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历史上有灭佛的没听说有灭道的

时间: 2021-11-09 03:01:3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为什么历史上有灭佛的没听说有灭道的

古时候为什么没有听说过灭道,却经常有人说灭佛?

关于灭佛,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也被后人称之为“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三武指的是:一、北魏拓跋焘统一了北方以后,曾下令砸坏佛塔、毁坏佛像、烧掉佛经、杀掉僧尼。第二,北周的武帝宇文邕统一北方后,居然实行佛道同灭。第三,唐武帝李炎崇尚道教,而灭掉佛教。唐朝的国教为道教。四,其中一宗灭佛指的就是五代第一名君柴荣灭佛事件。

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例,特殊点就在于,统治者一反常态地对佛道进行同灭。这位特殊的统治者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他认为,百姓信佛,就要供养出家人,那样出家人就不会专心生产,而出家人本身没有财产,又不从事物质生产,那么就不会纳税,从而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一旦很多人都入了佛教,那后果将会很严重。于是,宇文邕产生了废除佛教的想法。他先是召集了廷臣和佛教的名僧、道教的道士,来讨论儒道佛的优劣。宇文邕是想,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但这一建议刚一提出,就引发了佛道两教的大论战。但在这次佛道论战中,道士一直处于下风,节节败退。这就让武帝挂不住面子了,因为他是想把道教放在佛教前面。没想到,这些道士如此的不争气。于是,武帝一气之下,干脆佛道两教同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帝宇文邕佛道齐灭的重大事件。


元朝时,因为全真教的教主丘处机曾被元太祖成吉思汗封为天下大掌教。此时的道教可以说压得佛教喘不过气来。俗话说,有压迫就有反抗。因为政治因素,佛教始终被道教压着一头,但佛教并没有放弃反抗。一场佛道之间的大论战不可避免。到了元宪宗时期,佛道之争达到了白热化。佛道两教在统治者默许下,在全真教总坛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论战。这次论战的确不同凡响。佛教派出了十六位修行极高的高僧,道家也毫不逊色,派出16位修道极高的老道。没想到的是,一番激烈地论战下来,作为东道主的道家被辩驳的理屈词穷,节节退败。最终,道教大败。

道教失败了,也是憋着一肚子气,时刻等着反扑。终于,在元世祖十八年佛道之间再次举行了大论战。不幸的是,这次全真道又是大败。失败就要受到惩罚。朝廷命令除《道德经》以外的其他道经全部焚毁。

北周武宗宇文邕是一次佛道同灭,而元朝的这两次佛道大辩论,让道教遭到重创,元气大伤。

因为道教从来不参与世俗斗争,也没有蛊惑人心的能力。
佛大威胁皇权,表现人民信佛不干活,国家少税收了,到处都是和尚庙,想取而代之皇宫吗?
因为道教我们自古就有了,而佛教却是从印度流传过来的宗教,所以古代有些皇帝非常不喜欢佛教,经常实行灭佛运动。
因为道家讲究的是与世无争,对国家政权没有太大的影响,反之佛教的影响就大得多,所以有灭佛而没有灭道。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在哪?为何始终只灭佛,不灭道?

对于道教和佛教的区别,有一个十分贴切的解释:道教解决了人和自然的矛盾问题;佛教解决个人内心的问题,对于双方的差距,也导致了在千年时间的发展中各自怒通的境遇,观看历史时不时有皇帝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下旨从朝廷层面消灭佛教思想,但是同样是教派道教为什么就没有被下旨?


先看佛教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深入人心,但是深入人心就会使人们对于佛教的信仰得到提升,人们都会开始听从佛教的安排,如此看来当时朝廷就会受到严重地位不保的威胁,人们都听佛的,谁还听皇帝的?我国有句古话叫得人心者得天下,佛教从古印度那边传过来后,发展的那叫一个迅速,不避免的和当时本地教派思想的碰撞,原先在西汉开始,大一统王朝就开始使用儒学来治理天下,当时的情况可证明这个选择的非确,而佛教传入后双方的便有了思想冲突,古印度时期当地佛教的影响力并不大,只有芝麻大点的影响力甚至更小,重所周知印度的教派是十分多的,别说古印度了就当今印度来说教派的数量都数不过来,此事皇帝的态度十分关键,一旦皇帝对哪一个教派感到不满,仅仅是一个圣旨就完全可以灭了教派。


