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看待长孙无忌主编《唐律疏议》,但是带头制造冤案 长孙无忌的死是否罪有应得

时间: 2021-10-21 06:00:5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如何看待长孙无忌主编《唐律疏议》,但是带头制造冤案 长孙无忌的死是否罪有应得

怎么看待长孙无忌这个人?

跟随高祖、太宗建立李唐王朝,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足智多谋,因此有“长孙狐狸”之称。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学识渊博,永徽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自缢而死。
长孙无忌毕生忠于大唐王朝,作为唐朝的开国元勋,他不居功,不自傲,尽力协助唐太宗、唐高宗治理朝政,为唐朝的稳定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不愧为一代忠臣。
一生辉煌,死得凄凉,可叹!
补充一点:一楼回答是亮点!!
唐之开国元勋,凌烟阁首位。
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唐朝。
问谢逊去

大家怎么看待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曾主持修定《唐律疏议》,奠定唐朝两百多年的律法根本。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贡献。
长孙无忌可以说是初唐第一重臣,与李世民乃布衣之交,李渊太原起兵后,随李世民征战天下,成为其心腹谋臣,后策划并参与了玄武门事变,终助李世民登上帝位,位列凌烟阁功臣第一位。长孙无忌的妹妹做了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无忌做了国舅爷。

长孙无忌的下场怎样

唐高宗懦弱昏庸,是长孙无忌一手把他扶上皇位的,当然是长孙无忌想在唐太宗之后继续执掌政权,这是长孙无忌执意要立他为太子的主要原因,有讽刺意味的也正是这昏庸懦弱,最终致长孙无忌自己于死地。

拓展资料: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他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在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的事件中得罪武则天,被武则天记恨埋下祸端
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唐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许敬宗奏道:“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我担心他知道事情暴露,会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同党,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断处理,尽快拘捕。”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唐高宗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命其孙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将他陪葬昭陵。
……………………………………………………………………………………………………………
整起案件中可以明显看出来长孙无忌是被许敬宗陷害,但许敬宗凭什么连李勣都畏惧他,这就要说说许敬宗是什么人,他的后台是谁了……
永徽五年(654年),因支持立武则天为后而官运亨通,先后历任礼部尚书、太子宾客之职,显庆元年(656年)升任侍中,仍监修国史。次年进爵高阳郡公,同年代李义府为中书令。龙朔二年(662年)拜右相,加光禄大夫头衔。次年又任太子少师、加同东西台三品。至此位极人臣。咸亨元年(670年)以特进的身份退休。咸亨三年(672年)去世,时年81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缪。
……………………………………………………………………………………………………………
这与程咬金等人的飞黄腾达是同一个道理,程咬金等人因参与玄武门之变而飞黄腾达……
许敬宗也是因支持武则天立后而飞黄腾达……
……………………………………………………………………………………………………………
可惜武则天没有李世民的心胸
李世民容得下魏征等人,但武则天却容不下长孙无忌等人
贞观名臣里下场最惨的,当然要数侯君集和长孙无忌。

  侯君集被列为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的主要罪犯,贞观十七年(643)处斩。临刑前侯君集以个人战功名义乞求保留一个儿子以传香火。太宗听了他的请求,将他的妻儿,流放岭南。

  长孙无忌不仅坚决不支持武则天进步,还处处掣肘软磨硬泡,阻挡小武的前程。小武是谁?当时最受唐高宗李治宠爱的女青年,前途无量的人!挡她的路就是挡皇帝的路。当上皇后的武女士对长孙怀恨在心,终于在一连串政治较量之后,659年,由许敬宗给长孙无忌扣上一顶“谋反”的帽子。唐高宗心里很清楚,他舅舅长孙无忌不可能有“谋反”的打算,也没有“谋反”的证据,但毕竟权力之争更重要,于是给了一个模糊的处理:不审问长孙舅舅;削去其太尉官衔和赵国公爵位;降为扬州都督,但这是一虚衔,重点是“黔州安置”;不久于黔州被逼自杀。任秘书监驸马都尉的无忌之子长孙冲等人因此开除出干部队伍,放逐岭南偏远地区。长孙一家因此案牵连受处罚的有好几人;近亲皆流放岭南做奴婢;长孙无忌从父兄子长孙祥被处绞刑。直到15年以后,才给长孙家恢复名誉,“恢复”长孙无忌官爵;允许灵柩回长安,陪葬于昭陵。以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承袭爵位。

对于长孙无忌的死,应该同情他,还是说他咎由自取?

愿大家提出自己的见解。
历代宫廷权力争夺,那由什么对错?他曾经为大唐孝犬马之劳,可是同样因由于阻碍武则天而被杀!我觉得:冤!
咎由自取,他做人太差,该死
不识时务,么法评价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对于一个历史人物,一定有他的积极价值以及不好的影响。
他只是政治斗争的一个牺牲品而已!
同情他: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

唐高宗仁弱听话,是长孙无忌执意要立他为太子的主要原因,有讽刺意味的也正是这昏庸懦弱,最终致长孙无忌自己于死地。长孙无忌的结局冤屈而悲惨,但似乎又难以避免。他死保王皇后,反对立武则天,主要原因就是一个:王皇后出身名门(是西魏大将王思政的孙女),而武则天出身低微。不论王皇后,还是长孙无忌,都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掌握国家大权的关陇门阀士族的代表,他们关注的是关陇门阀的私利。长孙无忌在辅佐唐高宗时提拔了六名宰相,全部是周、隋大臣之后,关陇门阀成员。这种自魏晋以来门阀政治的残余状态与大唐帝国的繁荣发展是相舛的。到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追复长孙无忌官爵,令其孙长孙元翼袭封,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诏其裔孙钧为猗氏令〔11〕。靠“浩荡皇恩”才得以为令,这与长孙无忌于唐初的显赫,怎可同日而语。故长孙氏虽然得到平反,但终究是衰落了。长孙家族的兴衰,是与中国中古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大势相合的。
他代表落后的士族豪门地主阶层的利益,武则天代表庶族寒门地主利益.所以他的失败是必然的.不值得同情.
文章标题: 如何看待长孙无忌主编《唐律疏议》,但是带头制造冤案 长孙无忌的死是否罪有应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6541.html
文章标签:长孙  无忌  唐律  罪有应得  冤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