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李世民与杨广

时间: 2021-10-09 18:03: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如何评价李世民与杨广

杨广和李世民哪个好?

杨广和李世民两个人都是有对国家有所作为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区分谁好谁坏。
杨广
率军完成祖国统一折叠
西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隋朝版图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陈国虽不是什么大国,也绝对不弱。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变“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 的。《隋书》赞曰:”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李世民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李世民
3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
4 .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认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
你好。不能直接比较杨广、李世民哪个好,但可以做评价。

一、杨广、李世民正面相同之处
1、都是各自朝代的第二代皇帝
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
2、都是有作为的皇帝
杨广在任内开凿了京杭大运河。
李世民在任内开创了贞观之治。
3、都爱好文学
杨广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隋诗》录存杨广的诗40多首。
李世民在书法、文词上颇有名气,在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下,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二、杨广、李世民反面相同之处
都有杀兄和夺位登基的历史疑问。

三、隋朝的灭亡不能全怪杨广
隋朝的灭亡固然与杨广的暴政和政治改革有关,从而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但这不过是隋朝灭亡的导火索而已,不能把这笔账全都记在杨广头上。因为隋朝亡国的根本原因是统治基础不稳固。
隋朝是在中国经历南北朝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其情况颇似秦朝,外表强盛至极,在大一统的表面下却涌动着各种割据势力的暗流,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深刻的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种隋政权本身固有的缺陷,才是隋朝在强盛之际,转而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四、隋朝为唐朝的盛世打下一定基础
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朝代,史学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称隋唐。隋朝一统天下,结束了自东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朝开创科举、开通大运河,手工业发达,商业外贸繁荣,为唐朝的盛世打下一定基础。就这一点而言,杨广还是有历史功绩的。

五、杨广的功绩在于为后世造福,李世民的功绩在于为后世留名。
杨广开凿运河,开创科举,畅通丝绸之路,是为后世造福,其中的大运河至今仍惠及百姓。李世民主要是善于纳谏,留下开明君主的好名声,也为后来者所借鉴。
一般来说,我们现在认为李世民是明主,杨广是无道昏君。
但历史都有相对性的,这只是因为杨广亡国了,而李世民贞观之治了。
但杨广也并非无功啊,他设科举,让平民百姓也能考学做官,修运河,沟通南北(但因为损失了太多劳力,虽然是好事,你压迫了百姓,百姓自然反逆啊,但要不是修运河,南北能沟通吗?这只是对那时的百姓来说坏事啊,但着眼长远利益,这是于国于民的好事啊,如同秦皇修长城,抵御匈奴却被当成反抗他的借口,为何?因为他在做这件对国家来说是好事的时候,损害了百姓利益,但有好处就得有牺牲吗)
所以后来李世民吸取教训了,说百姓试水君主是舟。
杨广杀父的皇位,李也是杀兄弟了,都为了当皇帝,为了自己的利益吗,成王败寇,谁让你亡国了那,那就把你说成昏君,我当了皇帝,我就是明军,谁能有异议?我这样说也不是说李世民不是好皇帝,只是想让你明白
这个问题取决于你自己在哪方面看待,历史就是这样,每个皇帝也是有功有过,在评价时要全面看待。要有自己的主见

希望可以帮到你,好累啊,一字一字敲得啊
望采纳O(∩_∩)O谢谢
杨广和李世民两个人都是有对国家有所作为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区分谁好谁坏。
杨广
率军完成祖国统一折叠
西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隋朝版图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陈国虽不是什么大国,也绝对不弱。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变“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 的。《隋书》赞曰:”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李世民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李世民
3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
4 .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认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对高句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东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6 . 气吞天下的“天可汗”气质,李世民多次以少吓多,经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单骑吓退突厥10万精骑,就对比宋真宗在寇准一再坚持和请求下才勉强在大军护卫下到达澶州南城,而又要战战兢兢的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别啊!
7 .胸怀大局、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道中国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乐不思蜀,他们不但同唐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还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齿常之、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唐朝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现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时那时繁荣富强、威甲四海、文礼之邦的生动写照;
8 .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当时的国子学、太学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如此才不难想起当时的教化呢,同时当时的科举也规范化、考选公平,以进士科最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举为政治上提供优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诗及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9 .工书法、富文词,太宗皇帝个人修养及天赋极高,在书法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在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下,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10 .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中央领导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皇帝也相当重视农业,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问及此事,因太子冠礼与农时违背而更改;
11 . 由于社会安定,商业经济得到发展,全国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城市业有相当的发展,广州、杭州、扬州、成都、江陵、凉州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当迅猛,长安同洛阳作为世界经济大都会就不言而喻了,这为封建经济登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对玄奘佛学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通并维护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及东联新罗、日本,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从奴隶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开发并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中华民族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留下了辉耀千古的丰功伟业及精神财富,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筑东阳先生所说“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一般来说,我们现在认为李世民是明主,杨广是无道昏君。
但历史都有相对性的,这只是因为杨广亡国了,而李世民贞观之治了。
但杨广也并非无功啊,他设科举,让平民百姓也能考学做官,修运河,沟通南北(但因为损失了太多劳力,虽然是好事,你压迫了百姓,百姓自然反逆啊,但要不是修运河,南北能沟通吗?这只是对那时的百姓来说坏事啊,但着眼长远利益,这是于国于民的好事啊,如同秦皇修长城,抵御匈奴却被当成反抗他的借口,为何?因为他在做这件对国家来说是好事的时候,损害了百姓利益,但有好处就得有牺牲吗)
所以后来李世民吸取教训了,说百姓试水君主是舟。
杨广杀父的皇位,李也是杀兄弟了,都为了当皇帝,为了自己的利益吗,成王败寇,谁让你亡国了那,那就把你说成昏君,我当了皇帝,我就是明军,谁能有异议?我这样说也不是说李世民不是好皇帝,只是想让你明白