但是道教和佛教大不相同,对于道教大多数的刻板印象都是很神秘闲云野鹤、缥缈成仙,比如我们影视常看到的姜子牙,仙子,对于知识过于缺乏的古人来说道教的神秘感,出世之感让人为之感叹,所以道教不会与其他思想发生冲突,也就不会引起皇帝的高度重视了,最后一个最为主要的观点佛教的发展会占用国家大量的资源,影响朝廷赋税,对于朝廷来说赋税是财富的根基,朝廷的官兵,官僚系统以及皇室的开支,只能通过赋税来获得,赋税从那来?当然是老百姓,想想老百姓的资源赋税都用来发展佛教了谁还有那个闲钱给你朝廷?所以皇帝对佛教的铲除也是有理由的。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对道教和佛教的区别,有一个非常贴切的解释:道教,解决了人与自然的问题;佛教,解决个人内心的问题。双方的差别,也导致了在千年的发展中,各自不同的境遇。纵观历史,时不时有皇帝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下诏从王朝层面进行灭佛,而道教却并未受此威胁。

为何会如此呢?

首先,佛教的特点决定了需要入世,但入世会受到皇权掣肘

佛教从古印度传过来之后,发展还是十分顺利的,逐渐在华夏站稳了脚跟,并开始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然而,随着佛教的发展壮大,不可避免地开始同原有思想产生冲突。

本身,自西汉开始,大一统王朝使用儒学治理天下,而时间也证明这个选择非常正确。而佛教传入之后,双方便会有冲突,古印度时期,当地的佛教影响力非常大,这就必然会与儒家产生冲突。此时,皇帝的态度至关重要,一旦皇帝对佛教不满,灭佛之事仅仅是一道圣旨而已。

而道教却不会如此,说到道教,能想到的是什么呢?闲云野鹤、缥缈成仙,对于科学知识匮乏的古代来说,道教给人一种神秘、出世之感。所以,道教不会与其他思想产生冲突,也就不会引起最高统治者的额外的想法了。

其次,佛教发展壮大会占据大量资源,影响王朝赋税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赋税是根基。平常养活士兵、官僚系统和皇室的开支,只能是通过赋税来获得。赋税从何而来呢?对于古代农业社会来说,只能是耕作的土地。但,佛教的发展,会吸纳众多的人口,毕竟,佛教讲究普度众生。

他们不再从事生产,会影响赋税的收取。因此,一旦佛教过于庞大,就会引起皇帝的反感,尤其是希望做一番事业的皇帝,他们决不允许有人挖自己的根基。

而道教则不同,参加道教有一定的门槛,不会吸纳众多的人口参加。少量的人员,对王朝影响不大,皇帝也不用想办法打压。

最后,道教一直在探索长生的可能,深受皇帝喜爱

封建王朝的皇帝,都有一个愿望,自己能够永世长存,不管是雄才大略的秦皇汉武,还是太平天子嘉靖皇帝,都曾追求长生之道。而道教恰恰为将长生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前进的方向完美地符合帝王们的需要,也就不会引起灭道了。

要知道,皇帝为了自己爱妃,都可以千里送荔枝,若能有长生可能,他们能做出什么事情,难以想象。

而佛教就远远不如了,他们讲究因果论,这个说法对于普通民众还行,但本就站在了权力最高峰的皇帝对此不会感兴趣,他们唯一的兴趣就是自己能够永远统治这片江山。从这方面来看,佛教仅仅是帝王的工具,一旦不好用了,换一个就行了。

综上所述,道教和佛教本质的不同,使得双方在发展过程中有了很大的区别,也历史上经常出现灭佛的原因。

《西游记》中,唐僧和三个徒弟一起到西天取经,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道教人士,有友善的,也有耍心眼的。但这部小说,反映的是佛教和道教的争斗。那么,二者有什么区别?

