氏灭亡后的领地打的不可开交;1554年双方于门司城爆发第一次冲突,毛利扼杀而归。1558年毛利元就趁大友义镇与龙造寺隆信对战时攻占门司城。之后两家持续缠斗至1564年,毛利元就为消灭尼子氏才放弃征服九州的想法,在将军足利义辉调停下和解。此后,大友氏进入全盛期,成为控有北九州6国的新霸主。但同时,南九州的岛津氏日益兴隆,逐渐成为足与大友对抗的新势力。1572年,双方爆发耳川合战;统有45000兵力的大友氏被率领25000兵力的岛津义久击溃,从此一蹶不振,北九州的霸主地位被龙造寺隆信取代。1584年岛津氏与龙造寺氏又为了有马氏归顺问题爆发战争,这场被称为冲田畷战的冲突中,人仅6000的岛津有马联军在岛津家久率领下大败近60000人的龙造寺军,龙造寺隆信与数位大将战死。不久龙造寺家灭亡,岛津氏几乎成为全九州霸主。

在四国一度灭亡的长宗我部氏复国后在家督长宗我部国亲领导下惨澹经营

在中国,毛利元就统合安艺国的国人势力展开与尼子氏的长期对抗1555年元就联合地方海盗起兵对抗叛变大内氏的名将陶晴贤双方在安艺附近的严岛展开决战仅有2000兵力的毛利军善用地形气候与水军优势在暴风雨中击溃大内10000大军而后迅速占领大内在中国地方的领地并彻底消灭其势力。取代大内氏后,毛利氏与南边大友氏北边尼子氏进行两面 战争16 在甲信越 在关东 在奥羽

秀吉统一,二攻朝鲜
本能寺之变后三天内,身在北陆地方负责攻打上杉氏的柴田胜家、与在中国地方负责攻打毛利氏的羽柴秀吉陆续得知明智光秀叛变的消息。其中秀吉立刻与毛利氏和谈,以信长名义号召织田家臣齐力讨伐光秀。同年6月13日羽柴秀吉与明智光秀展开山崎合战,力单势薄的明智军惨败,两天后光秀被杀。羽柴军夺回京都与安土城一带领地。

之后织田氏族人为家督继承问题召开清州会议,决定拥护织田信忠之子织田秀信为家督。可羽柴秀吉与柴田胜家为了争夺会议主导权发生争执,两人隔年展开贱岳合战,开战之初柴田军在佐久间盛政指挥下攻势不断,几乎攻破秀吉本阵。但秀吉战前拉拢的织田大将前田利家阵前倒戈,导致胜家与其所支持的织田信长三子织田信孝最终败北,被迫切腹自杀。至此以后织田信长所建立的根基被羽柴秀吉完全接收。

另一方面德川家康与相模的北条氏政同盟,趁织田内乱时,接收甲信故武田氏的部分领地;然后在羽柴秀吉独掌织田氏领地时,结合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雄,反抗秀吉。1584年双方展开小牧·长久手合战;可最后却因为谁也消灭不了对方主力,而以谈和收场。德川家康向羽柴秀吉称臣,羽柴秀吉则正式展开其统一天下的霸业。1585年至1590年之间,秀吉被天皇任命为关白,并赐苗字丰臣。在内政上,秀吉迁入大阪城,并以此作为政治上的中心;同时下达刀狩令(没收所有具攻击性的武器以示天下已无战乱)。在军事上则依序征讨四国的长宗我部、九州的岛津,迫使其相继请降,最后于1590年率联军消灭了相模北条氏,并接受奥羽地方诸大名的称臣纳降,于1590年在名义上完成全国统一。

完成统一的丰臣秀吉,除了持续以各种手段削弱强势大名外,还于文禄元年(1592年)和庆长元年(1596年)两度发兵攻打朝鲜,史称文禄·庆长之役。其中参战诸将各有胜负,最盛期曾一度攻占韩庭都城汉城,陪都平壤。但终究仍不敌明韩兵力与武器上的优势以及李舜臣率领的龟甲船舰队,仅能死守沿海堡垒。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于伏见城,丰臣密使入韩密商,才结束这场庞大的军事远征。这场战争改变了当日日本的政治生态:倾权一时的丰臣氏财力耗尽,不再风光;岛津氏与毛利氏等打头阵的大名死伤惨重,军力大受影响。相反的,没参战的德川氏与伊达氏则致力于整顿内政,在秀吉死后成为要角。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此役,丰臣氏内部发生严重冲突:支持战争的文官派(以石田三成为首)和反对战争的武将派(以福岛正则为首)完全决裂。双方产生严重的摩擦,由于前者获得丰臣氏的支持,后者转而投向统有关东八国的大名德川家康。于是德川与丰臣为争夺天下即将再度对阵......。

关原合战,元和偃武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丰臣家其幼子丰臣秀赖继任家督,全日本顿时陷入混乱:自朝鲜返国的丰臣诸将对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大表不满,甚至试图起兵暗杀;另一方面,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却私结诸侯,任意分封领地,激起其余四位大老的不满。1599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臣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1600年,也就是秀吉死后两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续的诉状直江状,起兵征讨上杉景胜。丰臣家重臣石田三成便以此为德川家康违反私战禁令,召集各地大名聚集于大阪城发表内府违反条文,随即起兵北讨伐德川氏;德川家康则将上杉战事交给次子,亲率大军与支持他的丰臣武将回师对抗。两军主力最后在近江一带进行会战(史称关原合战)。开战之初,以石田三成为实际领导的西军(名义上的统帅为毛利辉元)攻势犀利,打得东军(统帅即德川家康])前线喘不过气;可是大约中午时刻,家康以大炮袭击其事前收买的西军大将小早川秀秋,迫使他与吉川广家等西军大将阵前倒戈,直逼西军主阵。于是战况急转直下,西军从小占优势转为被打到完全崩溃。在日落之前,这场大战便以东军大胜收场。几天后石田三成被捕,与小西行长以及安国寺惠琼三人以首要战犯的罪名遭到处决,德川家康实质上取代丰臣氏夺取政权。

1603年,德川家康获得天皇赐与征夷大将军一职,正式成立江户幕府;可随著丰臣秀赖年纪渐长,丰臣氏对德川家康的不满之声也越来越大。同样在德川方面,有鉴于丰臣氏财力渐丰,大有重振旗鼓之势,德川家康也顾不得两家密切的联姻关系,决心斩草除根。

1614年,德川家康以丰臣家重建的方广寺梵钟铭文上出现“国家安康,君臣丰乐”这件事上大造文章,指责丰臣家有诅咒自己之嫌,胁迫秀赖交出淀殿(秀赖母亲)到江户城作为人质并退出大阪城。丰臣家断然拒绝,并积极召集浪人与流亡大名共约11万人,并储备粮食以备作长期抗争。德川方立刻发出动员令讨伐丰臣家,并轻易召集了二十多万大军对大坂城进行包围。可是由于丰臣方的积极抵抗,特别是名将真田幸村等人的指挥,再加上大坂坚城之利,德川方进展缓慢。于是德川家康利用大炮袭击大阪城天守阁,震撼居住其中的丰臣氏,之后假意求和,以大坂城填去外护城河作为和谈条件。可是在和谈进行中,德川家康突然出动数万人在一夜之间不但把外护城河填平,就连二城与三城及内护城河也一一悉数破坏。大阪冬之阵便是在大坂城城防要塞完全被解除之下结束。次年(1615年)五月,德川家康再度出动军队讨伐大坂城,这次史称大阪夏之阵的战役最后以大阪城被攻陷,秀赖母子自杀告终。德川家康消灭了丰臣家,结束自应仁之乱以来混乱的战国局面。

诸侯
足利氏、细川氏、山名氏、田山氏、斯波氏、犬悬上杉氏、山内上杉氏、扇谷上杉氏、古河公方、今川氏、北条氏(后北条氏)、伊达氏、南部氏、芦名氏、户泽氏、安东氏、最上氏、佐竹氏、浅井氏、朝仓氏、大内氏、尼子氏、毛利氏、三好氏、武田氏、长尾氏(上杉氏)、本愿寺、织田氏、德川氏(松平氏)、龙造寺氏、丰臣氏、岛津氏、长宗我部氏、一条氏、河野氏、伊东氏、肝付氏、大友氏、波多野氏、别所氏、赤松氏、浦上氏、三村氏、一色氏、六角氏、北田氏、神保氏、结城氏、里见氏、相马氏、二本松氏、南部氏、蛎崎氏

大名
细川胜元、山名宗全、北条早云、尼子经久、足利义辉、三好长庆、大内义兴、足利义昭、斋藤道三、北条氏康、武田信玄(武田晴信)、上杉谦信(长尾景虎)、今川义元、毛利元就、大友宗麟(大友义镇)、织田信长、长宗我部元亲、岛津贵久、丰臣秀吉(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伊达政宗、德川家康(松平元康)、安东爱季、宇喜多直家、上杉景胜、最上义光、浅井长政、朝仓义景、龙造寺隆信、津轻为信

名臣名将
朝仓宗滴、陶晴贤、太原雪斋、立花道雪、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山县昌景、马场信房、内藤昌丰、柴田胜家、前田利家、竹中重治、本多忠胜、真田幸村、大谷吉继、明智光秀、服部半藏、丰臣秀长(羽柴秀长)、石田三成、加藤正清、福岛正则、本多正信、山中幸盛、细川藤孝、直江兼续、岛津义弘、立花宗茂、岛胜猛、丹羽长秀、前田利家、吉良亲贞、最上义光、伊达成实、岛津义弘、高桥绍运、武田信繁、九鬼嘉隆、村上武吉

名人
日野富子、千利休、上泉信纲、柳生宗严、今井宗久、茶屋四郎次郎、路易斯·佛洛伊斯、林罗山、宫本武藏

合战
关原合战、山崎合战、三方原合战、长筱合战、桶狭间合战、姊川合战、手取川合战、贱岳合战、三木合战、小豆坂合战、川中岛合战、严岛合战、野田福岛合战、折上原合战、大阪之战、国府台会战、河越夜战

相关名词
一揆、安国寺、种子岛火枪、基督教、乐市、大名、早合、兰奢侍、手明、旗本、关白、征夷大将军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58122.html
关东篇(上)

介绍:忍城、儿山城、大宝城、唐泽山城、小山城、沼田城、高崎城、笠间城、水户城、川越城、大多喜城、久留里城、守谷城、古河城、小田城、真壁城、江户崎城、石垣山城、逆井城、白井城。

QUOTE:
忍城

别名 龟城
所在地 崎玉县行田市本丸
筑城年代 延德二年
筑城者 成田亲泰
城郭样式 平城
历史 忍城是由山内上杉氏配下的武将成田氏所构筑,据说是在延德二年时完成,天正十八年(1590)丰臣秀吉攻打小田原城之际,兵力达二万数千的丰臣势开始围攻忍城,由于忍城附近的地形和历史上有名的遭到水攻的备中高松城,附近的地形近似,因此丰臣势开始水攻忍城,最后因大雨造成堤防决坏,造成丰臣势数百名死伤,当小田原城落城后,城主氏长奉命降伏,忍城最后开城。

QUOTE:
儿山城

所在地 枋木县下都贺郡石桥町下古山
筑城年代 镰仓时代后期
筑城者 多功朝定
城郭样式 平城
历史 儿山城是建武年间(2334~35),由宇都宫赖纲的四男多功宗朝之子朝定所创筑,朝定并将氏名改为儿山氏 ,之后儿山氏的动态不明,永禄元年(1558)时儿山氏开始与上杉谦信交战,在谦信的攻打下儿山城主兼朝战死,战后儿山城遭到废城。