杨广和李世民相比,如何

李世民允文允武,果敢有谋略,思想开明,目光长远。
杨广极其聪明,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好奢侈,不知民间疾苦。不过有这么个传说,杨广虽然出身于胡族,但娶妻箫皇后是前梁朝皇室,文化修养很高。收箫皇后影响,杨广非常崇拜江南的汉人文化。带兵灭陈之后长期任江南道总管,久居江南,对南方汉人越发亲近,对胡汉混杂的北方人越发不满。之后修建大运河,三征高丽的种种所为,与其说是不惜民力,胡作非为,倒不如说是故意想把江北的人全部杀光,然后把江南汉人移到江北作为新的国家主体民族。这个说法匪夷所思,但却是唯一一个能解释三征高丽时,杨广为何频繁犯下低级错误的说法,前面说到,杨广是灭陈之战的主将,灭国之战没犯任何错误,但征高丽之战则在不停的犯同样的错误,确实难以解释。
杨广不如李世民。但杨广也不是庸才。他能以次子身份用假孝道取得皇位说明他有智略。征南说明他有武略。可以算一个智勇兼备的人才。可惜的是大权在握的时候自我管理的不好。百姓在他奢华和穷兵黩武之下苦不堪言。
而李世民力劝李渊起兵说明大局观强。洛阳一战平王世充灭窦建德说明他军事很过硬。玄武门杀兄杀弟逼父亲退位说明时机把握能力强而且心狠手快。大权在握的时候自我约束能力极强,而且施政清明在他之下百姓安定富足。而且有民族自豪感。可以说是千古难得的明君。
比较起来高下立见
都是有能力的人,都有远大的理想。
一个放纵自己,一个约束自己。
结果就是一个毁了自己,一个成就自己。
差太多了吧。。。
不怎么样

如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赵匡胤,隋炀帝和隋文帝,

唐太宗的特点:一、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心和浓厚的危机意识。二、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执政风范。 三、胸怀宽阔,爱才如命,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四、高度超强的自制力,对人性的弱点有深刻的认识,对“好话”保持高度的警惕。政绩:一、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二、开放的国界。 三、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 四、分权制度的初步尝试。五、高度发达的商业

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封存为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互相谗毁争宠。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上元元年(674年),与高宗并称“天皇”。“天后”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年),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载初元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 当朝期间,贬逐老臣,任用酷吏,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经济上采取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因此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呈现政绩辉煌,国威大振。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 、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同年十一月去世,谥大圣则天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赵匡胤任禁军军官。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为殿前都点检。世宗死,恭帝即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于960年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963年平定荆南和湖南,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灭南唐,俘虏南唐后主李煜,除北汉之外,十国基本统一。
统一后,他通过“杯酒释兵权”,逼迫手下将领交出兵权,建立中央集权。
赵匡胤在位17年,死于976年,时年50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巧,历史上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匡义加害,篡夺帝位。真是天道玄远,难以祥说。