第一就是出身和主张不同。佛教,是印度传过来的,是舶来品。而道教是土生土长的,是自生品。有的人相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就喜欢佛教。

佛教里有一些小故事,例如《四个老婆》、《一切皆空》等,很容易让人接受。有人说,佛教和道教兴盛,主要是因为世间的磨难多了,例如战争、苛税等。也对!但佛教传进来的时候,已经是西汉了。

那个时候的佛教,就如同初创时期的淘宝,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是,有些和尚的头脑很灵光的,他们就用这种小故事传播,他们化缘,不仅仅是乞食,更主要的是广结善缘。

《聪明的一休》里就是这样做的,每天到不同的人家去化缘,遇到了一些人的刁难,就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传播佛教。还别说,效果挺好的。

道教是本土宗教,认为天与人不相胜,还有逍遥。道教人士主张:人的生活,需要豁达和不妥协。对待事情,应该无所恃(不被外物所束缚)。

道教人士的主张是顺势而为,而不是强拧。顺其自然之性,很多人愿意。好吃懒做也是一种愿望,这是很多吃货想的。

还有,看过《八仙过海》的都知道,他们这些人,为的是显神通。也就是在人世间,需要有实力,也要顺其自然。要是不能的话,就要知道,吃亏是福。

这些主张,让道教的发展,呈现出不错的行情。唐代的道教,发展得很好(唐朝王室自称为太上老君后裔)。在《西游记》中看到的道观,就是很好的说明。

很多道教人士,教授的是快速成功之道,无论是修仙还是驱魔,让人有种想加入其中的想法。动画片《崂山道士》里,大家看到的是他学成之后,只要有邪念,就会法术失灵。而法术,是可以帮助他实现梦想的。

道教的主张,更多的是在现实中的运用。要是没有了现实功效,那么,道教人士的主张,就失去了价值。很多参加道教的人,是希望快速获得这种功效。

还有就是理念和梦想不同。佛教对今生的态度是,一切皆苦海,回头才是岸。只要忍受住这个情况,下辈子就是好日子。

这是佛教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忍受当下的苦难,因为无力改变。例如战乱,很多人面对战争,无可奈何,只能忍受着这些苦难。

而道教对于当下的环境,就有不一样的思路。及时行乐,是不错的。哪怕明天要走了,那就今朝有酒今朝醉吧!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

由于不同的人生态度,佛教和道教的理想也是不一样的。佛家要求信仰的人,一定要知道修行是一种成长,达到涅槃,才算成功。这个涅槃就是解脱。如何让解脱?需要修行!

涅槃的过程,是伴随着自我的约束和日复一日地历经苦难。作为年轻人,历经苦难是不愿意的,这也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

道家讲究的是长生不老。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能够活得久(就像黑寡妇那样),就会有很多机会。有人说,张三丰活了好几百年,这是道家修炼成功的范例(这不是历史事实啊!)。

佛教和道教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主张,还是理念。从《西游记》中就可以知道,佛教和道教的争斗很激烈。这也是佛教被打击的一个重要原因。

佛教讲究的是来生,道教更注重当下。由于很多人无力改变当下,就遁入空门,导致佛教的势力壮大,道教宣传长生不老,被统治阶级认可,道教人士在这些人耳边说佛教的不好,那么,他们会对佛教产生不好的印象。

礼佛的人,是可以不缴纳赋税的,这对于很多人而言,是逃避赋役的好办法,纷纷加入其中,这对于国家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毕竟,国家要发展,就需要钱,就需要更多的人缴税。

佛教竟然养了那么多闲人,这对于国家而言,是不能接受的。毁佛是肯定要进行的,找了理由就可以了,将佛教打击一下,也可以把一些劳动力从佛门赶出来,让他们继续从事生产,缴纳赋役,这样就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佛教讲究的是不侍奉父母,不娶妻生子。这对于国家而言,也会是不能接受的。国家的发展,需要人口。无论是缴纳赋税,还是当兵打仗,都需要人。要是都奔向佛教了,那么,国家以后就没有了发展前景了,哪个统治者会允许这个情况出现?

不仅如此,佛教还认为,僧侣不应该受世俗管辖,这样才能实现精神自由。这真是反了天了。在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佛教敢如此大胆,是不是脑袋后面有反骨啊?