QUOTE:
大宝城

所在地 茨城县下妻市大宝
筑城年代 应德三年
筑城者 下津间盛干
城郭样式 平山城
历史 应德三年(1086)下津间盛干开始筑大宝城,之后下津间氏四代灭亡,而大宝城则成为源赖朝的家臣小山朝政的所领,小山氏并将氏名改为下妻氏,兴国二年(1341)四代政泰与小田城的春日显国一同拥立兴良亲王,关城的宗佑、宗政父子及北田亲房也呼应,之后大宝城开始迎击北朝方,兴国四年在北朝方的猛攻下,大宝城落城,城主政泰讨死。

QUOTE:
唐泽山城

筑城年代 战国
主要城主 藤原秀乡
城郭样式 山城(230m)
历史 传说中唐泽山城是由藤原秀乡所构筑 (为了镇压平将门的天庆之乱),而唐泽山城今日的遗构则是佐野盛纲在战国末期时所构筑,之后此城的支配权,先后由北条、丰臣及德川家取得,最后由佐野家据守唐泽山城,1602年江户明历大火发生之后,当主佐野信吉获得江户的许可,迁移居城,之后唐泽山城被废城。

QUOTE:
小山城

别名 祗园城
筑城年代 战国
主要城主 太田政光
城郭样式 平城
历史 由于小山城内建有祗园神社,因此小山城又被称为祗园城。小山城是在1146年时,由藤原秀乡的子孙太田政光所构筑,而太田政光并将氏名由太田改为小山(地名)姓,当1397年政光的直系血缘断绝后,由原本是同族的结城氏继承小山城主,同时并改为小山姓 ,1589年当秀吉征伐小田原时,由于小山氏与北条家有姻戚关系,因此小山氏从属于北条方,1590年7月7日小田原城落城后小山氏灭亡,原本做为居城的祗园城也因小山氏的灭亡而废城。

QUOTE:
沼田城

别名 崖端城
筑城年代 近世
筑城者 沼田景泰
城郭样式 山城
历史 沼田城是在一五四四年时,由沼田景泰所构筑,因为沼田城处在战略上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曾先后被上杉、武田及北条氏所夺取,1589年在秀吉的仲介下,原本在德川家当人质的真田信之入沼田城,1595年以后,沼田城拥有五重大天守,到了真田信吉的时代,沼田城的规模开始扩张,当1691年的真田骚动发生后,沼田城的天守大小因故被缩减,事后本多、黑田及土岐氏先后入主沼田城。

QUOTE:
高崎城

筑城年代 近世
筑城者 井伊直政
城郭样式 平城
历史 1590年家康入封关东之际,原本据守在上州的要冲箕轮城的井伊直政,入原本是小城的和田城,1598年时井伊直政开始将和田城的规模大举扩张,让其成为近世的城郭,之后并将和田城改名为高崎城,高崎城配置有三重的天守阁以及四基的隅橹,1600年井伊直政移封近江佐和山之后,由诹访、酒井、松平、安藤、间部及大河内氏先后入主高崎城。

QUOTE:
笠间城

筑城年代 近世
主要城主 笠间家
城郭样式 山城(182m)
历史 笠间城是宇都宫一族笠间家在镰仓时代所构筑之城,到了战国时代期由于遭到北条方的攻打而灭亡,关原合战后永井及浅野家先后入城,浅野家并运用佐白山的石材地,将石垣用于天守曲轮上,让笠间城具备关东唯一采用石垣的天守曲轮,使得笠间城成为近世的城郭。

QUOTE:
水户城

筑城年代 镰仓时代
筑城者 马场氏
主要城主 江户氏、佐竹氏、武田氏、德川氏
城郭样式 山城(182m)
历史 水户城是在镰仓时代由马场氏所构筑,之后水户城成为江户氏及佐竹氏的居城,同时并进行改修,关原合战后由家康的七男武田信吉、十男赖宣及十一男赖房先后入水户城,赖房的子孙并成为御三家水户德川家;水户城是属于连郭式的城堡,拥有二重橹三基以及三重天守(再筑)。

QUOTE:
川越城

异名 也写作河越城
筑城年代 近世
所在地 川越市郭町
筑城者 太田道灌
城郭样式 梯郭式平城
历史 1457年扇谷上杉家的部将太田道灌开始建筑川越、江户及岩槻城,当川越城完成后道灌与扇谷上杉持朝入城,之后的八十年间川越城成为扇谷上杉家的根据地,扇谷上杉氏并在太田道灌的经略下开始扩张势力,后来因山内上杉氏的谋略,道灌遭到暗杀,在这一进一退间,使得后北条氏渔翁得利。1537年北条氏开始攻打上扇谷上杉氏,并攻落川越城,同年两上杉氏连合动员八万余骑欲将川越城夺回,后来在北条纲成及北条氏康的谋略下遭到击破,此战又称为“川越夜战”。到了江户时代由于川越城座落于战略要地 (江户城的前卫),因此由酒井忠重担任城主,忠重并将川越城予以改修,上面建有三层天守以及七基的橹,而现存的本丸御殿是在1848年由松平齐典所构筑。

QUOTE:
大多喜城

筑城年代 近世
所在地 夷隅郡大多喜
筑城者 本多忠胜
城郭样式 山城
历史 1590年移封至上总夷隅郡十万石的本多忠胜开始修筑大多喜城,同时运用夷隅川当地复杂的地形与山上的自然石,将大多喜城构筑成近世城郭,山顶上并建有三重天守以及九基的橹,除此之外在山麓上也构筑了壮大的殿社;现存大多喜城的三重天守(复元)内部设有房总地方城郭资料馆。

QUOTE:
久留里城

筑城年代 战国
所在地 君津市久留里
主要城主 真里谷氏
城郭样式 丘城
历史 1541年时久留里城被作为真里谷氏的居城,此城后来成为北条氏与里见氏攻防的据点,德川家康入主江户城后,大须贺氏、土屋氏、酒井氏及黑田氏先后成为久留里城主,此时久留里城上建有二重天守阁,并在山麓配置居馆及橹,是属于根小屋式山城;现存的久留里城二层三重天守阁,是模仿浜松城的模拟天守,为关东地区贵重的遗构。

QUOTE:
守谷城

筑城年代 镰仓时代
主要城主 相马师胤
城郭样式 山城
历史 镰仓时代初期,千叶常胤之子相马师胤领有相马郡之际,开始构筑守谷城做为根据地,之后到了南北朝时代,当相马氏的势力衰退后,由土岐氏、堀田氏、酒井氏以及土岐氏先后担任守谷城的城主,当土岐氏被转封至奥州上山时,守谷城最后遭到废城;守谷城的周围配置有沼泽,是中世时坚固的城堡(500mX150m)。

QUOTE:
古河城

筑城年代 室町时代
主要城主 足利氏、小笠原秀政、松平康长、奥平信之、永井直胜、土井利胜
城郭样式 不明
历史 室町时代中央政府幕府设置在京都后,由于镰仓在战略上仍属重镇,支配著关东地区,因此在关东设有镰仓府,又被称为镰仓公方,初代镰仓公方为足利基氏,1455年足利成氏将御所移至古河城后,足利成氏被称为古河公方,后来古河城成为北条氏往下野、常陆进攻的前线基地,并被整备成为坚固的城堡。当秀吉攻打小田原之际,古河城遭到破坏。到了近世,由小笠原秀政、松平康长、奥平信之、永井直胜及土井利胜先后成为古河城主、古河城是关东地区仅次于江户城的大城郭;现在的城迹是在明治末至昭和初期之间所修建。

QUOTE:
小田城

筑城年代 南北朝
主要城主 小田氏
城郭样式 不明
历史 小田氏的居城;建武四年(1337)八月,小田治氏与村上源氏春日侍从显国联手入小田城,之后小田氏曾与后醍醐天皇的近臣万里小路藤房参与建武政权,延元三年(1338)七月时,入神宫寺、阿波崎两城的北畠亲房(南朝方),与小田城的春日军合流,之后小田城成为南朝势力往常陆一带扩展的根据地,南朝并曾以此城为据点攻打属于北朝方位于常陆西部的驹城、关城及大宝城。于此同时,北朝方则以瓜连城为根据地攻打小田城,兴国二年(1341)十一月十日小田氏降伏,小田城开城,两百年以后,关东管领上杉谦信曾二度攻打小田城。

QUOTE:
真壁城

筑城年代 承安年间(1171~75)
主要城主 真壁长干
城郭样式 不明
历史 承安年间(1171~75)常陆大掾平贞盛的后裔真壁长干开始筑真壁城,之后的十九代四百三十年间,真壁氏历代为真壁城主,后来浅野长重(二万石)以及稻叶正胜(一万石)先后入封真壁城,真壁城现存空堀、土墨等遗构。

QUOTE:
江户崎城

筑城年代 南北朝时代
筑城者 土岐氏
城郭样式 不明
历史 南北朝时代末期,土岐氏移住至美浓后,留在关东的一支为了支配邻近的领地,而开始构筑江户崎城,并将其作为土岐氏的居城。当丰臣秀吉征伐小田原之际,土岐氏已传至第七代;在小田原合战中,江户崎城被秀吉方的佐竹氏攻落,而城主土岐治纲则与家臣石田骏河守逃往东村。战后,芦名盛重入封江户崎城,庆长七年(1602)当盛重的兄长佐竹义宣移封至秋田后,盛重同样也被移封到秋田,之后江户崎城遭到废城。

QUOTE:
石垣山城

筑城年代 近世
所在地 小田原市早川
筑城者 丰臣秀吉
城郭样式 山城(261m)
历史 1590年小田原合战之际,秀吉以水陆二十万大军围攻小田原城,初期曾在汤本早云寺设立本阵,之后于同年四月在小田原城西方的笠悬山筑石垣山城,并在一夜之间完成令小田原恐惧的巨城,最后造成小田原城落城 ;石垣山城又名“一夜城”,今日仍残存石垣的遗迹。

QUOTE:
逆井城

筑城年代 战国时代
所在地 茨城县猿岛郡猿岛町逆井
主要城主 逆井氏。北条氏繁
城郭样式 中世平城
历史 逆井城原是逆井氏的居城,1575年在北条氏的攻略下逆井城落城,1577年北条氏繁开始重建逆井城,此城后来成为北条氏监视以常陆佐竹氏为首其他诸侯的最前线之城,1590年秀吉攻打北条之际,逆井城被废城。

QUOTE:
白井城

筑城年代 不明
所在地 群马县北群马郡子持村白井
主要城主 长尾景仲
城郭样式 中世崖端城
历史 白井城是关东管领山内上杉家家宰长尾景仲所筑之城,景仲的长尾氏又被称为白井长尾氏,长尾景仲之孙景春后来也成为家宰,之后并反叛关东管领上杉显定。文明五年(1473年)景春开始构筑钵形城,并被古河公方所援护,永正七年(1510年)当显定在越后的内乱中战死后,景春仍据守在白井城。景春死后箕轮城的长野业正势力开始抬头,当景春之子遭到家臣杀害后,由总社长尾氏长尾宪景担任白井城主,之后并降服于关东管领上杉谦信。谦信死后,长尾宪景因为改仕于北条氏,因此解除了遭武田势攻打的危机,天正十八年(1591年)时,白井城成为丰臣军前田利家的城,当德川家康入封关东之际,家臣本多氏以二万石入封白井城,元和九年(1623年)白井城遭到废城。
石垣山城

筑城年代 近世
所在地 小田原市早川
筑城者 丰臣秀吉
城郭样式 山城(261m)
历史 1590年小田原合战之际,秀吉以水陆二十万大军围攻小田原城,初期曾在汤本早云寺设立本阵,之后于同年四月在小田原城西方的笠悬山筑石垣山城,并在一夜之间完成令小田原恐惧的巨城,最后造成小田原城落城 ;石垣山城又名“一夜城”,今日仍残存石垣的遗迹。
*小诸市
小诸市(こもろし、komoroshi)是位於日本长野县东部的一个市,这里在江户时代之前曾经是个繁华的城下町[战国时代、江户时代以大名所居住的城为中心而繁华的市街]。