赵匡胤

(927~976)即宋太祖,著名军事统帅、军事家。祖籍涿州(今属河北)。后汉初从军,隶枢密使郭威帐下。郭威称帝建后周,为皇帝卫军东西班行首。显德元年(954),於高平之战中,在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等畏战退却,后周帝柴荣亲自闯阵之时,随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各率骑2000,主动出击,转败为胜,以功升殿前都虞候。二年,后周攻后蜀秦(治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凤(今陜西凤县东北)等州,久攻未下。奉命前往察看地形、分析战势,言秦、凤可取。世宗从之,果败蜀兵。三年,后周攻南唐,率前锋军倍道奇袭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北),断南唐军退路,大败数倍於己之南唐军,俘获皇甫晖、姚凤两员大将,并克滁州。不久,左翼军占领扬州,南唐军渡江反击,赵匡胤随张永德率兵近2000守六合(今属江苏),后发制人,打退2万馀南唐军反扑,俘斩5000馀,升殿前都指挥使,后授定国军节度使。六年,随柴荣北上攻辽,迁殿前都点检,掌殿前司禁军。十月,柴荣病死,其子宗训七岁继位,改授归德军节度使。七年正月初,奉命率军出征,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陈桥镇)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为巩固统治,逐步削夺禁军重将兵权,设枢密院掌兵籍和发兵之权,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兵,二者互相制约;将各地精兵锐卒选调京师,编入禁军,以强干弱枝,削弱藩镇势力;对禁军颁行更戍法,分戍各地,定期轮换,使将不得专其兵,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加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精兵政策,加强训练,革新兵器,严格纪律,军队作战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开始致力於统一战争。以先南后北、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略,选派得力将领驻守边境,防御辽和北汉,派遣主力南征。宋建隆三年(962)九月至开宝八年(975)五月,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政权,基本结束自唐"安史之乱"以后延续2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开宝九年卒,终年50岁。在位16年,在建立军事集权、改革军事制度等方面都有建树。指导战争注重了解敌情,分化瓦解,以智取胜。

应该正确的客观的看待隋炀帝(569年~618年)的功过。
隋炀帝即位后,下令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修订了法律,主要是针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进士科,促成了科举制的形成;兴办学校,访求遗散图书,并加以保护;几次派遣使者去流求和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境的关系。但是,隋炀帝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倚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农民背井离乡,造成大量田地荒芜,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他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大造行宫,从行之人多达数十万人,严重骚扰了地方百姓的正常生活。他三次远征发兵进攻高丽,穷兵黩武,终于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

隋文帝

勤俭之人,然事必躬亲,不信任大臣,天下大荒,不肯开仓放粮,立嗣非人,使隋王朝昙花一现。但是他也开创国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盛世,统一了分裂数百年的中国,也算一位雄才大略的帝主人王。
功绩,缺点都要有
唐太宗,千古一帝,开创盛世,流芳万古……
武则天,千娇百媚,胸有丘壑,一代女圣……
赵匡胤,篡权而立,重文轻武,帝王一代……
隋炀帝,英武非凡,生不逢时,悲凉一生……
隋文帝,治国有方,牝鸡司晨,笑话一场……
都是很有作为的皇帝。
唐太宗:贞观之治
武则天:贞观遗风
赵匡胤:重文轻武
隋炀帝:
{开创科举
隋文帝:
我喜欢唐太宗 我觉得他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君主,他开启了盛唐的局面,有名的...武则天,咱巾帼骄傲 ...我比较喜欢隋文帝。因为他开创了‘‘开皇之治’’...

杨广和李世民有许多相似之处,为何后世对两人评价却天壤之别?

两人有些什么功绩?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帝王将相,但同时也有许多为人唾弃的帝王,隋炀帝和唐太宗是两位有着丰功伟绩的帝王,但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却不尽相同。

隋炀帝和唐太宗他们俩都是靠能力夺得了皇位,原来继承应该继承皇位的并不是他们,但是他们却利用自身的优势,再勾结朝臣,成功上位。隋炀帝勾结臣子以为己用,同时诬陷太子,最后成功上位,继承大统,唐太宗手段更为阴险,他利用手下的猛将直接杀掉太子,连亲戚都不放过,对他继承皇位造成威胁的不是杀掉就是逼迫他们自杀,对比隋炀帝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两人的劣迹不止如此,可以说也都是劣迹斑斑。杨广娶了父亲的两位宠妃,而李世民在杀掉自己的三弟后还迎娶了三弟的王妃,这种做派真是令人发指。既然他们俩都有让人不齿的事迹,为什么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呢?

杨广这个人生性比较高调,而且急功近利,东征高丽,修建大运河,这些做法劳民伤财,因此天下老百姓怨身四起,没有一个老百姓不讨厌杨广的。而李世民就比较聪明了,他比较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一上位就开始为百姓考虑,开创贞观之治,为老百姓所拥护。

李世民有劣迹,但功绩也是很多,所谓成王败寇,即使前面做过再让人不齿的事情,但是当上皇帝后对老百姓好这才是老百姓所高兴的事情。

天才和疯子只是一步之遥,圣主与昏君也会瞬间换位,两人在执政期间的手段是完全不同的。
杨广在年轻的时候也是文武双全,军政全能,李世民在年轻的时候也是能征善战,作战勇猛手下有一批誓死追随的将领,两个人的诗词歌赋也都是特别的厉害。但两人登基之后地功绩却千差万别。
一位开创了贞观之治,一位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庸无道,即便是经历了相似的夺位之路,他们的地位仍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李世民虽然发动玄武门之变,但是在日后的统治中政绩显著,出现了“贞观之治”,比较开明。杨广虽不是昏君,可算得上是暴君。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李世民与杨广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5194.html
文章标签:杨广  评价  李世民
Top