三武一宗毁佛,这是有原因的。佛教的人还说,这几个人的报应,很快就到了。北魏太武帝就被宦官杀死,周武帝病死,唐武宗吃药而亡,周世宗突发疾病死亡。这些是佛教人士穿凿附会之词,不足为信。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问题,道教没有被毁,这也是有原因的。道教的主张是无为,他们愿意大隐隐于市。这种避世的态度,恰恰说明一个问题,他们不愿意与世人争辩。

这种方式,让统治者认为,他们是一个没有威胁的群体,既然不能威胁到统治,为何要将他们灭掉?这也是道教的聪明之处。


还有一个,他们宣扬长生不老,这是统治阶级愿意听的,也愿意信的。他们就可以在统治阶级设置的道观里炼制丹药,《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就是炼制丹药的。

虽然有很多君主是因为以身尝药而亡,例如汉成帝。他吃的丹药,效力不错,但年纪轻轻就game over了。

写在最后:

佛教和道教都是信仰的一种,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只有在规矩之下,才能更好地发展。

佛教和道教,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发展轨迹,整体而言,佛教的影响力更大一些,而道教,只是小众一些的宗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和道教,是相互吸收借鉴的,才有了“合流”之说。大家觉得,道教和佛教,合流以后,会怎样?

历史上著名的“三武灭佛”令人印象深刻,说的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三次强有力的灭佛运动,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都饱受争议且影响深远。

众所周知,道教也是中国较有影响力的宗教,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灭道的呢?

想知道为什么没有被灭,得先搞清楚为什么古代佛儒道这些宗教会被官方扶持。


翻阅中国历史,能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乱世,佛儒道都会被一度推到神坛,当到达到神坛顶峰后又会不可避免地遭受打压,轻则拆观裁员,重则毁灭性的颠覆。

存在和消失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在一定时期内这些宗教适应了皇权统治的需要,具有凝聚人心、教化万民的作用,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帝王个人权威的树立,但是一旦影响到政权稳定,宗教就没有了其存在的必要,所以在失衡之间左右摇摆,只能在不断的循环中追求所谓的相对平衡。

宗教用好了确实意义非凡,用不好就会让政权崩塌,统治者以两点作为宗教存留的判断标准。


第一,宗教有无演变成政教合一政权的可能。像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首领张角借助太平道宗教势力来作乱,最后虽然被平息,但也加快了东汉王朝的解体,再如晚清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借助基督教造反。所以后世的统治者一直都对政教合一比较敏感,都是以官方亲自来抓宗教的思想教育工作。

第二,宗教是否会对国家财政产生冲击。宗教的兴盛,不可避免要占据大量的土地成为寺庙道观,以及相当劳动力不能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宗教的还是不用纳税的,所以会让国家财政收入越来越少,兵源也越来越少。

由此可见,打压宗教无非主要就是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这两方面的原因,而中国传统宗教中又以佛教的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所以不可避免的要成为出头鸟,承受的伤害最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道教就一直独善其身,其实历史上还真有灭道的事件,像北周武帝宇文邕在灭佛的时候,为了让佛教没有闲话说,也顺带着把道给灭了,正史记载的也就这一次规模比较大的灭道运动。

其次,历史上道教的规模要远小于佛教,即便是在唐朝被立为国教之时,道教才一千多人的规模,更多的仅仅是形式上宗教的代表而存在,对国家经济影响并不大。另外,道教的价值观相比佛教更适应于封建皇权统治,毕竟本土宗教,政治导向立场也很正确,所以很多时候不会成为被打压的对象。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在哪?为何始终只灭佛,不灭道?