地理环境
小诸市标高679m,以小诸市役所的位置来说,在东经138度25分45秒、北纬36度19分26秒的地方,南方有浅间山广大的倾斜面,市中央有千曲川流过,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高原都市。

东西方向的宽度约12.8公里,南北长约15.4公里,整体面积为98.66平方公里,和首都东京的直线距离大约为150公里左右。

历史沿革
这里曾经挖掘到许多绳文时代以及弥生时代的文化遗迹,同时这里的农耕、畜牧以及法令制度等都相当的先进,古时此处为官道[重要道路]重要的地方,设有传马所[驿站],人马往来自然而形成的一个集市。

日本战国时代武田信玄在天文12年攻占,为了控管东信州命山本勘助与马场信房在此筑城建造了小诸城[现怀古园址],据说目前遗留的城迹是信玄的军师山本勘助的势力范围。江户时代之后在此设藩,并有小诸藩厅[相当於我们现在的地方行政机关],元禄15年[1702年],牧野康重[日本人名]以15,000石米入主小诸城成为初代小诸藩主,一直到明治时代都由牧野一氏世代子孙担任小诸城主。

在古道街道这里属於中山道、甲州街道以及北国街道交汇的重要所在。由於物资交流的盛行,所以这里是个以典型商业都市而繁华的地方。进入明治时代之后小诸更是批发商[大盘商]聚集之处,成为县内、外重要的商业发展町以及文化振兴交流之处。

昭和29年4月1日[1954年]由於北佐久郡小诸町、三冈村、南大井村、北大井村、大里村、川边村的一町五村合并而改为市制,成为今天的小诸市。

*小田原城
小田原城是一座位於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古相模国足柄郡小田原)的一座平城城堡,日本国家指定遗迹之一。最有名的是,一度是关东地方难攻不落之城。通称小峰城及小早川城。

历史
原本在平安时代的未期,是相模国豪族小早川远平的居城。1416年上杉禅秀之乱,使当时的领主土肥氏被驱逐。成为了扇谷上杉部属大森氏的领土。

1495年,支配了伊豆国的北条早云攻击小田原,成功夺取此城,自此在九十多年来,成为了后北条氏的领土。此后,后北条氏以此作为居据,并进行大规模的扩建。虽然1561年遭到上杉谦信的军队包围长达一个月,但是却无法攻陷。

1590年,北条氏遭到了丰臣秀吉的宣战,虽然当时后北条氏当主氏政、氏直父子定决定以笼城策略。但由於秀吉采取攻略支城后围困小田原的战略,再加上秀吉方压倒性的兵力与后勤优势。后北条氏终在被围三个月之后开城投降,自此小田原城成为了德川氏的领地,当时家康选择了江户城作为居城,而小田原城由大久保忠世为城主,其后因为儿子忠邻因为涉嫌谋反幕府被降级为旗本,但是十八世纪中,大久保氏重新接管,直到幕末为止。於1871年废城。

[编辑] 概略
在后北条氏的时代,居馆在天守附近设置,北方为八幡山,而且非常靠近。建立了很多美丽园景。在第三代氏康的时候,击退了武田信玄和上材谦信的军势,被称为一座坚城。现时推测从海岸到八幡山的长达九公里。并且有多个外堀,规模还比秀吉时代的大坂城为大。这种形式的扩建实在少见。

现时所看见的主郭部份,都是在大久保氏所经营。江户时代末期,海岸架构了三座炮台。主要部份全由石垣构造。现时所看见的石垣为宽永9年1632年进行改修后的城池。

在小田原城的原址进行公园化,复兴天守於1960年重建完成。从天守顶上可以看到笠悬山上的石垣山一夜城。此外城的大门、铜门仍然保留。但是现在仍然看到关东大地震对城的石垣的影响。

小田原城复元天守
通称 小峯城(小峰城)、小早川城(小早川馆)
位置 神奈川県
城郭构造 平山城
天守构造 复合式
筑城主 北条早云
筑城年 1495年
主要修缮者 上杉氏
主要城主 后北条氏、阿部氏、稲叶氏
大久保氏
废城年 1871年
遗留部份 石垣、土墨、堀、复元天守・门

*春日山城
春日山城是位於新潟县上越市(古越后国颈城郡)曾经存在的日本城堡,是一座山城。是上杉氏、长尾氏以及堀氏的居城。曾经为名将上杉谦信的居城最为有名,现为日本国家指定遗迹。别称钵峰城。

该城不知於何时建设,筑城年份可能为958年,筑城地点位於春日山山顶,相信为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堡,在室町时代后期,当时大名长尾为景对此城进行大幅模修改。后来上杉谦信以及上杉景胜成为了城主。在1598年上杉景胜被移封到会津,由堀秀治成为城主。可以堀氏决定在附近筑起新城,名为福岛城。完成年份为1607年当时秀治已经病死,由他的长子堀忠俊继续,同年,春日山城被完全拆除。现时只剩下重建的遗迹。
?

日本战国时期的石山本愿寺为什么能够成为一方势力?难道日本的和尚特权这么高还有军队?

当时日本的寺庙确实发展成了一股政治、军事势力
寺庙的主持是世袭的,可以传给子孙;寺庙占有大量庄园地产,掌握大量财富;寺庙控制大量人口和依附农民;寺庙有大量武装力量。

——寺庙在当时实际上就是割据军阀

日本战国时期各势力有哪些?

比如来自关东的北条氏族,奥州的伊达政宗,九州的岛津豪族,请懂的人把当时各势力来自哪里的告诉我,不要发一大堆资料,谢谢!

日本战国时期各势力分布图:

兴福寺——大和
田山氏——河内 能登 越中 纪伊
细川氏——和泉 摄津 丹波 备中 淡路 阿波 赞岐 伊予 土佐
赤松氏——摄津 播磨 美作 备前
仁木氏——伊贺
山名氏——丹后 但马 因幡 伯耆 石见 备后
一色氏——伊势 三河 若狭 丹后
北田氏——伊势
土岐氏——美浓 伊势
斯波氏(后被著名的织田家以下克上取代)——尾张 远江 越前
今川氏——远江 骏河
武田氏——甲斐
小笠原氏——信浓
山内上杉氏——伊豆 武蔵 上野 越后
扇谷上杉氏——相模
佐竹氏——常陆
六角氏——近江南半国
京极氏——近江北半国 飞騨 出云 隐岐
宇都宫氏——下野
结城氏——下总
千叶氏——下总
若狭武田氏——若狭
富樫氏——加贺
大内氏——石见 安艺 周防 长门 筑前 丰前
安艺武田氏——安艺
河野氏——伊予
大友氏——丰后
少贰氏——筑前 肥前
菊池氏——肥后
岛津氏——日向 大隅 萨摩
宗氏——对马
战国中期:
(由于此时许多大名家族已经没落,所以一些不著名的大名家族就不讲了)
织田氏——尾张
斋藤氏——美浓(后被织田信长攻下)
足利氏(幕府将军)——京畿(1573年为信长所灭,信长从此控制京城)
武田氏——甲斐
上杉氏——越后
朝仓氏——越前
浅井氏——近江(朝仓、浅井均被织田所灭)
今川氏——东海道·骏河(1560年今川义元在桶狭间被信长讨死,今川领地被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瓜分)
德川氏——三河
伊达氏——奥州 出羽
毛利氏——西国(主要为安艺)
北条氏——关东·相模
长宗我部氏——南海道·四国
龙造寺氏、岛津氏、大友氏(九州三雄)——九州


   日本战国(1467-1615?)一词最早出现于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头就记著“天下战国之上”。但酷爱中国军略的武田信玄实际上是把中国的战国名称直接套用于形容日本的格局。而中国把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名称,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以后,才开始使用。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时代爆发之应仁之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

下面是战国前期的守护大名的领地:
兴福寺——大和
田山氏——河内 能登 越中 纪伊
细川氏——和泉 摄津 丹波 备中 淡路 阿波 赞岐 伊予 土佐
赤松氏——摄津 播磨 美作 备前
仁木氏——伊贺
山名氏——丹后 但马 因幡 伯耆 石见 备后
一色氏——伊势 三河 若狭 丹后
北田氏——伊势
土岐氏——美浓 伊势
斯波氏(后被著名的织田家以下克上取代)——尾张 远江 越前
今川氏——远江 骏河
武田氏——甲斐
小笠原氏——信浓
山内上杉氏——伊豆 武蔵 上野 越后
扇谷上杉氏——相模
佐竹氏——常陆
六角氏——近江南半国
京极氏——近江北半国 飞騨 出云 隐岐
宇都宫氏——下野
结城氏——下总
千叶氏——下总
若狭武田氏——若狭
富樫氏——加贺
大内氏——石见 安艺 周防 长门 筑前 丰前
安艺武田氏——安艺
河野氏——伊予
大友氏——丰后
少贰氏——筑前 肥前
菊池氏——肥后
岛津氏——日向 大隅 萨摩
宗氏——对马
战国中期:
(由于此时许多大名家族已经没落,所以一些不著名的大名家族就不讲了)
织田氏——尾张
斋藤氏——美浓(后被织田信长攻下)
足利氏(幕府将军)——京畿(1573年为信长所灭,信长从此控制京城)
武田氏——甲斐
上杉氏——越后
朝仓氏——越前
浅井氏——近江(朝仓、浅井均被织田所灭)
今川氏——东海道·骏河(1560年今川义元在桶狭间被信长讨死,今川领地被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瓜分)
德川氏——三河
伊达氏——奥州 出羽
毛利氏——西国(主要为安艺)
北条氏——关东·相模
长宗我部氏——南海道·四国
龙造寺氏、岛津氏、大友氏(九州三雄)——九州
差不多就这样了·全是自己根据资料总结出的,而且还是手机回答,希望LZ帮我提高点采纳率谢谢
九州 龙造寺和大友,岛津,
中国 大内和毛利还有尼子,
四国 长宗我部,
近畿 足利,丰臣,三好,
东海织田,德川,今川,
甲信 武田,真田
北陆 上杉,本愿寺,
关东 北条,佐竹,
东北 伊达,最上,南部
我只说几个有名的,那时候势力多如牛毛
尾张地区的织田氏 西三河地区的德川氏 东三河地区的今川氏 美浓地区的斋藤氏 。。。。。。

日本战国时期的势力划分

日本战国时期根据日本天武天皇所创的“五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共有六十六国。战国六十六国如下:

1、近畿五国——山城、大和、河内、摄津、和泉。

2、东海道——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

3、东山道——近江、美浓、飞驒、信浓、上野、下野、陆奥、出羽。

4、北陆道——越后、越中、越前、能登、加贺、若狭、佐渡。

5、山阴道——丹波、丹后、因幡、但马、出云、石见、伯耆、隐岐。

6、山阳道——长门、周防、安艺、备后、备中、备前、美作、播磨。

7、南海道——阿波、赞岐、伊予、土佐、淡路、纪伊。

8、西海道——萨摩、大隅、日向、肥后、肥前、筑后、筑前、丰后、丰前、对马、壹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一词出自甲斐(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头就记著“天下战国之上”。换言之,生处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

不过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大约百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在这个时代,传统的贵族政治土崩瓦解,土豪平民甚至浪人成为多国大名乃至于“天下人”都成为可能。另外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基督教和火枪的引进改变了社会和战争型态。到了战国后期,过往封建制度下的农奴地主关系也逐渐遭到破坏。以织田信长为首的各国大名逐渐摆脱以往的兵农合一制度,改采以现金雇庸浪人为职业军人。同时早期各诸侯的国人土豪联合体制也逐渐转型成集权独裁的军国政体。于是大规模的会战成为常态,统一的幕府也自战火中历练诞生......。

今日多数认为日本战国始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但结束时间则大致上有以下几种说法:

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进入京都)。
1573年织田信长攻陷室町御所,室町幕府灭亡。
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关东地方的北条氏,收服奥羽地方,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统一。
1603年德川家康创立江户幕府。
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阪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丰臣氏灭亡。
由于目前尚无定论,故在此皆采用最后一种说法,以完整表述这段历史。

战国历史
虽然室町幕府自足利义满之后便分扰不断:政治上,除了关东的古河公方与幕府之间的对抗外,层出不穷的政治谋杀以及各地诸侯的反抗或私战破坏了各地的政治生态。社会上,各地爆发的一揆暴动如同一颗颗不定时炸弹,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害。可是室町幕府从未放弃稳定全国局势的决心,直到这一切努力因1441年的一场意外引发的全国混战而化为乌有.....。

应仁之乱,幕府衰败
嘉吉元年(1441年)6月24日,播磨、美作、备前三国的守护赤松满祐在京都自宅刺杀将军足利义教。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幕府当局一方面拥立义教之子足利义胜担任幕府大将军;一方面派遣以山名部队为主力的大军讨伐赤松氏。而山名宗全也不负众望于同年9月10日平定赤松氏。为了奖赏持丰幕府当局将原本由赤松氏担任守护的三国交由山名氏管理。于是原本就是但马、因幡、备后、石见、伯耆五国守护的山名氏接下了三国后,很快就成为西国最强大的势力。

面对新崛起的势力,三管领之一,控有赞岐、丹波、摄津、阿波、备中、土佐、淡路以及半个和泉的细川氏一开始采取联合的态度;不但家督细川胜元娶了山名宗全的女儿,两家也结盟对抗田山氏。可在田山氏衰退后,两家之间的冲突也浮现出来。尤其是在三管领之中的斯波氏和田山氏两家陆续发生继承问题后,细川氏与山名氏的积极介入加深了双方的隔阂。偏偏在这火线引燃的时刻,幕府也爆发了继承问题:将军足利义政的妻子日野富子为了儿子足利义尚的继承权,与将军继承人义政胞弟足利义视发生冲突。身为义视的监护人,细川胜元自然与义尚的监护人山名宗全发生激烈的正面冲突。最后在足利义视谋反的谣言和斯波氏内斗再起这双重影响之下,双方各自集结大军,在京都正式开战。

战事一开始,由于东军首领细川胜元早有准备:不但争取到将军与天皇的支持,还聚集了相对优势的兵力,因此开战头几个月可说是占尽优势。可是到了同年七月,支持西军的中国地方大霸主大内政弘率领2万大军进入京都,整个战况顿时改观。同时西军首领山名宗全拥立南朝遗族和被东军遗弃的足利义视(开战后不久,日野富子转而支持东军。义视因此被迫逃离京都)与京都当局相抗衡,让整个战局陷入胶著。为了打破僵局,细川胜元策动西军各国国人以及其邻近的敌对势力在西军诸大名后方发动动乱。于是这场原限于京都一带的战争进而演变成全国大混战,然后又演变到两军首领无法控制的局面。最后经历山名氏与细川氏多次和解,以及足利义视逃到土岐氏帐下,继承纠纷解决后,全国混战的局面才逐渐平息。战后京都几乎完全化为废墟,位在首府的朝廷与幕府同时陷入严重的财政困难之中。

自此以后幕府日渐衰败,其控制全国大名的能力也被完全破坏殆尽。而各地原有的守护大名有的受到本国国人的国一揆暴动挑战(如安艺武田氏被毛利氏发动国一揆取代),有的被底下的权臣取代(如斯波氏守护的越前、远江、尾张三国依序被朝仓氏、甲斐氏、织田氏三守护代控制)有的甚至被一向一揆推翻(如加贺守护富坚氏被一向一揆完全消灭)。“下克上”的风气弥漫著整个日本战国时代,同时也成了这个时代的最大特色。

明应之变,关东大乱
虽说应仁之乱后幕府的影响力大幅丧失,可是历任将军仍试图改变整个局面。不但多次讨伐邻近的细川氏、六角氏等强大大名,还屡屡颁布争讨令令诸国大名对抗各地方对京都当局具影响力的国主。可毕竟这已经不是将军强势的时代了:将军的诏令除了作为大名夺权的工具外,几乎无人愿意服从。甚至到了1493年将军足利义稙亲自讨伐细川氏,反而遭到细川氏策动京都当局罢免其将军职位。此事史称明应之乱。自此以后室町幕府的威信完全丧失,剩下的也只是诸侯控制上洛(进入京都)后操控政局的傀儡角色罢了。

而除了京畿动乱不安外,关东的局势也不甚安稳。

群雄争霸,将军被弑
信长崛起,天下布武
织田信长为尾张国守护斯波氏门下重臣织田信秀之子。由于尾张守护斯波氏无力掌权,织田氏统合家中族人势力,逐渐掌控尾张诸郡。到了信秀时,除了一面对抗斯波氏的势力,另一方面也借由婚姻政略以加强本身的军事力量,例如:与斋藤氏作战失利后,让信长迎娶领有美浓国大部的斋藤道三之女归蝶以消除来自西方的军事压力,以便集中力量与北方的今川和松平两家作战。

信长,于西元1534年5月出生于尾张国的那古野城,少年时便以孤傲怪癖闻名于当时,继任家督之职后一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展开一系列统一尾张之战:先后与织田族人交战,最终击败以弟弟信行为主的反信长力量,完全掌握织田氏的主导权。

此时,以远江、骏河、三河三国守护今川义元,已成为三河的实质掌控者,并在叔父太原雪斋主导下与关东北条氏,甲斐武田氏达成三国同盟,解除了后顾之忧,转而往南面发展。1560年5月,义元亲率2万5000大军直扑那古野城,身居清洲城的信长于仓卒间亲率2000多人直奔今川本阵,在田乐桶狭间发动奇袭,击溃今川军主阵并袭杀今川义元。1562年正月,织田信长与自今川氏旗下独立的松平氏家督松平元康(即后来的德川家康)在清洲城结下盟约,解除了侧翼的威胁,织田信长从此可以专心于美浓的攻略。

1567年8月,凭借著丹羽长秀及木下秀吉等人努力,织田信长成功策反了美浓三人众(稻叶良通,氏家卜全及安藤守就)并与他们合力攻取了稻叶山城,平定美浓一国。织田信长很快便将主城移到稻叶山城,并将其更名为岐阜城,开始其天下布武的路途。次年(1568年),织田信长拥立将军足利义辉的弟弟足利义昭上京继任将军,并与德川组成6万联军上洛,占领京都一带。1569年,织田、德川联军攻打不听其号令的'朝仓氏,途中于金崎城得知盟友浅井氏叛变,苦战后迫撤退,隔年织田、德川联军在姊川与浅井、朝仓联军发生激战。由于德川军奋力猛攻,浅井、朝仓联军转胜为败。1571年,织田信长借口比睿山延历寺包庇敌对势力,杀入山中将整片宗教圣地烧成一片白地。1572年,武田信玄响应足利义昭讨伐织田信长的密召,撕毁与德川家康的盟约,亲率二万五千大军直扑德川家康的根据地远江、三河,以图进京。织田信长碍于畿内形势险峻,只派出为数约三千的军队支援德川。处于劣势兵力的德川军本拟死守,但被信玄用计诱至三方原并被歼灭。信玄虽胜,但之后在德川拖延战术下难越雷池,最后病逝阵中,武田军全面撤退。1573年,织田信长与足利义昭正式决裂,信长强攻幕府所在二条御所,并逮捕义昭,将其流放至河内若江城,室町幕府灭亡。同年,灭浅井、朝仓两家;又平定了三好义继、松永久秀等在近畿的叛乱。1575年,武田信玄的继承人武田胜赖率军攻击三河长筱城,德川家康一如既往向织田信长请求援军。织田与德川联军在地势狭隘的设乐原布阵,以大量的火枪配合庞大的阵城抵抗武田猛烈攻势。在激烈的战事中,人少的武田军多位主要将领先后被击毙,最后不得不全军撤退,如此人力上的惨痛损失导致其日后由盛转衰的命运。同年,信长大致平定了越前的一向一揆势力,并留柴田胜家、前田利家等留守北陆一带。此后,织田信长陆续派出大将加紧对邻进大名的侵攻,又先后平定了松永久秀及荒木村重的叛乱。1579年,织田信长将主城移到新建的近江安土城。1580年在天皇主持下与本愿寺显如媾和,结束了持续十年的石山战争。1582年,灭掉了苟延残喘的武田家。同年6月2日,织田信长在驰援正在与毛利氏交战中的羽柴秀吉,下榻于京都本能寺,突然被部下明智光秀率军袭击,织田信长激战后焚烧本能寺并失踪(关于织田信长是生是死有很多说法,在此不一一论述),之后光秀又猛攻其长子织田信忠藏躲的二条御所,逼其交出亲王后切腹自杀。此事史称本能寺之变。

在信长大放异彩之时日本各地局势也千变万化。在九州,毛利氏与大友氏为争夺大内氏灭亡后的领地打的不可开交;1554年双方于门司城爆发第一次冲突,毛利扼杀而归。1558年毛利元就趁大友义镇与龙造寺隆信对战时攻占门司城。之后两家持续缠斗至1564年,毛利元就为消灭尼子氏才放弃征服九州的想法,在将军足利义辉调停下和解。此后,大友氏进入全盛期,成为控有北九州6国的新霸主。但同时,南九州的岛津氏日益兴隆,逐渐成为足与大友对抗的新势力。1572年,双方爆发耳川合战;统有45000兵力的大友氏被率领25000兵力的岛津义久击溃,从此一蹶不振,北九州的霸主地位被龙造寺隆信取代。1584年岛津氏与龙造寺氏又为了有马氏归顺问题爆发战争,这场被称为冲田畷战的冲突中,人仅6000的岛津有马联军在岛津家久率领下大败近60000人的龙造寺军,龙造寺隆信与数位大将战死。不久龙造寺家灭亡,岛津氏几乎成为全九州霸主。

在四国一度灭亡的长宗我部氏复国后在家督长宗我部国亲领导下惨澹经营

在中国,毛利元就统合安艺国的国人势力展开与尼子氏的长期对抗1555年元就联合地方海盗起兵对抗叛变大内氏的名将陶晴贤双方在安艺附近的严岛展开决战仅有2000兵力的毛利军善用地形气候与水军优势在暴风雨中击溃大内10000大军而后迅速占领大内在中国地方的领地并彻底消灭其势力。取代大内氏后,毛利氏与南边大友氏北边尼子氏进行两面 战争16 在甲信越 在关东 在奥羽

秀吉统一,二攻朝鲜
本能寺之变后三天内,身在北陆地方负责攻打上杉氏的柴田胜家、与在中国地方负责攻打毛利氏的羽柴秀吉陆续得知明智光秀叛变的消息。其中秀吉立刻与毛利氏和谈,以信长名义号召织田家臣齐力讨伐光秀。同年6月13日羽柴秀吉与明智光秀展开山崎合战,力单势薄的明智军惨败,两天后光秀被杀。羽柴军夺回京都与安土城一带领地。

之后织田氏族人为家督继承问题召开清州会议,决定拥护织田信忠之子织田秀信为家督。可羽柴秀吉与柴田胜家为了争夺会议主导权发生争执,两人隔年展开贱岳合战,开战之初柴田军在佐久间盛政指挥下攻势不断,几乎攻破秀吉本阵。但秀吉战前拉拢的织田大将前田利家阵前倒戈,导致胜家与其所支持的织田信长三子织田信孝最终败北,被迫切腹自杀。至此以后织田信长所建立的根基被羽柴秀吉完全接收。

另一方面德川家康与相模的北条氏政同盟,趁织田内乱时,接收甲信故武田氏的部分领地;然后在羽柴秀吉独掌织田氏领地时,结合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雄,反抗秀吉。1584年双方展开小牧·长久手合战;可最后却因为谁也消灭不了对方主力,而以谈和收场。德川家康向羽柴秀吉称臣,羽柴秀吉则正式展开其统一天下的霸业。1585年至1590年之间,秀吉被天皇任命为关白,并赐苗字丰臣。在内政上,秀吉迁入大阪城,并以此作为政治上的中心;同时下达刀狩令(没收所有具攻击性的武器以示天下已无战乱)。在军事上则依序征讨四国的长宗我部、九州的岛津,迫使其相继请降,最后于1590年率联军消灭了相模北条氏,并接受奥羽地方诸大名的称臣纳降,于1590年在名义上完成全国统一。

完成统一的丰臣秀吉,除了持续以各种手段削弱强势大名外,还于文禄元年(1592年)和庆长元年(1596年)两度发兵攻打朝鲜,史称文禄·庆长之役。其中参战诸将各有胜负,最盛期曾一度攻占韩庭都城汉城,陪都平壤。但终究仍不敌明韩兵力与武器上的优势以及李舜臣率领的龟甲船舰队,仅能死守沿海堡垒。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于伏见城,丰臣密使入韩密商,才结束这场庞大的军事远征。这场战争改变了当日日本的政治生态:倾权一时的丰臣氏财力耗尽,不再风光;岛津氏与毛利氏等打头阵的大名死伤惨重,军力大受影响。相反的,没参战的德川氏与伊达氏则致力于整顿内政,在秀吉死后成为要角。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此役,丰臣氏内部发生严重冲突:支持战争的文官派(以石田三成为首)和反对战争的武将派(以福岛正则为首)完全决裂。双方产生严重的摩擦,由于前者获得丰臣氏的支持,后者转而投向统有关东八国的大名德川家康。于是德川与丰臣为争夺天下即将再度对阵......。

关原合战,元和偃武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丰臣家其幼子丰臣秀赖继任家督,全日本顿时陷入混乱:自朝鲜返国的丰臣诸将对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大表不满,甚至试图起兵暗杀;另一方面,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却私结诸侯,任意分封领地,激起其余四位大老的不满。1599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臣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1600年,也就是秀吉死后两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续的诉状直江状,起兵征讨上杉景胜。丰臣家重臣石田三成便以此为德川家康违反私战禁令,召集各地大名聚集于大阪城发表内府违反条文,随即起兵北讨伐德川氏;德川家康则将上杉战事交给次子,亲率大军与支持他的丰臣武将回师对抗。两军主力最后在近江一带进行会战(史称关原合战)。开战之初,以石田三成为实际领导的西军(名义上的统帅为毛利辉元)攻势犀利,打得东军(统帅即德川家康])前线喘不过气;可是大约中午时刻,家康以大炮袭击其事前收买的西军大将小早川秀秋,迫使他与吉川广家等西军大将阵前倒戈,直逼西军主阵。于是战况急转直下,西军从小占优势转为被打到完全崩溃。在日落之前,这场大战便以东军大胜收场。几天後石田三成被捕,与小西行长以及安国寺惠琼三人以首要战犯的罪名遭到处决,德川家康实质上取代丰臣氏夺取政权。

1603年,德川家康获得天皇赐与征夷大将军一职,正式成立江户幕府;可随著丰臣秀赖年纪渐长,丰臣氏对德川家康的不满之声也越来越大。同样在德川方面,有鉴于丰臣氏财力渐丰,大有重振旗鼓之势,德川家康也顾不得两家密切的联姻关系,决心斩草除根。

1614年,德川家康以丰臣家重建的方广寺梵钟铭文上出现“国家安康,君臣丰乐”这件事上大造文章,指责丰臣家有诅咒自己之嫌,胁迫秀赖交出淀殿(秀赖母亲)到江户城作为人质并退出大阪城。丰臣家断然拒绝,并积极召集浪人与流亡大名共约11万人,并储备粮食以备作长期抗争。德川方立刻发出动员令讨伐丰臣家,并轻易召集了二十多万大军对大坂城进行包围。可是由于丰臣方的积极抵抗,特别是名将真田幸村等人的指挥,再加上大坂坚城之利,德川方进展缓慢。于是德川家康利用大炮袭击大阪城天守阁,震撼居住其中的丰臣氏,之后假意求和,以大坂城填去外护城河作为和谈条件。可是在和谈进行中,德川家康突然出动数万人在一夜之间不但把外护城河填平,就连二城与三城及内护城河也一一悉数破坏。大阪冬之阵便是在大坂城城防要塞完全被解除之下结束。次年(1615年)五月,德川家康再度出动军队讨伐大坂城,这次史称大阪夏之阵的战役最后以大阪城被攻陷,秀赖母子自杀告终。德川家康消灭了丰臣家,结束自应仁之乱以来混乱的战国局面。

诸侯
足利氏、细川氏、山名氏、田山氏、斯波氏、犬悬上杉氏、山内上杉氏、扇谷上杉氏、古河公方、今川氏、北条氏(后北条氏)、伊达氏、南部氏、芦名氏、户泽氏、安东氏、最上氏、佐竹氏、浅井氏、朝仓氏、大内氏、尼子氏、毛利氏、三好氏、武田氏、长尾氏(上杉氏)、本愿寺、织田氏、德川氏(松平氏)、龙造寺氏、丰臣氏、岛津氏、长宗我部氏、一条氏、河野氏、伊东氏、肝付氏、大友氏、波多野氏、别所氏、赤松氏、浦上氏、三村氏、一色氏、六角氏、北田氏、神保氏、结城氏、里见氏、相马氏、二本松氏、南部氏、蛎崎氏

大名
细川胜元、山名宗全、北条早云、尼子经久、足利义辉、三好长庆、大内义兴、足利义昭、斋藤道三、北条氏康、武田信玄(武田晴信)、上杉谦信(长尾景虎)、今川义元、毛利元就、大友宗麟(大友义镇)、织田信长、长宗我部元亲、岛津贵久、丰臣秀吉(木下秀吉、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伊达政宗、德川家康(松平元康)、安东爱季、宇喜多直家、上杉景胜、最上义光、浅井长政、朝仓义景、蒲池鉴盛、龙造寺隆信、津轻为信

名臣名将
朝仓宗滴、陶晴贤、太原雪斋、立花道雪、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山县昌景、马场信房、千坂景亲、内藤昌丰、柴田胜家、前田利家、竹中重治、本多忠胜、真田幸村、大谷吉继、明智光秀、服部半藏、丰臣秀长(羽柴秀长)、石田三成、加藤正清、福岛正则、本多正信、山中幸盛、细川藤孝、直江兼续、岛津义弘、立花宗茂、岛胜猛、丹羽长秀、前田利家、吉良亲贞、最上义光、伊达成实、岛津义弘、高桥绍运、武田信繁、九鬼嘉隆、村上武吉、下间赖廉、锅岛直茂、黑田如水、蒲生氏乡

名人
日野富子、千利休、上泉信纲、柳生宗严、今井宗久、茶屋四郎次郎、路易斯·佛洛伊斯、林罗山、宫本武藏

名城
室町御所、小田原城、姬路城、岐阜城、清洲城、吉田郡山城、安土城、大阪城、伏见城、江户城、堺、宇和岛城

合战
关原合战、山崎合战、三方原合战、长筱合战、桶狭间合战、姊川合战、手取川合战、贱岳合战、三木合战、小豆坂合战、川中岛合战、严岛合战、野田福岛合战、折上原合战、大阪之战、国府台会战、河越夜战

一揆、安国寺、种子岛火枪、基督教、乐市、大名、早合、兰奢侍、手明、旗本、关白、征夷大将军

日本战国重要大事年表 年号 西元纪年 发生大事(日本古历)
应仁元年 1467 ◎应仁之乱始(1.18) ◎大内氏参与西军(7.3)
文明五年 1473 ◎山名宗全殁(3.18) ◎细川胜元殁(5.11)
文明九年 1477 ◎应仁之乱终(11.11)
文明十年 1478 ◎享德之乱终
文明十三年 1481 ◎一休宗纯圆寂(11.21)
文明十六年 1484 ◎界港的商业工会结成(11.21)
文明十七年 1485 ◎山城国一揆爆发(12.11)
长享二年 1488 ◎一向宗控制加贺国(6.9) ◎长享之乱始(2.5)
延德元年 1489 ◎将军足利义尚殁(3.26)
延德二年 1490 ◎足利义植继任征夷大将军(7.5)
明应二年 1493 ◎明应之变(4.22) ◎山城国一揆被平定(9.11)
永正五年 1508 ◎足利义尹重任幕府大将军(8.15)
永正十六年 1519 ◎北条早云殁(8.15)
大永元年 1521 ◎足利义晴继任征夷大将军(12.25)
享禄元年 1528 ◎大内义兴殁(12.20)
天文十二年 1543 ◎火枪传入日本(8.25)
天文十五年 1546 ◎河越夜战(4.20) ◎扇谷上杉氏灭亡(4.20)
天文十八年 1549 ◎摄津江口合战(6.24) ◎细川氏灭亡
天文廿一年 1552 ◎第一次川中岛合战(8月)
天文廿三年 1554 ◎武田、北条、今川三家同盟
弘治元年 1555 ◎严岛合战 ◎第二次川中岛合战(7.19~)
弘治三年 1557 ◎大内氏灭亡(4.3) ◎第三次川中岛合战(8月)
永禄三年 1560 ◎桶狭间之役(4.20) ◎今川义元战死(4.20)
永禄四年 1561 ◎第四次川中岛合战 ◎长尾景虎接任关东管领
永禄五年 1562 ◎织田、德川清州同盟(1.11)
永禄七年 1564 ◎第五次川中岛合战
永禄八年 1565 ◎将军足利义辉被松永三好联军围攻自杀
永禄十一年 1568 ◎足利义荣继任征夷大将军(2.8) ◎织田信长上洛(9.7) ◎足利义昭继任征夷大将军(10.18)
永禄十二年 1569 ◎今川氏灭亡(5.23)
元龟元年 1570 ◎姊川合战
元龟二年 1571 ◎毛利元就殁 ◎织田信长火烧比睿山延历寺(9.12)
元龟三年 1572 ◎三方原合战
天正元年 1573 ◎武田信玄殁(4.12) ◎室町幕府灭亡(7.18)
◎朝仓氏灭亡(8.20) ◎浅井氏灭亡(8.28)

天正三年 1575 ◎长筱合战
天正六年 1578 ◎耳川合战 ◎上杉谦信殁
◎尼子氏灭亡(11.21)

天正十年 1582 ◎武田氏灭亡 ◎本能寺之变()
◎山崎合战 ◎明智光秀被杀

天正十一年 1583 ◎贱岳合战 ◎柴田胜家自杀
天正十二年 1584 ◎小牧.长久手合战 ◎冲田畷战
天正十三年 1585 ◎羽柴秀吉就任关白一职
天正十六年 1588 ◎丰臣秀吉下达刀狩令
天正十七年 1589 ◎折上原合战 ◎芦名氏灭亡(6.5)
天正十八年 1590 ◎北条氏灭亡 ◎丰臣秀吉统一天下(8.9)
文禄元年 1592 ◎文禄之役
庆长元年 1596 ◎庆长之役 ◎伏见大地震(闰7.13)
庆长三年 1598 ◎丰臣秀吉殁(8.18)
庆长四年 1599 ◎前田利家殁(润3.3)
庆长五年 1600 ◎关原合战(9.15) ◎石田三成被斩(10.1)
庆长八年 1603 ◎江户幕府建立(2.12)
庆长十年 1605 ◎德川秀忠接任征夷大将军(4.16)
庆长十九年 1614 ◎大阪城冬之阵
元和元年 1615 ◎大阪城夏之阵 ◎丰臣氏灭亡