关于灭佛,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也被后人称之为“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三武指的是:一、北魏拓跋焘统一了北方以后,曾下令砸坏佛塔、毁坏佛像、烧掉佛经、杀掉僧尼。第二,北周的武帝宇文邕统一北方后,居然实行佛道同灭。第三,唐武帝李炎崇尚道教,而灭掉佛教。唐朝的国教为道教。四,其中一宗灭佛指的就是五代第一名君柴荣灭佛事件。

元朝时,因为全真教的教主丘处机曾被元太祖成吉思汗封为天下大掌教。此时的道教可以说压的佛教喘不过气来。俗话说,有压迫就有反抗。因为政治因素,佛教始终被道教压着一头,但佛教并没有放弃反抗。一场佛道之间的大论战不可避免。到了元宪宗时期,佛道之争达到了白热化。

佛道两教在统治者默许下,在全真教总坛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论战。这次论战的确不同凡响。佛教派出了十六位修行极高的高僧,道家也毫不逊色,派出16位修道极高的老道。没想到的是,一番激烈的论战下来,作为东道主的道家被辩驳的理屈词穷,节节退败。最终,道教大败。而失败就要承担失败的惩罚。

道士

史书曾记载:元宪宗八年,在全真教总坛举行僧道大辩论,全真教彻底失败。宪宗皇帝下诏令让其归还侵占的寺院200余处,又命令道士全部落发,并把那本瞎编的《老子化胡经》及其雕版彻底焚毁。

道教失败了,也是憋着一肚子气,时刻等着反扑。终于,在元世祖十八年佛道之间再次举行了大论战。不幸的是,这次全真道又是大败。失败就要受到惩罚。朝廷命令除《道德经》以外的其他道经全部焚毁。

北周武宗宇文邕是一次佛道同灭,而元朝的这两次佛道大辩论,让道教遭到重创,元气大伤。

历史上有过几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有没有出现过灭道事件?

历史上“灭道”一样屡见不鲜。佛教,道教,都是中国如今传播力,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在民间也是声名遐迩。很多人尽管未必是佛道两教的信徒,但对于一些神灵: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等,也会专门供奉。

道教,佛教在历史上都非常的活跃,但是我们却能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好像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有灭佛的,却没有灭道的。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统治者真的没有灭过道吗?答案是否定的。道教从发家开始,给人们的印象就不是很好。蜀中人士张道陵成立天师道,散播符水,托老子之名撰写经文,《后汉书》是怎么记载的呢?

“造作符书,以祸百姓”。可见,张道陵这个道教公认的祖师,当时也不是什么“清心寡欲”的善茬。后来,他的儿媳妇,出卖色相给益州太守刘焉,换取了张道陵的孙子三代天师张鲁坐上了汉中太守的位置。

张鲁在汉中盘踞一方,杀害了朝廷的使者,开始“拥兵自重”,后来被曹操所灭。另外,东汉末年,还有一次更声名显著的道教造反运动:黄巾起义。最后,皇甫嵩用十万道士的人头铸就了京观,彻底镇压了黄巾军。

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残酷,也是最暴力的一次镇压宗教事件,也算是“灭道”。后来,两晋时期,南天师道的教主孙恩,卢洵,也是拥兵造反,甚至杀害了很多百姓,连女人和小孩都不放过;

晋朝官方,则以雷霆手段灭了南天师道的教团组织。可以说,“灭道”在中国历史上,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明代龙虎山第四十六代天师,叫“张元吉”。《明史》里,他可是无恶不作,打家劫舍,和土匪没什么区别;

这也直接导致了正一教受到军队打压,在明代衰落。

共有四次灭佛事件,发起者分别是北周武帝、北魏太武帝、周世宗 、唐武宗,也出现过灭道事件,也是北周武帝发起,是和灭佛一起发动的。
据不完整的统计来说,在中国的历史上,一共有四次灭佛的事件,这是因为佛法和当时的统治者的统治理念不同而造成的,佛教主张慈悲为怀,而当时的统治者为了一统天下,只能血流成河,这样佛教变成了一统天下的阻碍,只能灭了佛教,这和道教大不相同,因为道教主张的是修养自身,并不会投入到红尘中去质疑统治者的理念,所以对统治者是没有阻碍的,所以没有灭道的事情。
出现过四次,分别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事件,唐武宗灭佛和后周世宗灭佛。灭道事件也出现过,最大的一次还是北周武帝时期,他灭佛的同时也灭道。
出现过两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没有出现过灭道的事件,因为道教讲究的是清静无为,不会参与政治,对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没有任何威胁。
文章标题: 为什么历史上有灭佛的没听说有灭道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8274.html
文章标签:上有  听说  历史  有灭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