各时期都不太相同,这是1570年的日本主要势力的分布图。

日本的战国时代,诸侯割据,大名之间争夺政权的斗争十分激烈,实现国家统一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德川家康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必须对统一的大局有清醒的认识,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政策和策略。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他是顺应了时势,举措得宜的。
  本能寺之变以后,丰臣秀吉捷足先登,抢先控制了局面,使德川家康失去了一次夺取全国政权的机会。当时大局虽然对他很不利,但这时他与丰臣秀吉之间的关系和实力已非昔日的织田信长与他的关系可比。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他采取了有限的行动。1584年,德川家康应织田信雄之请,与丰臣秀吉战于小牧、长久手,就是出于有限目的的一种有限行为。长久手之战,德川家康打败了丰臣秀吉的一个支队,打死了丰臣秀吉的勇将池田信辉,迫使丰臣秀吉以相当有利于他的条件讲和,这对全国都很有影响,丰臣秀吉对德川家康不得不另眼相待。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没有把德川家康的部队编入渡海战列。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德川家康的幸运,其实这是德川家康运用自己的实力和采取巧妙的策略得来的。丰臣秀吉出兵朝鲜,使丰臣政权和西南大名损失惨重,而德川家康却在和平建设中积蓄了财力,壮大了力量。这些变化是丰臣氏政权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德川家康后来夺取全国政权的重要转折点。
  注意内治是德川家康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德川家康的内治是和改组与强化封建秩序溶为一体的。在取得全国政权前,每占领一地,总要对新领地的统治加以整顿,而不是一味追求武力扩大版图。夺取全国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除保持丰臣秀吉的政治成果外,又采取了一系列改组和强化封建秩序的措施。
  一、没收和削减敌对性大名的领地,充实幕府的经济基础:德川家康没收了87个敌对性大名的领地,总收入量为414万石(一说没收了90个大名的领地),减封了三个大名的领地,总收入量为207万石(一说减封四家大名领地)。其中的3/4转封给自己的功臣和亲近大名,其余的1/4划为德川氏的直辖地,再加上甲斐、信浓、美浓、近江、越前、佐渡、陆奥南部等地区的直辖地,总收入量达6万石以上,此外,德川家康还把佐渡、石见、伊豆等地的重要矿山和京都、大坂、奈良、骏府、长崎等重要城市和港湾地划为幕府直辖。这样,幕府就几乎控制了全国的大部分重要财源。
  二、建立起幕藩体制的封建统治制度。德川家康根据对幕府的向背,把全国的大名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他的儿子和德川氏的近支宗族,这一类叫做“亲藩”;第二类是忠于自己和自己祖先的功臣,这叫做“谱代大名”,“亲藩”和“谱代”是幕府政权的支柱;第三类是关原之战前与德川家康同为大名的人,或战时曾忠于丰臣秀吉战后降服的大名,属于这一类的叫做“外样大名”。德川家康把三种类型的大名混杂相间,使亲藩和谱代大名监视外样大名。其次,为了加强对武士的统治,树立幕府的权威,又于1615年颁布了《武家诸法度》。其要旨是奖励文武、诫逸乐奢华、守节俭、严阶级(即服饰、乘舆的等级规定)、不得蓄浪人、不得擅自修缮城池、不得私婚、不得结党,但最主要的是规定了大名的“参觐交代”制。按规定,全国外样大名分为东西两半,半住江户,半住领地;每年4月为东西两半部大名的交代时期(对谱代大名另有规定),大名的妻子须常住在江户,事实上作为人质,大名依地位带领侍从,构成“诸侯行列”,按期到江户参觐交代。由于“诸侯行列”人数众多,往返于江户和领地之间的耗费十分巨大。因此这一制度不仅可以使幕府实际上把江户交代的大名作为人质而加以控制,还可以大量消耗大名的财力,使之无力叛乱。与此同时,德川家康还进一步推行丰臣秀吉的兵农分离政策,完善了身份制度,把整个日本社会划分为身分世袭的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内部又贯穿着纵的主从关系。最后,在1615年还针对皇室、朝廷、寺社颁布了《禁中及公家诸法度》和五山十刹的法度。这样,以身分制为核心,以幕府为政权的中枢,上对天皇、公卿,下至各藩大名、一般武士、僧侣、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幕藩体制。德川幕府就是主要靠这个体制来统治全国。
  三、在对外事务方面,德川家康不是个完全的锁国主义者。创立幕府后,他立即遣使朝鲜,并于1608年恢复了和朝鲜的邦交。与此同时,又积极谋求与明朝的间接贸易,向明朝皇帝臣服获得日本国王尊号统治全国。他出于对军需物资和生丝贸易的需要,创立幕府后的初期,对发展与西欧各国的贸易也很积极。1608年,他聘用英国人三浦安针为外交顾问、贸易事务官,并向他学习世界知识、天文和数学。他甚至默许基督教的传播,后来因感到危及日本传统的封建统治,又加以禁止。1612年,幕府在直辖地首先颁布禁教令,翌年便把这一法令推行到全国。1615年起,进而对朱印船贸易也严加限制。
  四、德川家康大力提倡文治。他十分好学,喜欢读有关治国平天下的经史典籍,鉴于字镰仓幕府以来佛教势力已与庄园制紧密结合的事实,他在创立幕府前一直抑制佛教,推崇儒家思想。创立幕府后,他认为庄园制已彻底摧毁,佛教因失去旧的经济基础和遭到沉重的政治打击也已衰落,这时恢复佛教的威信,对巩固新政权不仅无害而且有益,因此晚年逐渐扶植佛教,与名僧探讨各宗的佛法,日益趋于儒佛合一的思想统治。

关于日本战国时期

为什么日本战国时期士兵们背后总插着一面旗 不管骑兵也好 步兵也好 都插 不费钱吗?
不仅仅是敌我辨识标志。这只是一部分作用罢了。
不同的军队将领有不同的旗帜,他们插在背上,可以有效地区分出兵种,所属等基本信息。。
而且那时候都是自备装备。。。
一人再穷怎么家里没有几块布啊。
因为日本战国的战争是内战,一样的人种,一样的盔甲,一样的武器,唯一区分敌我的就是背后插的旗子了。
不费 敌我辩识的标志
这种小旗叫做旗指物,用途和由来可以参考一下

武士的家纹

【白旗·赤旗】
武士家纹可以说是战争的产物。战争中,家纹是区别敌我的依据,战后用于战功的查验。当乱世结束的时候,家纹也随之失去了生命力。
原来仅为公卿所有的家纹,经过源平合战的“白旗对赤旗”时代,在武士间迅速普及开来。镰仓时代以降,武士在战场上与敌人对决,都以旗印、家纹表示本军的所在。从南北朝、室町时代一直到群雄割据的战国,阵幕、旗指物、帜、马印上的家纹,是远距离区别敌我的惟一依据。
源平的不同旗帜,始见于《平治物语》待贤门战一条:
“平家所用皆为赤旗,红光映日闪耀。源家则大旗俱白,风吹作响,蔚为壮观,甚鼓其士气。”
其后,《平家物语》筑摩川合战一条记载:
“本堂前亦是,率别军三百骑佩赤旗踏铃声而来。”(中略)“光盛话音一落立弃赤旗,佩上白旗。”
源平两家,当时以白旗与红旗作为各自阵营的识别凭据。
武家势力的对抗,在源平时代是单纯的,家纹还没有成为必要之物。在野无地的源氏使用白旗,平家使用赤旗,仅仅二色而已。上古以来,朝廷的军旗就是赤红色,所以平家取传统的赤旗作军旗;源氏方军势打白旗参战,大概是为了对抗平家。
红色是容易鼓舞士气的颜色,相对而言,白色纯粹无垢,是清净神明的颜色,据说神祗宿于其上,军队常用之以期神的加护,后来发展成为白底、上书黑色天照皇大神、八幡大菩萨等神号染成的旗帜。
文治元年(1185)平家一门灭于西海,源赖朝定白旗为源氏嫡流的专用旗号。
平家灭亡后五年,源赖朝发兵奥州,征伐藤原泰衡。《吾妻镜》载,文治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甲申,赖朝路经下野国宇都宫,源氏一族的佐竹四郎隆义前来参战。佐竹出于源家,源平合战时却站到了平家一方,得和田义盛等人说情,只被没收了奥州七郡等领地,等到赖朝奥州征伐,隆义立功心切,从常陆国急急赶来参阵。不料,隆义用的军旗是无文的白旗,也就是那个“嫡流专用”的御旗,赖朝不很高兴,就把上绘一轮明月的军扇赐给了佐竹,让他当作军旗,从此明令禁止白旗的随意使用。隆义把军扇的文样绘在旗上,是为佐竹家的家纹,最早的武家家纹之一。
之后很久,每一族甚至一家人都有了自己的纹章,成了既定的习俗。

【武家家纹的普及】
源氏的白旗飘扬天下后,奥羽之役、承久之乱、文永弘安之役(蒙古入侵)相继而起。这时,全国各地的守护、地头等武士,既然不能统一使用白旗,就有了各种旗帜、幔幕作为识别物。武藏七党中的儿玉党以“团扇”为标志,是家纹在旗印上使用的最早例子。此外,畠山家的“村浓”、熊谷家的“鸠に寓生”、佐佐木家的“ 三つ目结”也广为人所知。
与旗纹同时使用的还有幔幕纹。新田家的“大中黑”、足利家的“二つ引两”、三浦家的“三つ引两”都是自幕纹而来的。
《吾妻镜》宽喜二年(1230)二月三日条,午夜时分,镰仓发生骚动,持旗的御家人在执权北条泰时宅邸外集合,翌日,泰时照旗上的家纹把军旗还给主人。由此可见,当时一般的镰仓武士已用上了家纹。
从文永弘安之役中活跃的肥后武士竹崎季长描述战功的绘卷《蒙古袭来绘词》中可以了解当时的风俗、武具、旗印、家纹。其中,从军的九州豪族大都有旗印家纹,如“三つ目结に吉文字”(竹崎五郎兵卫季长)、“四つ目结”(大宰少贰三郎左卫门尉景资)、“鹤龟松竹梅”(白石六郎通泰)、“二枚并び鹰の羽”(菊池次郎武房)、“五七の桐”(大矢野十郎种保)、“鹤丸に十文字”(岛津下野守久亲)。因之推想,镰仓时代中期,家纹已经推广到西国武士中间。
幕府体制下,幕府派遣军奉行参阵,同一战场上的武士要相互作证,以便战后论功行赏,所以,家纹开始成为武家社会不可或缺的事物。

【武家的代名词】
到了镰仓末期,天下诸国的豪族各有各的家纹。南北朝时代,全国诸豪强的家纹世所共知,家纹成了名字的代名词。当时的军记如名高《太平记》中,用之描写武士的军事行动。例如《太平记》卷十六兵库海陆寄手事条:
“须磨ノ上野ト鹿松冈鹎越ノ方ヨリ、二引两、四目结、直违、左巴倚カカリノ轮违ノ旗、五六百流差连テ、云霞ノ如ク寄悬タリ”。
二引两为足利家,四目结为近江源氏佐佐木家,直违为备前松田家,左巴为宇都宫家,倚カカリノ轮违指的是高家。这是典型的《太平记》记述--以旗纹代表姓氏家门。
最初,家纹就是名字的代表,同族间用的是一种纹章。足利家崛起时的南北朝乱世,往往有同族之间交战的事情,同族间的纹章没有区别,容易混同。这个时代,战乱和纹章的数量都在迅速增多。比如,明德之役(1391)是山名一族之间的战争,为防止纹章的混同,用竹叶旗加以区别。后世同族之间使用不同纹章的,多是因此而来。
天皇的纹章为菊、桐纹。镰仓初期,衣服、器具上时有描绘,但重大场合用旗上绘的是日月纹。到南北朝时期,皇室常常将菊、桐纹章赐给有功将士(有名的如足利尊氏,“为褒美依敕命,五七桐纹免许”),所以南北朝之后就有了不少使用菊、桐家纹的武士。信长将五七桐纹赐给秀吉,也是有先例的。
南北朝时代,无论公家武家,纹章都是表示家门的重要凭据。把它赐与有功将士,是重要的赏赐,因为纹章保持着自然的权威,当时的人对绘有纹章的旗帜、幔幕具有相当的敬意。今川了俊《大草子》中有“旗差的心得”一条,说身边有一番绘有御纹的御旗、二番白旗、三番锦御旗,持旗的旗差必须自优秀的兵士选出。
室町中期,家纹因军事上的需要遍及天下,《太平记》以后,室町时代的书籍战记如《文正记》、《大党军记》、《镰仓大草纸》、《羽继原合战记》、《尘添アイ囊钞》,都记录下了诸将士的纹章。行誉和尚所著的《尘添アイ囊钞》记有幔幕纹的各种名称:
“木瓜、轮违、瓜纹、三つ鳞、四つ目结、洲滨、巴、角巴、杏叶、中黑、しゅろ丸、裾浓、引两筋、菱、松皮菱、轮子、傍折敷、唐伞、帆挂船、酢浆草、龟甲。”
其后,永正年间(1504~1521)开始出现了家纹集《见闻诸家纹》,别名《永正纹尽》或《足利幕纹》、《东山殿御纹帐》。这是足利幕府家臣对室町幕府八代将军足利义政时从守护大名到国人层诸家家纹二百六十种的见闻列记,记有图案、名字,广收武家故实,是武家家纹研究的有名史料。
应仁·文明之乱(1467~1477)结束后,足利幕府的权威低落,幕府的中坚势力守护大名随之衰退,新的豪强把日本带入了战国时期。越后上杉谦信进入关东后,于永禄四年(1561)将关东诸豪的家纹辑录成《关东幕注文》,以下野、上野为中心,兼收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二百五十一家豪族的家纹。另外,三好长庆的《阿波国旗本幕纹控》收录了阿波诸将的家纹。这是家纹鼎盛时代的末期。

【太平年代的家纹】
川中岛合战、长筱合战、贱岳合战、小牧·长久手合战……最后是关原合战、两度大阪之阵。元和偃武,天下太平,武士也不再被驱上战场。自此,旗帜、旗指物、马印没了用处,家纹也回归到公卿时代,成为仪礼的用具。江户大名每年要到江户参勤交代,家纹用以在路上及入城时识别各家,是以大名随从的枪、长刀饰鞘、以至行李都要描上家纹。此时,家纹是大名家格、家系的代表。
江户幕府采用室町幕府的服制,规定束带以外的礼服上须带有家纹。官五位以上者穿“大纹”礼服,家纹大小不等,共有九级。大名、旗本由幕府勘定的正式家纹称为表纹或本纹、正纹,参觐交代的登城仪式上必须使用。非正式场合使用的叫做里纹,或称替纹、别纹、控纹。
镰仓时代产生的武家家纹,南北朝、室町、战国时代战争中实用的识别物,在江户时代就此成了一种仪式,宣告天下太平。

家纹百景

一、家纹的意义
家纹的选择,几乎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初期的家纹只是作识别之用,随着时代流承,种类逐渐增加,家纹也由简单趋于复杂,留下了各个时代的种种影响。以下,对家纹的各种意义作个大略的说明。
①优雅
家纹是一种装饰图案,形状的优美自然成为选择纹章的因素之一。这一类家纹多出于公卿家,因为公家的家纹得自衣服、车舆的装饰纹样,比起武家家纹,优美风雅的纹章显然占主流。
公家的家纹如牡丹、藤、龙胆、木瓜、杜若、唐花、巴、酢浆草、菊、丁子、菱、杏叶、柏、鹤、梅钵、蝶,原先都是衣服的纹样,按公卿自己的嗜好选择。
②指事
这一类主要是与苗字起因有关的纹章。指事纹章分为二种:
⑴直接与苗字相关的家纹。如鸟居氏为“鸟居”纹,加藤氏为“藤丸に加文字”纹,大野、大久保氏为“大文字”,木村、木田、木内氏为“木文字”,石井、长井、酒井、井上、井下、彦根藩井伊氏为“井桁”或“井筒”等等。这种直接与名字有关的家纹比较多。
⑵含有谜语、暗示,需要思考才能理解。比如,吉野氏使用樱花纹,是因为吉野的樱花相当有名;五藤氏的藤丸一本算木纹,一本算木在算盘上代表五(算盘上的五,即上部的一颗数珠)。
③瑞祥
放心,不是天降祥瑞……瑞祥类的家纹,大多含有延命息灾、子孙繁荣、福德圆满等愿望。
有些家纹基于第二项“指事的意义”,而又带有天、长、大、吉、副、利等文字。典型的例子是石田治部少辅三成的“大吉大一大万”,将数个吉祥文字集合为家纹,然而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古代流传的瑞祥类家纹,包括天皇家的菊纹在内:菊花端正优雅,据说是延年的瑞草。丰臣秀吉的家纹是五七桐,“桐”指中国神话之中,灵鸟凤凰所宿的梧桐瑞木。鹤寿千年,龟寿万年,祝福的意味也显而易见,如蒲生、南部的鹤纹。
④纪念
这一类家纹多为家史上的事物(显亲扬名之事、或祖先的发祥地)纪念。松浦氏起于肥前平户梶谷,因此使用“梶叶纹”;大河内氏发祥自三河幡豆郡卧蝶,是以用了“浮线蝶纹”。
⑤尚武
出入于生死之巷的武家家纹,变革了公家的纹样,改优雅为刚强,是为尚武类的家纹。
最初,是在公家家纹上添加了剑形,如剑木瓜、剑唐花、剑酢浆草、剑柏、剑菱、剑梅钵。为保存家门着想,留下了花状的纹路,又希望子孙尚武,加上了刀剑--于是有了这种近乎矛盾的家纹。
祭祀神祗使用的三神器之一便是草剃剑,伴随武士势力的扩大,刀剑类武具纷纷绘上了纹章,渐成习俗。同类的家纹有弓、矢、弦卷(蛇之目)、鹰羽、狮子、鹿、旗、帜、锹形等等。
⑥信仰
这一类家纹是神道、佛教、天主教、儒教等等信仰的表现。
群雄割据时代,频频发生攻城、野战之类的流血惨剧,不管是神道、佛教、天主教,许多人抱有归依宗教以消除灾厄、招得福德的愿望。宗教是乱世中少有的慰藉。
从而产生的纹章,基于各自的宗教信仰,有教义表章、咒文、祭器、佛具等类别,但表现的都是求神明佛陀加护的祈望。
家纹之中,以与这一类相关的纹章为最多。

附:信仰的意义、用语及宗派别说明
①神道
上至天照大神、下及氏神、产土神(うぶすなかみ),有“八百万の神”之称,可见其数量之多。而且,神总是要适应于时代,因之产生了信仰的盛衰。武家时代,最受武人崇敬的是八幡宫的弓矢之神,其次为熊野权现、诹访明神、大三岛明神、天满天神等等。
从对这些神祗的信仰出发,家纹上出现了神使、神木、神草、神纹等等神号,以期冥护。
神使
神的使者多数为鸟兽类,似乎鸟兽与神有缘。其例子有阿苏的鹰、春日的鹿、八幡的鸠、稻荷的狐、气比的鹭、松尾的龟、熊野的カラス。
神木
神社境内肯定有树木,树木就成了神体、神符的指示(还真是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啊),比如杉纹。
神草
神事中用到的草称为神草,如贺茂明神的“贺茂葵”及梶叶、柏叶纹。出自贺茂神人的本多氏、贺茂明神的崇敬者松平(德川)氏都使用“葵”纹。梶叶、柏叶纹,古代常用于供物的器具,因之成为诹访明神神社神官家后来的家纹。
神纹
神纹即是神社本身所用的纹章,赤军家的神社之纹中有收录。著名的神纹有信浓诹访明神的梶叶、天满宫的梅钵、出云大社的龟甲和“有”文字、伊予大三岛神社的折敷三文字、肥后阿苏神社的鹰之羽等等。此外,还有少数使用神社的相关营造物、祭具为家纹的例子,如千樫鱼木(神社梁栋两端的×形交叉木造物)、瓶子、注连绳、御手洗、额、鸟居等敬神念物。
②佛教
在信仰方面,神道以现世为念,佛教则注重来世、死后等现世之外的事象,比起神道,佛教较为不事文饰。
法具、佛具成为纹章,除信仰上的意义,可能也与其形状整齐优雅,适合家纹有关。
轮宝
象征大地凹凸平整,一切障害破碎。
星辰
七曜、九曜等妙见菩萨信仰的象征。千叶家家纹为九曜、月星。

佛胸前相,集有吉祥万德,放出大光明的印记。
无文字
禅宗信仰之因。
③天主教
天主教传到日本之初,在九州东北地方有不少信徒。由于德川时代严禁外教,流传下来的家纹很少。不过,热心教徒的后代,还是留下了只园守、クルス(什么东西?)、十文字等模仿十字架形状的家纹。
④儒教
儒教自然是自中国传来的宗教,家纹以易经卦像为主,如八卦、引两、寿字纹等。引两是最常见的家纹,如足利将军家的二引两,三浦家的三引两。
⑤邪教
迷信风行的时代,邪教的法术流行于民间,避灾治病、延命招福,百无不有。这类家纹的例子是阿部清明印、九字、笼目。

二、家纹的分类
家纹多数是对称的物象,种类极为广泛,这里试作一简单分类。
①植物
使用得较动物为多,显示了佛法的影响。
例:银杏、松、沢泻、稻、竹、笹、柏、梶、茗荷、抚子、葵、牡丹、铁线、椿、梅、樱、茑、丁子、菱、桐、桔梗、菊、藤、虎杖、橘、杜若、片食等等。
②动物
哺乳类、鸟类、昆虫类使用较多。
例:狮子、凤凰、鹿、马、兔、鹤、鹰(鹰羽)、雁、鸠、雀、千鸟、龟、蝶、蛤等等。
③器具
多数是生活所需的物品。
例:轮宝、只园守、折敷、币、铃、弓矢、刀剑、军配、阵笠、锹形、弦卷、杏叶、辔、帆挂船、舵、棹、车、团扇、扇、五德、笠、州滨、绵、丝卷、网、钉、鞠挟、琴柱、算木、钱、赤鸟、环、矢等等。
④建筑物
与器材类不同的是立在一定的场所,无法移动。
例:千樫鱼木、栏干、鸟居、额、井筒、井桁、庵、石叠等等。
⑤纹样
各种直线、曲线图案与绘画纹样。
例:菱、割菱、引两、目结、折入、稻妻、山形、笼目、龟甲、鳞、角、巴、轮、木瓜、轮违、蛇目、涡卷、唐花、くつわ、唐草、日足等等。
⑥文字
家纹所选择的文字,大多有瑞祥的含义,字画简明端整。
例:一、二、三、五、六、八、九、十、百、万、大、小、月、水、天、山、川、无、林、上、中、加、吉、卍、巴、长、福、井等等。
⑦符号
文字与纹样的结合,多数为咒符。
例:阿部清明印、九字。
⑧天文、自然
日月、星辰、波浪、雪、云之类。
例:日、月、星(曜)、云、霞、水等等。

三、家纹略说
●龙胆纹
龙胆纹是源家的代表性家纹。
说起来,龙胆原是中国传来的讹名,把草根煎了当药喝,苦而有效。
某年,有人行经二光山(二荒山?)中,满山白雪里,突然看到一只白兔腾跃着。兔子在雪中掘出一片草叶,自顾自跳走了。行人深为惊奇,拔起这根草,咬了咬草根,味道十分苦涩;然而不过一会儿,整个人就充满了活力。行人发现的这种药草便是龙胆,据说能让人感觉到超乎寻常的能力。
龙胆每逢秋后,开放紫花,样子摇曳可怜。有人将其花叶画出,称为龙胆纹。平安时代,贵族常用龙胆纹的样式编织、刺绣衣服纹样。
龙胆用于家纹,从已知的资料看,是自久我家开始。书物记载:“久我家成人着‘龙胆’纹付”。纹付是一种礼服。另外,《大要抄》记载,中院宗辅的车文为龙胆。村上源氏公卿家如六条、岩仓、千种、久世,当时竞相使用龙胆家纹。在武家,播磨守护赤松家自称村上源氏,所以除三つ巴纹之外,也曾用过龙胆纹。
当然啦,这些公卿、守护们,某太政未必看得入眼。真正重量级的人物,乃是清和源氏的源赖朝。《劝进帐》、《曾我的报仇》之类歌舞伎里的源氏都用龙胆装扮,剧中,赖朝的母亲因灵鬼而怀胎,生下的儿子被叫做鬼武者,也即后来的征夷大将军源赖朝。
家纹是武家的标志,赖朝既然是源氏长者、武家栋梁,赖朝所用的家纹也就流传下来。所以自称源氏的人,奉赖朝为源氏长者,往往用开了龙胆纹。
木曾义仲使用龙胆纹,战国时期自称为义仲后裔的木曾氏把家纹也继承了下来,直到现在还是长野县木曾町的町章。此外,赖朝幕府所在的镰仓市,如今以龙胆为市章。
其余用龙胆为家纹的有清和源氏为义流的本堂、马场、宫川、石川诸家,义时流的石川、古桥家,大多是与赖朝血缘较近的家系。赖朝的龙胆由此成为清和源氏的代表性家纹,原来的“龙胆笹”也演化为各式各样,如“龙胆”、“五つ龙胆车”、“埋み龙胆”等,惟独某太政把它涂成了红色……
●葵纹
ο最初的葵纹
葵纹本来是京都贺茂神社的神纹。每年五月中旬,加茂神社都要举行“加茂祭”,祭祀者将葵装饰于冠上,是以这一神事别名为“葵祭”。
信仰加茂明神的豪族把葵纹用到了自己的家纹上,《见闻诸家纹》中,丹波国船井郡豪族西田家使用“二叶立葵”。三河地方的土豪如松平、本多、伊奈、岛田等很多家族在战国前期就已使用葵纹,但具体图案不明。庆长八年,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葵纹的时代自此开始。庆长十六年以后,成为德川(松平)家的专用纹章。
准确地说,德川将军家的家纹是“三ツ叶葵”,有时也称为“三ツ葵”。《德川实纪》里把“御纹”叫作“葵鞆绘”。
ο德川家与三叶葵
松平家还没有改姓德川时,家纹已经是代代相传的三叶葵。相比旧有的家纹,葵叶的片数达到二片以上,而且加上了圆形的图案。这据说是松平家的独创,也由此成为他们的特征。
此外,松应寺家康父亲广忠的墓所上刻有剑银杏纹。
名家末裔的家纹往往代表着家系,比如佐竹的扇纹。松平家如果真是家康所声称的清和源氏末裔新田氏族,其家纹就应该是大中黑,或一引两,三叶葵的无名家纹,代表着松平家出身的谜团。
松平家以葵纹为家纹的由来,大略有以下诸说:
第一种说法:松平清康的水葵之器
家康的祖父清康,被说成是活到三十岁就能取得天下的家伙。清康战胜三河国田原城主户田家时,伊奈城主本多正忠在庭中以水葵为器作肴庆祝。清康非常高兴,此后就以葵为家纹(在下觉得,这一说法实在象是想象力丰富的江户文人创作的清康逸话。)
第二种说法:沿用酒井家、本多家的家纹
酒井家与松平家祖先的关系极为密切,江户时代累世担任幕府老中的酒井一系本出于入赘到酒井家的松平亲氏,血统上已经属于亲藩。酒井家是加茂氏族之一,所以用葵纹作家纹,松平家袭用此纹后,酒井家为避免混淆,把家纹改为“剑片喰纹”。
而本多家的家纹是“立葵纹”,其纹样中的葵是朝上分为三叶,松平家可能只是把这个纹样略作了修改。后来幕府对本多家和将军家同样使用葵纹感到不满,让本多家另择家纹,本多家不识相,辩称“葵纹本来就是我们本多家的家纹”,言下之意,你德川家用这个样式还没我们早呢。
第三种说法:松平家出于加茂氏
松平家三代目信光曾自称“加茂朝臣”,如果松平家本身出于加茂氏族,其使用葵纹也就不奇怪了。
ο三叶葵的限制
将军家的御纹三叶葵使用限制相当严格。源氏长者、武家栋梁的家纹三叶葵乃是权威的象征,控制三叶葵纹的随意使用,当然有其意义。
最初,御用商人的提灯等物上可以绘上三叶葵纹,到天和三年(1683)以后始改为“御用”文字,某些寺院也准许使用三叶葵。到了享保八年(1723)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的时代,就明文限制三叶葵纹的使用,原因是此前发生了正德三年(1713)武田扫部助、享保八年(1723)山名左内使用三叶葵纹进行诈欺的事件。
但是现在留存下来的大名家器物上偶然也有三叶葵纹的印记,这又作何解释呢?有几种可能:将军家下赐;将军家子女婚嫁时的用品;迎将军家的男子来做养子的,终身都可使用三叶葵纹。
ο江户时代各松平家家纹
松平越智家--“丸に扬羽蝶”或“左巴”。
松平尾张(梁川)家--“丸に三叶葵”或“六葵”。
松平鹰司家--“丸に叶牡丹”或“六丁子”。
松平水户(高松)家--“丸に三葵”或“六葵”。
松平水户(守山、府中)家--“八角三葵”或“六葵”。
松平保科家(《烈火疾风》中虚构了会津藩主保科小一郎正信。其实保科家到了宽永二十年才入封会津,之前会津是加藤嘉明之子明成的领地)--“丸に三葵”或“花葵”。
松平大给(西尾)家--“丸に一叶葵”。
松平藤井(上山)家--“埋酢浆草”或“五三桐”。
松平松井家--“茑の叶”或“棚仓梅”(奇怪,这一家和陆奥棚仓有什么关系吗?)。
松平奥平(忍)家--“九曜”或“军配团扇の内松竹”。
松平奥平(小幡)家--“九曜”或“军配の内九曜”(奥平家据说出自儿玉党,家纹为军配团扇,赐姓松平后,以军配团扇作副纹)。
松平户田家--“六星”。
松平大河内(高崎)家--“表三つ扇”或“三蝶の内十六叶菊”。
松平本庄(宫津)家--“九目结”或“桧扇”。
●唐花菱纹
《相国寺供养记》记武田信在的红直垂上绘有类似的菱缝纹。
《长仓追罚记》记大内家使用唐菱,甲斐、若狭守护武田家使用武田菱,与武田家同源的南部家用菱鹤纹,武田一门、远州小笠原家用松皮菱为家纹。
《见闻诸家纹》载武田家使用松皮菱、唐花菱,小笠原家为三阶菱,大内家为唐花菱,秋山家也为松皮菱。《见闻诸家纹》原文为:
“松皮菱,武田。赖义男新罗三郎义光末孙也。从四位下、伊豫守,镇守府将军,童名千手丸。永承五年,依后冷泉院敕攻奥州安倍赖时,是时诣住吉社,新平复夷贼。于时有神托,赐旗一流、铠一领,昔神功皇后征三韩用也。神功皇后铠胁盾者,住吉之御子香良大明神之铠袖也。此裙之纹,割菱也。三韩皈国后,镇座于摄津国住吉,以奉纳于宝殿矣。今依灵神之感应,于源赖义赐之,可谓希代也。赖义三男新罗三郎义光虽为季子,依父钟爱传之,即旗、楯无(注:楯无铠)是也。旗者白地无纹,铠有松皮菱,故义光末裔当家为纹。”
●木瓜纹
织田信长的家纹。据说是海之彼方(中国?)传来的贵族纹,武家社会使用极广。但马国造后裔日下部一族很多使用木瓜纹,其中包括朝仓家,织田家出自朝仓家陪臣,因而与朝仓同纹。《见闻诸家纹》载“木瓜に二つ引两”--富永氏,“六つ木瓜”--尾张守政长的被官游佐河内守,“二つ木瓜に庵”--海老名与七政贞,“并び木瓜”--岩城中务丞宗直,“五つ木瓜”--宫氏、大平氏。此外,“四つ木瓜”为八木氏、大田垣氏、池田充正所用。“三つ盛木瓜に二つ引两”则属于三木家。
●桐纹
“桐者根本安家之纹也”(《见闻诸家纹》)。
后醍醐天皇将桐纹下赐给足利尊氏以来,足利一族吉良家(下马众)、一色家,管领畠山家、细川家,以及某些有功人士如三好义长、松永久秀、上杉谦信、大友宗麟相继得到了天皇下赐的桐纹。永禄二年(1559)正亲町天皇即位,得到毛利家献纳的即位钱,不仅赏了毛利家两三个官位,还授以菊纹和桐纹。其后,末代将军足利义昭把五七桐纹赐与织田信长,信长又转赐给了秀吉、家康。桐纹的价值,有似于勋章。
●泽泻纹
泽泻是一种水草,丰臣秀吉用之为马标,源于木下氏。木下亲族,曾受赐羽柴一姓的福岛正则用“立ち泽泻”为家纹,大名家毛利、水野、土井、浅野、奥平、酒井氏等等也有使用。传说毛利元就追敌至河边,看到将士因水际生满泽泻而止步,叫道“胜ち草に胜ち虫あり”,全军受激励而大胜。
此外,也是《见闻诸家纹》所载越中松仓城主椎名氏使用的家纹。
●三星纹
毛利家的一文字三星是战国最出名的家纹之一,三星指大将军星、左右将军星,代表对三武神的信仰;一文字发音为“カツ”,读起来据说有种凛然武威。《见闻诸家纹》载,本乡氏、渡边氏、飨庭氏--“三つ星”,长井、毛利、竹藤、萩、绮氏--“一文字三つ星”,毛利--“三つ星に吉の字”,渡边、曾祢崎氏--“ 三星に一文字”。吉文字、一文字是石见、备后等地广泛流行的家纹。
●六连钱
六连钱的意义与佛教有关。
本来,信州滋野氏流的武将家如海野、望月、祢津、真田家都使用雁纹,与信州的豪族井上、赤井、上林、山口氏同纹。真田家最初的家纹是“结び雁金”。
海野幸隆改姓真田,此后臣从武田家,数立军功,受信玄赐以“六文钱”旗印,沿用数十年。关原决战,真田昌幸、幸村父子参加西军,但昌幸长子信幸加入东军。西军战败,信幸一系受封松代,改名信之,家纹也因而改成了“一つ洲滨纹”。庆长末年两度大阪之阵后,真田六连钱彻底销声匿迹。
使用与钱有关的家纹的,还有户次川大败后被没收领地的仙石秀久,用的是一个方孔圆形的制钱,铭文是战国时大量流入日本的“永乐通宝”--独特得出奇了。
●桔梗纹
“土岐的桔梗一揆”并不是一向宗的一揆,而是指以桔梗为家纹的土岐一族协力团结,重振了美浓威势。《见闻诸家纹》中记载了土岐氏的存在:
“桔梗。但幕者无纹水色。土岐。赖光四世孙国房之末。国房者赖政之叔父也,童名文珠丸。正四位下、摄津守,镇守府将军。土岐氏,本出于源姓,故其为纹者,一变白色,乃以为水色,昔时唯用焉。
文章标题: 为什么日本战国时期盘据防山的势力不灭掉对马宗家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8342.html
文章标签:日本  势力  战国时期  灭掉  盘据防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